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芩五草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30例疗效观察
银屑病中医治疗39例疗效观察

2 结 果
抽 取我院 2 0 1 5年 3月一 2 0 1 6年 3月期 间 收 治 的 7 8例 银 屑 病
患者作 为研 究对 象 ,随机 分为 对照 组 ( n = 3 9例 )和 观察 组 ( n = 3 9例 ) ,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 医治疗方案 , 观 察组给予患者 中
配方生石膏 1 2 0 g 、 知母 2 O g 、 寒 水石 3 0 g 、 僵蚕 1 5 g 、 地鳖虫 1 2 g 、
白鲜皮 3 0 g 、 地 肤子 1 5 g , 川 I 芎6 g 、 全蝎 1 0 g 、 连翘 2 0 g 、 当归
2 0 g 、 益母草 3 0 g 、 蜜蜂房 1 0 g 、 莪术 1 0 g 、 皂角刺 1 0 g 、 茯苓 1 0g 、 红花 1 0 g 、 白术 1 0 g 、 桃仁 1 O g ; 血瘀 证 : 增加 丹皮 、 川 1 牛膝、 丹 参、 丹皮 、 三棱 ; 血虚证 : 增加玄参 、 熟地黄 、 旱莲草 、 鸡 血藤 ; 血 燥证 : 增 加雷公 藤 、 白花 蛇舌草 、 泽泻、 白茅 根 、 茵陈、 紫草; 痒
使 用。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 8 9 . 7 4 %( 3 5 / 3 9 ) ,包括痊愈 2 7例 、 显 效5 例、 有效 3 例、 无效 4例 ; 对照组临床疗效 7 1 . 7 9 %( 2 8 / 3 9 ) , 包 括痊愈 1 6 例、 显效 5 例、 有效 7例、 无效 1 1 例。组间对比, 观察组
如下 。
治 疗 总有 效 率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具 有 显 著 差 异 ( = 7 . 8 8 1 ,
荆芩五草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30例疗效观察论文

荆芩五草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30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98-01点滴状银屑病以栗状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呈点滴状散布全身为主要表现,进行期皮疹颜色鲜红,周围有炎性红晕,痒感明显,不断右新发皮疹出现,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治疗不当,可迅速泛发全身,病情迁延不愈。
采用荆芩五草汤(荆芥15g,黄芩10g,生地15g,丹皮10g,赤芍30g,紫草30g,白藓皮30g,地肤子30g,茜草30g,仙鹤草30g,旱莲草30g,掉毛草15g)治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将点滴状银屑病30例患者随即分为2组,治疗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0——40岁,平均32岁。
对照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17——45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病程均1个月——10年,皮疹面积约占全身体表面积15%——50%。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丹参注射液20ml及维生素c注射液3g、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滴注,如有上呼吸道感染加阿奇霉素注射液0.5g静滴,1次/日;治疗组除给与上诉治疗外,同时给与荆芩五草汤,如皮疹颜色较鲜红,瘙痒较剧烈可加银花30——60g,生石膏30——100g,大青叶10——15g口服,日一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0——15天为1疗程。
1疗程后观察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为无新发皮疹,原皮疹炎症浸润逐渐消退,鳞屑减少,皮疹缩小变平,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而达临床治愈;②显效:为大部分红斑消退,鳞屑减少,瘙痒减轻,基本无新发皮疹:③无效:皮疹无明显消退,仍有新发皮疹。
2 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47%),显效9例(5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痊愈3例(23%),显效6例(46%),无效4例(31%),总有效率69%。
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 讨论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疾病进展快,瘙痒多较明显,治疗不及时,可迅速泛发全身,且有很多为除次发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药治疗相比较,具有起效快,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等优点,除少数患者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外,无明显其他不适,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让患者适当减少服药量即可。
银翘散加减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经验举隅

银翘散加减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经验举隅秦雪琴; 王明凯; 陈丽娇; 王丽芬【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9(028)023【总页数】2页(P62-63)【关键词】点滴型银屑病; 银翘散; 组织病理【作者】秦雪琴; 王明凯; 陈丽娇; 王丽芬【作者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 6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5.9银屑病中医又称“白疕、松皮癣”等,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中点滴型银屑病,皮疹特点为点滴状小丘疹,颜色鲜红,上覆鳞屑,瘙痒程度不一[2]。
本病较易复发,且影响美观,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王丽芬副教授临床用银翘散加减治疗点滴型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对其进行总结,并附验案一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及发病病机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免疫、感染、内分泌、神经等因素相关,而感染是诱发点滴型银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3];目前主要认为链球菌感染与该病密切相关,王桂芝等[4]研究发现链球菌感染可能通过 TLR2 基因表达上调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认为,本病初起多由内有蕴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阻于肌肤,蕴结不散而发;或机体蕴热偏盛,或性情急躁,心火内生,或外邪入里化热,或嗜食辛辣肥甘,伤及及脾胃,郁而化热,内外之邪相和,蕴与血分,血热生风而发。
王丽芬副教授认为点滴型银屑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素有内热,复感风热之邪而发。
2 银翘散加减方药分析银翘散源于《温病条辨》,乃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创, 称辛凉平剂,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
王丽芬副教授所创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15 g,连翘15 g,牛蒡子15 g,淡竹叶10 g,荆芥15 g,防风15 g,生地20 g,赤芍30 g,紫草30 g,大青叶15 g,生槐花10 g。
荆芩汤加味治疗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30例

荊芩汤加味治疗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30例目的荊芩汤加味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方法对照组:依巴斯汀片10 mg口服,每日2次;外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日2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荊芩汤加味,早晚2次分服,每2 d 1剂。
2组治疗周期为4周。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荊芩汤加味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确切。
标签:荊芩汤;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颜面再发性皮炎是发生于颜面部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化妆品、尘埃、光线、花粉等过敏或刺激有关。
[1]本病反复迁延,影响美观,重者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
笔者临床应用荊芩汤加味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3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女性,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治疗组30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233±1225)岁。
对照组30例,年龄为19~59岁,平均年龄为(3356±1331)岁。
2组年龄经统计学统计,P>005,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颜面再发性皮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制定[1]:①皮损初起于眼睑周围,渐次扩展至颜面全部;②表现为轻度局限性红斑、细小鳞屑或者轻度肿胀,无丘疹、水疱,亦无浸润和苔藓化;③自觉瘙痒、局部灼热或紧绷感;③发病突然,可自行消退,但易再发,复发多次后可有色素沉着;⑤春秋发病。
13纳入标准①符合颜面再发性皮炎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③男女不限;④近4周内未用过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者。
14排除标准①皮损有水疱、渗出者;②合并真菌、细菌或病毒感染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⑥近4周内用过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者。
2方法21治疗方法对照组:依巴斯汀片10 mg口服,每日2次;外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日2次。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银屑病47例

[1] 樊书娟,刘武洲,刘丰艳. 自拟逍遥散结汤治疗 182 例乳腺增生 病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 2) : 71.
[2] 王勇,王宁. 解郁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 64 例[J]. 河南中医, 2010,30( 9) : 888.
(编辑:刘 华)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河南中医》在 1992 年第 5 期刊登了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一文后,笔者应 用此方略有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 100 例,收获良效,报道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共观察病例 100 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 年龄最小 23 岁,最大 49 岁,23 - 30 岁 30 例,30 - 40 岁 45 例,40 岁以上 25 例; 双侧乳房患者 20 例,左侧乳房患者 48 例,右侧乳房患者 32 例; 病程最短 2 周,最长 5 a,多为 3 月 -
2 结果
47 例患者中,治愈 28 例,好转 17 例,未愈 2 例,有效率 为 95.于 2004 年 11 月 10 日初诊。2 月前左膝 下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皮疹,瘙痒,红斑逐渐增多,皮损下有 白色鳞屑,强行剥离则见点状出现。至当地医院诊为“银屑 病”,曾口服强的松,外涂药膏治疗,症状缓解,停药 1 周后复 发,病情加重,前来我院就诊。症见: 身体多处皮损,鳞屑较 厚,玻璃片刮之云母状纷纷落下,诉晨起后床单上遗有鳞屑, 伴口干,便干,尿 黄,舌 红,苔 薄 黄,脉 弦。 此 证 属 风 热 血 燥, 治以清热凉血,佐以活血散风。解毒燥湿汤加减治之: 土茯 苓 30 g,黄芩 20 g,牛蒡子 20 g,连翘 20 g,蒲公英 20 g,生地 黄 18 g,赤芍 18 g,丹参 18 g,当归尾 18 g,白鲜皮 18 g,荆芥 15 g,苦参 15 g,牡丹皮 12 g,苍术 12 g,水煎服,日 1 剂。同 时配合止痒汤外洗,日 3 次,洗后涂安抚剂。用药 20 d 后痒 止屑脱,改用养 血 润 肤 之 剂,去 黄 芩、牛 蒡 子、连 翘、蒲 公 英、 生地黄,加川芎 18 g,厚朴 15 g,红花 15 g。服 10 剂,皮屑基 本脱净,药已对症,谨守上方,随症加减,调治 1 月,皮肤如 常,随访 2 a 未复发。
二十位中医名家治疗银屑病经验总结

二十位中医名家治疗银屑病经验总结一、张佩芳论治银屑病张佩芳认为银屑病有风、火、湿、热之别,虚实之分,并常相兼为病,如风火相煽、风湿相并、湿热互结、热毒相搏等,临床分为5型论治。
1.血热型为心肝火盛,血热怫郁,复受风邪,风火相煽,外走肌腠所致。
患者发病急,皮损发展迅速,多呈点滴状或片状,基底潮红,奇痒难忍,入夜加重,常伴有心烦易怒、口渴、便秘,舌红绛,苔黄,脉弦数。
治宜凉血泻火、祛风润燥,药用自拟凉血泻火消风汤。
方药组成:生地黄30g,生石膏30g,白蒺藜15g,赤芍12g,丹皮12g,玄参12g,天花粉12g,知母9g,板蓝根9g,蝉衣5g,生大黄5g。
2.湿热型为肝郁脾困,湿热内蕴所致。
症见皮损常融合成片或呈混合状,基底潮红,鳞屑厚,伴口苦急躁、溲赤便结,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宜疏肝运脾,除湿清热,药用自拟土茯苓汤。
方药组成:土茯苓30g,白鲜皮30g,八月札30g,冬藤30g,白花蛇舌草30g,地肤子15g,凤尾草15g,炒黄柏12g,苦参9g,黄芩9g,炒栀子9g,炒枳壳5g,厚朴花5g。
3.血瘀型为湿热久羁,营卫失调,气血失和,久病成瘀所致。
症见皮损融合成斑块状,有明显浸润,基底色黯,鳞屑附着较紧,时有瘙痒,舌质偏黯或有瘀斑或瘀点,苔黄腻,脉细涩。
治宜活血散瘀、行气通络。
药用自拟逐瘀除湿汤。
土茯苓30g,白鲜皮30g,八月札30g,石见穿15g,石打穿15g,寻骨风15g,丹皮12g,茜草12g,三棱9g,莪术9g,鬼箭羽9g,凌霄花9g,小青皮5g。
4.血虚型为病程日久,气血耗伤,血虚风盛所致。
症见皮损为大小不等的点状或斑块状,色黯淡,干燥脱屑,基底淡红,瘙痒较甚,或见有稀疏新皮损出现,常伴有头晕心悸乏力,面色萎黄,关节酸痛,舌质淡舌体胖,舌苔薄腻,脉细。
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止痒,药剂用自拟养血祛风汤。
炙黄芪30g,鸡血藤30g,夜交藤30g,熟地黄15g,白鲜皮15g,党参12g,当归12g,麦冬12g,天花粉12g,威灵仙9g,白芷5g,防风5g,陈皮5g。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将2009年5月~2011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5.3%,复发率为7.8%;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79.0%,复发率为30.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凉血五根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寻常型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是其特征,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
目前在临床上银屑病通常分为四型,其中以寻常型最为多见[2]。
2009年5月~2011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1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26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3]中关于银屑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其它型银屑病和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以及妊娠、哺乳期患者。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4周内均无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史。
126例患者中,男71例,女55例;年龄19~61岁,平均(36.0±13.5)岁;病程为3个月~18年,平均(4.2±1.5)年。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阿维A胶囊(方希,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10126,10 mg/粒)口服,于第1、2天每次20 mg,1次/d,第3天开始每次30 mg,1次/d,另外局部给予冰黄肤乐外用,2次/d,直至红斑、鳞屑消退为止。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的皮肤病,目前现代医学主要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疗效不佳,且有药物副作用,我院近几年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内外兼治,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银屑病;内治;外治;体会【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03-01引言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可能与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失调等免疫机制有关,皮损特点均有各种类型的红斑和较显著鳞屑的慢性皮肤病,病因研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2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其他,如情绪紧张,精神创伤,外伤手术或药物等都与本病发病有关。
1银屑病病理特点银屑病病理生理有以下特点:表皮动力学提示表皮更替加速,成熟干扰,换核苷酸缺陷,表皮及血中多氨类增多,,血管异常,动脉壁变薄,内皮细胞间隙加大。
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寻常型银屑病脓疮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
临床特点:皮肤粗糙有鳞屑,损害处鳞屑刮除后可见点状出血,舌质紫,有淤斑,皮损呈多形态,头皮为好发部位,,脓疱型起病急多伴有高热,关节痛,等全身不适,关节型还有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红皮病型多为治疗不当引起。
治疗主要有:外用药疗法:包括角质促成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维甲酸软膏;全身疗法:包块免疫抑制剂,维甲酸,抗生素。
激素,物理疗法,透析疗法等。
但是,目前为止,尚无特效疗法,以上各种疗法只有近期有效,不能防止复发。
中医学无“银屑病”病名,其大致属于中医“白?H”“风癣”“干癣”“松皮癣”等范畴。
中医认为银屑病发病机制多因素体肌肤燥热,久而血热,血燥,阴耗而发本病,风热之邪壅积于皮肤,气血瘀滞,肌肤气血运行失调,气血不畅,肌肤失于营养,不断产生皮疹,此外,营血亏虚,生风化燥,这些都能导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产生本病。
“血虚”“血热”“风盛”均可致本病,但“血热”之病机贯穿疾病整个过程,所以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润燥为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芩 五 草 汤 点 滴 状 银 屑 病
水煎早晚分 2次服, 两组均连续用药 1 1 0~ 5 天为 l 疗程。l 疗程后观察结果。
疗效判定标 准 : ①痊 愈 : 为无新 发皮 疹 , 皮 疹 炎症 浸 润 逐渐 消褪 , 屑 减 少 , 原 鳞 皮 疹 缩 小 变 平 , 后 遗 留暂 时 性 色 素 减 退 最
明显 其 他 不 适 , 般 无 需 特 殊 处 理 , 患 一 让 者适 当减 少 服 药 量 即 可 。点 滴 状 银 屑 病 进 行 期 皮 疹 颜 色 鲜 红 , 痒 明 显 , 屑 不 瘙 鳞 多 。辨证多为热人 营血 、 血凝滞 发斑 , 气
染或者扁 桃体 炎等症状 。近年来 有报道 在银 屑 病 患 者 中 存 在 着 多 种 免 疫 学 紊 乱 … 。现代医学研 究证 明黄芩 、 银花 、 大 青 叶具 有抗 细 菌及 病 毒感 染 的作 用 , 紫 草、 仙鹤草、 旱莲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 掉 毛草药理显示 具有 免疫抑 制 、 炎作 用 , 抗 采用荆芩五草 汤 中西 医结合治 疗点滴 状 银屑病取得 良好疗 效 , 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赵辨. 临床皮肤病 学. 京: 南 江苏科 学技 术
出 版社 。0 17 2 20 :6 .
所有 病例病 程均 1 月 一1 , 个 O年 皮疹 面
积约 占全身体表面积 1 % ~ 0 。 5 5% 治疗 方 法 : 照 组 给 丹 参 注 射 液 对
2 m 及维生素 C注射液 3 、0 葡萄糖 0l g 1% 酸钙注射液 lm O L静 脉 滴 注 , 有 上 呼 吸 如 道感染加 阿 奇 霉素 注 射 液 05 . g静 滴 , 1 次/日; 治疗 组 除 给与 上 述 治 疗 外 , 同时 给
点 滴 状银 屑病 进 行 期 病 情 进 展 快 , 瘙
痒 多 较 明 显 , 疗 不 及 时 , 迅 速 泛 发 全 治 可
7例 , 6例 , 龄 l 4 女 年 7— 5岁 , 均 3 平 5岁 ,
身, 且有很多 为初次 发病 , 采用 中西 医结 合治疗与单纯 西医药治疗相 比较 , 具有起 效快 , 可明显缩 短病程 , 降低 复发率 等优 点 , 少 数 患 者 有 轻 微 胃肠 道 反 应 外 , 除 无
无 好转 , 静 滴 抗 生 素 , 无 好 转 而 就 诊 , 又 亦
湿止泻的功效 。方 中党参、 自术 、 茯苓 、 甘 草为君, 益气健脾 , 配以苍术 、 半夏 、 扁豆 、 薏 苡仁。山药之甘淡, 莲子之甘涩, 辅助 白术 既可健脾 , 又能渗湿而止泻, 加砂仁之辛温 芳香醒脾, 佐君药更能促中州运化, 使上下 气 机贯 通 , 吐泻 可 止 。现 代 药 理研 究 表 明 ,
又 表 现 得 尤 为 突 出 , 凉 血 活 血 在 点 滴 状 故 银 屑 病 治 疗 中具 有 重 要 位 置 , 芩 五 草 汤 荆 中生 地 、 皮 、 草 、 草 、 鹤 草 、 莲 草 丹 紫 茜 仙 旱 均具有凉血活血散於消斑之功效 , 其中生 地 、 莲 草 除 凉 血 活 血 外 尚 具 有 养 阴 生 旱 津 、 阴益 肾作 用 以 减 少 血 热 风 燥 、 肤 滋 肌
痒之 功 , 和 该 病 的 发 的特 点 。现 代 医 学 研 究 不 虽 然 在 对 银 屑 病 的病 因 及 发 病 机 制 的 研
发全 身 , 病情迁延 不愈。采用荆芩五草汤 ( 荆芥 1g 黄芩 lg 生地 1g 丹皮 lg 5, O, 5, O, 赤芍 3 g 紫草 3 g 白藓 皮 3 g 地 肤 子 0, 0, 0, 3 g 紫 草 3 , 草 3 g 仙 鹤 草 3 g 旱 莲 0, O茜 0, 0, 草 3 g掉 毛草 1g 治 点 滴 状 银 屑病 进 行 0。 5)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 :0 3 6 / . s . 0 7 s 1 x 2 1
3 5.1 6 4
点滴状银屑病 以粟粒 至绿 豆大小 的 丘疹 , 点滴状 散布全 身为 主要表现 … , 呈 进行期皮疹颜色 鲜红 , 围有 炎性红 晕 , 周 痒感 明显 , 断 有 新 发 皮 疹 出 现 , 伴 有 不 常
期取得较好疗效 , 报告如下。 现
资料 与 方 法
治疗 组 : 愈 8例 ( 7 ) 显 效 9例 痊 4% ,
(3 , 5 %) 无效 0例 , 有效 率 10 。对 总 0% 照组: 愈 3例 (3 ) 痊 2 % ,显 效 6 例
( 6 ) 无 效 4例 ( l , 有 效 率 4% , 3 %) 总 尚未 得 出 肯 定 的 结 论 , 其 中感 染 但 6 % 。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 , 9 差异有 ’ 究 中 , 因素 及 免 疫 因 素 占有 重 要位 置 , 感 染 因 在 显 著性意义 ( 0 0 ) P< . 1 。
讨 论
将点 滴 状 银屑 病 3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O例
2组 , 治疗 组 l 7例 , l 男 2例 , 5例 , 龄 女 年 2 4 O~ o岁 , 均 3 平 2岁 。对 照 组 l 3例 , 男
素中 , 以病 毒 及 细 菌 感 染 为 主 , l 实 在 临床 践中 , 点滴状银屑病常可伴发上呼吸道感
党 参甘 草有抗 炎 的功效 , 直接作 用 于肠 道杀 菌消炎, 茯苓、 苍术利尿, 使肠内水湿从小便
小 儿 腹 泻 是 婴 幼 儿 时 期 的 常 见 多 发
病, JL 因/ J 生理特 点为脏腑 娇嫩 , , 形气 未 充, 脾气相对不足 。《 育婴家秘》日“lJ. / I , 血气未无 , 胃脆 弱……《 肠 温病 条辨 ・ 解 儿难》 也认 为t J 脾 胃薄弱 。无 论 感 受 |L , 外邪、 内伤乳食 或脾 肾虚寒均 可导致脾 胃 运 化 功 能失 调 而 发 生 泄 泻 。 此脾 虚 是 导 因
荆芩五 草 汤治 疗点 滴 状银屑 病 进行 期 3 0例疗 效 观 察
3 g 仙 鹤草 3 g 旱莲 草 3 g 掉 毛草 1 g 0, 0, 0, 5, 张潇匀 张 永 福 近 年 来 祖 国 医 学 对 银 屑病 病 因 的认 识 , 各
白藓皮 3 g 地肤 子 3 g , 0, 0 ) 如皮 疹颜 色较 鲜红 , 瘙痒较剧烈 可加银 花 3 6g生 石 o一 0 , 膏 3 lO , 0一 Og大青叶 1 1g1服 , l , 0~ 5 : 日 剂 3
上 呼 吸道 感 染 症 状 。 疗 不 当 , 迅 速 泛 治 可
或色素沉着 而达 临床治愈 ; ②显 效 : 为大
部分 红 斑 消 褪 , 屑 减 少 , 痒减 轻 , 本 鳞 瘙 基
无新发皮疹 ; ③无效 : 皮疹无 明显 消褪 , 仍
有新发皮疹。 结 果
失养之鳞屑及减少寒凉药物伤 阴之弊端 , 黄芩 、 银花 、 生石膏 、 大青 叶加强清热解 毒 消斑之力 , 荆芥 、 自藓皮 、 地肤子 以祛风 止 痒 , 方 共 奏 清 热解 毒 、 血 活 血 、 风 止 全 凉 祛
论 著 ・ 社 区
中 医 药
子、 赤石脂 、 吴茱 萸 、 豆蔻 、 苍术 、 夏 、 半 加 麦芽 、 曲、 神 山楂各 6 , 服 2个疗 程 , g再 患 儿食欲 大增 , 1年 后 再 见 到患 儿 营 养 良
好 , 后 再 未 出现 腹 泻 。 此
讨 论
便略稀 、 患儿精神状 态佳 , 面色淡红 , 嘱注 意 饮食 适 宜 。 例 2 患 儿 , , ,0 5年 8月 2 : 女 5岁 20 8 日初诊 , 其母 代诉 , 产儿 。平 素身体 素 早 质 差 , 食 稍 有 不 慎 即 出现 腹 泻 , 便 稀 饮 大 水样 , 4~6次/日, 3~7天/ , 时 口 服 次 轻 止 泻 药 , 时 需 住 院 , 点 抗 生 素 , 液 对 重 静 补 症治疗 。1 周前再次 出现腹泻 , 为黄色稀 水样便 , 6次/日, 3~ 口服泻痢停 、 黄连素
6 20 54 0云 南 泸 西 县 人 民 医 院 关键 词
治 疗
地都有很多研究 , 并认为血热是本病 发病 的 重 要 原 因 。也 有 人 认 为 从 发 病 机 制 来 说, 虽有 风 、 寒 、 等邪 , 热、 燥 但经 络阻隔 、 气血 凝 滞 是 发 病 转归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尤其在点滴 状银 屑病 中血 热血瘀
致 : J. 泻 的关 键 因 素 。 湿 邪 盛 贯 穿 腹 b1 腹 而 泻的始终 。参苓 白术 散具有益气健脾 、 渗
而走 , 以实大便。由于西药毒副作用往往较 大, 易伤正气 , b g 使: J ̄ 力下降 ; 小儿静脉
输液时哭闹不安 , 管 细而脆 , 针 很难。 血 扎 因此 , 用 中药 既 可 减 少不 良反 应 , 可达 应 又 到 汉病 求本 的 目的 。若 小 儿腹泻 出现 脱水 , 离子紊乱 切勿一味 中药治 疗, 需中西 医并 用 。以免 耽误 病情 。
与荆 芩 五草 汤 ( 芥 1 g 黄 芩 l g 生 地 荆 5, O, 1g 丹皮 lg 赤芍 2 g 紫草 3 g 茜 草 5, O, 0, 0,
皮疹色鲜红 ; 热极生 风 , 多有瘙痒 或瘙痒 剧烈 ; 风性善行而数变 , 故病情进展迅速 。
l 2 中国社 区医师 ・ 4 医学 专业 2 1 O O年第 3 5期 ( 2 第1 卷总 第2 0 1 期 1
神清 、 精神不 振 , 营养欠 佳 , 消瘦 , 形寒 肢 冷、 唾时露 晴 , 食少纳呆 、 舌淡 、 白、 苔 脉细
弱 , 肾 阳虚 , 宜健 脾 益 气 温 肾 。药 用 : 脾 治 党参 、 白术 、 茯苓 、 草 、 甘 山药 、 苡仁 、 豆 扁 各 9 , 仁 、 术 、 夏各 4 , 子 6 , g砂 苍 半 g附 g 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