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成果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合集下载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_以山西为例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_以山西为例

X i (平均数) 5729.18
σ i(标准差) 2671.60
Xi −σi
3057.58
24.19 20.7 6.36 19.00 12.67 3.85 5.19 8.03 2.51
42.33 39.56 20.63 22.62 21.70 16.94
选取原煤产量、人均产量、采矿业从业人数比重三个指标来反应资源
型城市的特征。山西11 个地级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除运城市之
外, 其它1 0 个地级市的三个指标全部远远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甚至是
全国平均水平的几倍, 表明山西的这些地级市都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
市。从历年的数据看, 山西的平均水平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属于典
表4 株洲市多边形单元G D P 差距变化情况
项目 A B
1995 年 863007 18.39
2000 年 1467553 19.63
2005 年 2378369 20.41
2008 年 4371327 22.44
注:A=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万; B=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资料源自《湖南省统 计年鉴》(1996-2009年)。
城市探索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以山西为例
赵康杰 赵玉娟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科学界定资源型城市是促进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个区域资源型城市界定与分类的方法,并以山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 11个地级市中有8个为资源型城市,其中5个为重度资源型城市,3个为轻度资源型城市。
Xi 、σi 分别表示山西所有地级市第i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差; X ij 表 示第j个城市第i项指标的取值。在定量判定时,原则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 指标都有满足界定标准, 但是在实际中, 需要考虑到城市起源、发展阶 段、历史贡献等,对于资源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也应判定为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和界定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和界定
资源型城市,也称“资源性城市”、“资源城市”、“资源指向型城市”,其中的“资源”是指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因此,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以当地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业(统称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由于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所以也称“矿业城市”。特别的,森林资源虽是可再生资源但由于可再生的时间过长,从这个意义将其视为不可再生资源。这里还有两点必须强调:一是当地资源的开采,也就是说该城市必须有采掘业,否则,资源加工规模再大,比重再高,也不能称其为资源型城市;二是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城市发展有决定性意义,如果只是一般性影响,则也不能称其为资源型城市。
界定方式一:
中国矿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魁先生运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数指标,同时考虑到历史沿革、城市发展及统计上的误差因素,以1999年为基准,提出界定矿业城市的指标体系:1 矿业产值地级市大于一亿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级镇级大于4500万元;2 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大于5%;3 矿业从业人数大于6000人。符合上述指标之一即入选;4 此为,考虑著名的老矿业城市、发展势头迅猛的新型矿业城市、统计数据明显遗漏的矿业城市,虽然低于前三项指标,也予以特别保留。按照上述标准统计结果,全国现有矿业城市(镇)426座,其中地级市78座,占全国236做地级市的33.05%;地级区盟8座;县级市98座,占全国427座县级市的22.95%;市属县级区26座;县城180座,占全国168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10.7%;建制镇36座。矿业城市数量较多的省区依次是河北、河南、贵州、山西、新疆、陕西、四川、江西、广西、福建、湖南、湖北、山东、辽宁。
界定方式二: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2年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报告中,也提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界定原则和标准,他们根据:发生学原则,即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一种为“先矿后城”,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动态原则,即考察资源型城市必须要关注他的全过程。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的方法确定资源型城市共计118个,其中黑龙江省最多,有13个;山西省其次,有11个;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分别为7—10个。东北三省合计30个,约占全国的1\4。在118个资源型城市中,煤城有63个,约占53%;森工城21个,占18%;有色冶金城12个,石油城9个,黑色冶金城8个,其他城市5个,分别占10%、8%、7%和4%。从城市行政级别构成来看,地级市47座,县级市71座。

262个资源型城市

262个资源型城市

262个资源型城市简介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为产业基础的城市,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

这些城市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相关产业,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境内有许多资源型城市,其中就包括了262个。

资源型城市的分类资源型城市可以根据所依赖的主要资源类型进行分类。

根据资源的不同分类方式,可以将资源型城市分为以下几类:1.煤炭型城市:这类城市以煤炭资源为主要特征,煤炭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经济支柱。

例如山西省的太原、临汾等城市。

2.石油型城市:以石油资源为主要特征,石油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支柱产业。

例如中国的大庆市、新疆的克拉玛依市等。

3.天然气型城市:这类城市的特征是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长庆油田、四川盆地等地。

4.矿业型城市:以矿产资源为主要特征,矿产资源的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主要经济来源。

例如山东省的青岛、山西省的运城等。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挑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方面,资源的开采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的挑战包括:1.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一些资源型城市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2.资源枯竭问题:随着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一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

当资源枯竭后,这些城市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成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城市。

3.单一经济结构:由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特定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些城市的经济结构往往过于单一。

一旦主导产业遇到困难,整个城市的经济就会受到冲击。

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型城市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这限制了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策略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资源型城市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一些策略可以帮助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包括:1.多元化经济:资源型城市应该寻求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划分及矿产对城市发展影响探讨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划分及矿产对城市发展影响探讨

所致,就其城市的总体特征而言,仍没有脱离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的范畴。九台市比重过低是
由于该市的煤炭资源(主要是指营城煤矿)已面临完全枯竭状态,其它煤矿的生产规模不大
所影响。蛟河市和松原市从业人员比重低,但是其产值所占比重高,是城市的主导产业。另
外,磐石市铁矿产值在本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确定为金属型资源型城市。表 3 中,和龙、
也是吉林省优势资源,位居全国第 9 位,但每年原油产量在东北三省中并不高,每年只有
450 万吨左右。煤炭产量更是远远低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而且,吉林省每年煤炭缺口大都
从黑龙江、辽宁引进。吉林省人均煤炭、石油占有量也分别低于辽宁和黑龙江。另外,吉林
省煤炭在全国也不具备优势,华北地区是我国的重点煤炭生产基地,特别是山西省产煤量最
采掘业总产 值(万元)
29579 154308 107307
231 35576 24398 11264 28175 32791 28406
占工业总产值 比重(%)
7.4 27.6 27.8 0.5 39.6 37.5 15.8 24.5 40.3 32.1
单位从 业人员
(人) 25570 71562 44229
0
矿产品产量 (万吨)
120
100
80
60
40
矿业产值(亿
元) 20
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图 3 吉林省矿产品产量历年变化 图 4 吉林省矿业产值历年变化 资料来源:吉林省矿产资源年报,2003 年

资源型地区界定标准及其类型划分的定量研究

资源型地区界定标准及其类型划分的定量研究

资源型地区界定标准及其类型划分的定量研究伏虎【摘要】本着动态性、本地化、相对性的判定原则,引入资源经济活动“区位熵指数”概念,设置资源产业地区GDP区位熵、地区劳动力区位熵、当地资源余量区位熵等三个指标,共同组成资源型地区判定体系,按照三个指标均值的偏离幅度作为资源型地区划分标准,并利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验证和现实比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资源型地区及其所处阶段进行划分。

研究表明,据此界定标准与判定方法得出的结果与我国现状较为贴合,从方法论意义上具有客观、高效等优点,适宜作为资源型地区研究的基础性界定标准。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we must remain committed to the judge principles of dynamics, localization, and relativity nature.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location entropy index pertaining to resources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we must set up three indicators such as the GDP location entropy of resource-areas,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regional labor, and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local resources allowance; which is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judgment system of resource-based regions. By regarding deviation amplitude of the mean value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as division standard of resource-based region, and by using relevant data to validate and compare with reality; we must divide our resource-based areas and their positions. It is showed that the result ift closely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From a methodological sens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objective and efifcient, ideal as basic deifned standards for resource-based regional research.【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5页(P66-69,72)【关键词】资源型地区;界定标准;区位熵;地区GDP;地区劳动力;资源余量【作者】伏虎【作者单位】重庆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重庆 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1;F062.1我国学界和政界对资源型地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关注较多,但对其界定标准较为模糊。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转型原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煤炭资源枯竭、企业亏损、经济下滑、 就业困难、城市 基础设施 落后及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 坏等问题,给焦作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三、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1.措施 (1)推动工业 多元化 发展。 (2)大力发展旅游业。 (3)加快农业 产业化 步伐。 2.成效 通过转型发展,焦作市的国民经济从低速徘徊走上快速发展 轨道, 综合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不同城市的发展历程及城市资源各不相同,转型模式也不相 同,必须按照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首先,要从产业 结构、产业化程度、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本地经济发展存 在的问题,据此探讨整改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其次,从地理位 置、资源、交通和政策等方面分析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据此探讨当地应发展的主导产业;最后,进行综合规划与定位, 找到经济转型的有效措施。
微点拨废弃的煤矿可以建设国家矿山公园,进而发展集旅 游、考察、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第三产业。
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因煤而兴 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 从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一直是全国 优质 无烟煤 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 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 机械 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 整的工业体系。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资源型城市 (1)概念: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 源的开采和 加工业 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 市。 (2)生命周期:兴起期→ 繁荣 期→衰退期(或新生期)。
2.资源枯竭型城市 (1)概念: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 市场 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 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转型途径。 ①延长 产业链 ,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②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 主导 产业。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

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当前保障能源资源供给、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此,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人居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自主创新为根本动力,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拓展资源型城市发展空间。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

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城区与矿(林)区、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着眼于解决资源型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抓紧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同时加快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解决好民生问题。

四是坚持政府调控,市场导向。

西部油气资源型城市(镇)可持续发展形势及对策

西部油气资源型城市(镇)可持续发展形势及对策

有 其 特 殊 性 。 已有 资 源 型 城 市 ( ) 的研 究 成 果 ,对 油 气 资 源 镇
型 城 市 ( ) 的 专 门 研 究 并 不 是 太 多 ,也 不 够 系 统 。 另 一 方 镇
在 经历 了 准 备 期 、成 长 期 后 , 目前 中 国 约 三 分 之 二 的油 气 资 源 型 城 市 ( ) 处 于 成 熟 期 和 衰 退 期 [。部 分 油 气 资 源 型 城 市 镇 4 1
【 要】随 着 经 济社 会 的 发 展 , 油 气 资 源型 城 市 ( ) 长期 积 累的 结 构 性 、体 制 性 、 生 态性 、功 能性 等 方 面 矛盾 和 问题 日益 凸现 。 摘 镇 分 析 了西部 油 气 资源 型 城 市 ( )发 展 面 临 的挑 战 和机 遇 ,提 出 了可 持 续发 展 措 施 建议 。 镇
郭志 仪/ U hy G O Z ii 李 志 贤/I hxa L i n Z i
( 兰州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0 0) 3 00 (h col f cn mc, a zo n esy L nhu G nu70 0 T eSh o o E o o i LnhuU i ri, azo , as 3 0 ) s v t
资源 型城 市 ( ) 的全 部 。 镇
油 气 资 源 型 城 市 ( )是 资 源 型 城 市 ( ) 的 一种 但 义 具 镇 镇
资 源 型 城 市 ( ) 长 期 积 累形 成 的 结 构 性 、 体 制 性 、生 态 性 、 镇 功 能 性 等 深层 次 矛 盾 和 问 题 开始 显 现 , 油气 资 源 型 城 市 ( ) 镇
专 业 比 例 失 调 ;城 乡 差 别 较 大 ,农 业 落 后 ;地 方 科 技 人 才 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有成果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学术界在资源型城市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界定,下面将主要观点进行归纳。

一、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问题迄今为止,关于什么是资源型城市,不同学者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 资源型城市指其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张秀生、陈先勇,2001)。

我们认为,这个定义暗含:其主导产业包括两类,一类为矿产品,另一类为矿产品的初加工品。

2.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张米尔、武春友,2001)。

我们认为,这个定义也暗含其主导产业包括两类,一类为矿产品,另一类为矿产品的初加工品。

3. 资源型城市就是专门化职能城市的一种,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郑伯红,1999)。

我们认为,这一定义强调资源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显著地依赖于某种天赋的自然资源,属于以输出能源和原材料为特征的资源型经济区。

4. 有学者把单一产业性城市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资源型城市,如大庆(石油)、大同(煤炭)、铜陵(铜矿);二是产品型城市,如十堰(汽车)、攀枝花(钢铁)、仪征(化纤)等(王元,2000)。

我们认为,这里所讲的资源型城市是单一产业性城市中的一种。

5. 有学者把专业性工矿城市分为两类,一类其主体是矿业城市,另一类是矿产品加工工业城市,如钢铁工业城市和有色金属工业城市等(鲍寿柏、胡兆量、焦华富等,2000)。

我们认为,这里所讲的专业性工矿城市的内涵与第1、2种概念接近。

6.在研究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资源型城市可以从发生学和功能学两个方面来界定。

从发生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一定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的城市;从功能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一定要承担为国家输出资源性产品的功能,即资源性产业要在城市经济占有较大份额。

据此,我们可对资源型城市作如下定义:即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

这里所指的自然资源大部分为矿产资源,也包括森林资源;资源性产业既包括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包括矿产资源的初加工,如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

因此从上述定义看,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外延要比矿业城市宽,例如,森工城市不属矿业城市但属资源型城市,冶金城市不属矿业城市但属资源型城市。

二、关于确定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标准资源性产业究竟占多大比重才算得上资源型城市?这个数量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术界的认识也很不一致。

主要有以下几种:1. 有学者认为,在资源型城市的宏观经济结构中,以资源。

(石油、煤炭、木材等)初级开发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且工业产值结构中初级产品占绝对优势。

也就是说,矿产资源采掘业及初加工业产值总和超过工业总产值的50%,则该城市可定义为资源型城市(俞滨洋、赵景海,1999)。

2. 有学者在定义煤炭资源型城市时,以煤炭采选业在本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于或等于10%作为划分标准,若以此类推,以矿产资源采选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等)在城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大于或等于10%为资源型城市(樊杰,1993)。

更有人认为,只要采掘(采伐)工业产品在工业产值中比重达到10%,即被认定为资源型城市(周长庆,1994)。

3. 有学者在确定煤炭资源型城市时,选取的标准是煤炭采选业产值超过1亿元,且其占城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在7%以上(陈耀,2001)。

4. 有学者则从劳动力人口比例角度出发来定义资源型城市,认为有40%以上人口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同种资源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城市,可称为资源型城市。

即在资源开发及初加工业中劳动就业人口比例占全城市就业人口的40%以上,该城市可定性为资源型城市(王元,2000)。

5. 矿业城市是资源型城市中的主体。

一些学者对矿业城市提出了界定标准。

如将矿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大于20%定为资源型城市。

(赵宇,1995)6. 国外学者哈里斯(C.D.Harris)认为,主导矿业职工占全部从业职工的比重大于15%时则为矿业城市(沈镭,1998)。

7. 胡魁先生对矿业城市的界定提出了标准,即满足下述之一者就可称为矿业城市。

(1)地级行政区矿业产值大于l亿元,县级和镇级矿业产值大于4500万元;(2)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大于5%;(3)矿业从业人员大于6000人;(4)著名的老矿业城市、发展态势迅猛的新型矿业城市、统计数据明显漏列大数的矿业城市,其数据虽然低于前三项指标,也予以特别保留。

(胡魁,2001)。

三、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数量由于对资源型城市的概念、数量标准掌握不一,因而不同学者所界定的资源型城市或矿业城市的数量也相差悬殊。

主要结论有如下几种:1.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县、市级资源型城市100多座(周海林,2000)。

2.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中国截至1996年共有建制市666座,其中资源型城市126座。

(张秀生、陈先勇,2001)。

3. 有学者认为,中国有资源型城市约170座(周长庆,1994)。

4.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县、市级资源型城市200余座(王六芳,2000)。

5. 按国土资源部的指标统计,中国资源型城镇约有300多座(岳颂家,1999)。

6. 中国有矿业城镇426座(胡魁,2001)。

目前,全国在讨论“四矿”问题时,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和机构都将矿业城市看作是426座。

事实上,这426座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地区、盟、州、县,甚至是一个矿区所在的镇,并非全都是设立的城市。

7. 有学者将矿业城市界定为80个(张以诚,1999)。

四.关于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确定(一) 确定资源型城市的原则我们认为,确定资源型城市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 发生学原则。

即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

具体来讲,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即城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的,如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

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如大同、邯郸等。

2. 动态原则。

即考察资源型城市必须关注它的全过程,既要看它的过去,更要看它的现在。

因为有些城市曾经是资源型城市,但通过若干年的经济转型后,资源性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了,城市经济对资源性产业的依赖度不大或者说很低了,这类城市在过去某个时段可以叫资源型城市,但转型后已不再是资源型城市了,它的本质特征已与资源型城市相距甚远了。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仅从定性角度去确定资源型城市,主观因素太多,难以做到科学、准确;同理,仅从定量角度去确定资源型城市,过于机械,难以将很多不宜用数据表示的复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难免偏离现实。

因此,科学的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二) 确定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步骤1. 第一步:根据资料可获得性,我们依据下面四个指标初步界定资源型城市。

A. 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

取10%这一临界值是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全国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为6%~7%,而中国所有城市这一比值平均为4%~5%,如1996年的这一数值为4.3%。

第二,在研究地区支柱工业时,其最低要求是其产值比重大于5%。

第三,陈耀博士在确定中国煤炭城市时,所设定的标准为7%,其结论与不少专家的结论不谋而合。

B. 采掘业产值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l亿元,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亿元。

C. 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在5%以上。

确定这一标准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城市中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平均为2%~3%,如1996年为2.9%。

而如果这一数值大于5%,则该产业对城市的就业稳定将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D. 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l万人,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万人。

原则上,上述四个指标要同时满足才可确定为资源型城市。

2. 第二步:根据定性分析与判断,对一些特别的城市作一些特殊处理。

A. 对于冶金城市,如本溪、葫芦岛、马鞍山、铜陵、冷水江、金昌、白银等,尽管其采掘业比重偏低,但以采掘业为基础的一次冶炼所占比重很高,并且这些城市确实是因资源开采而兴起,因而也将其划入资源型城市。

B. 一些省会城市或综合性城市,如太原、徐州等,虽然其采掘业或冶金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大,但其城市性质与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有本质上的差异,因此不将其列为资源型城市。

C. 一些城市的采掘业从业人数虽不足1万人,但考虑其采掘业产值比重特别高,也将其列入资源型城市,如内蒙古的东胜、锡林浩特、霍林郭勒,新疆的库尔勒、阜康等(参见表1-1)。

D. 一些城市,如河北武安等,虽然其采掘业产值不足10%,但其从业人员比重及采掘业产值和从业人员的绝对量大,也将其列为资源型城市。

E. 一些城市如江西省的乐平、高安,山东省的龙口、莱州、滕州,山东省的汝州、灵宝,广东省的韶关、云浮,四川省的达川、绵竹,云南省的开远,新疆的阿勒泰等,虽然一些指标值没达到标准,但考虑到其有重要矿区分布,因此也将其列为资源型城市。

G. 个别城市如抚顺,采掘业产值比重偏低,但其采掘业从业人员数量大且比重较高,故也将其列为资源型城市。

还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由于各地级市所管辖的县的数量差异很大,因而我们在计算上述各指标时,以市区为范围,不包括市辖县,这样城市之间的指标可比性相对较强。

第二,在计算上述指标时,由于可供城市间比较的最新资料是1996年的,因此只能以这一年的资料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有关地级城市的资料(缺乏县级市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了一些补充研究,最后确定资源型城市名单。

表1-1 各资源型城市采掘业人员及产值情况(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