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_以山西为例

合集下载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_以山西为例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_以山西为例

X i (平均数) 5729.18
σ i(标准差) 2671.60
Xi −σi
3057.58
24.19 20.7 6.36 19.00 12.67 3.85 5.19 8.03 2.51
42.33 39.56 20.63 22.62 21.70 16.94
选取原煤产量、人均产量、采矿业从业人数比重三个指标来反应资源
型城市的特征。山西11 个地级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除运城市之
外, 其它1 0 个地级市的三个指标全部远远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甚至是
全国平均水平的几倍, 表明山西的这些地级市都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
市。从历年的数据看, 山西的平均水平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属于典
表4 株洲市多边形单元G D P 差距变化情况
项目 A B
1995 年 863007 18.39
2000 年 1467553 19.63
2005 年 2378369 20.41
2008 年 4371327 22.44
注:A=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万; B=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资料源自《湖南省统 计年鉴》(1996-2009年)。
城市探索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以山西为例
赵康杰 赵玉娟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科学界定资源型城市是促进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个区域资源型城市界定与分类的方法,并以山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 11个地级市中有8个为资源型城市,其中5个为重度资源型城市,3个为轻度资源型城市。
Xi 、σi 分别表示山西所有地级市第i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差; X ij 表 示第j个城市第i项指标的取值。在定量判定时,原则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 指标都有满足界定标准, 但是在实际中, 需要考虑到城市起源、发展阶 段、历史贡献等,对于资源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也应判定为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以太原市为例

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以太原市为例

.经济学年会提交论文,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以太原市为例张复明景普秋(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太原 030001,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太原 030006)摘要: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其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特征也不相同。

本文以山西省会城市——太原市为例,研究了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

文中首先对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述评,对资源型中心城市进行界定,说明资源型中心城市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在原有理论基础上,总结了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接着以太原市作为案例,对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太原市不同发展阶段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和机制;最后对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尤其是太原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产业演进城市化太原市Industry Evolution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n Resource-based Regional Central City——A Case Study of Taiyuan CityZhang Fuming Jing Puqiu(Shanxi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llege Taiyuan 030001;Shanxi financial and economic university economic college Taiyuan 030006 ) Abstrac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s different and the character of industry evolution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s diverse. The thesis takes Taiyuan, a capital city in Shanxi province as a case and discusses industry evolu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resource-based regional central city. It reviews relational literature, defines resource-based regional central city,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n the study at first. Then it summarizes the mutual relation of industry evolution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th the basic law on industry evolu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resource-based regional central city. Third it analyzes its character and mechanism of industry evolution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aiyuan’s different developing phases. Finally it tries to find out som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n resource-based regional central city, especially Taiyuan city.Key words: Resource-based Regional Central City Industry Evolution Urbanization Taiyuan City一、问题的提出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构变革过程。

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研究

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研究

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研究摘要:本文以介休市为例,选择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作为研究对象,对山西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路径进行了分析。

提出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旨在为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转型路径一、引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资源。

多数学者认为资源型城市是指以主导产业为以当地自然资源为原材料的采掘业和加工业的工业城市。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 号)对资源型城市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定义,意见中指出该类城市(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开采、加工本地区的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118 个资源型城市,其中,63 个煤炭城市、12 个有色冶金城市、8 个黑色冶金城市、9 个石油城市、21 个为森工城市,5个其他城市。

将近60%的资源型城市是煤炭型城市,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辽宁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

根据资源开发阶段,资源型城市分为新建资源型、中兴资源型、衰退资源型城市。

由于主焦煤资源丰富,山西省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介休市一度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焦炭之都”。

然而,2008 年的金融危机使得能源需求大幅降低,煤炭销售不畅,介休市煤炭产业受到剧烈冲击。

过分倚重煤炭资源的发展模式将不利于介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0年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准设立,在此背景下,介休市调整了产业结构,进行了资源型经济转型。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国际型难题,美国矿业城市和德国鲁尔区等城市曾经都面临该问题。

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自然资源为原材料的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时必须采取转型,才能避免“资源诅咒”现象的发生,纵观全球,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功,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则走向衰败,甚至成为的“鬼城”。

二、文献综述1960 年以来,由于各种天然气、石油、核能和其他资源使用越来越多,和国家对环保标准提出要求,使煤炭需求和产业结构单一的煤炭经济开始出现衰退、失业、狭窄的市场等一系列问题。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替代产业发展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将 山西省试点城市分为两类 :一类是经济基础较好 ,工业产业发展具有优势 , 其他产业发展较弱的地 区。比如大同、阳泉 、长治 、晋城 、朔州 、临汾 ,这 6个 地区的城市转型适宜采用复合 模式 ;另一类是工业产业 比例较大 ,煤炭产业不具优 势的地区,比如 吕梁地 区 ,适宜采用替代 产业 模式 ,通 过 发展替代产业 ,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在此基础上,根据这些城市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 ,提 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资源 ;区域经济 ;城 市转 型 中图分类号 :F 2 8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4— 3 9 0 X( 2 0 1 3 】0 6— 0 0 2 2— 0 7
I S S N 1 0 0 4 —3 9 0 X:C N 5 3—1 0 4 4 / S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3 9 0 X( S ). 2 0 1 3 . 0 6 . 0 0 6
资源 型 区域 经 济发 展 方式 转 型 分析
云南农业 大学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 , 7
h t t p: / / x b . y n a u . e d u . a n E—ma i l :s k @y n a u . e d u . e t f
以山西 省为 例
彭 超 ,张艳荣
( 甘肃农业 大学 经济管理学 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摘要 :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 0 0 8年山西省将大 同、阳泉 、长 治、晋城 、朔州 、临汾、吕梁 7个地

资源型小城镇发展规划与设计_以山西泽州县下村镇为例

资源型小城镇发展规划与设计_以山西泽州县下村镇为例

一、资源型小城镇总体特征 区位特征:就交通区位而言,一般位于区域交通干线上,是片区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就经济地理位置而言,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自然地理位置而言,多位于地形地貌较复杂的河谷地区。

人口就业特征:人口就业特征明显,一部分以从事农业和副业的农村人口为主,一部分以厂矿企业职工为主,两者各成体系,空间上分散,相互交融性差。

产业结构特征:产业结构单一,以依托煤铁等资源发展起来的采掘业和冶炼业等二产为主,一产和三产吸纳的从业人员与创造的产值远远低于二产,形成二产一枝独秀的发展局面。

景观特征:一般呈现一城两区,厂区和镇区相互独立。

厂区内工业生产设施林立,生活小区、学校医院等一应俱全;镇区街道破碎,屋窄楼低,整体空间景观混杂不堪。

核心矛盾:是小政府,大企业,厂强镇弱的二元结构特征。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较重等。

二、下村镇基本情况 下村镇位于山西省泽州县西北部,西傍沁水、北邻高平,是晋城市西部重镇之一。

全镇幅员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380亩,辖33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9900余户,3.7万人。

品种独特的“泽州红”山楂和“瓮山香椿”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这里资源丰富、地下有储量丰富的煤、铁、石灰石等,是负有盛名的“煤铁之乡”。

几年来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和“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落实五项制度”、“党建先进镇”和“公路建设先进乡镇”。

全镇有镇办企业16个、村办企业26个、私营企业43个,其中煤矿10个。

地上水资源丰沛,境内5个水库、2个塘坝,700余亩无污染水面,水资源面积总量居泽州县之冠。

2005年社会总产值16个亿,财政收入7200万。

2006年1—8月份,全镇财政收入完成4600万元,占年计划7910万元的58%,其中国税完成2700万元,占年计划4910元的55%,地税完成1900万元,占年计划3000万元的63%。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近年来,城市产业转型成为了全球各城市发展的热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与转型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中国,各地政府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规制和资源禀赋都成为了重要的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对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产业转型中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定义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其实很容易区分。

简单来说,资源型城市是以特定的资源为基础进行生产与都市化的城市。

资源可以是任何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宗资源。

以中国为例,煤炭生产的临汾、山西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非资源型城市则与之相对。

这类城市不是以特定的资源为基础进行发展,而是以其他的产业,例如服务业、制造业等为主导的城市。

例如中国的广州、上海就是非资源型城市。

二、环境规制与城市产业转型环境规制一直被视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环境保护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

尤其是在中国,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等水土流失现象屡屡发生,有损社会发展。

因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环境保护放在了首位,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治理。

这对城市产业转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问题。

由于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各种能源及原材料,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过去,这些城市的政府往往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治理,使得调整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困难。

但是今年以来,由中央政府推出的空气治理、水治理、土治理等政策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压力,固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严格实施在这些城市也被越来越认真地落实。

这些环保措施实际上也在推动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

事实上,正是由于环保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资源型城市加速转型。

资源型城市[1]

资源型城市[1]

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政府的地位与作用——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学生姓名:苏晨业指导教师:张改枝摘要: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过度消耗、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基础薄弱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日趋严重的限制。

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与资源的开发、管理、产权以及交易等相关的制度安排的缺失和运行机制的不合理。

这使得政府主导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力。

本文以煤炭资源型城市——大同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通过政府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阐释了政府如何在产业政策调整、生态环境治理和公共投资等方面来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产业政策;环境治理;公共投资资源型城市一般是因资源而建,因资源而兴的工业城市,这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该区域内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销售。

但是,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发,资源型城市目前普遍面临着资源逐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

奥蒂(Auty)在1993年研究矿产国经济发展问题时首次正式提出“资源诅咒”的重要概念,“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没有成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反而成为一种制约因素”①。

之后,学术界对资源型城市产生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业结构单一且不合理;资源型初级产品价格低廉;自然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不科学的发展;反工业化现象和投资环境恶劣。

从表面上看,资源型城市的衰退是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但实质上,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与资源开发、管理、产权以及交易等相关的制度安排的缺失和运行机制的不合理。

这种体制原因使得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于依赖资源,而忽视了技术、人才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最终造成了经济发展的非持续性和不科学性。

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以资源型城市大同的产业转型发展为典型案例,探讨和分析大同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政府如何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城市经营下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探析_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_董星

城市经营下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探析_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_董星

江西科学302Vol.30No.2第卷第期20124Apr.2012年月JIANGXI SCIENCE:1001-3679(2012)02-0185-04文章编号城市经营下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探析———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董星施维克650224)(,昆明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摘要资源型城市正处在转型时期面临着如何转型的难题城市经营是近些年来城市管理部门在城市发展。

,中对其运用的一种管理方式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山西省孝义市为例对其在城市经营模式下的城市发展情,。

况进行分析探讨在城市经营方式下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重点:;;;关键词城市经营孝义市资源型城市城市发展:TU984;F293.2:A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The StudyoftheDevelopmentofResourcesCityBasedUrban Management———TaketheXiaoyiCityofShanXiProvinceasanEXampleDONGXing,SHIWei-ke(Construction EngineeringCollegeofKunming University ofScienceandTechnology,YunnanKunming650224PRC)Abstract:Theresourcescityisinthetransformationperio d,facingtheproblemofhowtotransform.Inrecentyears,urbanmanagementisamanagementmodeofthecityadministrativedep artmentdur-ingthecitydevelopment.TakingtypicalresourcescityXiaoyiofShanxiP rovinceasanexample,inthispaper,developmentsituationofXiaoyiandthekeyofdevelopmentfortheresou rcescitywillbeanalysisedinurbanmanagement.Keywords:Urbanma nagement,Xiaoyi,Resourcescity,Citydevelopment,,为标志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第一次从实践上0引言“”、城市经营将引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中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并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取原煤产量、人均产量、采矿业从业人数比重三个指标来反应资源
型城市的特征。山西11 个地级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除运城市之
外, 其它1 0 个地级市的三个指标全部远远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甚至是
全国平均水平的几倍, 表明山西的这些地级市都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
市。从历年的数据看, 山西的平均水平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属于典
是在2003年以后才开始,随后几年山西因煤炭资源开发经济快速发展,
更多的市、县因煤而兴, 吕梁市更是在2 0 0 4 年7 月才撤地设市, 因而现
阶段需要对山西源型城市的类型和数量重新进行判定。
资源型城市的社会经济结构与自然资源有着密切联系, 不可分割,
因此必须围绕煤炭资源相关的产业、类别, 选择合适的指标, 并确定其
城市探索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以山西为例
赵康杰 赵玉娟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科学界定资源型城市是促进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个区域资源型城市界定与分类的方法,并以山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 11个地级市中有8个为资源型城市,其中5个为重度资源型城市,3个为轻度资源型城市。
X4 7.68 14.31 9.99 8.19 9.41 3.41 5.27 0.21 2 4.29 5.24
X5 18.84 63.91 70.06 42.59 70.49 53.2 32.9 1.71 31.95 32.09 47.9
X6 10.94 55.67 70.37 31.38 60.24 68.11 31.49 1.2 42.05 24.14
X i (平均数) 5729.18
σ i(标准差) 2671.60
Xi −σi
3057.58
24.19 20.7 6.36 19.00 12.67 3.85 5.19 8.03 2.51
42.33 39.56 20.63 22.62 21.70 16.94
和标准差, 然后计算出 X i − 0.5σ i , 根据公式 X ij > Xi − 0.5σi , 分别对指 标i 进行比较, 分析每个城市的6 个指标中有几个大于平均值减去半个 标准差的值, 如果至少有两个指标满足, 即被划分为资源型城市。
3 、判定结果。根据上面的分析, 经过数据比较之后, 从计算的结 果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的判定结果, 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晋中 的6 个指标均大于其平均值减去半个标准差, 朔州、吕梁分别有5 个指 标满足要求, 临汾有2 个指标满足, 而太原、忻州只有一个满足条件, 运 城一个都不符合条件。因此, 本文将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界定为8 个, 分 别为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晋中、临汾和吕梁市。

X
j )2
,若σ j = 0 ,令 X ij

然后根据公式Yj = X i j ×W , 可得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 Yj , 之后分别
(下转第 4 3 页)
40
2011. 12
积)中, 长沙市只有第三产业总值和财政收入呈轻微的下降趋势, 财政 支出有波动但基本稳定, 其余7 项均呈现上升趋势, 呈现出明显的碎化 过程;湘潭市10项指标的均匀度指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很 强势的集聚性, 株洲市也属于集聚型, 但表现没湘潭市剧烈, 有7 项指标 不断集聚, 但教育和卫生指标保持不变,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均 匀度指数(面积)不降反升, 说明株洲市有意识引导其经济向均匀方 向发展, 符合现阶段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要求。
表4 株洲市多边形单元G D P 差距变化情况
项目 A B
1995 年 863007 18.39
2000 年 1467553 19.63
2005 年 2378369 20.41
2008 年 4371327 22.44
注:A=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万; B=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资料源自《湖南省统 计年鉴》(1996-2009年)。
一、山西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裕, 从全国看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省份, 因而山西
的许多城市都是资源型城市,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 0 0 2 )的研
究指出, 山西有11 个资源型城市(包括地级市和县级市), 在做出这
个判定的时候还是在2 0 0 2 年, 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涨和煤炭市场的繁荣
X2 12.2 23.4 45.74 22.98 35.39 70.92 18.29 0.22 9.95 11.42 15.56
X3 9.54 30.98 44.56 22.97 38.02 25.02 16.47 0.67 8.72 11.91 18.88
型的资源型省份。因此, 本文在分析山西的资源型城市的数量, 假定山
西地级市的平均水平为资源型城市, 本文假设判定公式为:
X ij > Xi − 0.5σ i ,其中, σi =
n
∑ (Xij − Xi )
l =1
n如果在上列条件成Fra bibliotek的时候,则为资源型城市。其中i代表不同的原
始指标; j 表示不同的城市; n 代表山西省地级市城市的数量(n = 1 1 );
X i − 0.5σ i 4393.38 14.69 14.36 4.44 32.02 28.25
数据来源:《山西统计年鉴(2008)》、《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2008年 山西各地级市统计年鉴。
对选取的原始指标分别计算出 Xi 、σ i ,可得到每个指标的平均数
二、山西资源型城市的分类
本文选取资源开发的依赖程度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进行分类。 在上面已经对资源型城市做了界定, 其中把山西省11 个地级市的8 个 界定为资源型城市。考虑到不同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对煤炭资源的 依赖性的差异, 以及具有其不同的发展特点, 这里依然使用上面选取的 6个指标,对8个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做一个综合得分,分析产业结构 依赖原煤产量或采掘业的程度, 以此来对8 个资源型城市进行分类。
分析标准, 才能客观的界定资源型城市。通常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的
指标有很多, 但在进行界定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有代表性的
原始指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界定。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对资源
型城市做界定,并从山西省11 个地级市层面对山西的资源型城市进行
判定。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得性, 在实际中选用的指标为: 原煤产量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资源诅咒 转型 山西省
破解“资源诅咒”、实现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可持续发展是当前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在2010年,山西被批为国家资源型经 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推动了对资源型经济的研究,而在对 资源型地区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对资源型地区进行界定。国家计委宏 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2)、肖劲松、李宏军(2009)、高天明、刘粤 湘、丁博(2010)等多篇文献对全国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界定。但是目 前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没有明确的规定, 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诸多的研 究,从不同角度对资源型城市作了界定,但没有达成共识。本文试图在已 有文献的基础上, 运用定量的方法对一个特定区域(而不是从全国层 面)进行资源型城市进行界定与分类,并以山西地级市为例,判断山西哪 些为资源型城市, 为研究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Xi 、σi 分别表示山西所有地级市第i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差; X ij 表 示第j个城市第i项指标的取值。在定量判定时,原则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 指标都有满足界定标准, 但是在实际中, 需要考虑到城市起源、发展阶 段、历史贡献等,对于资源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也应判定为资源型城市。
因此,在本文使用了判别方法 Xij > Xi − 0.5σi ,表示山西地级市的平
均水平为资源型城市,如果某个地级市的其中至少有2个指标大于其平均 水平减去半个标准差, 即判定为资源型城市, 反之, 即不是资源型城市。
2、数据处理。在对山西资源型城市进行判定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这 里主要使用《山西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 析,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山西开始着手煤炭资源整合,对地级市的经 济影响较大,因而本文选择用2007年的数据进行资源型城市判定。为了对其数 据进行量化分析, 便于分析明了简单化, 本文将其选取数据指标分别表示为: (见表1)X1:原煤产量(吨);X2:人均原煤产量(吨/人);X3:全市采掘业从业
(吨)、人均原煤产量(吨/人)、全市采掘业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
(% )、采掘业从业人员(万人)、全市采掘从业人员占第二产业从
业人员的比重(% )、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1 、界定方法。确定资源型城市既需要考虑全国, 又需要考虑山西
的事情情况。从全国看, 山西是典型资源型省份,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1、分类方法。假定公式: Yi j > Y − λσ j ,其中, λ 分别取0.5,1,2。若 Yi j > Y − 0.5σ j , 则为重度资源型城市; 若 Yi j > Y −σ j , 则为一般资源型
城市; 若 Yi j > Y − 2σ j , 则为轻度资源型城市。对选取的原始指标分别 计算出X j 的变异系数(V)和权重(W ),然后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X4:采掘业从业人员(万人)X5:全市采掘业 从业人员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6: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表1 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判定指标体系
太原市 大同市 阳泉市 长治市 晋城市 朔州市 晋中市 运城市 忻州市 临汾市 吕梁市
X1 4218.48 7394.4 6009.11 7514.38 7867.49 10827.25 5687.08 113.34 3057.98 4766.38 5565.04
选取的指标由于各自单位、量级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可公度性, 对其进 行分析时, 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以及其数值量级间的悬殊差别所带来 的影响, 因此, 需要对所选的评价指标作无量纲化处理, 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