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支化聚合物

合集下载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前景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前景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前景超支化聚合物(hyperbranched polymers)是一种具有极高枝数和部分无序性的高分子聚合物。

它们具有众多的分支和极为复杂的分子结构,其在理化性质和应用领域上展现出独特而广泛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一、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主要有自由基聚合法、迭代法和“核-壳”结构法等。

1. 自由基聚合法自由基聚合法是合成超支化聚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引入聚合度较高的核心物质和大量的向外生长的分支来实现超支化结构的形成。

通常采用的反应体系包括核心化合物、单体和引发剂。

反应过程中,核心化合物首先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引发单体的聚合,单体分子在核心化合物表面进行连续聚合反应,最终形成超支化聚合物。

2. 迭代法迭代法是一种逐步生长的合成方法,通过不断地进行聚合反应来生成三维网络架构。

迭代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精确控制分子架构和枝数,从而获得理想的超支化聚合物产品。

迭代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过程中,每一次聚合都会引发下一轮的反应,直到达到所需的分子结构。

3. “核-壳”结构法“核-壳”结构法是指将小颗粒状的超支化聚合物作为核心物质,通过表面修饰和功能化来包覆其他材料。

这种方法可以使超支化聚合物在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中发挥独特的性能和应用。

通过合适的修饰和功能化手段,可以使超支化聚合物具有药物缓释、生物传感和纳米催化等特性,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二、超支化聚合物的应用前景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和良好的性能,在众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材料科学超支化聚合物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使得其成为制备新型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理想选择。

通过控制超支化聚合物的分支数和分子结构,在材料的机械强度、导电性能、热稳定性等方面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

2. 生物医学超支化聚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超支化聚合物

超支化聚合物
几何异构现象是超支化分子与树枝状分子 和线性分子最显著的区别.
3. 分子量多分散性
超支化分子同树枝状分子相比,通常具有 较宽的分子量分布。
由于支化度的变化,超支化分子的分子量 分布一般大于传统的聚合物。
分子量的测定:
分子量测定的问题:
不适用: 凝胶渗透色谱(GPC) (体积排除色谱SEC方法)
适用:基质辅助激光脱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4、在催化剂领域中的应用
(1)、超支化聚合物分子内部的纳米微孔可以 螯合离子、吸附小分子或者作为小分子反应的催 化活性点,兼具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的优点。
(2)、催化活性点即可在高度支化聚合物表面 的外围端基上,也可以在高度支化聚合物的中心 核上。
(3)、催化剂的固载、回收和重复利用。
5、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分形的特征:
在任意小的尺度上都能有精细的结构; 太不规则,以至无论是其整体或局部都难以用传统欧氏几何 的语言来描述; 具有(至少是近似的或统计的)自相似形式; 一般地,其“分形维数”(通常为豪斯多夫维数)会大于拓 扑维数(但在空间填充曲线如希尔伯特曲线中为例外); 在多数情况下有着简单的递归定义。
高效脱色絮凝剂 用量少,效率高,pH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
6、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1)、光化学 (2)、分析化学 (3)、纳米材料 (4)、光电传感 (5)、自组装体系 (6)、液晶 (7)、聚合物电解质等
(三)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质
1、粘度较传统线性聚合物低 2、树状大分子具有球形结构,
分子间链缠结少
3、粘度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大
粘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线型

超支化
树枝状
分子量
粘度:线型 > 超支化 > 树枝状

超支化聚合物基本知识

超支化聚合物基本知识
4:其是超支化聚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 果,得到了多维度、多尺度的组装结构,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 研究方向。
1:摘 要:由3,5- 二硝基苯甲酰氯和间氨基苯甲酸 合成了一种超支化AB2 型单体3- (3,5- 二氨基苯甲 酰氨基)苯甲酸,该单体进行自缩聚反应,合成了 新型超支化聚酰胺(a),将其与酰氯反应,制得7 种封端超支化聚合物(b~h)。所得聚合物通过红外 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 法(DSC)等进行了表征。聚合物a~h的特性黏度为
粉末聚3-(3,5-二氨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0.66g,收 率8 9 %。
4:由于聚合物a 中大量的端氨基容易与水或甲醇 分子形成较强的分子间氢键,进而增加了聚合物
在水或甲醇中的溶解性,故用水和甲醇混合溶剂
作沉淀剂时,会极大影响收率。而当在质量分数 50%甲醇水溶液中加入少量LiCl后,即可降低聚合 物在沉淀剂中的溶解性,从而提高收率。
0.063~0.077dL/g,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4~188℃ 。聚合物b~d的Tg 随封端剂脂肪链增长而降低, 聚合物e~h 的Tg 随封端剂极性增加而升高。封端
改性后,聚酰胺的溶解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2:并通过端基改性,制备了7 种封端超支 化聚合物,经对所合成超支化聚酰胺的结
构及性质的晶度高、 柔韧性好 等优点, 但 是它们的耐热性差 , 吸水率大 , 分子尺寸不稳
定 , 这使聚酰胺在应用上受到了限制 。
3:对于芳香型 聚酰胺 , 由于苯环的引入使其具有耐热、 耐火 以及 良好的机械性能, 但是却带来了不易加工 的缺点 。全芳 香型超支化聚酰胺大大改 善了全芳香型聚酰胺的流动性能, 但 是全芳香型的分子骨架, 使得材料的柔顺性有所下降。半芳香 型聚 合物由于降低了苯环的密度, 不但具有良好 的耐热性和 稳定性 , 同时也具有很好 的柔顺性。

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

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

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1. 引言1.1 介绍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它是通过将季铵盐端基引入超支化聚合物中而制备得到的,具有季铵盐基团的超支化聚合物在环境友好性、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等方面表现出色,因此备受关注。

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的引入,使得超支化聚合物不仅具有传统聚合物的性质,如高强度、耐磨损等,同时还赋予了其特殊的功能性。

这些功能性包括抗菌、抗菌、离子交换、分子识别等,使得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药物传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性质与应用、优势、研究进展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和展示这一材料的特点和潜力。

通过对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背景传统的聚合物材料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例如在医药领域、生物技术领域以及环境治理领域。

而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限制。

其良好的疏水性、疏水性、耐高温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其在药物传递、生物传感、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深入研究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性质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性质与应用、优势、研究进展和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1.3 研究目的1. 探究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合成路线、反应条件、催化剂选择等方面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产率和纯度。

2. 分析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探讨其在各种领域中的潜在用途和市场前景,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3. 阐述季铵盐端基超支化聚合物相对于传统高分子材料的优势和特性,比较其在性能、稳定性、可调控性等方面的优越性,以期推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超支化聚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超支化聚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超支化聚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类高度支化的三维大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潜在的应用,已经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综述了超支化聚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主要介绍单单体法(SMM)、双单体法(DMM)、偶合单体法(CMM)以及点击化学法,同时对超支化聚合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标签:超支化聚合物;大分子;合成树状支化大分子(Dendritic macromolecules)由于独特的分子结构而表现出线性聚合物没有的低黏度、高溶解度等特性,近年来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1]。

树状支化大分子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和超支化聚合物(Hyperbranchedpolymers)[2],其中树枝状大分子具有高度规整的完美结构,最先受到学界的关注。

1985年,Tomalia等[3]发表了关于星型树枝状大分子的文章,其产物结构完美,但不管是采用收敛法还是发散法[4]合成,都需经过多步反应及提纯,复杂的合成过程增加了成本,阻碍其工业化发展。

此外,很多应用领域并不需要完美结构的聚合物,因此与树枝状大分子结构性质类似的超支化聚合物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5]。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虽不及树枝状大分子完美,但合成和纯化简单,通过一步法[6]或准一步法[7]即可合成,从而大大节约成本,有利于工业化发展。

1988年,Kim和Webster采用一步法合成高度支化的聚苯,并将此类聚合物命名为超支化聚合物[8]。

此后,一系列不同结构功能的超支化聚合物被合成,如聚酯[9]、聚硫醇[10]、聚氨酯[11,12]等。

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三维立体结构,分子链间缺少缠结,因此其熔融黏度较等分子质量的线性聚合物低;末端带有大量的活性基团,使其具有高溶解度[13];进一步对其末端基团改性,可以赋予超支化聚合物更多特殊的功能。

由于超支化聚合物诸多的优点,现已拓展到涂料[14,15]、纳米复合材料[16,17]、生物传感器[18]及药物运载[19]等领域。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超支化聚合物是指在单个分子中具有超支链结构的聚合物,它们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可用于多种应用,如防护、储存和导电等。

本文将首先讨论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然后介绍其应用。

一、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1.以水热法合成水热法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合成方法,通过控制水的温度、pH值和时间来实现聚合物的合成,广泛用于制备超支化聚合物。

水热法操作简便,但在合成过程中需要考虑防止水解反应,因此,需要使用低温、低pH和高浓度的酸类试剂,以降低水解反应的发生率。

2.以溶剂析出法合成溶剂析出法是指在溶剂中将聚合物构建起来,然后将溶剂析出,从而得到目标聚合物。

溶剂析出法可以避免水解反应的发生,可以控制聚合物的构建过程,是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的重要手段。

3.以硫醚氧化法合成硫醚氧化法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合成方法,可以用于制备超支化聚合物。

该方法可以使用低温、低pH和高浓度的酸类试剂,从而避免水解反应的发生。

4.以高分子间交联法合成高分子间交联法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合成方法,可以用于制备超支化聚合物。

该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的有机溶剂,从而控制聚合物的构建过程,避免水解反应的发生,并有效控制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二、超支化聚合物的应用1.用于防护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以用作防护材料,可以有效抵御外界的冲击和温度变化。

此外,超支化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以有效保护它们所覆盖的物体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用于储存超支化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湿性和耐腐蚀性,可以用作储存容器,可以有效保护它们所储存的物质免受湿气和污染的影响。

3.用于导电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电导性能,可以用作导电材料,可以有效将电能传输到目标位置。

此外,超支化聚合物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可以有效承受电路中的高温和腐蚀性物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结构和性能,可以用于多种应用,如防护、储存和导电等。

现有的超支化聚合物合成方法有水热法、溶剂析出法、硫醚氧化法和高分子间交联法,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制备超支化聚合物。

超支化聚合物的活性聚合方法

超支化聚合物的活性聚合方法

超支化聚合物的活性聚合方法1 前言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类具有三维椭球状立体结构的高度支化的大分子聚合物[1],分子之间无缠结, 大量的端基暴露在最外层, 因此超支化聚合物表现出高溶解度、低粘度、化学反应活性高等特殊性能, 对其端基进行改性可得到不同特性和各种功能性的聚合物,如共混改性剂、涂料、纳米杂化材料、药物缓释、光电材料、粘合剂以及可降解聚合物等[2-4]。

因此, 超支化聚合物一出现就受到了大批研究者的关注与青睐, 成为高分子科学中的热门课题之一[5-8]。

超支化聚合物的飞速发展,不但增加了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也丰富了超支化聚合物的种类[9 ]。

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开发和应用新型的超支化聚合物[10]。

2 超支化聚合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传统的自由基聚合由于其反应条件温和、形式多样化(本体、悬浮、溶液、乳液),易于制备,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方法。

而它慢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链终止等反应特点使得产物的分子量和结构难以控制、分子量分布宽,还易出现支化交联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高分子材料的某些方面的性能。

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发现了碘转移自由基聚合[11](ITP),使氟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得以控制。

经过科学家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Control/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CRP)成为制备分子结构明确、分子量可控及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的主要方法,已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趣。

当前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包括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12-14](ATR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15,16] (RAFT),且他们都可以与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相结合。

这些活性/可控自由基都是使增长自由基浓度降低,但链增长反应仍可进行,双基偶合和歧化反应显著减少,从而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从而便利高效地合成各种具有预定结构的聚合物,比如嵌段、梳型、接枝、星型、超支化和环形等。

超支化聚合物的机理和应用分析

超支化聚合物的机理和应用分析

超支化聚合物的机理和应用分析超支化聚合物不仅有着独特的结构、优异的性能,而且也有着简单易行的制备工艺,所以超支化聚合物在当今的各个领域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就是对超支化聚合物的机理以及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超支化聚合物在当今时代各个领域之中的良好应用与发展有所帮助。

标签:超支化聚合物;机理;应用前言:近年来,相关专家学者们对超支化聚合物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使得超支化聚合物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认知。

超支化聚合物自身的优势使其在各个行业领域之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比如可以作为黏度的调节剂、药物的载体或者是固化剂等。

因此,超支化聚合物在当今的化妆品领域、医学领域、农业领域等各个方向都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与应用价值。

一、超支化聚合物的机理(一)缩聚反应缩聚反应是超支化聚合物合成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当今的很多超支化聚合物都是应用缩聚反应而合成的,像聚酯类、聚酰胺类、聚醛类等的超支化聚合物等都是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

比如:在超支化聚乳酸的合成过程中,就可以应用D、L-乳酸、丙三醇以及葡萄糖酸作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反应的方法来进行制备,得到的超支化聚乳酸有着较小的平均分子质量,良好的热稳定性,其分解的温度在230摄氏度以上,Te是比较低的,并且可以随着分子量的则更加而提升。

缩聚反应这种方法虽然十分简单,但是其产物有着较宽的分子量分布,这就缩小了聚合物的应用范围。

(二)自由基聚合反应自由基聚合反應在单体之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有着比较低的综合要求,同时这种制备的工艺也是十分简单的,经济方面的消耗也并不高,所以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合成方法在工业化的生产之中十分适用。

就当今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来看,已经得到成熟发展的有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以及原子转移的聚合反应等。

自由基聚合反应之中的单体不仅是引发剂,同时也是支化点,在外部的作用之下,乙烯基单体之中的B基团会发生活化,进而就会有多个活性的自由基产生,新的反应中心也就会由此形成,这样就可以引发单体的聚合增长,使其成为类似于AB2类型的单体二聚体,而这种二聚体又可以进一步引发出聚合反应,超支化的聚合物也就得以生成[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支化分子(hyperbranched molecular)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 在聚合物科学领域引起人们广泛兴趣的一种具有特殊大分子结构的聚合物。

早在1952年, Flory就提出了可以由多官能团单体制备高度支化的聚合物。

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高度支化的聚合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杜邦公司的瓦Kim等人有目的地合成了一种超支化聚合物, 并申请了第一项关于这方面的专利, 而且于1988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全美化学会议上公布了这一成果。

在早期, 主要是对树枝形聚合物的研究。

第一代树枝形聚合物图是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 需严格控制反应过程使其结构具有极好的对称性、分子的体积和形状。

但是, 因其结构比较规整和完善, 就需要在合成的每一步, 核心分子末端的活性基团必须反应完全, 且每一步的产物需经过彻底的纯化, 因此得到的产物产率很低, 这就大大限制了树枝形大分子的工业化生产。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不要求很完美, 具有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并且与树枝形聚合物相似, 一般可采用一步聚合的方法来合成, 所以易于工业化生产。

这两类聚合物在结构上都高度支化, 而且都带有大量官能性的端基, 与线性同系物相比都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和较低的粘度, 因此现在一般将这两类聚合物通称为树枝状聚合物。

超支化聚合物与线性聚合物在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线性聚合物中线性部分占大多数, 支化点很少, 分子链容易缠结, 体系的粘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迅速增加。

而超支化聚合物中主要是支化部分, 支化点较多, 支化部分至少呈的几率增长。

分子具有类似球形的紧凑结构, 流体力学回转半径小, 分子链缠结少, 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对粘度影响较小而且分子中带有许多官能性端基, 对其进行修饰可以改善其在各类溶剂中的溶解性, 或得到功能材料。

摘抄自“超支化聚合物合成及其端基改性”,寇玉霞等,武汉化工学院化工与制药学院,上海涂料第42卷第2期20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