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开埠城市里式住宅的比较——以上海“里弄”与汉口“里分”为例
浅谈武汉“里分建筑”的价值与保护

浅谈武汉“里分建筑”的价值与保护发表时间:2009-06-15T16:41:43.937Z 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傅欣[导读] “老建筑是城市的名片”,武汉的“里分建筑”无疑是武汉历史的标志和载体,是反映武汉城市特色的标签。
(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老建筑是城市的名片”,武汉的“里分建筑”无疑是武汉历史的标志和载体,是反映武汉城市特色的标签。
里分建筑保护是从保存、更新、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角度出发,在保留旧式建筑外在魅力的前提下,重新架构新的空间形式,赋予它现代的生活质量和存在价值,这对于保留武汉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有着实际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历史;里分建筑;价值与保护Discuss value and protection of “sub-structure” in WuhanFu Xin(W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Art and Design InstituteHubeiWuhan430073)【Abstract】The “old building is the city's business card,” Wuhan “in sub-construction” of history is undoubtedly the symbol of Wuhan and the carrier, is reflected in the labeling characteristics of Wuhan city. In sub-architecture is preserved, updated, continuing historical context of urban point of view, while retaining charm of the old building under the premise of external re-structure the form of new space, giving it a modern quality of life and existence value, which is retained Wuhan City has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andmarks and the actual meaning.【Key words】Urban history; Sub-construction; Value and protection1. 武汉“里分住宅”的价值与保护1.1武汉“里分住宅”的成因和特点。
上海弄堂——近代民居建筑特色

上海弄堂——近代民居建筑特⾊ 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弄堂的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第⼀次鸦⽚战争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岸”,外⼈被允许在此居住、经商。
在上海开埠的最初⼏年⾥,除租界范围内原有的中国居民外,其他中国⼈不允许移居租界内,租界内的外国⼈的经济贸易活动中也不存在房地产经营⾏为。
1853年9⽉,⼩⼑会起义,占领了上海县城,与清军展开了长达⼀年半的拉锯战,⼤量城隍庙居民为避战⽕⽽移居较为安全的外国租界,“华洋分居”的规定被彻底打破,并极⼤地刺激了租界内的房地产经营活动。
由于⼈多房少,房价⾼得出奇,因此⼤多数外商都很快将商业与兴趣转移到房地产经营中来。
最初建造的这类专供向租界内华⼈出租的房屋,都是⽊板结构,成本低廉,施⼯简单,建造速度快。
这种出租⽊板房屋⼀般采⽤联排式总体布局,并起某某“⾥”为其名称。
这就是后来上海弄堂的雏形。
1870年后,这种简易⽊板房屋因易燃不安全⽽被租界当局取缔,但由于⼤量建造出租住房可给租界当局带来最主要的税收来源,因此房地产经营活动⾮但没有被制⽌,反⽽越来越繁荣,只不过是将⼀种新型的住宅—⽯库门⾥弄取代了早期简易的⽊板房。
⽯库门⾥弄是⽤中国传统的“⽴帖式”⽊结构加砖墙承重的⽅式建造起来的新式住宅。
这种住宅⽐起早期⽊板房要正规、耐久得多。
它的平⾯和空间更接近于江南传统的⼆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更适合于中国居民的永久性居住。
它虽然⽆法跟过去传统民居中层层进进、庭院深深相⽐,也⽆法凿池叠⽯、赏花折柳,但它毕竟还保持着正当中规整的客堂,有楼上安静的内室,还有习惯中常见的两厢。
这种住宅还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以⾃成⼀统。
于是这“门”也就变得愈加重要起来。
它总是有⼀圈⽯头的门框,门扇为乌漆实⼼厚⽊,上有铜环⼀副。
为跟后来的新式⽯库门住宅相区别,早期所建的⽯库门住宅⼜叫作“⽼式⽯库门”。
城市历史街区的现代性——上海里弄住宅的发展及其镜鉴

城市历史街区的现代性——上海里弄住宅的发展及其镜鉴李彦伯
【期刊名称】《住宅科技》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上海里弄住宅作为城市历史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往往被低估.其在上海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与社会、经济状况保持了高度的协调,随着压力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作为具备综合功能的单元独立运转,体现出了典型的现代性特征.这些伴随城市发展而出现的固有特征,对城市日常运行与未来发展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总页数】7页(P30-36)
【作者】李彦伯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公共服务导向的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模式选择——基于上海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J], 李彦伯;诸大建;王欢明
2.城市历史街区发展中的“回应性决策主体”模型——以上海市田子坊为例 [J], 李彦伯;诸大建
3.全球城市背景下上海虹口港地区的里弄开发与利用——基于居民调查的历史街区社区营造 [J], 贾宜如
4.与时俱进的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策略研究初探
——以上海城市居住环境和住宅建设发展为例 [J], 章迎尔
5.可持续城市发展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第十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 黄子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近代里弄住宅居住环境发展进程——以武汉三德里社区为例

武汉近代里弄住宅居住环境发展进程——以武汉三德里社区为例作者:万雍曼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5年第2期万雍曼/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摘要:本报告以三德里社区建设情况为例,基于多种调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大量一手资料,对社会不断变迁旧城改造兴起的大环境下老旧社区的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
同时,考虑到三德里社区的特殊性,着重对里弄建筑群的保护进行了研究。
本报告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旧城保护之间的矛盾,深入了解了老旧社区邻里文化,总结了老旧社区社区活动发展,并结合国内外案例,试图探索老旧社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幸福”之路。
关键词:老旧社区,文化建设,里弄建筑,三德里1 绪论1.1 调查的背景及意义1.1.1 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更新速度也逐步加快。
城市的扩张不仅表现在向外部延伸,也表现在对于内部空间的更新,老旧社区的改造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城市是一本石头的大书,每个时期都在增添它新的一页。
”(果戈里)城市是延续的,是有历史的,而这些历史形成了了城市的特色,而很多老旧社区都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存。
对于老旧社区的改造不应盲目拆、建,而应保护与更新相结合。
对于社区的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新的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
武汉市汉口地区曾为租借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留下了以里弄建筑为代表的大量历史建筑。
汉口人口密集、地价昂贵,旧城改造十分紧迫。
过去的十几年里,很多里弄社区被拆毁,然而近年来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旧城改造的重视,加大对里弄建筑保护的补贴,并提出了“幸福社区”的概念,使旧城保护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1.1.2 概念界定老旧社区:这里主要针对的是旧城区中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传统社区。
文化建设:在这里,社区文化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物业管理、居委会组织的文娱活动,社区居民道德素质等,同时也包括社区呃历史文化遗存、传统邻里关系。
里弄建筑:里弄也称里分,这里主要指的是汉口的里弄建筑。
近代武汉汉口里份的外部空间形态特征

在 1937年 全 面 战 争 爆 发 到 1949 年武汉解放前夕,商品贸易受到极大的
影响,汉口的里份不但没有新建的,反而 被战后摧毁了很多。
动荡时期:现代里份的改造 (1950-至今)
从建国后至今,汉口里份的发展一 直处于不稳定阶段,有消极地保护,也有 积极地维护,但仍没有引起政府及民众 的足够重视。从 1949年至 2001年,武 汉的里份就消失了近 60余条,连武汉最 大的“华中里”里份也未保留下来。
. A份 特l。的l这时R些代i传特g统征ht的,s建它筑们R群往es落往e都能r有代ve着表d自一.己个独城
市的地域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如果说建筑是城市的文化语言,那
么里份民居就是武汉方言的呈现。它经 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形成了邻里 和谐的人居环境,展现着里份民居特有 的风韵。里份民居的建筑布局中通常也 会运用到天井,与我国传统的民居建筑 布局相似,例如皖南的徽派建筑、福建的 土楼。里份文化内涵在其建筑中的反映, 也在其布局中传递,映射出一种文化理 念和信仰。
传承时期:古代“里”的产生(唐代 -1860年)
在武汉,最早的“里”在唐代产生,当 时的“里”主要集中于城市的中心,布局采 用中国传统民居合院式的布局形式。
再生时期:近代里份的产生 (1861-1910年)
因《天津条约》的签订,武汉的汉口 被设定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帝国列 强相继在这里建立了租界。因此两个方 面的原因导致近代里份的产生,一是随 着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的大量建构技 术也随之传入汉口,这为近代里份的产 生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二是汉口成为 对外通商口岸后,商品贸易得到发展,房 地产行业随之产生,这为近代里份的产 生提供了产生的条件。
上海里曹和近年联排住宅的布局比较

2 02 第 5期 0 年
柱圣科授一
上海里弄和近年联排住宅的 布局比 较
La o t Co p r s n b t e h n h i Te r c y u m a io e we n S a g a r a e Ho sn n uig a d
有 10 0 0个 单 元 ,浦 东 新 区 的 汤 臣豪 园 ,4m2有 1h ,
6 0个 单 元 。 0
这两 者 的规 模变 化是 显而 易见 的 。新式 里弄 大
都建 造在 租界 较 小的街 坊 内 , 会生 产力 的 发展 , 社 城 市 以某种 加速 度 向 四周扩张 ,房地 产公 司有 能力 开
著 的城市 特征 。
元不 等 , 中规 模 较大 的有 南京西 路 的静 安别 墅 , 其 有
1 6个 单 元 , 庆 南路 的万宜 坊 , 9 8 重 有 5个单 元 , 模 规
较 小的里 弄在 5 O个单 元 以下的 , 茂名南 路 梅村 仅 如
l 2个单 元 。 如今 的联排 式住 宅小 区规模 都 比较 大 ,如闵 行 区的君 临 天 下 , 占地 1 h 有将 近 6 0个 单 元 , 5m , 0 同 属 于 闵行 区 的樱 园 , 一 期 和第 二期 共 占地 2 h , 第 0 m2
9 O年代 束 , 海房 产 市场 上叉 出现 了一 种 新 的 上
楼 盘概 念— —联 排 “ 墅” 其 布 局方 式 类 似 于半 个 别 ,
世 纪前 的里弄 住 宅 , 产商 也 以传 统 的里 弄 概念 和 房
欧美 的 tw h u e 为 自己 的宣 传策 略 , 经 上 市 , o n os 作 一 即得到 了一些 市 民的关 注 。如 : 1 9 从 9 7年 开始 , 宝 山 区的锦秋 加 州 花 园 、闵行 区 的君 临 天 下花 园 、 樱 园 、 淘 沙花 园 、 仙苑 , 东 的新 独院 等 。新式 里 圣 水 浦 弄 和 当代联 排 式 住 宅 0世纪 初 的上 海 ,由于 大量外 来 人 口的 涌 人 , 租 界 的 建立 , 代 金 融 运 行 方 式 的 开 展 , 地 的 集 近 土
中国近代里式住宅比较研究以上海 天津 汉口为中心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上海的近代里式 住宅
03
三、天津的近代里式 住宅
04
四、汉口的近代里式 住宅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摘要:本次演示通过对上海、天津、汉口三地的近代里式住宅进行比较研究, 探讨了不同地域的住宅在建筑风格、功能布局、材料运用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 处。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分析,文章进一步揭示了这些住宅背后的社会 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
天津的租界虽然晚于上海,但其在法制现代化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天津的 租界在立法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加强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和 保障。此外,天津的租界还积极引进西方的法律文化和法学教育人才,推动了中 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汉口的租界虽然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不如其他两个城市,但 也进行了相应的法制现代化改革。
互影响的三个城市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 里式住宅的设计风格和生活方式也各有不同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当地 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建筑的演变过程 和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在对中国近代建筑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地域特色 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同时也要不断探索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筑形式和生活方 式以此推动中国近代建筑的保护和发展.
2、防疫工作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开展了大量的防疫工作。他们协助 政府进行了疫情报告、隔离治疗、疫苗接种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 传播。此外,中国红十字会还开展了多次募捐活动,为疫区提供了大量的医疗物 资和资金。
3、健康教育
为了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开展了大量的健康教育活动。 他们通过宣传画、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市民普及健康知识,如个人卫生、饮 食卫生、预防疾病等。这些活动提高了市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
论文汉口近代里分式住宅建筑特色初探

汉口近代里分式住宅建筑特色初探Han kou in the frac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alfeatures of residential程仕杰Cheng Shi Jie(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0902)摘要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ngnan branchCity college Architecture0902该文从里分式住宅的的来源着手分析,分别从对称、总体布局、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究,并列举分析了汉口近代具有代表意义的里分住宅。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ource of the residence in fraction to analysis, separately from symmetry, overall layout, structure, etc, and lists study analyzed the meaning of modern representative of hankou.In points residential关键词里分式住宅传统建筑对称结构形式院落主巷道Key words Residence in fracti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symmetrical Structure form yard Main roadway1、里分式住宅的来源据《武汉房地产简史》记载,武汉市计有里分208条,183 栋,其中大多为军阀官僚、银行买办、资本家经营的房地产业。
大多集中在最繁华的各租界外围,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出现了由房产商、业主统一投资,成批建造,分户出租的低层连排式住宅,由于里分建筑导源于欧州传入汉口时已趋成熟,因此,汉口的里分从一开始就是二~三层住宅。
从单元平面上则沿用了中国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住宅的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作业本
学生尚筱婷
学生学号 M201573014 专业、班级建硕1503班
课程名称比较建筑学
授课教师周卫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作业日期 2015 年 12 月 31
建规学院研究生(硕士、博士)教学成绩和作业归档要求
一、每一门硕士研究生课程和博士研究生课程结业后 2个月,任课教师必须向研究生教务办提交该门课程成绩单和学生课程作业档案。
二、生课程作业存档必须对照课程成绩单,全部收齐后一次性存档。
课程作业不全或验收不合格的,研究生教务办不接收该门课程成绩单,不登录成绩。
三、每一份学生课程作业学生必须完整填写作业本封面,必须有授课教师批阅、打分和签字,并且按统一规格验收存档。
四、以小组形式参加的联合教学、联合竞赛和社会调查等学分课程,应在提交成绩的同时,存入该小组设计图册和社会调查图册(A3 规格)。
封面和扉页注明学生学号、、项目名称。
没有正式图册或图册中没有学生名字的不登录该学分成绩。
五、由导师自上的课程或教学实践(助教,1学分),必须按上述要求存入课程作业本。
其容可以是读书报告、研究型设计或助教心得。
授课教师必须批阅、打分和签名。
六、每一届研究生论文盲审之前,研究生教务办必须对每一位研究生的课程作业档案、开题报告及其它培养要求进行一次集中清理。
存档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不能参加论文盲审。
七、以上研究生教学存档要求纳入对每一位教师的年终考核和每一年的研究生招生资格和招生指标考核中,请各位导师自觉遵守。
注:每个专业对研究环节的课程有特殊要求的,按照每个专业的特殊要求交作业。
A4双面黑白打印
作业情况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代开埠城市里式住宅的比较
——以“里弄”与汉口“里分”为例
居住建筑是指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是城市建设中比重最大的建筑类型,其发展记录了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的生活形态。
其中,近代居住建筑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居住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之位于一个起承转合的阶段,成为中和西、新和旧的结合点。
而本文所要论述的里式住宅作为近代居住建筑类型的主体,它在地域围上包括了中国大部分近代开埠城市,但由于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不同城市的里式建筑虽为同源,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本文将以的里弄和汉口的里分为例,运用平行比较研究法,浅谈中国近代开埠城市的里式住宅。
平行比较研究法是超越事实联系的平等研究,强调以比较双方或多方文化之间的对等关系为基础,其涵意义为:尽管双方或多方不存在事实上的联系。
但只要在同一畴(时间、空间、容、主题等方面),亦可进行比较。
一、空间关系的比较
近代里式建筑的空间分布围很广,在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部分城市都有出现,但主要集中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开埠城市中。
本文的选取对象和汉口,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里式住宅文化中心,两者都在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由于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侵占,从而产生租界,进而以租界区为城市主体而发展起来的开埠城市。
虽然和汉口都位于长江流域,但在区位上仍存在有一些差异,进而影响到两地里式住宅的发展(表1-1)。
由此看来,和汉口的里式住宅具备了可比性,即大学东教授所说“部分重叠,且又只能有部分重叠”的比较基础。
表1-1 区位差异与影响因素的比较
二、时间关系的比较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开埠”时代。
最早开埠的是沿海各城,由南而北,自、、,一路北上至、、天津等地。
与沿海这条线相应,但时间稍微滞后的,是沿江(长江)一线(图2-1)。
与之从沿海至腹地逐步深入的时序相似的还有里式居住文化的产生和传播。
里弄是近代里式住宅中出现最早的,自19世
纪50年代起前后有将近100年的发展时间,因而
是发展最成熟、类型最丰富的近代住宅类型之一。
最早的天井式里式住宅就发端于此,“石库门”的
居住符号也自此出现。
相较于里弄,汉口的里分出现时间较晚,是
1901年由来汉的房地产商经营,直接引进了较为
成熟的石库门户型,但在细部构造上又带有地方
传统做法,无分户厨房和厕所。
另外西式住宅中
的联排式里分住宅在出现的较早,汉口对新居住
类型接受也较快。
但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
汉口里分的发展匆匆结束,很多新的住宅类型并
没有来的及得到充分的发展,前后总共37年左右。
三、主题容的比较
1.分布特征
里式住宅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到级差地租和近代社会形态的影响,随着租界的发展和扩,租界及其相邻的土地使用状况也随着不断变化。
由于和汉口的租界不尽相同,所以里式住宅的分布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里弄的空间分布是以原英租界和旧城区为核心,由而外逐渐扩散,里弄的类型分布则是自东向西,依次为石库门里弄、西式里弄、公寓里弄和花园里弄。
不同于的圈层式,汉口里分是沿江而置的带状分布。
另外,汉口里分的居住区规模通常不大,房地产商在选址时多依托已经形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所以多位于城市商业中心和租界区的边缘地带。
2.空间布局
近代里式住宅的空间布局类型主要分为六个基本型:行列式、周边式、组团式、沿街式、散步式和自由式(表3-1)。
其中行列式是里弄和汉口里分中常见的类型,明确表达出线性“街巷”的空间意识,而表现出“院落”空间意识的组团式多在北方(如天津)地区出现。
另外空间布局往往是多种类型的综合运用,如和汉口常采用的“周边式+行列式”和“沿街式+行列式”。
表3-1 近代里式住宅空间布局类型表
3.交通结构
与里式住宅的空间布局类型相对应的交通结构类型大致有五种:主巷型、主次巷型、网格型、环形和综合型(表3-2)。
其中汉口的主巷型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居住区类型,是对汉正街市街屋布局的借鉴,一般为“一巷两口”,连接两条平行街道。
与上面提到的行列式空间布局类型相对应的主次巷型也是最为普通的交通结构类型,在和汉口均易出现。
但是相较于,汉口里分的主次巷布局中等级化更为明确,出现了次巷(前巷)和支巷(后巷)之分。
表3-2 近代里式住宅交通结构类型表
4.平面类型
里弄有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类型丰富、发展时序明晰,完整地反映出近代里式住宅从“建筑单元小型化”到“平面布局功能化”的发展过程:最初的里弄住宅和江浙传统住宅较为相似,单元面积较大;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均住宅面积被压缩,逐步形成了老式石库门里弄;而后,新式的石库门住宅平面被进一步压缩成两间式和单间式;到了1910年,新式里弄出现,是最早的西式住宅样式,平面类型也是以两间式和单间式居多,还有少量的一间半式(表3-3)。
表3-3 里弄住宅平面类型
汉口里分最初是直接引进了里弄的住宅形式,是天井式里式住宅的一个重要分支,多采用在大量建造的三间式、两间式和单间式。
西式里分住宅虽出现的时间较早,但由于建造标准较高,并没有得到普及,现存于滨江里的“汉口八大家”为典型代表。
受到西式住宅的影响,在1920年左右,汉口里分出现了一间半式和两间半式的住宅类型,是西式住宅的简化形式。
(表3-4)
表3-4 汉口里分住宅平面类型
四、总结
通过对里弄和汉口里分的平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里弄和汉口里分所处的大时代背景相同——均为近代资本主义侵占时期的开埠城市,且在空间上均位于长江流域,但是具体说来,由于开埠时间较早,对西方住宅样式的引进保持“开放的接受,中西互补”的态度,于此同时,汉口较为陆,所持态度为“批判的接受”,带有折中性,因而里弄和汉口里分大到空间分布小到建筑风格都还有着各自的特点,只有通过平行比较研究法,我们才能从中发现这些独特之处形成的原因,从而为我们以后的设计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绍周,近代里弄住宅建筑的生产与发展,1984
[2]华,里弄民居,:中国建筑工业,1993
[3]秉德,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1840-1949,:中国建筑工业,2003
[4]传义等,中国近代建筑总览——篇,:中国建筑工业,1992
[5]致平,中国居住简史,:中国建筑工业,1990
[6]《汉口租界志》编篡委员会,汉口租界志,:,2003
[7]百浩,徐宇,吴凌,近代里分住宅研究,华中建筑,2000(3):116-117
[8]朱晓东,里弄住宅和近代联排住宅的布局比较,住宅科技,2002(5):14-16
[9]吴凌,近代里分住宅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理工大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