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处理分析

一起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处理分析
一起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处理分析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安全部 二〇一六年七月

目录 河北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3·21”窒息事故 ................................ - 1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28”氮气窒息事故 .......................... - 2 -文安县新钢钢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9.5”事故 ............................ - 6 -南京钢铁氩气窒息事故 ....................................................................... - 8 -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2”中毒窒息事故.................. - 8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4·26”窒息死亡事故........ - 11 -中国某冶金建设集团公司机电公司“8.28”氮气中毒窒息事故 .. - 13 -中国某冶金建设公司“3.21”窒息死亡事故................................... - 14 -某国有大型钢铁集团公司“8.14”窒息死亡事故 .......................... - 14 -某炼铁厂“1.18”氮气窒息事故 ...................................................... - 15 -某能源中心“11.20” 窒息事故........................................................... - 16 -某检修中心“8.10”窒息事故............................................................... - 17 -某单位氮气贮罐检修窒息事故 ......................................................... - 18 -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 - 18 -

食物中毒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市**市**镇初级中学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 **年*月*日上午,**市食安办接信称**镇初级中学在晨检的过程中发现约有**名的学生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因这些学生在学校有共同就餐史,且发病时间非常集中,怀疑为食物中毒。 二、事件概况 **市**镇初级中学为政府公办初级中学,共有学生1132名,22个班级,83名老师,7名食堂工作人员。其中寄宿生630名,通学生502名,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至周日放假。根据学校报告,**5日下午17:20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和头痛、头昏等症状,到**6日晨检发现有80余名左右出现同类症状,**6日上午7点30分向**镇卫生院报告,**镇卫生院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实,核实后于8点30分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市疾控中心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并于9:20分到达现场。**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向**市卫生局和湖南省疾控中心报告后,并立即调集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等学科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于13时到达现场。**7日请省疾控中心专家一起,再次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 **市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有关部门奔赴现场,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该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名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处置得当。

三、问题分析 (一)、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认真详细分析 自**5日17:20出现首发病例后,截止**7日11时,共发生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94例。**7日11时后无新发病例。 1、病例定义:**年**5日中餐在该校食堂就中餐,出现呕吐或24小时腹泻3次及以上,伴或不伴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发热等症状的学生作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病例定义,截至**7日11时共核实符合病例定义病例94例,后无新增病例。 2、首发病例:**,女,13岁,125班走读生,于**5日17:20出现不适,主要为呕吐(3次)、腹痛,以脐周阵发性疼痛为主,并有头痛、头晕症状,6日8时左右前往**医院就诊,入院后出现体温升高(38.2℃),经积极治疗,患者已痊愈出院。 3、临床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腹泻(黄色水样便)、呕吐、恶心、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例低热。详见表1。 4、病例的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所有发病均为学生,无教职员工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69(35/59)。年龄最大16岁,最小12岁。寄宿生64例,走读生30例。 班级分布:学校22个班级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班级聚集性。 时间分布:病例潜伏期最短为5小时,最**为47小时。中位数为

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上)

北京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副所长滕仁明 写在课前的话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Food security)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Food safety)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对其有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的概述及引发疾病的分类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天然食品(水果、蔬菜等)和加工食品(以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制成品)。 所谓食品安全,从目前来看即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难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所以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就是食品从种植到餐桌全过程的卫生担保。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从临床疾病上分类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从疾病的进程而言,有急性、亚急性、迁延性和慢性之分,另外还有一部分为潜在再现性(食用有毒有害的食物以后,当时并无异常表现,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中毒腹泻等情况),另外还有更严重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这些都是可以由食品不安全引起的疾病,下面将就引发的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 (一)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对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分为炎症型和分泌型。炎症

型腹泻是指致病菌进入体内,引起的肠道炎症;而分泌型腹泻,就是指致病菌进入人体后并不造成炎症,而只是通过刺激肠细胞膜的分泌而造成的腹泻。 以下属于感染性腹泻的是()。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什么是食品安全?其所引发的疾病分为几类? 对于食源性疾病如何进行判断?如何完成事件处理报告? 潜伏期主要症状有关微生物或毒物 主要或第一症状为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味觉异常,口有灼烧 不到1小时 金属盐 感

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

本部各部门 事故案例汇编 (中毒事故) 安全环保部 2014年2月

序 2013年,公司系统所属克旗煤制天然气、多伦煤化工和呼伦贝尔化肥公司等单位相继投入生产,公司实现安全生产“七杜绝”目标任务更加艰巨。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公司安环部收集整理编制了《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希望广大干部员工以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为戒,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坚持“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强化“三讲一落实”风险管控,严格作业票证管理;按照“五懂五会五能”要求,强化安全培训,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到位做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实现“安稳长满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 公司总经理 二〇一四年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4 第二部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8 第三部分氮气窒息事故-----------------------------------23 第四部分氨气中毒事故-----------------------------------31 第五部分其它中毒事故-----------------------------------34 第六部分中毒事故预防措施-------------------------------42

第一部分 硫化氢中毒事故 案例1: 2014年1月9日,安徽省亳州市康达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达公司)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轻伤。 康达公司成立于1994年,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亳魏路2号,现有职工88人,是国家批准的农药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甲拌磷、辛硫酸、氧乐果、三唑磷均属于危险化学品。2013年8月,因农药生产处于淡季,该企业停产。 2013年9月1日,康达公司将部分空闲厂房和场地以300万元/年租给山东籍人员王某。王某在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自行购买、安装设备,组织人员生产农药莠灭净。1月9日9时许,技术人员张某去异丙醇输送泵泵池(深约2.6m,宽约1.5m,长约5m)查看,入池后中毒晕倒,随后现场另3名工人在未佩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施救,也倒在池内。其他2名工人听到呼救后,在泵池边用铁钩将4人救出,4人经抢

食物中毒案例作业(优质材料)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答:首先可能会作出腹泻查因或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症病人时,考虑同源性食物中毒,应开展初步调查患者近期是否曾在进食过同一种食物,进食的时间地点,统计病例数,初步判断是否为食物中毒事件。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答:若怀疑是食物中毒,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做好病人的呕吐物,粪便采样。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答:组织食物中毒现场处理小组分两组到现场进行调查,一组进行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调查,先向供餐单位到午餐食谱,对食品原料来源,对食堂生产、加工或制作与发病有关食物的场所实施环境调查。按确定了的可疑食品的加工制作环节,选择并采集食品原(配)料、食品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等样品进行检验食品存放条件、温度和时间;询问剩饭菜的保存、处理等情况;是否有不适当的储存,以及剩余饭菜是否重新加热后食用等内容。同时对接触可疑中毒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一组人到医院对中毒工人进行调查,根据食谱向中毒工人按统一制定的“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逐项填写,了解病人的发病和治疗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注意收集中毒的病例数及化验结果等;统计最早发病时间、最晚发病时间,推算平均潜伏期。对最早发病和症状较重的病人进行重点调查,调查进餐史:对患者午餐进餐情况进行调查,找出中毒患者的共同食品,以便确定可疑中毒食物,调查同时,需对部分同单位或同生活的健康人进行膳食调查,作为对照。最后整合两组调查组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流行性病学分析。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讲课稿

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 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为中毒。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称为窒息。结合石油化工企业实际情况,在此重点介绍窒息性气体引发的中毒窒息。 窒息性气体是指经吸入使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 气体。主要致病环节都是引起人体缺氧。依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两大类: 单纯窒息性气体 其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甲烷、二氧化碳、乙烷、水蒸气等。 化学窒息性气体 吸入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的气体。 化学窒息性气体依据中毒机制的不同分为两类: ?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等。这类气体可阻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影响血液氧的运输,从而导致人体缺氧,发生窒息。 ?细胞窒息性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等。这类毒物主要是抑制细胞内的呼吸酶,从而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使人体发生细胞内“窒息”。 较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场所 发生中毒窒息的主要原因是有害气体的泄漏、管线串料、大量有害气体沉积挥发或因氮封等原因导致局部环境中的氧含量低、有害气

体增加,另外,在密闭、半密闭空间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如船舱、储罐、反应塔、压力容器、浮筒、管道及槽车等。 防止中毒窒息的措施 1)对从事有毒作业、有窒息危险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其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性、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和救护方法等。 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对作业环境的氧含量、可燃气体含量、有毒气体含量进行分析。 取样分析应有代表性、全面性。受限空间容积较大时,应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保证受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为合格;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为合格;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不得大于10 mg/m3),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4小时。受限空间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至少每隔4小时复测1次,如有1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3)在有毒场所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必须有人监护。 进入高风险区域巡检、排凝、仪表调校、采样、清罐等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携带便携式报警仪,2人同行,1人作业1人监护。 4)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切实做好工艺处理工作,将受限空间吹扫、蒸煮、置换合格;对所有与其相连且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管线、阀门加盲板隔离,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盲板处应挂标识牌。 5)要充分认识到氮气等单纯窒息性气体的危害。 氮气无色、无味、无毒、不可燃,作为一种惰性气体被广泛应用于系统吹扫置换,防止可燃油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发生事故。但是氮气“无毒”并不是“无害”。过量的氮气会剥夺人类赖以

造纸厂中毒窒息事故分析优选稿

造纸厂中毒窒息事故分 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造纸厂中毒窒息事故分析一、事故经过 9月6日10时左右,某造纸印刷包装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分厂职工刘××发现污水处理中转贮存池第1号抽水泵堵塞,向分厂副厂长刘××、技术员张××做了汇报。刘厂长让职工刘××找维修工检修,技术员张 ××随同检查了工艺流程。职工刘××在维修车间找到班长曹××。10时20分,曹××搬来梯子下到池底清理1号泵,职工刘××和陈××在池上边观看。当时,池中污水约20厘米深,曹××清理杂物约2分钟,突然昏倒在池里。职工陈××见状大声呼喊:“快救人”。听到呼救声,职工朱××等5个先后跑来,朱××先下到污水池底,抱起曹××对池上边人说了一句“快拿绳子”就昏倒在池里,接着副厂长刘××就往池里下,下到梯子最后的两、三节阶梯时也倒在污水池中。 随后职工刘××往池里下,下到梯子第三个台阶时掉了下去,厂长谢 ××腰里拴着绳子往池里下,快到池底时昏倒了,被上面的人拉了上来。10时30分,污水处理分厂维修班班长李××和张××拉着氧气瓶赶到,向着池底部吹氧气,同时,动力分厂书记赵××拴上绳子下到池内,还没来得及给被救的人拴上绳子就感到不行了,被上面的人拉了上来。李××扯到池边有一个防毒面具,就急忙戴上,推开池边的人群下到池底,用绳子先后将曹××等4人拉了上来。为了救曹××,先后有5

人下到池内。约11时,李董事长等人接到电话后,立即带领全体领导及办公室主任等赶到现场,并拨打110和创伤医院的急救电话,约11时10分,110警务车和医院急救车先后赶到,并进行了抢救。除动力分厂书赵××经抢救脱险外,其余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评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死亡事故。污水池维修及抢救人员,进入工作现场未戴防毒面具,造成中毒窒息,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公司及污水处理分厂没有制定污水池设施、设备检修安全操作规程,也未制定劳动卫生防护措施,职工无章可循,且污水处理分厂自正式投入生产运行以来,公司及分厂没有对转岗和新上岗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职工对突发事故不能恰当处理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从公司到分厂安全检查的范围仅是消防、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忽视了对污水池有毒物质的预防和检查,且污水厂竣工投产后,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引进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安全审查验收,也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组织人员进行有毒作业分级,对污水处理分厂存在的危害职工安全及健康的有害因素缺乏必要的了解,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实习四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一、实习目标 1.说出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 2.叙述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 3.说出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二、学时数 2学时 三、实习内容 【案例一】 1998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0C,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 日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肉,故医师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怀疑食物中毒,要求疾病控制中心派人深入调查。 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医师从8月13日到16日深入到医院和病人家庭,了解发病情况,并采集了大量的有关食物,餐具及病人分泌物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与发病人员食入陈某自制的酱马肉有关。

8 月11日晚,陈某将濒于死亡的老马拉回家中,在自家院内屠宰剥皮,然后在一破漏的棚子里加工制作酱马肉,周围卫生条件很差,生熟马肉均使用同一工具和容器。从8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共加工3锅100多斤酱马肉,并置于盛过生肉和菜筐内,放在气温370C左右的院子内,13日晨在路边出售。 此次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还有下列一些资料: (1)发病率:进食酱马肉198人,发病186人,发病率93.9%,住院及门诊观察人117人,占发病人数的59.1%。 (2)潜伏期:198例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的为3小时,最长的为84小时,71%的患者在12~30小时内发病。 (3)临床症状: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37.50C、最高420C;76%的患者体温为38~39.50C;大便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 (4)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5天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问题讨论3] 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7.对此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 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 1996年夏季某日下午3时左右,某厂陆续发生以腹痛、呕吐、腹泻及发烧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至夜间11时左右达到高峰,直至次日清晨7时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发病人数共达120人。 患者中大部分最先出现腹部绞痛,随后发生恶心,多为1~3次,个别患者在5 次以上,继之发生频繁的腹泻,多在1~8次,个别患者一昼夜达32次。大便为水样,伴有粘液;半数病人发烧,体温37~390C之间。 [问题讨论1] 1.若你是一位厂卫生所的医师,此时应做什么?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窒息事故 2018年5月23日17时30分左右,清洁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污水处理站(公司)进行水泵维修作业中,发生一起因中毒窒息造成3人死亡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20余万元。 一、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人员基本情况 (一)企业概况 公司位于天长市杨村镇工业园区内康达路,成立于2011年8月11日;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法定代表人:王某湖,注册资本贰仟伍佰贰拾万元整;经营范围为:木浆棉制品生产、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公司董事长为王某中(长住南京市,基本上每月才来公司1次),实际控制人为王某湖,总经理为余某炳。公司环保安全工作由余某炳负责。该企业是天长市杨村镇招商引资项目。公司现有职工70余人,其中行管人员8人,设有财务室、办公室、技术部、化验室、生产部、销售部;2017年度公司销售收入为3200万元。 (二)发生事故污水处理站基本情况 2012年5月,天长博资公司委托合肥蓝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该公司污水处理站进行设计,形成《天长市博资清洁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方案设计》,2013年3月,污水处理站工程完工。污水处理站建有调节池(1600×470×460cm)一座、水解酸化池(SBR1)、接触氧化池(SBR2)(760×450×460cm)各一座以及污泥沉淀池、生产废水池、斜管沉淀池等(见附件1)。2014年5月,天长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委托上海谱尼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对该公司排放的二硫化碳、硫化氢进行了检测,并于当年6月3日出具了《检测报告》。由于污水处理站散发恶臭气体对周边企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专业:安全工程学号:姓名: 摘要: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由于化工行业工艺复杂,物料本身危险性大,且存在高(低)温、高压、易燃、易爆和腐蚀等作业环境,使其成为潜在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 事故背景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根据调查,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气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1.1 污染情况

事故发生后,在松花江水体中发现高浓度污染物,硝基苯是对环境有害的,易在水生物中产生生物的蓄积,对生态环境有影响,重金属含量也较高,松花江鱼类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较高,特别是第二松花江江段已达到重污染水平。重金属释放至环境中后易于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累积,因此,进入水体中的重金属可最终通过鱼类等水产品的消费进入人体,在对鱼类产生毒性作用的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为哈尔滨市的饮用水源来自松花江。所以,2005年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公告称全市停水4天,动员居民储水。 本文根据松花江污染的事件过程,以及近年来的化工事故来统计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防范此类事故的发生。 1.2 分析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化工行业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的主要形式或方法有以下7种:①以公报形式定期发布一定区域内的安全事故概况;②对单个事故案例进行详细剖析;③对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各类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④对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各类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⑤对某一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进行统计分析;⑥根据事故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⑦其他。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第①、第②种形式或方法,采用第③~第⑦种形式或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的相对较少。 2 化工行业典型事故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媒体、网络和各种公开出版物等渠道收集了从1974年

作业1-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自动保存的)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案例一】 1998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0C,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 日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肉,故医师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怀疑食物中毒,要求疾病控制中心派人深入调查。 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医师从8月13日到16日深入到医院和病人家庭,了解发病情况,并采集了大量的有关食物,餐具及病人分泌物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与发病人员食入陈某自制的酱马肉有关。 8 月11日晚,陈某将濒于死亡的老马拉回家中,在自家院内屠宰剥皮,然后在一破漏的棚子里加工制作酱马肉,周围卫生条件很差,生熟马肉均使用同一工具和容器。从8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共加工3锅100多斤酱马肉,并置于盛过生肉和菜筐内,放在气温370C 左右的院子内,13日晨在路边出售。 此次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还有下列一些资料: (1)发病率:进食酱马肉198人,发病186人,发病率93.9%,住院及门诊观察人117人,占发病人数的59.1%。 (2)潜伏期:198例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的为3小时,最长的为84小时,71%的患者在12~30小时内发病。 (3)临床症状: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37.50C、最高420C;76%的患者体温为38~39.50C;大便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 (4)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5天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问题讨论3] 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不能确诊。 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7.对此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 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 1996年夏季某日下午3时左右,某厂陆续发生以腹痛、呕吐、腹泻及发烧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至夜间11时左右达到高峰,直至次日清晨7时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发病人数共达120人。 患者中大部分最先出现腹部绞痛,随后发生恶心,多为1~3次,个别患者在5 次以上,继之发生频繁的腹泻,多在1~8次,个别患者一昼夜达32次。大便为水样,伴有粘液;半数病人发烧,体温37~390C之间。 [问题讨论1]

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汇编

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一):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少华 学习目的: 1. 了解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 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原则; 3.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步骤和分析方法; 4. 提出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及撰写调查报告。 培训时间:4课时 培训方法:讲解、演练、讨论 参考文献 1. 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2. 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卫生部第8号部长令(1999.12.24):《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6.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2003.5.9) 6.《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1.1)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第三部分现场控制与处理 第四部分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 第五部分现场调查的实验室支持 第六部分结果分析与评价 第七部分结案处理与措施建议 附件 ·《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 教学建议:阅读15分钟,讨论问题10~30分钟,主要是复习食物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念,能够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 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按照中毒致病因素分类可分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我省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为主。 第二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教学建议:阅读10分钟,讨论问题10~30分钟,主要是简述事件发生的过程经过,了解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和报告程序,提出问题。 《食品卫生法》规定国家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食物中毒事件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重要内容;同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规定:对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政府需要作出应急处置。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四级) :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 级)、一般(IV级)。注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均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事件分级一经确认,必须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 二、食物中毒事件只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个级别,无特别重大(I级),即: ·重大(II级):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较大(III级):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中毒30—99人,并有9例及以下死亡)。

邯郸丛台酒业股份公司“”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5.19”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分析2005年5月19日15时40分,在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厂区第二氧化池南端分水槽,两名污水处理工检查氧化池塌陷原因时 中毒窒息。来自其他不同工作岗位的三名员工,在自发抢救过程中,因施救不当中毒窒息。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3万 元。 一、企业概况 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原邯郸丛台酒厂),南厂区位于邯 郸县小北堡村,占地180亩,从业人员800余人,法定代表人王维中,注册资本金5386万元,南厂区1985年建设,1988年10月投产。污水处理站1999年11月投入使用,采用生物法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日处理污水能力4000吨。 二、事故主要经过 2005年5月19日下午,污水站员工田明治、李春栋发现污水站第二沉淀池有塌陷情况,二人找领导汇报。因车间主要领导在公司 开会没有找到,二人回去后入池检查塌陷原因。15时40分许,设备动力部部长全力军开完会后,带着李国庆(设备动力部内勤)到各岗位检查工作情况,当检查到污水处理站时,看到第二沉淀池和第二 氧化池有塌陷,同时又发现在第二氧化池南端分水槽池边摆放着两 双鞋,并有一付铝合金升降梯靠在池壁,全力军发现有两人倒在池

底污泥中,立即让李国庆叫人救援,拔打119、120电话求救,并向 厂领导报告。 闻讯赶到现场的不同岗位人员自发展开抢险施救工作,因救人 心切,在未采取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王洪海、王进才和全力军相继 进入池内抢救遇险职工,均中毒倒在池底污泥中。公司领导、医务室、保卫部等企业人员赶到后,立即采取向分水槽内灌水和输氧气 的措施进行施救。 15时50分,119、120救护人员赶到后,消防战士迅速救出二名遇险者。15时55分,救出第三名遇险者。15时58分,救出第四名 遇险者。约16时,在营救最后一名遇险者时,遇险者头部将消防战 士霍洞光佩戴的空气呼吸器面罩碰开缝隙,致使霍洞光同志中毒倒 入池中。16时04分,霍洞光同志被救出。16时07分,最后一名遇 险者被救出。救出的7名中毒人员,消防战士霍洞光、职工贾建国 经医院抢救脱离危险,全力军等5名职工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市委书记聂辰席、市长王三堂当即批示,要求全 力以赴抢救伤员,做好善后和社会稳定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宋春婴、市政府副秘书长庞洪奇、市安监局、公安局、消防支队、中小企业 局等领导,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救。 三、事故主要原因分析及教训 经事故调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食堂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去年某中学发生一起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发病人数29人, 经过临床症状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此次食物中毒是由亚硝酸盐引起的。 1.基本资料 X年x月中午学校的集体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是3月16日14: 00,此后6h 不断有人发病被送进医院, 无死亡病例。发病的临床症状较为一致,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 乏力等, 发病较重者有紫绀。因吃过的饭菜已经处理,现场均未采到学生当时吃过的剩饭菜, 只采到发病较重两位学生的洗胃液或呕吐物,现场收集到味精、盐、沙井蚝油、白切鸭、老抽、生抽、芹菜、南瓜等食品。 2.流行病学调查 接到报告后,调查人员立即到达该学校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发病的学生均食用学校食堂炒河粉等食物, 未食用的学生未发病。发病时间在午餐后2h, 首例病人发生时间短,病例集中, 初步判断为化学性食物中毒。根据临床症状, 中毒较重的病人特征性表现为紫绀, 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 乏力等,符合亚硝酸盐的临床表现特征; 后经深入调查,发病当天气温比较高,学校食堂炒河粉等食物放置过久极易变质, 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3. 检验结果及分析 味精、盐、沙井蚝油、白切鸭、老抽、生抽、芹菜、南瓜均未检出亚硝酸盐;发病较重学生的洗胃液和呕吐物均检出亚硝酸盐。经过实验室检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临床诊断最终确认,发病当天气温比较高, 29 名学生系食用了学校食堂炒河粉等放置过久的变质食物而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类似的校园食物中毒事故不在少数。这些频频发生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暴露出学校食堂存在着不小的卫生安全隐患。 4.究其中毒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起突发性亚硝酸盐中毒案例的调查分析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 2013年第11卷第10期 长的类固醇激素的过敏反应,正常女性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在一定程度上受雌激素的调节,妊娠7周开始,雌激素分泌量增加,敏感体质的女性因雌激素对肝脏的直接作用,导致肝细胞分泌的异常,在易感的非妊娠期给予服用避孕药物或女性激素,约半数以上可在此发生本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改变。(2)肝内胆红素代谢所必需的酶类受到抑制,妊娠期雌孕激素水平增高,可抑制毛细血管膜上的Na+-K+-ATP酶系统致胆汁在毛细胆管的排泄发生障碍,使血管胆红素升高,皮肤出现黄疸,雌激素可增加毛细胆管的通透性,使胆汁减少,胆汁黏稠度增加,胆酸排泄受阻,形成胆栓,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及血中胆酸浓度明显增高,胆酸积存于皮肤下,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瘙痒。(3)本病与遗传、种族、环境因素口服避孕药等有关。有报道称,ICP的发生有家族遗传倾向性,母女、姐妹,尤其是单卵双胎姐妹孕期均可患病。 1.2.2病理变化 病理学检查发现,此病患者肝脏小叶中央区胆小管内可见胆汁淤积或胆栓形成,胆小管直径正常或轻度扩张,肝细胞结构完整,无黄疸及变性坏死,胎盘绒毛板及羊膜均有胆盐沉积。对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的胎盘进行计量测定发现,绒毛间隙平均占绒毛实质的29%,明显低于正常的37.8%。同时异常增高的胆红素、胆汁酸可在胎盘绒毛间隙沉积出现刺激细胞,滋养细胞增生,绒毛间质水肿,使胎盘绒毛间隙狭窄,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儿宫内缺氧。 1.3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3.1临床表现 (1)瘙痒:皮肤瘙痒为本病的首发症状,多发生于妊娠晚期(≥28周),但有少数病例也可发生于妊娠早期(≤12周),可见于妊娠7-39周,瘙痒以躯体及四肢为主,清晨夜间更甚,无法入睡,检查时皮肤常见抓痕。(2)黄疸:瘙痒出现数日或数周出现黄疸,平均约为1-4周,此病患者多数黄疸较轻,仅有巩膜黄染,部分患者可不出现黄疸。(3)消化道症状:大多数患者无消化道症状,少数可有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4)25%的患者可能触及肿大的肝脏,质软但无压痛。B超检查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胆囊较正常孕妇增大60%。 1.3.2诊断要点 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伴有或不伴有黄疸。患者无明显食欲不振,厌油,乏力等症状。妊娠终止后,瘙痒,黄疸消退,血清胆汁酸降至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达30%以上,转氨酶正常或升高,肝炎系列均为阴性,尿胆原,尿胆红素均为阴性,血清胆汁酸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 1.3.3鉴别诊断 (1)病毒性肝炎:本病有生物制品接触史、输血史、消化道症状,妊娠期肝脏的负担加重,使患者的肝炎症状加重。(2)药物性黄疸:服用损害肝脏的药品,如异烟肼、氯丙嗪,但停药后黄疸便可消退。(3)妊娠期脂肪肝:本病伴有恶心发烧等症状,多见于初产妇妊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且多合并有胆道感染。 2治疗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是高危妊娠,因此妊娠34W后,应定期进行胎盘动能测定、胎儿电子监护及B超监测等。胎心监护应每3天行无宫缩试验(NST)。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因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仍以综合治疗为主。 2.1对症治疗 嘱患者注意休息,减少刺激,吸氧;妊娠期补充维生素K、维生素B 及维生素C。 2.2胆汁排出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1)苯巴比妥:该药是一种酶的诱导剂,可提供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结合力,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瘙痒症状减轻,每日三次,每次30g。(2)消胆胺:该药是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口服后在肠道内与胆汁酸结合成复合物自粪便排出,降低血中胆汁酸的水平,每日2-3次,每次4-6g。(3)血浆蛋白:有利于游离胆红素结合,减少胆红素进入胎体,亦可提高绒毛间隙的血液灌注。(4)临床上采用纳络酮治疗胆汁淤积性瘙痒,取得了良好的疗效,5天为一个疗程,停药5天后可再次应用。 2.3补充维生素K4,预防产后出血。 2.4中药 茵陈汤(茵陈蒿18g,栀子9g,大黄6g)具有清热除湿,利胆退黄,健脾养生的功效,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为了改善微循环,可应用高糖、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进行治疗。 2.5终止妊娠 妊娠达到37周,胎儿已经成熟者应终止妊娠;妊娠小于37周,有胎儿窘迫者,应在吸氧等治疗的同时,积极促使胎儿早日成熟,在改善微循环后终止妊娠;既往有不良分娩史,胎心监护异常,胎盘功能不良,羊水过少,胆汁酸、胆红素持续升高者,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3讨论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早产,严重者发生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围产期死亡等,尤其临产后危险性更大。 3.1引起胎粪吸入综合征 胎粪污染羊水率可达21.7%-58.3%,胆汁酸刺激胎儿结肠蠕动加快,致胎儿宫内排便,是引起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3.2导致早产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发生早产的几率可达36.0%-37.2%。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胎儿为16α-羟基-去氢表雄酮(DHAS)羟化为雌三醇的能力降低,而通过其他途径转化为活性大的雌二醇所致。 3.3导致胎儿宫内窘迫 血中高水平的胆汁酸亦可刺激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胎儿窘迫发生率可达23%,可能与胎盘胆汁淤积,合体细胞增多,绒毛水肿,绒毛间隙狭窄所致胎盘循环血液减少有关。 3.4导致产后出血 胆汁酸及胆红素均可通过胎盘进入胎体,当脐血胆酸水平超25umol/L时,胎儿健康可受损害。产后出血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上海地区为12.7%,对照组为6.4%,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为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者胆盐分泌不足,影响凝血因子合成,致凝血时间延长。 3.5导致胆石形成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者胆石症发生率高可能与磷脂代谢障碍有关。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开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再次妊娠复发者已很少见。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史者,口服避孕药会引起本病类似症状,所以,这些患者都宜采用其他避孕方法。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易引起早产和胎儿窘迫,严重影响围产儿安全,可使围产儿死亡率升高,对胎儿威胁最大的是早产。有报道称,该病所致早产率高达30%,围产儿死亡率高达6%,因此,及时无误的诊断及治疗,可减少胎儿死亡率。参考文献 [1]《妇产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55页. [2]《现代产科治疗学》248页. [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年第5卷第5期29页. 一起突发性亚硝酸盐中毒案例的调查分析 董焕明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咸宁437000) 【摘要】2011年8月23日,咸宁市咸安区刘记面食店发生了一起突发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25人,中毒者的症状为头晕、胸闷、呕吐及紫绀等。对这些中毒者进行亚甲蓝注射、补液及吸氧等治疗2~3天后,所有中毒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咸安区疾控中心通过对这25例中毒者的临床症状及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对面食店的剩余食物、患者的呕吐物及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引发此次突发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有毒物质是亚硝酸盐,可疑食物为油条。事件发生原因是面食店在制作油条的原料中添加了亚硝酸钠。 【关键词】亚硝酸盐;突发性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3)10-0200-02 200

几起中毒窒息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几起中毒窒息死亡事故案例分析事故过程 2005年,济南市连续发生了几起地下管井作业场所中毒事故,造成多人死亡; 2005年7月11日,济南市信泰德装饰有限公司的两名工人,在车站街为济南铁路会议中心清理下水道时,先后在3m深的污水沟里窒息死亡; 2005年7月22日,济南市长清区某施工队职工在清理长城炼油厂的污水池时,两人在污水池内中毒窒息死亡。 事故原因 这几起事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第一名工人中毒晕倒后,其他人员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救援, 前赴后继,造成群死群伤。 上述事故发生后,济南市有关职能部门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认定几起事故均属 于责任事故。事故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没有对职工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职工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施工单 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并在全市进行了通报。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致使同类事故一再发生。因此,有必要对事故中致人死亡的有害气体做进一步 分析,让居民和职工了解其性质和危害,以便更好地加以防范。 2003年,长清化粪池伤亡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委托山东省科学院对事故现场的气体取样进行了化验。化验分 析报告显示,化粪池内有害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一氧化碳、沼气等。这里仅以硫化氢为例,对其性质 和危害加以分析。 硫化氢为无色,具有臭鸡蛋味,属二级毒物,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低浓度时,对 呼吸道及眼的刺激作用明显。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硫化氢 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于接触湿润粘膜与钠离子形成的硫化钠引起的。硫化氢的全身作用是通过与细胞色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