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护理研究设计 PPT课件

第三章 护理研究设计 PPT课件

一 确定研究对象
总体(population)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具有相同性质的 个体所构成的全体,总体所包含的范围 随研究目的不同而改变。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抽取、进行研究的部分 观察单位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抽样目的在于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 特征。
样本必须对于其所属的总体具有代 表性。
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
抽样(sampling)
从总体抽取部分观察单位获得样本的过程。
总体
样本
抽样过程
明确总体 列出抽样标准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选择合适的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确定样本
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
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使用随机的
方法进行抽样,使总体中的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样的几率被选入样本
随机确定K(K<H),如K=6,按门牌号为6、16、26…1196,共抽取 120户居民进入样本
优点:抽样方法简单易行;进入样本的个体在总体中的分布均匀,
对总体的估计较准确。
缺点:当编号呈递增递减或有一定的周期性趋势时,抽样误差较
大。
概率抽样--分层抽样
方法:
按照与研究目的明显有关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层, 然后从每一层内按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该层 的样本,各层样本之和代表总体。
第三章护理研究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抽样过程及方法?掌握实验性研究的特点?掌握非实验性研究的分类和特点?熟悉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熟悉偏倚的产生原因类型和控制方法?了解常用实验性研究的设计方法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1研究设计的类型2影响科研质量的因素3授课目录第一节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一确定研究对象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构成的全体总体所包含的范围随研究目的不同而改变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研究计划(幻灯片)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研究计划(幻灯片)






㈣研究变量与指标操作定义的设计 所谓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具体的事物、 事件、现象或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和说明。 比如,有人对学生体质进行研究,在操作定义上将体 质的各项指标归为“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三类,每 类中又有若干子类,比如在“形态”类中包括有“身高、 坐高、体重、胸围”。这样,研究者或读者就能够准确地 把握该研究中所指的“体质”、“形态”的含义。 又如,以“超过本人最大力量75%以上的负荷进行的 力量训练”作为“大强度力量训练”的操作定义。这样, 尽管在理论上对“大强度”的理解有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 但是,在这里,由于在操作定义予以明确的界定,使得人 们能够准确地把握该研究中“大强度”所指的范围。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无论研究者采用何种获取资料的 方法,其基本的目的都是为了确认或揭示若干因素或现象 间的某种规律性关系,从而依据这种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 遍性的、规律性的关系来指导今后的行为。也就是说,尽 管研究的过程、实施的研究方法等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中进行的,尽管研究对象(如学生)很可能是被限定为某 一地区或某一学校或某一年级的某个班级,但是作为研究 的目的却不是仅仅停留在试图对特定的研究过程(含对象、 方法、结果)自身的说明上,而是通过具有个别性、特殊 性、局部性特征的研究,揭示具有普遍性、广泛性或者说 具有可再现性、可重复性的一般意义的关系。可是,由于 在运用一定的方式,对一定的对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获取资料时,往往会有很多因素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的影 响,这种影响可能导致研究者获得的资料是有偏差的,而 研究者依据这种有偏差的资料所进行的分析必然会使得研 究结果与预期的研究目标相背离。 那么,为了保证具体研究目标的实现,事前进行周密 细致的研究设计是完全必要的。

医学统计学(李晓松主编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附录 第3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医学统计学(李晓松主编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附录 第3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三章实验研究设计【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 实验设计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2. 实验研究中,随机化的目的是什么?3. 什么是配对设计?它有何优缺点?4. 什么是交叉设计?它有何优缺点?5. 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的目的是什么?二、案例辨析题“三联药物治疗士兵消化性溃疡”一文中,对2000~2006年在某卫生所采用三联药物治疗的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析。

内镜检测结果显示,痊愈13人,显效14人,进步7人,无效4人,有效率达89.5%。

据此认为该三联疗法的疗效较好,且由于其价格适中,可在部队卫生所中推广。

该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三、最佳选择题1.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实验场所B.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受试对象C. 受试对象、研究人员、处理因素D. 受试对象、干扰因素、处理因素E.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研究人员2.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A. 随机化、对照、重复B. 随机化、对照、盲法C. 随机化、重复、盲法D. 均衡、对照、重复E. 盲法、对照、重复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 处理因素B. 观察指标C. 抽样误差D. 观察时间E. 纳入、排除受试对象的标准4. 为了解某疗法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用12头健康雌性良种幼猪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仅实验组给予该疗法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

7天后观察两组幼猪的存活情况。

该研究采用的是A. 空白对照B. 安慰剂对照C. 实验对照D. 标准对照E. 自身对照5. 观察指标应具有A. 灵敏性、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客观性B. 灵敏性、变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客观性C. 灵敏性、特异性、变异性、均衡性、稳定性D. 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均衡性、客观性E. 灵敏性、变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均衡性6. 比较两种疗法对乳腺癌的疗效,若两组患者的乳腺癌分期构成不同可造成A. 选择性偏倚B. 测量性偏倚C. 混杂性偏倚D. 信息偏倚E. 失访性偏倚7. 将两个或多个处理因素的各水平进行组合,对各种可能的组合都进行实验,该实验设计方案是A. 随机区组设计B. 完全随机设计C. 析因设计D. 配对设计E. 交叉设计8. 在某临床试验中,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试验药+对照药的模拟剂,对照给予对照药+试验药的模拟剂,整个过程中受试对象和研究者均不知道受试对象的分组。

第三章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

第三章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

第三章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心理学研究设计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确定研究问题、目的和策略的过程。

根据研究目的、变量控制和数据收集方式的不同,心理学研究设计可以分为实验设计、相关性设计和描述性设计三种基本类型。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设计类型。

实验设计通过控制和操作自变量来确定因果关系。

自变量是研究者所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由自变量产生的结果或变化。

实验设计的基本特征是随机分配和对比组设计。

1.随机分配:实验设计要求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条件中。

通过随机分配,可以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对比组设计:实验设计中通常需要设立对照组,以提供相对比较的依据。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他方面要尽可能保持一致,以排除其他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

实验设计可以分为两组设计和多组设计。

两组设计是指只包含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的设计,常用于探究一个因变量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差异。

多组设计是指包含多个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常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同一个因变量的影响。

多组设计可以是完全随机设计、随机组内设计或反复测量设计。

二、相关性设计相关性设计用于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设计不涉及自变量和对照组的操作,而是通过相关性分析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相关性设计分为两组设计和多组设计。

两组设计是指研究两个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系数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多组设计是指研究多个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常通过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来探索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描述性设计描述性设计用于描述和了解其中一种现象的特征和性质,而不涉及因果关系的推断。

描述性设计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收集数据,然后用统计方法进行描述和总结。

描述性设计包括个案研究和调查研究。

个案研究是对个体或个别事件进行深入观察和描述,通过详细记录个体的行为和经历来获得细致的描述。

调查研究是对大量受试者进行测量和观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观察等方式来收集信息和数据。

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

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
2、选题的意义
Page 4
(二)选题的标准
新颖性
重要性
可行性
客观标 准
主观的标准则是指研究题目要适合研究者的特点
Page 5
三、题目的来源及选题方式
1、题目的来源
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 展。
2、选题方式 (1)研究者选题
什么是纯自主选题?
(2)实际工作部门定题
到研究对象的生活、 工作环境中,与他
们的密切接触
Page 11
2、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包括:各种抽样方法、问卷
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技术、文献选 择、文献收集技术等。
Page 12
3、设计资料分析的方案 资料分析方案包括资料分析的内容、方法及技术。 资料分析的内容是指在收集的资料中需要进行各
A.重要性 B.新颖性
C.可行性 D.科学性
2、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这种社会研究方式是( )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
D.实地研究
Page 14
3、社会研究的选题方式中,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 题目,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影响,这是( )
A. 申报研究课题 B. 纯自主选题
B.开展实地调查
C.设计问卷
D.撰写研究报告
8、实验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中进行研究 B.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进行研究 C.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D.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要进行长时间深入的互动
Page 17
9、研究题目的主要来源是( ) A.专家观点 B.热点话题 C.文献资料 D.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A.实地研究 B.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设计

和特殊特征。
17
三、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二)对象设计
有目的抽样的主要类型: 全面抽样
例:延边大学英语弱势群体学习策略转化的行动研究 最大变异个案抽样(最大差异抽样)
例:学习成绩优差学生的学习策略对比研究 极端个案抽样
例: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理科高考状元的学习策略研究 典型个案抽样:
例:在韩延边大学汉族研究生学习与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同质个案抽样:抽取有同质特征中的亚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第三章 教育研究设计
一、教育研究设计概述 二、研究假设概述 三、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
1
一、教育研究设计概述
1、研究设计——课题设计
研究设计即设计“怎么开展研究”。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可进行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确保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
2、教育研究设计? 是对教育研究活动全过程的设计,即对研究全过程
(3)分层随机抽样:把总体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型并在其中抽样
(4)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总体做研究对象
(5)有目的抽样:当不能随机抽样时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选择一
个能够提供丰富资料的样本被称做有目的抽样。
有目的抽样与随机抽样的逻辑基础不同。
➢随机抽样的逻辑基础是样本的代表性,
➢有目的抽样的逻辑基础是样本个体可提供研究所需的丰富信息
15
三、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二)对象设计
样本容量的一般要求: ➢一般样本容量是总体的10%, ➢除少数情况外,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少于100, ➢比较研究的满意样本每组至少为30; ➢在实验研究中,条件控制较严密的研究,每组15人,
条件控制不严密的教育实验,最好是一个自然教学班,不 少于30人。
有目的抽样适于人种学研究、个案研究等质的研究。这类 研究不要求研究结论的的普遍性,不要求研究结果具有推广性, 重在解决具体教育问题。

2024年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案新颖完整

2024年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案新颖完整

2024年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案新颖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三章“研究设计”和第四章“数据收集与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研究设计的步骤与要素,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及适用场景,数据收集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关键要素,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学前教育研究的设计。

2. 让学生了解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基本概念,能够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3.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研究设计的方法选择与数据分析技巧。

教学重点: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与要素,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学前教育研究案例,引发学生对研究方法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要素,让学生了解研究设计的全过程。

对比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指导学生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一个具体的学前教育问题,设计一个研究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分析一个实际案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设计一个数据收集方案,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六、板书设计1. 研究设计:步骤、要素2.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特点、适用场景3. 数据收集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4. 数据分析:基本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针对一个学前教育问题,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研究设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学前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提高研究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调研活动,锻炼实践能力。

第3章-实验研究设计

第3章-实验研究设计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第二节 实验研究设计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对受 试对象(包括人或动物)施加处理因素,控制非处理因素,分析比较 处理因素效应的一种研究方法。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一、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 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又称研究对象,是处理因素作用的客体。根据研究目的不同, 受试对象可以是人、动物和植物,也可以是某个器官、细胞或者是机 体的生物材料。
Z Z n
2
n
表示所需的样本含量
Z 单侧或双侧的界值
Z 单侧界值 容许误差 总体标准差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计
Z Z n 2
2
n
表示所需的样本含量
Z 单侧或双侧的界值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二、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原则 对照是比较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对照的设立是控制混杂因素不可 缺少的重要原则。对照是指除试验组外,再设置一个或多个对照组进 行同步试验,其目的在于使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有一个科学 对比,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实验研究设计中,受试对象被分到试验组还是对照组、是接受处理因素 或者非处理因素不是由研究者主观决定,而是通过随机化的方法来确 定的,此方法的目的是控制或消除非处理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二、实验研究设计类型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动物实验即以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在 动物实验设计中,可以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包括实验的环境、温度、 湿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Three Research Design 研究设计
赵冬阳 讲师 西南财经大学 市场营销 博士生
教学目的

定义研究设计,对各种研究设计进行分类,并且解释 探索性研究与结论性研究的区别。 比较基本的研究设计-探索性研究设计、描述性研究设 计和因果研究设计。 描述性研究设计中的主要误差来源。 讨论协调研究项目时面临的管理问题,特别是预算与 进度安排。 描述营销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并说明他是如何指导 营销研究过程的。 理解在进行研究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伦理问题与冲突。
设计研究的探索性阶段、描述性阶段或 因果阶段(第3-7章)
详细说明测量与设计量表的程序(第8-9 章) 设计调查问卷(访谈表)或者合适的数 据收集表格,并进行预调查(第10章) 确定抽样过程和样本量(第11-12章)
制定数据分析计划(第14章)
Develop a plan of data analysis (Chapter 14)
2011/2/12
8
ZHAODongyang Panzhihua University
Exploratory & Conclusive Research Differences 探索性研究与结论性研究的区别
比较项目 探索性研究 结论性研究
目标
特征
提供对问题的看法与理解
只是大体定义出所需要的信息 研究过程灵活、非结构化 样本小、不具代表性 定性的原始数据分析 尝试性 进一步的探索性研究或结论性 研究紧随其后
Causal 因果研究
Determine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s 确定因果关系
Manipulation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effect on dependent variables 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 Control mediating variables 控制调节变量 Experiments 实验法

无响应误差 响应误差
9) 10) 11) 12) 13)
4
Budgeting and Scheduling Marketing Research Proposal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search Ethics in Marketing Research Summary
11
阐明或更准确地定义一个问题
确定备选的行动方案
提出假设
将主要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分离以便进 一步验证 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确定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ZHAODongyang Panzhihua University
2011/2/12
Methods of Exploratory Research 探索性研究的方法
Conclusive Research Design 结论性研究设计 Descriptive Research 描述性研究 Causal Research 因果研究
Cross-Sectional Design 横截面设计 Single Cross-Sectional Design
Longitudinal Design 纵向设计
6
ZHAODongyang Panzhihua University
2011/2/12
A Classification of Marketing Research Designs 营销研究设计分类
Fig. 3.1 Research Design 研究设计
Exploratory Research Design 探索性研究设计
Multiple Cross-Sectional Design
一次性横截面设计
7
重复性横截面设计
ZHAODongyang Panzhihua University 2011/2/12
Exploratory & Conclusive Research Differences 探索性研究与结论性研究的区别
比较项目 Exploratory 探索性研究
Discovery of ideas and insights 发现新想法与新观点
Flexible, versatile 灵活多变 Often the front end of total research design 通常是整个研究设计的起 始
Table 3.2



横截面设计 纵向设计 相对优缺点

因果研究 探索性、描述性和因果研究 的关系
6) 7)
Causal Research Relationships Among Exploratory, Descriptive and Causal Research
ZHAODongyang Panzhihua University 2011/2/12
3
Chapter Outline
8)
i.
Potential Sources of Error
ii.
a. b.
潜在的误Biblioteka 源Random Sampling Error Non-sampling Error
Non-response Error Response Error


随机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
Descriptive 描述性研究
Describe market characteristics or functions 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
Marked by the prior formulation of specific hypotheses 预先提出特定的假设 Preplanned and structured design 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化的设计 Secondary data: quantitative analysis Surveys Panels Observation and other data
检验特定的假设,并验证特定的相 互关系
清楚定义所需要的信息 研究过程正式且结构化 样本大、有代表性 定量的数据分析 结论性 结果用作管理决策的依据
结论 结果
9
ZHAODongyang Panzhihua University
2011/2/12
A Comparison of Basic Research Designs 基本研究设计的比较
Cross-Sectional Design Longitudinal Desig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ongitudinal and CrossSectional Designs



概要 研究设计:定义 研究设计:分类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5 ZHAODongyang Panzhihua University 2011/2/12
Components of a Research Design 研究设计的组成部分
Define the information needed (Chapter 2)
定义所需信息(第二章)
Design the exploratory, descriptive, and/or causal phases of the research (Chapters 3 - 7) Specify the measurement and scaling procedures (Chapters 8 and 9) Construct and pretest a questionnaire (interviewing form) or an appropriate form for data collection (Chapter 10) Specify the sampling process and sample size (Chapters 11 and 12)
Objective: 目标
Characteristics: 特征
Methods: 方法
Expert surveys 专家调查 Pilot surveys 预调查 Case studies Secondary data: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litativ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Tentative Findings/ Results: Outcome:
Conclusive Generally followed by further exploratory or conclusive research
Findings used as input into decision making
10
ZHAODongyang Panzhihua University
2011/2/12
Uses of Exploratory Research 探索性研究的使用
Formulate a problem or define a problem more precisely Identify alternative courses of action Develop hypotheses Isolate key variables and relationships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Gain insights for developing an approach to the problem Establish priorities for further research
Table 3.1 Objective: Exploratory To provide insights and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needed is defined only loosely. Research process is flexible and unstructured. Sample is small and non-representative. Analysis of primary data is qualitative Conclusive To test specific hypotheses and examine relationships Information needed is clearly defined. Research process is formal and structured. Sample is large and representative. Data analysis is quantitati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