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合集下载

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进展

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进展

音又使 护患交流发生 障碍 , 某些需 求得不 到满足 , 因此难 以耐 受气管插管而 自行拔管 。④缺乏有效的固定 。常规双胶布固定
法会 因出汗及 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浸渍而使胶布失去黏性 , 护
理人员未及时清理 口鼻分泌物或清除后未更换 固定带 , 法起 无 到固定作用 。 ⑤护理不当。 如给患者翻身时 , 粗暴翻动患者使呼 吸机管道受到牵拉及 吸痰 、 口腔 护理等操作 不规范 , 护士 责任 心不强 , 工作繁忙时观察不仔 细等 意外都会导致插管脱管。
成下呼吸道失水 、 排痰不 畅发生气道堵 塞 , 肺不张和继发 感染 等并发症[ 气道湿化满意的标 准为分泌物稀薄 、 5 1 。 能顺利通过吸 引管 , 导管 内没有结痂 , 湿化不足则为气道分泌物黏稠 , 吸引困
难, 湿化 过度则可见分泌 物过分稀薄 而咳嗽频繁 , 需要不 断吸 引『 句 。气道湿化 的方 法 : ①蒸汽加温加湿 : 用多功能呼吸机上的 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进行湿化 ,一般温度控制在 3 ~ 5℃, 23 不 能低 于 2 O℃, 也不能高 于 4 0℃, 如果低 于 2 c 0。可引起支气管 纤毛运动减弱 ,气道过敏者还会引起应激性反应诱发哮 喘, 高 于4 0℃可造成 支气 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 ,而且可能会 烧伤局部黏膜 。李文涛等 f f 究湿化器设置温度 以低于体表温 度 2℃为标准 , 使气体进入 呼吸道后渐 升至体温水平 , 可使 相 对湿度达 到维持纤 毛运 动的生理要求 。②气管 内直 接注药 : 于
用, 减少其并发症 。现对近年来 M V患者气 道管理的进展综述
如下。
胶布两端分别贴一约 4e m x c 4 m大小 的手术保 护膜可加强胶
布对导管 的固定 作用 。气 管导管 固定绳 带应松 紧适 宜并打死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综合护理措施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综合护理措施
神 志 清 者 『诉 有 痰 时 j 即 吸 痰 。 张 会 芝 Ⅲ 吸 痰 指 将 分 为 : 观 情 况 、 者 、 卜 方 面 。 客 观 情 况 包 括 : 气 道 客 患 护 “
相对温度和湿度 , 使空气湿度保持在 6 %以上。 O 2 1 妥 善 固定人 工气 道 . 人 工气 道 留置 好后 应 用 透气 胶 布
妥 善 固 定 , 口气 管 插 管 深 度 一 般 为 男 性 2 ~2 m, 性 经 2 4c 女 2 1~2 。躁 动 患 者 的 气 管 插 管 很 容 易 滑 出 或 吞 入 , 注 3m c 应

1 ・ 2
TODAY NURSE. r h. 01 No 3 Ma c 2 2, .
i [ !
李社 馨等 研究发 现胸 背挤 压吸痰 法对 于机械通 气 的 C P OD
测 气 鹱 力 允 时 最 好 有 测 装 置 , 条 件 测 无
222 . .
患者在改善患者缺氧 , 减少 吸痰次数 , 降低肺不张发乍率及缩 短
24 0 1 长 沙 中南 大 学 护理 学 院 . 10 3 收稿 日期 : 1 0 2 1— 4—2 0 9
2 2 气 囊的管理 .
2 2 1 气囊 的充盈度 气 管毛 细血 管灌 注压 约 3 m , .. 0e i 0 l
若 气囊压力 大于此压力 则可 致缺血 性损 伤或 组织 坏死 。有研 究 认 为 目前所 用的气管 导管 均采 用低 压高 容气 囊 , 气后 充 囊 内压多不超 过 2 mi 0 , 5e l , 不易造 成气管黏膜 损伤 。充气程 度 以气囊有 弹性为宜 , 如触 口唇 , 一般充气 8~1 。采用具 0ml 有双套 囊 的 导 管 , 替 使 用 可 以 减 少 对 气 管 黏 膜 的 局 部 交

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基本参数设臵
呼吸频率的设定:
频率选择根据分钟通气量及目标动脉氧分压 (PaO2)水平, 成人通常设定为12~20次/min。 急、慢性限制性肺疾病时也可根据分钟通气量 和目标PaO2水平超过20次/min, 准确调整呼吸 频率应依据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综合调整 VT 与支持频率(f)。
动脉血氧分压PaO2:80-100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35-45mmHg

机械通气的定义
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

两者核心区别: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不 同
无创通气:以口/鼻面罩和患者相连 有创通气: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气管插管 / 气管切开)

呼吸机的基本培训要求



1、正确的连接 2、开关机流程 3、基本参数设臵 4、重点报警识别与紧急处理:高压、 低压、潮气量报警 要求:简易呼吸器随时备用


缺点:受影响因素多,呼吸机管路必须要有 积水杯收集冷凝水。
人工气道的温化、湿化

2、带湿化罐及加热装臵的一次性呼吸机管路: 无需积水杯,一般不会产生冷凝水,吸入的 气体温化效果好。
缺点:一次性使用,价格贵,成本高。 3 、超声雾化:发挥湿化作用,但对吸入气体 的温化效果差。

4、间断滴入湿化液:每30-60分钟向气道內滴 入湿化液。 不建议常规使用气道内滴注湿化液。临床 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机械通气 1、定义 2、培训要求 3、各种通气模式 4、参数设臵 5、日常维护 人工气道 1、人工气道的分类 2、人工气道的湿化、温化 3、人工气道的吸引 4、气管插管气囊的管理
机械通气的定义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引言呼吸机通气是重症患者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有效通气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

呼吸道管理的目标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通畅是机械通气的前提,只有通畅的呼吸道才能保证患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通畅的呼吸道还能减少气道阻力和工作负荷,提高机械通气的效果。

2.防止呼吸道感染:机械通气期间,呼吸道容易受到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呼吸机和管道、减少呼吸机调整次数、降低气道内压力等,来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预防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机械通气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气压伤、气胸和声带损伤等。

通过合理的呼吸道管理,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呼吸系统。

呼吸道管理的基本原则在机械通气期间,呼吸道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定期评估呼吸道状态:呼吸道状态是实施呼吸道管理的基础。

每天都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评估,包括气道湿度、分泌物的数量和性质等。

2.维持适当湿度: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通入的气体会干燥呼吸道,增加分泌物黏稠度,影响气道通畅。

因此,应保持适当湿度,通常是使用热湿化器或加湿器。

3.定期清洁呼吸机和管道:呼吸机和管道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来源。

应定期清洁呼吸机和管道,避免细菌和病原体滋生。

4.避免呼吸机过度调整:频繁调整呼吸机参数会增加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机械通气期间,应尽量避免过度调整呼吸机参数,只有当患者需要时才进行相应调整。

5.降低气道内压力: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内压力过高也会增加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应该尽量降低气道内压力,避免压力损伤。

呼吸道管理的具体操作技巧1.清洁呼吸机和管道:每天都应清洁呼吸机和管道,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清洁。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通过机械装置向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改善气体交换和缓解呼吸困难的一种治疗方法。

然而,机械通气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损伤、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呼吸肌无力等。

因此,提高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一、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预防1.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前应对气道进行充分评估,包括气道的通畅性和是否存在异物,排除气道阻塞的因素。

定期检查气道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预防导管意外脱出。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较短的导管,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和损伤。

2.适应症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需要进行个体化设置。

对于有条件的机械通气患者,应尽早进行呼吸机脱机的评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3.厌氧防护:保持气管内套管的氧气浓度不低于30%以预防低氧损伤。

避免氧气过度输送,降低肺泡氧中毒的风险。

二、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处理1.肺损伤的处理: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气压伤和肺过度膨胀伤。

对于气压伤,应适当降低患者的气道峰压,控制潮气量和气道平台压力,避免过度充气。

对于肺过度膨胀伤,可通过减少潮气量、调整PEEP水平等方法来降低肺泡内压力,预防或减轻肺损伤。

2.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气管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一旦出现气管导管意外脱出、误吸、气道压力伤、声带损伤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確保气管内套管畅通,及时进行导管调整或更换,保证气道的通畅性。

3.呼吸肌无力的处理: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呼吸肌的废用性衰竭,应进行相关评估和处理。

适时进行呼吸肌锻炼,如采用间歇性断续卸载逐渐减少机械通气支持,以保护和恢复呼吸肌功能。

4.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常常会在早期发生,促使开展早期干预。

因此,临床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参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患者情况恶化前采取措施。

机械通气中的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中的气道管理

任选用具: (8)导管内芯 (9)局部麻醉剂 (10)麦吉尔氏镊子
麦吉尔氏镊子:在直视下经鼻插管时,使用的特 殊镊子.
(1)喉镜柄
喉镜柄内含电池,使用时需要插上镜片,并在插管时控制镜片. 喉镜柄插上标准镜片后需要握在左手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右手进行插管.
(2)镜片
规格从0号(新生儿)到4号(成人) 3号和4号是分别为体形较小和体形庞大的成年人准备的 直镜片(Miller)在插管中用来提起会厌 弯镜片(Macintosh)被用来放在界沟,间接地移开会厌.
机械通气中的气道管理
概述
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为呼吸机和病人建立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连接 人工气道功能高效、作用强大,但是需要恰当的使用和维护
㈠插管法概述 ㈡常用人工气道 ㈢基本准备 ㈣插管操作步骤 ㈤气道及气管插管的管理 ㈥拔管 ㈦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㈠插管法概述
气管内插管法: 通过口腔或鼻孔将一个气管插管置放在气管内
选择气管内插管
患者 新生儿 <1000g 新生儿 1000-2000g 新生儿 2000-3000g 新生儿 >3000g 儿童 1-2岁 儿童 2-12岁
/4)mm 平均成年女性 平均成年男性
预估型号 内径2.5mm 内径3.0mm 内径3.5mm 内径4.0mm
内径4.5mm 内径4.5+(年龄
实施气管内插管还是气管切开术 ,另一需考虑的因素是插管持续时 间的长短
短期的人工气道 ,如10d甚至更短的时间,行气管内插管
患者病情危急且短期无法恢复,如大于21d,则气管切开插管是首选
插管时间
选择何时插管也是一项困难的临床决策 插管延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通气不足,低氧血症和缺氧 插管的时间基于以下四种适应证 :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ppt课件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ppt课件
4. 通过改变肺内压来维持患者的 有效呼吸功能,改善呼吸困难。
5. 机械通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预后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治疗方法,通过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能够改善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预后。机械通气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功 能。同时,机械通气还可以减少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肺功能。此外,机械通气还可以 促进肺泡氧合,改善组织供氧,减轻肺损伤和改善氧弥散功能。
2. 气道管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湿化、吸痰等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 畅、给氧、湿化、吸痰等。其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最基 本的需求,包括使用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等措施;给氧是提 高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关键步骤,一般采用高流量氧气吸入 或高压氧舱等方法;湿化则是防止呼吸道干燥、维持呼吸 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吸痰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必要措施, 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保证机械通气效果的发挥。
5. 气道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医护人员 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气道管理的基本概念包 括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适当的气道内压力、防止气体 陷闭和防止误吸。保持气道通畅需要掌握吸痰技术、 使用气道湿化装置等技能;维持适当的气道内压力需 要掌握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技能;防止气体陷闭需要 掌握正确的呼吸机管道连接方法;防止误吸需要掌握 正确的进食和排痰方法。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 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才能做好气道管理工作。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预防 呼吸道的感染和并发症。首先,正确的气道管理 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堵塞,减少细菌 在呼吸道内的定植,从而预防呼吸道感染。其次, 气道管理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通 过保持呼吸机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传播到下 呼吸道。此外,合理的气道管理还可以及时发现 并处理潜在的呼吸道问题,如喉头水肿、支气管 痉挛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气道管理对 于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和治疗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 214001机械通气是利用呼吸机的机械装置产生气流和提供不等氧浓度,通过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和减少呼吸功,以达到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碱失衡的治疗措施[1]。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治疗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2],但其可使呼吸道的加温加湿的功能丧失,水分丢失增多,从而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进而容易致气道阻塞、肺不张或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1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湿化的目的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的作用,使进入肺泡气体达到人体体温,并被水蒸汽所饱和。

在ICU危重病患者中,有许多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的正常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的功能消失,从而导致气道内黏膜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细胞变性、脱落,气道损伤后反应性充血,最终导致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受损、小气道塌陷、肺不张等,同时由于咳嗽反射受抑制,分泌物滞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3]。

人工气道必须充分湿化,来保持气道湿润,维持呼吸道分泌物的适当粘度,才能维持气道粘液—纤毛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机能,减少和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气道的有效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的措施[4]。

2湿化液的选择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湿化液有以下选择:2.1无菌注射用水:系低渗液体,通过湿化吸入,为气管黏膜补充水份,保持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功能,主要用于气道分泌物黏稠、气道失水多以及高热、脱水病人,但是注射用水对气道的刺激性较大,如若用量过多,可造成气管黏膜及细胞水肿,增加呼吸道阻力。

2.2无菌蒸馏水:蒸馏水内不含杂质,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机常规气道湿化。

2.3生理盐水:系等渗溶液,主要用于维持气道黏膜-纤毛正常功能,但进入气道后,随着呼吸时水份的蒸发,氯化钠浓度逐渐增高,在气道内形成了高渗环境,导致痰液脱水变稠而不容易咳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TT 27±2cm

儿童/婴幼儿 OETT 12±age/4cm ;

NETT 15±age/4cm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 4、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双固定,或用固 定支架,防止患者自行拔管,清醒的患者, 应做好心理护理,躁动患者及时应 用镇
静剂并用约束带固定手脚。
• 需长时间人工气道时,应及时改为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良好的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成功的关键
机械通气与呼吸道的连接
• 有创通气: 建立人工气道
• 气管插管(经口插管,经鼻插管)

气管切开
• 无创通气:面罩或鼻罩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Securing artificial airway)
• 气囊的管理 (Cuff caring)
放气囊的方法 How ?
• 作用原理:患者吸气末时,用力挤压简 易呼吸器,在肺充气膨胀的同时放气囊, 患者呼气,借助于胸廓的弹性回缩,产 生较大且快的气流,将滞留物冲到气囊 上,阻止气囊上分泌物返流入气道,再 经口、鼻腔吸出。
Management of the cuff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 注意

鼻腔插管或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 5、体位 头部位置稍后仰,每1~2小时侧 卧、平卧交替变换体位, 呼吸机管道不要 牵拉过紧,应使管道随病人而变动,

或将呼吸机管道暂时脱开后翻身,

以免导管被呼吸机管道牵

拉脱出。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 6. 选择合适的专用牙垫,应比导管略粗,
避免病人咬扁导管或咬伤舌头,影响气
• 8岁以下儿童用无气囊的的气管导管,以降低 对气管内壁的损害。
最佳气囊充气量(8-10ml )

指捏法判断:硬度如口唇 鼻尖 额骨

最小闭合技术和最小漏气技术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 最小闭合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 气体漏出。
•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边向气管内 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然后抽 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注 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作用: 封闭气道固定气管套管防止误吸
气囊的种类 气囊的最佳充气量 气囊放气的护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 气囊的种类:
• 低容高压;高容低压;等压气囊
• 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取决于:

气囊的基础容量,气囊壁厚度,

气囊材料的顺应性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 气囊定时放气是不需要的, • (1)气囊放气后,1h内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
• 此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损 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潮气量。

放气囊指征When?
➢评价气囊的漏气情况 ➢ 清除气囊上分泌物 ➢ 评价气管的扩张情况 ➢ 允许病人发声
放气囊的方法 How ?
• 充分吸引气道和口腔分泌物 • 两人配合:〈1〉降低床头
简易呼吸器 吸气相放气 〈2〉一人放气 一人同时进行气管内吸引

或窦道未形成期间,

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人工气道的脱管及处理
• 导管自气管内脱出或滑出气道后,病人会突然
发出声音,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氧和下 降、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双肺
•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如导管滑至气管切

开处皮下组织,机械通气时,颈面部迅

速皮下气肿,同时呼吸机气

道峰压增高发出报警声。
人工气道的脱管及处理
细血管血流也难以恢复。5~10min放气就不可 能恢复局部血流。 • (2)机械通气时气囊放气易导致肺泡通气不 足。但非常规性的放气和调整,仍十分必要 • (3)高容低压气囊不易造成气管粘膜损伤
最佳充气量
• 长期机械通气者,气囊的压力保持在 18.5mmHg(25cmH2O)以下,低于毛细血管灌注压

2、拍胸片,插管位置应位于左

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

2~3cm处。

有创通气
气管插管 绕过了上气道和肺防护功能
输送干冷的医用气体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 3,记录插管外露长度并作醒目标记,
经常检查,严格交接班。
• 经口插管者应从门齿测量, 经鼻插管者应 从外鼻孔测量 , 成人 OETT 22±2cm
• 气道温湿化 (Humidification artificial airway)
• 胸部理疗 (chest physiotherapy)

分泌物吸引(Suction)

感染(VAP)的预防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1、插管后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相同,
观察胸廓运动是否对称,以防插管滑入 支气管内,造成单侧肺气肿或肺不张;或者 插管脱出气管
道通畅。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 6、气管切开时固定寸带松紧要适宜,每 班检查,及时予以调整。
• 注意颈部血气肿吸收和全身水肿消失后
• 寸带变松,患者剧烈咳嗽、活动时,

极易使导管脱出气管。
人工气道的脱管及处理
• 气管导管自气道内脱出
• 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严重并发症,

处理不及时会危及病人生命,

特别是无自主呼吸而应用机械通气
• 患者进食时或口鼻腔冲洗时,应将气囊 充分充气,并让患者半卧,以免误吸或
• 食物向气道内返流。松气囊或拔管前

一定要充分吸净口鼻腔分泌物。
(三)气道温湿化
• 1、湿化生理 气道湿化和防护机制
22°C
室内空气 10mg/L, 相对湿
度50%
吸气阶段- 气体的调节
32°C
鼻咽和口咽 31mg/L, 相对湿度90%
36°C
气管 42mg/L, 相对湿度100%
37°C
等温饱和界面 (ISOTHERMIC SATURATION
BOUNDARY) 44mg/L, 相对湿度100%
有创通气
气管插管 绕过了上气道和肺防护功能
输送干冷的医用气体
气道温湿化
• 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如果吸入气体湿化 不足,粘稠的痰液更易积聚于支气管内,严 重妨碍通气功能,使氧疗效减低,同时可导 致吸入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加重缺氧。有实验证明,肺部感 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故 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 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 导管脱出后应立即做以下处理:
• (1)无自主呼吸者立即将导管拔除,给 面罩加压人工呼吸术。气管切开口用
• 油纱封住, 有自主呼吸者给氧气吸入,

密切观察病情和SO2变化。
人工气道的脱管及处理
• (2)给紧急口腔气管插管,插管深度应超 过气管切开切口处。
• 3)气管切开患者,如局部已形成窦道, 重新置管较容易,若窦道未形成,可用 弯血管钳于切口处插入气管并撑开气管, 将导管重新置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