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监测讲义及资料
环境监测 第9章 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
化学与环境学院
第一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概述 第二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第三节 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简介
第一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概述
一、历史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和特征
三、应急工作中的法定职责
一、历史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六大污染 国外:
八大公害 十大事件
置、应急终止。
四、应急监测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的预警分四级:
一般(Ⅳ级) 较大(Ⅲ级) 重大(Ⅱ级) 特大(Ⅰ级) 蓝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四、应急监测预案
预案分类:总预案、分预案 总预案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与职责任务、预防
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后期处置、附则和 附件等部分。
一、历史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国内:
1985年,抚顺,氯气泄漏,323人死亡,植物受损
1987年,靖江,光化学污染,50人死亡 1993年,深圳,化学品爆炸,15人死亡
1993年,广西,砒霜污染河流,105人中毒
1994年,湖北黄石,铜尾矿决口 1994年,淮河流域,大规模水污染事件 ,流域内居民无饮 用水 1995年,攀枝花,氨、酚、油污染水事故,多人中毒 湖北娄底,氨、酚、茚污染大气事故,多人中毒
(二)地方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预警、应急响 应、应急处置与应急事件的调查处理过程中,具 有下列职责:
1、采取有效措施建起污染危害的职责 2、进入预警状态后,按事件登记启动响应政府 预案的职责 3、向社会发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职责
三、应急工作中的法定职责
(二)地方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多诺拉事件,6000 人突然发病,20人很快死亡。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精品PPT课件

2.4 应急监测的特殊要求
▪ 现场监测要求立刻回答“是否安全”这样的问题; ▪ 能迅速地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 ▪ 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及抗干扰能力要好; ▪ 要求监测器材要轻便、易于携带,采样与分析方法应满
足随时随地均可测试的现场监测要求; ▪ 试剂用量少、稳定性要好; ▪ 不需采用特殊的取样和分析测量仪器,不需电源或可用
(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
受到污染; •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
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
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 中断的污染事件。
影响; •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
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
染事故; •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
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
• ⑤影响的长期性:重大污染事故不仅对当地的环 境和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并且会遗 留下一些需要大量投资,需要长期整治和恢复的 难题,甚至加剧人类目前面临的各种全球性环境 问题的危机。
二 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2.1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概念
•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指在发生环境污 染事故的紧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 污染情况(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和污染 程度等)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现场定 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监测培训课件pptx

详细描述
在某地区地震发生后,应急监测系统迅速启动,通过布设的 地震监测台站实时采集地震动数据,快速分析地震参数,为 政府和救援机构提供灾情评估和救援决策支持。
某河流域水污染应急监测案例
总结词
水污染应急监测是对突发性水体污染事 件的快速响应,通过实时监测水体中的 污染物浓度,为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科 学依据。
03
应急监测设备
遥感监测设备
遥感卫星
用于监测大面积的污染源、污染 物分布及扩散情况。
无人机
可快速部署到特定区域进行实时 监测,尤其在难以接近的区域。
地面监测设备
气体分析仪
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成分和浓度。
噪声监测仪
用于监测环境噪声污染程度。
空气监测设备
PM2.5监测仪
用于实时监测空气中PM2.5的浓度。
地面监测技术的优势
地面监测技术具有数据精度高、可靠性强的优势,能够对 特定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为应急响应提 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空气监测技术
空气监测技术概述
空气监测技术是通过在固定地点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站,对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监 测,以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空气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表面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实现对地表环境、自然灾害、污染源等
的监测和评估。
02
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遥感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农业管理等
领域,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环境信息,为应急响应提供及时、准确的
决策支持。
03
遥感监测技术的优势
遥感监测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实时性强等优势,能够快速
环境监测培训讲义(PPT 51页)

2、水环境污染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 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 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 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 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 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防治措施:1、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 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2、禁止在水体清 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3、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 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 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 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 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 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 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环境监测的实质-环境介质的表征
是什么? 指标的定义
环境质量 指标
如何测? 测定原理方法
有何用? 代表的环境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
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
防治措施: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 态自我修复功能,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小流 域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把 水保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 提高。加强宣传,依法推动封禁管护的顺利 实施。
6、旱灾和水灾问题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PPT(68张)

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 第一节 噪声污染监测
波长: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
离称为波长,用λ表示,单位为m。
声速:一秒钟内声波传播的距离叫声波速度,简称
声速,记作c,单位为m/s。
表 声压级差与增加值关系表(dB)
Lp1-Lp2
△LP
01234567 3 2.5 2.1 1.8 1.5 1.2 1 0.8
Lp1-Lp2 8 9 10 11 12 13 14 15
△LP 0.6 0.5 0.4 0.3 0.3 0.2 0.2 0.1
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 第一节 噪声污染监测
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设:两个声源的声压分别为P1和P2,总声压为:
p总 p12 p22
则,总声压级为:
Lp
10lgp12p02p22
Lp1
Lp2
10lg1(0101010)
当二个声源声压级相等,Lp1=Lp2时,总声压级为:
Lp=Lp1+10lg2=Lp1+3(dB)
∆Lp /dB
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 第一节 噪声污染监测
ΔLp/dB
Lp-Lp1/dB
解:由题,Lp=104dB,机器噪声+背景噪声 Lp1=100 dB,背景噪声 Lp-Lp1=4 dB,查图得 ΔLp=2.2 dB
机器的实际噪声 Lp2=Lp-ΔLp =101.8 dB
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 第一节 噪声污染监测
5、噪声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1)响度和响度级
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 第一节 噪声污染监测
4、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

应急环境监测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第二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一、建立应急监测体系二、应急监测体制三、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四、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五、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六、应急监测回响系统七、环境应急监测演习第三节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二、应急布点要求三、应急监测频次要求四、监测项目的选择五、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六、应急监测数据及报告第四节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一、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特点二、快速应急监测技术第四章应急环境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测定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围、扩散速度危害程度,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决策争取时间,有效控制污染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为善后处理处罚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为了应对突发性环境化学事件,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品的毒理试验、化工生产的风险评估、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和应急措施、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的监测等方面开展大量法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
在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监测技术,完善应急监测装备,做出准确的应急监测分析,可以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依据,起到技术支持作用。
应急监测技术应以迅速进行监测分析,、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程度、污染围、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为核心,应急监测还应确定污染性质,提供个人防护的要求;提供事故污染排放源位置、排放规模的信息;提供污染现场污染控制与污染物清理和处理效果的有关信息。
近年来,面对日益频发的环境化学突发事件,我国许多省市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上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省、省、省、省及市、市、市、市、市、市等省市都先后建立了应急监测系统、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库、污染源调查数据库,编写了环境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手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手册、工作指南等,在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监测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应急监测(知识讲座)

应急监测一、应急监测及其内容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污染事故的类型及污染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为污染事故及时、准确的迸行处理、处置和制订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可以说,应急监测是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中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
有效的应急监测可以赢得宝贯的时间、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减少事故损失。
二、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及特殊要求1、应急监测的内容:一般现场应急监测的内容包括:(1)石油化工等危险作业场所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2)运输工具的破损¨倾覆导致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3)各类危险品存储场所酌泄漏、火灾、爆炸等。
(4)各类废料场、废工厂的污染。
(5)突发性的投毒行为。
(6)其他。
2、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具体地说。
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事故特征予以表征能迅速提供污染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释放量、形态及浓度,估计向环境扩散的速率、受污染的区域和范围、有无叠加作用、降解速率以由污染物的特性《包括毒性、挥发性、残留性》等。
(2)为制定处置措施快速提供必要的信息,鉴于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应根据初步分析结果。
能迅速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处置,或者能为决策者及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信息,以确保对事故做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将事故的有害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为此,必须保证所提供的监测数据及其他信息的高度准确和可靠。
有关鉴定和判断污染事故严重程度的数据质量尤为重要。
(3)连续、实时地监测事故的发展态势;对于评估事故对公众和环境卫生的影响以及整个受影响地区产生的后果随时间而变化,对于污染事故的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因为在特定形势下的情况变化,必须对原拟定要采取的措施进行实时的修正。
(4)为实验室分析提供第一信息源有时要确切地弄清事故所涉及的是何种化学物质是很困难的,此时,现场监测设备往往是不够用的,但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提供许多有用的第一信息源,如正确的采样地点、采样范围、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及分析方法等。
环境监测第九章 应急监测

第九章
应急监测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第二节
二、应急监测的主要内容、作用与要求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要求应急监测人员快速赶赴 现场,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布点采样,利用快速监测手段 判断污染物的种类,给出定性、半定量和定量监测结果,确认 污染事故的危害程度和污染范围等。一般现场应急监测的内容 包括: (1)石油化工等危险作业场所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2)运输工具的破损、倾覆导致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3)各类危险品存储场所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4)各类废料场、废工厂的污染; (5)突发性的投毒行为; (6)其他
后 退 退 出
第九章
应急监测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第二节
三、采样方法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一般分为 事故现场监测和跟踪监测两部分,其采样原则如 下: (一)现场监测采样 (1)现场监测的采样一般以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 近为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污染特性布点采 样和确定采样频次。 (2)事故发生地点要设立明显标志,如有必要则 进行现场录像和拍照。 (3)现场要采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快速测定, 一份供送回实验室测定。
主 页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后 退 退 出
第九章
应急监测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第二节
二、应急监测的主要内容、作用与要求 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连续、实时地监测事故的发展态势:这对于评估事 故对公众和环境卫生的影响以及整个受影响地区产生的后果 随时间的变化,对于污染事故的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这 是因为在特定形势下的情况变化,必须对原拟定要采取的措 施进行实时的修正。 (4)为实验室分析提供第一信息源:有时要确切地弄清楚 事故所涉及的是何种化学物质是很困难的,此时现场监测设 备往往是不够用的,但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实 验室分析提供许多有用的第一信息源,如正确的采样地点、 采样范围、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及分析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适、最简单的分析方法获得最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这里就涉及如何选择最佳
应急监测方法。
表 合理的应急监测方法
事故及污染物种类 可供选择的监测方法
事
大气污染事故
优先考虑选用气体检测管、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便携式红外光谱法和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等,还可以从企
业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自动监测站的连续监测数据得到相关信息
壤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实验室快速气
的
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
污
酚类物质及衍生物 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水质检测管法、化学测试组件法、便携式比色
染
计/光度计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气相
物
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
采样,同时采集未受污染区域样品进行对照。
(五) 注意事项
现场无法测定的项目,应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检测。样品必须保存至应急
结束后才可废弃。
三、应急监测频次要求
应急监测的采样频次应根据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区别确定,事件刚发生时,应
加密采样频次,等了解污染规律后,可减少采样频次。
表 应急监测频次确定原则
事故 类型 大 气 污 染
监测项目。
3. 对未知污染源产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通过事故现场的一些特征如颜色、
气味、挥发性、对周围环境和动植物的污染和毒性,初步确认主要污染物和检测
项目,再采集有代表性的污染物样品,进一步确认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
4. 通过事故现场采集到的有代表性的污染源样品,利用快速监测仪器在现
场进行快速检测分析,来确定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如现场还不能确定,可送
块确定主要污染物,有时因现场情况复杂或事故背景不清,很难迅速确定主要污
染物质,需要筛选应监测的主要污染物。可以通过现场事故的分析或现场调查情
况(污染源资料、生产背景情况、污染物颜色、气味、人员与动植物中毒反应等)
确定主要污染物,也可以采用便携式检测仪器、快速检测管等快速检测手段确定
主要污染物,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对相应危险源设定的污染要素确定
胺类;邻二酮类;芳香族多羟酮类等
红色
可能是某些偶氮化合物(多为黄色、橙色,也有棕色或紫色);某些
醌;在空气中放置久了的苯酚
色
棕色
可能是某些偶氮化合物(多为黄色、橙色,也有棕色或紫色);苯胺
(新蒸馏出来的为淡黄色)
紫色
可能是某些偶氮化合物(多为黄色、橙色,也有棕色或紫色);
绿 色 或 可能是液体
蓝色
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
止
初始 1~2 次/天,第 3 天后, 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下水
1 次/周直至应急结束
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
为止
初始 1~2 次/天,第 3 天后, 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下水
1 次/周直至应急结束
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
为止
1 次/天(应急期间),以平
行双样数据为准
初始 1~2 次/天(应急期 应急结束后,1 次
污染 染区域 对照点
备》)
间),视处置进展情况逐渐降 低频次 1 次/天(应急期间),以平 行双样数据为准
(摘自李国刚编著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
四、监测项目的选择
环境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十分复杂,除非事故的起因和背景十分清楚,可以很
至实验室作进一步的检测分析,确定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
(二)表
表象类型 特征
颜
黄色
利用感官初步确定污染物的定性方法
根据表象特征估计污染物质 可能是硝基化合物;也可能是亚硝基化合物(固态多为淡黄或无色, 液态多为无色);偶氮类化合物(也有红色、橙色、棕色或紫色);氧 化氮类化合物(也有橙黄色的);醌(有淡黄色、棕色、红色);醌亚
故
水或土壤
优先考虑选用检测试纸法、水质检测管法、化学比色法、便携式分光
污染事故
光度计法、便携式综合水质检测仪器法、便携式电化学检测仪器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光谱法和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无机物污染事故
有机物污染事故
不确定污染事故
大
氯气
气
氯化氢
污
氨
硫化氢 染
二氧化硫 物
氟化物
光气
氰化物
谱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便
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
主要污染物。*
(一)项目筛选原则
1. 对固定源产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可以通过对生产单位有关人员的询问,
以及对事故现场背景(事故现场的设备、原辅材料、中间品、产品),再采集有
代表性的污染物样品,确认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
2. 对流动源产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通过对有关人员的询问及运输的危险化
学品、危险废物的信息资料,再采集有代表性的污染物样品,确认主要污染物和
香草香 典型的化合物有香草醛、对甲氧基苯甲醛等
麝香味 典型的化合物有三硝基异丁基甲苯、麝香精、麝香酮等
蒜臭味 典型的化合物有二硫醚等
二 甲 胂 典型的化合物有四甲二胂、三甲胺等
臭
焦臭味 典型的化合物有异丁醇、苯胺、枯胺、苯、、甲酚、愈创木酚等
腐臭味 典型的化合物有戊酸、己酸、甲基庚基甲酮、甲基壬基甲酮等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
石油类
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水质检测管法、便携式 VOC 检测仪法、便携式
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计法
烯炔烃类
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 VOC 检测仪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
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
有机磷农药
可采用残留农药测试组件法(>1.6ppb 西玛津除草剂)、便携式气相色
法
醛酮类
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实验室快速液相色谱法、便携式红
外分光光度法
氯苯类
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
硝基苯类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
醚酯类
苯胺类
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
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监测点位的布点原则、采样方法、样品的分 类保存;确定监测频次;检测项目的筛选、项目的确定;确定应急监测方法;选 择应急监测仪器和器材;应急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原始记录、监测数据有效性 检验、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的质量保证。
二、应急布点要求
应急监测布点应考虑事件发生的类型、污染影响的范围、污染危害程度、事 故发生中心区域周围的地理社会环境、事件发生时的气候条件等重要因素。
地 表 水 污 染
地 下 水 污 染
土壤
监测点位 应急监测频次
跟踪监测频次
事发地
事发地周围 敏感区域
事发地 下风向 事发地上风 向对照点 江河事发地 及其下游
湖库事发地及 受影响的出水 口 江河事发地其 上游对照点 近海海域监测 点
事发地中心周 围 2km 内的水井 地下水流经区 域 沿线水井 事发地对照点
事发地污
初始加密(数次/天),随污 染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初始加密(数次/天),随污 染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3~4 次/天或与事故发生地 同频次(应急期间) 2~3 次/天(应急期间)
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 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 止 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 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 止 3~4 次/天连续 2~3 天
初始加密(数次/天),随污 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表水
染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
为止
2~4 次/天(应急期间) 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表水
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1 次/天(应急期间),以平
行双样数据为准
2~4 次/天,随污染物浓度 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海水质
沥青烟 酸雾 PH3
AsH3
总烃 铅雾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二硫化碳
污 染 大 气、 水、 土
甲醛 醇类 苯系物(芳烃)
器法等,还可以从企业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自动监测站的连续监 测数据得到相关信息 优先考虑选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或水质检测管法、便携式检测仪、化 学比色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便携式综合检测仪器法、便携式离 子选择电极法以及便携式离子色谱法等 优先考虑选用气体或水质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 光谱法、便携式质谱仪和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等 对于现场无法分析的污染物,尽快采集样品,迅速送到实验室进行分 析,必要时,可采用生物监测法对样品毒性进行综合测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便携式分光光度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 传感器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便携式分光光度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 学传感器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光学式检测器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便携光学式检测器法、便携式分光光度法、便携 式离子色谱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便携光学式检测器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 化学传感器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检测管法、化学测试组件法(茜素磺酸锆指 示液)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二甲苯胺指示剂)、便携式分光光度法、气体检测 管法、便携式仪器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便携式分光光度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 学传感器法 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 VOC 检测仪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pH 试纸)、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仪器法(酸度计)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pH 试纸)、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 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氯化汞指示剂)、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 感器法 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目视比色法、便携式 VOC 检测仪法 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离子计法、便携式比色计/光度计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便携光 学式(非分散红外吸收)检测器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便携光 学式检测器法 可采用现场吹脱捕集-检测管法、化学测试组件法(醋酸铜指示剂)、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检测管法、水质检测管法、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检测仪法 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仪器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计法 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现场吹脱捕集-检测管法、便携式 VOC 检测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