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纳什均衡——从博弈论视角看政府治理的合理性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的博弈原理、分析与改进研究

公共政策的博弈原理、分析与改进研究

公共政策的博弈论原理、博弈论改进及部分公共政策领域的博弈论分析孟磊(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在公共政策领域,一切活动与选择都具有博弈行为的性质。

由于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接受者的立场、信息等因素不同,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博弈模型。

通过博弈论的数学工具对博弈性质进行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便于我们理解某项公共政策的原因与结果,并可以指导政策制定者对现有政策进行优化改进,使之实现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

本文大致从原理描述、改进范例、分析领域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博弈论;政策改进;政策分析The Game Theoretical Principle & Improvement of Public Policy and the GT Analysis in some Public Political FieldsLevy Mencius ( Meng L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 Hubei Province , 430074 , China)Abstract:In the domain of Public Policy , all activities and choices possess the nature of Game Theoretical behaviors . As Policy-makers and Policy-receivers share diverse standpoints and information , the execution process of Public Policy constitutes a special Game Theoretical model . 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Game Theoretical behaviors with mathematical instruments can make us a convenience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outcome of a certain public policy , so as to guide the Policy-makers to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current public policies to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total social utility . It is generally researched in three aspects –principle description , reformation instance , and policy analysis .Key Words:Game Theory ;Political Improvements ;Political Analysi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目录: (II)引言: ....................................................................................................................... .1正文:. (1)一、公共政策的博弈性与改进可能: (1)1.1 公共政策的博弈性概述: (1)1.2 公共政策的改进可能概述: (2)二、公共政策的博弈论改进实例: (3)2.1关于取消国有银行之间小额本地跨行转账费的讨论: (3)2.2关于火车站增设“免等窗口”的讨论: (4)三、对部分公共政策领域的博弈探讨: (4)3.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博弈: (4)3.2 从分配领域谈公共政策博弈: (6)3.3 房地产泡沫的博弈分析: (6)3.4 形象工程营建的博弈分析: (8)四、其他形式的公共政策: (9)4.1 公共政策的基础——法律: (9)4.2 公共政策的补充——道德: (10)结束语 ....................................................................................................................... .12 致谢 ...................................................................................................................... ..12 参考文献 ....................................................................................................................... .12引言:作为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三大理论(博弈论、运筹学、决策论)之一,博弈论思想在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应用广泛,博弈论模型常常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直接利益或间接利益的冲突与交互。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策略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策略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策略分析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博弈策略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它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和预测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并制定出最佳的政策选择。

博弈策略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协调和平衡各种不同利益的冲突,促使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共同推动政策实施。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博弈策略分析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局限性和优化方向。

首先,博弈策略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和动机。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并平衡各种不同利益的冲突,而利益相关者往往会根据自身利益选择不同的行动策略。

博弈策略分析通过模拟和预测各方的行为,有助于政策制定者识别和理解各方的动机和利益,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并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其次,博弈策略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预测各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和行为。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往往会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行为。

博弈策略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预测各方对政策的反应,并据此调整政策方向和具体措施。

通过对各方行为的分析,政策制定者可以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和关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再次,博弈策略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寻求合作和共赢的机会。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博弈策略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发现各方之间的合作潜力和机会,从而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通过引入博弈策略分析,政策制定者可以为各方创造共同利益,吸引各方参与和支持政策实施,增加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

然而,博弈策略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博弈策略分析的结果往往受到各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独立性假设的限制。

在现实情况下,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可能存在不对称性,而各方的行动策略往往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博弈策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迭代和修正。

其次,博弈策略分析往往只关注于最优决策和最大化利益的问题,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价值导向和社会目标。

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决策与博弈分析

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决策与博弈分析

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决策与博弈分析公共管理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关键,决策制定是公共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政策决策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政策决策往往面临着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与影响。

博弈分析作为一种研究决策制定的方法和工具,在公共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博弈可以分为多方博弈和双方博弈。

多方博弈是指在决策制定中存在多个利益相关者,各方通过博弈来争取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双方博弈则是指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的博弈,比如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等。

在多方博弈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争议难以调和。

政策制定者需要通过博弈分析,了解各方的利益诉求、优势劣势,以便制定出公正合理的政策。

在双方博弈中,政策制定者需要掌握博弈的策略和技巧,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例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中,政府需要权衡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其次,博弈分析在政策决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博弈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各方的行为动机和期望,从而预测各方可能的博弈策略和结果,有利于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

例如,在环保政策决策中,政府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经济利益,通过博弈分析可以找到平衡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的最优解。

此外,博弈分析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评估各种政策措施的可行性和影响,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局限。

例如,在社会福利政策中,政府可以通过博弈分析评估不同收入分配方案的影响,选择最具公平性和可行性的政策。

再次,博弈分析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优化决策过程和结果。

决策制定中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的问题,博弈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揭示信息背后的真相,减少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对决策的干扰。

同时,博弈分析还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引导各利益相关者在博弈中采取符合整体利益的行动,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

比如,在教育政策中,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教师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论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论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论分析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者在相互作用时行为和决策的学科,其在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公共政策制定也是一个博弈过程。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各方的利益和态度,并考虑这些因素将如何影响政策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论分析。

一、博弈论基础博弈论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决策互动的学科。

博弈论的核心概念是“策略”,即参与者面对可能的情境所采取的行动方案。

每个加入者都是独立的,即没有一个加入者的行动会影响另一个人的选择。

博弈论常用的模型是“囚徒困境”,这个模型通过两个囚犯被捕时分别选择认罪或不认罪向读者展示了合作的益处以及依赖于自我利益的负面影响。

这个模型揭示了协作和自利之间的冲突,是博弈论研究的基石。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相互作用的行为者也面临这样的决策。

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政策利益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方。

这种复杂的互动需要局部和全局的博弈论分析。

二、博弈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应用政策制定通常意味着确定一个特定政策的最佳途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不同部门或团体的利益可能会发生冲突,进而导致不同意见的碰撞。

博弈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以了解这些冲突和不公平的因素,并帮助他们制定最佳决策。

1.博弈论强调合作博弈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当参与者的利益相互补充时,他们将倾向于合作。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合作是必要的。

例如,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社会各层次互相合作,可以集中资源解决问题。

政府和居民之间也需要合作,以确保交通运输的顺畅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各方的利益是有益的。

2.博弈论强调分配博弈论还需要考虑收益的分配。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和权益的分配问题,以寻找最佳平衡点,以保障各方利益。

例如,当政府考虑能源政策时,不同的能源供应商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政权将需要考虑如何在支持一种能源的同时,尊重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利益。

3.博弈论强调信任博弈论强调的另一个概念是“信任”。

博弈论纳什均衡

博弈论纳什均衡

博弈论纳什均衡什么是纳什均衡?1、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概念,指的是:一种博弈稳定结果,谁单方改变策略,谁就会损失。

两个囚徒互相揭发,就是一种纳什均衡。

对于每个囚徒来说,如果打破纳什均衡,在对方实施揭发策略时,改变揭发策略,保持沉默,自己就会由判刑2年,变成判刑5年。

也就是说,两个囚徒互相揭发是稳定博弈结果,谁单方改变策略,就会受到损失。

这也就是均衡涵义所在,两个囚徒从利己角度,都不会单方改变策略。

博弈策略稳定,博弈结果也稳定。

之所以命名为纳什均衡,是因为提出者是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

之所以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原因就是:两个囚徒如果合作,互相保持沉默,各自只要坐牢1年;但最终博弈结果,也就是纳什均衡显著特征,是不合作。

2、纳什均衡意义重大。

纳什均衡提出,震动整个经济学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曾说:“你只要教会鹦鹉说‘需求和供给’,它也是经济学家。

”博弈论专家坎多瑞则说:“这只鹦鹉现在必须多学一个词了,那就是‘纳什均衡’。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尔森也说:“发现纳什均衡意义,可以和生命科学中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相媲美。

”纳什也因为提出纳什均衡,创立博弈论,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奖。

纳值均衡意义重大,简单来说,就是它对于经济学具有重大意义。

读友们如果了解经济学看不见的手原理,就知道,古典经济学认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个体追求私利行为,会促进集体利益最大化。

但纳什均衡却违反上述原理:两个囚徒分别追求私利行为,并没有促进集体(囚徒整体)利益最大化,反而是损人不利己。

这正是市场失灵软肋之处,通过博弈论视角可以得到合乎逻辑解释,更有条件找到合适解决方案。

从上述这点,读友们可以“一斑窥全豹”,感受到博弈论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纳什均衡非常普遍,小至个人沟通,中到公司竞争,大到国家往来,都可以观察到。

Q2:怎样运用纳什均衡?1、分析囚徒困境。

博弈中的黑马——纳什均衡

博弈中的黑马——纳什均衡

博弈中的黑马——纳什均衡博弈中的黑马——纳什均衡在《童区寄传》的故事中,牧童区寄假装软弱,扮猪吃象,杀死一名强盗,又以做一个人奴仆的美好前景打消了第二名强盗试图杀死自己的意图,保全了自己,再利用强盗睡觉之际,杀死对方。

这其中的情节一波三折,惊心动魄。

对于这场对垒,我们称之为博弈,区寄的策略称之为博弈策略。

那么,什么是博弈,博弈的核心概念又是什么?掌握点博弈知识对我们有些什么裨益呢?博弈是个外来词,在英文中用game来表示,如果直译的话,博弈就是游戏。

但东方的游戏和西方的game还是有较大差别的。

我们所理解的游戏中是一种纯粹的娱乐,而在英文中的game 的含义,却是指这种游戏是在一定规则之下的活动,而目的是要自己赢。

所以,如果直接把“博弈”理解为东方的“游戏”,显然玩的味道太浓,很容易让人把它当作小孩子“玩家家”一类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儿科,会让这门学科失去严肃性。

于是,我们把西方的“博弈”翻译成game theory。

这样,博弈又称为“博弈论”,就使得博弈有了理论的色彩和意味。

博弈或者博弈论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博弈的参加者,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第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第三,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

由于博弈的内容和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博弈进行分类:一是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如果各博弈方能达成某种有约束力的契约或默契,以选择共同的策略,此种博弈就是合作博弈。

反之,就属于非合作博弈。

公共政策过程的博弈分析

公共政策过程的博弈分析

analysis.Then,the
introduction has
carried
out

certificate
on
analytical
policy process game feasibility,
power,dependence and conflict of
mainly includ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participator's
med僦sm.outside mechanism,incentive mechanism and restraint mechanism・In fact,
tlle
m咖boay The fourth
structure
of the
game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these
key
elements
commonly.
chapters.Our country policy process optimization
to have
in”game"analytical
policy process,and
6.ame.This seal is
have brought
cast
light
on
the problems in measures


最后一章是结语部分。
关键词:政策过程,博弈,关系视角,行为选择,结构性均衡
II
ABSTRACT
ABSTRACT
The paper based
reasons
on
the reality of public policy process analyzes the internal

从博弈论视角探析公共政策执行失灵及规制

从博弈论视角探析公共政策执行失灵及规制

从博弈论视角探析公共政策执行失灵及规制作者:徐敏宁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博弈论微观视角,从政府组织与组织、政府组织与目标群体及执行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探析其产生过程并对其规制。

通过完善制度、强化伦理建设、加强政治社会化、疏通信息渠道等途径,来保证公正博弈、力避违规博弈,激发为正义博弈,弱化为自利博弈。

[关键词]政策失灵;产生过程;博弈;公平公正[中图分类号]D52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1-0030-03政策失灵是指一项公共政策的过程或结果偏离了政策制定者事先预想的目标,并给政策对象造成了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

[1]其失灵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类,主观原因又有主观态度原因和主观能力原因。

主观态度主要指执行者的价值观、利益观和责任心等;主观能力主要是指对政策的认知、组织、协调、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客观原因主要是政策本身缺陷,目标群体顺从度低和环境不利等。

公共政策失灵能损耗政策效益、削弱政策权威、破坏政府形象,将可能造成整个社会各个领域的无序和混乱。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价值观裂变,制度与体制不健全,公共政策失灵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展程度。

本文试图从博弈论微观视角,探析其产生过程及规制的有效途径。

一、公共政策执行中博弈的动力探析博弈论着重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及利益冲突与合作,可以说博弈论是为马克思主义“定做”(tailor-made)的研究工具。

[2]它认为,在冲突和竞争的情况下,每一个参加者都遵循力求得到最大利益,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原则。

其根源是利益的驱动,利益是博弈的动力源泉。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都是盘算着自己利益的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驱动人类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

在此基础上,约翰·穆勒提出了“经济人”假设理论,他指出,人“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其他行为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偏好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纳什均衡——从博弈论视角看政府治理的合理性[ 关键词 ] 公共政策/博弈论/纳什均衡/政府治理/合理性[ 内容摘要 ] 政府治理的合理性问题日益为人关注。

本文从博弈论的立场探讨作为政府治理基础的公共政策制定,结合奥斯本与鲁宾斯坦的博弈论思想提供了几种政策博弈纳什均衡的解释。

文章列举热点政策问题的纳什均衡,论述如何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更好地运用博弈论思想,试图说明公共政策制定的博弈论分析是实现合理化政府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它作为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管理组织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治理的相对法律而言更为具体、明确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必然地应当注重合理化问题,惟其如此,政府治理的合理性才有根本保证。

这里,作者试图运用博弈模式描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分析过程,讨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纳什均衡,旨在从博弈论的立场对政府治理的合理性作出一些探讨。

一、公共政策制定博弈的实质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治理的基础,公共政策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政府治理效果。

坦率地说,我们一直重视政府实施治理后的反馈分析,以此修正我们所实施的公共政策,但在制定公共政策、进行方案选择之时,就缺乏合理有效的前瞻性分析,造成政府治理成本过大的现实。

考虑到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方案选择对合理化政府治理的关键性、现实性作用,本文讨论博弈论立场上的合理化政府治理,主要将就政策博弈的分析展开。

所谓博弈(Game),按照莱不尼兹的观点,是指人们在策略相互依存情况下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个人所取得的成绩取决于与别人策略的对比。

博弈具备了局中人(players)、战略(strategies)、信息(information)、支付(pay off)、均衡(equilibrium)、行动(actions or moves)和结果(outcome)等要素,博弈论分析存在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博弈的参与者进行的是理性行为选择(行为主体均是利润或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也即意味着存在多人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将依据对手的策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由此,我们可以将政策博弈界定为:参与政策博弈的局中人在宪法、法律、行政机关决定、习惯与传统等框架或规则范围内,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在充分比较各种可能情况下自身支付大小后,采取相对应对的行动以获得满足效用最大化结果的行为选择过程。

政策博弈用于指导作为政府治理基础的公共政策制定,主要探讨政府作为局中人的行为选择,政府具有事实上的强势地位,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政治博弈。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悬于成都市武侯祠的一幅清人赵潘所写的对联,时至今日仍为不少行政官员所称道。

细细考究,先贤诸葛亮担当蜀汉丞相时期的治理之道就已经包含了博弈论的思想,的确值得回味。

根据正史记载,诸葛亮在蜀地治国,特别强调采取严刑峻法的治理措施。

关于治蜀的这一原则,诸葛亮曾在与谋士法正的对话中进行了解释。

法正认为按照刘邦进入秦地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得到百姓真心拥护的历史经验来看,蜀汉的治国之道也应当是以安抚臣民的放宽刑、法限制治理措施为上策。

诸葛亮则比较了汉初与治蜀的不同情势,指出:刘邦之所以要大敕天下,是因为造成当时全国分崩离析格局的根源正在于秦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法令过于严厉、苛刻,以致民不聊生,唯有减轻这种重负才是统治得以稳定下来的合理选择;而当下治蜀的背景则是长期以来过度宽松、恩宠政策形成的纲纪废弛,秩序紊乱的局面,在这种状况之下,要求得有效的治理,当然应该严明法纪。

法治是治理的基础,只有法律的威严体现出来,德治才能更好的施行,这一点,很清晰的表明了治理蜀国的主要原则。

诸葛亮认为:治国的方针要因时因势而定,尤其要注意制定的政策必须能够更好地应对政策承受方的民众的可能作为。

刘邦约法三章、大赦天下,诸葛严明法纪、荣恩并济都是适时应势所需而做出的正确选择,在理论上、也在事实上,求得了有效的治理。

博弈论思想的核心是形成对策,即行动者要根据其他博弈参与者的可能行动形成相应的行动判断。

正是从这一层意义上,诸葛亮强调考虑政策承受方局中人可能作为的治蜀原则具有了博弈论分析的内涵。

我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同样体现了博弈论的思想。

这一税收管理体制是以分税、分权、分机构为核心内容的,它主要包括: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

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削弱,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

中央政府为了从制度上解决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针对地方政府在财政包干体制下形成“诸侯经济”,实行分税制,以期提高中央的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改变“强地方、弱中央”的格局。

二、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纳什均衡公共政策制定的博弈论分析即政策博弈分析比较复杂,不仅有纯战略的完全与不完全信息博弈,而且更多存在混合战略博弈。

1、战略博弈(标准形式博弈)纳什均衡根据加拿大汉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马丁J·奥斯本(Martin J·Osborne)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以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内尔·鲁宾斯坦(ArielRubinstein)提供的博弈论思想,如果定义一个战略博弈包括:(1)有限集合N(参与人集合);(2)对每个参与人i ∈N有一非空集Ai(对参与人I有效的行动集合);(3)对每个参与人i∈N,一个建立在集合A=Xj∈NAj上的偏好关系≥I(参与人I的偏好关系),记为<N,(ai),(≥i)>,那么它的纳什均衡(a Nashequilibrium of a strategic game)是一个行动组合的性质是:对每个参与人i∈N,我们有:,对所有ai∈Ai。

运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即是指如果在选择确定可行的公共政策中存在纳什均衡,那么它必当是这样一个行动组合:参与政策战略博弈的任何局中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尤其是政府及其组织机构),如果除他之外的其他局中人选择了这一行动组合(我们称之为均衡行动组合)的行动,他选取其他任何行动组合的行动所获得的结果都将劣于他选择这一行动组合的行动所获得的结果。

也就是说,采用博弈论分析选择确定的公共政策是考虑了政策承受方局中人(主要是公众)可能作为的最优效用方案。

2、不完全信息战略博弈(贝叶斯博弈)的纳什均衡仍然依据奥斯本与鲁宾斯坦两位教授提供的博弈论思想,一个贝叶斯博弈包括:(1)有限集合N(参与人集合);(2)有限集合Ω(状态集合);(3)对每一参与人i∈N有集合Ai(对参与人i有效的行动集合);(4)对每一参与人i∈N有有限集合Ti(可能被参与人i所观察到的信号集合)和一个函数运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首先是不完全信息战略博弈(贝叶斯博弈)的存在问题。

事实上,在对备选准公共政策进行博弈论分析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即作为局中人的政府及其组织机构无法确知政策承受方局中人特征(同时政策承受方局中人对政策制定方局中人即政府及其组织机构的特征也可能是无法确知的),政府及其组织机构在它选择一项公共政策之时并不知道政策承受方局中人的确切可能作为,只知道存在一个自然状态类型空间。

在这样的前提下,政府及其组织机构将在给定它所收到的信息及它所持的从信息推断的有关状态及政策承受方局中人行动的信念条件下选择有效的最优行动。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政策博弈中的政府及其组织机构显然是同时关心行动组合与自然状态的。

但是,问题在于即使它知道在任何一个自然状态下政策承受方局中人所采取的行动,在给定它所采取的行动条件下,由于关于自然状态下政策承受方局中人所采取的行动,在给定它所采取的行动条件下,由于关于自然状态的信息不完全,它也可能难以确定将要实现的政策后果。

于是,典型的政府及其组织机构(定义为追求尽可能最大效用政策实施效果的政策制定人)将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选择相对最优行动。

这也正是挖掘有关潜在政策承受方局中人各种消息,并将这些具有不确定性的消息经过处理转变成为对政策制定有用信息的调查中介机构、统计咨询部门等的重要职能所在。

3、混合战略纳什均衡附图运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即是指政府及其组织机构在选择确定公共政策之时存在概率分布选择的可能。

也就是说政策的制定将考虑政府及其组织机构自身的支付与政策承受方局中人的支付,选择的政策将从属于这样一种概率组合——无论对政策制定方的政府及其组织机构还是政策承受方局中人而言,此种概率组合中的相应概率选择在其他政策博弈局中人(对政府及其组织机构而言是政策承受方局中人,对政策承受方局中人而言是政府及其组织机构)确定选择这一概率组合条件下,相较于其他概率选择而言都是严格占优的。

需要指出的是,与经济学一样,公共政策制定中混合战略博弈不仅有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而且存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情形。

三、公共政策制定纳什均衡示例现实的公共政策制定中,许多情形都可以通过求解政策博弈纳什均衡优化选择适当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

这里举出的例子只讨论备择方案的量化比较评估,假定各种可能备择方案已经确定,各种可能备择方案的实施效果也已预期,即政策博弈中局中人的战略与支付已知。

1、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政策博弈据水利部官方网站消息,去冬以来,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力开展以节水灌溉、堤防建设、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4月16日《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政府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重视在广大农村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建设,这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意义重大。

一般而言,假定政府有一是否负责修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的政策抉择。

现在考虑一个具体行政村的情形。

如果存在如下假设:这是一个500户的村,平均每户拥有3亩农田,平均每亩农田收入500元,政府收取的农田收入税率为10%;水利设施建设可使每亩农田增产50%,其投入为3000元。

那么政府考虑村民是否私人修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的博弈,对应任何个体村民而言,有这样的战略支付:(为计算简便,假定政府与私人之间,一方修建而另一方不修时,修建一方承担全部投入;两方都参与修建时,各承担50%投入)私人修不修修(1)111000,525 (2)109500,2025政府不修(3)112500,-975 (4)75000,1350支付来源是,(1)政府私人均修时:政府500×3×500(1+50%)×10%-3000×50% =111000元,私人3×500×(1+50%)×(1-10%)-3000×50%=525元;同理可得(2)、(3)、(4)的支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