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部分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授课教案4: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授课教案--4: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作为文学教学中的核心环节,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是学生学好文学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现代文学这门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从中体悟文学的精髓,成为了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下面将从课程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设计中国现代文学授课教案中的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环节。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独立见解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文学研究和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审美素质和文化素养。
3.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通过阅读和分析多种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作品和作家,拓宽视野,促进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内容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作品的选取。
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是进行阅读和分析的基础。
我们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兴趣,选取适合年龄层次、体裁多样、代表性强的文学作品。
2.阅读与分析方法。
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从中体悟文学的精髓,不仅要注重教授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和背景,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如从情节、人物、语言、形式等多个方面考虑。
3.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结合。
了解一个文学作品,必须有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支撑。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色彩和社会背景,并从中认识到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课件、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兴趣。
2.谈话教学法。
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通过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态度、分析方法、主题意义等方面的交流,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向教师请教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一、第一章: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时间范围和主要特点,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2. 教学内容: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与时间范围,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特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
二、第二章:1949-1978年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三、第三章:1979-1999年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学作品。
四、第四章:21世纪初至今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21世纪初至今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五、第五章:中国当代文学的流派与风格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与风格,掌握各种流派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教学内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及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学作品。
六、第六章:中国当代文学的主题与思想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主题与思想,掌握各种主题与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篇一:现当代文学教案】《现当代文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现当代文学》是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是中文系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的主要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现象为基础,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主要作家、作品,及重要批评理论现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运行规律,以及主要作家、作品的创作成就、理论贡献、历史地位。
掌握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理论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在讲授中要在使学生掌握现当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三点式”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本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除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之外,还要让学生大量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阅读,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讨论,学生需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2.重点难点:理清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及其演变的规律,以文学发展史的眼光和角度分析现当代作家作品,把握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特色;重点分析经典作家及其作品。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开设16周,共计32学时。
在课程整体安排上,预计实际上课15.5周,复习考试0.5周,具体学时分配和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主要特点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重要特色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及初期新文学创作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第二节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第三章鲁迅创作的根本价值及文学史意义第一节一出现就是高峰第二节现实题材的小说集《呐喊》、《彷徨》第三节历史题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第四节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第五节社会众生相的艺术记录------- 浩瀚的杂文创作第四章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与历史剧的独创性第一节“青春型”的浪漫主义诗人第二节开创和奠定一代诗风的《女神》第三节独具慧识与大胆创新的《屈原》第五章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第一节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第二节创造社“为艺术”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第三节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和贡献第四节语丝社的散文理论及小品散文的独特成就第六章革命文学的兴起与20世纪30年代文学思潮第一节20世纪30年代文坛的繁荣与多种风格流派的交映第二节从革命文学的倡导、论争到“左联”的成立第三节左翼作家群的创作第四节“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第五节“海派”的文学创作第七章现代小说五大家的创作第一节《子夜》及茅盾对现代长篇小说的贡献第二节《家》及巴金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第三节《骆驼祥子》及老舍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第四节《边城》及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第五节《死水微澜》及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第八章曹禺、夏衍等人的戏剧创作第一节《雷雨》、《日出》及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第二节夏衍、田汉、洪深剧作的艺术风格第九章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第一节初期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第二节戴望舒及现代派诗歌的发展第三节臧克家、田间的诗歌创作第四节艾青:现代新诗的又一个高峰第十章抗战时期的文艺运动第一节抗战文艺运动的意义和特点第二节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意义和特点第十一章解放区的文学创作第一节赵树理、孙犁的短篇小说创作第二节丁玲、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创作第三节《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戏剧和诗歌创作第十二章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文学创作第一节国统区与沦陷区的文学创作概观第二节钱锺书和他的《围城》第三节张爱玲和她的《传奇》、《流言》第四节《马凡陀的山歌》、《升官图》等讽刺文学创作【篇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绪论一、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历史根据,中国现代文学也是这样,它并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它的产生与发展也同样有它内在的历史渊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一、引言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况,掌握重要作家的文学成就和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现象。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二、第一章:现代文学的开端(1917-1949)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文学的开端及其背景,掌握鲁迅、茅盾等重要作家的文学成就和代表作品。
2. 教学内容:a.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对文学的影响b. 鲁迅的创作生涯及其代表作品《呐喊》、《彷徨》等c.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和农村题材小说3.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和阅读鲁迅、茅盾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的开端及其重要作家。
三、第二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1949-1977)1.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了解赵树理、孙犁等作家的贡献和代表作品。
2. 教学内容:a.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及其影响b. 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c.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和《芦花荡》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赵树理、孙犁的作品,分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四、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创作(1978-至今)1. 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多元化趋势,掌握莫言、陈忠实等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
2. 教学内容:a.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新趋势和新特点b.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檀香刑》c. 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贾平凹的《废都》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莫言、陈忠实的代表作品,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多元化趋势。
五、第四章:当代文学现象及批评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现象的敏感性和批判思维,了解当前文学创作的成就与问题。
2. 教学内容:a. 当前文学创作的成就与问题b. 文学批评的意义及其方法c. 代表性文学现象分析3.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现象的观察和批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学时安排:4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2.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4.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4.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方法:1.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2.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语言和风格;3.进行文学作品的导读和讨论;4.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5.组织文学作品阅读交流会,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理论知识的考核;3.期末考试: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教学资源:1.课本:《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2.电子媒体:影音资料、网络资源等;3.图书馆:相关文学著作、文献资料等。
二、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2.掌握不同思潮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思考。
例如:什么是文学思潮?什么是文学流派?它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什么影响?Step 2:讲授(20分钟)教师给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介绍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
例如:鲁迅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流派等。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思潮或流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准备小组报告。
Step 4:小组报告(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所选择的思潮或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5:课堂讨论(15分钟)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思潮和流派的异同、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大学二年级文学课教案中国现当代文学

大学二年级文学课教案中国现当代文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3. 掌握阅读、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3. 阅读、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文学作品的片段等方式进行。
2.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15分钟)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义勇军进行曲》,茅盾的《子夜》,余华的《活着》等。
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或讲解的方式进行。
3. 阅读、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25分钟)3.1 阅读方法和技巧介绍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先整体把握文本,然后逐段读、逐句读、逐字读,注意理解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等。
3.2 分析方法和技巧介绍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3.3 评价方法和技巧介绍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4. 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选择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可以选择一篇短篇小说或散文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5.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写一篇作品评论。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1. 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2.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3. 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质量和水平。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一、引言1.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背景和定义: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至今的文学创作,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阶段。
2. 强调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
3. 激发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现代文学的开端1. 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2. 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变革:新文化运动中,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白话文的推广、文学主题的转变等。
3. 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三、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家1. 介绍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现代文学主要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流派。
2. 分析代表作家和作品:介绍几位重要的现代文学作家,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并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
3.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和文学价值。
四、当代文学的崛起和发展1. 介绍当代文学的背景: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变。
2. 分析当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当代文学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3. 介绍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如茅盾、巴金、老舍等,并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
4. 引导学生理解当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五、当代文学的多元化趋势1. 介绍当代文学多元化趋势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 分析当代文学的多元化表现:当代文学涵盖了各种流派和风格,包括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3. 介绍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如莫言、余华、王安忆等,并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
4. 引导学生理解当代文学多元化趋势的意义和影响。
六、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解析1. 鲁迅《呐喊》:分析《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短篇小说,理解鲁迅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怀。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本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个章节,本节课为第一至第五章节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
3. 提升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与分期1.2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发展脉络2. 第二章:鲁迅2.1 鲁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2 鲁迅主要作品解析3. 第三章:郭沫若3.1 郭沫若生平及其文学成就3.2 郭沫若主要作品解析4. 第四章:茅盾4.1 茅盾生平及其文学成就4.2 茅盾主要作品解析5. 第五章:巴金5.1 巴金生平及其文学成就5.2 巴金主要作品解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背景、作家生平及其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艺术特色等。
4.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培养阅读习惯。
五、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考试:设置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试题,评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作家的作品集、评论集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影视资料: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辅助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80年代—90年代重要作家的文学转型第一节余华的转型一、作者介绍1960年出生,曾是牙医,后弃医从文。
二、余华创作的转型1、早期迷恋暴力和死亡,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叙事保持着距离感。
《十八岁出门远行》讲述了十八岁的“我”一次离家远行的经历,其中“我”的主观感受超越了一切客观环境的“真实”,这是余华质疑现实“真实性”,关怀人的生存状况的开始。
《十八岁出门远行》片断: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
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
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
它浑身冰凉。
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
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
我闻到了一股漏出来的汽油味,那气味像是我身内流出的血液的气味。
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
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
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
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分析:“我”的主观感受超越了一切客观环境的“真实”,细腻的个人感觉充满了整个小说文本《一九八六年》以一种自洽式的文本方式,揭示了人类社会无所不在的暴力哲学以及背后的权力因素。
叙事的假定性,是作者自己叙述出来的,没有必要与现实生活相印证。
《一九八六年》中学历史老师给自己施行劓刑片段接着两条手臂有力地摆动了,每摆动一下他都要拚命地喊上一声:“劓!”钢锯开始锯进去,鲜血开始渗出来。
于是黑乎乎的嘴唇开始红润了。
不一会钢锯锯在了鼻骨上,发出沙沙的轻微摩擦声。
于是他不像刚才那样喊叫,而是微微地摇头晃脑,嘴里相应地发出沙沙的声音。
那锯子锯着鼻骨时的样子,让人感到他此刻正怡然自乐地吹着口琴。
然而不久后他又一声一声狂喊起来,刚才那短暂的麻木过去之后,更沉重的疼痛来到了。
他的脸开始歪了过去。
锯了一会,他实在疼痛难熬,便将锯子取下来搁在腿上。
然后仰着头大口大口地喘气。
鲜血此刻畅流而下了,不一会工夫整个嘴唇和下巴都染得通红,胸膛上出现了无数歪曲交叉的血流,有几道流到了头发上,顺着发丝爬行而下,然后滴在水泥地上,像溅开来的火星。
他喘了一阵气,又将钢锯举了起来,举到眼前,对着阳光仔细打量起来。
接着伸出长得出奇也已经染红的指甲,去抠嵌入在锯齿里的骨屑,那骨屑已被鲜血浸透,在阳光里闪烁着红光。
他的动作非常仔细,又非常迟钝。
分析:中学历史老师本身是个文化隐喻,他为自己和别人施加刑法,是权力制度的合法化和结构化的结果,由此作家颠覆了历史的传统叙述。
《古典爱情》、《鲜血梅花》:戏仿小说余华早期创作小结:①、建构起一个奇异和残忍的文本世界,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生活真实;②、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
2、后期转向现实主义,将当代中国乡镇生活的贫困、蒙昧和阶级斗争登峰造极的环境作为人物活动的基本前提。
探讨人的生存困惑和不灭人性。
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
《活着》:以福贵的不断目睹亲人死亡的大半生经历,表现了普通人近乎灾难的人生,揭示人现实的混乱、险恶和丑陋。
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法,人物成为有生命的鲜活个体。
《许三观卖血记》:(1)以平静的语调,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示了人在面对厄运时的求生欲望。
(2)具有形式的美感,有意采取民歌因素。
简洁的叙事、单纯笨拙的人物、简单对话、刻意的重复手法。
(3)“幽默”成为作品的内在肌理《许三观卖血记》片段他要去的地方是上海,路上要经过林浦、北荡、西塘、百里、通元、松林、大桥、安昌门、靖安、黄店、虎头桥、三环洞、七里堡、黄湾、柳村、长宁、新镇。
其中林浦、百里、松林、黄店、七里堡、长宁是县城,他要在这六个地方上岸卖血,他要一路卖着血去上海。
……他这么站了一会,觉得寒冷起来了,就蹲下去靠着一棵树坐了下来。
坐了一会儿,他从胸口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他数了数,只有三十六元四角钱,他卖了三次血,到头来只有一次的钱,然后他将钱叠好了,放回到胸前的口袋里。
这时他觉得委屈了,泪水就流出了眼眶,寒风吹过来,把他的眼泪吹落在地,所以当他伸手去擦眼睛时,没有擦到泪水。
他坐了一会儿以后,站起来继续在前走。
他想到去上海还有很多路,还要经过大桥,安昌门,黄店,虎头桥,三环洞,七里堡,黄湾,柳村,长宁和新镇。
在以后的旅程里,许三观没有去坐客轮,他计算了一下,从松林到上海还要花掉三元六角的船钱,他两次的血白卖了,所以他不能再乱花钱了,他就搭上了一条装满蚕茧的水泥船,摇船的是兄弟两人,一个叫来喜,另一个叫来顺。
余华后期创作小结后期放弃了用写作对抗生活的叙述方式,转而通过描绘人物面对人生的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回归。
第一节苏童的“南方世界”一、生平1963年生于苏州,出版有《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妇女乐园》、《红粉》等小说集和《我的帝王生涯》、《米》、《碧奴》等长篇小说。
二、苏童小说的取材多取材于“历史”,对于“意象”的经营极为关注,尤其擅长表现女性人物的细腻心理。
三、艺术特征1、在关于旧时中国家族的叙事中,流露出忧伤、衰败的情调;在关于小城镇的叙事中,则专注对残酷青春的书写。
枫杨树系列:如《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米》《罂粟之家》:具有宿命论的主题,家族的衰败早已处在性和暴力的冲动中《罂粟之家》片断沉草好像睡着了。
庐方把头探到缸里,看见沉草闭着眼睛嘴里嚼咽着什么东西。
“你在嚼什么?”沉草梦呓般地说,“罂粟。
”庐方不知道沉草被绑着怎么找到了罂粟,他把沉草从缸里拉起来时才发现那是一只罂粟缸,里面盛满了陈年的粉状罂粟花面。
庐方把沉草抱起来,沉草逃亡后身体像婴儿一样轻盈。
沉草勾住庐方的肩膀轻轻说,“请把我放回缸里。
”庐方迟疑着把他又扔进大缸。
沉草闭着眼睛等待着。
庐方拔枪的时候听见沉草最后说,“我要重新出世了。
”庐方就在罂粟缸里击毙了刘沉草。
他说枪响时他感觉到罂粟在缸里爆炸了,那真是世界上最强劲的植物气味,它像猛兽疯狂地向你扑来,那气味附在你头上身上手上,你无处躲避,直到如今,庐方还会在自己身上闻见罂粟的气味,怎么洗也洗不掉。
作家在刘氏家谱中记了最后一笔。
枫杨树最大的地主家庭在工作组长庐方的枪声中灭亡,时为公元1950年12月26日。
分析:具有宿命论的主题,家族的衰败早已处在性和暴力的冲动中香椿街系列:如《刺青时代》《刺青时代》片断据朱明后来告诉别人说,小拐那天跪在冲床边向他求饶,向红旗和其它人求饶,他的可怜而卑琐的样子令人作呕。
朱明和红旗让它过了第一关,但是第二关却是由座山雕控制的。
从五金厂的后门出来,他们按照事先的约定把少年小拐扶到座山雕家里,五六个人按住半死半活的少年小拐,由座山雕为他刺青,刺的不是小拐想像中的野猪标志,而是歪歪扭扭的两个字:孬种。
刺青的部位不在常见的手臂上,而在少年小拐光洁的前额上,座山雕在完成了他蓄谋已久的工程后得意地笑了,他说的话与红旗如出一辙,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香椿树街怎能让一个小拐子称王称霸?我知道那么多人出卖少年小拐缘于一个简单的事实,他们无法容忍少年小拐在香椿树街的风光岁月,尽管那是短暂的昙花一现的风光岁月。
命运如此残忍地捉弄了小拐,他额上的孬种标志是一个罕见的物证。
妇女生活系列:如《妇女生活》、《妻妾成群》2、既注重现代叙事技巧的试验,也不放弃传统的叙事模式和审美意境,有时还刻意追求一种古典雅致《妻妾成群》:具有厚重的真实感,但不打算解释历史,而是对“五四”以来女性解放的理想进行拆解,对女性倍受压迫的历史给予了一种想像性的叙说。
《我的帝王生涯》:糅合写实手法和现代技巧的历史小说,借以表现普通人被置于权力巅峰时被异化的绝境。
《我的帝王生涯》开头父王驾崩的那天早晨,霜露浓重,太阳犹如破碎的蛋黄悬浮于铜尺山的峰峦后面。
我在近山堂前晨读,看见一群白色的鹭鸟从乌桕树林中低低掠过,它们围绕近山堂的朱廊黑瓦盘旋片刻,留下数声哀婉的啼啭和几片羽毛,我看见我的手腕上、石案上还有书册上溅满了鹭鸟的灰白稀松的粪便。
是鸟粪,公子。
书童用丝绢替我擦拭着手腕,他说,秋深了,公子该回宫里读书了。
秋深了,燮国的灾难也快降临了。
我说。
前来报丧的宫役们就是这时候走近近山堂的,他们手执一面燮国公的黑豹旄旗,满身缟素,头上的丧巾在风中款款拂动。
走在后面的是四名抬轿的宫役,抬着一项空轿,我知道我将被那顶空轿带回宫中。
我将和我敬重或者讨厌的人站在一起,参加父王的葬礼。
第三节王安忆创作的转型一、生平和作品1954年生于南京,在上海长大。
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二、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阶段及特点1、第一阶段(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早期创作是对茹志娟创作特色的发扬,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以同情、体贴的心态把握普通人的生活和内心。
作品纯真而细腻。
《雨,沙沙沙》(雯雯):对一个年轻女孩纤细内心的把握十分到位,关注女性敏感的内心世界,文风纤细、柔美《雨,沙沙沙》片断:生活中是有很多乐趣,一定也包括着梦想的权利。
雯雯别的都不要,只要它。
尽管她为它痛苦过,可她还是要,执意地要。
如果没有它,生活会是怎么样的……而她隐隐地但却始终地相信,梦会实现。
就像前面那橙黄色的灯。
看上去,朦朦胧胧、不可捉摸,就好像是很远很远的一个幻影。
然而它确实存在着,闪着亮,发着光,把黑沉沉的夜,照成美丽的橙黄色,等人走过去,就投下长长的影子。
假如没有它,世界会成什么样?假如没有那些对事业的追求,对爱情的梦想,对人与人友爱相帮的向往,生活又会成什么样?雯雯在这柔和亲切的橙黄色中走着,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心里充满了期待。
他会来吗?也许会,他说:“只要你遇上难处,比如下雨,没车了,一定会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
”……前边那天蓝色的世界,真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显得十分纯洁而宁静。
雯雯微笑着走进去了。
雨,绵绵密密地下着,发出“沙沙沙”的悄声慢语。
雨水把路洗得又干净又亮堂,使得这个天蓝色和“沙沙沙”组成的世界明亮了。
《流逝》(前资本家少奶奶端丽):2、第二阶段(80年代中——80年代末)开始转向写人性和文化,反思“性”的内涵《小鲍庄》(捞渣、鲍五爷)“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通过对蒙昧压抑中畸形的男女关系的描写,揭示了性的自然意味和文化意味。
《小城之恋》片断她依然如小时候那样,请求他帮她开胯。
这工作于他却越来越为艰难,可他无法推却。
由于无法推却,这要求便更加折磨了。
她躺在他的面前,双腿曲起在胸前,再慢慢向两侧分开,他再克制不了内心的骚动了。
……当他为她开胯的时候,他心里生出一股凶恶的念头,他想要弄痛她。
便下了狠劲。
她不由尖叫了起来,那尖叫如同汽笛长啸,把他吓了一跳,手软了,松开她的膝头。
她并拢了双膝,用胳膊抱在胸前,继续叫着,随后便骂,骂出一串男人才能骂的粗话……她不再让他说话,一叠声的骂,声音又尖又高,企图压住他的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