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觉人教授应用开窍与通窍法治疗脑病的经验姚英杰
发微之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通窍法”治疗鼻部疾病

发微之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通窍法”治疗鼻部疾病发微之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通窍法”治疗鼻部疾病:陈博士按,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治疗疾病不仅博采众方,而且善于引伸发挥,在临床上创造了许多治疗五官科疾病行之有效的独特方法。
拜读干教授的著作,我有个深刻的体会,引申于整个中医临床中,就是五官九窍的通窍方法,有时是我们治疗疾病取效的关键,在中医临床中,要提高自己水平的话,不管您有没有意识到,通窍法其实是一个必过的关口;这里引申一下,并不是说“通窍法”只能用于鼻部疾病,其实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气机运行是一体的,“通窍法”可以治疗五脏六腑的多重疾病,人体之所以能有正常的功能,其实就是身体的这股“气”运行顺畅而已,如果身体的这股“气”运行不顺畅的话,对于部分疾病,“通窍法”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干老的用药思路值得我们在中医各类临床上好好借鉴,则思过半矣!通窍的话是不是一定要用一些所谓的“开窍”的中药,我看不一定!附干老的案例予以佐证:李××,女,58岁。
1983年4月10日初诊。
近年来鼻涕奇多,或如清水,或似糜浆,头晕目眩,稍遇风冷则诸症倍增,曾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获效不著。
检查:鼻粘膜淡红,鼻甲微肿,鼻道内清稀分泌物较多,舌苔薄白,质胖嫩,脉细。
辨证论治:涕溢于上,原为土不制水;寒生于下,理应壮其阳光,幸得舌净脉靖,正可补之敛之。
处方:益智仁,乌药,山药,肉桂,太子参,诃子,鱼脑石(煅),白芷,百合。
服药五剂,涕量明显减少,头晕缓解,原方稍事增损,再进五剂,诸症皆除。
此方为缩泉丸变化而来,缩泉丸见于《妇人良方》,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或白浊、遗尿。
方中益智仁温补脾肾,固精涩尿,为君药。
《医学启源》则谓其能“治人多唾”,举一反三,用于敛涕亦非越规。
乌药行气,山药健脾,均有助肾气化水。
另用肉桂、诃子、鱼脑石,旨在加强温肾敛涕;太子参补脾;白芷引诸药上行鼻窍。
唯百合一味,乍看费解,实则为从阴中求阳,取其养阴以助益气也。
中医通窍醒脑法治疗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通窍醒脑法治疗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通窍醒脑法用于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方法:对2019年9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人(n=86)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43人采取中医通窍醒脑法,对照组43人行常规治疗。
对比疗效。
结果: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3.02%,和对照组76.74%相比更高(P<0.05)。
结论: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用中医通窍醒脑法,疗效确切。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价值;中医通窍醒脑法;疗效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导致我国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病率显著升高,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关资料中提及,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等类型,具有病因复杂等特点,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病人的死亡[1]。
本文选取86名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人(2019年9月-2021年8月),着重分析中医通窍醒脑法用于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年9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人86名,随机均分2组。
试验组女性19人,男性24人,年纪在60-83岁之间,平均(69.84±5.32)岁;体重在40-82kg之间,平均(56.34±5.91)kg。
对照组女性18人,男性25人,年纪在60-84岁之间,平均(69.93±5.61)岁;体重在40-83kg之间,平均(56.01±6.04)kg。
纳入标准:(1)病人经头颅MRI或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且有感觉功能障碍、头晕与肢体无力等症状;(2)病人资料完整,非过敏体质,无精神病史;(3)病人家属对研究知情。
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1)有严重并发症者。
(2)传染性疾病者。
(3)精神病者。
(4)血液系统疾病者。
(5)恶性肿瘤者。
(6)全身感染者。
(7)肝肾功能不全者。
(8)严重心理疾病者。
《醒脑开窍疗法》课件

醒脑开窍疗法的未来发展
现代医学对醒脑开窍疗法的认识
醒脑开窍疗法是一种中医疗法,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 验
醒脑开窍疗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 病、精神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疗 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代医学对醒脑开窍疗法的认识 逐渐深入,认为其具有独特的治 疗效果和广泛的应用正在不断推进,有望成为 未来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醒脑开窍疗法的原理
醒脑开窍疗法是一 种中医疗法,通过 刺激穴位来达到治 疗目的
醒脑开窍疗法的原 理主要是通过刺激 穴位,促进血液循 环,改善脑部供血, 从而改善脑功能
醒脑开窍疗法还可 以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神经功能,改 善睡眠质量,提高 记忆力
醒脑开窍疗法还可 以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内分泌系统, 改善情绪,缓解压 力
YOUR LOGO
醒脑开窍疗法
汇报人:
,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醒脑开窍疗法简 介
醒脑开窍疗法的 基本方法
醒脑开窍疗法的 实践经验
醒脑开窍疗法的 未来发展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醒脑开窍疗法简介
醒脑开窍疗法的起源
起源时间:20世纪80年代
起源地:中国
创始人:王永炎
起源背景:中医针灸疗法的传 承和发展
•
治疗神经性心脏病
•
治疗神经性高血压
醒脑开窍疗法的基本方法
药物调理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确定药物疗程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清 淡、易消化、
张觉人教授应用开窍与通窍法治疗脑病的经验

张觉人教授应用开窍与通窍法治疗脑病的经验张觉人教授应用开窍与通窍法治疗脑病的经验张觉人教授是第5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知名中医。
现任武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兼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七年,擅长治疗脑病、老年病。
余等有幸受张教授教导,跟师学习,收获颇丰。
张师认为通窍与开窍是中医学急症重要治法之一,所谓通窍者专为脑病而设,其病理基础是脑为清窍、清阳之腑,惜乎。
这一理论由于脑为奇恒之府,不似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产生的清心开窍法影响深远,以致于古今临床不时有开窍与通窍混淆出现。
由此很有必要总结张师运用开窍与通窍法治疗脑病的经验。
现对这一问题深入探讨如下。
1.关于“窍”的解读及脑窍与心窍的含义开窍和通窍治法是中医急症的重要特色治法之一。
《说文》解窍为“穴也,空也”。
可见窍的早期含义为山中之孔穴,而窍在中医学中的含义则指目、鼻、耳、口、前后二阴,即中医所谓九窍,另有心窍说。
然则。
张师认为诸窍临床最有意义者。
或称在脑病研究中最为重要者在于脑窍与心窍。
从文字的组合来看,脑窍合称当指“头颅上的孔”。
《内经》就有多篇提到九窍、七窍。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阳不胜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灵枢·营气》“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
然则《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息,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
这里的“空窍”显然应该是指脑窍。
“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
(《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叶天士说的更为明了。
凡此对脑窍的界定,对中医临床拓展思路.正确运用通窍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欲解心窍的含义,张师看来必先理解“藏象”的定义: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象的含义有二。
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另指脏腑的生理病例表现于外的征象。
通窍法临床运用再思考_张觉人

16笔者在数十年中医脑病的专心探索中,提出了易亢之阳与潜阳、熄风法;邪蒙清窍与通窍、祛痰、通络法;元神之病与调神法;渐空之髓与填髓法。
然在笔者看来最能体现中医特色者在于开窍与通窍法。
笔者先后发表了“邪闭心窍、邪塞脑窍、开窍与通窍治法的思考”及“脑窍、邪阻脑窍、通窍及用药规律的思考”。
而在更深层次的探索中又有如下新的观点。
1 从孔穴拓展通窍法“脑”在《说文》中有二义:①头骨中脂,即“脑髓”之义;②囟,指脑不合之脑,即“颅腔”之义。
“窍”繁体写作“竅”,《说文》 :“穴也,空也。
”《禮·禮運》:“地秉陰竅于山川”;《註》:“陽竅七,陰竅二”;《疏》:“七者在頭露見,故為陽。
二者在下不見,故為陰。
又凡藥以滑養竅。
”《疏》 :“凡諸滑物通利往來似竅,故以養之。
”可见“窍”亦有二义:①山中之孔穴;②目、鼻、耳、口、前后二阴。
从文字的组合来看,脑窍合称当指“头颅上的孔”。
试观《内经》就有多篇提到九窍、七窍。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阳不胜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灵枢·营气》:“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
然则《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息,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
这里的“空窍”显然应该是指脑窍。
“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
”(《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叶天士说得更为明了。
凡此对脑窍的界定,对中医临床拓展思路,正确运用通窍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非无痰涎壅塞 迷闷孔窍谈到脑病通窍法,很让人想到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的通窍活血汤。
其实提出脑病通窍法者王氏并非第一人,且看《丹溪心法》云:“非无痰涎壅塞,迷闷孔窍”,而现今临床诸多脑病属中医痰阻脑窍,故化痰通窍法属脑病通窍法中一重要子法。
案1 焦某,男,68岁,2009年3月5日就诊。
中医通窍醒脑法治疗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中医通窍醒脑法治疗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12-20T01:39:57.18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1期作者:沈谨[导读] 目的:罹患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老年患者于其治疗工作中开展中医通窍醒脑法,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沈谨东台市中医院脑病科江苏盐城 224200【摘要】目的:罹患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老年患者于其治疗工作中开展中医通窍醒脑法,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方法:样本均取自我院收录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老年患者,共计收录样本62例,均收录于2020.6——2022.6期间,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作为治疗措施,来开展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中医通窍醒脑法治疗)。
统计组间疗效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差异。
结果:于开展治疗方案前后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显示开展前组间差异较小,开展后两组评分值虽均有所降低,但均以观察组评分参数更具优势,P<0.05。
就组间疗效展开评测工作,结果显示观察组评测值为93.55%,该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评测值70.97%,P<0.05。
结论:罹患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老年患者于其治疗工作中开展中医通窍醒脑法,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显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医通窍醒脑法;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为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老年患者病情尽快改善,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特选取62例患者作为样本,分组对照探究罹患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老年患者于其治疗工作中开展中医通窍醒脑法,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样本均取自我院收录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老年患者,共计收录样本62例,均收录于2020.6——2022.6期间,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作为治疗措施,来开展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n=31)、观察组(n=31)。
对照组中男性共计17例,女性共计14例;年龄区间60-78岁,均值(69.97±6.75)岁;观察组中男性共计18例,女性共计13例;年龄区间60-80岁,均值(70.04±6.80)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呈均衡分布,P>0.05。
通窍活血方治疗血瘀型脓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云海邓梦华马明远*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528000)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 (2021) 07-0063-04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通窍活血方对血菸型脓毒性脑病(SepticEncephalopathy, S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佛山市中 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S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2016年族 毒症指南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服用通窍活血方中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a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U, APACHEII)评分、格拉斯哥昏 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和临床疗效,统计ICU住院时间和28天病死率。结果:在凝血功能方面,观察组的纤维蛋 白原(Fibrinogen, Fg)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对照组治疗后的Fg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较前升高 (P < 0.05) o 观察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D-二聚体(D-Dimer, DD)和 PL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和APACHEII评分均有改 善(P < 0.05),而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o治疗后的疗效评定,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CU住院 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但28天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结论:应用通窍活血方治疗血菸型SE患者具 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改善SE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缩短ICU住院时间。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大,双手抱头,肝脏 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 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 激造成更大损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风病住院患者,治 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 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调神开窍法治疗百合病 女性,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病机关键在于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百合病的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症状繁杂,主要包括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内脏等 机能障碍方面病证。
治则:调神开窍,调和阴阳。取穴:内关、水沟。根据临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病情 的程度随症加减穴位。治疗此病症的疗效如何,不但取穴要合理而且直接取决于针 刺的手法,针感和刺激量。治疗重在首次治疗效果
(5)安神法治疗小遗尿
代医家多归纳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和脾肺气虚、摄纳无权 两类病机。治疗多用培元补肾、健脾益气、敛肺缩泉诸法。 而据石学敏院士观察,精神紧张,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 要诱因,其病机亦应属于“心神昏瞀、治理无权”,故立法 以调节心神为主,重用水沟、印堂、百会等健脑宁心,安神 益志之穴,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一.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于老年性痴呆; 二.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 药及支持疗法。 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四.“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 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觉人教授是第 5 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 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知名中医。现任武汉市中 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兼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 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七年,擅长治 疗脑病、老年病。余等有幸受张教授教导,跟师学习,收 获颇丰。 张师认为通窍与开窍是中医学急症重要治法 之一,所谓通窍者专为脑病而设,其病理基础是脑为清 窍、清阳之腑,惜乎。这一理论由于脑为奇恒之府,不似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产生的清心开窍法影响深远, 以致于古今临床不时有开窍与通窍混淆出现, 由此很 有必要总结张师运用开窍与通窍法治疗脑病的经验。 现对这一问题深入探讨如下。
欲解心窍的含义,张师看来必先理解“藏象”的定 义: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象的含义有二,一指脏腑 的解剖形态,另指脏腑的生理病例表现于外的征象。由 此不难理解心窍的 3 个含义即:一是心的苗窍(心在窍 为舌);二是心神之窍,心藏神,古人认为心窍通利则神
志清爽, 心窍为邪闭阻则神昏癫狂; 三是心脏中的孔 穴,古人认为心有窍才能运思。 张师告诫,理解脑窍要 从“藏”解释,理解心窍则需从“象”字出发。
张师特别指出:中医临床以五脏为核心,而建立在 脏腑辨证基础上的方剂、中药学,决定了心藏神、主神 明,心窍开通则神明有主、神智清醒、思维敏捷。若心窍 被阻、清窍被蒙,则神明内闭、神识昏迷、不省人世,治 疗则须用辛香开通心窍之品。 换言之,开窍剂皆为“心 主神明”而设。 将神智病变归结为心,对昏迷属闭证者 采用清心开窍醒神,是中医学一大特点。临床不仅对中 风昏迷,而对肺性脑病、肝昏迷、流行性乙型脑炎、尿毒 症、颅脑外伤等昏迷者(闭证),均按邪闭心窍使用开窍 醒神法,代表方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俗称 “中医急症三宝”, 现今中药针剂清开灵注射液也寓开 窍意义。
·242·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年 2 月第 22 卷第 2 期 JETCM. Feb. 2013,Vol. 22,No.2
·专家经验·ຫໍສະໝຸດ 张觉人教授应用开窍与通窍法治疗脑病的经验
姚英杰 1 余莉萍 2 甘盼盼 2 指导 张觉人 1 (⒈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⒉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16)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45X(2013)02-0242-02
·243·
筛窦炎。 舌质暗红,间布裂纹,舌下静脉瘀阻,脉弦涩。 证系髓海不足、脑窍瘀阻,治拟活血通窍、填髓益脑,方 用通窍活血汤合杞菊地黄丸、二至丸化裁:石菖蒲 9 g, 川芎 5 g,赤芍 9 g,桃仁 9 g,红花 5 g,三七 5 g,焦山楂 10 g,山药 9 g,牡丹皮 9 g,泽泻 9 g,茯苓 10 g,山茱萸 肉 9 g,女贞子 9 g,墨旱莲 9 g。 每日 1 剂,煎服 2 次。 守 方连服 60 剂,右侧脑及左下肢麻木逐渐消失。 3.2 詹某,女性,44 岁,1989 年 11 月 1 日就诊。 患者 眩晕 3 年,近日加重。自觉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伴 眼震,耳鸣,恶心,食少多寐,舌苔白厚腻,脉濡滑。耳鼻 喉科检查:双耳鼓膜内陷,光锥差,以左耳为甚,考虑耳 源性眩晕。审证系痰浊蒙蔽清阳,治以化痰通窍。处方: 天麻 12 g,姜半夏 10 g,白术 10 g,陈皮 10 g,茯苓 18 g, 苍术 10 g,葱白 3 根 ,郁 金 10 丸 ,石 菖 蒲 8 g。 每 日 1 剂,水煎服。 守方迭进 15 剂,诸恙悉除。 3.3 刘某,男性,79 岁,2009 年 8 月 14 日就诊。 主诉: 反复咳喘十余年,再发加重 20 d。 患者近 10 余年来反 复咳喘,每因受凉后加重,多次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 为“慢阻肺”、“肺心病”。20 d 前患者受凉后感咳喘症状 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咯白绿色黏痰,至某医院行抗感染 及对症治疗,双下肢水肿减轻,咳嗽、咳痰无明显好转, 门诊以“喘证”收入普内科。 刻下:咳嗽,咯少量白绿色 黏痰,尚易出,动则喘甚,发热恶寒,时有胸闷胸痛,不 能平卧,纳欠佳,大便干,小便畅,夜寐欠安。体检:颈静
2 脑病邪塞脑窍宜用通窍法,邪闭心窍则用开窍法 临床上常出现如下情况:同是中风,中经络者着眼
于脑,用通窍法;中脏腑者则宜从心,用开窍法。脑病用 通窍法是以脑为“清阳之腑”的特性所决定的,如《医林 绳墨》称“头为清阳之首,位尚气清”。 正因为脑为清空 之窍,故易为邪阻,如《灵枢·营气》云“五脏不和则七窍 不通”,是因为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 头。凡内生之邪或六淫外袭,均可上犯巅顶,阻抑清阳, 阻蔽清窍,瘀阻经络,导致气血逆乱而出现头痛、耳鸣、 鼻塞、眩晕、痴呆等病证。因之,通窍法确实为脑病重要 治法,以使脑窍恢复清阳之生理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 王清任首创通窍活血汤,该方由赤芍、川芎、桃仁、红 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组成。由于共知的原因,现代 临床上麝香常由藁本、白芷替代,或用石菖蒲代之。 鉴 于怪病多痰、久病必瘀,故活血通窍法与化痰通窍法一 样,皆属于脑病通窍法之重要子法。
3 典型病案 3.1 刘某,男性,45 岁,2008 年 7 月 5 日就诊。 诉:右 侧脑及左下肢麻木 2 年余。 外院住院诊断右侧大脑中 动脉系统腔隙性脑梗死。 MRI 平扫示:(1)脑萎缩;(2)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年 2 月第 22 卷第 2 期 JETCM. Feb. 2013,Vol. 22,No.2
1 关于“窍”的解读及脑窍与心窍的含义 开窍和通窍治法是中医急症的重要特色治法之
一。 《说文》解窍为“穴也,空也”。 可见窍的早期含义为 山中之孔穴,而窍在中医学中的含义则指目、鼻、耳、 口、前后二阴,即中医所谓九窍,另有心窍说。
然则,张师认为诸窍临床最有意义者,或称在脑病 研究中最为重要者在于脑窍与心窍。 从文字的组合来 看,脑窍合称当指“头颅上的孔”。《内经》就有多篇提到 九窍、七窍。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阳不胜阴,则五 藏气争, 九窍不通”;《灵枢·营气》“五脏常内阅于上七 窍也”。 然则《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 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 而为睛, 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 息,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这里的“空窍”显然 应该是指脑窍。 “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 窍 ”。 (《临 证 指 南 医 案·眩 晕 门 》)叶 天 士 说 的 更 为 明 了 。 凡此对脑窍的界定,对中医临床拓展思路,正确运用通 窍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