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陋轩答客问
冯纪忠设计理论在方塔园设计中的应用

冯纪忠借助对意象形的推演、四维时空处理、形的生成过程的表达、时间因素的强化、对人的情感的重视等手段达到意境的生成。
正是这些理念帮助他成功地设计出了方塔园、何陋轩以及一些旧城改造的经典作品,他所推崇的意动空间理论也真真切切地变成了设计案例,而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
本文想要表达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变更,现今社会也需要像方塔园一样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建筑。
方塔园对新生建筑设计具有探索及借鉴意义,并且其设计告诉我们,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园林,或是私人园林都不应该只是仅供观赏,它也应该满足现代人民的生活需求,成为既能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又能与时俱进的新型园林。
一、冯纪忠人物背景(一)时代背景冯纪忠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国学的熏陶,父亲和叔叔都是文学功底极好的士官,祖父更是为他请了老秀才作为国文老师,所以造就了他深厚的国学功底。
诗词歌赋对他一生的设计及理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其《何陋轩答客问》的出世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设计方塔园时,冯纪忠曾言:“现代风景园林与历史不能脱节,要保持中国的文化精神,不能丢掉自己的传统。
”一代大师林风眠与冯纪忠是一生挚友,他们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都曾经历过“文革”,蒙受过不白之冤。
林风眠与冯纪忠的思想关注点有着许多相似性,都更倾向于展现平民姿态,他们一个在建筑界,一个在美术界。
无论处境多么艰难,林风眠笔下的小鸟、白鹭、一草一木,抑或是冯纪忠设计的方塔园、何陋轩都是生机盎然,充满东方趣味却又不乏现代的气息。
(二)教育背景冯纪忠从小在国内受到大量的国学熏陶,1934年入读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土木,之后出国留学,1936年进入维也纳技术大学学习,期间成绩优异,并获得了优等毕业生荣誉。
在毕业后他没有直接回国,先后任职于维也纳的Kupsky、Stiegholzer、Siedek建筑师事务所。
冯纪忠深受维也纳技术大学现代主义教育影响。
赵冰指出:“在今天看来维也纳技术大学的现代之路更有持久的价值,它既追求现代性,又强调历史性……冯纪忠先生从维也纳走出并在具有深厚历史的中国发展的世界现代建筑之路,更是维也纳之路的最具挑战也最漫长的创造之路。
文言文阅读训练:王守仁《何陋轩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王守仁《何陋轩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卜.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障。
孔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滴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恒其地.弗能居•也。
而于处之自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酒者而笑得。
独其结超鸟言,山格孤城,无轩裳宫室之现,文仪揖让之缚,然此就淳庞质素之遗焉。
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
关爱憎而并,乱白西丹,潴奸穷器,外良而中,诸夏盖不免为。
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皆掖,折毅知矮,将无为陌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
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H夕而陌之,吾不谓然也.始于至,无空以止,居于丛校之间,则部也:迂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混。
龙场之民,老稚日来祝,子喜不予牌,益予比,子玄画于丛球之方—说卞之乐之也和与伐木阁之材就其池为轩以居于。
子因而将之以桧竹,苻之以芬药,列登阶,办室奥,挈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喀县,芋土之来游者,亦稍耕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拶者,若现于通都舄,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日“何陌”,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葩有也,财谓之附固宜:于后蔑道他而专法令,搜抉钩紧之术穷,而狡匿谪诈,不用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琪,未绳之木,虽粗砺旗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您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砍?虽然.典聿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添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
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盅乃。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供来者。
(明代•王守仁《何附记记》有助改)IO.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谙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于笠圆于丛A林之右B民C谓子之D乐之也E柏与伐木F阁之材G就其地H为轩以居予U.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tf,指有窗的小尾.可用作书斋字号,如归有光的书房叫项脊轩,王守仁的书房叫何牌轩。
2021年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何陋轩记

2021年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
②上国:国都。
③詈:骂。
④郁:阻滞。
⑤莳:栽种。
⑥信:通伸,伸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守仁以罪谪龙场()
②就石穴而居之()。
洪迈《稼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洪迈《稼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洪迈《稼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洪迈《稼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洪迈《稼轩记》原文及翻译洪迈原文: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
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
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①十弓②,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耒耨③之为者。
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而主人初未之识也。
绘图畀予曰:“吾甚爱吾轩,为吾记。
”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
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见深知。
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
顷赖氏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谈笑扫空之。
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
此志未偿,顾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乃大不可欤?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知,乃当急须蓑笠,醉眠牛背,与荛童牧竖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深潭之乐。
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侯当辍食迎门,同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本文有删节)注解:①衍:延伸。
②弓:一箭的射程。
③耒耨:指农具。
译文:郡城的北边大约一里的地方,原有一片空旷的土地:三面依附城墙,前边枕着澄湖像玉带一样清澈的湖水,(这个地方)长度(纵深)一千二百三十尺,宽度(横向)八百三十尺,界限分明,土地像磨刀石一样平坦,可以建屋来居住。
《何陋轩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读(202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

《何陋轩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读(202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二)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14-16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⑥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
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
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
⑤莳(shì):载种。
⑥琴编:琴书。
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14.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
B.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C.“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
D.“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16.结合文中第二个画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
(至少答出两方面)(2分)答案:(二)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14-16题。
(6分)14.B评分说明:(2分)A“以”字是“因为”的意思。
C是倒装句。
D“以信孔子之言”的“之”字是助词“的”。
“无丝竹之乱耳”的“之”字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主性。
15.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
评分说明:(2分)译对重点字词“予”“夷”“名”得1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得1分。
16.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人物不俗。
2021-2022-2中学七年级下册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素养评估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B。
【详解】①贾平凹.(āo)——wā;⑥高藐——高邈;⑨累.(lèi)赘——léi;⑩以身做.则——以身作则;⑪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2.【答案】C。
【解析】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近义词为年轻气盛、年富力强。
3.【答案】C。
【解析】①“橘子洲是……好季节”,主宾搭配不当;②“通过……让”,成分残缺,缺主语;④语序不当,应是先“吹散了白天的酷热”再“消退了人们心中的浮躁”。
4.【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用反选排除法,第一空,“乐观”是因为②“坚强”。
第二空比较容易判断,根据“豁达”一词可知选③句“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
第三空,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虑,与“严谨”衔接。
再判断第四空,根据“他人着想”可知选④句“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故选B。
5.【答案】A。
【解析】B.“说”是一种议论性文体;C.端午节喝雄黄酒;D.“杜工部、王荆公”不是以字号来称谓。
“工部”是杜甫官职,“荆公”是王安石的爵位。
6.【答案】(1)B(2)我认为B画更符合祝寿的主题。
(1分)鹤的形体超凡脱俗,举止优雅,在我国传统信仰中,是仙气十足的吉祥物,象征着成仙长寿。
(1分)松树龄长久,四时常青,也是长生长寿的象征。
(1分)松与鹤一起出现在《祝寿图》中,有“松鹤延年”的意味,希望老人能够生命持久、寿运永继。
(1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1)选择合适的对联,要看对联送给谁,是干什么用的。
本题是给爷爷过七十大寿,这就需要对联的内容与祝寿有关。
A.由“双栖”“比目”“并蒂”“交柯”可知,这是一幅新婚的对联,不能用于祝寿;B.由“祝长龄”可知只是祝寿用的对联,适合送给爷爷;C.由“迁新居”“创大业”可知这是祝贺乔迁新居的对联,不适合祝寿;(2)选择的画,也要贴合祝寿的主题。
何陋轩记的翻译

何陋轩记的翻译翻译: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
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
1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
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
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很安乐,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
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
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有着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
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就都这个样子,不能认为是落后啊。
那些当面说爱,背后说恨的,颠倒黑白,狡猾奸诈的人,外表忠厚,而内心像毒虫刺人,中原华夏地区的人们大都不能免;如果是外表文质彬彬,穿戴着礼仪之邦宋国的礼帽,鲁国的大袖之衣,遵守规矩法度,就不鄙陋落后了吗?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那就有了。
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
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
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
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
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
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
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哎,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意即孔子欲对浑朴的夷民施以礼乐教化)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模拟专练)九年级下-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原卷+解析)

专题13:课外文言文阅读(模拟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2)告其父曰:“盍去.诸?”( )2.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卢仝卢仝,范阳人。
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
家甚贫,惟图书堆积。
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
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终日苦哦,邻僧送米。
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
时韩愈为河南令,爱其操,敬待之。
尝为恶少所恐,诉于愈,方为申理,全复虑盗憎主人,愿罢之,愈益服其度量。
元和间,月蚀,全赋诗,意讥切当时逆党①,愈极称工,余人稍恨之。
及祸起,仝偶与诸客会食涯书馆中,因留宿,吏卒掩捕,仝曰:“我卢山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来宰相宅,容非罪乎?”苍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②。
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
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为谶云。
仝性高古介僻,所见不几近。
唐诗体无遗,而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纪忠:何陋轩答客问
松江方塔园规划中为了东南部取土,顺应土丘竹林分布原状,凿河北通方池,西
接河汊,构成连贯水系,而东南形成了一个景区。
拟建简单竹构的饮茶休息设施。
记得三年前曾有客与笔者来游。
信步过土埂,登小岛,披着没膝荒草,打量着
地势,客高兴地说:“是个好去处,略施些亭榭廊桥,真是有别洞天。
”笔者想了一想,没有说什么。
后来,总算经费有了着落,一个竹构草顶的敞厅,一波三折,差强人意,将要建成了,姑名之为“何陋轩”。
客恰好又来游,一同过小桥,绕土丘,进入竹厅。
客愕然良久,搭讪道:“园里这一圈,可真有些累了。
”笔者应道:“坐下喝杯茶再逛罢。
久动思静,现在宜于静中寓动,我设计时正是这样想的,不然的话,大圈圈之中又来一小圈圈,那不就乏味了。
”
客道:“原来这就是不采取游廊方式的道理。
这个厅确也阴凉轩敞。
游廊在楠木厅那里已经有了嘛。
”
笔者道:“那里不同,那里是游览主体广场之后,收一收神。
”
跟着笔者指点着介绍说:“全园有几个重要单位,除了主体文化宋塔、明壁之外,有天妃宫、楠木厅、大餐厅。
这个竹厅在尺度上和方位上需要和那些单位旗鼓相当,才能各领一隅风骚罢。
看!竹构结点是用绑扎的办法,原拟全无榫卯,施工中出于好意,着意加工,显出豪式屋架的幽灵难散啊。
”
客道:“竹子施漆,是否想在朴实中略见堂皇,会不会授人以不伦不类的口实?”笔者笑道:“不论竹木,本色确是我素来偏爱的,为什么这里施漆?让我们解释
一下:通常处理屋架结构,都是刻意清晰展示交结点,为的是彰显构架整体力系的稳定感。
这里却相反,故意把所有交结点漆上黑色,以削弱其清晰度。
各杆件中段漆白,从而强调整体结构的解体感。
这就使得所有白而亮的中段在较为暗的屋顶结构空间中仿佛漂浮起来啦。
就是东坡‘反常合道为趣’的妙用罢!”
良久,客扫视四周,猛然诘问道:“规律在哪儿?令人迷离惝恍,茫然若失,这又有什么说法?”
笔者笑道:“果然好象吹皱了一池春水,倒很使人高兴。
若说规律却是有的,请先看台基:三层,依次递转30°、60°,似大小相同而相叠,踌躇不定轴向正所以烘托厅构求索而后肯定下来的南北轴心,似乎在描述那从未定到已定的动态过程,这叫引发意动罢。
方砖铺地,间隔用竖砖嵌缝,既是为了加强方向感和有利于埋置暗线。
而且所有柱基落在缝中,不致破损方砖,又好似群柱穿透三层,而把它们扣住了。
三层台基错叠所留下的一个三角空隙,恰好竖立轩名点题。
”
再看墙段:这里并没有围闭的必要。
墙段各自起着挡土、屏蔽、导向、透光、视域限定、空间推张等等作用,所以各有自己的轴心、半径和高度;若断若续,意味着岛区既是自成格局,又是与整个塔园不失联系的局部”。
客道:“厨房忽然又是几个正方块,大概是求变化、求对比?”
笔者答道:“也对,说是曲直对比,轻重对比,想象它是帆船的系桩,引鸟的饮钵,均无不可,但我想是为什么厨房非是附属的、次要的不可?总之,这里,不论台基,墙段,小至坡道,大至厨房等等,各个元件都是独立、完整、各具性格,似乎谦挹自若,互不隶属,逸散偶然;其实有条不紊,紧密扣结,相得益彰的。
”
客道:“哦!这里包含深一层的观念。
”
笔者应道:“对。
所谓意境,并非只有风花雪月才算”。
客道:“我是清楚了,但是总不能经常依靠导游员解说吧?”
笔者答道:“当然,那不可能也不必要嘛。
一般,要欣赏戏,就得把戏看完;要欣赏乐曲,也得把乐曲听完,听完了也未必就懂,其实这都不用说。
同样,只要有了了解建筑的意愿,那不也要花点时间和气力,进行独立体验,才能从无序发现有序,从有序领会内涵吗?另一方面,就多数人来说,来到这里是为了品茗闲淡,并不存心了解建筑,然而不自觉有所感受,却是事实。
哦,我想这或许就是你担心令人迷茫进而受到一定影响的缘故吧!涉及建筑的感受问题,那是不能单谈建筑客体的,也要看主体一面罢。
譬如,高峰绝顶,一览众山。
荡胸沁脾,心情爽朗,这是诗人之所歌,哲人之所颂,上下古今,群体总合出来的常之人情;又哪里晓得,不是也有失魂落魄,舍身一跃的吗?那是主体的内心世界不同嘛。
再说近一点,当此园中的堑道建成的时候,不也有人怕它易于藏污纳垢吗?再说,为什么对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却没有听说什么叨叨?是古人风雅附庸者多吗?古人雷池难越吗?也许这样推度仍然流于书生之见。
”
说着说着,日影西移,弧墙段上,来时亮处现在暗了,来时暗处现在亮了,花墙闪烁,竹林摇曳,光、暗、阴、影,由黑到灰,由灰到白,构成了墨分五彩的动画,同步地凭添了几分空间不确定性质。
于是,相与离坐,过小桥,上土坡,俯望竹轩,见茅草覆顶,弧脊如新月。
客道:“似曾相识。
”
笔者道:“是呀,途中松江至嘉兴一带农居多庑殿顶,脊作强烈的弧形,这是他地未见的。
据说帝王时代民间敢用庑殿是冒杀头之罪的,其中必有来历,那就有待历史学家们去考证了。
这里掇来作为设计主题。
所谓意象,屋脊与檐口、墙段、护坡等等的弧线,共同组成上、下、凹、凸、背、主题、变奏的空实综合体。
这算是超越塔园之外在地区层次上的文脉续罢,也算是对符号的表述和观点罢。
”
客点头道:“我有同感。
符号怎能趋同,不是贴商标,不是集邮票,也不是赶时髦。
”
笔者道:“农村好转,拆旧建新,弧脊农居日渐减少,颇惧其泯灭,尝呼吁保护或迁存,又想取其情态作为地方特色予以继承,但是又不甘心照搬,确是存念已久了。
”
客道:“这样看来,小岛设计的灵感盖出于此啰?”
笔者答道:“也可以这么说。
就艺术创作活动一般来说,意念一经萌发,创作者就在自己长年积淀的表象库中辗转翻腾,筛选熔化,意象朦朦胧胧地凝聚起来,意境随之从自发到自觉,从意象到成象而表现出来,意境终于有所托付。
建筑设计更多的情况是,结合项目分析,意象由表象的积聚而触发,在表象到成象的过程中,意境逐渐升华。
不管怎样,三者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我们争取的是意先于笔,自觉立意,而着力点却是驰聘于自己所掌握载体之间的。
”
至于这个方案,那是逐渐展开的。
举一点来说:本来因为南望对岸树木过于稀疏,所以有意压低厅的南檐,把视线下引。
而弧形挡土墙段对前后大小空间形成,原是出于避开竹林,偶尔得之的,却把空间感向垂直厅轴两侧扩展了,纵横取得互补。
我总觉得,一片平地反而难作文章……”
客笑道:“提起文章嘛,这一番动定、层次、主客体、有无序等等的议论,不觉得似有小题大做之嫌吗?”
笔者不以为然道:“‘二京’、‘三都’俱是名篇,或十年而成,或期日可待,禀赋不同,机遇不同,不在快慢。
子厚‘封建论’,禹锡‘陋室铭’,铿锵隽拔,不在长短。
建筑设计,何在大小?要在精心,一如为文。
精心则动情感,牵肠挂肚,字斟句酌,不能自己,虽然成果不尽如意,不过,终有所得,似属共通,发而为文,不是很自然吗?”
客仍坚持道:“小题终究是小题,大题谈何容易!”
笔者语塞,嗫嚅道:“噢,噢,非我这钝拙孤陋者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