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何虎)
浅析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方法 姚虎

浅析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方法姚虎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尤其是交通运输业,不但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为我国的运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因此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也在不断的增多,对其得施工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现在我国实际的高速公路施工情况来看,对高速公路测量的技术方法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高速公路;测量工艺;施工1 施工前准备工作1.1 规章制度高速公路的施工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施工的细节、施工测量、施工图纸设计、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等各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严格的规定,因此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文件,然后在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措施,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以此来保障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
1.2 控制网复测与加密在进行高速公路项目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严格的测量工作,根据我国国家制定的测量标准进行,首先需要对设计单位所交付的控制桩(或导线桩)、水准基点等进行核对、复测与加密。
1.2.1 外业观测(1)导线点的复测与加密可以使用现在比较通用的拓普康 GTS-602 型 2 秒电子全站仪进行观测,对于水平角的观测需要进行两个测回,对于边长的观测可以选择对向观测,但是在进行观测时必修要按照国家的规定标准进行。
还要按照固定的记录格式进行现场记录,结束之后还要进行记录检查,在保证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再进行下一站的观测测量。
(2)水准点的复测与加密高程控制网的测量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四等水准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的。
但是不管是三角高程测量还是水准测量都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严格按照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对于观测的结果的重测和取舍也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
1.2.2 内业平差对于外部的原始记录收不必须要进行仔细的检查,至少要进行两次单人的检查,在保证其准确无误后在进行评差计算。
高铁长大隧道洞内施工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研究

高铁长大隧道洞内施工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研究1 施工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应用要点1.1 做好网型的选择隧道洞内平面控制通常选择精密导线测量,据以往施工经验,单面掘进3 km 以下的隧道,采用闭合导线(双导线)的方式进行测量可满足施工控制需要。
由于本隧道单面掘进长度大于5 km,洞内导线应布设成多边形闭合环,每个环由4~6个边构成,长隧道宜布设成交叉双导线形式,增加网的内部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隧道施工时,靠近开挖作业面处停有钻爆台车、衬砌台车、防水板台车及衬砌养护台车等,对测量通视的影响较大,选择在中心水沟两侧布点,形成闭合环式导线利于坐标的传递。
如果在该路段进行交叉双导线的布设,由于其通视宽度相对较低,平均值在2~3 m之间,建立闭合环需要将角度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对测量精度的要求较高,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闭合差过大的情况。
在对网型进行选择时,可以将交叉双导线和延伸闭合导线结合使用,借此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准度[1]。
1.2 进行控制点埋设在高铁长大隧道控制测量过程中,进行控制点的合理选择和埋设,属于重要的工作内容,控制点埋设位置的合理性将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根据提前规划的方案,将图纸中的控制点落到实处,借助钻机进行钻孔,考虑到控制点需要长期使用,因此选择耐久性强、高质量的不锈钢标志,钻孔深度控制在1.0~1.5 m,借助砂浆将标志固定在钻孔处。
控制点在应用中的间隔应控制在10 m左右,为后续导线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合理控制测量导线的长度,相比隧洞外的环境,隧道内部的可见度、空气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长度一般控制在250 m以内,所提供的边长应尽量相近,以降低视觉性误差。
(3)其他设施在布置中应尽量绕开控制点所在位置,如通风管可以沿隧道顶部进行布置,创造良好的沉降量监测环境,提高采集数据的有效性[2]。
1.3 测量仪器的筛选在平面控制测量的过程中,测量仪器选择的合规性将直接影响结果的精准度。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和质量控制技术胡大为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和质量控制技术胡大为发布时间:2022-01-17T07:06:19.116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9期作者:胡大为[导读] 由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环境较隐蔽,施工程度较为复杂,因此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系数较高。
并且在此类工程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使得一些常见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湖北长江路桥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200摘要:由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环境较隐蔽,施工程度较为复杂,因此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系数较高。
并且在此类工程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使得一些常见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如期完工。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类工程在施工中还存在相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建设人员要找出有效的控制对策。
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强化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实现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技术引言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交通工程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隧道工程发展尤为迅速。
隧道工程在山区公路项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根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我国隧道以及地下工程建设规模位居全世界前列。
虽然隧道建设已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因此,需要明确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需要采取的解决措施,确保隧道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1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1.1锚杆施工技术锚杆施工技术对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锚杆施工时要注意对设计点进行钻孔,施工时要将其杆体的杂质全部清除,避免杂质对其造成影响。
同时在进行施工时要结合实际要求对锚杆的施工现场进行保证,通过将锚杆眼的杂质进行清洁来确保其达到施工标准。
在进行锚杆与钢筋网和钢拱架的连接时,要确保其连接的稳定性,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确保其符合施工的标准。
1.2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作者:刘涛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8期摘要: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得以快速修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
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隧道工程必将大量修建。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作为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是隧道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本文对长大隧道控制测量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长大隧道;控制;测量引言隧道工程大都处于地形地势复杂的山区,隧道洞外控制网布点时应顾及垂线偏差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
同时,隧道洞内控制测量作为隧道工程測量的核心,洞内控制导线网布设的形式十分重要;隧道洞内复杂的施工环境限制了导线的测量精度,特别当隧道相向开挖长度过长或洞内导线存在短边时,贯通点的精度难以得到保证。
一、工程概况某隧道最大埋深约220m,全长7288m。
最大开挖面积109.3m2,正洞主要采用三台阶法进行开挖。
二、测量难点分析(1)本隧道为大断面重载铁路,隧道设计铺设无砟轨道,对控制测量要求较高。
另外针对隧道所处地形,进出口及斜井口均处在山坳之中,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均在山顶位置,对洞外和洞内的联系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必须建构引测进洞隧道洞外施工控制网,并使之具有高精度和独立性。
(2)为了确保长大隧道的正确掘进,要实现逐层控制,即:临时中线点控制掘进方向、正式中线控制临时中线点、洞内控制点控制正式中线点。
(3)隧道掘进开挖面的高程由临时水准点控制,洞内初砌及洞内建筑物的高程由真实水准点控制。
(4)控制点的布设质量和精度对于隧道贯通精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直接的影响,必须将控制点布设在安全不易损坏的位置,并采用支导线的方式实现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确保洞外控制网、洞内施工控制测量的精度。
三、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法(一)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是确保隧道开挖轴线与设计轴线一致的保证,是确保隧道精确贯通的前提和基础。
本工程依照规范要求进行控制测量设计,确定适宜的测量等级,选择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最大程度上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浅谈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技术

浅谈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技术发布时间:2022-09-19T03:15:53.70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0期作者:任绍刚[导读] 在隧道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从洞门边仰坡放样、洞门开挖、隧道掘进、仰供填充、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隧道贯通等工序均离不开测量工作任绍刚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19摘要在隧道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从洞门边仰坡放样、洞门开挖、隧道掘进、仰供填充、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隧道贯通等工序均离不开测量工作,隧道工程能否按设计规划的线路以及规范规定的允许误差顺利贯通是我们每个测量人员、项目总工、项目负责人重点关注的问题。
如果出现贯通误差超限或过大,调整贯通误差不但耗财耗力,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工期以及和单位声誉,对后期投标造成严重影响。
要保证长大隧道顺利贯通,控制测量技术尤为关键。
本文从隧道控制点选点及埋设、隧道贯通精度要求、提高精度的措施、洞内控制点延伸测量、贯通误差的调整等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展开控制测量、确保长大隧道的顺利贯通。
关键词长大隧道控制测量关键技术1隧道控制测量环境隧道控制测量按所处地理位置、测量环境的不同分为洞外控制测量和洞内控制测量,一般情况下长大隧道工程大多位于高山险谷,测量观测条件非常困难,要保证隧道顺利进洞,洞外控制点选点埋桩很难找到合适位置;而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困难来自施工干扰、扬尘干扰等,其困难程度并不亚于洞外测量。
要保证隧道顺利贯通,控制网测量精度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隧道贯通误差大小。
由于高精度电子水准仪的诞生和应用,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可达到1mm的要求,高程贯通误差极易满足隧道贯通精度要求,因此本文中的控制测量技术均指平面控制测量。
2隧道测量控制点选点、埋标施工单位进场后,首先要对隧道洞口位置进行初步调查核实,根据洞口具体位置对设计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和加密。
而施工控制网布设的合理性、标桩的埋设质量是保证隧道顺利进洞以及顺利贯通的关键。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摘要:高速铁路隧道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恶劣,在实际施工作业中,隐藏着较多的安全隐患。
通过先进的测量工艺,全面系统地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测,是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本文针对铁路隧道的监控量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于相关的铁路隧道的监控量测设计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隧道工程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尤其是在西南地区,如西成高铁隧道占比高达55%。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工艺复杂,施工环境恶劣,受地质情况影响,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
在隧道施工中,开挖、支护等作业都会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监控量测就是监视围岩稳定,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合理及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新奥法进行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有效的监控量测技术,施工单位能够获取准确的围岩及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对围岩在施工中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其稳定性,进而对隧道支护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切实保障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
1.监控量测的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用各种类型的仪器,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监控量测。
通过现场监控量测把量测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对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施工方法做出修正,可以达到安全、经济、快速的施工目的。
通过现场监控量测,能够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并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能够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监控量测也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2.监控量测项目监控量测项目根据隧道的特点和难点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2.1必测项目必测项目主要包括: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拱脚下沉、拱脚位移等。
必测项目是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必须进行的常规量测项目,是为了在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稳定,并通过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来指导设计、施工的经常性量测。
浅谈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何虎)

浅谈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南岳公路项目部:何虎【摘要】长大高铁隧道对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隧道的贯通误差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通过就长昆客专五标磨把公隧道控制测量经验,对长大隧道的洞内导线布网、埋点、施测方法等一一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铁隧道控制测量高速铁路的速度均在250千米/时以上,对线性、地形的要求较高,因此隧道在山领地区的比例很大,且长大隧道较多。
为确保贯通精度,隧道内外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测量控制网布设的好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贯通精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高速铁路施工,隧道的贯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对磨把公隧道的洞内外控制测量谈一点体会。
1、工程概况磨把公隧道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境内,线路于鸭田镇福合村西侧约500米处进入隧道,出口位于刘塘村东北方向。
隧道进口里程DK226+812,出口里程DK229+960,隧道全长3148m,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内最大埋深270m,最小埋深24m。
隧道进口至DK227+459。
428199段位于半径为11000的左偏曲线上,DK227+459。
428199~出口段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纵坡为人字坡,进口至DK229+600段为19。
95‰的上坡,DK229+600至出口段为3.6‰的下坡。
2、控制测量的基本情况2.1工具(见表1)表1序号名称型号备注1 GPS接收机2全站仪徕卡TCRP1201+ 测角精度1″3 水准仪DINI03 0.3mm/km4 温湿表5气压表2.2控制测量项目(见表2)表2序号监控量测项目量测仪器精度备注1洞外独立控制网GPS接收机1mm2 洞内平面控制网全站仪1mm3 洞内高程控制网水准仪0.1mm2。
3测点埋设及要求2.3.1洞外独立控制网,根据高速铁路测量规范,按GPS二等加密点埋设,如下图所示:标石断面图2.3。
2洞内控制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导线点埋设在仰拱填充面上,如下图所示:洞内导线点断面图3、洞外控制测量3.1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测量采用GPS静态测量模式,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指标符合±(5mm+1ppm×D)。
谈铁路长大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S HANX I ARCHI I EC T URE
山 西 建 筑
Vo 1 . 3 9 No . 2
J a n . 2 0 1 3
・21 3・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0 2 — 0 2 1 3 — 0 2
量 的精 度和可靠性 , 使 隧道 能正 确贯通 , 并 使 隧道 内各 建筑 物界 至整米 , 左线点号前冠 以字母 “ z ” , 左 线点号 前冠 以字母 “ Y ” , 例 限符合 验收精度要求 , 就显得尤为重要 。 如: Z 3 5 2+ 2 6 8 , Y 3 5 2+ 2 7 3 , 分别表示左线里程 K 3 5 2+ 2 6 8 、 右线里
阶段 的测量 精度要求 , 致使 隧道贯 通后 误差 较大 , 虽然 满足 规范 标称测角精 度 不 应 低 于 ±1 . 0 ” , 测 距 精 度 不 应 低 于 ±1 m i n+ 的精度要求 , 但 对后续 的隧道洞 内 C PI I 测 量和 c P Ⅲ测 量 的精度 2 p p m。观测前须 按要 求对 全站 仪及其 棱镜 进行 检 校 , 作 业期 间 产生很 大影 响。采用交叉导线 网, 可 以加 强测量检 核和 提高测量 仪器须在有效检定期 内。边长观测 应进行温度 、 气 压等气象元 素 精度 , 大大减小贯 通误差 , 从 而保 证无 砟轨 道施工 时 的隧道 洞 内 改正 , 温 度读 数精 确至 0 . 5℃ , 气压读数精确至 0 . 5 h P a 。
谈 铁 路 长 大 隧 道 的 洞 内 平 面 控 制 测 量
曹 文 科
( 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 有限公 司 , 陕西 宝鸡 7 2 1 0 0 6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南岳公路项目部:何虎【摘要】长大高铁隧道对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隧道的贯通误差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
本文通过就长昆客专五标磨把公隧道控制测量经验,对长大隧道的洞内导线布网、埋点、施测方法等一一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铁隧道控制测量高速铁路的速度均在250千米/时以上,对线性、地形的要求较高,因此隧道在山领地区的比例很大,且长大隧道较多。
为确保贯通精度,隧道内外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测量控制网布设的好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贯通精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高速铁路施工,隧道的贯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对磨把公隧道的洞内外控制测量谈一点体会。
1、工程概况磨把公隧道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境内,线路于鸭田镇福合村西侧约500米处进入隧道,出口位于刘塘村东北方向。
隧道进口里程DK226+812,出口里程DK229+960,隧道全长3148m,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内最大埋深270m,最小埋深24m。
隧道进口至DK227+459.428199段位于半径为11000的左偏曲线上,DK227+459.428199~出口段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纵坡为人字坡,进口至DK229+600段为19.95‰的上坡,DK229+600至出口段为3.6‰的下坡。
2、控制测量的基本情况2.1工具(见表1)表1序号名称型号备注1GPS接收机2 全站仪徕卡TCRP1201+ 测角精度1″3 水准仪DINI03 0.3mm/km4温湿表5 气压表2.2控制测量项目(见表2)表2序号监控量测项目量测仪器精度备注1洞外独立控制网GPS接收机1mm2洞内平面控制网全站仪1mm3洞内高程控制网水准仪0.1mm2.3测点埋设及要求2.3.1洞外独立控制网,根据高速铁路测量规范,按GPS二等加密点埋设,如下图所示:标石断面图2.3.2洞内控制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导线点埋设在仰拱填充面上,如下图所示:洞内导线点断面图3、洞外控制测量3.1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测量采用GPS静态测量模式,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指标符合±(5mm+1ppm×D)。
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要求3.1.1GPS洞外控制网布设洞外平面控制网原则上沿隧道进出口连线方向布设,控制线路中m线,平面控制网由洞口子控制网和洞口子网间的联系网组成,同时考虑GPS观测对控制点的要求。
根据现场实际踏勘,磨把公隧道进出口GPS点由两个大地四边形网形构成,网形图如下图所示:3.1.2 选点和埋石控制点考虑满足GPS观测的要求,又要考虑适合隧道控制测量对控制点的要求。
在磨把公隧道左侧100米山脊处埋设一个GPSJM5009,用于往洞内投点。
再增设2个GPSJM5006、JM5007点与之通视,且距离大于500米作为方向线。
磨把公隧道出口GPS布点如下图所示:JM5009洞内投点方向边1JM5006方向边2洞内投点方向JM5009洞内投点磨把公隧道出口方向边2方向边1隧道控制点标心钉为金属标志制作材料,上部为不锈钢,下部采用普通钢筋焊接而成。
控制点采用现场灌注混凝土的方式埋设。
埋设深度大于1.2 m。
如下图所示:磨把公隧道共布设8个GPS点,保证每个洞口有两个洞口投点,每个洞口投点有两个后视方向,联测精测网CPI点4个。
3.1.3观测数据采集GPS控制网采用Trimble双频GPS接收机,静态作业模式作业,接收机标称精度应不低于±(5mm+1ppm×D),且检定合格。
作业前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相关检测,作业过程中应保持接收设备工作状态良好。
观测前,应按设计的控制网网形、卫星可见预报表、GPS接收机数量、交通情况编制GPS观测计划;并根据确定的作业模式,配置预置作业任务参数;作业中应通过报话机和移动电话及时沟通信息。
观测应按设计控制网网形进行,洞口子网和联系网可统一观测,每条基线应观测2个时段,时段长度应大于90分钟。
观测时,为减小对中及相位中心误差,应对GPS天线进行统一定向,第一时段指北定向,第二时段指南定向。
GPS观测应选择卫星数目多、卫星升降少、GDOP值较小且稳定的观测窗口施测,观测符合表4要求。
表4 GPS测量作业技术要求表3.1.4数据处理以同步观测区为单位进行独立基线解算和质量检核。
以无约束平差确定有效观测量为基础,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和二维约束平差。
基线解算采用Lei ca 公司的“ Le ica Ge o Offi ce Com bined ”软件进行解算,解算结果应满足软件规定的指标要求,基线观测值均应按规范的要求进行重复基线检核和异步环闭合差检核。
G PS 外业观测后应对观测数据进行计算;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应用基线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基线向量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规定。
(1)由独立基线构成的异步环各坐标分量及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以下各式的要求:σn W x 3≤ σn W y 3≤σn W z 3≤ σn W 33≤式中:x W 、y W 、z W ——坐标分量闭合差;W ——环的全长闭合差; n ——闭合环的边数;σ——标准差,σ=()22d b a ⨯+,其中a 取5mm,b 取1ppm,d按环平均边长计算。
当闭合环中长、短边的长度相差较大时,宜按边长和等级规定的精度计算每条边的σ,并按误差传播定律计算环闭合差的限差。
(2)重复观测的基线较差(s d )应满足下式要求:σ22≤s d 式中:σ——标准差,d 按基线长度计算。
根据隧道洞口子网和子网间联系网的不同特点,洞口子网基线构成的异步环三维闭合差限差应小于20mm;子网间的联系网基线构成的异步环相对闭合差应符合表5要求:表5 异步环相对闭合差限差限差单位:ppm(3)采用同济大学TGPPS6.02软件进行平差计算。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面要求;VΔX≤3σVΔY≤3σVΔZ≤3σ整网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向量改正数较差应符合下列规定:d vΔx≤2σd vΔy≤2σd vΔz≤2σ约束平差后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二等GPS控制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当基线长度短于5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
根据约束平差后的控制点成果估计洞外控制测量和洞内导线测量对各开挖洞口间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进行估算,分别分析精测网施工坐标系和隧道工程独立坐标系成果对隧道贯通误差的影响,以决定最终成果的使用,并根据客观情况对洞内测量要求提出建议。
七、3.2洞外高程控制测量3.2.1洞外高程控制网布设高程控制网布设应根据实地交通状况和1:10000地形图按隧道进出口位置布设。
在布网过程中,应首先按地图交通路线进行实地踏勘,然后选择最优路线进行测量。
3.2.2选点和埋石每个洞口设置3个洞口水准点,选择在洞口附近土质坚实、通视良好、施测便利、高程适宜和便于保存之处;三个洞口水准点中的两个设置在洞口附近,两点之间距离按安置一次仪器能进行观测为原则,另一个设置在更为安全的区域,便于复核联测,联测隧道范围内所有的二等水准控制点。
磨把公隧道出口二等水准布置点如下图所示:洞口二等水准点JMB5006洞口二等水准点JMB5005洞口二等水准点JMB5004洞口水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同平面点。
3.2.3水准观测水准观测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统一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二等标准施测。
水准仪的标称精度均为每公里高差偶然中误差±0.3mm。
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条水准路线的往返观测应采用相同的人员、仪器、转点尺承,沿相同水准路线。
沿公路施测时应使用大于5公斤的铸铁尺垫,在山路地段施测应采用尺桩或突出岩石作为立尺转点;使用尺撑扶尺,水准尺气泡居中;使用干湿温度计测定气温。
水准观测要求:视线长度≥3m、≤50m,前后视距差≤1.5m,前后视距累积差≤6.0m,视线高度≥0.55m、≤2.8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两次读数差≤1.0mm,观测时偶数站按后-前-前-后,奇数站按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每一测段应为偶数站。
水准测量精度应满足表7规定。
表7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中:R为测段长度,L为附合线路长度,F为环线长度。
二等水准临时间歇点要求:在间歇时要求设置2至3个间歇点并作为临时水准点处理,间歇点设置要求,第一个间歇点与第二个间歇点间距要求在400m以上,第二个和第三个间歇点间距在两站测量范围内,同时间歇点的规格要以ø30以上的螺纹钢筋,长度大于600mm,并保证不易被破坏位置;间歇后测量首先检测三个歇点间高差,在满足限差要求后方可进行余下水准路线测量,如果三个间歇点间有两个点间高差超出限差,必须进行重新测量。
3.2.4数据处理原始数据处理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软件将原始数据处理为高差距离文件,水准网平差采用铁三院研发的TS DI_HRSADJ 精密工程测量平差系统或武汉大学的“科傻地面控制网测量数据处理系统”(COS AWIN )进行严密平差,并采用清华山维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对比。
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 Δ按下式计算:M Δ=±][41Ln式中: L —水准测量的路线长度(km);Δ—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 m); n —往返测的水准路线的测段数。
水准点成果最后取位至0.1mm 。
4、洞内控制测量 4.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4.1.1洞内观测方法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莱卡1201全站仪进行观测。
观测方法为测回法,磨把公隧道洞内导线平面控制网为四等,根据项目部仪器精度情况观测4个测回即可,但是考虑到隧道观测环境较差,观测6个测回,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导线测量满足表8规定。
表8 四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四等2.51/80000±n 51/400004.1.2洞内导线点布设洞内导线点从洞口GPS 投点开始,按线路方向间距200米布设,在仰拱填充面左右侧各埋设一点,距电缆槽边约2米的位置。
导线点如下图所示:导线点采取预埋或冲击钻钻眼埋设。
埋设高度低于仰拱填充面10c m左右,确保施工过程中不被破坏。
洞口导线点L00X洞口导线点R00X4.1.3观测数据采集磨把公隧道洞内导线数据采集采用测回法观测,观测6个测回。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表9规定。
表9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边长测量应符合表10规定。
表10边长测量技术要求注:1、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测距边的斜距应进行气象和仪器常数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