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粮食进出口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中国粮食进出口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 市 场 s 贸易 1 。
农业经济 2 0 1 4 / , ' 3
中 国 粮食进出 口 现 状及面临的主 要问 题分 析
◎王 溶 花

陈玮玲
要 :2 0 1 2 年 ,中国四大主要粮食 品种进 出口均进入 贸易逆差状 态,引起 了学者们对 中国粮食进 口规模及结构的 高度
关注。本 文结合 中国农业部及联合 国所公布 的数据 ,分析 了中国粮食进 出口规模及结构 ,认 为中国粮食进 出口所 面临粮食 出 口比较优 势下降 、粮食进 口需求 大、贸易结构 不合理 等问题 ,并从政府层面 、产业层 面和企业层 面提 出了促进 中国粮食进 出 口贸易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 进 出口 规模 结构
0 %以上 。如 B图所示 ,中国主要从美 国 、东盟 、印度 进 从 进 口结构看 ,大豆是 中国最 主要的进 口粮食 品种 ,其 达 9
次是玉米 、小麦和稻 米 。近 6 年 来 ,大豆进 口持续增加 ,占 口玉米 ,自美国进 口量始终 较大 ,自东盟进 口量波动 明显 。 中国粮 食进 口比重 稳坐 8 0 %以上 ,2 0 1 2 年达 3 4 9 . 8 9 亿 美元 , 如 C图所 示 ,东盟 是 中国稻 米 进 口第一 大 来源 地 ,占据 了 g %左右 的比重 ,但 2 0 1 2 年 中国从 巴基斯坦进 口粮食激增至 远 超谷物类粮食进 口总额 。同时 ,随着近年来生物燃 料的兴 9 6 9 亿美 元 ,占比 2 3 8 8 %。如 D图所示 ,美国和 巴西几乎 垄 起 ,国 内玉米 需求迅速 增加 ,玉 米进 口量也 随之 翻倍增 长 , 2 已由 2 0 1 1 年 的5 . 7 8 亿 美元增至 2 0 1 2 年的 l 6 8 9 亿 美元 ,占粮食 断了 中国大 豆进 口 ,自阿根廷的大豆进 口呈下降趋势 。整体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粮食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需求之一,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更加重要。

面对国内粮食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问题,我国不得不加大粮食进口力度,以保障国内的粮食安全。

本文将从粮食安全视角探讨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

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进口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达到133.75万吨,比2018年增长9.9%。

其中,大豆、小麦、玉米和大米是我国粮食进口中的主要品种。

在我国的粮食进口中,大豆占比最大,是我国进口粮食的重要品种之一。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而自产大豆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所以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一直比较大。

此外,小麦、玉米和大米也是我国进口量大的粮食品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粮食进口贸易关系到国内粮食安全问题。

当前,我国的粮食储备严重不足,为了保证国内对粮食的需求,我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尽管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给了国内粮食市场一定程度的保障,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进口贸易对国内农业的冲击。

由于我国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大豆、小麦、玉米和大米等主要品种上,这些品种的过量进口会对国内种植业造成影响,导致国内农业的产业链失衡。

2、价格稳定性较差。

由于粮食进口贸易的价格波动性较大,再加上我国的粮食储备体系不健全,这就使得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性较差。

3、风险因素较大。

我国目前的粮食进口贸易主要依赖于少数几个主要供应国,这就使得我国的粮食市场存在很大的风险因素。

一旦供应国发生重大变化,对我国的粮食市场将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另外,在粮食进口贸易中,还存在着一些贸易壁垒的问题。

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和限制性的技术壁垒,会限制来自其他国家的粮食进口,不利于我国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

针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1、鼓励国内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及进出口形式调研分析

粮食安全及进出口形式调研分析

粮食安全及进出口形式调研分析一、粮食安全概况“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一个全球性话题,粮食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应当说由来已久。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向全球敲响警钟,首次提出了“食物安全”问题。

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粮食安全”概念,并得到FAO、世界粮食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支持。

然而,无论是以国际组织所祈盼的目标来裁减还是实践所收获的效果来衡量,目前全球粮食安全依然没有解除危机,甚至某些指标还在恶化。

第一,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

据FAO的数据显示,全球粮食储备在2008年只有4.05亿吨,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够全球人食用8至12周。

而从2009年的情况分析,美国农业部的报告认为,2009年世界谷物产量可达到22.16亿吨,而在需求量可能达到21.76亿吨的情况下,供大于需只有4000万吨。

第二,粮食价格滞留于高位。

借助于需求增加和大宗资源价格上升的力量,国际市场粮价最近几年一路扶摇直上。

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让粮食价格发生“夭折”,但目前仍处于历史高位。

据OECD和FAO联合发布的《2009-2018农业展望》报告,粮价总体水平目前远高于10年平均水平,一些粮食的价格比1998年—2008年的水平高出了一倍。

第三,饥饿人口有增无减。

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10.2亿人,扭转了过去40年中饥饿人口持续减少的趋势,而且这一数字将继续增加2、中国粮食安全概况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同样处于这一危机的阴影之下。

粮食贸易状况分析报告

粮食贸易状况分析报告

粮食贸易状况分析报告中国粮食贸易状况分析报告1.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由于其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中国对粮食的需求量一直稳步增长。

然而,由于国内资源和环境限制,中国粮食生产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全部,因此中国一直依赖于粮食的进口。

2. 粮食产量和消费情况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增加,但增速逐渐放缓。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近几年一直保持在6亿吨左右。

然而,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消费量将达到7亿吨以上。

3. 粮食进口和出口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由于国内产量的限制和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一直对谷物、油籽和棉花等农产品进行大量进口。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额稳步增长,2019年粮食进口额超过1400亿美元。

而在出口方面,中国的粮食出口相对较少。

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和糖等。

尽管中国的粮食出口量有所增加,但出口额相对较小。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更倾向于保障国内的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

4. 粮食贸易政策和合作中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贸易政策来保障国内粮食供应。

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中国实施了一系列进口关税和配额措施,以控制进口量和保护国内农民的利益。

此外,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合作。

中国与许多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签订了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鼓励增加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合作,提高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5. 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中国面临着保障粮食供应的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然而,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限制、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将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带来挑战。

此外,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保护主义倾向也可能对中国的粮食贸易造成影响。

然而,中国市场庞大且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为农产品出口国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结论中国是全球粮食贸易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我国稻米生产贸易现状与进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稻米生产贸易现状与进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稻米生产贸易现状与进出口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国稻米生产贸易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作为世界上稻米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我国稻米产量和贸易额一直保持在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稻米生产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深入分析我国稻米生产贸易现状和进出口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我国稻米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我国稻米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稻米生产贸易现状1. 稻米产量和贸易额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稻米产量和贸易额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稻米产量为20850万吨,稻米贸易额为21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7%和5.4%。

这表明我国稻米生产和贸易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增长。

2.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消费国,稻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

据统计,2019年我国稻米的消费量达到了2.5亿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以上。

3. 进出口贸易比重逐渐提高我国稻米的出口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而进口量相对较少。

近年来我国稻米的进口量也在逐渐增加。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稻米的出口量为667.6万吨,进口量为380.1万吨,进口量同比增长了43.6%。

二、进出口影响因素分析1. 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稻米生产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国际市场环境变得更加不稳定。

这导致我国稻米的出口受到一定的压力,而进口量也有所增加。

2. 国内政策的影响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国内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稻米生产贸易产生着直接影响。

政府出台的粮食政策、关税政策和补贴政策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稻米的生产和贸易。

3. 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粮食经济政策与内需的实证分析

粮食经济政策与内需的实证分析

从上面 的十个指 标的经济 意义上来看 ,这些指标之 间存 阵 的 、特 征 值 、贡 献 比 例 和 累 计 贡 献 比 例 值 。
在有 较 强的 关联 ,因此 ,先采 用 因子分 析 法
※ 国家社 科 基 金 项 目 (2 H 0 S : 中国粮 食 经 济 政 策 与 内 需 变动 的 相 互 影 响分 析 研 究 。 0A 0)

3 — 8
【 凌s疑易 1 毒
负相关 ,但粮食 播种面积 是制 约粮食 生产 的一个 重要指 标 , 子 分 析 法 。 因此仍然把它作为影响 内需 的指标 来进行分析 。

粮食 经济政 策 指标
二、粮食 经济 政策 与 内需的相 关分析
以 X、 ……X 分别表示单产 、粮食播种 面积 、有效灌 . 。

般认为 ,粮食经济政策包括粮食生产政策 、粮食流通
政策 、粮食 贸易政 策 、粮食加 工政策 、粮 食储备政 策等等 。 溉面积 、农业机械 总动力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 出、农村
反 映粮食生产政 策I 指标 主要包括 粮食 单产 、粮 食播 种 政策与 内需的关联 『进行分析。 生 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 、农业机械总 动力和 国家财政用 于农 业 19 9 8年以来 ,我国的粮 食经 济政 策对我国的经济产生着
的支 出五个细化指标 。单产 的高低直接影 响着农 民的收入 水 越 来越大 的影 响 ,因此 分析 时采用 19 9 8至 2 0 0 7年的 数据 。 平, 单产越 高农 民的收入就会越高 ,农 民的支出就会增加 ,进 利用 S S 1. P S5 0软件 ,可得到 X、x……X 与 丫的榴 关系数 , l o
数最大 ,达 0 9 ,接下来 ,与内需相关性较强的依次是 : .7 9 农

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作者:万承刚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8期摘要:J曲线效应理论是探讨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方面得到了证实。

研究还进一步显示,中国粮食出口与当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显著地呈反向相关关系,且与前二年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的反向相关程度大于当年的实际有效汇率。

此外,出口退税率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粮食的出口贸易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汇率 J曲线效应理论粮食出口出口退税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070-02一、问题的提出近期,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暗示要求人民币升值;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公开撰文批评人民币机制;4月美国130多国会议员又联名上书美商务部和财政部,要求对中国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

面对各种呼声,我们不禁要问,人民币汇率真的需要升值吗?如果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具有特殊性质的商品——粮食的出口贸易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汇率影响国际贸易的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中能得到证实吗?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假说假说一: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粮食的出口贸易呈反向相关关系。

根据一般原理,人民币汇率升值,粮食的出口将减少;人民币汇率贬值,粮食出口将增加。

本研究将借用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数据,与中国粮食出口额进行回归分析,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来验证上述假说。

假说二:中国粮食出口贸易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中国粮食的出口贸易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将表现出阶段性。

由于粮食的生产周期较长,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粮食的国际贸易合同一般在产品交付的前一年即已签订,这就意味着中国粮食出口贸易受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滞后期要达到二年的时间。

国际进口贸易对我国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基于国内价格、国际价格和CIF价格的实证分析

国际进口贸易对我国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基于国内价格、国际价格和CIF价格的实证分析
二、 研 究 方 法 和 数据 说 明
现有文献 中, 粮 食进 出口贸易一直是关 于国际粮 价对 国
内粮价影响的渠道 。一般认 为 , 粮食进 口价格受 国际市场 粮 文将 丰富关 于市场整合的研究。 食价格的影响 ,而进 口量 的变 动又会 影响国产粮食需求 , 导 致国 内粮价的波动 。但是 , 目前对粮食进 口贸易 的影 响存 在


粮食是有 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 ,粮价作为百家之基 , 不 仅影 响到百姓生 活 , 更对 国家宏 观经济 起着牵一发动全身 的 影响 。而 随着我 国经济不断趋于全球化 , 国内市场受 国际市
力, 而 现有 的定量分析 中, 只关注了进 口贸易数量 , 数据过 于
单薄。
场 的影响程度 不断增 加。尤其是 2 0 0 5年以后 ,我国进入后 WT O时代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 中国农业 保护 的期 限已经结
关键 词 : 粮价 ; C I F价 格 ; 市 场整 合
引 言
因。 另一种观点认为 。 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 , 在进 口
贸易 中具有典型的“ 大国效应 ” , 少 量的进 口影响国际粮食 价 格( 李炳坤 2 0 0 1 ) 。持这一观点 的诸 多学者用定性分析 的方 法验证 了中 国在进 出口贸易中的大 国作用 。但是 , 在 粮食 进 口贸易对 国内市场价 格的影响上 ,定性分析方 法缺乏说 服
束, 政策调 节为主逐步让 位于市场 机制调 节 , 国 内外粮价 的 关联性进一步加强 。 在这样 的背景研究 国际粮价对 国内粮价
的影 响 具 有 至 关 重 要 的 意 义 。
本 文弥补了定量分析 中数据的局限性 , 将C I F价格 引入
粮价波动的讨论 中 , 通过 比较贸易价格与 国内外市场 的整合 程度来 检测进 口贸易 的影响。C I F价格俗称 “ 到岸价格 ” , 全 称为 C o s t , i n s u r a n c e a n d f r e i g h t , 即成本 、 运费加保 险费 , 是 国 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最常用的术语之一。C I F价格数据 真实地 记录了我 国进 口交易 的价格 ,作 为对进 口量数据 的补充 , 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李四200930940412指导教师张三教授学院名称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工商管理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4月30日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5月6日摘要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贸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多,我国多以信用证结算方式出口,所以信用证的风险防范不正确导致经济损失的实例屡有发生。

因此重视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研究,了解其存在的潜在的风险,熟练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信用证结算方式,来防范出口结算的风险,对于每一个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国际贸易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我国粮食贸易的源于缺乏价格优势、国内外粮食价格关系的不完全整合以及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弱质性联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制度供给的偏差和政府干预过度。

因此,政府应减少干预力度,并制定与市场运行规则相兼容的政策,以确保粮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粮食贸易政府干预国际市场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the risks faced by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 the trade balance is also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more exports by way of letter of credit, letters of credit risk prevention incorrect result in economic losses instances of repeatedhave occurred.Therefore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letter of credit,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risks of its existence, proficiency and flexible use of the letter of credit, to guard against the risk of export settlement hav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every enterprise engaged i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This article throug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ood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China's grain trade discord stems from the lack of a price advantage, food prices at home and abroad relationship is not fully integrated,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ood markets weak contacts, while deeper levels of the reason is that the deviation of the system of supply and excessiv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duce the intervention efforts and policies compatible with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rules to ens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economy.Key words:grain trad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目录1引言 (1)2我国粮食贸易的特征 (4)2.1、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粮食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地位频繁转换 (6)2.2、我国的粮食贸易在国际市场上是一种“贱卖贵买”的反常行为 (8)2.3、我国的粮食贸易效率低下,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贸易福利呈下降趋势 (9)3我国粮食贸易原因的实证分析 (11)3.1、我国政府对粮食贸易的过度干预逆转了粮食进出口的流向 (15)3.2、政策价格的存在影响了国内外粮食价格的整合 (17)3.3、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弱质性联系表明我国粮食市场化程度低 (19)4 结论及建议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1引言随着世界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经营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使行业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随着我国进出口业务的迅速增长,信用证业务结算方式在对外贸易中越来越普遍地被采用,银行信用证业务结算业务量不断上升,操作风险事件频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中,信用证的使用非常广泛,因为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安全系数更大了。

据统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早在2005年对外贸易70%以上采用了商业信用的结算方式进行支付,这样的风险极大,而我国对外贸易采用的结算方式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大多数出口企业在开发新客户和新市场的时候对采用商业信用支付方式十分谨慎,所以通常是通过跟单信用证来完成的,现在我国约有80%以上的企业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吴然,2002年)[1]。

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不断发展,当事人通常位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货款的收付要涉及到外汇的使用,使用的票据涉及到各国的票据法律和国际惯例的适用问题,交易的环节越来越多,信用证结算方式可能遇到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另外,国际上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影响较大的国际公约,以国内法及国际惯例《UCP500》加以规范,最近又新增了《UCP600》,《UCP600》改变了《UCP500》分类不科学,次序排列不足,(共39条)比《UCP500》减少了10条,但却比《UCP500》语言繁杂欠精练等,虽然《UCP600》更加准确、清晰;更加易读易掌握,最主要的区别是取消了可撤销信用证的规定,信用证一律不可撤销,虽然是这样,现在信用证也面对着很多严峻的问题。

因此,了解信用证结算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防范,有效地防止信用证结算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粮食贸易公司主要以信用证结算方式出口,但是信用证结算中存在多种风险,总结及规避风险对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结论及建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肯尼迪·阿罗在研究政府行为与市场关系时,指出政府干预市场的结果只能是资源的低效配置,经济的发展程度与政府的干预力度呈反比,并且由于政策失灵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面效应往往比市场失灵更为严重。

这一说法虽然过于偏激,但政府不恰当干预产生的危害的确应给予高度的关注。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完成强制性制度变迁,其效率劣于诱致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实际上就是要求政策和市场的耦合:当政策与市场能够兼容时,政策体现出它的积极效应,市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而当政策与市场难以兼容时,对峙的政策和市场双方则表现出失灵效应。

由于我国粮食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调节能力弱,政府用政策干预弥补市场失灵在所难免。

而正是这些不太恰当的政策干预或者说是制度供给导致了我国粮食国际贸易的。

不恰当的制度供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供给的偏差,如建立在财政乏力基础上的粮食流通保护政策因不符合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结果只能导致政策实施的困难;二是制度供给的过度,如三级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劳民伤财。

因此,改善粮食国际贸易效率要更好地耦合粮食政策和市场,即制定的粮食政策必须与市场运行规则相兼容。

一方面,政府制定粮食调节政策时应把握住粮食市场的运行规律,运用政策去弥补国内粮食市场机制的不足,以便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而不是去替代市场;另一方面,在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政府应加快粮食市场化的进程,减少干预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来发展本国的粮食经济。

参考文献1、Johnson D Gale,China’s Grain Trade:Some Policy Considerations[D],Office of AgriculturalEconomics Research,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Paper NO.99-05,May 31,19992、Monke、Eric、Todd Petzel,Market Integration:An Application to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ott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4,66:481-4873、Ravallion、Matin,Testing Market Integr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6,68:102-1094、Tian Weiming,Price Linkage in the Chinese Grain Market[D],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th Annual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Studie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the University of Sydney,Orange,Australia,July 19985、Zhou Z Y、Wan G H 、Chen L B,Integration of Rice Markets:the Case of Northern China[J],Asia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7,Vol.2:158-1766、刘世锦,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7、卢峰,我国棉花国际贸易“贱卖贵买”现象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3-98、孙杭生、孙亚婷,“入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0期:14-169、宋华盛、张旭昆,用多层市场模型分析当前粮食购销体制[J],我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2期:62-6710、黄季焜,价格差异——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2000年第10期:20-2411、武拉平,国内外粮食市场关系研究[J],我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6期:24-32致谢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老师和X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