中国的五大宗教

合集下载

现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

现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

现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现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自由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现代中国宗教信仰的现状以及宗教自由的进展和挑战。

一、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在现代中国,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与伊斯兰教一直以来都得到广大信众的信仰和传承。

随着社会的变迁,基督教和新兴宗教也逐渐在中国发展壮大。

1. 佛教:佛教是中国最为传统和广泛信仰的宗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佛教教义强调人们修行克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2. 道教:道教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宗教之一,主张顺应大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的第二大宗教,主要信众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

伊斯兰教重视五功行善和虔诚的礼拜,强调穆斯林应该顺从真主的旨意。

4. 基督教: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短,但近年来其信众数量逐渐增加。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是相信耶稣基督为救赎人类而死,并通过信仰获得永生。

5. 新兴宗教: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宗教也逐渐兴起。

这些新兴宗教形式多样,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关注与信仰。

二、宗教自由的进展中国政府在宗教事务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力求维护平等和公正的宗教环境,提升宗教自由的保障。

1. 宗教立法:中国政府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明确了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地位。

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活动的登记、组织、场所、人员等方面做了规定,为宗教信仰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宗教场所建设: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宗教场所的建设与维护。

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宗教集中的地区,政府投资修建了许多寺庙、清真寺和教堂,为信众提供便利的宗教场所。

3. 丰富宗教活动:政府允许宗教团体组织丰富多样的宗教活动,如佛教的讲座、道教的庙会、基督教的礼拜活动等。

这为信众提供了更多参与宗教活动的机会。

4. 国际交流合作: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宗教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宗教界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的国家。

几千年来,宗教和哲学一直在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并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代表。

一、宗教信仰1.1 佛教佛教是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它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并在中国逐渐发展壮大。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它强调通过忏悔和修行来达到解脱和超越人世的目标。

在佛教的影响下,中国形成了独特的禅宗文化,禅宗强调通过冥想来获得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1.2 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之一,它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和孝道,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关系有着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追求和谐、责任和公平,提倡孝顺长辈和尊敬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道教道教是中国独有的宗教信仰,它提倡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和平静。

道教追随者通过修炼追求长寿和不朽,并且强调身心合一的境界。

道教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无为而治”和“生活在当下”,对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哲学思想2.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追求共同利益。

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并提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和平静。

道家哲学以道德经为代表,提倡“无为而治”,认为追随自然的道路才是真正的道路。

道家思想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 墨家思想墨家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派哲学思想,它强调公平、公正和爱。

墨家认为人类应该互相帮助,消除社会不公,并提出了著名的“非攻”思想,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道义观念来解决社会问题。

总之,中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揉合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佛教、儒教和道教等宗教信仰,以及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哲学思想,为中国社会发展和个人修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1)佛教:A:汉族地区佛教(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B:小乘佛教:云南少数民族地区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南传佛教:《大藏经》;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2)道教:《道藏》;(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4)基督教:《圣经》;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时称景教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及传入中国的时间:(1)佛教:(2)道教:太极八卦图;(3)伊斯兰教:新月;(4)基督教:十字架;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6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7、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公元4世纪中叶(2)部派佛教时期: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3)大乘和小乘佛教时期:(4)密乘佛教时期。

8、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及教派:(派别见第1题)以传播路线划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9、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四圣谛);A、苦谛:把社会人生设定为苦;B、集谛:以“到处不断地追求快乐的渴爱”为苦的原因;C、灭谛:提出了佛教出世间的最高理想——涅磐D、道谛:达到涅磐的修行方法——八正道;10、《大藏经》(《三藏经》)的组成部分及主要内容;经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论藏(释迦牟尼后来大弟子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汇集)11、佛、菩萨、(阿)罗汉的根本区别: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菩萨:自觉、觉他罗汉(阿罗汉):自觉;12、汉地佛寺三佛同殿的合称、常见布局及表法意义;A、三身佛:其组合布局为:应身佛法身佛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表法意义:体现天台宗佛有三身教义;B、三方佛:组合布局:西方极乐世界娑婆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表法意义:体现净土信仰;C、三世佛:组合布局:未来世现在世过去世弥勒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表法意义: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13、汉地佛寺常见一佛二菩萨组合的合称、布局及其所教化世界:合称组合布局所教化世界释家三尊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娑婆世界东方三圣[药师三尊] 月光菩萨—药师佛—日光菩萨东方净琉璃世界西方三圣[(阿)弥陀三尊] 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西方极乐世界14、四大菩萨的别号、手持法器、坐骑及其道场:文殊菩萨:(大智菩萨);手持法器(宝剑);坐骑(狮子);道场(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大行菩萨);手持法器(如意棒);坐骑(六牙大象);道场(四川峨眉山);观世音菩萨:(大悲菩萨);手持法器(净瓶、杨柳枝);道场(浙江普陀山);地藏菩萨:(大愿菩萨);手持法器(锡杖、如意珠);道场(安徽九华山);15、四大天王的名称及其手持法器东方持国天王:肤色(白色);手持法器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肤色(青色);手持法器慧剑西方广目天王:肤色(红色);手持法器龙(蛇)北方多闻天王:肤色(绿色);手持法器宝16、我国佛塔的四种主要型制及其代表性佛塔名称:楼阁式塔——陕西西安大雁塔、山西应县木塔、河南开封铁塔、上海龙华塔藏式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双耳喇嘛塔、青海湟中太平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金刚宝座塔——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傣族塔——西双版纳曼飞龙塔17、“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女二众”、“四众弟子”;“出家四众”;“出家五众”、“七众”:在家男女二众:优婆塞和优婆夷出家男女二众:比丘(俗称“和尚”)和比丘尼(俗称“尼姑”);四众弟子:优婆塞和优婆夷,比丘(俗称“和尚”)和比丘尼(俗称“尼姑”);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俗称“小和尚”)和沙弥尼(小尼姑);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和式叉摩那(学戒尼);18、道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及创始人:东汉末年,在蜀中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张陵(又称张道陵)倡导五斗米道(因信徒入教必须交五斗米故名之)。

最新我国的宗教政策

最新我国的宗教政策
D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浙江文综)我国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后者意 味着,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
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②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
D ③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 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பைடு நூலகம்保护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教徒不能到宗教场所外传经布道。非教 徒不能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不能在信 教群众中开展有神、无神的辩论。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 的范围内进行。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 社会主义制度,损害国家、民族利益。我 国实行政教分离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 教干预国家政权和教育。
今天妈妈和佛友们讨论,2012年 1月9日,XX市人民法院首次以利 用宗教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 处马某、李某等5人两年到六年 不等有期徒刑。
小雯想:该做法与宗教信仰 自由是否矛盾呢?
思考: 政府加强对宗教事物的管理与保护宗教
信仰自由是否矛盾?
一方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决不是对宗教问题放任自流;
(2)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 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7湖南永州期末) 我国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 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说明 了( )
A、我国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我国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中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宗教与信仰体系。

众多宗教和信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

佛教是中国最早传入的宗教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佛教起源于印度,经过传播,逐渐在中国发展壮大。

佛教强调人们通过修行和悟道来解脱苦难,积累善缘,追求人生的真谛。

中国的佛教有着独特的风格,融合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如道教和儒家思想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佛教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起源于汉代。

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红尘的境界。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追求内省和心灵的宁静。

道教在中国流传广泛,许多人参与道教的仪式和修行,以获得身心的平衡和内心的宁静。

儒家思想也被视为中国的一种信仰系统。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

儒家的经典如《论语》和《大学》被视为经典的教育课程,对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还有众多的民间信仰和宗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如家庭祭祀和尊奉祖先的习俗,民间信仰的神像和庙宇,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和神话故事等。

这些民间信仰和宗教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渗透到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丰富了中国的宗教与信仰的多样性。

然而,在中国的宗教与信仰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府对宗教活动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重要问题。

宗教团体需要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注册,且受到一定的限制。

政府对一些宗教活动的限制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防止极端主义的传播。

然而,这种管理和控制也给予了宗教自由和信仰自由带来一些约束。

另一个问题是宗教信仰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求和追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宗教团体面临着信徒和传人减少的问题,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拓宽宗教信仰的内涵,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宗教活动中来。

对当代中国新兴宗教的思考

对当代中国新兴宗教的思考

对当代中国新兴宗教的思考一般认识上来讲,在中国只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具有合法地位。

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只承认此五大宗教的信仰。

近年来,由于国外新兴宗教快速发展并向中国蔓延,一些新兴宗教教派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同时,“邪教”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频爆发。

人们对“新兴宗教”的关注也逐渐深入,有关探讨和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2010年12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在北京召开了新兴宗教发展趋势研讨会,巴哈伊教、摩门教、天帝教、真空教等新兴宗教的领袖出席了该会议。

会议对新兴宗教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发展趋势等问题开展了探讨。

《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1)》中指出[1],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的信仰领域形成了除“五大宗教“之外别无其他宗教的假象。

如今,新兴宗教和新兴宗教现象升温,中国社会应正视除“五大宗教”之外的其他新兴宗教。

一、新兴宗教的界定和认识新兴宗教是区别于传统宗教而形成的概念,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兴宗教”是泛指19世纪下半叶以后形成的一些教义、组织形式、行为规范等方面与传统宗教有明显区别的宗教团体[2]。

由此观之,新兴宗教实际上是中性,但人们提起他就常常会产生贬义的错觉,将其与“邪教”、“迷信”、“伪似宗教”等概念混淆。

二、新兴宗教的产生事实上,中国的新兴宗教运动已有400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的打击与文化大革命将其扫荡,此后中国基本上已不存在任何新兴宗教。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进程,新兴宗教开始在中国出现。

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为其提供了产生和扩展的空间[3]。

首先经济转型,计划经济逐步让位于市场经济。

出现了贫富悬殊与普遍腐败等社会问题,由此引起了部分民众的迷失,因此,各种信仰和宗教(包括新兴宗教)就可能成为宣泄的途径。

其次,思想领域摆脱了过去几十年的一统局面,出现了多元的倾向。

这种多元倾向,不仅为各种新思潮、新观念创造了相对广阔的空间,而且也释放了过去被行政手段禁锢的信仰与观念。

宗教知识

宗教知识

第五章宗教知识第一节:概述一、中国五大宗教:佛、道、伊、天、基二、汉族宗教信仰特点:兼容并蓄(道教+外来宗教);外来宗教需汉化、地方化才能存发三、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优先记忆内容少的)第二节:五大宗教一、各种宗教的创立1】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迦野;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2】伊斯兰教的一些名词:伊斯兰:“顺服”,顺服唯一的安拉;穆斯林:“顺服者”,顺服安拉意志的人(伊斯兰教教徒的名称)3】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4】西方人忌讳数字13(最后的晚餐13人),视星期五(受难日)和13日为凶日的原因P166二、各种宗教的发展与传播(一)佛教的发展(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1】“菩萨行”:指自我解脱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践行之中2】密宗(教)的特征: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世俗信仰(二)佛教的传播(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三)道教的发展1】早期道教:张陵创五斗米教,张鲁奉老子为教主,张角创太平道。

2】全真道:金初王重阳创立;以道经、佛经和儒静为主要经典主张三教合一;修行上重炼丹,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修身养性为正道;住宫观,不蓄妻室,有严格的清规戒律3】正一道:元代张与材创立;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祛灾);奉持《正一经》;道士可不出家,不住观。

流行于江南和台湾省。

(四)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传播1】多分布于西亚、南亚、中亚、东南亚、北非;伊朗的国教2】在中国的传播⑴路上丝路传播:阿拉伯-伊朗-新疆-河西走廊(甘肃)-中原⑵海上丝路传播:阿拉伯-印度-马六甲海峡-广州、泉州3】派别:(四)基督教的发展与传播1】11世纪,基督教因夺权分为西部的天主教(公教或加特立教)和东部的正教(东正教)2】16世纪,天主教因改革分为天主教和新教(反对教皇绝对权威,中国称为耶稣教或基督教)3】基督教四传中国三、各种宗教的教义四、各种宗教的经典、标记和节日五、各种宗教的供奉对象、主要称谓、常用礼仪和常见法事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建筑。

中国的四大宗教

中国的四大宗教

中国的四大宗教中国的四大宗教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1)佛教: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B:小乘佛教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南传佛教:《大藏经》;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2)道教:《道藏》;(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4)基督教:《圣经》;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1)佛教:**;(2)道教:太极八卦图;(3)伊斯兰教:新月;(4)基督教:十字架;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9、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要点提示:3个600年(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五大宗教
中国五大宗教是指在中国具有一定历史影响,形成中华民族风范,拥有一定规模性和区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信教教别,它们分别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

中国人习惯上称之为中国五大宗教。

(注: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不是两个宗教,而是一个宗教的两个派别,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派别同属基督教(基督宗教),中国五大宗教所称的基督教并非是指包括三大派别的基督教(基督宗教)总称,而是专指“新教”,这是中文的特有现象。


1、佛教:在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到唐朝时达到鼎盛阶段,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汉传佛教,是我国佛教的主体。

按地域和语言划分,传入我国的佛教还有: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以及云南上座部佛教,又称巴利语系佛教,属于南传佛教。

2、道教:道教是五大教中唯一一个本土宗教,是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等文化演化而成的。

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等道教团体开始大量出现,最后由祖师张道陵正式成立教团组织,创立道教,张道陵被奉为“张天师”称号。

道教的经典很多,大都收藏在《道藏》之中。

道教在唐宋元时期,在帝王的尊崇和政府的扶植下,得到快速的发展。

从明清时代开始,逐渐进入相对衰落的时期。

到了现代,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道教又
开始逐渐兴盛。

3、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由穆罕默德创建。

穆罕默德是阿拉伯半岛西部麦加古来氏部落的一个成员,在四十岁时得到启示,开始传教。

伊斯兰教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在元朝时期达到鼎盛,风靡天山南北,在新疆全境占有统治地位。

伊斯兰教相信真主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和养育者,是世界万物唯一的主宰,他们的根本经典是《古兰经》,穆斯林称为“天经”。

据统计,现在遍布全国的清真寺,大大小小有三万多座,教职人员大约四万余人。

4、天主教:就是罗马公教,我们中国人习惯叫天主教。

在明朝末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中国传教,他在尊重中国传统信仰的基础上,把他们的宗教观念和中国的传统宗教观念相结合,把他们信奉的神,翻译为“上帝”、“天主”、“天”,最后由罗马教廷定名为“天主教”。

天主教其实只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东正教、新教也都是基督教。

无论这三家哪家的信徒,都叫做基督徒。

《圣经》是所有信奉耶稣基督的人们的宗教经典,天主教采用的《圣经》,全称为《新旧约全书》,分为《新约》和《旧约》两个部分。

5、基督教:在唐朝时期,基督教就已经开始传到中国,但都不是新教,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前,新教才逐渐传到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后,外国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蜂拥而至,基督徒数量大增。

基督教的经典也是《圣经》,只是《旧约》收录卷数与天主教有所不同。

最近这些年越来越火的圣诞节、复活节,就是基督教的节日,是庆祝基督诞生和复活的纪念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