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找圆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找圆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找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第二章第一节《找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加深对圆形的认识;学习用圆形拼图,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并说出圆形的特点;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圆形物品的能力;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形状认知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准确地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学会用圆形拼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球等)、圆形拼图、画有圆形的卡片。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讲解圆形特点(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物品,讲解圆形的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3. 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内外寻找圆形物品,让幼儿加深对圆形的认识。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圆形拼图,示范如何将拼图拼成完整的图形,并讲解拼图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圆形卡片,尝试用剪刀剪下圆形,并用胶棒粘贴在画纸上。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并标注“圆形”;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答案: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圆形的理解程度,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更多形状。
同时,可以开展其他形状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形状认知体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圆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圆形》教学目标1.了解圆形这种基本几何形状。
2.能够辨认和找到环境中的圆形。
3.能够用简单的方法画出圆形。
教学准备1.圆形物品:篮球、气球、盘子等。
2.白纸和彩色笔。
3.CD和音响(播放儿童歌曲)。
4.教学挂图及其他教具。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引入(10分钟)1.播放与圆形相关的儿童歌曲。
2.介绍今天的主题:找圆形。
3.带领幼儿们一起动手形成圆形状,如手圆形、踏步圆形等。
第二步:引导发现圆形(25分钟)1.准备多个圆形物品并展示给幼儿们看,让幼儿们发现圆形的特征。
2.让幼儿们在教室内环视,找出更多的圆形物品,并一起数数。
第三步:认识圆形(15分钟)1.拿出圆形相关的教具和挂图,向幼儿们详细介绍圆形的特征和定义。
2.带领幼儿认真观察圆形并感受其特征。
3.让幼儿们自由练习画出圆形。
第四步:拓展练习(20分钟)1.在教室内找到更多圆形,让幼儿们用不同的方法找出并数数。
2.小组活动:一人做出一个圆形手势,其他幼儿猜出手势代表的圆形物品。
3.完成练习册上的绘制圆形图形练习。
第五步:活动总结(10分钟)1.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以教师和幼儿对话的形式,针对圆形的有趣的知识和有意义的体验进行总结。
3.完成圆形交流活动,让幼儿分享今天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活动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听歌曲引入、出圈子寻找圆形、对话等多种形式,使得整个课程丰富有趣,让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幼儿在圆形的辨认和形状绘制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更加贴近幼儿认知和认识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圆形的理解和掌握。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找圆形》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找圆形》教案标题:找圆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辨别和认知圆形,并能正确理解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多种途径,能够寻找周围环境中的圆形物体。
3. 学生能够机智地应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辨认和描述圆形。
教学重点:1. 认知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寻找和描述环境中的圆形物体。
教学难点:1. 能够通过观察寻找环境中的圆形物体。
2. 能够描述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准备:1. 圆形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的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圆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个物体的形状是什么?2. 引导学生认知圆形的特征:圆形是一种没有棱角的闭合曲线。
3. 帮助学生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圆形。
第二步:寻找圆形1. 让学生围绕教室或学校的环境,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圆形物体。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到教室,和同伴分享他们找到的圆形物体,并简单描述它的特征和性质。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家里或周围还有其他的圆形物体吗?请找出并描述它们。
第三步:练习与实践1. 教师出示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辨别出其中的圆形。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示词,自由描述所观察到的圆形物体的特征和性质,如:圆形的边界是曲线;圆形的内部是空的等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小游戏: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其他成员为其描述一个他们找到的圆形物体,代表成员根据描述来猜测物体是什么。
第四步:拓展与应用1. 学生回到家中,观察家里的物体,并找出其中的圆形物体,进行记录。
2. 学生整理记录的圆形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完成一份小作业。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寻找和描述圆形物体时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或指导。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示词,能够自由描述所观察到的圆形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3. 学生在家中寻找和描述圆形物体时,能够准确记录并整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在室外环境中找寻圆形物体,并进行记录和描述,以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找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找圆形》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和认识圆形,能从生活中找到圆形的物体,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的特点。
2. 培养幼儿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圆形物体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圆形物体。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教具(如圆形积木、圆形贴纸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圆形物品(如瓶盖、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圆形物品,如时钟、球等,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
2. 讲解圆形特点(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教具,讲解圆形的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物品,让幼儿判断哪些是圆形,哪些不是,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认识的圆形物体。
5. 小组合作找圆形(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体,并记录下来。
6. 展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将找到的圆形物体展示给全班,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圆形2. 板书内容: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圆形物体举例:时钟、球、瓶盖、硬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家里找到三个圆形物体,并画下来。
2. 答案示例:筷子:圆形的筷子头钢笔:圆形的笔帽螺丝:圆形的螺丝帽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和找到了圆形物体,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鼓励幼儿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拼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圆形物体。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圆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找圆形》。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形以及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具体章节有:第1章《认识圆形》,第2章《寻找圆形物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图片、实物圆形物品、圆形卡片。
学具:学生自带圆形物品、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圆形物品。
2. 认识圆形:展示圆形图片和实物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
3. 寻找圆形物品:让学生拿出自带的圆形物品,进行展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观察能力。
4. 动手操作:让学生用画纸和彩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圆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圆形的特点、圆形物品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画出来。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找出不同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球等,并将其画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并能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观察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找更多的圆形物品,并将其画出来,进行分享。
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圆形进行创作,如:画圆形的人物、动物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找圆形》。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形以及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具体章节有:第1章《认识圆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体验和理解圆形的特征;第2章《寻找圆形物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和认识圆形物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找圆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找圆形》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并且能够在周围环境中找到圆形的物品。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操作活动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认识圆形,能够在周围环境中找到圆形的物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区分圆形和其他形状。
2.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形卡片、圆形物品(如球、硬币、瓶盖等)、画有各种形状的图纸。
2.环境准备:布置教室,将圆形物品摆放在显眼位置。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圆形操,引导幼儿感知圆形的特点。
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找圆形”游戏,让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圆形物品。
二、主题活动1.引导幼儿观察圆形卡片,让幼儿说出圆形的特点。
2.教师展示圆形物品,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共同的特点。
3.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找出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4.操作活动:教师发放画有各种形状的图纸,让幼儿找出圆形,并用剪刀剪下来。
5.展示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三、拓展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大自然的圆形物品,如树叶、花朵等。
2.组织幼儿进行“圆形接力”比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2.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教师反思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圆形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在周围环境中找到圆形物品。
在操作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观察能力也有所提升。
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圆形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享意识,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小班数学找圆形的活动策划教案

小班数学找圆形的活动策划教案小班数学找圆形的活动策划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情境认识半圆形。
(重点)2、知道两个半圆形合起来是一个圆形,能不受图形的颜色,形状干扰,准确找出圆形。
(难点)3、喜欢参加关于图形的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小熊与小兔的故事挂图,几何图形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半圆,胶棒。
【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师幼问候。
2、集体活动:A、故事导入《小熊请客》师:今天呀,中一班来了两位好朋友,一位是小熊,另一位是····当当当,咦!是小兔(出示挂图)讲故事,小兔来小熊家做客,小熊准备了圆形饼干,饼干只有一块怎么分合适呢?请一名幼儿上台分饼干,引出半圆,问幼儿像什么?幼儿:像月亮,桥,半边圆形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半圆形B、师:小熊为小兔准备了美味的圆形饼干,小兔给小熊也带了一位礼物——图形宝宝,小熊跟小兔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现在,小熊和小兔要和中一班的小朋友玩这个有趣的游戏。
(发教具)师:请小朋友从图形宝宝中找出一个红色的半圆形,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半圆形的轮廓,体验半圆形整体特征师:请从图形宝宝中找出另一个红色半圆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让它们手拉手会变成什么样的图形?师:请你仔细找找还有相同颜色的半圆形吗?请你找出来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让它们手拉手可以变成什么图形。
幼:圆形教师出示相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半圆问幼儿手拉手能否组成圆形,通过不能得出结论:相同大小的两个半圆形合在一起组成圆形。
师:今天杨老师也带来一个有趣的游戏:拼图游戏。
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来到了,下面的拼图游戏和爸爸爱来一个妈妈一起来玩好不好,想一想,用图形宝宝可以拼成什么物品?(花,船,小熊)拼图完成放轻音乐请孩子手拉手围大圆欣赏孩子的作品C、收学具活动延伸:今天我们认识了半圆形,见过拱桥,月亮,家里面有什么物品像半圆形呢,今晚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找圆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找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的第二章节《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形拼图。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圆形的名称,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形状的敏感度。
3. 通过找圆形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学会用圆形拼图。
难点: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圆形物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教具(如圆形纸片、圆形玩具等),拼图板,磁性圆形贴纸。
学具:幼儿用圆形拼图,圆形画纸,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圆桌、圆形玩具等,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圆形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圆形教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圆形的名称。
然后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没有角、边界是一条曲线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拼图,让幼儿动手操作,完成圆形拼图。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征。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圆形画纸和磁性圆形贴纸。
让幼儿合作在画纸上找出并贴上磁性圆形贴纸,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快、最准。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圆形”。
2. 在圆形旁边列出圆形的基本特征:没有角、边界是一条曲线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圆形物品,用画纸和笔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并理解了圆形的基本特征,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提高幼儿对形状的敏感度。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圆形拼出不同的图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圆形物品,增强对圆形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操作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小组合作的组织与管理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圆形的认识和拼图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数学:找圆形
活动目标:
1、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尝试画圆形。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
活动准备:
1、圆形实物若干。
2、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引出话题。
——今天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看看是什么?
——和幼儿一起观察并介绍物品:硬币、眼镜、手表、时钟等。
——看一看这些东西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或他们都是什幼儿打开操作材料,跟画圆。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
——咦,这些车子能骑、能开吗?为什么呀?
——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
——老师示范在一辆车子上画,另外的请幼儿自己找、自己画。
——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
现在请小朋友去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回家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我们请爸爸妈妈帮帮忙把它们画下来带到幼儿园给大家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