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视频课堂教学实录(实录+课件+配套素材3个)

合集下载

(完整)余映潮——《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完整)余映潮——《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余映潮《安塞腰鼓》课堂实录(2012—05—29 20:39:52)转载▼分类:名师领航——余映潮标签:杂谈一、导入新课师:2004年《星光大道》的年度总冠军阿宝,同学们还有印象吗?生:有。

师:他那富有穿透力的高音、他那具有民族特色的装扮,确实令人耳目一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刘成章先生走进黄土高原,来感受另一种非常独特的、大型的民间艺术舞蹈——安塞腰鼓.(显示幻灯片1)师:听有的同学说在小学接触过删节版的《安塞腰鼓》,那么那位同学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你想象中的安塞腰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生1:安塞腰鼓是一种民间艺术,它融合了陕北汉子那种奔放的情怀,号称天下第一鼓,是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

生2:1986年,安塞腰鼓获师:请看大屏幕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

二、安塞腰鼓简介(幻灯片2)安塞腰鼓简介“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最为盛行。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师:这种磅礴的气势和精湛的表现力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把它们准确表达出来的呢?现在咱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注意朗读的基本要求。

三、朗读感受鼓势(幻灯片3)朗读感受鼓势要求:①发音准确、语调自然流畅、速度快慢适中。

②理解作品、调动感情。

③注意停顿、重音、语气、节奏。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完后从整体上谈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谈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生3:是一种磅礴的气势。

生4:我觉得安塞腰鼓有一种其他艺术形式不能比的原始的豪放的力量。

生5:安塞腰鼓的那种节奏能使人和它一起动。

师:舞动、跃动、跳动。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四)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四)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四)《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四)《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四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62广东珠海斗门区实验中学刘华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诗《黄河颂》吗?今天我们朗诵其中一节,请看(出示幻灯),应该记得我们学这首诗的时候进行了分角色朗诵,男生领诵是谁呀?生:刘家豪。

师:刘家豪,请起。

师生(分角色齐诵):男领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男合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女合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男合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女合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师:由此,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

同样,在这古老的黄河流域,在这黄土高原,还有一种土生土长的、体现了生命与力量的独特的文艺方式,那就是——安塞腰鼓!(多媒体投影:课题“安塞腰鼓”)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张画片,来感受一下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情景。

(出示四张图片)早读,我们已经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翻开课文,请问同学们读后感受如何?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很激情,有强烈的节奏感,让我身临其境。

师:很激情、有节奏感、身临其境,回答得真准确,还有没有呢?生2: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的排比、反复,让我似乎感受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她的描述真是非常成功。

有谁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疑问吗?生3:“好一个安塞腰鼓”你觉得重复吗?师:是不是啰嗦,我们说文字尽量精简不要罗嗦,在这篇文章里重复了几次?生4:三次。

师:是不是啰嗦?生5:不是,因为这里是用了反复,它使语言有了不一般的韵律,形成了一种回环的气势,所以可以很亲切的表现安塞腰鼓的节奏感。

师:回环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节奏感。

回答得很好,还有没有人补充?生6:我觉得还起到了直接赞美的作用,师:你觉得反复的出现,充分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生7:我觉得这三个反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师:画龙点睛。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安塞腰鼓》教学实录精选篇1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带着为什么的思想去学习,一起来看看吧!【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

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1、多媒体助学2、诵读导学【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1、提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2、交流查阅的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

附资料: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注意朗读者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思考问题: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

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

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

⑵这篇文章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你觉得有何效果?排比,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

这些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

全国一等奖初中七年级语文优质课《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全国一等奖初中七年级语文优质课《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一、导入我有趣师:看大家迷迷糊糊的样子,就知道中午没有休息好。

来吧,我们先一起玩个游戏。

同学们用双手拍打桌面,开始的时候可以随便打,一分钟后根据老师的手势找到班级共同的节奏,和着节拍拍打。

(学生异常兴奋,激烈地拍打桌子,教室里一片响。

教师用手势统一拍打节奏,教室里的“隆隆、隆隆”越来越响,越来越强,直至整齐划一,保持整齐节奏拍打一分钟,然后骤然喊停。

)师:现在我们交流一下游戏的感受。

生:我感觉自己不由自主地被带入了统一的节奏中。

生:我也是,当我打错节奏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尴尬。

生:当节奏整齐划一的时候,我觉得我和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好像连呼吸都是一致的。

生:我感觉耳朵里隆隆作响,听不见任何其他声音,好像教室的墙壁都在隆隆作响。

生:当突然停下来的时候,我觉得感觉怪怪的,不适应,觉得这个世界很陌生。

生:对,就像做了一个梦,突然被惊醒了,但是心思还是停留在梦境中。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打腰鼓,也是按这个节奏。

师:对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个游戏,叫你们找到打腰鼓的感觉。

不过,我们今天要看的腰鼓表演,不是我们在学校小舞台上演出的那种,而是在黄土高原这个天地大舞台上演出的安塞腰鼓。

闭上眼,想象黄土高原的情境。

(学生闭眼想象)师:黄土高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因此人们渴望在集体艺术中寻找与人的沟通;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辽阔苍凉,因此造就了人们豪迈奔放的性格;黄土高原有着厚厚的黄土,孕育了激昂奔放的安塞腰鼓,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一种艺术,让我们随着课文朗读,去感受安塞腰鼓那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二、听读我有感(播放课文朗读)师:说说你听了课文朗读后的感受。

生:声嘶力竭,好像他在用整个身体朗读。

生: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我觉得我的耳朵也在隆隆作响。

生:粗犷豪放,节奏感强,就像打鼓一样。

生:我感觉到心灵在振动,生命在升华。

生:我注意到读到“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朗读的背景音乐也停下了,因此对比很强烈。

【课堂实录】_《安塞腰鼓》_语文_初中

【课堂实录】_《安塞腰鼓》_语文_初中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

(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课文对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律动和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大家有什么感受?(板书“看”字。

待学生回答后)生:爽。

生:美。

生:震憾、痛快。

生:亢奋。

生:让人浑身变得很有劲了,充满了力量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二、课件出示三大主题诵读活动(1)走进作品,诵读语言之美。

(2)合作探究,品味腰鼓之情。

(3)深入思索,感悟鼓声内涵。

三、主题活动一,走进作品,诵读语言之美。

师:(过渡)那刚才我们从声响和画面上感受了气势恢弘的安塞腰鼓,接下来我们将从刘成章的文字中再去体味激情澎湃的腰鼓。

(板书“听”)1、生读大屏幕课文生字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要求:要注意感受语言的节奏以及语速的变化。

3、教师范读一半课文,学生接着往下读完文章。

4、师:好,同学们刚才看了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断,我们又一起读完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个你此时心中的感受。

(生回答)四、主题活动二,合作探究,品味腰鼓之情。

(师过渡)的确,刘成章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向了极致。

师:那作者是怎样将其酣畅淋漓的表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小组共同讨论完成。

(小组代表发言)生回答举例: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有排比、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师:那同学们看一看用得最多的修辞是什么?生:排比师:那从形式上看,它又包括了句子内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安塞腰鼓详细教案实用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安塞腰鼓详细教案实用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安塞腰鼓详细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民间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节奏、队形变化。

2.教学难点:安塞腰鼓的动作技巧、节奏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韵味。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安塞腰鼓相关知识。

2.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1)教师示范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3)学生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

3.安塞腰鼓的节奏与队形变化(1)教师讲解安塞腰鼓的节奏,示范节奏感。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节奏,熟悉节奏感。

(3)教师示范安塞腰鼓的队形变化,学生分组练习。

(4)学生展示队形变化,互相评价。

4.安塞腰鼓的动作技巧(1)教师讲解安塞腰鼓的动作技巧,示范动作。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3)学生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

5.安塞腰鼓的表演实践(1)学生分组,自主编排安塞腰鼓表演。

(2)教师巡回指导,提供意见和建议。

(3)学生展示表演,互相评价。

(1)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安塞腰鼓过程中的收获。

(3)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解答。

四、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学生收集安塞腰鼓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起源、发展、特点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练习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节奏和队形变化。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逐一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巧。

学生自主编排安塞腰鼓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整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不足之处: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安塞腰鼓的歌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民间文化素养。

【教育资料】《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范例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范例学习专用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范例《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安塞腰鼓》,刚才我们见面的时候,知道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

你们是怎样预习的呢?生:找出生词,标出节号。

师:节号都标了吗?生词有没有注音?生:标了。

师:谁来把你圈出的词语告诉大家?生:第8节的“亢奋”,第11节“晦暗”,第12节“羁绊”。

师:“羁绊”的“羁”要注意,右下角是“马”,很容易写错。

我今年教高三,默写“羁鸟恋旧林”,还有不少人默错了。

接着说。

生:第13节“蓦然”,第15节“冗杂”。

师:其他人还有没有补充?没有了。

我们标了节号,圈了生词,还有人圈了重点词语。

有没有人朗读过课文?读过的人请举手。

(教师数了一下。

)朗读过的人好像比较少。

安塞腰鼓离我们多水的江南,离我们人间的天堂杭州是有点距离的。

所以,在上《安塞腰鼓》前,我们先不妨看一段录像,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也许感受之后,我们再来朗读,会有更清晰更明确的感受。

(学生观看录像,大约2分钟。

)师:有什么感觉?我们请刚才没有说话的同学先讲。

生:有一种野气。

(板书:野气。

)生:他们打鼓的时候是热情奔放的,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

(板书:热烈奔放、轰轰烈烈。

)师:还有谁想讲?生:他们的手势、脚步都很整齐。

生:动作整齐,气势雄壮,场面壮观。

(教师板书“整齐、雄壮、壮观”。

)师:安塞腰鼓有2019多年历史了,它融舞蹈、武术、音乐于一体,可以几个人表演,也可以上千人表演。

我们从中看到了野气,看到了奔放。

“野气”是什么?请提出这个说法的同学讲一讲。

生:我觉得野气有点像原始人的样子。

师:大家应该做做笔记。

是一种原始人的……生:非常朴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大自然的。

师:太好了!记下来了吗?我们同学有这么好的智慧,要把同学的智慧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

(板书:原始的、朴素的、来自大自然的。

)师:带着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再来朗读安塞腰鼓,肯定会有新的感觉。

我看到大家已经坐端正了,非常好!坐端正,拿好书。

3《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3《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导入:同学们,每个地区都有独属自己的,有代表性的,有文化底蕴的东西。

比如提到苏州,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苏州园林,提到北京那就是故宫、圆明园,那么提到陕西呢?同学们会想到什么?生:兵马俑。

师:是的。

提到陕西人们都会想起西安的兵马俑。

但是陕西还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东西,那就是被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俗舞蹈——生:安塞腰鼓。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刘成章先生的视线,去看看这安塞腰鼓的表演,去品一品作者精妙文字之后蕴藏的深刻含义。

请同学齐声朗读文章。

生读。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在朗读的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生:“颤栗”的“颤”应该读zhan而不是chan。

生:在读文章对安塞腰鼓表演描写的时候应该是激情澎湃,充满活力的,但在读文章的来头和结尾部分时应该要把音量减低,语速放缓。

师:同学们不但注意到了重点字词的读音读法,还能结合文章内容来谈朗读的要点,是很大的进步。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文章,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我从作者的笔下感受到了____的安塞腰鼓”,读完之后我们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生读。

师:那我们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思考结果。

生:壮阔豪迈的安塞腰鼓。

生:生命强盛的安塞腰鼓。

生:酣畅淋漓的安塞腰鼓。

生: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

师:第一组的同学们都非常的善于思考总结,使用了四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了他们所独到之处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的表演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是陕西后生们雄浑磅礴力量的展示,是酣畅淋漓生命活力的彰显。

这样美好的安塞腰鼓,作者在文章中忍不住对它的反复赞美,请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一个句子。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师:同学们找的都非常的准确,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出现这个句子的地放找出来,划上横线,一起读:(第13节)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7节)好一个安塞腰鼓!(第22节)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第24节)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同学们,这些句子反复出现在文章中,你觉得它有什么作用?生:是作者情感的一种抒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 任务
在课文中,找出反复出现,并标 志文章脉络的一个句子
好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 _________安塞腰鼓 ! !
(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词组,或句子)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好一个
壮阔的安塞腰鼓 豪放的安塞腰鼓 火烈的安塞腰鼓
有力的安塞腰鼓
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 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
1 体会作品中丰富的文化 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美文、 品析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到腰鼓艺术中奔腾的生命力量, 激发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核心,贯穿听,读, 说,评各环节,同时辅助以点拨与 探究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第17课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说课课件
深圳市东湖中学 崔莹
【课程介绍】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 有深刻文化内涵,丰富 人文情感的课文,充分 展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 内容的完美结合。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教学目标】
运用反复、排比,层层递进,具有层次感;
善用夸张、比喻,形象生动,具有画面感。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二.陶醉的听一听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②听
听名家范读,再次感受课文.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三.细细的品一品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③品
作者用饱含激情的语言,高度 赞美了安塞腰鼓,从中你读到了 什么,想到了什么?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给它注入 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安塞腰鼓的 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 绊不住的力量源泉,更是我们民 族精神的象征。
安塞腰鼓:这是 一种独特的民间 大型舞蹈艺术形 式,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独 具魅力的安塞腰 鼓 ,展示出西北 黄土高原农民朴 素而豪放的性格, 张扬出独特的艺 术个性。
一,美美பைடு நூலகம்读一读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齐读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好一个
※ 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 了的安塞腰鼓
※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 得闭塞的安塞腰鼓
※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 力的安塞腰鼓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自由朗读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美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朗读, 并说明原因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本文的语言特点:
多用短词、短句,铿锵有力,具有节奏感;
视频导入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 安 塞 腰 鼓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腰鼓资料简介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