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外消旋苯乙胺的拆分工艺

课题-外消旋苯乙胺的拆分工艺
课题-外消旋苯乙胺的拆分工艺

课题-外消旋苯乙胺的拆分工艺

姓名: 学号: 专业:

实验五( )-α-苯乙胺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Leuchart 反应合成外消旋体α-苯乙胺的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外消旋α-苯乙胺的制备,进一步综合运用回流、蒸馏、萃取的测定等基本操作。

3. 通过本实验提高实验化学的研究能力和素质。 二、实验原理

醛、酮与甲酸和氨(或伯、仲胺),或与甲酰胺作用发生还原胺化反应,称为鲁卡特(Leuchart )反应。反应通常不需要溶剂,将反应物混合在一起加热(100~180℃)即能发生。选用适当的胺(或氨)可以合成伯、仲、叔胺。反应中氨首先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接着脱水生成亚胺,亚胺随后被还原生成胺。与还原胺化不同,这里不是用催化氢化,而是用甲酸作为还原剂。它是由羰基化合物合成胺的一种重要方法。本实验是苯乙酮与甲酸铵作用得到外消旋体(±)-α-苯乙胺。

反应过程为:

依照前面的机理生成的α-苯乙胺再与过量的甲酸形成甲酰胺,经酸水解形成铵盐,再用碱将其游离,得到α-苯乙胺。

α-苯乙胺的旋光异构体可作为碱性拆分剂用于拆分酸性外消旋体。α-苯乙胺是制备精细化学品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它的衍生物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领域,主要用于合成医药、染料、香料乳化剂等。

C=O + NH 3 -H 2O C —OH NH 2

C=NH NH 4+

+ C=NH 2

HCOONH 4 HCOOH + NH 3

+ C=NH 2 -O-C-H + O

=

H-C-NH 2

+ -C-C O =

CH

-CH-NHC + NH 3↑+ CO 2↑

CH

-CH-NHC + HCl + + CH

-CH-NH - + HCOOH + CH

-CH-NH - + CH -CH-NH + NaCl +

三、实验用品

仪器与材料:圆底烧瓶、三口烧瓶、球型冷凝管、直型冷凝管、空气冷凝管、烧杯、锥形瓶、分液漏斗、蒸馏头、锥形瓶、玻璃小漏斗、温度计、电炉或酒精灯等。

药品:苯乙酮、甲酸铵、氯仿、甲苯、浓HCl,25%NaOH溶液、固体NaOH。

四、实验药品参数

五、实验步骤

1.合成

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0g苯乙酮,22.2g甲酸铵和几粒沸石,装上蒸馏头并装配成简单蒸馏装置。蒸馏头上口插入一支温度计,其水银球浸入反应混合物中。在石棉网上小火缓缓加热,反应物慢慢熔化,当温度升到150~155℃时,熔化后的液体呈两相,继续加热反应物便成一相,反应物剧烈沸腾,并有水和苯乙酮被蒸出,同时不断地产生泡沫并放出二氧化碳和氨气。继续缓慢地加热到达185℃[1](勿超过185℃),停止加热。反应过程中可能在冷凝管中生成一些固体碳酸铵,此时可暂关闭冷却水使固体溶解,避免冷凝管堵塞。将馏出液用分液漏斗分出上层苯乙酮并倒回反应瓶中,再继续加热2 h,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185℃。

将反应物冷至室温,转入分液漏斗中,用30 mL水洗涤,以除去甲酸铵和甲酰胺,将分出的N-甲酰-α-苯乙胺粗品,倒入原反应瓶中。向反应瓶中加入12 mL浓盐酸和几粒沸石改为回流装置,保持微沸回流0.5 h,使N-甲酰-α-苯乙胺水解。

2. 分离和提纯

将反应液冷至室温,然后每次用10mL甲苯萃取二次,合并的萃取液倒入指定回收容器中。水层倒入到250 mL三口烧瓶中。

将三口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慢慢加入40 mL 25%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地振摇,然后加热进行水蒸气蒸馏。用pH试纸检查馏出液,开始为碱性,至馏出液的pH值为7时,停止水蒸气蒸馏,约收集120~160 mL。

将含游离胺的馏出液每次用20 mL甲苯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加入粒状氢氧化钠干燥并塞住瓶口。干燥后粗产品先蒸馏除去甲苯,再蒸馏收集180~190℃的馏分。称量产品并计算产率。产量约12~14 g,产率为50%~58%,塞好瓶口留着拆分实验使用。

纯(±)-α-苯乙胺为无色液体,沸点187.4℃,折光率20

n 1.5260。

D

六、实验记录

七、注释

[1] 反应过程中,若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部分碳酸铵凝固在冷凝管中。反应液温度达到185℃的时间约需2 h。

[2] 如在冷却过程中有晶体析出,可用最少量的水溶解。

[3] 主要萃取除去苯乙酮。

[4] 水蒸气蒸馏时,玻璃磨口接头应涂上凡士林以防止接口因受碱性溶液作用而被粘住。

[5] 游离胺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形成碳酸盐。故在干燥时应塞住瓶口隔绝空气。

[6] 本实验也可以在蒸出甲苯后进行减压蒸馏,收集82~83℃/2.4 kPa(18 mmHg)馏分。

[7] 因α-苯乙胺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为保护折光仪起见,产品可测折光率。

七、思考题

(1)采用鲁卡特反应合成(土)-a-苯乙胺为什么只能获得其外消旋体?欲获得(+)或(-)苯乙胺,如何进行拆分?

(2)本实验为什么要比较严格地控制反应温度?

(3)苯乙酮与甲酸铵反应后,用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4)为什么用溶剂对水解溶液进行萃取?

姓名: 学号:专业:

实验六外消旋体α-苯乙胺的的拆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将外消旋体转变为非对映异构体拆分外消旋体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练旋光度的测定方法。了解对光学活性物质纯度的初步评价。

3. 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习惯。

二、实验原理

由一般合成方法得到的手性化合物为等量的对映体组成的外消旋体,无旋光性。若要得到纯净左旋体或右旋体,需要使用某种方法将它们分开。用某种方法将外消旋体分开成纯的左旋体和右旋体的过程称为外消旋体的拆分。由于对映异构体除旋光性不同外,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用一般的蒸馏、结晶、色谱分离等方法难于将其分离。

目前,拆分外消旋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把对映体变为非对映体:利用外消旋混合物内含有一个易于反应的基团——拆分基团,如羧基或氨基等,可以使它与一个纯的旋光化合物——拆分剂发生反应,从而把一对对映体变成两种非对映体。由于非对映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便可采用常规的分离手段分开。然后经过一定的处理,去掉拆分剂,最后,得到纯的旋光化合物,达到拆分的目的。常用的拆分剂有:马钱子碱、奎宁和麻黄素等旋光纯的生物碱用来拆分外消旋的有机酸;酒石酸、樟脑磺酸、苯乙醇酸等旋光纯的有机酸用来拆分外消旋的有机碱。

外消旋的醇通常先与丁二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作用形成单酯,用旋光纯的碱把单酯分开,再经碱性水解得到单个的旋光性的醇。

利用具有光学活性的吸附剂,通过柱层析把一对光学活性对映体拆开:一对光学活性对映体和一个光学活性吸附剂形成两个非对映的吸附物,它们被吸附剂吸附的强弱不同,可用适当的溶剂分别把它们淋洗出来。

外消旋α-苯乙胺属碱性外消旋体,可用酸性拆分试剂进行拆分,本实验用D-(+)-酒石酸为拆分剂。具有光学活性的D-(+)-酒石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酿酒中所获得的一系列副产物中就有D-(+)-酒石酸。外消旋α-苯乙胺用D-(+)-酒石酸处理时产生的两个非对映体的盐在甲醇中的溶解度有明显差异,由于(-)-α-苯乙胺和(+)-酒石酸所形成的盐在甲醇中的溶解度比(+)-α-苯乙胺和(+)-酒石酸所形成的盐小。足以用分步结晶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因此,前者从溶液中先结晶析出,经稀碱处理,即可得到(-)-α-苯乙胺。母体中所含的(+)-α-苯乙胺·(+)-酒石酸盐经过类似的处理,也可得到(+)-α-苯乙胺。

在实际工作中,要得到单个旋光纯的对映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往往需要冗长的拆分操作和反复的重结晶才能完成。而要完全分离也是很困难的。常用光学纯度表示被拆分后对映体的纯净程度,它等于样品的比旋光度除以纯对映体的比旋光度。

光学纯度(OP )=[][]αα样纯

样品的纯物质的×100%

外消旋α-苯乙胺的拆分过程如下所示:

三、实验用品

仪器与材料:圆底烧瓶、烧杯、玻璃棒、滴管、量筒、球型冷凝管、直型冷凝管、蒸馏头、锥形瓶、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蒸发皿、玻璃小漏斗、温度计、减压蒸馏装置、电炉或酒精灯、旋光仪等。

药品:(±)-α-苯乙胺、(+)-酒石酸、甲醇、乙醚、无水硫酸镁、50%氢氧化钠溶液、无水乙醇、浓硫酸、丙酮、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

(±)-α-(+)-酒石酸

(-)-α-

(+)-α-

蒸馏

乙醚萃取

① 通过甲醇分步结晶分离 非对映体混合物

+ NaOH

NaOH

结晶

(-)-C 6H 5CH-NH 3·(+)OOCC

OH HO CH 3 - +

(+)-C 6H 5CH-NH 3·(+)OOCC

OH

HO CH 3 - +

(-)-C 6H 5CH-NH 3·(+)OOCC

OH HO CH 3 - +

(+)-C 6H 5CH-NH 3·(+)OOCC

OH HO CH 3 - +

(-)-C 6H 5CH-NH 2 + OH

HO CH 3 (+)-C 6H 5CH-NH 2 + 乙醚

水溶(+)-酒

蒸馏

乙醚

水溶(+)-酒

② 抽滤

1. 成盐与分步结晶

在250 mL锥形瓶中放入3.2gD-(+)-酒石酸、45 mL甲醇和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后在水浴上加热至接近沸腾(约60℃)。待D-(+)-酒石酸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稍冷后移去回流冷凝管,在振摇下用滴管将2.6mL (±)-α-苯乙胺慢慢加入热溶液中。加完稍加振摇,冷至室温后,塞紧瓶塞,放置24 h以上。瓶内应生成颗粒状棱柱形晶体,若生成针状晶体与棱柱形结晶混合物,应置于热水浴中重新加热溶解,再让溶液慢慢冷却,待析出棱状结晶完全后,减压过滤,晶体用少量冷甲醇洗涤,晾干,得到的主要是(-)-α-苯乙胺·(+)-酒石酸盐。称量(预期约4~5 g)并计算产率。母液保留用于制备另一种对映体。

2. S-(-)-α-苯乙胺的分离

将上述所得的(-) -α-苯乙胺·(+)-酒石酸盐转入250 mL锥形瓶中,加入约15 mL水(约4倍量的水),搅拌使部分结晶溶解,再加入约2.5 mL 50%氢氧化钠溶液,搅拌使混合物完全溶解,且溶液呈强碱性。将溶液转入分液漏斗中,然后每次用10 mL乙醚萃取3次。合并乙醚萃取液。用粒状氢氧化钠[4]干燥。水层倒入指定容器中留作回收(+)-酒石酸。

将干燥后的乙醚溶液分批转入25 mL事先已称量的圆底烧瓶,在水浴上先尽可能蒸去乙醚,再用水泵减压除净乙醚。称量圆底烧瓶,即可得(-)-α-苯乙胺的质量[5](约1~1.5 g),计算产率。塞好瓶塞,供测比旋光度用。纯的S-(-)-α-苯乙胺比旋光度为[]25

α= -39.5°。

D

3. R-(+)-α-苯乙胺的分离

将上述保留的母液在水浴上加热浓缩,蒸出甲醇。残留物呈白色固体,残渣用40 mL水和6.5 mL50%氢氧化钠溶液溶解,然后用乙醚提取3~4次,每次用12 mL。合并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将滤液加到圆底烧瓶中,先水浴蒸除乙醚和甲醇,然后减压蒸馏得无色透明油状液体(+)-α-苯乙胺(2.8 kPa下收集85~86℃的馏分),即为(+)-α-苯乙胺粗品。粗产品需进一步重结晶才能达到一定纯度。

(+)-α-苯乙胺重结晶方法:将粗品溶于约20 mL乙醇中,加热溶解,向此热溶液中加入含浓硫酸的乙醇溶液约45 mL(约加入浓硫酸0.8 g),放置后,得白色片状(+)-α-苯乙胺硫酸盐。滤出晶体,浓缩母液后可得到第二次结晶物,合并晶体(共约7 g。)。将晶体溶于12 mL 热水中,加热沸腾,滴加丙酮至刚好浑浊,放置慢慢冷却后析出白色针状结晶。过滤后加入10 mL水和1.5 mL 50%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水溶液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10 mL,合并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除乙醚后,减压蒸馏,收集72~74~C/2.3 kPa(17 mmHg)的馏分,得到(+)-α-苯乙胺,称重(约1.3 g),待测旋光度。

纯的R-(+)-α-苯乙胺为无色透明油状物,比旋光度为[]25

α= +39.5°。

D

五、实验现象

七、思考题

1. 在(+)-酒石酸甲醇溶液中加入α-苯乙胺后,析出棱柱状晶体,过滤后,此滤液是否有旋光性?为什么?

2. 拆分实验中关键步骤是什么?如何控制反应条件才能分离出纯的旋光异构体?

脂肪酶拆分外消旋_苯乙胺的研究进展

the formation of flavour components in cider[J].J I Brewing,1988,94 (6):391-395. [26]MANGAS J J,GONZALEZ M P,RODRIGUZE R,et al.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roma and flavour components in cider by GC-MS[J].Chromatographia,1996,42:101-105. [27]WILLIAMS A A,MAY H V.Examination of an extract of cider volatiles using both electron impact and chemical ioniza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J I Brewing,1981,87:372-375. [28]POLLARD A,KIESER M E,STEVENS P M,et al.Fusel oils in ciders and perries[J].J Sci Food Agr,1965,16:384-389. [29]龙明华.以浓缩苹果汁酿造的苹果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J].酿酒 科技,2006(6):94-95. [30]彭帮柱,岳田利,袁亚宏,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苹果酒香气 成分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31(1):71-74. [31]岳田利,彭帮柱,袁亚宏.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苹果酒香气质量评价 模型的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6):223-227. [32]林巧,杨永美,孙小波,等.苹果酒发酵条件的控制与研究[J].中国 酿造,2008(10):60-63. 手性是自然界化合物的普遍特征。构成自然界物质的一些手性分子虽然从化学式组成来看是一模一样,但其空间结构完全不同,其性质也是不同的[1]。如DL-(±)-合霉素的治疗效果仅为D-(-)-氯霉素的一半;20世纪50年代欧洲发生的“海豹儿”出生的灾难性事故,正是由于“反应停”是一种外消旋的手性药物,其(R)型异构体具有镇静作用,而(S)型却具有致畸作用。因此,如何将物质纯化为光学纯级别是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研究目标。α-苯乙胺(DL-α-Phenylethylamine)是一种有着良好应用前景的化工中间体原料,由于α-苯乙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中心,可分为(R)和(S)2种对映异构体及外消旋α-苯乙胺,其中(R)、(S)这2种单一对映体既可以作为某些外消旋有机酸或醇类物质的手性拆分试剂,又可以作为不对称合成的手性原料,因此是一种重要的手性中间体[2]。目前光学纯级别化合物的获得方法主要有手性合成和外消旋体拆分2种。本文主要阐述利用脂肪酶对外消旋α-苯乙胺的拆分研究进展。 1脂肪酶拆分机理 分子模拟研究表明,对映体在Candida Antarctica脂肪酶B活性中心以不同的方式定向[3]。手性底物的对映体以不同方式定向和结合到酶活性中心,这一事实可以作为改变对映体选择性的依据。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立体特异性口袋”理论:在酶的立体结构中存在着一个氧负离子空洞,称为“活性口袋”,这个活性口袋是由几个氢键供体构成的,主要为酶骨架及其侧链中酰胺的质子。而决定脂肪酶底物选择性的最重要因素正是活性口袋的空间限制和疏水性质以及四面体中间体的稳定性。JENSEN R G等[4]通过研究Candida Antarctica脂肪酶B与2-己酸辛酯的过度态结构对该脂肪酶的立体选择性进行了分析,从结构来看,酶活性部位是由一个丝氨酸、一个组氨酸和一个天冬氨酸的残基(Ser-His-Asp)组成的“催化三联体”,并且活性部位呈“手性”构象,具有高度选择的特征。脂肪酶在催化过程中将这种特征传递给手性底物,使反应具有内在的选择性,即优先催化底物中的某些组分,客观上表现为不同竞争性底物反应速度的差异[5]。 2脂肪酶的选择 酶法拆分手性物质主要是利用酶的立体选择性,整个反应过程就是外消旋底物的2个对映体竞争酶的活性 脂肪酶拆分外消旋α-苯乙胺的研究进展 吴华昌,由耀辉,邓静,马钦远 (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利用脂肪酶拆分外消旋α-苯乙胺是目前生产光学纯α-苯乙胺的重要方法之一,文中主要从脂肪酶拆分机理、脂肪酶的选择、酰化剂的选择及反应体系溶剂的确定等方面,阐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状况。 关键词:脂肪酶;光学纯;酰化剂;溶剂 中图分类号:Q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4-5071(2010)05-0023-03 Chiral resolution of racemicα-phenylethylamine by lipase WU Huachang,YOU Yaohui,DENG Jing,MA Qinyuan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Engineering,Zigong643000,China) Abstract:Chiral resolution by lipase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roduction of optically pureα-Phenylethylamine.Mechanism of chiral resolution by lipase,choice of lipases and acylation agents,and selection of reaction solvent was review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lipase;optical purity;acylation agent;solvent 收稿日期:2009-12-11 作者简介:吴华昌(1970-),男,四川隆昌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非水相酶催化应用研究工作。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苯乙胺的合成与拆分

实验三 1.刘卡特反应(R.leuchart reaction)—外消旋苯乙胺、萘乙胺系列合成 2.外消旋苯乙胺和萘乙胺的拆分研究 以下是“外消旋α-苯乙胺的合成与拆分”实验参考讲义。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以α-萘乙酮或β-萘乙酮为原料的合成及外消旋产物的拆分。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1)通过苯乙酮与甲酸铵反应生成α-苯乙胺,学习醛、酮与伯胺的反应——Leuchart反应。(2)通过制备α-苯乙胺学习活蒸气水蒸气蒸馏和减压蒸馏操作。 (3)学习用化学方法将外消旋的化合物拆分为其对映异构体。 (4)学习用旋光仪测定化合物的旋光性。 (5)学习使用数字显微熔点仪。 (6) 学习试剂、溶剂的回收再利用,培养绿色化学理念。 2.具体要求 (1)认真预习、完成预习报告(包括实验流程图)。 (2)按讲义要求完成实验,认真做好实验纪录。 (3)产品上交时要有完整的物理数据,如比旋光度、熔点、沸点等。 (4)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思考题。 (5)按要求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所有规定的实验项目。 二、反应原理 1.刘卡特反应(R.leuchart reaction) 醛、酮与甲酸和氨(或伯、仲胺),或与甲酰胺作用发生还原胺化反应,称为刘卡特反应。反应通常不需要溶剂,将反应物混合在一起加热(100~180oC)即能发生。选用适当的胺(或氨)可以合成伯、仲、叔胺。反应中氨首先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接着脱水生成亚胺,亚胺随后被还原生成胺。与还原胺化不同,这里不是用催化氢化,而是用甲酸作为还原剂。反应过程如下: O HC ONH 4HCO2H+NH3 C O+NH 3 NH NH2 + - 2CO2+C NH2 H + 苯乙酮在高温下与甲酸铵反应得到(±)-α-苯乙胺:

布洛芬合成路线综述

布洛芬合成路线综述 姓名:XXX 班级:制药XXX班学号:XXX 【摘要】 布洛芬(C12H8Q)又名异丁苯丙酸,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本品为白色晶体性粉末,有异臭,无味。不溶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三氯甲烷基丙酮,易溶于氢氧化钠及碳酸钠溶液中。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神经炎等。布洛芬的基本机构为笨环,苯环上含有异丁基与a-甲基乙酸。作为新一代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具有比阿司匹林更强的解热、消炎和镇痛作用,副作用则比阿司匹林小得多。 【关键词】 布洛芬抗炎镇痛解热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合成路线 【前言】 1964年英国的Nicholso n 等人最早合成了布洛芬,其他各国也逐渐对布洛芬展开研 究,英国的布茨药厂首先获得专利权并投入生产。在最初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落 后,导致布洛芬的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企业规模受到很大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羧基化法和1, 2-转位法等布洛芬新工艺的出现,布洛芬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德国的巴斯夫公司,美国的Albemarle公司和乙基公司都 具有庞大的生产规模。他们分别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选择合适的工艺,从而具有经济效 益和规模优势。近十多年来,由于政府扶持,印度的医药工业发展迅速。印度的Sumitra公司和Chemi nor公司的生产规模也达到上述西方国家大公司的水平,而且由于印度的劳动

力价格低廉,使得生产成本较低。印度低价格的布洛芬大量出口,大大冲击了全球的布洛分市场。 【研究现状】 对于布洛芬这种医药结晶产品而言,质量的好坏对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 利地位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布洛芬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晶形不好、颗粒不均匀等质量方面的差距。国内生产企业所使用的落后结晶技术与设备,一方面导致产品质量差,另一方面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国内布洛芬产品难以与国外产品相竞争,导致在国内市场和中国外的布洛芬产品占主导地位,如中美史可公司的布洛芬制剂占据了中国的70%勺市场份额。如今我国已经加入 WTO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对结晶及装置进行改进,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布洛芬结体产品。有关其工艺改进和新工艺、拆分或不对称合成获得其手性体、其衍生物以及各种制剂的研究报道层出不穷。 【布洛芬的合成】 1转位重排法 芳基1,2-转位重排法是目前国内厂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合成方法。它以异丁苯为原料, 经与2-氯丙酰氯的傅克酰化,与新戊二醇的催化缩酮化,催化重排,水解等制得布洛芬反应式为: 该工艺的优点为:避免了酰化时以石油醚作溶剂其中所含微量芳烃杂质所带来的副产 物,或使用二氯乙烷作溶剂时所带来的毒性和溶剂残留问题,避免了传统工艺使用冷冻盐 水的要求,降低了能耗和设备腐蚀等。 2醇羰基化法 醇羰基化法即BHC法,以异丁苯为原料,经与乙酰氯的傅克酰化、催化加氢还原和催化羰基化3步反应制得布洛芬,为目前最先进的工艺路线,为国外多数厂家所采用。

课题-外消旋苯乙胺的拆分工艺

课题-外消旋苯乙胺的拆分工艺

姓名: 学号: 专业: 实验五( )-α-苯乙胺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Leuchart 反应合成外消旋体α-苯乙胺的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外消旋α-苯乙胺的制备,进一步综合运用回流、蒸馏、萃取的测定等基本操作。 3. 通过本实验提高实验化学的研究能力和素质。 二、实验原理 醛、酮与甲酸和氨(或伯、仲胺),或与甲酰胺作用发生还原胺化反应,称为鲁卡特(Leuchart )反应。反应通常不需要溶剂,将反应物混合在一起加热(100~180℃)即能发生。选用适当的胺(或氨)可以合成伯、仲、叔胺。反应中氨首先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接着脱水生成亚胺,亚胺随后被还原生成胺。与还原胺化不同,这里不是用催化氢化,而是用甲酸作为还原剂。它是由羰基化合物合成胺的一种重要方法。本实验是苯乙酮与甲酸铵作用得到外消旋体(±)-α-苯乙胺。 反应过程为: 依照前面的机理生成的α-苯乙胺再与过量的甲酸形成甲酰胺,经酸水解形成铵盐,再用碱将其游离,得到α-苯乙胺。 α-苯乙胺的旋光异构体可作为碱性拆分剂用于拆分酸性外消旋体。α-苯乙胺是制备精细化学品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它的衍生物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领域,主要用于合成医药、染料、香料乳化剂等。 C=O + NH 3 -H 2O C —OH NH 2 C=NH NH 4+ + C=NH 2 HCOONH 4 HCOOH + NH 3 + C=NH 2 -O-C-H + O = H-C-NH 2 + -C-C O = CH -CH-NHC + NH 3↑+ CO 2↑ CH -CH-NHC + HCl + + CH -CH-NH - + HCOOH + CH -CH-NH - + CH -CH-NH + NaCl +

α-苯乙胺 的制备 及 拆分

实验1 外消旋α-苯乙胺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Leuchart 反应合成外消旋体α-苯乙胺的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外消旋α-苯乙胺的制备,进一步综合运用回流、蒸馏、萃取的测定等基本操作。 3. 通过本实验提高实验化学的研究能力和素质。 二、实验原理 醛、酮与甲酸和氨(或伯、仲胺),或与甲酰胺作用发生还原胺化反应,称为鲁卡特(Leuchart )反应。反应通常不需要溶剂,将反应物混合在一起加热(100~180℃)即能发生。选用适当的胺(或氨)可以合成伯、仲、叔胺。反应中氨首先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接着脱水生成亚胺,亚胺随后被还原生成胺。与还原胺化不同,这里不是用催化氢化,而是用甲酸作为还原剂。它是由羰基化合物合成胺的一种重要方法。本实验是苯乙酮与甲酸铵作用得到外消旋体(±)-α-苯乙胺。 反应过程为: 依照前面的机理生成的α-苯乙胺再与过量的甲酸形成甲酰胺,经酸水解形成铵盐,再用碱将其游离,得到α-苯乙胺。 α-苯乙胺的旋光异构体可作为碱性拆分剂用于拆分酸性外消旋体。α-苯乙胺是制备精细化学品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它的衍生物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领域,主要用于合成医药、染料、香料乳化剂等。 三、实验用品 仪器与材料:圆底烧瓶、三口烧瓶、球型冷凝管、直型冷凝管、空气冷凝管、烧杯、锥 C=O + NH 3 -H 2O C —OH NH 2 C=NH NH 4+ + 2 HCOONH 4 HCOOH + NH 3 + C=NH 2 -O = H-C-NH 2 + CO 2 + 2HCOONH 4 -C-CH 3 O = CH 3 -CH-NHCHO + NH 3↑+ CO 2↑ + H 2O CH 3 -CH-NHCHO + HCl + H 2O + CH 3 -CH-NH 3Cl - + HCOOH + CH 3 -CH-NH 3Cl - + NaOH CH 3 -CH-NH 2 + NaCl + H 2O

外消旋苯乙胺的拆分工艺++

姓名: 学号: 专业: 实验五( )-α-苯乙胺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Leuchart 反应合成外消旋体α-苯乙胺的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外消旋α-苯乙胺的制备,进一步综合运用回流、蒸馏、萃取的测定等基本操作。 3. 通过本实验提高实验化学的研究能力和素质。 二、实验原理 醛、酮与甲酸和氨(或伯、仲胺),或与甲酰胺作用发生还原胺化反应,称为鲁卡特(Leuchart )反应。反应通常不需要溶剂,将反应物混合在一起加热(100~180℃)即能发生。选用适当的胺(或氨)可以合成伯、仲、叔胺。反应中氨首先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接着脱水生成亚胺,亚胺随后被还原生成胺。与还原胺化不同,这里不是用催化氢化,而是用甲酸作为还原剂。它是由羰基化合物合成胺的一种重要方法。本实验是苯乙酮与甲酸铵作用得到外消旋体(±)-α-苯乙胺。 反应过程为: 依照前面的机理生成的α-苯乙胺再与过量的甲酸形成甲酰胺,经酸水解形成铵盐,再用碱将其游离,得到α-苯乙胺。 α-苯乙胺的旋光异构体可作为碱性拆分剂用于拆分酸性外消旋体。α-苯乙胺是制备精细化学品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它的衍生物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领域,主要用于合成医药、染料、香料乳化剂等。 C=O + NH 3 -H 2O C —OH NH 2 C=NH NH 4+ + C=NH 2 HCOONH 4 HCOOH + NH 3 + C=NH 2 -O = H-C-NH 2 + CO 2 + 2HCOONH 4 -C-CH 3 O = CH 3 -CH-NHCHO + NH 3↑+ CO 2↑ + H 2O CH 3 -CH-NHCHO + HCl + H 2O + CH 3 -CH-NH 3Cl - + HCOOH + CH 3 -CH-NH 3Cl - + NaOH CH 3 -CH-NH 2 + NaCl + H 2O

布洛芬合成工艺论文[1]

镇痛消炎药布洛芬合成工艺的研究 摘要 布洛芬(ibuprofen),化学名为2一(4一异丁基苯基)丙酸,为新一代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具有比阿司匹林更强的解热、消炎和镇痛作用,副作用则比阿司匹林小得多。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上市以来,以其疗效高, 副作用小为特点而而获得了迅速发展,现已成为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消炎解热镇痛药之一。1987 年, 它在全部解热镇痛消炎药物的23 亿美元销售额中占18%的份额。1993 年上升至30%以上。目前,全世界布洛芬的总产量为8000 吨左右。 布洛芬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1)转位重排法;(2) 醇羰基化法;(3)烯烃羰基化法;(4) 卤代烃羰基化法;(5) 烯烃加氢法;(6)环氧丙烷重排法等。 本文以对异丁基苯甲醛为原料,分5步来合成布洛芬。考察了反应气氛、温度、催化剂的量、溶剂等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论文在对K4[Fe(CN)6]性质和苄氯氰化反应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引入催化的方式,以无毒K4[Fe(CN)6]作为氰化试剂,实现了苄氯氰化反应中氰化试剂的无毒化,为苄氯向苯乙腈类化合物的转化探索了一种相对绿色的新方法。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如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率也随之升高。但是,当反应温度高于某一反应温度时,产率又有所下降。从动力学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活性即反应速率也升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也升高,反应收到的产率也升高。在某一温度附近达到最优化,之后继续升温使催化剂部分容易失活,并生成了其它副产物,反应的产率也随之下降。因此该反应的最优反应温度是180 ℃。在最优反应温度下,苯乙腈的产率可以达到97.8%。 考察了反应气氛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当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很少时,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否有N2保护,产率基本相差不大。但是从工业角度来说,反应物的量很大,可能会有各种情况出现。所以,应以N2

α-苯乙胺的制备与拆分

?α-苯乙胺的制备与拆分 Ⅰ. 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诺伊卡特反应(Leuchart reaction),并用以合成(±)-a-苯乙胺; ?学习并掌握外消旋体化合物的拆分方法,并用酒石酸拆分(±)-a-苯乙胺 ?学习旋光仪测定物质旋光度的方法; ?通过学习熟悉外消旋a-苯乙胺的制备,巩固萃取、水蒸气蒸馏等基本操作,学习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原理、作用及操作技术; ?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提高实验技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实验原理 (1)醛或酮在高温下与甲酸铵作用得到伯胺的反应称为R.Leuchart反应,方程式如下: 在反应中氨首先与羰基发生亲和加成,接着脱水生成亚胺,亚胺随后被还原生成胺。与还原胺化不同,这里不是用催化氢化,而是用甲酸作为还原剂,反应过程如下: 外消旋á-苯乙胺的合成:

制备: 实验是苯乙酮与甲酸铵作用得到外消旋–α–苯乙胺,反应过程如下: 拆分: 实验采用L–(+)–酒石酸与(±)–α–苯乙胺反应,产生两个非对映异构体的盐的混合物,这两个盐在甲醇中的溶解度有显著差异,可以用分步结晶法将它们分离开来,然后再分别用碱对这两个已分离的盐进行处理,就能使(+)、(–)–α–苯乙胺分别游离出来,从而得到纯的(+)–α–苯乙胺和(–)–α–苯乙胺。 (3)仪器与试剂 仪器:圆底烧瓶、三口烧瓶、蒸馏装置、分液漏斗、水蒸汽蒸馏装置、锥形瓶、 分液漏斗等。拆分所需仪器包括量筒必须干燥。 试剂:苯乙酮,甲酸铵,浓盐酸,氢氧化钠,甲苯,L-(+)-酒石酸,a-苯乙胺,甲醇,乙醚,50%的氢氧化钠溶液,粒状NaOH。 (4)物理性质 熔点 -65℃ 沸点 194.5-195℃ 相对密度 0.9640 溶解情况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 性状、味道苯乙胺为无色具的鱼腥味的强碱性液体 特性苯乙胺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相应的碳酸盐。用冷冻盐水冷却也不固化(熔点-65℃)。苯乙胺盐酸盐为片状结晶。熔点217℃(从醇中析出),易溶于水、溶于醇,但不溶于醚。 教教师签字年月日

苯乙胺思考题

(+)-α-苯乙胺的合成及拆分思考题 ?1、α-苯乙胺的用途是什么? ? A 制备医药、香料等的中间体。 ? B 食品添加剂 ? C 杀虫剂、防腐剂等中间体 ? D 橡胶、塑料等促进剂 ?2、鲁卡特反应是由什么原料来制备什么产物的反映? ? A 由醇类制取醚类化合物。 ? B 由醛、酮制酸基化合物 ? C 由羰基合成胺类化合物。 ? D 由羰基合成酰胺类化合物。 ?3、为什么用苯对水解溶液进行萃取? ? A 萃取反应产物。 ? B 提纯反应产物。 ? C 萃取未反应的苯乙酮。 ? D 提取甲酸胺。 ?4、水汽蒸馏时,馏出液是什么? ? A 馏出液是水。 ? B 馏出液是苯乙酮 ? C 馏出液是氢氧化钠 ? D 馏出液是苯乙胺加水。 ?5、水汽蒸馏时蒸汽倒入管应插入到什么位置? ? A 液面上。 ? B 三口瓶瓶口处。 ? C 液面与瓶底1/2位置处。 ? D 尽量接近瓶底。 ?6、(+)-α-苯乙胺的拆分应该用什么拆分剂? ? A (+)-酒石酸。 ? B (+)-麻黄碱。 ? C (+)-苯乙醇酸。 ? D (+)-酒石酸。 ?7、拆分时,溶剂量(甲醇)太少,有什么后果? ? A (+)- α-苯乙胺- (+)-酒石酸析不出。 ? B (-)- α-苯乙胺- (+)-酒石酸析不出。 ? C (+)- α-苯乙胺- (+)-酒石酸先析出。 ? D (-)- α-苯乙胺- (+)-酒石酸和(+)- α-苯乙胺- (+)-酒石酸一同析出,无法 分离。 ?8、已知实验获得的(-)- α-苯乙胺在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比旋光度为-20o, [α]D22-40o(纯),求其对映 ?异构体的百分含量 ? A 50%; ? B 75% ? C 25%

布洛芬制备方法总结

1、查阅文献写布洛芬的介绍包括:(1)布洛芬的分子式,结构,背景,药效等信息 2、布洛芬的合成路线的介绍,从最早的开始介绍依次到现在的。然后仔细的介绍现在最常 用的一两种合成布洛芬的方法。 3、总体分析整篇 4、参考文献 1、缩水甘油酸脂法: 英BOost公司1968年报道了利用Dazrens反应通过缩水甘油酸醋(111)的合成方法巨`,。自异丁苯(I)开始,经五步反应得到布洛芬(反应式1)。 各步收率都较高,对异丁苯总收率约48多(其中乙酞化收率均以90外计)。此法使布洛芬首先实现了生产,供应了市场。据称,近年来Boost公司设计投产的年产数百吨布洛芬的自动化工厂采用的也是此法〔5,。 然而,此法需要五步反应,操作是繁复的。Dazrens缩合使用易燃易爆的金属钠;氧化反 应使用昂贵的硝酸银,都是此法的主要缺点(本文作者等对此法曾进行过探索性试验)。 2、格氏反应合成法 (一)氮代醚法: BruzziGiogro等,以氯代甲乙醚的格氏试剂与苯乙酮加成,加成物不分离,直接水解, 再氧化得布洛芬(反应式14)。只需三步反应,总收率可有65外(国内有一氯甲醚生产,可代替氯代甲乙醚)。 此法的缺点是卤代丙酮是刺激性液体。

(三)丙酮酸法: Nihcolosn等〔,6a1利用丙酮酸盐的格氏试剂反应,通过a一经基丙酸(议),再失水、氢化得布洛芬(反应式16)。此法三步反应,较为简单。也可由丙酮酸醋进行格氏加成 (四)卤代丙酸法: 英国Boost公司还报道〔27al了用a一卤代丙酸盐的格氏试剂缩合,直接得到布洛芬(反应式17)。仅二步反应。国内南通第二制药厂将此法用于蔡普生合成仁2sj,格氏缩合收率41.9汤。也有报道用卤代丙酸醋进行格氏缩合〔21切,产生的醋则需再行水解引向布洛芬。 3、二氯卡宾法 CHC13在相转移催化剂,如TEBA的作用下形成二氯卡宾:CC12,它在碱水溶液中较易地 与苯乙酮反应〔2,气。〕生成a一经基酸(玫),收率65多,再还原得布洛芬(反应式13)。此法只需三步反应,操作简单,总收率可达53形。用HBr3代替CHC13也可得较好结果 4、氰乙酸乙酯法 黑野昌庸等以氰乙酸乙酷与异丁苯乙酮在温和条件即可缩合(DarZens缩合则需强碱 催化剂和严格无水条件),再经氧化、水解、开环等引向布洛芬(反应式9)。此法虽仍需五步反应,但操作方便,各步收率也高,便于实现生产。龟田哲谷等〔201用此法合成蔡普生,可有46.5外的总收率(以召一甲氧基蔡计)。

2020年布洛芬合成路线综述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布洛芬合成路线综述 姓名:XXX 班级:制药XXX班学号:XXX 【摘要】 布洛芬(C12H18O2)又名异丁苯丙酸,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本品为白色晶体性粉末,有异臭,无味。不溶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三氯甲烷基丙酮,易溶于氢氧化钠及碳酸钠溶液中。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神经炎等。布洛芬的基本机构为笨环,苯环上含有异丁基与α-甲基乙酸。作为新一代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具有比阿司匹林更强的解热、消炎和镇痛作用,副作用则比阿司匹林小得多。 【关键词】 布洛芬抗炎镇痛解热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合成路线【前言】 1964 年英国的 Nicholson 等人最早合成了布洛芬,其他各国也逐渐对布洛芬展开研究,英国的布茨药厂首先获得专利权并投入生产。在最初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导致布洛芬的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企业规模受到很大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随着羧基化法和1,2-转位法等布洛芬新工艺的出现,布洛芬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德国的巴斯夫公司,美国的Albemarle 公司和乙基公司都具有庞大的生产规模。他们分别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选择合适的工艺,从而具有经济效益和规模优势。近十多年来,由于政府扶持,印度的医药工业发展迅速。印度的 Sumitra 公司和 Cheminor 公司的生产规模也达到上述西方国家大公司的水平,而且由于印度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使得生产成本较低。印度低价格的布洛芬大量出口,大大冲击了全球的布洛芬市场。【研究现状】 对于布洛芬这种医药结晶产品而言,质量的好坏对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布洛芬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晶形不好、颗粒不均匀等质量方面的差距。国内生产企业所使用的落后结晶技术与设备,一方面导致产品质量差,另一方面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国内布洛芬产品难以与国外产品相竞争,导致在国内市场和中国外的布洛芬产品占主导地位,如中美史可公司的布洛芬制剂占据了中国的70%的市场份额。如今我国已经加入 WTO,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对结晶及装置进行改进,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布洛芬结体产品。有关其工艺改进和新工艺、拆分或不对称合成获得其手性体、其衍生物以及各种制剂的研究报道层出不穷。

实验报告α-苯乙胺的制备及拆分

化学综合实验 B α-苯乙胺的制备与拆分制药工程1班 指导教师:罗梅 学号:20103434 姓名:余安银 α-苯乙胺的合成

1. 学习Leuchart 反应合成外消旋体α-苯乙胺的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外消旋α-苯乙胺的制备,进一步综合运用回流、蒸馏、萃取的测定等基本操作。 3. 通过本实验提高实验化学的研究能力和素质。 二、实验原理 醛、酮与甲酸和氨(或伯、仲胺),或与甲酰胺作用发生还原胺化反应,称为鲁卡特(Leuchart )反应。反应通常不需要溶剂,将反应物混合在一起加热(100~180℃)即能发生。选用适当的胺(或氨)可以合成伯、仲、叔胺。反应中氨首先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接着脱水生成亚胺,亚胺随后被还原生成胺。与还原胺化不同,这里不是用催化氢化,而是用甲酸作为还原剂。它是由羰基化合物合成胺的一种重要方法。本实验是苯乙酮与甲酸铵作用得到外消旋体(±)-α-苯乙胺。 反应过程为: 依照前面的机理生成的α-苯乙胺再与过量的甲酸形成甲酰胺,经酸水解形成铵盐,再用碱将其游离,得到α-苯乙胺。 α-苯乙胺的旋光异构体可作为碱性拆分剂用于拆分酸性外消旋体。α-苯乙胺是制备精细化学品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它的衍生物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领域,主要用于合成医药、染料、香料乳化剂等。 C=O + NH 3 -H 2O C —OH NH 2 C=NH NH 4+ + C=NH 2 HCOONH 4 HCOOH + NH 3 + C=NH 2 - O = H-C-NH 2 + CO 2 + 2HCOONH 4 -C-CH 3 O = CH 3 -CH-NHCHO + NH 3↑+ CO 2↑ + H 2O CH 3 -CH-NHCHO + HCl + H 2O + CH 3 -CH-NH 3Cl - + HCOOH + CH 3 -CH-NH 3Cl - + NaOH CH 3 -CH-NH 2 + NaCl + H 2O

布洛芬合成路线综述

布洛芬合成路线综述姓名:XXX 班级:制药XXX班学号:XXX 【摘要】 布洛芬(C 12H 18 O 2 )又名异丁苯丙酸,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本品为白色晶体性 粉末,有异臭,无味。不溶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三氯甲烷基丙酮,易溶于氢氧化钠及碳酸钠溶液中。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神经炎等。布洛芬的基本机构为笨环,苯环上含有异丁基与α-甲基乙酸。作为新一代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具有比阿司匹林更强的解热、消炎和镇痛作用,副作用则比阿司匹林小得多。 【关键词】 布洛芬抗炎镇痛解热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合成路线 【前言】 1964 年英国的 Nicholson 等人最早合成了布洛芬,其他各国也逐渐对布洛芬展开研究,英国的布茨药厂首先获得专利权并投入生产。在最初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导致布洛芬的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企业规模受到很大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羧基化法和1,2-转位法等布洛芬新工艺的出现,布洛芬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德国的巴斯夫公司,美国的Albemarle 公司和乙基公司都具有庞大的生产规模。他们分别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选择合适的工艺,从而具有经济效益和规模优势。近十多年来,由于政府扶持,印度的医药工业发展迅速。印度的 Sumitra 公司和 Cheminor 公司的生产规模也达到上述西方国家大公司的水平,而且由于印度的劳动

力价格低廉,使得生产成本较低。印度低价格的布洛芬大量出口,大大冲击了全球的布洛芬市场。 【研究现状】 对于布洛芬这种医药结晶产品而言,质量的好坏对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布洛芬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晶形不好、颗粒不均匀等质量方面的差距。国内生产企业所使用的落后结晶技术与设备,一方面导致产品质量差,另一方面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国内布洛芬产品难以与国外产品相竞争,导致在国内市场和中国外的布洛芬产品占主导地位,如中美史可公司的布洛芬制剂占据了中国的70%的市场份额。如今我国已经加入 WTO,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对结晶及装置进行改进,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布洛芬结体产品。有关其工艺改进和新工艺、拆分或不对称合成获得其手性体、其衍生物以及各种制剂的研究报道层出不穷。 【布洛芬的合成】 1转位重排法 芳基 1,2-转位重排法是目前国内厂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合成方法。它以异丁苯为原料,经与 2-氯丙酰氯的傅克酰化,与新戊二醇的催化缩酮化,催化重排,水解等制得布洛芬反应式为: 该工艺的优点为:避免了酰化时以石油醚作溶剂其中所含微量芳烃杂质所带来的副产物,或使用二氯乙烷作溶剂时所带来的毒性和溶剂残留问题,避免了传统工艺使用冷冻盐水的要求,降低了能耗和设备腐蚀等。 2醇羰基化法 醇羰基化法即 BHC 法,以异丁苯为原料,经与乙酰氯的傅克酰化、催化加氢还原和催化羰基化 3步反应制得布洛芬,为目前最先进的工艺路线,为国外多数厂家所采用。

α-苯乙胺的制备与拆分

化学综合实验B α-苯乙胺的制备与拆分(α-phenyl ethylamine and resolution)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通过Leuckart反应,用苯乙酮和甲酸铵反应可制得外消旋α-苯乙胺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碱性外消旋体的拆分原理和试实验方法。 3,巩固萃取、分馏、水蒸汽蒸馏、干燥等基本操作。 4,复习不同实验装置和仪器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二,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杨善中等,基础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2。 [3]张华,手性物α-苯乙胺的制备和分析研究[J],四川大学,应用化学,2004。 [4]吴海霞等,α-苯乙胺的微波合成研究[J],应用化工,2006(35)5 。 [5]吴华昌等, 脂肪酶拆分外消旋α-苯乙胺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0 (5)。 [6]周霞, α-苯乙胺的合成及拆分[J], 广东化工, 2008 35(7)。 三,实验部分 1,实验原理 (1)苯乙胺中文名称:2-苯乙胺,2-苯基乙胺;分子式:C8H11N:C6H5CH2CH2NH2分子量:121.18;基本特性:熔点:-65℃沸点:194.5-195℃相对密度:0.9640。溶解情况: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性状、味道:苯乙胺为无色具的鱼腥味的强碱性液体特性:苯乙胺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相应的碳酸盐。用冷冻盐水

冷却也不固化(熔点-65℃)。苯乙胺盐酸盐为片状结晶。熔点217℃(从醇中析出),易溶于水、溶于醇,但不溶于醚。用途 苯乙胺为重要的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在医药上主要用于合成一下药物兴奋药、迷幻剂、神入感激发剂。生理作用:人体会自动合成,释放苯乙胺,被科学家形象称为"爱情的化学分子",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从食物中摄取苯乙胺,爱情的保质期会变的更长久。 (2)α-苯乙胺的制备 醛或酮在高温下与甲酸胺反应得到伯胺的反应称为R.Leuchart 反应。例如: C 6H 5CCH 3 O HC O ONH 4185℃ C 6H 5CHCH 3 NH 2 反应中氨首先与羰基发生亲和加成,接着脱水生成亚胺,亚胺随后被还原生成胺。与还原胺化不同,这里不是用催化氢化,而是用甲酸作为还原剂。反应过程如下: HC O ONH 4HCO 2H + NH 3C=O + NH 3-H 2O C=NH NH 4+ C=NH 2 + O C O H -+C=NH 2 +CO 2 + H C NH 2 反应式: C 6H 5CCH 3 O 2HCO 2NH 4 C 6H 5CH NH CH O CH 3 NH 3 CO 2 2H 2O

布洛芬合成路线综述

布洛芬合成路线综述

别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选择合适的工艺,从而具有经济效益和规模优势。近十多年来,由于政府扶持,印度的医药工业发展迅速。印度的 Sumitra 公司和 Cheminor 公司的生产规模也达到上述西方国家大公司的水平,而且由于印度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使得生产成本较低。印度低价格的布洛芬大量出口,大大冲击了全球的布洛芬市场。 【研究现状】 对于布洛芬这种医药结晶产品而言,质量的好坏对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布洛芬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晶形不好、颗粒不均匀等质量方面的差距。国内生产企业所使用的落后结晶技术与设备,一方面导致产品质量差,另一方面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国内布洛芬产品难以与国外产品相竞争,导致在国内市场和中国外的布洛芬产品占主导地位,如中美史可公司的布洛芬制剂占据了中国的70%的市场份额。如今我国已经加入 WTO,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对结晶及装置进行改进,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布洛芬结体产品。有关其工艺改进和新工艺、拆分或不对称合成获得其手性体、其衍生物以及各种制剂的研究报道层出不穷。 【布洛芬的合成】 1转位重排法 芳基 1,2-转位重排法是目前国内厂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合成方

法。它以异丁苯为原料,经与 2-氯丙酰氯的傅克酰化,与新戊二醇的催化缩酮化,催化重排,水解等制得布洛芬反应式为: 该工艺的优点为:避免了酰化时以石油醚作溶剂其中所含微量芳烃杂质所带来的副产物,或使用二氯乙烷作溶剂时所带来的毒性和溶剂残留问题,避免了传统工艺使用冷冻盐水的要求,降低了能耗和设备腐蚀等。 2醇羰基化法 醇羰基化法即 BHC 法,以异丁苯为原料,经与乙酰氯的傅克酰化、催化加氢还原和催化羰基化 3步反应制得布洛芬,为目前最先进的工艺路线,为国外多数厂家所采用。

3α-苯乙胺的制备与拆分

有机化学综合试验B 3α-苯乙胺的制备与拆分 实验简介 (±)-α-苯乙胺的制备应用到了鲁卡特反应 醛或酮在高温下与HCOONH4反应得到伯胺得反应称为鲁卡特反应

醛或酮与氨反应形成α-氨基醇,α-氨基醇继而脱水成亚胺,亚胺经催化加氢转变为胺,这是由羰基化合物合成胺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鲁卡特反应中,甲酸或甲酸根离子(HCOO-)起还原作用,氢原子以强还原性氢负离子(H-)的形式转移至亚胺。 .在鲁卡特反应中,以醛酮作原料分别与氨,伯胺或仲胺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伯,仲, 叔胺.鲁卡特反应通用性较强,可以用来处理多数脂肪酮,脂环酮,脂肪-芳香酮,杂环酮等,尤其是芳香酮及高沸点芳香酮更为适用 (±)-α-苯乙胺的制备 α-苯乙胺的用途 α-苯乙胺有芳香味液体。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呈强碱性,与乙醇、乙醚互溶,溶于水。α-苯乙胺是制备精细化工产品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它的衍生物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领域,主要用于合成医药、染料、香料及乳化剂等。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由鲁卡特反应制取胺的原理及实验方法,掌握蒸馏和水蒸气蒸馏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1、试剂: 甲酸铵25.4g;苯乙酮15ml;苯95ml;浓盐酸;氢氧化钠;氯仿;甲苯; 2、原理: 氨首先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接着脱水生成亚胺,亚胺随后被还原成胺。与还原胺化不同,这里不是用催化氢化,而是用甲酸作为还原剂。 反应式: O CH3 ║│

C6H5CH3+2HCO2NH4→C6H5CH—N6H5CHO+NH3↑+CO2+2H2O↑CH3 CH3 ││+ C6H5CH—NHCHO+HCl+H2O→C6H5CHNH3Cl—+HCO2H CH3 CH3 │+ │ C6H5CHNH3Cl+NaOH→C6H5CHNH2+NaCl+H2O (±)—苯乙胺 三、试验装置图与流程图

布洛芬的合成处方与工艺

布洛芬 一、布洛芬的理化性质 化学名:2-(4-异丁基苯基)丙酸 结构式 分子式:C13H18O2 分子量:206.28 性质:熔点75-78°C。 沸点157°C (4 mmHg)。 水溶性:几乎不溶。 物理性质:本品为白色结晶状粉末,稍有特异臭,几乎无味,在乙醇、丙酮、氯仿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NaOH和Na2CO3溶液中易溶, 二、布洛芬的药理学性质 1 药理学 布洛芬的镇痛、消炎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作用于炎症组织局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递质的合成而起作用,由于白细胞活动及溶酶体酶释放被抑制,使组织局部的痛觉冲动减少,痛觉受体的敏感性降低。治疗痛风是通过消炎、镇痛、并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治疗痛经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使子宫内压力下降、宫缩减少。 2 药代动力学 口服易吸收,与食物同服时吸收减慢,但吸收量不减少。与含铝和镁的抗酸药同服不影响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服药后1.2~2.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用量200mg,血药浓度为22~27μg/ml,用量400mg时为23~45μg/ml,用量600mg时为43~57μg/ml。一次给药后半衰期一般为1.8~2小时。该品在肝内代谢,60~90%经肾由尿排出,100%于24小时内排出,其中约1%为原形物,一部分随粪便排出。 3 布洛芬的主要临床应用 ⑴用于骨科常见病症的治疗布洛芬对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引起的疼痛,效果较为理想。对病程短、症状轻、中度的病例,布洛芬疗效甚佳,其在抑制疼痛的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而对于病程长,症状严重的病例疗效相对较低,尤其对某些类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晚期,诸多关节已出现畸形及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者,疗效较差。 ⑵用于镇痛布洛芬的镇痛效果不及吗啡、哌替啶(杜冷丁)类镇痛药,对创伤性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均无效。但对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痛经等慢性钝痛均有良好效果。且毒性低,无成瘾性,故应用广泛。 4.毒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