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实施细则
硅 酮 结 构 密 封 胶 使 用 工 艺 指 南 一

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工艺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一般要求、结构胶粘结装配玻璃单元件工艺、设计参考、结构性粘结装配玻璃单元件工艺、工艺过程检测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对进行粘结测试的地方进行修补、关于粘结性、相容性试验的一些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莫斯卡硅酮结构胶粘结装配结构玻璃单元件工艺和过程控制检测方法,也可以用于中空玻璃结构的制作。
二、一般规定2.1建议所有使用本公司产品的用户直接到本公司或本公司在当地的专卖店销售部以及本公司指定的销售商处订购,以便获得质量可靠的产品及有利的技术支持。
2.2所有使用本公司产品的隐框、半隐框玻璃幕墙在设计制作及安装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胶缝的设计按所给的公式进行。
2.3所有幕墙设计中选用的基材和附件都必须送到本公司或相关机构进行粘结性和相容性试验,在出具可以使用的报告后才能投入实际施工。
2.4使用本产品的用户必要时应尽早将幕墙的设计图纸送到本公司,由专业人员对使用结构胶的各节点进行审查,出具可以使用的审查报告后放能进行施工。
2.5双组分结构胶在每次开泵注胶之前都应进行混合均匀性(蝴蝶)试验,方法见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附录D.4或本文第五部分(5.2);在使用过程中每一天都必须进行一次拉断时间测试,方法见本文第五部分(5.3)。
2.6在玻璃幕墙单元件制作过程中,必须进行随批剥离粘结性试验,方法见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或本文第五部分(5.4),如果粘结破坏面积大于5%,说明施工操作有问题,应立即停止新的单元件制作,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将该批单元件产品作为重点进行切胶剥离粘结性试验,若试验仍不合格,则必须返工重新制作。
2.7对于已制作完成的幕墙单元件成品,应按GB16776-2005进行切胶剥离粘结性试验,或本文第五部分(5.4)。
胶必须充满整个内腔且无气泡与空隙,粘结破坏面积应少于5%否则必须追溯检查该批产品的施工操作技术,由技术部质量部门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
建筑工程规范规程强制性条文(三)

8.2.3 (非强条,实用性强)石材幕墙的物理性能和热工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查该幕墙工程的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平面位移性能 等检测报告(开放式幕墙不做四项物理性能检测),非透明幕墙节能设计计算书。 8.2.6 (非强条,实用性强)石材幕墙金属挂件与石材间粘接固定材料应选用干 挂石材用环氧胶粘剂,不应使用不饱和聚酯类胶粘剂或云石胶。检查方法:核查 干挂石材用环氧胶粘剂复验报告。 8.2.7 (非强条,实用性强)石材幕墙所使用的密封材料应符合《建筑幕墙》 GB/T 21086 的规定,对面材的污染程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标准规范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核查石材耐污染性能检测报告。 8.2.10 (非强条,实用性强)石材幕墙四周、墙角、内表面与主体结构之间的 连接节点、各种变形缝,应符合设计要求。立柱与主体结构之间应用螺栓连接, 横梁两端与立柱之间不宜同时焊连接。 8.2.11 (非强条,实用性强)石材幕墙背栓与板材连接的抗拉、抗剪承载力应 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查背栓与板材连接的抗拉、抗剪承载力检测报告。
第 3 页 共 14 页
应能够承受幕墙传递的作用。 5.6.1 硅酮结构密封胶应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在 风荷载、水平地震作用下,硅酮结构密封胶的拉应力或剪应力设计值不应大于 其强度设计值 f1 , f1 应取为 0.2N/mm2;在永久荷载作用下,硅酮结构密封胶的拉 应力或剪应力设计值不应大于其强度设计值 f2 , f2 应取为 0.01N/mm2。
十五、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规程 DGJ32/J 124—2011
3.1.4 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燃烧性能应符 合设计要求。幕墙玻璃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 应符合设计要求。 3.1.6 主体结构与幕墙连接的各种预埋件,其数量、规格、位置和防腐处理必 须符合设计要求。 3.1.7 幕墙的金属框架与主体结构预埋件的连接、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及幕墙面 板的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必须牢固。 4.1.2 隐框、半隐框幕墙所采用的结构粘结材料必须是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 其性能必须符合《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 的规定;硅酮结构密封胶 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4.1.4 除全玻幕墙外,不应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 5.1.6 采用浮头式连接件的幕墙玻璃厚度不应小于 6mm,采用沉头式连接件的 幕墙玻璃厚度不应小于 8mm,安装连接件的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其单片厚度 也应符合上述要求。 5.1.7 玻璃之间的空隙宽度不应小于 10mm,且应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嵌缝。 6.1.3 全玻幕墙玻璃肋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 12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00mm。 6.2.7 玻璃注胶胶缝要求:采用胶缝传力的全玻幕墙,其胶缝必须采用硅酮结 构密封胶。 8.2.1 (非强条,实用性强)石材幕墙采用的材料、五金配件、构件和组件以及 表面处理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核查材料、 五金配件、构件和组件的产品合格证书、型式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材料的 复验报告。
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规范

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粘结装配建筑玻璃幕墙结构元件施工的前期准备、基本要求、工艺程序和质量检验方法。
适用于指导本公司硅酮结构密封胶施工应用。
2、前期准备工作2.1相容性及粘结性试验工程承建商必须提供工程上正式使用的与结构胶相接触的所有基材样件。
一般包括玻璃、铝型材、双面胶条等。
并以文件形式委托(委托书见附件3)本公司进行相容性及粘结性试验。
按GB16776-97标准附录A或ASTMC1087标准试验方法进行相容性试验,以确定硅酮结构胶与双面胶条的相容性。
按GB16776-97附录A或ASTMC794试验方法进行粘结-剥离试验。
以确定是否需用底涂来确保良好的粘结性。
相容性及粘结性试验结果符合GB16776-97后,将向工程承建商提交试验报告。
2.2工程图纸的审验及结构胶设计胶缝尺寸的验算承建商必须提供工程图纸及相关设计参数,本公司根据JG102-96《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对工程硅酮结构胶粘结节点设计审验;对结构胶缝尺寸验算。
以求达到最合理的节点设计和胶缝设计。
结构胶设计胶缝尺寸可以按下式计算粘结宽度: Cs=Wa/(2000×f1) kCs--硅酮结构密封胶粘结宽度(mm)。
W--风荷载标准值(Kpa)。
ka--玻璃的短边长度(mm)。
f1--胶的短期强度允许值。
按138Kpa采用。
根据具体情况要对玻璃自重效应,地震效应以及温差效应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行结构胶粘结宽度的设计计算。
3、施工基本要求3.1对施工人员的要求实现玻璃幕墙单元件的粘结密封,依赖于施工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严格、熟练的正确操作,这些人员应具有以下条件:3.1.1有高度责任心,懂得玻璃幕墙的安全可靠性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
3.1.2熟悉结构胶施工工艺程序,熟练掌握粘结密封操作技术和施工工具;能看懂工程图纸规定的粘结密封部位及配套材料状况。
3.1.3掌握粘结密封失败后的排故方法和技术安全的基本知识。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实施细则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实施细则1依据标准:GB16776-2005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T13477.3-2003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试验基材的规定GB/T13477.3-2003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3部分使用标准器具测定密封材料挤出性的方法GB/T13477.5-2003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5部分表干时间的测定GB/T13477.6-2003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6部分流动性的测定GB/T13477.8-2003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8部分拉伸粘结性的测定2.型别按组分分:单组份和双组份,分别用1和2表示。
按基材分类:金属M,玻璃G,其他Q产品标示:适用于金属、玻璃的双组份硅酮结构胶标记为:2MG GB16776-20033.技术性能产品物理力学性能----------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4 试验条件4.1标准试验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5试验项目5.1外观5.1.1产品应为细腻、均匀膏状物,无起泡、结块、凝胶、结皮,无不宜分散的析出物。
5.1.2双组份产品两组份的颜色应有明显区别。
5.2下垂度试验温度:(50±2)℃5.2.1试验器具:----------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下垂度模具流平性模具鼓风干燥箱(50±2)℃钢板尺(0.5mm)聚乙烯条(厚度≤0.5mm,长度≤1mm)5.2.2试件制备:将下垂度模具用丙酮等溶剂清洗干净并干燥之。
把聚乙烯条衬在模具底部,使其盖住模具上部边缘,并固定在外侧,然后把已在(23±2)℃下放置24h的密封材料用刮刀填入模具内,制备试件时应注意:a)避免形成气泡;b)在模具表面上将密封材料压实;c)修整密封材料的表面,使其与模具的表面和末端齐平;d)放松模具的聚乙烯条。
实施GB24266标准有损于建筑幕墙安全__省略__中空玻璃用硅酮结构密封胶_标

2010.04实施GB 24266标准有损于建筑幕墙安全———对《中空玻璃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标准的技术质疑马启元摘要:GB 24266的适用性区别于采标确定的对应标准,以高模量抵抗结构变形利于防水密封为由,规定结构胶拉伸10%的模量大于0.14MPa ,忽视约束变形产生高应力的危害,不能与建筑规范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原则协调。
中空玻璃边部三面粘结对位移的效应是更高应力和过早破坏,标准不设模量指标上限,也不报告模量,幕墙粘结设计无法按规范验算和选材,高性能结构胶应用受限,弹性差、质地刚硬产品的应用不受约束,粘结结构处于高应力状态将增大中空玻璃外片脱粘坠落伤人毁物的危险。
关键词:玻璃幕墙;中空玻璃;硅酮结构密封胶;标准;技术质疑1前言将要实施的国家标准GB 24266—2009(以下称新标准)规定了模量指标[1],适用性从本质上区别于采标确定的对应标准。
强调高模量抵抗结构变形有利于结构防水密封,规定结构胶拉伸10%的模量高于0.14MPa ,忽视约束结构变形的有害效应与建筑规范矛盾。
中空玻璃三面粘结结构及不良荷载效应要求低模量结构胶,以保证极限承载能力状态下粘结应力不大于强度设计值。
标准只规定模量下限指标,制约高变位能力高性能结构胶应用,促进弹性差、刚度大、有价格优势的低档产品充斥市场。
高模量结构胶老化、变硬或模量过快增长已是既有幕墙中空玻璃外片脱粘坠落伤人毁物事故的成因,新标准的强制性将影响结构粘结对材料模量的选择,导致粘结体系应力水平失控,对建筑玻璃幕墙耐久安全有害无益。
2新标准的适用性区别于对应标准中空玻璃在隐框幕墙上安装不同于一般应用,外片玻璃承受负风压及变位产生的荷载首先作用于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胶,后经内片玻璃及硅酮结构密封胶传递到建筑结构金属框架(图1),建筑规范规定这种应用的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胶必须是硅酮结构密封胶。
GB 24266规定“本标准适用于结构装配中空玻璃单元第二道密封用硅酮密封胶”,明确“本标准对应于ASTM C1369—2002《结构镶装中空玻璃用二道密封胶》[2],本标准与ASTM C1369-2002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2021广东省胶粘剂和密封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

广东省胶粘剂和密封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一、抽样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被抽查市场主体的待销产品中抽取。
随机数一般可使用随机数表等方法产生。
抽查数量:每款产品抽取2组样本,第1组用于检验,第其他注意事项:当独立包装产品重量(体积)低于抽样数量要求时,应尽量整包装抽取,避免分装。
当抽查产品为多组分胶粘剂/密封胶时,受检单位应提供该种胶粘剂/密封胶专用的配套组分及其施工要求和配比(质量比/体积比)等。
对于执行企业产品标准的产品,受检单位或生产单位还应在抽样时提供有效的企业产品标准。
二、主要检验项目及检验项目属性划分(一)胶粘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木材胶粘剂)(二)胶粘剂(溶剂型多用途氯丁橡胶胶粘剂)(三)胶粘剂(木工用氯丁橡胶胶粘剂)(四)胶粘剂(水溶性聚乙烯醇建筑胶粘剂)(五)胶粘剂(a-氰基丙烯酸乙酯瞬间胶粘剂)(六)密封胶(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七)密封胶(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八)密封胶(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九)密封胶(建筑用防霉密封胶)(十)其他胶粘剂和密封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胶粘剂)(十一)其他胶粘剂和密封胶(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道系统用溶剂型胶粘剂)(十二)其他胶粘剂和密封胶(建筑幕墙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十三)其他胶粘剂和密封胶(中空玻璃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十四)其他胶粘剂和密封胶(石材用建筑密封胶)(十五)其他胶粘剂和密封胶(聚氨酯建筑密封胶)(十六)其他胶粘剂和密封胶(聚硫建筑密封胶)(十七)其他胶粘剂和密封胶(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胶)(十八)其他胶粘剂和密封胶(建筑窗用弹性密封胶)注:检验前如发现样品凝固、结块或者其他致使检验无法进行的情况,检验机构必须如实记录即时情况,提供图片等充分的证明材料,并将有关情况上报组织监督抽查的部门。
注:执行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检验项目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细则。
玻璃幕墙结构胶规范

玻璃幕墙结构胶规范1.前言我国现行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对建筑幕墙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设计和选用做出相应规定,同时国内外有关建筑用硅酮结构胶的多个标准也提出技术指标要求,目前主要有我国国家标准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建工行业标准JG/T475-2015《建筑幕墙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美国标准ASTM C1184-2005《硅酮结构密封胶》、欧洲标准ETAG 002-2012《结构密封胶装配套件(SSGK)欧洲技术认证指南》、EN15434-2010《建筑用玻璃-结构用或预防光线直射密封胶产品标准(用于结构密封装配或外露密封中空玻璃单元)》。
硅酮结构密封胶的设计和选择涉及建筑幕墙安全,选用合理的标准以便做出规范的设计对幕墙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幕墙设计采用标准的合理性做出探讨。
2.产品标准与设计相关的要求2.1 ASTM C1184美国标准ASTM C1184中对结构胶粘结强度的试样方法为取5个试样进行拉伸试验,记录5个试样的很大拉伸强度并计算其平均值,要求23℃强度平均值≥0.345MPa[3]。
按照强度设计值0.14 MPa计算,其很小设计安全系数约为2.5。
虽然很小设计安全系数不大,但是标准ASTM C1184中要求结构胶在高温88℃、低温-29℃、浸水、水紫外光照老化后的强度平均值均≥0.345MPa,即结构胶老化后的拉伸粘结强度性能和初始的要求一致,且经过老化后设计安全系数仍保持在2.5以上,意在保证结构胶的耐久稳定性。
但实际上,有些结构胶产品为通过该标准要求,将初始强度提高至很大,即使老化后有大幅度的衰减,仍然能够满足标准要求。
例如:产品初始强度1.5MPa,经老化试验后强度衰减70%,仅仅保留30%,则老化后强度值为0.45MPa,仍然满足标准中≥0.345MPa 的要求。
2.2 GB16776GB 16776-2005主要参照美国标准ASTM C1184编制,23℃拉伸粘结性的考察也是取5个试样进行拉伸试验,要求5个试样的拉伸粘结强度平均值≥0.60MPa[4]。
安泰-硅酮结构胶 168 使用规范说明

安泰-硅酮结构胶168 使用规范说明安泰-硅酮结构胶168 为双组分、中性固化、专为建筑幕墙中的结构粘结装配而设计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具有优异的结构粘结性能和耐气候老化性能,可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轻易地挤出使用,依靠空气中的水分固化成弹性体形成有效密封。
主要用途用于工厂安装玻璃或玻璃幕墙时的结构装配;其他类型幕墙的结构装配。
特性中性固化,对金属、镀膜玻璃、混凝土及大理石均无腐蚀、无污染;优异的粘结性,无需底漆,可与大多数建筑材料形成很强的粘结力;优异的耐气候老化性能,通常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寿命达50年;耐高低温性能卓越,固化后在-30℃的低温下仍不会变脆、硬化或开裂,在+90℃高温下不会变软、降解,始终保持良好的强度和弹性;无批号配套限制;与其他中性硅酮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应用用于工厂安装玻璃或玻璃幕墙时的结构装配;其他类型幕墙的结构装配。
主要技术参数符合标准企业标准 2 MG Q/ATHX 5-2010 硅酮结构密封胶国家标准 2 MG GB 16776-2005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美国标准ASTM C 1184-05接口设计硅酮胶结构性设计必须由专业人员依据JGJ 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进行。
结构性应用需提前将材料样品及图纸送交安泰公司测试及审核。
施工方法请参见《安泰-168、169硅酮结构胶使用工艺指南》。
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产品技术资料。
粘结性测试安泰硅酮密封胶对大多数建筑材料具有优异的粘结性,但由于新的建筑材料不断出现和新的表面处理技术应用,我们无法保证密封胶对所有的基材都适用,在某些情况下需对密封胶和工程中采用的材料进行粘结性测试。
我们通过剥离粘结试验后的基材粘结破坏面积来确定基材与密封胶的粘结性,并将试验结果、产品推荐、表面清理方式和是否使用底涂等内容以书面形式呈交客户。
相容性测试化学上不相容的装配附件(如:密封条、间隔条、衬垫条、固定块等)和密封胶接触将会导致密封胶变色或使密封胶和基材失去粘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实施细则1依据标准:GB16776-2005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T13477.3-2003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试验基材的规定GB/T13477.3-2003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3部分使用标准器具测定密封材料挤出性的方法GB/T13477.5-2003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5部分表干时间的测定GB/T13477.6-2003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6部分流动性的测定GB/T13477.8-2003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8部分拉伸粘结性的测定2.型别按组分分:单组份和双组份,分别用1和2表示。
按基材分类:金属M,玻璃G,其他Q产品标示:适用于金属、玻璃的双组份硅酮结构胶标记为:2MG GB16776-20033.技术性能产品物理力学性能4 试验条件4.1标准试验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5试验项目5.1外观5.1.1产品应为细腻、均匀膏状物,无起泡、结块、凝胶、结皮,无不宜分散的析出物。
5.1.2双组份产品两组份的颜色应有明显区别。
5.2下垂度试验温度:(50±2)℃5.2.1试验器具:下垂度模具流平性模具鼓风干燥箱(50±2)℃钢板尺(0.5mm)聚乙烯条(厚度≤0.5mm,长度≤1mm)5.2.2试件制备:将下垂度模具用丙酮等溶剂清洗干净并干燥之。
把聚乙烯条衬在模具底部,使其盖住模具上部边缘,并固定在外侧,然后把已在(23±2)℃下放置24h的密封材料用刮刀填入模具内,制备试件时应注意:a)避免形成气泡;b)在模具表面上将密封材料压实;c)修整密封材料的表面,使其与模具的表面和末端齐平;d)放松模具的聚乙烯条。
5.2.3试验步骤:试验步骤A:将制备好的试件立即垂直放置在已调节至(50±2)℃的干燥箱中,模具的延伸端向下,放置24h。
然后从干燥箱中取出试件。
用钢板尺在垂直方向上测量每一试件中试样从底面往延伸端向下移动的距离(mm)。
试验步骤B:将制备好的试件立即水平放置在已调节至(50±2)℃的干燥箱中,使试样的外露面与水平面垂直,放置24h。
然后从干燥箱中取出试件。
用钢板尺在水平方向上测量每一试件中试样超出槽形模具前端的最大距离(mm)。
如果试验失败,允许重复一次,只能重复一次。
5.3挤出性5.3.1试验器具:聚乙烯挤胶筒(177ml)挤出器(试验体积250ml或400ml)空气压缩机(200±2.5)Kpa 恒温箱(5±2)℃秒表0.1s 天平0.1g 玻璃量筒1000ml5.3.2 试验步骤:采用聚乙烯挤胶筒,装填容量为177ml,不安装挤胶嘴,挤胶气压为0.340Mpa,测定一次将全部样品挤出所需的时间,精确到0.1s。
试验次数为一次。
5.3.2.1单组份密封材料挤出性的测定:将活塞和活塞环装在一起,放入挤出筒中,活塞换的一侧朝向挤出孔。
将试样填入挤出筒中,勿混入空气,将填满的试样表面修平,然后将前盖、滑板、孔板及后盖装在挤出筒上。
使滑板处于关闭状态,将组装好的挤出器与空压机相连接。
使挤出器置于(200±2.5)Kpa 的空气压力之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压力稳定。
测试之前先挤出(2~3)cm长得试样,使试样充满挤出器的挤出孔。
以(200±2.5)Kpa的压缩空气一次挤完挤出器的试样,同时用秒表记录所需的时间。
根据挤出筒的体积和所用的挤出时间计算试样的挤出率(ml/min),精确至1ml/min。
5.3.2.2多组分密封材料挤出性的测定:按要求混合均匀后立即填入挤出筒。
A法将蒸馏水倒入带刻度的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以(200±2.5)Kpa的压缩空气从挤出筒中往盛有水的量筒挤入大约20ml试样,记下所用时间,同时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增量,记作试样第一次挤出的体积(ml)。
第一次挤出应在各组分开始混合后15min时进行。
上述操作至少重复三次。
及每隔适当时间挤出大约50ml试样。
记录每次挤出时间和挤出试样的体积,计算各次的挤出率(ml/min)。
描绘除混合各次挤出时间间隔与挤出率的关系曲线,读取产品标准规定或各方商定的挤出率所对应的时间,即为适用期。
B法以(200±2.5)Kpa的压缩空气从挤出筒中挤出试样至天平上,挤出50g~100g,记录挤出时间。
称取挤出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1g。
然后每隔适当时间重复一次,第一次挤出应在各组分开始混合后15min时进行。
上述操作至少重复三次。
计算各次的挤出量(g/min),根据试样的密度计算各次的挤出率(ml/min)。
5.4适用期双组份样品按要求混合后装入挤胶筒内,密封尾塞,从两组份混合时开始计时,20min时按测定挤出性A法进行,应不大于10s,试验次数为一次。
5.5表干时间5.5.1试验器具黄铜板19mm×38mm×6.4mm 模框(钢或铜内部25mm×95mm;外形50mm×120mm;厚度5mm)玻璃板(80mm×130mm×5mm) 聚乙烯膜(2张25mm×130mm 0.1mm厚) 刮刀无水乙醇5.5.2试样制备:用丙酮等清洗模框和玻璃板。
将模框剧中放置在玻璃板上,用试样小心填满模框,勿混入空气。
多组分试样在填充签应按要求将各组分混合均匀。
用刮刀刮平试样,使之厚度均匀。
停驶制备两个试件。
5.5.3试验步骤按GB/T13477.5-2003中A法:将制备好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静止一定时间,然后在试样表面纵向1/2处放置聚乙烯薄膜,薄膜上中心位置加放黄铜板。
30s后移去黄铜板,将薄膜以90°角从试样表面在15s内匀速揭下。
相隔适当时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无试样粘附在聚乙烯条上为止。
记录试件成型后至试样不再粘附在聚乙烯条上所经历的时间。
注:表干时间的数据修约:表干时间少于30min时,精确至5min。
表干时间在30min至1h之间时,精确至10min。
表干时间在1h至3h之间时,精确至30min。
表干时间超过3h时,精确至1h。
5.6硬度在PE膜上平放金属模框,将样品挤注在模框内,刮平后除去模框养护到期;揭去PE膜制的试样,采用A型硬度计试验。
5.6.1试样试样厚度至少6mm。
若小于6mm,可用不多于3层,每层后度部小于2mm的光滑、平行试样进行叠加。
但这样所测得的结果和在整块试样上所测得的硬度不能相比较。
试样必须有足够的面积,使压针和试样接触位置距离边缘至少12mm,式样的表面和压足接触的部分必须平整。
5.6.2步骤5.6.2.1把试样放置在坚固的平面上,拿住硬度计,压足中孔的压针距离试块边缘至少12mm,平稳的把压足压在试样上,不能有任何振动,并保持压足平行于试样表面,以使压针垂直的压入试样。
所施加的力要刚好足以使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除另有规定,必须在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后1s内读数,若是其他间隔时间读数则必须说明。
5.6.2.2 在试样相距至少6mm的不同位置测量硬度值5次,取中位数。
5.6.2.3 A型硬度计测量值超出90时推荐用D型硬度计,A型硬度计示值低于10时是不准确的,测量不能使用。
5.7拉伸粘结性5.7.1基材:M---铝板厚度不小于3mmG---清洁、无镀膜的无色透明浮法玻璃,厚度不小于5mm~8mm。
Q---供方要求的其他基材5.7.2试样制备和养护1)每个试件必须有一面选用G类基材;2)制备后的试件按以下条件养护:a) 双组份硅酮胶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放置14d;b) 单组份硅酮胶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放置21d;c) 在不损坏试样条件下,养护期间挡块应尽早分离。
5.7.3试验器具粘结基材隔离垫块(截面12mm×12mm)拉力试验机(5~6)mm/min 鼓风干燥箱(70±2)℃5.7.4试件处理A法将制备好的试件于标准实验条件下放置28d。
5.7.5试验步骤试验在(23±2)℃和(-20±2)℃两个温度下进行。
每个测试温度测三个试件。
当试件在(-20±2)℃温度下进行测定时,试件需预先在(-20±2)℃温度下至少放置4h。
除去试件上的隔离垫块,将试件装入拉力试验机,以(5~6)mm/min的速度将时间拉伸至破坏。
记录拉力—应变曲线。
5.7.6试验结果计算5.7.6.1拉伸强度Ts按下式计算,取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Ts=P/S式中:Ts---拉伸强度,单位Mpa;P----最大拉力值,单位N;S----试件截面积,单位mm2。
5.7.6.2 断裂伸长率E按下式计算,取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E=(W1- W0)/W0×100式中:E---断裂伸长率,单位%;W0---试件的原始宽度,单位mm;W1---试件破坏时的拉伸宽度,单位mm。
5.7.7粘结破坏面积的测量和计算采用透过印刷有1mm×1mm网格线的透明膜片,测量拉伸粘结试件两粘结面上粘结破坏面积较大面占有的网格数,精确到1格(不足1格不计)。
粘结破坏面积以粘结破坏格数占总格数的百分比表示。
报告拉伸粘结强度,同时报告粘结破坏面积。
5.8热老化5.8.1试验器具:鼓风干燥箱(±2℃)天平(1mg)铝板150mm×80mm×(0.5~1.5)mm金属模框刮刀5.8.2 试验步骤:取三块洁净的铝板,其中两块用作试验试件称量并记录质量(m1),一块用作对比试件。
在铝板上平放金属模框,将硅酮结构胶刮涂在模框内并用刮刀刮平,除去模框制成试件,称量并记录试验试件的质量(m2).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放置7d,试验试件在(90±2)℃鼓风干燥箱中,保持21d;对比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放置21d。
从干燥箱中取出试验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冷却1h后,分别称量并记录质量(m3)。
5.8.3 结果计算按试件试验前后的质量计算热失重,试验结果为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热失重(%)=(m2-m3)/( m2-m1)×100式中:m1----铝板质量,gm2----铝板和硅酮结构胶质量,gm3---试验后的铝板和硅酮结构胶质量,g5.8.4 龟裂和分化检查取对比试件同试验试件相比较,检查并记录试验试件表面的变化情况。
审核: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