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线面关系经典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1点在线面用属于,线在面内用包含。
四个公理是基础,推证演算巧周旋。
空间之中两条线,平行相交和异面。
线线平行同方向,等角定理进空间。
判定线和面平行,面中找条平行线。
已知线与面平行,过线作面找交线。
要证面和面平行,面中找出两交线,线面平行若成立,面面平行不用看。
已知面与面平行,线面平行是必然;若与三面都相交,则得两条平行线。
判定线和面垂直,线垂面中两交线。
两线垂直同一面,相互平行共伸展。
两面垂直同一线,一面平行另一面。
要让面与面垂直,面过另面一垂线。
面面垂直成直角,线面垂直记心间。
一面四线定射影,找出斜射一垂线,线线垂直得巧证,三垂定理风采显。
空间距离和夹角,平行转化在平面,一找二证三构造,三角形中求答案。
引进向量新工具,计算证明开新篇。
空间建系求坐标,向量运算更简便。
知识创新无止境,学问思辨勇攀登。
多面体和旋转体,上述内容的延续。
扮演载体新角色,位置关系全在里。
算面积来求体积,基本公式是依据。
规则形体用公式,非规形体靠化归。
展开分割好办法,化难为易新天地。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2三角函数。
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
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立体几何题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要建系;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线面、面面垂直专题总结

∵AD平面ABC,
∴平面ABC⊥平面SBC.
证法二:∵SA=SB=SC=a,又 ∠ASB=∠ASC=60°, ∴△ASB,△ASC都是等边三角形. ∴AB=AC=a. 作AD⊥平面BSC于点D, ∵AB=AC=AS, ∴D为△BSC的外心. 又∵△BSC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2 3
.
即CE与底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3
.
【评析】求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一般方法是: 在斜线上找一具有特殊性的点,过该点向平面作垂线, 连接垂足和斜足,即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进而作出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线面角的大 小,同时要注意其取值范围.
在三棱锥O—ABC中,三条棱OA,OB,OC两两
又∵CE∩BE=E,
∴SA⊥平面BCE.∵BC平面BCE,
图2-4-2
返回目录
∴SA⊥BC. 又∵AD⊥BC,AD∩AS=A, ∴BC⊥平面SAD.
∵SH 平面SAD,∴SH⊥BC.
又∵SH⊥AD,AD∩BC=D, ∴SH⊥平面ABC.
【评析】证明线面垂直,需先有线线垂直,抓住条件中 两个等腰三角形共用一条边,抓住公共边的中点,通过 作辅助平面,找到所需要的另一条直线.
【分析】欲证面面垂直,需证线面垂直.故找出垂线是关键.
【证明】证法一:如图1-10-4所示,取BC的中点D,连
接AD,SD.
由题意知△ASB与△ASC是等边三角形,则AB=AC,
∴AD⊥BC,SD⊥BC. 令SA=a,在△SBC中,SD=2 a,
2
又AD=AC2 -CD=2 a,2
2
∴AD2+SD2=SA2,即AD⊥SD.
立体几何基本知识总结和线面垂直平行六种关系的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基本知识总结I. 基础知识要点 一、 平面.1.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面.注: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2. 两个平面可将平面分成3或4部分.(①两个平面平行,②两个平面相交)3. 过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1或3个平面.(①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平行,②三条直线不在一个平面内平行)[注]:三条直线可以确定三个平面,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有0或1个. 4. 三个平面最多可把空间分成 8 部分.(X 、Y 、Z 三个方向) 二、 空间直线.1. 空间直线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反且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 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α,b 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 ⑦b a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b a =,则b a ,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2.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3.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下图).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180,0∈θ)(异面直线所成角(] 90,0∈θ)(斜线与平面成角()90,0∈θ)(直线与平面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 ∈θ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5.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 三、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注]:①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平行,则a ∥α.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相交,则a 与平面α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③若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则α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12方向相同12方向不相同证之)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 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可能相交) 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⑦直线l 与平面α、β所成角相等,则α∥β.(×)(α、β可能相交)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 若PA ⊥α,a ⊥AO ,得a ⊥PO (三垂线定理),得不出α⊥PO . 因为a ⊥PO ,但PO 不垂直OA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注]: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可能相交,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的一个平面,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5. ⑴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 [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⑵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四、 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1. 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2. 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哪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注]:一平面间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4.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二: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对应平面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5.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证明:如图,找O 作OA 、OB 分别垂直于21,l l ,因为ααββ⊥⊂⊥⊂OB PM OA PM ,,,则OB PM OA PM ⊥⊥,.6. 两异面直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θcos 2222mn d n m l +++=(θ为锐角取加,θ为钝取减,综上,都POAaPαβθM AB O取加则必有⎥⎦⎤⎝⎛∈2,0πθ)7. ⑴最小角定理:21cos cos cos θθθ=(1θ为最小角,如图) ⑵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 为最小角)简记为: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 五、 棱锥、棱柱. 1. 棱柱.⑴①直棱柱侧面积:Ch S =(C 为底面周长,h 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 ②斜棱住侧面积:l C S 1=(1C 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l 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⑵{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 {直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⑶棱柱具有的性质: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注:①棱柱有一个侧面和底面的一条边垂直可推测是直棱柱. (×) (直棱柱不能保证底面是钜形可如图) ②(直棱柱定义)棱柱有一条侧棱和底面垂直.⑷平行六面体: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推论一: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为γβα,,,则1cos cos cos 222=++γβα. 推论二: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各侧面所成的角为γβα,,,则2cos cos cos 222=++γβα. [注]: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斜四面体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可以为矩形) ②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应是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直.棱柱才行) ③对角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直四棱柱一定是长方体.(×)(只能推出对角线相等,推不出底面为矩形)④棱柱成为直棱柱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棱柱有一条侧棱与底面的两条边垂直. (两条边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若两条边相交,则应是充要条件)2. 棱锥:棱锥是一个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注]:①一个棱锥可以四各面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棱柱棱柱3V Sh V ==.图1θθ1θ2图2⑴①正棱锥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 [注]:i. 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ii. 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iii. 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 ②正棱锥的侧面积:'Ch 21S =(底面周长为C ,斜高为'h ) ③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射影公式:αcos 底侧S S =(侧面与底面成的二面角为α)附: 以知c ⊥l ,b a =⋅αcos ,α为二面角b l a --.则l a S ⋅=211①,b l S ⋅=212②,b a =⋅αcos ③ ⇒①②③得αcos 底侧S S =. 注:S 为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可分别多个三角形的方法). ⑵棱锥具有的性质: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⑶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 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 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I 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注]:i. 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ii. 若一个三角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第三对角线必然垂直. 简证:A B ⊥CD ,AC ⊥BD ⇒ BC ⊥AD. 令b AC c AD a AB ===,,得c a c b AD BC c AD a b AB AC BC -=⋅⇒=-=-=,,已知()()0,0=-⋅=-⋅c a b b c a0=-⇒c b c a 则0=⋅AD BC .iii. 空间四边形OABC 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iv. 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 简证:取AC 中点'O ,则⊥⇒⊥'⊥'AC AC O B AC o o ,平面=∠⇒⊥⇒'FGH BO AC B O O 90°易知EFGH 为平行四边形⇒EFGH 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EFGH FG EF ⇒=为正方形. 3. 球:⑴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 ①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 ②球的体积公式:334R V π=. l ab c FEH GBCDAO'⑵纬度、经度:①纬度:地球上一点P 的纬度是指经过P 点的球半径与赤道面所成的角的度数.②经度:地球上B A ,两点的经度差,是指分别经过这两点的经线与地轴所确定的二个半平面的二面角的度数,特别地,当经过点A 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时,这个二面角的度数就是B 点的经度. 附:①圆柱体积:h r V 2π=(r 为半径,h 为高) ②圆锥体积:h r V 231π=(r 为半径,h 为高) ③锥形体积:Sh V 31=(S 为底面积,h 为高) 4. ①内切球:当四面体为正四面体时,设边长为a ,a h 36=,243a S =底,243a S =侧 得a a a R R a R a a a 46342334/424331433643222=⋅==⇒⋅⋅+⋅=⋅. 注:球内切于四面体:h S R S 313R S 31V 底底侧ACD B ⋅=⋅+⋅⋅⋅=- ②外接球:球外接于正四面体,可如图建立关系式.构造以半径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线面垂直平行六种关系的证明方法总结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利用平行四边形。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线线关系”经典总结

线线关系:
(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①定义:
②若a∥α,a β,α∩β=b,则a∥b.
③若a∥b,b∥c,则a∥c.
④若a⊥α,b⊥α,则a∥b
⑤若α∥β,α∩γ=a,β∩γ=b,则a∥b
⑥即若α∩β=b,a∥α,a∥β,则a∥b.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位线。
(2)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①定义:若两直线成90°角,则这两直线互相垂直.
②若b∥c,a⊥b,则a⊥c
③一若a⊥α,b α,a⊥b.
④三垂线定理和它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若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⑤若a∥α,b⊥α,则a⊥b.
⑥若α⊥β,β⊥γ,γ⊥α,且α∩β=a,β∩γ=b,γ∩α=c,则a⊥b,b⊥c,c⊥a.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是定义即勾股定理(边条件给的多的
情况下),部分情况下若中线为斜边的一半也可作判别直角的依据。
另外常用的我们转化成线面来做。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
求解方法:
①根据定义,通过平移,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②解含有θ的三角形,求出角θ的大小.。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①⎧⎪⎧−−−−−→⎨⎪−−−−−→⎨⎪⎪⎩底面是正多形棱垂直于底面斜棱柱棱柱正棱柱直棱柱其他棱柱 底面为矩形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1.3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1.4长方体的性质:①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平方和;【如图】222211AC AB AD AA =++②(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那么222cos cos cos 1αβγ++=,222sin sin sin 2αβγ++=;③(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则222cos cos cos 2αβγ++=,222sin sin sin 1αβγ++=.1.5侧面展开图:正n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 个全等矩形组成的以底面周长和侧棱长为邻边的矩形.1.6面积、体积公式:2S c hS c h S S h=⋅=⋅+=⋅直棱柱侧直棱柱全底棱柱底,V (其中c 为底面周长,h为棱柱的高) 2.圆柱2.1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 2.2圆柱的性质: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2.3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以底面周长和母线长为邻边的矩形. 2.4面积、体积公式:S 圆柱侧=2rh π;S 圆柱全=222rh r ππ+,V 圆柱=S 底h=2r h π(其中r 为底面半径,h 为圆柱高) 3.棱锥3.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正方体的六组线面垂直关系

窑 窑 摇 渊圆园员园 年第 源 期窑高中版冤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数学探究
正方体的六组线面垂直关系
猿远源园园园摇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摇 胡寅年
摇 摇 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中特殊且内涵丰富的几何图形 之 一袁 在 正 方 体 中 能 反 映 空 间 基 本 的 线 线 关 系尧线 面 关 系尧面面关系渊 尤其是平行垂直关系冤援 通过对正方体的 截割袁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 柱体尧锥体尧台体噎噎援 可以 说袁正方体是 研 究 空 间 线 面 位 置 关 系 的 一 个 重 要 载 体袁 也是展开空间想象的一个重要依托援 那么袁哪些是正方 体丰富的线线尧线面尧面面平行垂直关系钥 哪些方面体 现了正方体与其他几何体之间的内在关系钥 对此袁历年 全国高考试题都作了很好的诠释袁它对于立体几何的复 习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援
面角的大小袁求 贼葬灶兹援
窑数学探究窑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渊圆园员园 年第 源 期窑高中版冤
缘怨
解摇 渊员冤略
渊圆冤 如图 苑袁郧酝彝月云袁又 月酝彝月悦袁
所以
蚁月郧酝 越 蚁悦云月袁
月酝 越 月郧窑贼葬灶蚁月郧酝 越 月郧窑贼葬灶蚁悦云月
越 月郧窑月悦 越
圆
猿 窑
越 员袁
悦云 猿 圆
因为 粤耘椅月酝袁粤耘 越 月酝袁所以四边形 粤月酝耘 为平行
陌生的情境袁考查正方体线面垂直关系的直接运用援
由图形 员袁圆袁在一个正方体中袁一个表面有四条棱与
之垂直袁正方体的六个表面构成了 圆源 个野 正交线面对冶 曰
而正方体的六个对角面中袁每个对角面又有两条面对角
线与之垂直袁正方体的六个对角面构成了 员圆 个野 正交线
面对冶 袁所以共有 猿远 个野正交线面对冶 援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之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公开课)(共16张PPT)

∵ OM是Rt△AOC斜边AC上的中线,∴ OM=
2 ∴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OEM= 4
1 AC=1, 2
【例2】四面体ABCD中,点O,E分别是BD,BC的中
A
点,CA=CB=CD=BD=2,AB=AD= 2 .
(3)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3)设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h.∵ VE-ACD=VA-CDE
D1
A1
1 1
B1
C1
D
2
C
E B
A
例题讲解
实战演练
作业布置
【例1】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
点E是AB的中点. (1)求三棱锥D1-DCE的体积. 1 解:V= 3 · h·S△ECD
D1
A1
1
B1 D
2
C1
1 1 = 3· D1D · 2 S△ECD
∴ AE⊥A1D,
又∵ AD1∩AE=A,
D1 A1 D A
B1
C1
∴ A1D⊥平面AD1E,
D1E⊂平面AD1E,
C
E
B
∴ D1E⊥A1D.
例题讲解
实战演练
作业布置
【例2】如图,四面体ABCD中,点O,E分别
是BD,BC的中点,CA=CB=CD=BD=2,
AB=AD= 2 (1)求证:AO⊥平面BCD. (2)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A M O
(2)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2)取AC的中点M,连接OM,ME,OE,
∵点O,E分别是BD,BC的中点
∴ OE
D E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线面垂直典型例题的判定与性质

线面垂直●知识点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2.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判定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平面.判定定理: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三垂线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垂直.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该平面上的射影垂直.●题型示例【例1】如图所示,已知点S是平面ABC外一点,∠ABC=90°,SA⊥平面ABC,点A在直线SB和SC上的射影分别为点E、F,求证:EF⊥SC.【解前点津】用分析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假设EF⊥SC成立,结合AF⊥SC可推证SC⊥平面AEF,这样SC⊥AE,结合AE⊥SB,可推证AE⊥平面SBC,因此证明AE⊥平面SBC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环节.由题设SA⊥平面ABC,∠ABC=90°,可以推证BC⊥AE,结合AE⊥SB完成AE⊥平例1题图面SBC的证明.【规范解答】【解后归纳】题设中条件多,图形复杂,结合题设理清图形中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2】已知:M∩N=AB,PQ⊥M于Q,PO⊥N于O,OR⊥M于R,求证:QR⊥AB.【解前点津】由求证想判定,欲证线线垂直,方法有(1)a∥b,a⊥c⇒b⊥c;(2)a⊥α,b⊂α⇒a⊥b;(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由已知想性质,知线面垂直,可推出线线垂直或线线平行.【解后归纳】处于非常规位置图形上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应用问题,要抓住“一个面”、“四条线”.所谓“一个面”:就是要确定一个垂面,三条垂线共处于垂面之上.所谓“四条线”:就是垂线、斜线、射影以及平面内的第四条线,这四条线中垂线是关键的一条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应用时一般可按下面程序进行操作:确定垂面、抓准斜线、作出垂线、连结射影,寻第四条线.【例3】已知如图(1)所示,矩形纸片AA′A′1A1,B、C、B1、C1分别为AA′,A1A′的三等分点,将矩形纸片沿BB1,CC1折成如图(2)形状(正三棱柱),若面对角线AB1⊥BC1,求证:A1C⊥AB1.例3题图解(1)【解前点津】 题设主要条件是AB 1⊥BC ,而结论是A B1⊥A 1C,题设,题断有对答性,可在ABB 1A1上作文章,只要取A 1B1中点D 1,就把异面直线AB 1与BC 1垂直关系转换到ABB 1A1同一平面内AB 1与BD 1垂直关系,这里要感谢三垂线逆定理.自然想到题断A B1与A 1C 垂直用同法(对称原理)转换到同一平面,取AB 中点D 即可,只要证得A1D 垂直于A B1,事实上D BD1A 1,为平行四边形,解题路子清楚了.【解后归纳】 证线线垂直主要途径是:(1)三垂线正逆定理,(2)线面,线线垂直互相转化.利用三垂线正逆定理完成线线归面工作,在平面内完成作解任务.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常常利用线面垂直,线线垂直作为桥梁过渡过来,这种转化思想有普遍意义,利用割补法把几何图形规范化便于应用定义定理和公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常用方法.【例4】 空间三条线段A B,BC ,CD ,AB ⊥BC ,BC ⊥C D,已知AB =3,BC =4,CD =6,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解前点津】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1中,C D1=6,AD 1的长是AD 的最小值,其中AH ⊥C D1,AH =B C=4,HD 1=3,∴AD1=5;在直角△AH D2中,CD 2=6,AD 2是A D的最大值为974)36(22222=++=+AH HD【解后归纳】 本题出题形式新颖、灵活性大,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无从入手,其实冷静分析,找出隐藏的条件很容易得出结论.例4题图●对应训练 分阶提升一、基础夯实1.设M 表示平面,a、b 表示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M b M a b a ⊥⇒⎭⎬⎫⊥// ②b a M b M a //⇒⎭⎬⎫⊥⊥ ③⇒⎭⎬⎫⊥⊥b a M a b ∥M ④⇒⎭⎬⎫⊥b a M a //b ⊥M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B.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必定垂直于这条直线D.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条直线的另一条直线必垂直于这个平面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 C的中点.现在沿D E、DF 及EF 把△A DE 、△CDF 和△BEF 折起,使A 、B、C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那么,在四面体P —DEF 中,必有 ( )A.D P⊥平面PE F B .DM ⊥平面PEF C.PM ⊥平面DE F D.PF ⊥平面DEF4.设a 、b 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过不在a、b 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b 都相交B .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 、b 都垂直C.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垂直D.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平行5.如果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l=β∩γ,l ∥α,m⊂α和m ⊥γ,那么必有 ( ) A.α⊥γ且l ⊥m B.α⊥γ且m ∥β C.m∥β且l ⊥m D.α∥β且α⊥γ6.AB是圆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一点,PC 垂直于圆所在平面,若B C=1,AC =2,P C=1,则P 到AB的距离为 ( )A.1B.2 C.552 D.553 7.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0B.1 C.2 D.38.d 是异面直线a 、b的公垂线,平面α、β满足a ⊥α,b⊥β,则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第3题图A.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d或m 与d重合B.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d 但m 与d 不重合C.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与d 一定不平行D.α与β不一定相交9.设l、m 为直线,α为平面,且l ⊥α,给出下列命题① 若m ⊥α,则m ∥l;②若m ⊥l ,则m∥α;③若m∥α,则m ⊥l ;④若m∥l ,则m ⊥α,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10.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 ⊥m;②若α⊥β,则l ∥m ;③若l∥m,则α⊥β;④若l ⊥m ,则α∥β.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③与④B.①与③ C.②与④ D.①与②二、思维激活11.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AB 是斜边,三个顶点在平面α的同侧,它们在α内的射影分别为A′,B′,C ′,如果△A ′B ′C ′是正三角形,且AA ′=3cm ,B B′=5cm ,CC ′=4cm ,则△A ′B ′C′的面积是 .12.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 时,有A 1C⊥B 1D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13.如图所示,在三棱锥V —AB C中,当三条侧棱VA 、VB 、VC 之间满足条件 时,有VC ⊥AB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三、能力提高14.如图所示,三棱锥V -AB C中,AH ⊥侧面VBC ,且H 是△VB C的垂心,BE 是VC 边上的高.(1)求证:VC ⊥AB ;(2)若二面角E —AB—C 的大小为30°,求VC 与平面AB C所成角的大小.第11题图 第12题图第13题图 第14题图15.如图所示,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 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第15题图16.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D=60°,AB=4,AD=2,侧棱PB=15,PD =3.(1)求证:BD ⊥平面P AD.(2)若PD与底面ABCD成60°的角,试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第16题图17.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BAC=30°,BC=1,AA1=6,M是CC1的中点,求证:AB1⊥A1M.18.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M是AD的中点,N是BD′上一点,且D′N∶NB=1∶2,MC与BD交于P.(1)求证:NP⊥平面ABCD.(2)求平面PNC与平面CC′D′D所成的角.(3)求点C到平面D′MB的距离.第18题图第4课 线面垂直习题解答1.A 两平行中有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2.C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3.A 折后DP ⊥PE ,D P⊥PF ,P E⊥PF .4.D 过a 上任一点作直线b ′∥b ,则a,b ′确定的平面与直线b平行.5.A 依题意,m⊥γ且m ⊂α,则必有α⊥γ,又因为l =β∩γ则有l ⊂γ,而m ⊥γ则l⊥m ,故选A.6.D 过P 作PD ⊥A B于D ,连CD ,则CD ⊥AB ,AB =522=+BC AC ,52=⋅=AB BC AC CD , ∴PD =55354122=+=+CD PC . 7.D 由定理及性质知三个命题均正确.8.A 显然α与β不平行.9.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10.B ∵α∥β,l⊥α,∴l ⊥m 11.23c m2 设正三角A ′B′C′的边长为a . ∴A C2=a 2+1,BC 2=a 2+1,A B2=a2+4,又AC 2+BC 2=AB 2,∴a 2=2. S△A′B′C ′=23432=⋅a cm 2. 12.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1—A 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 CD 满足条件AC ⊥B D(或任何能推导出这个条件的其它条件,例如A BCD 是正方形,菱形等)时,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点评:本题为探索性题目,由此题开辟了填空题有探索性题的新题型,此题实质考查了三垂线定理但答案不惟一,要求思维应灵活.13.VC ⊥VA ,VC ⊥AB . 由VC ⊥VA ,VC ⊥AB 知VC ⊥平面V AB .14.(1)证明:∵H 为△V BC 的垂心,∴VC ⊥B E,又AH ⊥平面VBC ,∴BE 为斜线A B在平面VBC 上的射影,∴AB ⊥VC .(2)解:由(1)知VC ⊥A B,VC ⊥BE ,∴VC ⊥平面ABE ,在平面A BE上,作ED⊥AB ,又A B⊥VC ,∴AB ⊥面D EC .∴AB ⊥CD ,∴∠EDC 为二面角E —A B—C 的平面角,∴∠ED C=30°,∵AB ⊥平面VCD ,∴VC 在底面AB C上的射影为CD .∴∠VCD 为VC 与底面ABC 所成角,又VC ⊥A B,VC ⊥BE ,∴VC ⊥面AB E,∴VC ⊥DE ,∴∠CE D=90°,故∠ECD=60°,∴VC 与面A BC 所成角为60°.15.证明:(1)如图所示,取PD 的中点E ,连结AE ,EN ,则有EN∥CD ∥AB ∥AM,E N=21C D=21AB =AM,故AMNE 为平行四边形. ∴MN ∥AE. ∵AE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MN ∥平面PAD .(2)∵PA ⊥平面ABCD ,∴P A⊥AB .又A D⊥AB ,∴A B⊥平面P A D.∴A B⊥AE ,即AB ⊥MN .又C D∥AB ,∴MN ⊥CD.(3)∵P A ⊥平面ABCD ,∴P A ⊥AD .又∠PDA =45°,E 为PD 的中点.∴AE ⊥P D,即MN ⊥PD .又MN ⊥CD ,∴MN ⊥平面P CD .16.如图(1)证:由已知A B=4,AD =2,∠BAD =60°,故BD 2=AD 2+A B2-2AD ·A Bc os60°=4+16-2×2×4×21=12.又AB 2=AD 2+B D2,∴△A BD是直角三角形,∠AD B=90°,即AD ⊥BD.在△PDB 中,PD =3,PB =15,BD =12,∴PB 2=PD 2+BD 2,故得PD ⊥B D.又P D∩AD =D ,∴BD ⊥平面P AD.(2)由BD ⊥平面P AD ,BD平面A BCD .∴平面P AD ⊥平面A BCD .作PE ⊥AD 于E,又P E平面P AD ,∴PE ⊥平面ABCD ,∴∠PD E是PD 与底面AB CD所成的角.∴∠PD E=60°,∴P E=PD si n60°=23233=⨯.作EF ⊥BC 于F,连PF ,则PF ⊥BF,∴∠PF E是二面角P —BC —A的平面角.又E F=BD =12,在Rt △P EF 中,tan ∠PFE =433223==EF PE .故二面角P —BC—A 的大小为ar ctan 43. 第15题图解第16题图解17.连结AC 1,∵11112263A C CC MC AC ===. ∴Rt △ACC 1∽Rt △MC 1A 1,∴∠AC 1C =∠MA 1C1,∴∠A1MC 1+∠AC 1C =∠A 1M C1+∠MA1C1=90°.∴A1M ⊥AC 1,又ABC -A 1B1C 1为直三棱柱,∴C C1⊥B 1C 1,又B 1C1⊥A1C 1,∴B 1C 1⊥平面AC 1M .由三垂线定理知AB 1⊥A 1M .点评:要证AB 1⊥A 1M,因B 1C 1⊥平面A C1,由三垂线定理可转化成证AC 1⊥A 1M ,而AC 1⊥A 1M 一定会成立.18.(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MPD ∽△C PB ,且MD =21B C, ∴D P∶PB =MD ∶BC =1∶2.又已知D ′N ∶NB =1∶2,由平行截割定理的逆定理得NP∥DD′,又DD ′⊥平面ABCD ,∴NP ⊥平面ABCD .(2)∵N P∥DD ′∥CC ′,∴N P、C C′在同一平面内,CC ′为平面NPC 与平面C C′D ′D 所成二面角的棱. 又由CC ′⊥平面AB CD ,得CC ′⊥CD ,CC ′⊥CM ,∴∠MCD 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 △M CD 中可知∠MCD =arc tan 21,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3)由已知棱长为a可得,等腰△MBC 面积S 1=22a ,等腰△MBD ′面积S 2=246a ,设所求距离为h ,即为三棱锥C —D′MB的高.∵三棱锥D ′—BCM 体积为h S D D S 213131='⋅, ∴.3621a S a S h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线面关系一、柱、锥、球图形画法、基本性质、表面积及体积公式概念基本性质表面积二、线面关系及判定1、线线平行的判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3)、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2、线线垂直的判断:(1)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2)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3)、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3、线面平行的判断:(1)、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2)、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线面垂直的判断:(1)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4)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
5、面面平行的判断:(1)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这两个平面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6、面面垂直的判断:(1)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三、线面关系网络图立体几何线面关系训练. 选择题:(第 6题图) (第 7 题图)7. 在正方体 ABCD-A 1B 1C 1D 1中, E 、 F 分别为棱 AA 1,CC 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 A 1D 1、 EF 、 CD 都相交的直线 ( )A. 不存在B. 有且只有两条C. 有且只有三条D. 有无数条8.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B.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C. 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必垂直于这条直线D.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条直线的另一条直线必平行于这个平面 9.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 .A l,A ,B l,B l B A,B,C ,A,B,C 且A,B,C 不共线 , 重 C . A ,A ,B ,B ABD . l,A l A10. 空间四边形 ABCD 中, M ,N 分别是 AB , CD 的中点,设 BC+AD=2,那么( )A.①②B. ①C. ③④D.①②③④ 4.若 l,AB ,CD ,AB CD M ,则(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 两个相交平面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①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1. 线段 AB 在平面α内,则直线 A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A. AB B. AB C. 有线段 AB 的长短而定 D. 以上都不对 ) A.AB ∥ CD B. M ∈l C.AC ∩ BD=M D. α∩β =M 5. 已知直线 a , b 和平面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 若 a ‖ ,b,则 a ‖ b ( B )若 a ‖ , b ‖ ,则 a ‖b (C ) 若 a ‖ b , b ,则 a ‖ ( D )若 a ‖b ,a ‖ , 则b 或 b ‖6.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A 1C 1⊥ADB.D 1C 1⊥ ABC.AC 1与 DC 成 450D.A 1C 1 与 B 1C 成 600C 1C1A 1B 1BEDA BFC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 ④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CA.MN>1B.MN<1C.MN=1D.MN 和 1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二. 填空题:11.两个平面可以将空间分成个部分;12.角α和角β的两边分别平行,当α =700时,β = ;13. 如图所示的四个正方体中, 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 M ,N ,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 能得出 AB ∥平面 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 .14. 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根据图中数据, 可得该几何体是由 组合而成16. 如图,已知△ ABC 为正三角形, EA ,CD 都垂直于平面 ABC ,且 EA =AB =2a ,DC =a ,F 是 BE 的中点.求证: (1)FD ∥平面 ABC ;(2)AF ⊥面 EDB.三. 解答题15.O 为正方体 ABCD - A 1B 1C 1D 1 上底面 ABCD 的中心, 求证: O , M ,A 1三点共线 . M 为正方体对角线 AC 1 和截面 A 1BD 的交点.空间立体几何点线面关系一、选择题1、以下命题(其中 a , b 表示直线, 表示平面)①若 a ∥b , b ,则 a ∥ ②若 a ∥ ,b ∥ ,则 a ∥b③若 a ∥b , b ∥ ,则 a ∥ ④若 a ∥ ,b ,则 a ∥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个(B )1 个 (C )2 个(D )3 个2、已知 a ∥ ,b ∥ ,则直线 a ,b 的位置关系①平行;②垂直不相交;③垂直相交;④相 交;⑤不垂直且不相交 . 其中可能成立的有( ) (A )2个 (B )3 个 (C )4个 (D )5个3、如果平面 外有两点 A 、B ,它们到平面 的距离都是 a ,则直线 AB 和平面 的位置关系一 定是 ( )(A )平行( B )相交( C )平行或相交 (D ) AB4、已知 m , n 为异面直线, m ∥平面 ,n ∥平面 , ∩ =l ,则 l ( ) (A )与 m ,n 都相交 (B )与 m ,n 中至少一条相交 (C )与 m ,n 都不相交 (D )与 m ,n 中一条相交5、已知直线 m 、 n 与平面α、β , 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若 m ∥α, n ∥α , 则 m ∥ n ; ②若 m ∥α ,n ⊥α , 则 n ⊥ m ; ③若 m ⊥α , m ∥β , 则α⊥β . 其 中真命题的个数是条件是A . a// 且B . a 且C . a b 且 b// D. a 且 // 7、设直线 m 、 n 和平面 、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 m//n ,m ,n ,则 //B .若 m//n ,m ,n ,则C .若 m ,m n ,n,则 // D .若 m//n ,m , n ,则8、对于平面 和共面的直线 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 .若 m ,m n,则 n ∥B .若 m ∥ ,n ,则 m ∥nC .若 m ,n ,则 m ∥nD .若 m 、n 与 所成的角相则m9、若直线 a 与平面α不垂直,那么在平面α内与直线 a 垂直的直线 ( )10、经过平面α外一点和平面α内一点与平面α垂直的平面有11、已知直线 a ,b 和平面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12、已知直线 m ⊥平面α,直线 n 平面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0B . 1 .2 6、若 a 、 b 为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为空间两个不同的平面,则 a 的一个充分A .只有一条B .有无数条C .所有直线D .不存在A . 0 个B .1 个C .无数个D .1 个或无数个A .若 a// ,b ,则a//bB .若 a// ,b// ,则a//bC .若 a//b,b ,则a//D .若 a//b,a// ,则b 或b//A.若m‖ ,n‖ ,则m‖n B.若C.若 m‖ ,m‖ ,则‖D .若 m ,n , 则 m‖n16、设有直线m、n 和平面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m∥, n∥, 则m∥nB. 若m , n ,m∥ , n ∥ , 则∥C.若,m ,则mD.若,m ,m , 则m∥是两个平面,则a b的一个充分条件是①若// ,则 m n ②若,则m// n ③若m// n,则④若m n,则 //A.1 个B. 2 个C. 3 个13、已知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都与平面β平行,那么A.α∥βB.α与β相交C.α与β重合D.4 个()D.α∥β或α与β相交()15、已知m, n是两条不同直线,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17、设a,b 是两条直线,A.a , b∥B.a , b ,∥C.a , b ,∥D.a , b∥20、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 必存在平面α , 使得A. a ,bB. a ,b ∥αC. a ,bD. a ,bA a ,b// ,B a ,b , //C a ,b , // D18、已知m, n是两条不同直线,a ,b// ,, , 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 , 则‖B.若 m ,n ,则m‖ nC.若m‖,n‖ ,则m‖nD .若m‖,m‖ , 则‖19、设a,b 是两条直线,是两个平面,则a b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解答题 1、在正方体 ABCD — A 1B 1C 1D 1中, E 、 F 、 G 分别是 BC 、 CD 、CC 1的中点 .1)求证: B 1D 1// 面 EFG ; 2)求证:面 EFG ⊥ AA 1C 1C.2、已知正方体 ABCD A 1B 1C 1D 1,O 是底 ABCD 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 (1) C 1O ∥面AB 1D 1 ;(2) A 1C 面 AB 1D 1 .中点 .(Ⅰ)求证 : PA// 平面 BDF ; (Ⅱ)求证 : 平面 PAC 平面 BDF .DC3、如图,已知四棱锥 P ABCD 的底面 ABCD 是菱形 , PA 平面 ABCD , 点F 为 PC 的 D1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