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与王老吉
王老吉与加多宝商标大战分析学习资料

王老吉与加多宝商标大战分析王老吉商标权之争一、主体1、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绿罐王老吉经营者历史发展脉络:(1)1830年王泽邦创立王老吉,最初为凉茶铺,后扩展为药厂,这就是最早的王老吉药厂。
(2)解放后,王老吉一分为二:a内地王老吉被归入国有企业;b 香港和海外王老吉由王老吉家族后代经营。
(3)1956 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八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由于王老吉药厂固定资产和员工数最多,因而以王老吉命名,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4)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老吉药厂被认为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于是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王老吉凉茶也改名为广东凉茶。
(5)1982 年中药九厂改名广州羊城药厂。
1992 年转制,成为以国家股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改名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其母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997 年资产重组,成立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H 股在香港上市, 2001 年增发 A 股在上海上市,羊城药业为其核心控股子公司。
(7)2004年3月4日,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2005年2月1日,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同兴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合资公司,其两大股东为:香港同兴药业和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8.0465%,48.0465%,其他自然人持股3.9070%。
2、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红罐王老吉经营者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为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红罐王老吉的经营者。
鸿道集团为海外王老吉商标使用权人及香港同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二、商标权及归属1、中国大陆王老吉商标权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王老吉海外商标权人:香港王老吉(国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健仪任董事长,王老吉创始人王泽邦的第五代玄孙女。
3、拥有大陆王老吉商标独家使用权人: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
广药王老吉加多宝之争真相解密

广药王老吉加多宝之争真相解密广药王老吉和加多宝之争一直未停过,自从去年5月广药收回王老吉商标后纷争越演越烈,甚至中间还出现过数次加多宝员工殴打王老吉员工的事件。
这样的一些恶意相向,不禁让我们广大消费者思考:为什么王老吉和加多宝两家不能和解?为何广药王老吉加多宝不能良性竞争?为何王老吉加多宝官司没完没了?5月29日在广州市新闻中心召开的广州市国资委和广州市检察院领导出席的王老吉凉茶媒体沟通会上,这些问题得以首次解密:王老吉之争的所有根源皆源于英资企业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的行贿畏罪潜逃。
广州市检察院在会上表示,目前对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的追捕仍在进行中。
而近日针对加多宝精心炮制带有恶意攻击性质的《传人篇》广告,广州市公证处做出10份公证材料,权威证明广药集团王老吉185年从秘方到工艺一脉相传,拥有独家正宗秘方。
广州市国资委对此也首度表态,王老吉属于国有资产,由广药集团拥有,广药集团是王老吉唯一合法传承实体,拥有和王老吉相关的所有权益。
广药集团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王老吉官网)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陈鸿道行贿导致“史上最廉价商标租赁”去年5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终局裁定广药集团获胜,成功收回红罐和红瓶王老吉凉茶生产经营权,到现在已经一年时间过去。
全程参与了王老吉商标案的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倪依东揭秘了王老吉纷争的整个来龙去脉。
据悉,王老吉创始于1828年,主要有两个广州和香港两脉,其中香港支脉于1890年前后单独发展,民国二年正式和广州王老吉分家,一百多年间来无任何经营关系。
广州王老吉继承了王老吉的祖业和秘方,也就是今天广州王老吉药业的前身。
广州王老吉在民国时期,注册了王老吉商号、商标、王老吉公孙父子图商标等一系列无形资产。
1956年按照公私合营政策,国家以赎买方式从王老吉第四代传人手中承接了广州王老吉商标、秘方、工艺、员工等所有生产资料,成为国有企业并发展至今。
1996年广药集团成立,广州王老吉作为下属企业纳入广药集团管理,王老吉商标等无形资产归广药集团持有。
加多宝与王老吉商标之争

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商标之争背景:假如我们理会可口可乐的总裁说过,即使可口可乐全球的工厂一夜之间烧毁,凭借可口可乐的品牌,一样可以建立起可乐的商业帝国。
那么,中国两家企业王老吉与加多宝,对一个年销售额高达100亿的红罐王老吉品牌使用权展开争夺,这注定变成中国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品牌战。
品牌战根源在于2002年红罐王老吉通过正确的品牌定位以及一系列的营销运作后,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马上火火红红起来,现在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价值品牌。
品牌使用授权费用过低是一个导火线,王老吉不愿意品牌过长时间在加多宝手中使用,就引发了王老吉与加多宝对品牌使用的争夺。
争夺的几个阶段:如今在凉茶市场争得你死我活的广药与加多宝曾经也有过“蜜月期”。
1997年2月,广药集团注册申请“王老吉”商标。
同年,广药集团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鸿道取得了独家使用“王老吉”红罐生产销售使用权,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延长至2010年;此后,广药与鸿道又分别于2002年、2003年签订了两份补充协议,有效期延长至2020年。
不过,两家看似风平浪静的合作中实藏暗礁。
2005年,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受贿被抓,其在2001年至2003年间先后接受香港加多宝公司陈鸿道贿金300万港元。
而这一切直指王老吉商标的租赁协议。
因李益民收取鸿道贿赂,广药认为,王老吉商标租赁补充协议无效。
2010年,广药指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截止时间已到,向鸿道旗下加多宝公司发出了正式的终止授权律师函。
而当年,加多宝运作的红罐王老吉年销售额已过150亿元,加多宝当然不会轻易将王老吉拱手让人,多次正面冲突后,两者最后对簿公堂。
两年后,这场商标战有了结果。
2012年5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结果公布,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赢得仲裁的广药一时间意气风发,筹划起新产品的发布;落败的加多宝则紧锣密鼓地展开产品更名后的营销,丝毫无“让位”之意。
王老吉与加多宝案例分析

王老吉与加多宝案例分析(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车辆工程姓名:马桂子班级:12车辆(1)班学号:201200163121一、王老吉与加多宝背景(1)王老吉的简介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84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凉茶王”之称。
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
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品牌为王氏后人所注册。
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经王老吉药业特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经营王老吉牌罐装凉茶(食字号)(俗称“红罐王老吉”)。
(2)加多宝的简介加多宝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集团分别在北京、浙江、福建、广东设立生产基地。
加多宝旗下产品包括红色罐装『加多宝』、茶饮料系列。
所经营的红色罐装『加多宝』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由纯中草药配制,清热降火,功能独特.销售网络遍及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
二、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第一战商标争夺其实王老吉这个商标是加多宝集团从广药王老吉那签署的主商标合同.不是加多宝的自有品牌. 到2013年到期因此最近在电视等各大媒体会看到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等等的广告附:广药与加多宝之间的关系2000年签署主商标合同(时限至2010年);2002年11月签署第一份补充协议(时限延长至2013年),此前广药集团原老总李益民收受香港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港币200万元;2003年6月签署第二份补充协议(时限再延长至2020年),李益民收受陈鸿道港币100万元,随后李益民落马;2010年11月广药在北京发布王老吉品牌价值过千亿一事,随后加多宝发声明澄清与广药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让矛盾公开化; 2011年4月广药递交“王老吉商标”仲裁申请;2011年12月“王老吉商标”案进入仲裁程序;2012年5月11日,广药集团收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日期为2012年5月9日的裁决书,广药胜诉。
王老吉加多宝案例分析

王老吉加多宝案例分析
王老吉和加多宝是中国饮料行业的两大知名品牌,它们之间的竞争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市场定位、产品特色、营销策略等方面对王老吉和加多宝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
首先,从市场定位方面来看,王老吉和加多宝都定位于传统中草药饮料市场,强调产品的天然、健康属性。
然而,王老吉更加注重清热去火的功效,而加多宝则更注重滋阴补肾的功效。
这种微小的差异在市场中却有着不同的定位效果,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产品特色方面,王老吉和加多宝在口味、包装、配方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王老吉的口味更加清淡,包装更加简约大方,而加多宝口味更加浓烈,包装更加华丽炫目。
在配方上,两者都有着独特的秘方,这也是它们长期竞争的一大亮点。
再者,营销策略方面,王老吉和加多宝都通过明星代言、广告宣传、赞助活动等手段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王老吉更加注重线下渠道的建设,通过加盟连锁店、超市等销售点来扩大市场份额;而加多宝则更注重线上渠道的拓展,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来吸引年轻消费者。
最后,从市场反馈来看,王老吉和加多宝都有着稳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份额,但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它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品质,拓展销售渠道,将是它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王老吉和加多宝作为中国饮料行业的两大品牌,虽然在市场定位、产品特色、营销策略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在不断创新、发展,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王老吉和加多宝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实现长久稳健的发展。
解读加多宝和王老吉之争

怕上火喝什么?--解读加多宝和王老吉之争"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这曾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如今广药集团收回"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加多宝集团重磅打造加多宝凉茶,成为2012年的一大热点。
本文试图在这场纷争的背景下,首先回顾"王老吉"品牌的成长过程,然后讲述加多宝集团在败诉后如何妙手回春推出自己的"加多宝"凉茶品牌,从而为今后品牌营销及传播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事件背景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祛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
从王老吉品牌历史脉络可以看出,1949年建国初期,王老吉品牌一分为二,其中一支被归入广州羊城药厂,隶属于广药集团;而另一支随王泽邦的后人带到了香港,拥有中国香港和海外商标注册权。
1995年广药集团将罐装王老吉凉茶的商标使用权租给加多宝公司(隶属于鸿道集团),而广药集团生产绿色盒装王老吉凉茶。
王老吉红罐凉茶在加多宝公司的营销管理下迅速成长,十几年后,王老吉红罐凉茶在中国市场超越了可口可乐,成为"中国饮料第一罐",这也引发了两家企业对红罐王老吉商标的争夺。
2008年,广药集团开始与鸿道集团交涉,认定王老吉品牌为国有资产,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求收回王老吉品牌的使用权;2010年广药集团启动法律程序,申诉2002-2003年期间与鸿道集团签订的补充协议无效,品牌使用权在2010年停止。
经过将近两年的申诉与调解,2012年5月中经贸裁决,加多宝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王老吉品牌回归广药集团。
这场纷争的导火索显然是利益之争,王老吉品牌价值超过千亿,谁见了都会眼红。
而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背景也预示着这场纷争的必然结局。
广药集团这位国企东家,收回王老吉品牌势在必得,但王老吉品牌在这十几年间成长的心智历程却是谁都抢不回来的。
加多宝与王老吉商标之争

一.背景:被誉为“中国商标第一案”的 “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纷争进入白热化:在商标使用合同是否到期、红色罐体是否侵犯外观设计专利、红绿王老吉凉茶配方究竟谁更正宗等方面,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至今争论不休。
尽管两者之间的官司还在继续 但截止到目前,这场纷争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广药集团,而是加多宝集团。
原加多宝旗下子品牌——“王老吉”被广药集团蛮横夺走,再加上加多宝期间曝出的受贿丑闻 加多宝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形象一落千丈。
而法院将加多宝精心营销十几年且向广药集团租借的品牌使用权判给了广药集团。
这对加多宝集团来说,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等于说将中国第一饮料品牌——王老吉,拱手送给了广药集团。
随后与王老吉配方以及包装相同的加多宝凉茶,仓促面市 以此来对抗广药集团。
对于加多宝来说,由于失去王老吉的忠实消费者,仅凭陌生的“加多宝”凉茶,要想立刻获得消费者信赖,并恢复之前每年上百亿元的销售额完全不可能。
二、加多宝凉茶所处困境由于加多宝凉茶还是等到合同到期后才仓促上阵,消费者认知出现重大偏差,不少消费者甚至认为红罐加多宝是王老吉的兄弟产品甚至是山寨产物。
如何打破消费者的认知误区,将“加多宝就是从前的王老吉”、“拥有王老吉品牌的广药没有原来王老吉的配方”等品牌认识深入人心,是摆在加多宝面前的首要问题。
由于加多宝凉茶品牌匆匆上马,营销策略虽五花八门,却极难全面撼动王老吉的“铁杆粉丝”。
更不利的情况是广药高调推出光耀版红罐 “王老吉”,对加多宝凉茶是致命的打击。
三、加多宝凉茶的营销策略存在的漏洞加多宝针对其产品加多宝凉茶所处的困境,采取了一些措施拯救,试图阻隔广药集团的堵截,扩大加多宝的影响力。
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加多宝单调的营销策略,消费者仍对加多宝的认知极为模糊,加多宝凉茶影响力和品牌风险在到处委托生产、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毫无保障的广药集团的王老吉面前依然苍白无力。
1. 媒体公关策略的不恰当运用。
加多宝集团为了反击广药集团 在全国召开数十场新闻发布会 试图向媒体以及全国证明 加多宝就是从前的王老吉。
王老吉和加多宝广告之争的启示

王老吉和加多宝广告之争的启示第一篇:王老吉和加多宝广告之争的启示王老吉和加多宝广告之争的启示以前市面上见到的绿色纸盒的王老吉是广药集团出的,红色铁罐王老吉是加多宝公司出的。
王老吉商标是由广药集团注册的,加多宝公司与广药集团签定了商标使用权租用合同,合同期到2010年。
由于原广药高管又与加多宝集团签了一个补充协议,使得加多宝公司对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期限延长至2020年。
但后来查出是受贿情况下签订的,故补充协议被判无效。
广药集团见加多宝公司把王老吉经营得这么好,不禁利欲攻心,想收回王老吉这个品牌。
在打了很久的官司之后,加多宝集团最终失去了“王老吉”商标的继续使用权。
但是加多宝集团拥有王老吉红罐装的设计版权,因此,市面上原来的红色铁罐正在过度,由原来的两面都写“王老吉”,改成一面“王老吉”一面写“加多宝”,直到现在剩下的这一个“王老吉”也已被去除。
以后见到的王老吉将是广药集团出的,且不能采用原来的红罐装,而加多宝公司将原来红罐上的“王老吉”的品牌LOGO,正式改成自主品牌“加多宝”,从此和广药集团划清了界限。
近来加多宝凉茶的电视广告口号也由“怕上火喝王老吉”改成“怕上火喝正宗凉茶”。
并在最新的电视广告中说道:“怕上火,现在就喝加多宝。
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怕上火,喝加多宝。
”由此可见,加多宝公司准备要走一条自主开发自己品牌的道路。
而广药集团也并未放弃王老吉这个品牌,在加多宝推出自己的广告之后,也针锋相对地推出了自己的广告。
它在广告中说道:“180余年正宗配方,王老吉从未更名,购买时请认准王老吉凉茶,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广药集团力争让自己的品牌继续发展下去。
加多宝公司为了推出自主品牌“加多宝”,采取了很多营销策略,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冠名了浙江卫视大热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
眼看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知名度大涨,广药集团坐不住了。
继加多宝在“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广告冠名权竞标中以2亿元中标后,广药王老吉也开始展开猛烈的攻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标之争事件
主讲人;薄晋 其他组员:崔萌萌、高晓艳·赵欢欢·惠娜·
冯潇
背景简介
加多宝集团是一家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于一九九 五年创立,同年推出首批红色罐装“王老吉”,一 九九八年,集团以外资形式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长 安镇设立首个生产基地。其后,为满足全国及海外 市场扩展的需要,分别于浙江绍兴、浙江杭州、福 建石狮、北京、湖北武汉、青海格尔木等地设立生 产基地。 加多宝集团是一家有社会责任的公司,2008年汶川 地震时,以单笔捐款1个亿的举动享誉大江南北,用 18年的时间把王老吉打造成中国饮料第一罐。
贱租给鸿道 集团,从2000年至 2011年,广药集团的商标使用费
仅增加56万元。
那么,在此仲裁之前,加多宝是否有机 会避免损失? 企业的内部控制又有哪些漏洞最终导 致了加多宝的失败呢?
加多宝失败的原因分析:
忽略了内部控制的目标
1
无形资产管理不到位
战略制定不合理
风险评估过程缺失
一 忽略了内部控的目标
根据我国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 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内部控 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 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 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所以加多宝 公司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明确企
业内部控制目标。
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建立有效地风险 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监督与外 部监督,合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加 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完善企业风险评
四 无形资产管理不到位
加多宝使用的商标“王老吉”系租赁品牌,相对于并购或 合作等方式,品牌租赁风险较大,并不是一个成功的 品牌发展模式。 其 次 , 加 多 宝 全力做大租赁品牌,租 约到期且双方无法达成后续协议,那么 加 多 宝 不 仅 得 不放弃前期的巨额投入,同时在市场上给自己培养了 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甚至使自己陷入法律纠纷的泥 淖
期。
2001 年
时任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 益民先后收受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 道共计300万元港币。得到了两份 宝贵的“协议”:广药集团允许鸿 道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 营权延续到2020年,每年收取商标
使用费约500万元。
NOW
李益民早已因受贿罪被判刑,陈鸿 道也早已保释外逃,至今未能将其 抓捕归案。但王老吉商标却由此被
广药集团之所以能够胜诉,最关键的原因是双方于2003签订的续租合同是通过
行贿达成的,这违反了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合同无效。另外,我国
《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有效期满后必须申请续展注册。
鸿道集团在2003年就签下了长达17年的商标授权许可合同,显然是不受法律保
护的。鸿道集团的内部控制忽略了企业经营管理应当
2012年,中国商标第一案、价值1080亿元的 “王老吉”商标合同争议案以广药集团胜诉告一 段落。随后,加多宝提请撤销仲裁结果并获立案, 作为回应,广药集团向加多宝提出了高达75亿 元的索赔要求。广州药业在香港联合交易发布公 告称,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2012 年5月9日的裁决书,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 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 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无 效,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 商标。
合法合规这一重要
目标,使得续约不成立,是导致加多宝损失的主要
原因。
二 战略制定不合理
“
战略制定不合理,战略风险过大。加多宝公司支柱产品是红罐
王老吉,没有红罐王老吉就没有加多宝。因此,加多宝是产品
品牌运营商,而非企业品牌运营商,而红罐王老吉的商标所有
权并不是加多宝。 因此,加多宝的战略存在两种风险,第一,
估过程。
事件发展史:
1995 年
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广药 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销售权 租给了加多宝,而广药集团自己 则生产绿色利乐包装的王老吉凉
茶,也就是绿盒王老吉。
1997 年
广药集团又与加多宝的母公司香 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 合同。2000年双方第二次签署合 同,约定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 的 租赁期限至2010年5月2日到
依靠单一品牌,一旦王老吉品牌出现类似三鹿、双汇的事件,
那么加多宝将很难翻身;第二,加多宝所依附的品牌“王老吉”
是租来的,不是 自 创 的 。商标租赁往往会导致纠纷,给企业带
来损失。加多宝公司战略不明确不合理,导致战略实施受阻。
”
三 风险评估过程缺失
从2004年李益民受贿案东窗事发开始,到2005年李益民被判处无期徒 刑,行贿人陈鸿道弃保潜逃,这其实是一个很明显的风险隐患。加多宝 此时至少应当意识到因行贿签订的续约合同可能存在问题,并就此事进 行法律咨询,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那么加多宝也不至于2011年仓促应 战。另外,2010年5月1日,第一次续签合约到期,广药集团曾跟鸿道 集团交涉,然而不管是鸿道还是加多宝都未给予回应并采取应对措施。 直到广药集团声明提请仲裁,加多宝才开始在广告中“去王老吉化”。 显然,加多宝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过程,由于对风险的不重视,加多宝 错过了挽回损失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