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主轴、轴承系统
电主轴的工作原理

电主轴的工作原理电主轴是机床上的一种重要装置,用于加工工件时进行高速旋转,通常被用于车床、铣床、钻床等机床中。
电主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是现代机械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电主轴的工作原理、构成和性能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电主轴的相关知识。
一、工作原理电主轴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机的旋转运动,利用电机的动力来带动机床上的刀具进行高速旋转。
电主轴的构成主要由电机、轴承、主轴壳体、冷却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组成。
电机作为电主轴的动力源,通常采用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其带动主轴壳体与主轴进行旋转。
轴承作为主轴的支撑装置,能够承受主轴的径向和轴向负载,使得主轴在高速旋转时不会发生轴承摩擦、振动等毛病。
主轴壳体是电主轴的主要部分之一,可以起到固定轴承、保护主轴和机床的作用。
主轴壳体的材质通常使用优质铸铁或铸钢、铝合金等。
冷却系统主要用来降低电主轴温度,主要包括内冷却和外冷却。
冷却水能在高速旋转时有效的降低电主轴的温度,提高机床的生产效率。
传动系统是电主轴运转的重要部分之一,通常由齿轮传动、同步传动、传动带传动等几种。
齿轮传动是一种传动方式,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传动精度高,因此在数控机床中最常用。
同步传动是电主轴开发较晚的传动方式,优点是转矩大、效率高、振动小,但同时成本也高;传动带传动则是将电主轴带转附加在主动装置(如变速器)上,结构简单、精度较高。
二、电主轴的构成电主轴主要由电机、轴承、主轴壳体、传动装置、冷却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其中电机是电主轴的最核心部分,它利用电能将机床切削刀具旋转起来。
电机通常使用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
其中交流电机由于功率较小,多用于中小型加工机床的电主轴上;而直流电机由于功率较大、可调速范围广,通常用于大型加工机床上。
轴承是电主轴的支撑部分,它承受主轴的重量和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是保证电主轴稳定运转的重要部分。
轴承的动力性能与材料决定了电主轴的运转速度和加工精度。
为保证电主轴低温低振动的运转状态,轴承数量通常有两个以上。
动静压轴承支撑高速主轴系统基本性能分析

致性 。 文献标 识 码 : A
关 键词 : 静压 轴承 静 态性 能 动 态性 能 参数 识别 动
中图分 类号 : Hl 7 2 T l .
Ba i p r r a c n lss o i h s e d s ide s se s p o td b y r e r g sc e f m n e a ay i fhg - p e pn l y t m u p r y h b i b a i s o e d n
轴承是保证高速电主轴具有高刚度 、 回转精度 、 高 大承 载力 的关 键支 撑 部件 。与 其 他 轴 承 支 撑 相 比, 润 滑 水
动静压 轴 承 在 高 转 速 下 有 无 可 比拟 的优 异 性 。文 献
[ — ] 水润 滑动 静压 轴承 设计 和性 能 的计 算 与优 化 12 在
高速 电主轴技 术作 为高速 精 密切 削加 工 的关 键 技 术, 近年 已成 为该 领 域 研 究 热 点 之 一 。高 速 精 密 支 承
数 并被 验证 是有 效 的。文 献 [ — ] 讨 _ 34探 『多种 实 验方 法 的优 缺点 , 并指 出不 平衡 质量 法有 参数 识别 精度 高 、
功 能 都 件
动 静压 轴 承 支撑 高 速 主 轴 系 统 基 本 性 能 分 析
董 胜 先 ① 马 求 山① ②
( ①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00 ; I 180 ②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 04 ) 109
摘 要 : 以高 速主轴 水 润滑 动静 压轴 承为 基础 , 双动 静压 轴承 支撑 主轴 系统 实验 平 台上 , 在 分析转 速 、 供水 压
DONG he g in S n xa ㈤
国内外高速电主轴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速电主轴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高速数控机床(CNC)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基础和发展方向之一,是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性产业。
高速数控机床的工作性能,首先取决于高速主轴的性能。
数控机床高速电主轴单元影响加工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及应用范围,其动力性能及稳定性对高速加工起着关键的作用。
1、高速电主轴对数控机床的发展以及金属切削技术的影响对于数控机床模块化设计、简化机床结构、提高机床性能方面的作用:(1)简化结构,促进机床结构模块化电主轴可以根据用途、结构、性能参数等特征形成标准化、系列化产品,供主机选用,从而促进机床结构模块化。
(2)降低机床成本,缩短机床研制周期一方面,标准化、系列化的电主轴产品易于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功能部件的低成本制造;另一方面,采用电主轴后,机床结构的简单化和模块化,也有利于降低机床成本。
此外,还可以缩短机床研制周期,适应目前快速多变的市场趋势。
(3)改善机床性能,提高可靠性采用电主轴结构的数控机床,由于结构简化,传动、连接环节减少,因此提高了机床的可靠性;技术成熟、功能完善、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电主轴功能部件使机床的性能更加完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4)实现某些高档数控机床的特殊要求有些高档数控机床,如并联运动机床、五面体加工中心、小孔和超小孔加工机床等,必须采用电主轴,方能满足完善的功能要求。
2、促进了高速切削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广泛应用电主轴系由内装式电机直接驱动,以满足高速切削对机床“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小振动”的要求,与机床高速进给系统、高速刀具系统一起组成高速切削所需要的必备条件。
电主轴技术与电机变频、闭环矢量控制、交流伺服控制等技术相结合,可以满足车削、铣削、镗削、钻削、磨削等金属切削加工的需要。
采用高速加工技术可以解决机械产品制造中的诸多难题,取得特殊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因此这项技术在各类装备制造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在成为当今金切加工的主流技术。
高速数控机床主轴轴承精度及其保持性分析

高速数控机床主轴轴承精度及其保持性分析摘要:在机床的主轴部件之中,机床主轴轴承是确保机床运行的重要部件。
机床主轴的轴承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作用的影响,不仅有轴向以及径向的载荷,而且需要注意在高速运转状态下的旋转精度与温度的变化等问题。
在实际的高速数控机床运用过程中,应该尽量提升轴承的刚度,以延长轴承的精度寿命。
同时,在提高机床主轴工作转速时,还要使其保持更高的旋转精度。
因此,对于高速数控机床主轴轴承精度及其保持性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速数控机床;主轴轴承;精度;保持性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之中,数控机床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设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控机床的特点也有了变化,逐渐变得更加高速化、智能化、高精度化。
近年来,我国轴承产业不断发展进步,产业经济规模已居世界轴承总量的第三位,但是与世界轴承工业强国相比,我国生产的轴承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高技术、高精度、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较低,相关产品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改进。
一般情况下,精密机床使用的系列高端轴承是该设备中最精密的尖端产品,但由于国内机床轴承生产企业普遍处于研发能力弱、制造水平低、原材料等配套条件差的情况,导致国产高端轴承的精度、耐久性、性能稳定性、寿命和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高端机床轴承在全球范围内大多被美日欧等企业垄断,而国内机床精密主轴轴承生产企业还处于非系统化研发、制造和应用的阶段。
对高端轴承的设计和应用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对高端轴承应用需求的应对能力不足,导致我国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轴承的自主化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分析高速数控机床主轴轴承的精度及其保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关于高速数控机床主轴轴承的相关内容概述轴承作为机床运行的“芯片”,是机床制造中重要的、关键的基础零部件之一,直接决定着机床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精度和切削能力是衡量机床质量的两个重要标准。
它们取决于机床的整体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机床工件的轴承系统。
DGZ-60E滚珠高速电主轴的研发和应用

1.电机系统电机系统为交流变频调速电机,处于主轴中部位置,如图所示,该电机具有以下特点:(1)调速方便、节能高效。
(2)电机结构简洁、体积小、惯量小、造价低、维修容易、耐用。
(3)通过变频器的调节,实现高转速和高电压运行。
(4)可以实现软启动和快速制动。
(5)无火花、防爆、环境适应能力强。
Research & Application 研发与应用2.拉刀系统主轴内部装有拉刀系统,主轴前端装有夹头,通过夹头的开闭,实现加工刀具的装夹,从而实现换刀的功能。
3.轴承系统轴承位于电机两端,分为上下两部分轴承。
轴承起支撑主轴旋转部分的作用,轴承采用闭式高性能陶瓷球轴承,具有转速高、寿命长、免维护等特性。
此系统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120085353.8、201320740734.4、201320893672.0。
4.冷却系统主轴内部开有水道,冷却水通过图上的进水接头,进入主轴内部进行冷却电机及轴承,流经所有发热的部件后,由出水接头排出。
此系统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320594939.6。
5.气缸系统气缸系统位于主轴的后端,其上方装有气接头,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后,气缸即瞬间打开运动。
与拉刀系统配合后,夹头即打开,完成换刀的功能。
6.气封系统由于主轴长期在机床中切削,切削时的切削液每时每刻都反弹到主轴表面上,主轴必须具备高度密封性。
60E在设计时,已对密封性作了详细的考虑,在主轴加工时,仅需在气封接头上通入低压力的压缩空气(0.15MPa),即可实现密封功能。
此系统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320743961.2。
以上各系统紧密结合,紧凑地组成60E电主轴且维护方便,使60E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及可靠性。
主轴内部的轴芯结构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320893834.0,主轴整体结构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120085351.9。
近几年内昊志机电60E电主轴相继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奖、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奖、广州市科学进步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等。
精密数控车床电主轴-轴承-转子系统动态性能计算分析

s na l
2 轴承的简化模型
完全实现系统动态性能的精确模拟 ,复杂程度 以及成本是难
于承受的。因此对特定的部位或支撑做一定的简化处理 , 通常采用
弹簧和阻尼器模拟弹『支撑。如图2 生 所示 , 考蒯 翮 崾 的各向异胜
71, 0 2组合承 ,
型号为 7 1 , 0 0组合方式为背对背组合。
图 2考虑各 向异性轴承刚度改型的 Jf ot ef t模型 c
3电主轴一 轴承一 转子系统刚度计算
轴承 的刚度与阻尼 与结构 、 润滑 、 载荷 以及振动等 因素紧密 相关 , 通常采用实验 的方法测量 、 或者针对特定厂商特定型号轴 承采用实验与经验公式结合的方法得到相应 的表格供参考使用。 本文参考文献[ 采用简化的经验公式确定轴承 的刚度与阻尼 。 3 1 , 在预紧力 F 作用下 , a 角接触球轴承的径 向刚度 K 与轴向刚 度 K 可以用下述简化公式计算 : 。
÷ 供理论及有限元基础 。 ÷
:
÷
关 词:主轴; 态; 度; 限 键 电 模 刚 有 元
;
【 bt c】 h o re i l ban-o r oeoS 一2 r io Clh fuddCl A s at Te ti dpn e ergro m dl H 3 pe s nN t i one ,a r m oz s d — i t f ci a es 一;
第 3期 21 0 0年 3月
文章 编 号 :0 1 39 (0 0 0 — 13 0 10 —9 7 2 1 )3 0 7 — 3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基于数控机床的高速电主轴结构分析

基于数控机床的高速电主轴结构分析摘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经过对数控机床中高速主轴的结构的分析和探讨,从轴承的技术设计到主轴的动平衡设计,在此基础上引出来超高速主轴的轴端设计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同时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优化技巧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电主轴超高速零传动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和发现,数控机床中的高速加工,其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确保主轴的值不能小于1×106。
研究表明,高速加工有着自身大功率、宽调速的特性。
要实现高速加工,最佳方法就是直接把主轴电机的转子、定子装入主轴组件,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整体的电主轴,从而实现了主轴系统的“零传动”。
因为电主轴有着紧凑、惯性小、重量轻、动态特性好相对良好的优点,所以能够改善加工机床的实际动平衡,能够大幅度地消除了振动与噪声,因此,这种方式得到了高速切削机床行业的广泛关注。
由于电主轴工作过程中其转速相对比较高,所以在具体的结构设计和控制、制造过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实施范围。
比如主轴的动平衡、散热、支承、精密控制及润滑等。
1、主轴轴承的技术分析主轴轴承技术属于整个超高速主轴行业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技术。
现在,在世界超高速机床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轴承形式就是动静压轴承、磁浮轴承和混合陶瓷轴承。
1.1 磁浮轴承磁浮轴承其实就是通过电磁力的作用,把整个转轴悬浮在相应空间的一种轴承,它的优点就是定子与转轴之间不出现任何的机械接触。
因为没有机械接触,所以转轴都能达到一个极值的转速。
它的结构特点就是磨损小、噪声小、能耗低、寿命长、无油污染、无需润滑,由于磁浮轴承属于可控的轴承,转子的具体位置完全可以自律,主轴阻尼和刚度都可以调整,这样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是其他轴承无法替代的。
制约磁浮轴承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有价格、发热以及复杂的控制系统等问题,所以很多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
1.2 动静压轴承动静压轴承属于综合了静压轴承和动压轴承两者优点的一种新型多油楔油膜轴承,它的优势就在于回避了静压轴承在高速运转下的发热和复杂的供油系统,防止了动压轴承停止与启动过程所发生的一些干摩擦,由于他的调速范围比较宽,有着良好的高速性能。
高速电主轴转子——轴承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7
文 章编 号 : 0 6 1 5 (0 20 —0 70 1 0 -3 52 1)20 0 —6
高速 电主轴转子一 轴承 系统 动态特性分析
孟德浩,龙新华, 孟 光
(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 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 4 02 0)
式 中 {) 系统 节 点位 移 , 为系 统质 量矩 阵 , x为 [ [
紧 力变 化 引起 的轴 承 刚度 变 化 , 解 轴 承动 态 特 性 求 方程 组 。在解 方程 组 的过程 中, 通过 变换 求解 变量 , 得 到 了以接触 角 为初 始变量 的 简化 求解 方法和 电主
工过程 的稳定性与主轴 一夹具一刀具系统的动态特 性密切相关。为了确定高速 电主轴轴承预紧力及转 速对 其 动 态特 性 的影 响 , 文 首先 建 立 电主 轴 转 子 本 轴 承 系 统 的 简化 模 型 , 考虑 由于 转速 I F
…
I = ]【] [ + 豳
基金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7  ̄ tO 1 B 0 8 3 ; 9 3 J lC 7 6 0 ) 2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自主 课 题 ( S - .0 01 ) M V MS2 1.1 作 者 简 介 : 德 浩 (9 6 , , 南 人 , 械 设 计 专 业 , 士 孟 1 8一) 男 河 机 硕
s i d e wa o d c e . h x e i n a e u t n h e r t a e u t we e f u d t e i ge me t s e tal . i, p n l sc n u t d T e e p r me t l s l a d t e t o ei l s l r n b a e n s n il Th s r s h c r s o o n e y t ec re t e s f h s n l ssme o s e i e . h o r cn s i ay i t d wa rf d o t a h v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7 测试轴整体动态刚度的检测系统
4. 模型的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高速电主轴、 轴承系统的传递矩阵法模型,提出通过检测主轴的幅 频特性测量主轴整体动态刚度的方法。这一检测系统已经成型,如图 7 所示。安 装一个高精密加工的不均匀质量的圆盘在主轴上施加激励。 准备一些不不均匀质 量的块,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速度。通过涡流传感器和位移信号采集器 (AZ308R)检测主轴的位移,然后通过 CRAS V7.0 软件对采样信号进行分析,主 轴上不平衡的响应得到不同的转速。主轴的动态刚度如下:
图 5(a)电机转子内径尺寸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b)电机尺寸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 (转速 51000r/min;轴向预载 250N)
行了研究,结果如图 6 所示。由于轴承节圆直径和转速的限制,最大的前轴承的 类型是 7005; 后轴承在 7003 到 7005 之间变化。 可以看出, 主轴轴承选在 7005 – 7003 之间动态特性更好。原因是大尺寸的轴承不仅可以带来很高的支撑刚度而 且也增加了主轴的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刚度大的后轴承对系统引入更多的 质量的影响。
弹簧以及阻尼器。
图 1(a)高速磨削电主轴、轴承系统
(b)传递矩阵法的相应集中质量模型
这个主轴、 轴承系统的包括一阶临界转速和整体动态刚度的动态行为已采用 传统传递矩阵法和 Jones-Harris 轴承模型来分析。 借助 MATLAB 开发的计算机程 序。在这项研究中,只讨论了第一临界速度,它基于主轴的最大运行速度不超过 70%的第一临界转速这一事实;此外,在更高的要求中临界转速过高而影响主轴 的动态行为。
外 文 翻 译
班级:机械研 2013 姓名:王祖皓 学号:20130101026
高速电主轴、轴承系统的动态设计
这一技术简要提出了一种传统的基于传递矩阵法(TMM)和 Jones-Harris 非 线性滚动轴承动态模型来研究结构参数的扩展对高速电主轴、 轴承系统的振动特 性的影响。第一临界转速和高速电主轴、轴承系统的动态刚度的系统研究。结构 参数的设计灵敏度分析是进行识别影响轴、 轴承系统的第一临界转速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加工工艺, 轴肩, 电机尺寸, 轴承布置对主轴的动态特性影响很大。 轴、 轴承系统的传递矩阵法模型是在测量高速电主轴的整体动态刚度下被证实过的。 关键词:电主轴,转子动力学,传递矩阵方法,滚动轴承分析理论 1.引言 主轴系统是机床由于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到加工效率和完成工件质量的最 重要的部分之一。相当多的研究有关机床主轴、轴承系统的建模已经发表。 Al-Shareef 和布兰登提出了早期的机床主轴的动力学模型,他们使用影响系数 的方法研究动态设计变量对轴、轴承系统的性能的影响,变量包括轴承刚度、驱 动轮的位置、工件质量、引入阻尼的最佳位置和主轴与轴承之间梯级的数量。最 近,有限元法应经被广泛地用在研究高速电主轴、轴承系统的动态特性。影响主 轴、轴承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的设计变量也已经被讨论,包括预加载,轴颈直 径,跨度比,轴承布置、支撑刚度,主轴长度,主轴材料,等等。 尽管有限元法可以用在解决轴、轴承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尽管这种系统的质 量和陀螺矩阵在离散系统中很容易获得, 但是要写刚度矩阵或者合规矩阵是很麻 烦或着说很耗时的。为了避免这些困难,连同大的特征问题有关的解决方案,可 以应用有限元法。反之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解决,可以从某一点开始研究,然 后一步一步的进行下去。 普洛尔对传递矩阵法进行了推广, 包括不仅可以用来研究自由旋转和临界速 度的估算而且可以进行不平衡响应的估算。 传递矩阵法用来处理相对小的矩阵并 且对一般程序开发非常省时。 因此,这一技术简单的建立了一个采用传统传递矩阵法和 Jones-Harris 滚 动轴承模型的由球轴承支撑的高速电主轴的包括离心力和回转的影响的耦合模 型。 一个扩展的设计变量的灵敏度分析的设计是基于研究其对主轴、轴承系统的 第一临界转速的影响的开发模型, 一些有价值的优化策略在最大的改进规则下已 经被提出。最后,轴、轴承系统的动态刚度的分析已经通过了实验的验证。 2. 动态模型 图 1(a)给出了一个由主轴制造商提供的高速电动磨的主轴、轴承系统的 转子示意图。主轴设计转速高达 51000 转/分,转子是由两对采用双连续排列采 用双连续的排列面接触球轴承支撑。 前轴承和后轴承由一系列压缩弹簧同时加载。 轴承靠油/空气润滑单独冷却。一个位于前后轴承之间的不可或缺的额定最大值 为 12 千瓦的感应电动机带动这个轴、轴承系统。磨具装在主轴的端部。该系统 的参数如表 1 所示。 图 1(b)给出了高速电主轴、轴承系统的简化动力学模型。转子分为几个 部分,每一部分建模为一个两端质量集中的无质量的弹性轴,电机转子和砂轮建 模为陀螺力矩的刚性磁盘来考虑。 两个前轴承和两个后轮轴承简化的平移和扭转
m表示不均匀块的质量,
表示轴端位移的振幅。
图8轴动态刚度的模拟和试验曲线
主轴轴端模拟和实验的整体动态刚度如图 8 所示。 可以看出在整个范围内的 运行速度模拟与实验测量结果几乎是一致的。随着转速的增加,动态刚度减小; 由轴承软化和轴的离心作用两方面引起。 5.结论 这一技术通过运用传统的传递矩阵法和 Jones-Harris 轴承分析理论简要建 立了一个 高速电主轴、 轴承系统的动态模型。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设计是指导进行 基于集成模型研究对主轴系统的固有频率的影响;最后, 拟建模型是通过测量轴 端整体动态刚度的验证试验。基于这些结果给出了以下结论。
粗磨和精磨的第一临界速度都随着轴向预载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轴长度的增 加而减少。对粗磨来说,第一临界速度易受轴长度的影响,然而对精磨来说当轴 的长度小于某一确定值时第一临界速度减小很少。 随着轴后部轴肩的减少第一临界速度单调增加。 不是所有类型的电主轴轴肩 都会引起第一临界速度的单调变化。另一个种情况, 发现后随着后方轴肩缩短存 在着单调增加,而随着前面的轴肩缩短却单调减少。 适当的电主轴轴承布置方式是后轴承尺寸比前轴承小两级。 致谢 真诚感谢全国科学基金会通过 5047507 和 50775036 授权号,江苏科技项目 通过 BG2006035 和 BK2009612 授权号。
图2
滚动轴承的转速随刚度、接触角、离心力和陀螺力矩的变化
图 3(a)精磨中工艺条件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b)粗磨中工艺条件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
图 4(a)前方轴肩长度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b)后方轴肩长度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 (转速 51000r/min;轴向预载 250N)
3.动态分析 3.1 轴承刚度分析。图 2 给出了轴承的径向刚度,接触角,离心力和陀螺力矩与 转速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轴承的动态刚度是明显非线性的。当转速较低时, 轴承刚度近乎保持不变,但当转速超过 30000r/min 轴承刚度就会逐渐软化。 从滚 动轴承分析理论的角度, 在高转速下这一显著的软化现象是由于离心力和陀螺力 矩引起轴承接触角的变化。 3.2 主轴动态设计 3.2.1 工艺条件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理解高速电主轴的动 态特性,粗磨和精磨的工艺条件都需要研究。通过机床工业标准,28000r/min 的工作速度通常用于粗磨最大速度为 51000r/min 的主轴。根据 GMN 中高精度磨 削主轴手册,在表 2 中列出了砂轮大小的两个条件。 图 3(a)和图 3(b)给出了在第一临界速度施加不同的预载的两种工艺条 件的效果。 可以看成是增加轴向预载下粗磨和精磨的第一临界速度。 对粗磨来说, 随着轴长度的增加第一临界速度急剧下降。然而,对精磨来说,当轴的长度低于 某一确切值 45mm 时第一临界速度略有下降;然而,当轴的长度超过 45mm 时由于 砂轮的陀螺效应第一临界速度会急剧下降。 随着杆长度的增加到某种程度,第 一临界速度在所有预载下将逐渐趋向于轴引起的弹性感应。 这是符合高速磨的实 际经验的,一般来说,为了防止振动应该避免磨削长轴。 3.2.2 轴肩的长度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因为内置电动机的几何约束,只 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轴承间距。 在这一部分中, 通过调整轴承和电机间轴肩的 长度来调整前面中轴线和后轴承套轴承间距。图 4(a)给出了前面轴肩的变化 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后方轴肩的长度是固定的,而前面轴肩在 10mm 左右变 化。可以看出,当轴长小于 40mm 时随着轴肩的减少第一临界速度单调增加,并 且轴肩减少 5mm 临界转速大约增加 1700r/min。 同样的趋势适用于后轴轴肩。 (图 4(b) )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所有类型电主轴第一临界速度中轴肩的单调变化是不普 遍的。另一种情况,发现随着后轴轴肩缩短存在单调增加,然而随着前面的轴肩 缩短单调减少。 3.2.3 电机尺寸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图 5(a)和图 5(b)给出了电动 机内径和转子长度对第一临界速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 5(a)表明随着内经增 加第一临界速度单调增加,更详细的说,当杆的长度小于 45 毫米时,内径增加 2mm 第一临界转速增加约 3000r/min。原因很简单:电动机转子内径越大,轴的 抗弯刚度越大;电动机转子内径越大,质量对轴的影响越低。图 5(b)清楚地 表明随着电动机转子长度的减小,第一临界速度增大,因为转子越长质量的影响 越大,而不是主轴弯刚度增加。 3.2.4 轴承布置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传统上,轴承的设计要求电主轴后 轴承的尺寸比前面轴承低一级。 对于一个主轴,传统的轴承安排应该是是前面 的为 7005 型后面的为 7004 型。 轴承三种布置方式对第一临界速度的影响应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