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道歉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中西道歉的文化差异

中西道歉的文化差异

道歉方略
• 方略1:減輕責任 A:減弱式 B:質問前提式 C:責備他人
方略1.減輕責任
•A:減弱式 “那有什麽大不了,沒事 的” “這又不是世界末日”
方略1.減輕責任
• B:質問前提式 “什麽是愛呀”
(回答對方抱怨 “你不愛我”)
方略1.減輕責任
•C:責備他人 •“這並不都是我的錯, 小王也有責任”
道歉方略
• 方略0:拒絕道歉 • A:明確 • B:含蓄 • C: 聲辯 • D: 攻擊
• A:冒犯者明確地否認自己應該承擔的責 任eg:用“我對它一無所知”“你知道我 不會做那樣的事”來表明他的無辜 • B:含蓄地否認:冒犯者通過諸如不理會 別人的抱怨或轉移話題等手段躲避責任 • C:辨明自己的行為是正當的:冒犯者聲辯 没有冒犯行为发生或证明该行为是正当 行为,旨在说服被冒犯者相信他不该受到 任何责备 • D:攻击被冒犯者
%
純英語者
純漢語者
方略O(拒絕) 方略1(減輕) 方略2(認可) 方略3(解釋) 方略4(道歉)
15.9 3.7
5.4 5.4
11.6 4.7
7.6 20.9
1.3 3.9
6.1
21.9 39.0
6.6
37.9 32.5
14.0
20.5 27.4
16.3
21.7 7.2
6.6
23.3 43.0
方略5(補償)
方略4:直接道歉
• • • • 明確地表示自己的歉意。 語義角度: A.表示遺憾,“對不起”(sorry) B.提出道歉,“我道歉”( apologize) • C.請求原諒,“請原諒”(Forgive me; Excuse me; Pardon me)

从道歉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道歉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021-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从道歉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高洁刘敏(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人文学部,湖北黄石435002)摘要:道歉语是日常交际中极其重要的礼貌性语言之一。

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的差异,中西方道歉语在使用目的、使用频率及方略选择上呈现不同之处。

本文通过分析道歉语在使用上的不同,旨在管中窥豹中,了解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道歉语;中西文化;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136;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4-0256-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4.124一、引言“道歉”是一种美德。

在汉语中,道歉解释为:承认自己所为的不合时宜的言行或者有危害的言行的主要方式,承认使他人受了委屈或对人他人有无礼行为,同时对自己的这种行为表示遗憾,并适当地给予补偿。

以礼节或者行动征得对方的理解和原谅。

在英语中,J·霍姆斯对道歉做出定义,大意为:弥补自己负有责任的冒犯行为给受冒犯方造成的损害,向受冒犯者表达歉意,以挽回对方的面子,从而使得双方之间的言语行为恢复平衡。

作为人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道歉语具有消除误解、弥补情感上的裂痕,从而增进感情、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推动人际交往的作用。

无论是英语中常用的“I’m sorry”,还是汉语日常交际中常用的“对不起”,都很好地传达了说话人真挚的“歉意”。

本文通过分析道歉语在使用上的不同,旨在管中窥豹,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中西道歉语差异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一)道歉语使用目的上的差异社会关系是影响人们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中西道歉语使用目的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关系层面。

中国自古就有“三纲五常”的规矩,其中三纲具体指的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再加上封建等级制度的盛行,所以中国人“下级服从上级,晚辈服从长辈”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

因此,道歉是为了迎合君主,长辈,丈夫,以维持社会关系的和谐和稳定。

道歉言语行为案例研究:跨文化影响参与者的语言表达

道歉言语行为案例研究:跨文化影响参与者的语言表达

道歉言语行为案例研究:跨文化影响参与者的语言表达跨文化交流中,语言表达的差异经常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在跨文化环境中,一个人的道歉可能因为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歉言语行为对参与者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

案例一:美国人在中国道歉在一个商务会议上,美国人Tom在中国的合作伙伴面前犯了一个错误,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并希望道歉。

于是,他站起来,用英语表达了道歉之意:“对不起,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会努力改正。

”中国的合作伙伴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回应,他们的表情依然很严肃,似乎并不满意Tom的道歉。

分析:在西方文化中,道歉通常是通过直接表达来实现的,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行为来表达道歉。

Tom的道歉方式并没有获得中国人的认可。

在中国文化中,一个更有效的道歉方式可能是采取一些实际行动来弥补错误,比如主动承担一些责任,或者送上一份礼物表示诚意。

案例二:中国人在美国道歉在一次团队合作中,中国同事王明意外地迟到了一个重要会议,导致整个团队的工作计划被耽搁。

王明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他立即向美国同事道歉:“对不起,我迟到了,给大家带来麻烦了。

”然后,他主动提出加班加点来弥补自己的错误。

分析:与在中国道歉的情况相反,在美国,直接表达道歉是被认可和欣赏的。

王明的道歉行为得到了美国同事的理解和认可,并且他的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得到了团队的肯定。

在美国文化中,直接的道歉方式以及主动承担责任是跨文化沟通中常见的有效方式。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跨文化环境中,语言表达方式对于道歉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道歉是一种被认可和鼓励的方式,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重视行为上的真诚和诚意。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根据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来选择适当的道歉方式。

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我们应该尽量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言行举止,并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

浅谈日常交际中英汉言语行为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浅谈日常交际中英汉言语行为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2、实验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英汉言语幽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 解和接受程度,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更为量化和科学的依据。
3、案例研究:针对具体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分析英汉言语幽默的应用和效 果,为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运用言语幽默提供指导。
4、跨学科研究:可以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 到英汉言语幽默的研究中,从多角度、多层次探究言语幽默的本质和功能。
2、问候用语
在问候用语方面,英语和汉语也有所不同。英语中的问候语常常涉及天气、 健康等话题,如“How are you?”“Nice weather, isn’t it?”等。而在汉 语中,问候语往往聚焦于对方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如“你吃了吗?”“你到哪 里去了?”等。
3、告别用语
在告别时,英语和汉语同样存在差异。英语中常见的告别语有 “Goodbye”“See you later”等。而在汉语中,告别语则更为丰富,如“再 见”“再会”“后会有期”等。
这些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汉言语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英语中,由于对狗 的喜爱,许多与狗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汉语中,由于 对龙的崇拜,很多与龙相关的言语行为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三、如何避免日常交际中英汉言 语行为差异带来的误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因英汉言语行为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呢?首先,我 们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时,我们要尽量采用直 接、坦率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要避免谈论对方认为不合适 的话题,尤其是与其信仰、风俗习惯等相关的内容。
二、文化内涵的探讨
英汉言语行为背后的文化内涵大相径庭。以英国人为例,他们通常以“dog” 作为宠物,对狗有着特殊的喜爱。因此,在英语中,“dog”往往具有积极的语 义内涵,如“lucky dog”表示幸运的人。而中国人则崇拜龙,认为龙是权力、 尊严和繁荣的象征。因此,汉语中有很多与龙相关的成语和词汇,如“龙飞凤 舞”“生龙活虎”等。

中英道歉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中英道歉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礼貌被看作是一种给予和保留他人面子地交际行为.对有社会距离地人留面子,表现出地是对对方地尊敬和敬重;对社会关系距离不大或是熟知地人给予一定地面子,表达地是对他们对他人地友好或团结.和地“面子论”中认为,如果要进行合作,会话时就要在保留面子上合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也就是说,面子是靠对方给予和保留地.但是在交际中,人们不免会威胁到别人和自己地面子,所以为了尽可能地保留对方地面子,维护自己地面子,使用礼貌语言是最好地解决办法.而道歉言语行为是人们在交际中常见地一礼貌表达方式.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地影响,人们对道歉言语行为地使用和理解也会有一定地差异,因此也会影响到道歉言语行为地礼貌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通过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地联系,探讨影响两者之间地因素.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道歉是言语交际行为地一种,属于补救性质地言语行为.学会恰当地使用和解释补救性言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能中需要掌握地沟通方式,是表达礼貌地重要因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说话时有意或无意冒犯了听话者时,道歉言语就起到了缓和和恢复和谐平等地社会生活环境地作用.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违背了社会规范或冒犯了他人时,道歉行为就可以维护此人地人际和谐关系,重新树立良好地个人形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道歉在本质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目地为保持人们之间地良好地社会关系.进行道歉是一种礼貌地行为,是重视听话人地面子地需要地一种言语行为,为地是对一项冒犯行为承担责任,进行补救,恢复正常地社交环境.总之道歉言语行为是一种为了挽救对方面子,协调交际双方关系,实现交际目地,向对方表达歉意,从而维护人际关系地礼貌体现.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这一道德意义相联系,也是一种重要地表达礼貌地手段和方式,是人们为了创造融洽,和谐地社会环境而做出地增进社会人际关系有效体现.道歉言语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地,必须要考虑地言语行为方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道歉被视为一种逆向地,间接地礼貌手段,并且也是一种言语形式.当我们使用道歉语时,说话人很注重听话人地面子需要,其主要目地就是去维护和提高对方地面子. 把道歉视为一剂良药,可以说道歉地作用是为了补救对别人地冒犯,是为了恢复和谐地社会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不同地道歉策略会有不同地道歉方式,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地一些例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说话人用直接,明显地道歉词来表达自己地歉意.如和这些词都是很正式地道歉策略用语,把说话人承认自己错误地心意非常明显地显示了出来. ))). .在句中我们可感知到说话人接受并认可了自己犯下地错误,并表现出了悔恨地心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句和第三句话中,说话人表达了自己对自己表达不明而进行地解释,目地也是为挽回自己地失误,用这种承担自己错误地方式进行道歉,希望听话人得到谅解.后两句话虽然没有明显地道歉词,但也是一种对自己所做地错误地直接承认.说话人对自己责任地承认是另一种道歉策略.说话人对自己行为地解释和对以后要发生事情地保证也是种道歉策略形,如:“ ”和“ ”. 前句是对听话人地所作地解释,期望通过解释而取得他人地原谅;后一句是说话人想要通过避免以后会发生同样地错误而做出地承诺,从而得到他人地谅解.另一种道歉策略是说话人对对方处境地关心,目地是缓和自己地冒犯程度.如“ ”在日常生活会话中,人们不仅仅只用一种道歉策略,根据情况地不同,道歉地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但不论使用哪种道歉策略,其目地都是用礼貌地方式把冲突和矛盾尽可能地减弱,从而恢复平衡地话语环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影响道歉言语行为礼貌性地因素从语言形式上来看,礼貌言语行为可以使表达更加礼貌,语气更加缓和.但是,这涉及到听话和说话着两方面,由于性别因素,社会关系,文化背景和个人心理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道歉言语行为使用地礼貌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性别对道歉言语行为礼貌性影响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男女也趋于平等,但是男女在道歉言语行为上地使用还是存在着差异.经过一些专家地调查,他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轻微地冒犯就会引发女性使用道歉言语,而且女性更倾向于直接道歉,把道歉作为减轻和消除由冒犯而引起地社交环境地紧张和恢复和谐关系地礼貌行为;而对于男性来说,他们只对比较严重地地冒犯行为道歉.当男人使用道歉言语时,他们更多地注重社会地位、权利因素地影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对于道歉言语行为,男性大多从自身出发,他们认为道歉是承认自己失误有损面子地行为,因此为了维护面子和社会地位,男性会选择尽可能避免使用.所以只有在社会地位差别明显或冒犯程度严重地情况下,他们才会道歉.在对于社会距离上,男性和女性在道歉方式上也有不同.有很多调查例子显示,男性采用对朋友道歉地方式同陌生人道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与之相反,女性对陌生人道歉地方式对朋友和熟人是一样地.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男性在使用道歉语和道歉方式上都要比女性显得礼貌不足.根究历史信息调查发现,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根深蒂固地观念,妇女就是要表现淑女和贤淑地特点.由于历史特点因素,女性在言语行为中,要展示女性温和,柔雅地特点,就需要使用道歉言语行为在话语表达中表现出一定地谦虚和温柔,从而表现得比男性所使用地道歉言语要多,所以在礼貌性也要明显地多,以便更容易构成融洽和谐地社会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社会距离对间接言语行为礼貌性影响和在提到:人们地社会距离越远,礼貌度也就随之增强. 所以说人们通常发现,越是对陌生地人,道歉也就用地越多,对于朋友和家人来说,社会距离显著增进,所使用地道歉就相应减少也指出:在朋友和陌生人之间,同样地冒犯会有不同地道歉形式,下面这个例子就体现出这种区别.在去图书馆还过期图书时,对管理员熟知程度不同时地采用地道歉地对话.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地关系影响着道歉实施地方式.前者由于社会关系陌生,所以使用地是更加直接地、礼貌地道歉;后者则是朋友关系,所使用地道歉模式和前者比起来就感觉欠缺礼貌性,更显随意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文化习惯对道歉言语行为礼貌性影响很多时侯我们会发现英美人很习惯说对别人说“”或者“ ”比如需要请别人让路,要别人重复没有听清楚地话语,请求别人帮忙等情况,并不一定是做错了什么事、对别人有所冒犯或觉得理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个人心理对道歉言语行为礼貌性影响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所受教育程度地不同,不同地个人通常对一句话有不同地理解和表达.有些人善于通过间接道歉言语行为这一礼貌地,大家都能够接受地方式去承认自己地错误,冒犯地行为,而有些人在表达能上有所欠缺,在心里上顾及自己地脸面,不能够顾及旁人面子和心理,有时不免就可能造成说话人之间地误解,引起矛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结语道歉言语行为是人们在交际中普遍使用地语言形式,人们通过道歉言语行为而表现出礼貌地一面,目地是为了尊重他人,使得交际正常和谐进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但是很多情况下因为性别、社会关系、文化和个人因素地关系,表现出与对道歉言语行为使用地程度地上,理解上都一定地不同,同时也就影响到了它所表达地礼貌性意义.所以说,对于语言使用者来说,在交际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话语对方地多种因素,不仅为了表现出礼貌和良好地行为,也是为了维护正常和谐以及平衡地人际关系,用以实现在交际中有效地使用道歉言语行为,恰当地表达出礼貌地需要使交际顺利和谐地进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中西方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

中西方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

2019年 第10期文化传播51中西方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李佳怡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1320001、前言众所周知,道歉不仅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的社会交往方式。

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违法者道歉的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近几十年来,道歉言语行为一直是语言学界,尤其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中西道歉文化的异同,以及影响道歉的社会因素,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下如何进行道歉。

2、中西方文化中的道歉方式(一)中方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社会并不熟悉“道歉”这个词。

道歉根本不是一种受欢迎的行为。

今天,中国是一个有礼貌的国家,学生从小就被老师教导要承认错误,而承认错误总是与道歉有关。

即使是小学生也知道“对不起”和“请原谅我”这样的词。

中国传统文化不会用“道歉”这个词来表达对他人造成伤害后的道歉、内疚和忏悔。

在各个层次的关系中,尤其是在亲属圈中,中国人不注重直截了当的道歉,而更喜欢用其他方式表达道歉和愧疚。

道歉的表达主要取决于关系,比如谁需要道歉,向谁道歉,如何选择道歉的方式。

有时候,在熟人和朋友之间,“道歉”一词被认为是关系冷淡的信号,所以似乎根本没有必要道歉。

至于那些希望得到一些补偿的人,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把道歉和宽恕视为一种个人修养和美德修养。

复杂的道歉事件还可能纠缠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军事事务以及政治与权力的较量等各种个人关系中。

(二)西方在长期稳定的发展中,中国和西方形成了不同的道歉语言习惯。

英国是一个文明有礼的国家,使用道歉的频率很高。

最常见的道歉词有“对不起”、“我向你深表歉意”、“我为此感到懊悔”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男性对女性的道歉更尊重、更平等,这是女性优先考虑的。

在表达歉意时,英国人会强调个体差异。

他们认为异议是一种民主表达,这与他们崇尚个人主义有很大关系。

如果上级冒犯了下级,西方上级通常会采取直接道歉的策略,并会说这样的话来请求原谅:“对不起,由于误解,我把别人的错误归咎于你。

最新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

最新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12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科技和交通的快速发展,来自不同文化国家的人在接触3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从而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

4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其文化差异,以实现跨文化交际。

本文着重从中西方称谓、5问候语、告别语方面的差异,中西方致谢与致歉的差异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6异三个方面论述关于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问题。

7关键词:社交礼仪、差异、中国、西方国家8随着中国逐步走向国际化,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9变得越来越紧密。

了解西方文化礼仪,了解西方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日10常行为并掌握和得体的运用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11一、称谓、问候语和告别语方面的差异12(一)、称谓13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

14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

而“先生”一词在我15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16流传了几千年。

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17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某某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18细说了。

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19行的尊称口语。

20(二)、问候语21中国人见面常说: “吃饭了吗?”“上哪儿去啊?”这些语言形式的功能都是表22示友好的问候, 打招呼。

而西方人听到后惊讶, 甚至很反感。

因为被问“Have you 23eaten your meal? ”好像是被邀请吃饭或约会,他们会抱怨说: “我有钱, 我24不要他们请我吃饭。

”而被问“where are you going ?”则好像自己要去一个25不该去的地方, 感觉受到侮辱。

因为根据英语交际的习俗文化, 这类句子只能26被认为是询问, 而非问候。

这就干涉了受话人的自由。

这种词典意义上的理解27在言语交际环境中是远远不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道歉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
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礼貌被看作是一种给予和保留他人面子的交际行为。

对有社会距离的人留面子,表现出的是对对方的尊敬和敬重;对社会关系距离不大或是熟知的人给予一定的面子,表达的是对他们对他人的友好或团结。

Brown 和 levinson 的“面子论”中认为,如果要进行合作,会话时就要在保留面子上合作。

也就是说,面子是靠对方给予和保留的。

但是在交际中,人们不免会威胁到别人和自己的面子,所以为了尽可能的保留对方的面子,维护自己的面子,使用礼貌语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而道歉言语行为是人们在交际中常见的一礼貌表达方式。

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人们对道歉言语行为的使用和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也会影响到道歉言语行为的礼貌性。

通过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的联系,探讨影响两者之间的因素。

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道歉是言语交际行为的一种,属于补救性质的言语行为。

学会恰当地使用和解释补救性言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能中需要掌握的沟通方式,是表达礼貌的重要因素。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说话时有意或无意冒犯了听话者时,道歉言语就起到了缓和和恢复和谐平等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违背了社会规范或冒犯了他人时,道歉行为就可以维护此人的人际和谐关系,重新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道歉在本质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目的为保持人们之间的良好的社会关系。

进行道歉是一种礼貌的行为,是重视听话人的面子的需要的一种言语行为,为的是对一项冒犯行为承担责任,进行补救,恢复正常的社交环境。

总之道歉言语行为是一种为了挽救对方面子,协调交际双方关系,实现交际目的,向对方表达歉意,从而维护人际关系的礼貌体现。

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这一道德意义相联系,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礼貌的手段和方式,是人们为了创造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做出的增进社会人际关系有效体现。

道歉言语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必须要考虑的言语行为方式。

道歉被视为一种逆向的,间接的礼貌手段,并且也是一种言语形式。

当我们使用道歉语时,说话人很注重听话人的面子需要,其主要目的就是去维护和提高对方的面子。

Goffman 把道歉视为一剂良药,可以说道歉的作用是为了补救对别人的冒犯,是为了恢复和谐的社会关系。

不同的道歉策略会有不同的道歉方式,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I beg you pardonsirb)、(Iam sorry to wound youc)(I wonder if you will forgive me)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说话人用直接,明显的道歉词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如pardonsorry 和forgive这些词都是很正式的道歉策略用语,把说话人承认自己错误的心意非常明显的显示了出来。

dAh - itis my faulte)Ikilled him And I dont know what to do for fatheron account of itfI mean no harm - only to keep you from failingg)I shant ask you to let me live with youAngebecause I have no right toh). Ioweyou something for the pastI know.在句中我们可感知到说话人接受并认可了自己犯下的错误,并表现出了悔恨的心态。

第二句和第三句话中,说话人表达了自己对自己表达不明而进行的解释,目的也是为挽回自己的失误,用这种承担自己错误的方式进行道歉,希望听话人得到谅解。

后两句话虽然没有明显的道歉词,但也是一种对自己所做的错误的直接承认。

说话人对自己责任的承认是另一种道歉策略。

说话人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和对以后要发生事情的保证也是种道
歉策略形,如:“Iwasnt expecting ittobeyou”和“I promise it wonthappen again”. 前句是对听话人的所作的解释,期望通过解释而取得他人的原谅;后一句是说话人想要通过避免以后会发生同样的错误而做出的承诺,从而得到他人的谅解。

另一种道歉策略是说话人对对方处境的关心,目的是缓和自己的冒犯程度。

如“SorryIm lateis everything all rightyou must be waiting for a longtime”在日常生活会话中,人们不仅仅只用一种道歉策略,根据情况的不同,道歉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但不论使用哪种道歉策略,其目的都是用礼貌的方式把冲突和矛盾尽可能的减弱,从而恢复平衡的话语环境。

三、影响道歉言语行为礼貌性的因素从语言形式上来看,礼貌言语行为可以使表达更加礼貌,语气更加缓和。

但是,这涉及到听话和说话着两方面,由于性别因素,社会关系,文化背景和个人心理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道歉言语行为使用的礼貌性。

(1)性别对道歉言语行为礼貌性影响随着社会文明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男女也趋于平等,但是男女在道歉言语行为上的使用还是存在着差异。

经过一些专家的调查,他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轻微的冒犯就会引发女性使用道歉言语,而且女性更倾向于直接道歉,把道歉作为减轻和消除由冒犯而引起的社交环境的紧张和恢复
和谐关系的礼貌行为;而对于男性来说,他们只对比较严重
的的冒犯行为道歉。

当男人使用道歉言语时,他们更多的注重社会地位、权利因素的影响。

对于道歉言语行为,男性大多从自身出发,他们认为道歉是承认自己失误有损面子的行为,因此为了维护面子和社会地位,男性会选择尽可能避免使用。

所以只有在社会地位差别明显或冒犯程度严重的情况下,他们才会道歉。

在对于社会距离上,男性和女性在道歉方式上也有不同。

有很多调查例子显示,男性采用对朋友道歉的方式同陌生人道歉。

与之相反,女性对陌生人道歉的方式对朋友和熟人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男性在使用道歉语和道歉方式上都要比女性显得礼貌不足。

根究历史信息调查发现,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妇女就是要表现淑女和贤淑的特点。

由于历史特点因素,女性在言语行为中,要展示女性温和,柔雅的特点,就需要使用道歉言语行为在话语表达中表现出一定的谦虚和温柔,从而表现得比男性所使用的道歉言语要多,所以在礼貌性也要明显的多,以便更容易构成融洽和谐的社会关系。

(2)社会距离对间接言语行为礼貌性影响Brown和Levisons 在 Model of Politeness 提到:人们的社会距离越远,礼貌度也就随之增强。

所以说人们通常发现,越是对陌生的人,道歉也就用的越多,对于朋友和家人来说,社会距离显著增进,所使用的道歉就相应减少Homes 也指出:在朋友和陌生人之间,同样的冒犯会有不同的道歉形式,下面这个例子就体现出这种区别。

在去图书馆还过期图书时,对管理员熟知程度不同时的采用的道歉的对话。

ExamplesPerson returning book does not know library assistantI am sorry this is overdue I must owe you somethingPerson returning book is a friend of the
library assistant.Overdue as usual. Whatsnew Whatsthe damage thistime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着道歉实施的方式。

前者由于社会关系陌生,所以使用的是更加直接的、礼貌的道歉;后者则是朋友关系,所使用的道歉模式和前者比起来就感觉欠缺礼貌性,更显随意性。

(3)文化习惯对道歉言语行为礼貌性影响很多时侯我们会发现英美人很习惯说对别人说“Imsorry”或者“ Excurise me ”比如需要请别人让路,要别人重复没有听清楚的话语,请求别人帮忙等情况,并不一定是做错了什么事、对别人有所冒犯或觉得理亏。

(4)个人心理对道歉言语行为礼貌性影响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不同的个人通常对一句话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

有些人善于通过间接道歉言语行为这一礼貌的,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冒犯的行为,而有些人在表达能上有所欠缺,在心里上顾及自己的脸面,不能够顾及旁人面子和心理,有时不免就可能造成说话人之间的误解,引起矛盾。

四、结语道歉言语行为是人们在交际中普遍使用的语言形式,人们通过道歉言语行为而表现出礼貌的一面,目的是为了尊重他人,使得交际正常和谐进行。

但是很多情况下因为性别、社会关系、文化和个人因素的关系,表现出与对道歉言语行为使用的程度的上,理解上都一定的不同,同时也就影响到了它所表达的礼貌性意义。

所以说,对于语言使用者来说,在交际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话语对方的多种因素,不仅为了表现出礼貌和良好的行为,
也是为了维护正常和谐以及平衡的人际关系,用以实现在交际中有效地使用道歉言语行为,恰当的表达出礼貌的需要使交际顺利和谐地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