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体育保健知识教案

大学体育保健知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保健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方法。

3. 增强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重点:1. 体育保健的基本知识。

2.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1. 运动损伤的早期识别和正确处理。

2. 科学锻炼身体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案例分析材料。

3. 实物教具(如绷带、冰袋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体育保健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运动中遇到的保健问题。

二、讲授新课1. 体育保健的基本知识:a. 运动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b. 运动营养和补充。

c. 运动服装和鞋子的选择。

2.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a. 运动损伤的类型和原因。

b.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预防措施。

c. 运动损伤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

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保健问题。

二、实践操作1. 教师演示如何正确处理运动损伤。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分享成果。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体育保健课教案文库

大学体育保健课教案文库

课程代码:PEH101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的基本概念、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运动营养、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他人进行科学锻炼和预防运动损伤。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保健的热爱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一、体育保健基本概念1. 体育保健的定义和意义2. 体育保健与运动医学的关系3. 体育保健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二、运动与健康的关系1. 运动对健康的益处2. 运动对身心发展的作用3. 运动与慢性病的预防三、运动营养1. 运动营养的定义和重要性2. 运动过程中的营养需求3. 运动营养补充原则四、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1. 运动损伤的分类和原因2.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3.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激发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体育保健?体育保健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二、教学内容1. 体育保健基本概念- 讲解体育保健的定义、意义和与运动医学的关系。

-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三、课堂互动1. 分组讨论:如何将体育保健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2. 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体育保健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体育保健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引入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讲解运动对健康的益处、运动与身心发展的作用以及运动与慢性病的预防。

-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三、运动营养1. 运动营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讲解运动营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在运动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运动营养补充原则。

四、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1. 运动损伤的分类和原因- 讲解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体育保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

体育保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

体育保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体育保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在游戏中奔跑,在奔跑中健身。

2、学会利用所给的单一器材,开展多项活动。

3、开创学生对单一器材多种活动形式的兴趣。

4、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充分张扬个性,加强同伴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

二、教材内容利用所给的材料——篮球,进行各种各样的跑、跳和投的游戏。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性。

2、难点是;能否通过跑、跳、投游戏,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得到协调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为了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摸索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方法,结合本校实际,在场地、器材相对不足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一物多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又能通过跑、跳、投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又能加强同伴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

不断促进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一物多用”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求新、求异、求变,又符合新课程理念;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阶段1、常规教学。

检查穿戴,强调安全,师生问好。

2、准备活动:自由慢跑3分钟。

(二)、兴趣发展阶段今天,我们要用“篮球”开展三项活动:夹球跳跃接力、滚球接力和运球投篮接力。

先分组(可分四组,也可分八组,看场地而言),分组可由学生自己组合,教师根据实际提出要求(比如:男女搭配、强弱搭配等),组与组之间基本平衡。

1、夹球跳跃接力(场地:篮球场;距离:15米来回)教师示范后,由学生一起确定规则(球放的位置,途中掉球等扣分情况)八个组一起跳跃,中途不能用手,看哪个组先跳去又跳回,比速度。

要求:夹球自然,讲究技巧,全队配合,享受快乐。

2、地滚球接力(场地同上、距离同上)教师示范后,宣布规则:球不离手,15米距离来回。

要求:下蹬跑。

既要注意方向,又要注意手不离球,量力而行。

体育与保健教案范文

体育与保健教案范文

体育与保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保健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体育的定义、分类、作用及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2. 保健知识:人体生理功能、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健康饮食与作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方法和保健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体育与保健知识,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体育锻炼和保健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和保健来改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体育锻炼方法和保健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亲身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与保健课程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和保健的方法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和保健来改善。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体育锻炼方法和保健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亲身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体育与保健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体育与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在小组内共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进步。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体育与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体育保健学》教案

《体育保健学》教案

《体育保健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运动营养、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损伤及运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关注健康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 运动营养与膳食调理3. 运动生理功能检测与评价4. 运动心理辅导与训练5.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运动营养、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损伤及运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难点:运动营养、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损伤及运动卫生等方面的实践操作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体育保健学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运动营养、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损伤及运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运动营养、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损伤及运动卫生等方面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运动保健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运动营养、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损伤及运动卫生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保健学的理论知识。

2.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互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保健学教案1

体育保健学教案1

体育保健学教案1
体育保健学教案1
教案标题:体育保健学
课程编号:PH005A
课时数:2
目标:
1.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框架;
3.掌握常见的体育保健方法和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体育保健学以及它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体育保健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框架;
3.体育保健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讨论与互动(25分钟)
教师组织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体育保健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体育保健学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3.如何利用体育保健学的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

四、小组活动(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健康问题,利用体育保健学的相关知识,设计一套健康促进方案。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方面,如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健康保健措施。

五、展示与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健康促进方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六、课堂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思文章,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总结自己对体育保健学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资源:
1.讲义和课件;
2.小组讨论活动的问题提供;
3.讨论和展示的评价表。

教学评价:
1.讨论和展示过程中的参与度;
2.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

1.体育保健学的关键理论与措施;
2.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体育保健教案

体育保健教案

绪 言目的要求:了解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学习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性质2、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3、体育保健学的研究任务4、体育保健学的学习内容5、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任务、内容、方法教学难点: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与任务授课过程:一、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性质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以及人体在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其研究目的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以及根据学校体育要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要求,为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和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

三、体育保健学的研究任务其主要任务是:运用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卫生学和有关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从事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研究参加体育锻炼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中学的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的依据,并给以保健指导。

2、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其身体健康的各种外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3、研究常见的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4、研究与评定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以便进行卫生指导和医务监督。

5、研究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体育保健特点和体育卫生要求。

四、体育保健学的学习内容其学习主要内容有:卫生保健与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营养与保健、体育卫生、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运动性伤病的防治、按摩等。

五、学好体育保健学的几个要求学好基础理论(解剖、生理、卫生学、临床医学等)。

处理好四个关系:A、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关系B、机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C、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D、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思量题:1、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2、体育保健学的学习任务是什么?3、应怎样学习体育保健学?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目的要求:了解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

初中体育:体育与保健课教案

初中体育:体育与保健课教案

初中体育与保健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2. 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意志力。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2. 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3.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4. 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5. 团队协作与比赛规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团队协作与比赛规则。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等。

2. 示范法:演示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团队协作与比赛规则。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意志力。

4.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介绍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

3. 示范与实践:演示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锻炼。

4. 团队协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体育与保健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体育与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体育锻炼技能水平: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的表现,评估其体育锻炼技能水平。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游戏等活动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通过观察学生的饮食、睡眠、锻炼等生活习惯,评估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运动员或教练员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训练经验和心得。

2. 组织学生参观体育场馆或健身房,了解专业的体育锻炼环境。

3. 开展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学校体育与保健教育的情况,促进家校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保健学文本教案绪? 言目的要求:了解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学习目的、主要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性质2、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3、体育保健学的研究任务4、体育保健学的学习内容5、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任务、内容、方法教学难点: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与任务学时分配:2学时授课过程:一、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性质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以及人体在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其研究目的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以及根据学校体育要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要求,为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和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

三、体育保健学的研究任务其主要任务是:运用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卫生学和有关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从事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研究参加体育锻炼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中学的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的依据,并给以保健指导。

2、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其身体健康的各种外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3、研究常见的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4、研究与评定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以便进行卫生指导和医务监督。

5、研究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体育保健特点和体育卫生要求。

四、体育保健学的学习内容其学习主要内容有:卫生保健与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营养与保健、体育卫生、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运动性伤病的防治、按摩等。

五、学好体育保健学的几个要求学好基础理论(解剖、生理、卫生学、临床医学等)。

处理好四个关系:A、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关系B、机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C、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D、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思考题:1、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2、体育保健学的学习任务是什么?3、应怎样学习体育保健学?第一章健康概述目的要求:了解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掌握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主要教学内容:1、现代健康观2、现代体育的健康观3、运动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教学重点:健康的概念与内涵。

教学难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学时分配:2学时授课过程:第一节:现代健康观一、健康的概念:1、健康概念的形成与演化;2、健康概念的特点;3、健康的标志与标准。

二、健康的分类:1、按健康定义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2、以宏观和微观角度分为: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3、根据健康评估综合判断你: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第二节:现代体育的健康观一、自然科学的体育健康观:(一)运动促进机体健康;(二)运动促进心理健康;(三)运动带来积极的生活方式。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体育健康观:(一)体育要面向人类发展的需要。

(二)促进人类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的。

第三节: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一、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二、适量运动对个体心理功能的影响:三、过度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四、运动缺乏对个体健康的影响:1、运动缺乏的概念;2、运动缺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

思考题1.在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健康的概念?2.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理解自然科学视野中的体育健康观?4.试分析在当前社会中运动缺乏对人的健康有何淮影响?第二章运动与环境目的要求:了解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

掌握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主要教学内容:1、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环境卫生的防护3、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教学重点: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环境卫生的防护;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建筑设备卫生。

教学难点:学时分配:1学时授课过程:第一节、?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一)大气对健康的影响(二)水质对健康的影响(三)土壤对健康的影响(四)噪声对健康的影响(五)室内装修对健康的影响二、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急、慢性中毒(二)致癌作用(三)致突变作用(四)致畸作用(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六)其他第二节、环境卫生的防护一、大气卫生的防护:为防止大气污染,达到保护人民健康和保证良好生活环境的目的,应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一)规划措施(二)工艺改革(三)除尘和废气净化(四)制定标准二、水质卫生防护三、土壤卫生防护四、学校环境的卫生防护:(一)学校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二)学校饮用水的供给(三)学校污物的处理(四)学校防止噪声的措施(五)学校宿舍卫生的防护五、绿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一)净化大气(二)减弱噪声(三)调节气候(四)美化环境(五)有益身心健康第三节、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1、热环境热环境中剧烈运动时,大量排汗,体液丢失较大,循环血量减少,则运动能力下降,甚至诱发热痉挛、热衰竭、中暑等。

2、冷环境寒冷环境中运动时会带来不利因素,如:机体散热快,周围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少,肌肉粘滞性增加,从而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和易致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

3、高原环境高原低氧环境中运动,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大。

刚进入其环境不久,常有胸闷、气喘、头昏、口干等不适感觉。

长时间后,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血液中HB↑、RBC携氧能力↑、对缺氧的耐受力↑。

第四节、运动建筑设备卫生一、运动建筑设备的一般卫生要求(一)基地的选择及坐落方向要避开污染区,交通方便,利于群众开展体育活动,靠近水源。

室外运动场的长轴最好与子午线平行,即南北方向或长轴与主导风向垂直,室内场馆利用自然采光时,宜座北朝南,若用人工照明的,可不考虑座落方向。

(二)?采光与照明自然采光,采光系数标准为1:3—5。

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是光线必须充足,室内照明度不能小于50LX,光线要均匀,不闪烁,不眩目刺眼,不产生浓影,接近日光谱。

暖与降温:应按当地自然条件采取一定的采暖与降温的措施,保证室内气温在23—250C之内。

(三)通风室内通风可采用人工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方式来更新室内空气。

(四)采暖与降温1. 应尽量保证室内有适宜的气温,并保证室内各处室温相对均匀,稳定。

2. 二、室外运动场地与设备的卫生要求3. (一)田径场4. 应合理布局合乎规格,方便使用,跑道应平整,富有弹性,无浮土,无积水,应有100M以上直线跑道。

跳跃场地的助跑道方向应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

踏跳板应与地面平齐,沙坑的边缘宜木质做成且与地面平齐,坑内应填满三份锯末与七份沙子,应掘松耙平。

跳高、撑杆跳高的沙坑应放置海棉包,并高出地面1—,撑杆跳应有特制的穴。

投掷区必须明确划分,投掷时严禁他人穿行。

铁饼和链球场地应设护笼,即铁丝挡网,以免伤人,投掷器械应当符合年龄、性别、及技术要求。

室外单双杠、高低杠、抓举、吊环等固定器械要经常检查有无损坏,螺丝松动,锈蚀,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

5. (二)球场6. 篮、排球场地应平坦结实,无碎石,浮土,不滑,最好的三合土地面。

足球场最好有草皮,球场周围内不应有任何障碍物.7. 三、室内运动建筑设备卫生要求8. (一)体操馆9. 使用面积应人均占地4M2,木制地板应平坦坚固,无裂缝,墙壁应平坦,馆内光线应充足,符合采光系数标准和人工照明要求。

室内最好用吸尘器或湿式抹扫,不能用滑石粉代替镁粉。

器械安装应牢固,必要处(如助跑板、弹跳板),应钉防滑皮。

器械下方应放海绵垫,两垫之间不要有间隙。

10. (二)球类馆11. 地面应平整结实不滑,无浮土,安装木质地板,光线应充足,符合采光系数标准和人工照明要求。

室内灯光安装距地面的高度:篮球馆最少不应低于;排球馆不低于,要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球场边线至墙壁距离不小于2M。

12. (三)游泳馆(池)13. 其顺序应是更衣室→存衣室→厕所→准备活动室→淋浴室→涉水室→游泳池。

深浅水池应严格分开,池水应清洁,水质透明,无臭无异味,不允许有藻类繁殖或肉眼可见的浮游生物,池水的理化指标应符合卫生要求,即PH值为—。

余氯量不低于L,细菌总数少于100个/ml,大肠杆菌3个/L,水温18—250C,室温25—250C。

池壁、池底应平滑,馆内应有准备活动的场地。

池底应有一定倾斜度,但不宜太陡,池水要定期净化和消毒。

馆内人工照明不能少于200LX,应有急救设备和救生员。

14. 思考题:15. 试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6. 为防止大气,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17. 高温缺氧环境对运动会有哪些影响?18. 高原缺氧环境对运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9. 试述田径场和游泳馆的卫生要求。

第三章运动与营养目的要求: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热能和热能消耗量的测定,了解营养对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的影响,掌握合理营养,运动员的营养要求,各项运动的营养特点以及赛期的膳食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1、基础营养2、健康膳食指导3、营养、健身运动与慢性病4、运动员营养教学重点:基础营养、运动员营养教学难点:运动员营养学时分配: 1授课过程:第一节、基础营养营养素: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具有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为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一、宏量营养素由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营养素称为宏量营养素(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维持细胞组织生长、更新和修补:(2)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3)氧化供能2、氨基酸氨基酸是指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酸,它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3、蛋白质的分类: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

(二)脂类1、脂类的分类:(1)甘油三酯(2)脂肪酸(3)胆固醇2、脂肪的营养功能:(1)供给能量(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3)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4)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5)增加饱腹感3、脂肪营养价值的评定:(1)消化率(2)必需脂肪酸含量(3)脂溶性维生素含量4、脂肪的供给量和来源:(1)脂肪的供给量(2)脂肪的来源(三)碳水化合物1、碳水化合物的构成和分类2、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供给能量(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3)节约蛋白质(4)抗生酮作用(5)糖原有保肝解毒作用3、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1)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2)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二、微量营养素(一)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1、维生素A 和维生素A 原:(1)生理功能 (2)V A 缺乏病(3)V A 过多症(4)食物来源(5)供给量2、维生素D :(1)生理功能 (2)V D 缺乏病(3)V D 过多症(4)食物来源(5)供给量3、维生素E :(1)生理功能(2)食物来源(3)供给量4、维生素B 1:(1)生理功能(2)V B1缺乏病(3)食物来源(4)供给量5、维生素B 2:(1)生理功能(2)V B2缺乏病(3)食物来源(4)供给量6、尼克酸(VPP ):(1)生理功能(2)VPP缺乏病(3)食物来源(4)供给量7、维生素C:(1)生理功能(2)VC缺乏病(3)食物来源(4)供给量(二)矿物质矿物质: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