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

合集下载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论文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论文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法已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点,甚至成了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顽疾。

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大多采用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这与以主动接受和探究发现紧密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历史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代历史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

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思维品质,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一、打破习惯思维,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真理性是相对的,而知识的发展是无限的,无论认识原有的事物还是未来的事物,原有的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敢于用科学的怀疑精神,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原有知识,包括权威的论断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习惯思维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惯性,致使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大大阻碍了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批判意识,敢于打破常规去思维,敢于另辟蹊径、独立思考,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

法国作家莫伯桑说:“应时时刻刻躲避那走熟了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

”例如,在世界科学史上具有非凡影响和重大意义的控制论的诞生,就体现了美国科学家维纳的思维的批判性。

古典概念认为世界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维纳则提出新观点、新理论,认为世界是由能量、物质和信息这三部分组成。

尽管一开始他的理论收到了保守者的反对,但他勇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最终创立了具有非凡生命力的“控制论”新学科。

二、点燃学生的创新欲望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可笑,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

故此,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思考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思考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将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即给学生创造存在问题的情境,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愿望与渴求,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

例如我在讲”工业革命”这一课时,就问学生”如果在大约200年前,你是一位资本家,你的工厂由于使用蒸汽机作动力,生产的产品堆积如山,你最好应当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把这些产品运出去销售呢?”学生结合当时的交通运输工具,就会回答:”汽车和火车”。

通过对贴近人们实际生活的问题进行提问,激发学生学会解释实际问题的欲望和渴求,因而促进了积极的思维。

二、创设历史情境新课程理论倡导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但由于初中生的逻辑抽象能力落后于形象思维,而且历史作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具有不在现时的抽象性,因此创设历史情境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要点和重点。

更重要的是,历史情境不仅能够复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人物、呈现事情发展、倒置时空顺序、展现历史进程,而且具有很强的问题探究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体验,而且能够引导其主动思考。

既然历史情境是衡量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那么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来创设历史情境呢?我认为教师应当首先深度解读历史史实,在有着自己独到思考的前提下,总结归纳出一些经典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来感受与思考,而不是随心所欲、泛泛而谈地将一些无可置疑或者过于艰涩的问题丢给学生,任其去折磨和消化。

其次,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年龄特征,他们是否对这些史实有足够的了解或者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只有掌握了这些,教师在设置情境时才不会停留于表面,去作凌乱散漫的、毫无意义、漏洞百出的探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才会转换到情境的逻辑性和深入周全上来。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了解 到各种 不 同于课本 的历 史观 点。
手段 ,吸 引学生 的注意 力 。
步思 考 : “ 隋唐 时期对 外交 往繁 盛 的原 因有 哪些 ?从 中你得 到 了
3 在课 堂 教 学 中 , 教师 应 把 每 一节 课 的 内容 转化 为环 环 相 哪些 启示 ? ”这 个解 答 问题 的过 程 ,也是 学生学 生 ,去 让他们 研 究探讨 。通 过一 个个 谜 取 知 识 的 过 程 ,这 一 过 程 对学 生创 造 性 思维 的发 展 具 有 重大 意
2 第期 0年 9 1 O
教育科学
素质教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黎 光 明 ( 重庆 市江津区 白林初级 中学校 427 ) 027
人 的创造 力存 在于 人 的思维 能 力之 中。创 造性 思 维是指 创造 化专 制和 愚 民政 策严重 地束 缚 了人 民 的创造 意识 和创 新能 力 ,所
欲 望 ,才 能进行 有意 识 、有意 义 的创新 活动 ,才 能达 到创 新 的 目 中不断探 索学 习 ,不断加 深 自己的认 识 。
的。 中国具有 几 千年辉 煌灿 烂 的文化 ,对 于 这些 ,中 学生 总是充 满 好 奇 ,会 提 出各种 各 样 的 问题 ,有 些 问题 在 教师 看 来 非 常幼 稚 ,甚 至是无 意 义的 ,但对 学 生来说 却是 一种 探 索、 一种创 新 , 他们 正 是带着 这种 好奇 心来 认识 这个 世界 的 。例 如 ,通 过 中 国古
响 ”一类 的 问题 。学生 经过 思考 、 讨论 ,得 出答 案 的过 程 ,是 再 2 充 分运 用 事 物 挂 图 、人 物 画 像 、 漫 画 、名 人 名 言 、历 史 次认 识历 史地 图 、理解 史料 和教 材 内容 、归纳 教材 要 点 的过 程 。 . 画 、历史 地 图、文 物照 片等 直观 教具 , 以及 电影投 影等 现代 教学 提 出这类 问题 让学 生讨 论 ,是为 让 学生在 再现 史 实 的同时 ,进 一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些具体 的历 史资料 ,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具 体的认
() 重培养 学生独 立思维过程, 3注 并对思维过程进行分
析的能力 。 教师要让 学生 自己谈 出思考 问题的过程, 比较各
识 。同时 , 通过深入 了解重大历史事件 的酝酿和发展过程 ,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 () 3 展示创造性思维成果 , 使学生发现 创造 性思维的价 值。 创造性思维的价值必须通过有用性来表现 , 教师 可以向
学生展示一些历史研 究成果对经济、 社会 、 文化 发展所起 的 重要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 的重要意义 。 二、 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 打牢创造性思维 的基础

自思考问题方式 的优劣 , 究出最清晰 、 研 最简洁 、 最合理 的思
路。 ’
五、 传授创造性 思维 的方 法,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实现, 而科学研究表 明, 忆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 , 记 在历史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记忆方法 , 帮助学 生探索记忆 规律, 提高学 习效率 。
() 3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 。 教师要 引导学 生将历史知 识点进行系 统的归纳 总结, 建立稳固的专题 , 理清历史知识 的内在联系 , 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知 识分析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 1 上好 导言课 , 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好奇心 。授 课 激
() 向学 生展示创造性思维 的过程 。在历史教学过程 1
中, 教师授课重点不应只是具体的历史 时间、 历史事件 , 也不
时, 教师在把基本线索、 主要 内容告诉学生 的同时, 要点 出几 种能激发学 生学习积极性的事情 ,提几个 学生迫切 需要 了 解, 但只能通过认真学习才 能解答 的问题, 以问Leabharlann 为引导, 使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 中。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部 发 言 人 的身 份 拟 订 一份 表 明 中 国严 正
的有 关 诸葛 亮 的 故事 .逐 步 引 导到 教 材 之 中 。 生们 学得 兴 致 勃勃 . 学 以致 下 课 铃 响过 , 家仍 意 犹 未 尽 这 样 . 大 就 每节 课

立 场 和态 度 的声 明 。
} 我 都设 计 出l¨‘嚣同 的方 案来 激 发 学 生 的好 不 t
就 不 会 开动 脑 筋唤 醒 创 造性 思 维 因此 .
的背景材料 ,然后介绍 了近年国 内关于
“ 美 援 朝 战 争 是 否 必要 ” 的争 论 及 观 抗
点 , 后 设 置 了如 下 问题 : 最
在 教 学过 程 中 .我注 意 采取 多 种 形式 培
养 学 生对 历 史 的兴 趣 。如 在 讲 《 国鼎 三
奖 得 主 都 把 自 己 的获 奖 归 功 于 兴趣 . 可 见任 何 创 造性 思 维 的成 果 .无 一 小是 在
对研 究 问 题 产 生 兴 趣 的 状 态 下 获 得 的 、
对 同一 问题 从 不 同 角度 用 不 同 的方 法 进
行 分析 , 示其 本 质 堂提 问也 不仅 限 揭 课 于 让 学 生 表 述 课 本 或 老 师 讲 的 内 容 对 丁 …些 问题 . 安 排让 学 生 分 组讨 论 . 我 激
: ,
( ) 年 国 内 出 现 了 关 于 “ 美 援 3近 抗
朝 战 争是 否 必 要 ” 争论 . 你 以 当时 中 的 请
奇 心 。 而 久 之 。 生 的 思 维 活 跃 . 象 久 学 想
r ∥ 臻静
丰富. 对历 史 产 生 了浓 厚 的 兴趣 这 种 而
兴趣 一 旦培 养起 来 .就 会 激 励 学 生在 更 励 学 生产 生 尽 可能 多的 独创 想 法 样 . 这 形 式上 只 问 一个 学 生 .但 对 其他 学生 的 创 造性 思 维 同样 产 生 了激 励 作 用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营造良好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可以营造良好学习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的目的。

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下面,笔者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用有趣的历史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历史事件本身就蕴涵着趣味性、故事性。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如果用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来引出,无疑会吸引住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氛围也就浓厚起来。

而直观性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考古实物、图像、幻灯、电影等直观性辅助性材料启发学生的兴趣,深入认识历史现象及其原因和规律,在这种方法下学生积极思维,灵活应用已有知识,联系材料会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课堂气氛、学习效果当然会很好了。

而且学生经过多向思维获取并理解了知识,从而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讲“隋朝的大运河”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大运河图,再根据图例测算其长度,联系隋唐时期的挖河工具实物,对比现在的开挖工具,学生会很快发现大运河的开凿虽然便利了交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大运河的开凿大大加重了隋朝劳动人民的徭役,是隋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原因。

学生就理解了课文的下一个知识点:隋亡的原因之一是繁重的徭役。

再如,讲解中国古代史“秦朝的暴政”时,不妨让学生讲述一下熟悉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由此引出繁重的劳役、徭役是秦的暴政之一。

二、采用联想式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历史学习因为学科记忆性知识较多对记忆性要求较强,而现行历史课本是将几千年历史过程浓缩了的,比较枯燥。

学习和记忆中学生容易产生烦躁心理,而且又容易思维僵化到只是单一的死记硬背,导致分析性问题不会做答。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 一
个 学 生 在 《 隋亡 唐 兴 看 人 才 》 文 中 指 出 , 从 一 隋炀 帝 心 胸 狭 窄 、 容 贤 才是 导 致 隋 朝 迅 速灭 亡 的加 速 器 , 唐 初 之 所 不 而 以会 出 现 “ 观 之治 ” 唐太 宗 爱 护 人 才 、 于 用 人 密不 可 分 。 贞 与 善 这 位 学 生 从人 才 的 角 度 分 析 隋灭 唐 兴 ,这 在 以往 著 述 中 很 少 提 及 。 种 探 索 精神 是 非 常大 胆 而 可 贵 的 。 这 在指 导 学 生学 习 的 过 程 中 . 师 应 引导 他 们 善 于 发 现 问 题 。 出 疑 义 , 教 提 求得 解 决 , 这 样 他 们 才 能进 步 。 2鼓 励 学 生标 新 立异 。 . “ 标新 ” “ 异 ” 是一 种 创 新 。 和 立 都 鼓励 学 生 大 胆独 立 思考 ,
2】 第 9 周 o 年 4 詈试 养 学 生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周 慧 芸
( 县 市 第 一初 级 中 学 , 辉 河南 辉 县 现 在 已经 进 入 知 识 经 济 时代 , 知 识 经 济 的核 心 是 创 新 。 而 江泽 民同 志指 出 : 创 新 是 一 个 民 族进 步 的灵 魂 ,是 一 个 国 家 “ 兴旺 发 达 的不 竭 动 力 。” 如果 不 去 创 新 , 个 民族 就 难 以 发 展 “ 一 起 来 . 以屹 立 于 世界 民族 之林 。 所 以 , 迎 接 知识 经 济 的 挑 难 ” 要 战 , 重 要 的就 是 要 坚 持 创 新 , 创 新 的关 键 在人 才 , 才 的 最 而 人 成长 又 靠 教 育 。 因此 , 化 教育 改 革 , 深 培养 创 造 型 人 才 就 成 了 国运 兴 盛 的 关键 。 每 门学 科 教 师 都 应 在 教学 实 践 中努 力 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思 维 品质 . 史 学 科 当 然也 不 例 外 。 拟就 在 历 史 历 我 教学 中如 何 培 养学 生 的 创 造性 思 维 谈 几 点看 法 。 培 养学 生 的 创 造性 人格 知识 的创 新 是 通过 人 的创 新 欲 望 和 创 新 能力 的人 来 实 现 的 。 此 , 养学 生 的创 造性 思维 首 先 要使 学 生 具 有 创新 欲 望 因 培 和 创 新能 力 的 创造 性 人 格 。 1 学生 具 有 不 断的 创 新 欲 望 。 . 使 要不 断创 新 . 先 就 要有 不 断 创 新 的 欲望 和 需求 。 了不 首 有 断 创 新 的 欲 望 , 能 进 行 有 意 识 、 意 义 的 创 新 活 动 , 才 能 才 有 也 达 到 创新 的 目的。中 国具 有几 千 年 辉煌 灿 烂 的历 史 文化 , 于 对 这些 . 中学 生 总是 充 满 好 奇 。 会提 出各 种 各 样 的 问 题 。有 些 问 题 在 教 师 看来 非 常 幼 稚 , 至 是 无 意 义 的 , 对 学 生 来说 却 是 甚 但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本文试图从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信、传授知识要与问答讨论相结合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造性思维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作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本文将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做法拿来分享。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动机,推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活动。

历史课必须把教师单一信息输出、学生单向信息输入的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

上课伊始,教师不作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线索,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

接着,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教材表述的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开拓思路。

此间教师可回答学生的质疑,也可进一步启发、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各自学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答问题或汇报互议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阐述应及时反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或启发他们继续思考。

课终前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和走势,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你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营造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二、多角度、多侧面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应用启发式教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刍议摘要: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

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肯定的。

一、培养直觉思维
1.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它的心理机制是:思维活动在有关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原来的神经联系突然沟通,形成了新的联系。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在创造发明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培养直觉思维的主要做法为:(1)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时代背景。

(2)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

(3)教师运用直觉思维解答问题,提出设想,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2.注意右脑的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有高度的分工,左脑擅长言语和逻辑思维,右脑擅长形象思维。

两脑在创造性活动中起不同的作用,右脑靠无意识的直觉思维产生顿悟,左脑则先要为
顿悟的形成准备资料,提供信息,尔后将顿悟的内容进行理性的验证,并用概念化、逻辑化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当一个人已形成非常顽固的使用言语思维的习惯时,他便失去了使用右脑非言语思维的能力。

一个人能否取得创造性成就,主要取决于他在直觉方面能获得多大程度的意外发现。

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左右脑的共同参与,单方面的发展左脑或右脑都难以达到目的。

右脑的开发主要通过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训练。

培养直觉思维的方法,前面已作阐述。

形象思维的培养可通过上课形式的改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也可利用电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器具图表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提高“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
研究表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要经过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经过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所以,既要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

培养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讲分散性思维的培养。

分散性思维的“三个维度”,即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要培养分散思维、就应加强这“三个维度”的训练。

1.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指对刺激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即单位时间通过的思维量。

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法,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多角
度、多侧面地思考,短时间内寻求尽量多的答案。

2.利用假设或变式,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指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

教学中可利用假设或变式,让学生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如教《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将课本中思考题“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改为“没有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什么”促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八年抗战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的思考、归纳。

有的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就难以取胜;有的认为抗战是正义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最终将取胜,但需借助国际抗日力量,否则中国人民将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用延迟思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指对刺激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

延迟思考,即不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以求见解的开拓性、独创性。

三、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

历史课必须把教师单一信息输出、学生单向信息输入的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
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

上课伊始,教师不作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线索,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

接着,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教材表述的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开拓思路。

此间教师可回答学生的质疑,也可进一步启发、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各自学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答问题或汇报互议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阐述应及时反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或启发他们继续思考。

课终前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和走势,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