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至70年代的音乐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一.上古音乐(约前8000-约前2070)中国音乐的历史,已知的大约已有8000-9000年的历史。
原始乐舞的内容1、关于劳动生产。
2、以自然灾害作斗争或强健身体。
3、祭祀性乐舞。
二.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前11世纪—前211年)夏: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都有用大型乐舞颂扬自己的功德的做法,这种形式始于夏代。
《大夏》是歌颂禹治水功绩的乐舞。
周: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
周代音乐机构是大司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导致其礼乐制度“礼崩乐坏”。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
“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楚国巫风盛行。
《楚辞》中的《九歌》,其前身就是当时楚国各地包括沅湘一带的民间祭神的歌曲。
《九歌》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楚声”,有的歌词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如“兮”、“思”之类,这就是楚地民歌的特色。
乐器古琴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
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
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琴曲流传下来。
1、《高山流水》2、《广陵散》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220)秦汉乐府(前221-220)乐府: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政权,创立了一系列国家制度。
其中包括参照周朝采风制度首次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
到魏晋六朝时,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乐府作为音乐机构,其宗旨是收集、整理、加工民间音乐及管理宫廷音乐,这一点对后世的音乐及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音乐形式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
五六十年代歌曲

流行的歌曲的歌词与时代变迁五十年代●1949-1959年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成为我们父辈脑海里抹不去的印记。
那时,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是时代的主旋律,因此,纯净的音符也染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这时期流行的歌曲的歌词绝少儿女情怀,多是抒发对祖国、领袖、英雄、生活的热爱,《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浏阳河》、《克拉玛依之歌》、《新疆好》、《草原之夜》、一支支歌唱社会主义、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抗美援朝,保家为国,使《英雄赞歌》、《我是一个兵》等“兵歌”广泛流传。
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九九艳阳天》、《敖包相会》等部分爱情歌曲纷纷登场,它们穿着“新民歌”的袍子,体现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为当时的少男少女深深喜爱。
这时期的著名歌唱家,如贾世骏、马玉涛、王昆、郭兰英、胡松华等,均是通过广播电台向听众传播他们精心修饰的歌声,可以说,所有的声音都经过了官方的认可,这些激情高昂的“红色歌曲”,虽历经时代长河的洗刷,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所透出乐观精神和豪迈气概,使其永葆青春……●六十年代●六十年代这是一个黑暗的年代,经过这个不同寻常的10年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年代难以言说,一场狂热的运动、一声拭血的口号或是一种关于饥饿的回忆。
六十年代的词汇:向雷锋同志学习/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反对修正主义/备战、备荒、为人民/以阶级斗争为纲/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踢开党委闹革命/革命委员会好......这一期间的歌曲的歌词多数都是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典型的歌曲有《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唱支山歌给党听》《大海航行靠舵手》等。
●七十年代●1970-1980年,这块土地发生了多少大事,家国个体的命运,一会被跌落峰谷,一会又被抛向峰尖,领略着种种的冲击、震动,生成转换的局势一直在此消彼长,而全球化的思潮风云也是前所未有的。
70年代是中国人追求幸福征程的最后的黑夜,许多美丽的幻影划过这夜色,映照着人们,被人们纪念和珍藏;70年代涌动着物质和精神的渴望,这是中国非凡变化的前夜,一个多世纪以来沉郁的辛酸代价,终将有所获得。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时期来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起步阶段。
当时,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音乐,包括摇滚和爵士等。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摇滚乐和爵士乐开始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出现了一些知名的摇滚和爵士乐队,比如音乐天团“The Songsters”,他们在上海一带颇受欢迎。
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充满了西方音乐的元素,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起点。
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历了政治运动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倡导革命文化,鼓励音乐家们写一些政治内容的歌曲,比如《东方红》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曲目。
中国流行音乐也开始引入了一些民族音乐元素,比如民歌和京剧等,这些元素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的新渠道,一些音乐平台的兴起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些新的音乐风格也开始在中国流行音乐中出现,比如电子音乐、嘻哈音乐等,这些音乐风格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
与此中国的一些音乐人也开始受到了国际音乐的影响,他们开始向国际音乐市场发展,一些中国音乐人的音乐作品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总结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的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到引入民族音乐元素,再到21世纪的互联网传播和多元化音乐风格,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不断地吸取外来的音乐元素,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国音乐人对音乐创作的探索和追求,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谈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

谈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
这些歌曲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风貌,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和最强音。
关键词: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合唱歌曲在各类音乐体裁中,合唱歌曲是影响最广、作用最大、受众最多,最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
因为它和时代血肉相连,它反映了时代。
时代为合唱歌曲提供了生活素材、主题和创作的动力,时代选择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群众心声,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形象鲜明、音乐语言生动的作品,这也正是这些合唱歌曲流传至今的真正原因。
新中国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音乐创作方面涌现了大量的合唱作品,为新中国的音乐事业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增添了璀璨的一页。
在中国现代合唱作品中,有哪些作品最具有时代特征,最具有时代的烙印,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在那个时期的精神风貌,这些合唱歌曲就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一、20世纪5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合唱歌曲《歌唱祖国》《歌唱祖国》是一首划时代的经典歌曲,从它诞生至今,一直受到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的喜爱。
这首合唱歌曲由王莘同志创作于1950年9月。
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深厚感情,向往着祖国光荣幸福的未来,用凝练集中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畅想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
因此,这也是一首思想性强,艺术性很高的革命颂歌。
这首合唱曲是 D大调,四二拍,具有进行曲的一些特点,为三段体结构。
歌曲的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具有副歌的性质,它的歌词概括集中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
歌曲的第二乐段共有三段歌词,它是歌曲的主体部分。
第一段歌词概括了英雄的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团结奋斗的精神;第二段歌词概述了我国的建国之本――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第三段歌词概述祖国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而保证祖国前途光明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个乐段的音乐特点是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体现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70年代歌曲

70年代1.1970年《红亮的心》2.1975年《小螺号》3.1979年《雨中即景》4.1972年《北京的金山上》5.1970年《北风吹扎红头绳》6.1972年《打起手鼓唱起歌》※7.1977年《边疆的泉水清又纯》8.1979年《我爱你中国》9.1971年《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10.1979年《绒花》11.1970年《洁白的羽毛寄深情》12.1974年《红星照我去战斗》13.1979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14.1979年《乡恋》※15.1979年《卖汤圆》16.1979年《八月十五月儿圆》17.1977年《我是一片云》18.1977年《雁儿在林梢》19.1975年《渔家姑娘在海边》20.1974年《映山红》21.1978年《妹妹找哥泪花流》22.1973年《小号手之歌》23.1972年《南海姑娘》※24.1979年《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25.1979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6.1979年《我们的明天比蜜甜》※27.1978年《吐鲁番的葡萄熟了》28.1975年《在水一方》※29.1975年《往事只能回味》※30.1977年《北国之春》※31.1979年《蜗牛与黄鹂鸟》32.1979年《我爱你塞北的雪》33.1975年《阿瓦人民唱新歌》34.1978年《兰花草》35.1978年《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36.1979年《假如你要认识我》※37.1979年《驼铃》※38.1978年《又见炊烟》※39.1978年《月朦胧鸟朦胧》40.1979年《千言万语》※41.1978年《捉泥鳅》42.1975年《小城故事》※43.1973年《路边的野花不要采》※44.1979年《生活是这样美好》※45.1975年《再见我的爱人》46.1975年《沂蒙颂》47.1975年《赤脚医生向阳花》48.1978年《闪光的日子》※49.1972年《我是公社小社员》50.1970年《一见你就笑》51.1979年《青春多美好》※52.1974年《海韵》※53.1979年《马背摇篮》※54.1979年《雁南飞》55.1976年《浪子心声》56.1979年《太阳岛上》※57.1971年《沙家浜》58.1978年《小李飞刀》※59.1975年《一帘幽梦》※60.1976年《何日君再来》※61.。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滩,那时候流行音乐由爵
士乐和流行歌曲组成。
这个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了外国乐团和歌手的影响。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开始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
从50年代到70年代,由于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变化,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较为封闭的时期。
在此期间,
民歌成为了主流音乐,但是这段时期的歌曲大多具有革命主义的味道。
改革开放以及改革时期的经济发展,给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80年代,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催生了中国摇滚乐和流行歌曲的新发展。
那个
时候的歌曲主题多样化,内容包括爱情、友谊和对生活的思考等。
9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电子音乐开始进入中国,流行音乐的多样化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而且,流行音乐开始向亚洲乃至世界发展。
许多中国艺术家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国际音乐奖项。
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迅速。
不同类型的音乐被引入中国,包括嘻哈音乐、
R&B音乐和电子音乐等。
中国的音乐市场也越来越庞大,国内外的音乐节和演唱会层出不穷。
中国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而且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跌宕起伏,经历了从受外国音乐影响到形成独特风格的过程。
尤其是在经济改革和开放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肯定会继续发展壮大,与世界音乐接轨。
中国50至70年代的音乐..

歌唱祖国
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歌曲是由 主歌、辅歌、主歌再现组成。即:主歌四句、辅 歌六句、主歌再现四句反复两句。其结构严谨, 简洁明快,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将人民共 和国诞生的壮丽画卷犹如浓墨重彩勾画得淋漓尽 致。 一曲《歌唱祖国》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 之心、民族之魂,立即传遍全中国,成为亿万中 国人民久唱不衰的音乐经典之作。
歌唱二郎山
• 歌唱二郎山,中国歌曲名,洛水(祝一明)作词, 时乐濛作曲,创作于1951年。这是一首歌唱修 筑入藏公路解放军官兵的战歌;1950年,中国 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筑路,工兵部队经受 着物资供应不足和高山缺氧等重重困难,在荒山 野岭展开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筑路战斗,这 首歌曲便诞生在这一时期;在1952年的全军第 一届文艺会演中,此歌荣获全军文艺创作一等奖; 歌曲表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建设西 藏、保卫西藏的决心,也饱含着人民解放军对藏 族同胞的深情厚谊。
红灯记
• 京剧艺术片《红灯记》,是文化大革命期 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0年摄制。 影片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 演出拍摄,片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 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 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沙家浜
50,60,70,80,90年代爱国歌曲

1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词曲
20.四渡赤水出奇兵…………………………萧华词 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曲
21.扑虫舞曲……………………………………………………………黎锦晖词曲
22.踏雪寻梅……………………………………刘雪庵词 黄自曲 黄友棣编合唱
37.大红枣儿甜又香……………………………………杨永直、孟波词 严金萱曲
38.红梅赞…………………………………………阎肃词 羊鸣、姜春阳、金砂曲
39.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诗词 赵开生曲 司徒汉编合唱
40.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诗词 劫夫曲
41.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现代京剧 《沙家浜》 选段
72.小纸船的梦……………………………………………………金波词 徐思盟曲
73.哦,十分钟…………………………………………………陈镒康词 范真真曲
74.深情的爱……………………………………………………倪维德词 严金萱曲
75.歌唱祖国……………………………………………………………王莘词曲
76.我的祖国………………………………………………………乔羽词 刘炽曲
52.两只小象…………………………………………………………常瑞词 汪玲曲
53.小乌鸦爱妈妈……………………………………………………孙牧词 何英曲
54.路边的童谣三首…………………………………………………………朱良镇曲
55.小号手之歌…………………………………………………黎汝清词 金复载曲
56.红领巾之歌………………………………………………………叶影词 陈良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灯记
• 京剧艺术片《红灯记》,是文化大革命期 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0年摄制。 影片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 演出拍摄,片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 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 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沙家浜
• 故事讲述,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 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 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 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 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 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 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 在沙家浜的日伪武装,继续为解放江南大 好河山奋战。
• 奠基阶段:(1944----1955)是以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新秧歌运动 为起点的。那是,一大批秧歌剧, 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 为新歌剧的创作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此后,《白毛女》、《刘胡兰》、 《赤叶河》又获成功。新中国成立 后,《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 香香》等相继问世。
• 深入探索阶段:(1956---)是遵循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方针,进一 步大胆探索新歌剧的创作经验的。一、 紧靠戏曲的创作道路,如:《红珊 瑚》、《红霞》;二、基本上坚持 《白毛女》的创作道路,如:《洪湖 赤卫队》、《江姐》;三、音乐语言 及风格都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 在音乐形式创作手法上又借鉴西洋歌 剧经验的创作道路,如《阿依古丽》 等。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是一首赞颂中国边 防军人的歌曲,由凯传作词,王酩作曲。 王凯传是根据自己1970年在黑龙江实践体 验边防生活的经历,总结出军民关系的主 题,写下了歌词。王酩接到词稿后亦爱不 释手,有所感触,二人一拍即合完成了歌 曲的创作。《边疆泉水清又纯》首版是作 为1978年出品反映特务破坏国家治安的,中国歌曲名,洛水(祝一明)作词, 时乐濛作曲,创作于1951年。这是一首歌唱修 筑入藏公路解放军官兵的战歌;1950年,中国 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筑路,工兵部队经受 着物资供应不足和高山缺氧等重重困难,在荒山 野岭展开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筑路战斗,这 首歌曲便诞生在这一时期;在1952年的全军第 一届文艺会演中,此歌荣获全军文艺创作一等奖; 歌曲表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建设西 藏、保卫西藏的决心,也饱含着人民解放军对藏 族同胞的深情厚谊。
歌唱祖国
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歌曲是由 主歌、辅歌、主歌再现组成。即:主歌四句、辅 歌六句、主歌再现四句反复两句。其结构严谨, 简洁明快,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将人民共 和国诞生的壮丽画卷犹如浓墨重彩勾画得淋漓尽 致。 一曲《歌唱祖国》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 之心、民族之魂,立即传遍全中国,成为亿万中 国人民久唱不衰的音乐经典之作。
歌剧
• 在1960年代,与现代样板戏一起成为这一 时代标志性产物的音乐作品体裁,还有民 族歌剧和舞剧。中国民族歌剧、舞剧从它 的发展和艺术特征来看,不同时代的作品 在语言、风格、观念上都显示出历史的继 承性,又各具特点,显现出发展性、时代 性及社会性。
中国歌剧的发展
• 探索阶段:(1919--1944)的新歌 剧,如: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麻雀 与小孩》是我国的第一部歌剧作品。 聂耳《扬子江暴风雨》、冼星海的 《军民大生产吧》等,都在反映群 众革命斗争的内容上、在借鉴西洋 歌剧的经验上、在艺术形式民族化 的问题上做出了宝贵的尝试。
《东方红》
• 影片通过歌舞概括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所进 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主义的艰 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 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 求解放的历史缩影。 《东方红》是一首高昂激 越的中国革命颂歌,其中包括《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情深谊 长》《松花江上》《南泥湾》《赞歌》《保卫黄 河》《歌唱祖国》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我的祖国
• 《我的祖国》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 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 主题歌。 • 这首歌曲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 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九九艳阳天
• 《九九艳阳天》是高如星24岁时为《柳堡的故 事》写的插曲,这部电影写出了爱情与军规的 矛盾,所以遭到了批判。 • 这是一首男女对唱和重唱的抒情歌曲,共四段 歌词,在影片中分四次出现。全曲用抒情的手 法,刻画了革命战士与亲人惜别、忠于革命的 细腻而坚强的感情。
再见吧妈妈
• 歌曲表现了1979年士兵向母亲告别为国出 征的情景,展现了中国军人为祖国而战不 畏牺牲的精神。这是一首3/4拍的歌曲,带 有引子、尾声和倒装再现的三部曲式。以 “再见,妈妈”和“军号已吹响”两个线 索,强调主题思想。歌曲情真意切,感人 至深。
革命样板戏
• “样板戏”一词源于《红旗》杂志第6期社论《欢 呼京剧革命的伟大胜利》。随后,《人民日报》 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第一次开列了 “八个革命样板戏”名单,它们是京剧《红灯 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 《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滨》。 • 样板戏基本上遵循了京剧音乐本身的内在 规律,保持甚至部分地强化了京剧音乐的旋律特 点,这也是这些音乐唱腔历经多年仍然有其生命 力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