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

一、决明白芍汤:川芎15克、钩藤、石决明、白芍各30克,全虫、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顽固性、多发性偏头痛较为适用,发作前服用效果更好。
二、散偏汤:川芎20克,白芷、白芍各15克,白芥子、香附、柴胡、郁仁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感冒诱发的偏头有良好的效果。
二、散偏汤:川芎20克,白芷、白芍各15克,白芥子、香附、柴胡、郁仁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感冒诱发的偏头有良好的效果。
一、决明白芍汤:川芎15克、钩藤、石决明、白芍各30克,全虫、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顽固性、多发性偏头痛较为适用,发作前服用效果更好。
偏头疼中药治疗进展对于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甚明了,在临床上我采用中药对症治疗,患者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以下方剂治疗。
相关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华康网》[];原文链接地址:/nkwk/piantouteng/294119.html
川芎茶调散-方歌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川芎茶调散-方析
君川芎量大 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祛风活血而止头痛,“诸经头痛之要药”
┌薄荷┐
臣┤├轻而上行,善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荆芥┘
┌羌活 治太阳经头痛[后脑牵连项痛]┐
││
│白芷 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心痛]│
佐┤├疏风止痛
│细辛 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
││
└防风 辛散上部风邪┘
使 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偏头疼中药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88例

2 治疗方药
川芎12 g,荆芥12 g,防风12 g,白芷12 g,细辛3 g,菊花15 g,葛根12 g,丹参20 g,白芍30 g,甘草6 g。1剂/d,水煎服。10 d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痊愈:经治疗1~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在6个月之内未有复发者70例,占79.5%。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88例
更新日期:2011-04-09 点击: 张玉华 刘桂营
笔者近几年来以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8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经系统治疗且资料完整者。其中男53例,女38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者1周,病程最长3 a。
好转:经治疗1~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经治后在6个月内病又复发,经用本法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者12例,占13.7%。
无效:经用本法治疗1~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略有改善,而改用它法治疗者6例,占6.8%。
4 典型病例
杨某,男,35岁,农民。1988-09-22初诊。患者头痛时作,痛连项背,并有针刺感,遇风则痛剧已有月余。先后经多医治疗无效。经徐州市某医院作脑电图正常。诊为“神经血管性头痛病”,对症用药亦未效。遂来我院就诊。刻诊:患者痛苦貌,头痛如劈,有针刺感,疼痛剧烈时欲呕,伴纳差,全身不适,苔薄白,脉细弦。此乃风寒袭滞经络所致,宜疏风散寒,活络止痛为治。拟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2 g,荆芥12 g,防风12 g,白芷12 g,细辛3 g,菊花15 g,葛根12 g,丹参20 g,白芍30 g,甘草6 g。3剂,水煎服,1剂/d。药后诸症大减。药中病所,守法再进,先后共服8剂治愈,随访至今病未再发。
5 体会
“神经血管性头痛”祖国医学无此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当属外感风寒头痛范畴。由于久治不愈,致使寒凝经络,血脉阻滞,即“久痛入络”之谓。方选川芎茶调散加减。方中川芎、荆芥、防风、白芷、菊花、细辛、葛根有疏风散寒止痛的作用,且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为治疗头痛之要药;丹参活血通络,白芍合甘草有缓急止痛之效。故用之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收效较捷。
川芎茶调散

荆芥
性味:味辛,性温。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肝经。 归经:入肺、肝经。 功效主治:发表,祛风,理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 功效主治:发表,祛风,理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 咽喉肿痛等证。 咽喉肿痛等证。 现代研究:(1)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2)抑菌 现代研究:(1 解热、镇痛、 :(
甘草
性味:味甘,性平。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入脾、胃、肾经。 归经:入脾、 肾经。 功效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功效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灸用可 治脾胃虚弱;生用可治咽喉肿痛,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治脾胃虚弱;生用可治咽喉肿痛,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现代研究:(1)抗炎、抗变态作用 (2)解毒作用 现代研究:(1 抗炎、 :( (3)镇咳、镇痛作用 (4)抗惊厥作用 镇咳、
川芎 防风 炙甘草
荆芥 白芷 茶清
汤剂或散剂。 汤剂或散剂。
功 用
疏 风 止 痛
主 治
外感风邪头痛
外感风邪,壅遏阳气。 外感风邪,壅遏阳气。
巅顶痛 偏头痛
偏正头痛 或巅顶作痛
症 状
目眩鼻塞 或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 脉浮
方解
川芎 羌活 白芷 细辛 防风 荆芥 薄荷 茶 炙甘草 活血袪风, 活血袪风,止头痛 疏风止痛 散寒止痛 辛散风邪 清利头目 监制 益气和中
2、辨证要点 头痛,鼻塞, 头痛,鼻塞,脉浮等
3、临证加减 风寒:酌减薄荷用量, 苏叶、 风寒:酌减薄荷用量, +苏叶、生姜 风热:+菊花、蔓荆子、钩藤 风热:+菊花、蔓荆子、 :+菊花 风湿:+苍术, 风湿:+苍术,蒿本 :+苍术
4、现代运用
血管神经性头痛 慢性鼻炎 鼻窦炎所引起的头痛 ----属风邪上犯者。 ----属风邪上犯者。 属风邪上犯者
川芎茶调散

水条下,取茶叶苦寒清上而降下之性,监制上药之升散,使之升中
有降均为佐使。诸药合用共成疏散风邪、制止头痛之良方。
(七)现代研究
药理: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其煎剂给小鼠灌胃能抑制其自
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并能对抗咖啡因的兴奋作
头痛论治按太阳、少阳、阳明引经药治疗,更有涉及诸多病种的繁杂辨证,初学者难得要领。
我体会川芎茶调散不仅对风邪头痛效捷,而且对各种头痛均有一
定的疗效,我以此方作为治疗头痛的基础方。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统治诸种头痛颇验。
(二)方组
川芎10g,荆芥10g 防风10g,细辛3-5g,白芷6-10g
羌活、细辛有抗脑垂体后叶所致的心肌缺血作用;炙甘草有抑
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以上提示;川芎茶调散不仅治外感头痛,而且能治内伤性诸多
因素引起的头痛,如肝风头痛、肝阳头痛、血虚头痛、血瘀头痛等。
些痊愈病例几乎都是新近头痛患者;继服消失和减轻者,尽是慢性
头痛久治难愈的病例。
〔五)适应证
本方既治疗外感头痛,亦可治疗肝阳头痛、血虚头痛、瘀血头
痛等诸种头痛。西医诊断有:“上感”头痛,某些传染病、鼻旁窦炎.、
中耳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头痛。
(六)方义
川芎茶调散共由8味药组成。除甘草外,其他7味药都是祛
羌活10g,薄荷3g,甘草6g,茶叶一撮。(注:剂量为本人常用量)
(三)制、服法:
以上8种药,炕干共为细末,每次成人量为9g+加茶叶一小撮,
开水冲泡饮用。每日冲服2-3剂(18-~27g)。儿童酌减,加糖冲
川芎茶调散方剂

川芎茶调散方剂川芎茶调散【方剂名】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各60g) ,细辛一两(30g) ,防风去芦一两半(45g) ,薄荷不见火八两(24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清茶调下。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本方所治乃为风邪外袭,阻遏清阳所致。
风邪外袭,上犯头目,故头痛目眩,由于风性数变,故其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或牵引眉棱骨痛,若头痛作止无时,称为头风。
风邪束表,卫阳不宣,邪正抗争,则恶寒发热,肺气不利,则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风邪外袭之征。
治宜散风邪,止头痛。
因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方中用川芎祛风止痛,为治各经头痛的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或巅顶痛),又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君药。
薄荷、荆芥辛散轻扬,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且薄荷用量独重,以其辛凉之性,制其诸风药之温燥,为臣药。
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疏风散邪治头痛。
其中羌活镇痛力强,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善通窍止痛,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细辛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并宣通鼻窍,防风疏风解表,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风药之燥性,服时用清茶调服,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过,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疏风药众,止痛效宏,又引经用药,诸经头痛均治。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的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
【使用注意】本方辛散药物较多,故凡久病气虚、血虚,或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则非本方所宜。
川芎茶调散方歌

川芎茶调散方歌【名称】川芎茶调散【方歌】川芎茶调白芷羌,荆防细辛薄荷襄,疏散风邪头痛止,鼻炎脑漏效亦良《中国药典》:川芎茶调散【处方】川芎120g 白芷60g 羌活60g 细辛30g 防风45g 薄荷240g 荆芥120g 甘草60g【性状】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
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川芎茶调散【处方】川芎(四两)荆芥穗(四两)细辛(去心.一两)白芷(一两)甘草(一两)羌活(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薄荷(蜜炙.八两)【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言语声重。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处方】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
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常服清头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川芎茶调散【别名】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240克川芎荆芥(去梗)各120克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白芷羌活甘草(爁)各6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
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备注】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头项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前额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额骨痛),均为主药;荆芥、薄荷、防风升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香附行气宽中,兼能疏风(现配方多用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配合荆、防、薄荷,增强疏风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升散不致耗气;用茶清调服,乃取茶叶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风热,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
川芎茶调散

·340·川芎茶调散Chuanxiong Chatiao San【处方】川芎120g 白芷60g羌活60g 细辛30g防风45g 荆芥120g薄荷240g 甘草60g【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复粒由8~12分粒组成。
螺纹导管直径14~50µm,增厚壁互相连接,似网状螺纹导管。
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
油管含棕黄色分泌物,直径约100µm。
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约30µm。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2)取本品3g,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时时振摇,浸渍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川芎对照药材0.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一个荧光主斑点。
(3)取羌活对照药材0.5g,同〔鉴别〕(2)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及〔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苯-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约5分钟。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个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B)。
【功能与主治】疏风止痛。
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与用量】饭后清茶冲服。
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闭,防潮。
川芎茶调散注意事项

川芎茶调散注意事项川芎茶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调散血脉、舒筋活络、治疗头痛、痛经等症状。
然而,作为中草药,使用川芎茶需要妥善操作和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川芎茶使用的注意事项:1. 川芎茶适用于风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的头痛和痛经,不适用于阳虚或阴虚体质的人群。
在使用川芎茶之前,最好请教中医师或中药师进行咨询,了解自身体质是否适合使用。
2. 川芎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在服用川芎茶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血液循环问题。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避免使用川芎茶。
川芎茶虽然属于天然草药,但其中的有效成分对特殊人群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4. 川芎茶的用量要适度,不宜过量。
一般来说,每次服用川芎茶的量应控制在5-10克左右。
如果用药过量,可能会导致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
5. 川芎茶是属于发散性的草药,因此不宜与同样具有发散作用的草药同时使用,以免产生过热、口腔溃疡等副作用。
同时,川芎茶也不宜与收敛性草药同时使用,以免相互抵消疗效。
6.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川芎茶时要谨慎,因为川芎茶有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
最好在使用川芎茶之前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干扰病情和治疗效果。
7. 川芎茶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暴晒,以免草药的有效成分被破坏。
最好将草药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8. 川芎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些人可能会对川芎茶产生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红斑、肿胀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9. 川芎茶并非万能药,不能取代其他药物。
在使用川芎茶治疗具体疾病时,最好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
总结起来,川芎茶作为一种中草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体差异、适量用药、避免与其他草药或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在选择和使用中草药时,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茶调散-方歌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川芎茶调散-方析
君川芎量大 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祛风活血而止头痛,“诸经头痛之要药”
┌薄荷┐
臣┤├轻而上行,善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荆芥┘
┌羌活 治太阳经头痛[后脑牵连项痛]┐
││
│白芷 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心痛]│
佐┤├疏风止痛
二、散偏汤:川芎20克,白芷、白芍各15克,白芥子、香附、柴胡、郁仁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感冒诱发的偏头有良好的效果。
一、决明白芍汤:川芎15克、钩藤、石决明、白芍各30克,全虫、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顽固性、多发性偏头痛较为适用,发作前服用效果更好。
偏头疼中药治疗进展对于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甚明了,在临床上我采用中药对症治疗,患者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以下方剂治疗。
偏头疼中药治疗进展偏头的主要症状是,一侧头部出现阵发性强烈疼痛,以前额、颞部眼眶处多见,也有牵引及患侧耳部,脑后部者,多为跳痛、胀痛或针刺疼痛,严重者还伴有恶心,意志消沉和精神障碍,甚至发生疼痛性休克。
偏头疼中药治疗进展偏头痛是反复发作性的头痛,发病常有季节性,并有遗传倾向,以女性多见,首次发病多在青春期。
3.对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均可应用。
偏头疼中药治疗进展偏头痛是反复发作性的头痛,发病常有季节性,并有遗传倾向,以女性多见,首次发病多在青春期。
偏头疼中药治疗进展偏头的主要症状是,一侧头部出现阵发性强烈疼痛,以前额、颞部和眼眶处多见,也有牵引及患侧耳部,脑后部者,多为跳痛、胀痛或针刺疼痛,严重者还伴有恶心,意志消沉和精神障碍,甚至发生疼痛性休克。
四、加味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黄芪、牛膝各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鸡血藤2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体内有瘀血者或老年女性兼有高血压,冠心病者,较为适宜;对外伤后诱发的偏头痛效果也很好。疼痛剧烈时,可加红花10克。
三、祛风止痛汤:川芎15克、白芷15克、川椒10克、菊花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5克、薄荷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细辛 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
││
└防风 辛散上部风邪┘
使 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偏头疼中药
1.本方为主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剂。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证治要点。
2.方中药物以辛温之品为多,故主要适用于风寒头痛,但对于风热头痛亦可加减应用。若头痛属风寒者,可重用川芎,并酌加苏叶、生姜等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属风热者,去羌活、细辛,加蔓荆子、菊花以散风热。若头痛久而不愈者,可配全蝎、僵蚕、桃仁、红花等以搜风活血止痛。
偏头疼中药治疗进展对于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甚明了,在临床上我采用中药对症治疗,患者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以下方剂治疗。
一、决明白芍汤:川芎15克、钩藤、石决明、白芍各30克,全虫、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顽固性、多发性偏头痛较为适用,发作前服用效果更好。
二、散偏汤:川芎20克,白芷、白芍各15克,白芥子、香附、柴胡、郁仁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感冒诱发的偏头有良好的效果。
三、祛风止痛汤:川芎15克、白芷15克、川椒10克、菊花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5克、薄荷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四、加味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黄芪、牛膝各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鸡血藤2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体内有瘀血者或老年女性兼有高血压,冠心病者,较为适宜;对外伤后诱发的偏头痛效果也很好。疼痛剧烈时,可加红花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