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输 运 性 质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成本模型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9.3 质量经济分析方法 9.3.1 产品质量经济分析的原则
(1)正确处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经济效益的 关系,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发生矛 盾,则应该使企业的利益服从消费者和社 会的利益。
(2)正确处理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的 关系,若两者发生矛盾,应更注重长远的 经济效益。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综合最佳质量水平
金 额
用户费用曲线
金 额
用户费用曲线
金 额
用户费用曲线
制造者 利润曲线
制造者 利润曲线
制造者 利润曲线
0
最佳质量 质量水平 0
最佳质
质量水平 0
最佳质量
质量水平
水平区间
量水平
水平区间
(a)
a
(bb)
c(c)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5)质量改进分析 • 质量改进分析包括质量等级水平的提高和
质量经济效益是质量经济效果与质量成 本的比值,它反映质量方面产出与投入之 间的关系,表现质量工作和质量管理的效 率。其计算公式为: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经济效益
质量经济效果 质量成本
• 当这个比值大于1时,说明投入的为改 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能产生经济效益, 反之,则没有经济效益。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9.1 质量经济性 质量经济性是指质量与经济的关系,以
及质量因素对经济产生影响和影响结果的 特性。质量与经济的关系是商品经济社会 内固有的特性。质量对经济的影响及其结 果则不是固有的特性。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9.1.1 质量效益与质量损失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2022年单元测试卷(3)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2022年单元测试卷(3)一、选择题(共5小题)二、填空题(共3小题)A.AAB.aaC.AaD.AA和aa1.用基因组成是AA的水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水蜜桃砧木上,所结水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应该是( )A.不能卷舌、aa B.不能卷舌、Aa C.卷舌、AaD.卷舌、AA2.卷舌的父亲(基因组成为AA)和不能卷舌的母亲(基因组成为aa)所生孩子的表现类型和基因组成分别为( )A.四分之一B.二分之一C.四分之三D.一3.人的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无酒窝的儿子。
请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无酒窝孩子的可能性是( )A.Aa和AaB.AA和AaC.AA和aaD.Aa和aa4.已知人类正常肤色受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一对夫妇肤色均正常,却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
请问这个家庭中,父亲和孩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能卷舌是隐性性状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是能卷舌的C.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D.若第一个孩子是男孩,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是女孩5.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隐性基因用a表示),现有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的第一个孩子是不能卷舌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6.每年春季随州尚市千亩桃花盛开,吸引无数游客观赏。
桃树花谢结出的果实成熟后更是味美汁甜,畅销全国。
如图甲、乙分别是桃花和果实的结构示意图。
赌徒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桃花的主要结构是 ;(2)今年尚市油桃产量不如往年,主要原因是桃花盛开期间雨水过多,导致桃树不足而减产;(3)我们食用的“果肉”是由图甲[]发育而来;三、解答题(共22小题)(4)桃的果肉有红色与黄色,果皮有的有毛,有的无毛,其中桃的 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5)王大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他在油桃地间作套种豌豆,豌豆的矮茎(R)对高茎(γ)为显性,王大伯去年种的豌豆全部是矮茎,今年又将此矮茎豌豆结出的种子种下去。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统

(e)
H
肌丝
G -肌 动 蛋 白 分 子 (j)
F-肌 动 蛋 白 质 丝
(k)
(l)
(g)
(i)
肌球蛋白丝 肌球蛋白分子
(f)
(h)
(m )
(n)
轻酶解肌球蛋白 重酶解肌球蛋白
22
3、骨骼肌的收缩作用
TN-T
原肌球蛋白
TN-C 原肌球蛋白
TN-I 肌动蛋白
肌动蛋白
TN-T
TN-C TN-I
肌动蛋白
46
1、吸收的部位
➢ 小肠是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人的小肠长度约3~ 4m,粘膜有很多环形皱襞与大量的绒毛,绒毛上皮细胞 顶端又伸出许多突起,形成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 较小肠腔面积约增加600倍左右,达200m2以上,构成了 巨大的吸收面积。
47
48
2、吸收的机制
➢ 被动转运 ➢ 主动转运
41
肠腔 肠上皮
绒毛
肌间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
肠系膜
固有膜 杯状细胞
肠腺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内环行肌层
绒毛 粘膜上皮
淋巴滤泡
外纵行肌层 浆膜
图9-12 空肠切片图及消化管模式图(横切面)
腺体 导管
粘膜 肌织膜 外膜
42
(二)小肠内消化
1、胰液及其分泌
(1) 胰液成分和作用 (2) 胰液分泌的调节: 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63
(三)心脏
➢ 心有四个腔,可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左、右心房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间有室间隔,因而两 房间不通,两室间也互不相通。(如下图)
64
二、淋巴系统
65
【北师大】细胞生物学-----第9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信号假说
① ER转运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通过ER转运的蛋白合成仍然起 始于胞质溶胶中的游离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基本 装置,它并不决定合成蛋白质的去向,合成的蛋白质何去何 从,是由mRNA决定的,也就是说是由密码决定的。
②信号序列与SRP结合。SRP的信号识别位点识别新生肽的信号 序列并与之结合; 同时,SRP上的翻译暂停结构域同核糖体的 A位点作用, 暂时停止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氨基末端的信号序列除了作为信号被SRP识别外, 还具有起始穿膜转移的作用。
可切除(信号肽酶作用位点)
2.内部信号序列(internal signal sequence)
不位于N-末端,但具信号序列的作用,故称为内含信号序列 。
可作为蛋白质共翻译转移的信号被SRP识别,同时它也是起 始转移信号。
③SRP受体(SPR receptor),是膜的整合蛋白,为异二聚体蛋白, 存在于内质网上,可与SRP特异结合。
④停止转移序列(stop transfer sequence),肽链上的一段特 殊序列,与内质网膜的亲合力很高,能阻止肽链继续进入内质 网腔,使其成为跨膜蛋白质。
⑤转位因子(translocator),由3-4个Sec61蛋白复合体构成的 一个类似炸面圈的结构,每个Sec61蛋白由三条肽链组成。
因停止转移信号的作用而形成单次跨膜的蛋白,那么该蛋白
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停止转移信号序列,没有内含转移信号, 但在N-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作为转移起始信号。
该蛋白在N-末端信号序列的作用下进行共翻译转运,当停止转移信号进入通道后,与 通道内的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使通道转运蛋白失活,从而停止蛋白质的转运。由于N末端的信号序列是可切除的,信号序列被切除后形成单次跨膜蛋白。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一、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是由血浆(55%)和血细胞(45%)组成的。
(1)血浆:①运载血细胞;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运输氧气不是血浆的功能。
➢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贫血: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更多。
➢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身体有了炎症。
➢血小板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
➢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1)贫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含量低;(2)炎症:白细胞多二、血流的通道——血管1、观察小鱼尾鳍实验:➢(1)选用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的小鱼。
➢(2)实验时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的头部鳃盖和躯干部,目的:保持正常呼吸。
➢(3)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2、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三种血管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①号脉、把脉,摸的是动脉脉搏,动脉搏动是心脏收缩舒张引起的。
➢②“青筋”指静脉。
➢③输血、抽血、输液选择静脉的原因:分布较浅,管腔大管壁薄(便于针刺入),血流速度慢(容易止血)。
➢④输液需要扎橡皮管,使静脉隆起(有利于针刺入)。
➢⑤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主动脉等动脉血管中没有动脉瓣(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 图)(1)图中的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2)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心肌)构成。
(3)左心室(⑨)最厚,输送血液的距离最远。
(4)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a)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f和e):朝向心室开,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b) 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h 和i):朝向动脉开,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c) 心脏左侧血液流动方向:肺静脉(c)→左心房(A)→左心室(B)→主动脉(a)。
第9章 配送运输

V W Ra 15 11 0.9 Wb 7.29 Rb Ra 1.6 0.9
该车装载水泥3.71t,玻璃7.29t时车辆到达满载。
9.5.4 配送车辆装载与卸载
省力 节能 减少损失 快速 低成本 总要 求
1、装车前应对车厢进行检查和清扫 因货物性质 不同,装车前需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必须达到 规定要求。
2、确定最恰当的装卸方式 在装卸过程中,应 尽量减少或根本不消耗装卸的动力,利用货物本身 的重量进行装卸。
3、合理配置和使用装卸机具 根据工艺方案科学 地选择并将装卸机具按一定的流程合理地布局,以 达到搬运装卸的路径最短。
表3 车辆运输定额表(单位:t/日.辆)
车辆种类 大型车 中型车 小型车 运送水泥 20 18 16 运送盘条 17 15 13 运送玻璃 14 12 10
4、定额比法
某建材配送中心,某日需运送水泥580t、盘条 400t和不定量的平板玻璃。该中心有大型车20辆, 中型车20辆,小型车30辆。各种车每日只运送一 种货物,运输定额如下表所示。
表4 车辆运输定额表(单位:t/日.辆)
车辆种类 大型车 中型车 小型车 运水泥/运盘条 运盘条/运玻璃 运水泥/运玻璃 01:18 01:21 01:43 01:02 01:25 01:05 01:23 01:03 01:06 „„
9.5 配送车辆积载技术
9.5.1 影响配送车辆积载因素
1 货物特性因素 货物包装情况 不能拼装运输 装载技术
4、力求减少装卸次数 物流过程中,发生货损货 差的主要环节是装卸,而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装卸作 业又是反复进行的,从发生的频数来看,超过其他环 节。装卸作业环节不仅不增加货物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反而有可能增加货物破损的几率和延缓整个物流作业 速度,从而增加物流成本。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第9章 沉淀溶解平衡

s 和 Ksp 从不同侧面描述了物 质的同一种性质 —— 溶解性。
尽管二者之间有根本的区别, 但其间会有必然的数量关系。
例 9. 1 已知 AgCl 的 Ksp = 1.8 10-10 求 AgCl 在水中的溶解度 s。
9. 2 沉淀生成的计算与应用
根据溶度积原理,当 Qi > Ksp 时,将生成沉淀。
例 9-4 向 1.0 10-2 mol•dm-3 的 CdCl2 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求 (1)开始有 CdS 沉淀生成时的 c(S2-); (2)Cd2+ 沉淀完全时的 c(S2-)。
已知 Ksp(CdS)= 10-27
Hg2SO4,PbCl2,CaSO4 等 但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式量很大, 所以其饱和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相当 小,故这些化合物仍作为难溶性化合 物在本章中讨论。
9. 1 溶度积常数
9. 1. 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实现
1. 动态平衡状态 把固体 AgCl 放到水中,它将 与水分子发生作用。
H2O 是一种极性分子,一些 水分子的正极与固体表面上的 Cl- 阴离子相互吸引,而另一些水分子 的负极与固体表面上的 Ag+ 阳离子 相互吸引。
K = c(Ag+)c(Cl-) 由于方程式左侧是固体物质, 不写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故 K 的表达式是乘积形式。 所以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 K 称为溶度积常数,写作 Ksp。
关于平衡常数的规定和平衡常 数的性质,对于 Ksp 均适用。
应该指出,严格讲 Ksp 是平衡 时的活度之积。
Ksp = a(Ag+)a(Cl-)
9. 1. 5 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一、选择题1.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A.血浆蛋白B.葡萄糖和氨基酸C.水D.血细胞2. 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A.血浆B.白细胞C.红细胞D.血小板3. 当人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下列哪种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菌()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肌细胞4. 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肌最发达的是()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5. 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分层现象()A.上层淡黄色液体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红色部分是红细胞,两层交界面的物质是血浆B.上层淡黄色液体是血浆,下层红色部分是红细胞,两层交界面的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C.上层淡黄色液体是血浆,下层红色部分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两层交界面的物质是红细胞D.上层淡黄色液体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红色部分是血浆,两层交界面的物质是红细胞6.下列血管中,血流速度最快的是()A.身体各部分毛细血管B.主动脉C.上下腔静脉D.下肢内的毛细血管7.具有吞噬细菌功能的血细胞是:()1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8. 林林在吃甘蔗时不小心割破了手指,血液缓慢渗出,你认为林林是什么血管在出血?(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不确定9. 甲血管与心房相连,内流动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内流静脉血,这两条血管的名称依次为()A.主动脉和上腔静脉B.肺动脉和主动脉C.下腔静脉和肺动脉D.肺静脉和肺动脉10. A,B,C三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关于这三种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A.B管壁厚;A管壁较薄,弹性较小B.B是动脉血管;A是静脉血管;C是毛细血管C.血液流经C后,必定有某些物质含量发生改变D.若A,B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B中流的是动脉血,A中流的是静脉血11.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中某个部位的示意图,①、③代表血管,②代表人体内某器官,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2A.若②代表肺,则①中流静脉血,③中流动脉血B.若②代表心脏,则①中流动脉血,③中流静脉血C.若②表示肾脏,则①处的尿素等代谢废物比③处多D.若②表示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则①处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比③处少12.如图是显微镜下血液涂片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有止血凝血作用的是CB.当图中A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C.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时,血液中D的数量会显著增加D.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细菌的是B13.小明生病了,去医院输液,针插入的血管是()A.静脉B.动脉C.毛细血管D.动脉或静脉14. 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情况是()A.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由含氧气多的血变为含氧气少的血C.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由含二氧化碳少的血变为含二氧化碳多的血15.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3A.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血管中、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16. 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含铁的蛋白质B.红细胞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C.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分离D.低于正常值可能患贫血17.人患急性炎症时,验血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A.红细胞B.血小板C.白细胞D.血红蛋白18.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①运输养料和废物②促进止血加速凝血③运输氧和部分CO2④运载血细胞.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二、综合题19. 如图是心脏解剖图,请据图回答:4(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________是左心房③是右心房、________是左心室、________是右心室;与⑧连通的血管是________;与⑦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与③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与④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________的壁最厚,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完成了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③和④,⑦和⑧之间有________,它能防止血液倒流.20. 下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用图中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空间电荷层有强电场存在,其中的电子和空穴都被电场扫向两 边而耗尽,因此空间电荷层被视为载流子的耗尽层,其电阻率远大 于p型和n型区的体内。
当接上外加偏压时,外加电压V基本上全部降落 在空间电荷层上。如果外加偏压的正端接p型区 一边,负端接n型区一边,则相对于p型区而言, n型区的电势下降,电子能量升高,能带上移。 如此外加偏压的作用使p-n结的势垒降低,由 qVD降为q(VD-V),能带弯曲变小;p-n结界面处 空间电荷区(势垒区)宽度变窄,电场强度减 小,见图9-19;载流子的扩散电流大于漂移电 流,净电流由p型区流向n型区。并且该电流随 着偏压的升高而迅速上升,如图9-20所示。此 时的偏压称为正向偏压,电流称为正 向电流。在此情况下,p型区的空穴 注入n型区,形成附加的空穴浓度Δp; n型的电子注入p型区,形成附 加电子浓度Δn,如图9-19所示。
经典电导理论
q
0
E
经典电导理论
0 ,则瞬态方程的解为 假设t 0 时,
m 00 q E
t 0 1 exp 0
(-4)
(9-5)
0 其中,
0是每个电子与晶格相继两次碰撞的平均时间间隔,称为弛豫时间。 由此可得稳态的电子漂移速度 0和电流密度 J q 0 0 E (9-6) m0
0 0
(9-9)
9.1 金属与合金的输运性质
量子电导理论:与经典电导理论的重要区别在于,经典电导理 论认为,在外电场作用下所有(自由)电子都对电流有贡献;而量 子电导理论认为,只有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才对电流有贡献。 自旋量子数是整数或者半整数(0, 1/2, 1, 3/2, 2,……),自旋量子数 可以取半整数的值,这是自旋量子数与轨道量子数的主要区别,后 者的量子数取值只能为整数。自旋量子数的取值只依赖于粒子的种 类,无法用现有的手段去改变其取值(不要与自旋的方向混淆,自 旋磁量子数±1/2)。
Δp和Δn都是非平衡载流子,它们是在正向偏置电压下注入产生的。由于注入 都是少子,故称之为正向少子注入。
光电导与光伏效应(太阳能电池)
q 0
E
(9-16)
量子电导理论
对于自由电子
k2 E 2m 0
2
(9-17)
为 F ,则有 费米面附近,
2 dE k p F dk m0 m0
(9-18)
由式(9-18)和式(9-16)可得因外电场E的作用而引起的费米面 的移动量 dE (9-19) E ( )k q 0 F E dk
量子电导理论与经典电导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根据量子力学 理论,在理想周期性排列的晶格中,电子的能量状态形成能带,能 带之间是禁带,能带中的电子可以在晶格中自由运动。因此理想周 期性排列的晶格对能带中电子没有散射作用,这是与经典电导理论 不相同的。在晶体中能对电子起散射作用的是哪些破坏晶格周期性 的因数,它们是晶格震动(声子)、缺陷(空位、间隙原子、位错 和晶粒间界等)以及杂质原子(包括合金中的无序溶质原子),这 些非周期性因素对电子的散射作用是晶体材料电阻产生的根源。式 (9-22)中的弛豫时间 指的是电子受这些非周期性因素的作用相 继两次被散射的平均时间间隔。而平均自由程 F 0 是费米面附 近的电子以速度F 在弛豫时间 0 内走过的路程。
量子电导理论
假设温度为绝对零度,按照统计理论,费米能级以下的状态占满 了电子,费米能级以上的状态全空。在没有外电场作用的情况下, 所有电子的速度都在速度空间中一球心位于圆点的圆球内,电子 的最大速度为球面上的速度,即能量为费米能的电子所具有的速 度 F ,此速度称之为费米速度。此球称之为速度空间的费米球, 费米球的表面称之为费米面。费米球内被电子填满,其电子数等 于状态数。
量子电导理论
将式(9-19)带入式(9-11),再代入式(9-10)可得
2 J q 2F N E F 0 E
(9-20)
由于只有平行于电场方向的运动才对电流有贡献,所以必须将 F 投影到X轴上。如此得
J
2 q 2F N E F 0
3 3
E
(9-21)
(9-22)
J qF N
(9-10)
其中 为斜阴影线部分的电子数(单位体积,下同) 式中, (9-11) 为费米面处单位能量间隔中的电子数。
N =N E F E
量子电导理论
由图9-3所表示的 曲线可知,费米面 值最大,因此较小的 就可产生较大的 。 是因外电场E的作用而引起的费米面的移动 量。为求 ,我们考虑电场E对自由电子的作用
电导的实验研究
图9-5中曲线1是铜的电阻率ρ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在较低的温度范 围内(T ≤T0 ) ,材料的电阻率不随温度改变,该电阻率称为剩余电阻 率ρ剩余;在较高温度范围内(T T0 ) ,电阻率 随温度增加而线性上升,有如下经验公式
剩余
剩余 1+ T T0
晶体缺陷包括空位、间隙原子、晶粒界间和位错等。材料的加工处 理过程对材料结构的完整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经过淬火的材料会 有大量的缺陷,因此电阻率高。如果将这些材料进行退货在结晶处 理,使大量缺陷消失,晶体的完整性大大提高,电阻率将显著下降。
电导的实验研究
晶格振动引起的散射与晶体不完整性引起的散 射明显不同在于前者对温度的强烈依赖性,温度 越高,晶格振动越激烈,电子的平均自由程越小, 弛豫时间越短,散射作用越强,电阻率越高。图 9-5所示铜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实验结果与式(98)和式(9-22)所表示的经典和量子电导理论结 果相一致。 合金是固态溶体,简称固溶体。如图9-5所示, 当纯金属中掺入镍形成铜镍合金时,电阻率随溶 质镍浓度升高而升高。铜镍合金电阻率随温度的 变化仍为线性关系,并其斜率保持为纯铜的值。 可见,镍的掺入对晶格振动的散射作用几乎没有 影响。但由于增加了材料的不完整性,对材料的 剩余电阻率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热电效应
9.2 半导体的输运性质
半导体的能带
载流子和费米能级
硅中的杂质磷原子可以提供导电电子,被称为施主杂质。掺有施主 杂质的半导体为n型半导体。与此相反,如果将三价原子(如硼原 子)掺入硅中,便可提供载流子空穴,此为受主杂质,相应的杂质 能级称之为受主能级,如图9-14(b)中的EA所示。掺有受主杂质 的半导体为p型半导体。
第9章 输 运 性 质
本章介绍的内容是固体中的载流子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载流 子的输运)及其由此产生的一些物理现象。导电性是物质最重要的 输运性质之一,它源于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运动。电导率是 描述物质导电性强弱的物理参数,物质的室温电导率最低可达10-20 (•cm)-1,最高可达105 (•cm)-1,彼此相差25个数量级,如此大的 变化在各种物性中堪称之最。 按电导率的大小材料分成金属、半 导体和绝缘体三大类,如下图所示。
则有
2 q 2F N E F 0
由上式可知,材料的电导率正比于费米面处单位能量间隔的电子 数N(EF)。
量子电导理论
由图9-4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导率。 一价金属材料的电子最高能量(EM)靠近能带中央,其态 密度Z(EM)较高,N(EF)较大,电导率较高;二价金属材料 的电子最高能量(EB)位于能带的下半部,其态密度Z(EB) 较低,N(EF)稍小,电导率稍低;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子 最高能量(EI)位于能带顶,其态密度Z(EI)很低,N(EF)很小, 电导率很低。
d dp F m0 = dt dt dk q E dt
(9-12)
其中,电子动量p k , 为普朗克常数, k 为电子波 矢的模。如果在t=0时刻开始施加电场E,则t时刻的 k 为 qt (9-13) k E
量子电导理论
(T ≤T0 )
(T T0 )
(9-23)
为一系数。 其中,
电导的实验研究
按照马德森定则,由多种彼此独立的散射过程所产生的电阻率应等 于各散射过程所产生的电阻率之和。晶体结构的不完整性和晶格振 动是晶体中两类彼此独立的散射源。因此有 剩余电阻率是由晶体的不完整性引起的,他不随温度改变。晶体的 不完整性有杂质和缺陷两种,则
9.1 金属与合金的输运性质
金属是室温导电能力最强的材料,其室温电导率在103~ 105 (•cm)-1 范围内。改善材料某些性能,将金属制成合金。金属及合金中的载流子 是电子。 经典电导理论:以一价钠晶体为例讨论金属的电导,钠晶体中,每 个钠原子可以提供一个自由电子,N个钠原子可以提供N个自由电子, 从而形成“电子气”。自由电子的浓度等于原子密度n,为1022量级。在 一定温度下,这些电子作无规则的热运动,没有定向的流动。当有电场 E存在时,电子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电场力-qE的作用下,电子 作加速运动,速度应越来越快,电流也应越来越大。然而,实际情况并 非如此,电流通常维持一稳定值。这说明在电子的运动过程中有阻力存 在,电子流动的阻力来源于与晶格原子的相互作用(碰撞)。
迁移率和散射
霍尔效应
7
P-n结
如此空间电荷层中有电场存在,电场的方向是由n型区指向p型区。 该电场不是外加的,而是自身产生的,故称之为自建电场。由此电 场引起的载流子的漂移运动的方向正与上述扩散运动的方向相反, 当载流子漂移运动引起的漂移电流与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引起的扩散 电流相等时,p-n结两边达到平衡,有相同的费米能级EF,p-n结中 既空穴流,也无净的电子流。由于p-n结空间电荷区有静电场存在, 这就使能带发生弯曲,在p-n结两边形成电势差VD,此被称为p-n结 接触电势差。如图9-18(c)所示,该接触电势差在p-n结处形成势垒, 阻挡着n型区的电子向p型区的运动,也阻挡着p型区的空穴(多子) 向n型区的运动。接触电势差VD对应于能带的弯曲量qVD,此能带的 弯曲量应等于n型硅与p型硅在接触前的费米能级之差。 qVD E Fn E Fp (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