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物-铜镜
芜湖市博物馆藏汉代铜镜撷珍

芜湖市博物馆藏汉代铜镜撷珍作者:***来源:《收藏家》2020年第02期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手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金属铸造工艺不断进步。
汉代铜镜作为常见的铜铸造品,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芜湖市博物馆收藏数十枚汉代铜镜,多为本地区汉墓中出土,制作优良,纹饰精美。
现选取馆藏制作优良、纹饰精美、保存完好的14枚不同类型铜镜介绍如下:1.星云纹镜(图1)西汉。
2010年芜湖三山区出土。
圆形,连峰钮。
两周栉齿纹间有十六内向连弧纹圈带。
其外由4枚并蒂连珠座的大乳分为4区,每区各有7枚小乳,以曲线相连,内向十六连弧纹缘。
2.连弧纹日光镜(图2)3.连弧纹昭明镜(图3)西汉。
2010年芜湖泗水园H39出土,直径8.6厘米。
圆形,圆钮,圆钮座。
座外饰6组短线纹及回旋条纹,外围饰一周内向十二连弧纹,其外两周栉齿纹之间有铭文圈带“内清以昭明,象夫日月”,多以“而”字隔开,铭文字体方正。
宽平素缘。
4.“内清”重圈铭文镜(图4)西汉。
1981年芜湖贺家园H3出土,直径17.8厘米。
圆形,圆钮,十二连珠纹钮座。
座外依次饰射线纹、宽平素凸弦纹各一周。
两周射线纹间为内铭文带,文日:“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然雍塞而不泄。
”再外,一周宽平素凸弦纹外两周射线纹间为外铭文带,文曰:“清洁白而事君,志行之合明,之玄锡之流泽,恐疏而日忘,口美之口口,口口口可。
”平素缘。
5.四乳钉四虺镜(图5)西汉。
2010年芜湖泗水园出土,直径10厘米。
圆形,圆钮,圆钮座。
座外有4组短线纹及回旋条纹,外围一周凸弦纹。
其外两周栉齿纹之间置四圆座乳钉,将镜背分成4区,每区置一虺。
四虺成钩形躯体,两端同形,在身躯外侧各有一只有冠羽乌纹,身躯内侧。
宽平素缘。
6.四乳钉四虺镜(图6)西汉。
2010年芜湖泗水园出土,直径12厘米。
《文物》2011年第1期--浙江安吉出土汉代铜镜选粹_程永军

图四 星云镜
纹及一周 内向八连弧 带 。两周短 斜线纹之 间有 铭文 , 为“ 内而 清昭 明 , 光而 象夫 而出 日月 , 心 忽而 忠 , 不泄 不日” 。宽 缘上 有一圈 凹面 , 内 为 一组水波纹 。直径 14.3 厘米(图六)。
8.重圈铭文镜 2006 年 8 月 良 朋上 马 山 D27M1 出 土 。圆 形 , 半球 形圆纽 , 连 珠纹纽座 。外 饰两周凸 弦纹 带 , 将铭文 分为 内外 两区 。内 区篆 书 , 为“ 内清 质以昭明 , 光辉象夫 日月 , 心忽扬 而愿忠 , 然雍 塞而 不泄” 。外 区为“ 如 皎光 而耀美 , 挟 佳都 而 无间 , 慷 ◆察而性宁 , 志存神而不 迁 , 得并 观而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一)青铜工艺1、汉代铜镜(1)汉代铜镜在战国铜镜基础上继续发展,铜镜的作用不仅是照面梳妆,还用于辟邪驱鬼,也是占卜工具和舞具。
此时多数铜镜的特点体现为体薄、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另较多铜镜铸有铭文。
(2)汉代铜镜各时期的装饰纹样①西汉西汉前期的铜镜纹样继承战国铜镜的传统,云雷纹地的蟠螭纹镜继续流行:镜铭产生,多为〝长相思,勿相忘,常富贵,乐未央〞等吉语。
西汉中期,主要流行简化蟠螭纹镜、边缘有连弧纹的草叶纹镜及星云镜等。
西汉后期,铭文作为主要装饰,出现有日光镜、昭明镜等。
②玉莽前后王莽前后,流行规矩四神纹镜。
此镜因背面图案有规则的“T”“L”"V”形,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作装饰,故而得名,外国学者称为TLV镜,但所谓的字母形状实际是古代六博的棋格,故又称“四神博局镜〞。
③东汉东汉出现连弧云雷纹镜,最流行的是蝙蝠纹镜、夔凤镜、兽首镜以及直行铭文双曾镜等,铭文如“长宜高官、位至三公”等。
2、汉代铜灯汉代灯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也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
从各地汉墓中出士的灯具来看,这时的铜灯形式多样,主要类型有盘灯、虹管灯、行灯、筒灯、吊灯等。
(1)盘灯盘灯是指有灯盘的铜灯,样式各异,有豆形灯、多枝灯、雁足灯、龟雀灯、朱雀灯、铜羊灯、羽人灯等。
(2)虹管灯A、虹管灯又称釭[gāng]灯,其特征是灯体有一根较长的虹管,把燃灯产生的黑烟吸入装水的灯体,使之溶解在水中,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环保且对健康有利。
B、长信宫灯是西汉虹管灯的代表,其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长信宫灯体现了实用、审美、工巧的完美统一。
C、虹管灯还有其他多种样式,如铜牛灯、凤鸟灯、雁鱼灯等。
(二)秦汉漆器1、秦汉漆器的种类与造型:(1)种类:秦汉漆器品种更多,几乎应有尽有。
饮食器有杯、盘、碗、鼎、盒、孟、勺、壶、钟、樽、彷等;出行用的有车伞、杖等:居室使用或陈设的有几、案、枕等;其他还有占卜的式盘,盛化妆品的奁,丧葬用的棺、椁、镇墓兽以及兵器等。
汉代铜镜设计

汉代铜镜设计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材质两汉时期铜镜的合金比例是比较稳定的,铜的含量为79~85%,锡10%~13%,铅2%~5%。
由于汉镜含锡量高,有利于镜表面的抛光。
铜镜中加入一定量的铅,是因为铅溶液环流状态良好,有利于热溶液的平均流注,有助于镜面干整,减少气泡,提高铸造文字和花纹的清晰度。
二、铸造汉代手工业中,铜镜铸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铸造工艺技术水平在当时的青铜冶铸业中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长期以来,对汉代铜镜铸造技术及生产工艺的研究虽相对滞后,但仍取得一定的成果。
这里对汉代铜镜的铸造过程及其工艺技术做一初步介绍和讨论。
汉代铜镜铸造的基本工艺流程为:制范→浇铸→铸件加工。
制范是铜镜制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临淄齐故城汉代陶质镜范的发现以及部分镜范标本的科学检测表明,当时临淄铜镜的铸造采用了陶质双合范技术。
这一技术在汉代铜镜铸造业中可能普遍使用,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临淄镜范分镜面范和镜背范两类,外形多呈扁钵状,从平面看为上方下圆的弧底梯形。
镜面范正面平整,分型面和型腔位于同一个平面。
镜背范分型面要高于型腔,型腔上部中间接浇道,两侧接排气道。
部分镜背范保存有清晰纹饰,包括蟠螭纹、龙纹、四乳弦纹、草叶纹等。
从检测和分析的情况看,临淄镜范所用原料是当地一种含有较多黏土的细颗粒黄土,其中羼杂一定比例的稻壳灰或其他草木灰,目的应是降低范体密度,增加透气性,从而改善其充型能力。
在部分镜范的残断面上,可观察到若干大小不一且不连续的孔隙。
另外,镜范的质感一般较轻,测量所得比重多数都小于1。
这些现象和特点,可能都与镜范胎体的原料及成分有关。
经仔细观察和研究,临淄镜范的制作既有模制法,也有刻制法。
两种工艺并存,但以模制法居多。
范体制作好之后,还对型腔表面进行了处理,具体是加上一较薄的涂层,使得型腔表面结构平滑、细腻,不至于浇铸时产生铸造缺陷。
在出土的很多镜范上,尚可见该涂层,多呈黄褐色。
晾干后的泥质镜范需要入窑烘烤或焙烧,以制成陶范。
铜镜里的故事——小窥汉代舞乐车马出行铜镜

6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AppreciatION 鉴赏·青铜
无论射中与否,都能加深对易象的思考理解和启 发,是练习占测能力和自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东方朔与侏儒 东方朔与侏儒讲的是“待诏金马门”的故事。 东方朔曾在公车令任职,当时他不仅俸禄微薄, 还得不到重用,但是给汉武帝养马的侏儒不种田、 不打仗,也没有治国安邦的才华,却可以拿到很 高的俸禄,这让东方朔很是不满。因此为了尽快 得到汉武帝的召见,东方朔故意吓唬这些侏儒, 说汉武帝要杀掉他们,吓得他们向汉武帝求饶。 汉武帝问明原委之后问责东方朔,东方朔坚持认 为汉武帝厚待养马的侏儒,轻视人才,不如直接
辎车出行图 汉代盛行车马出行,尤其是在统治阶级和贵 族阶层。依靠车骑出行来炫耀身份是当时流行的 风尚,车骑场面的大小不仅说明高低等级的差别, 也反映了人们对逝后的一种追求。 辎车又称軿车。刘熙的《释名·释车》记载: “軿车:軿,屏蔽也,四面屏蔽,妇人所乘牛车 也。辎軿之形同,有邸曰辎,无邸曰軿。”这种 车辆一般有帷幔遮掩,私密性比较好,多为汉代 女性乘坐。关于车马的配置,汉代也有严格的车 马出行制度。就辎车使用来讲,皇太后及其后宫 人员可乘坐三马辎车。因此一车一马的辎车出行 图出现在铜镜上,也从侧面展现出汉代女性使用 的交通工具以及这面铜镜主人的身份地位。 将辎车出行图案雕刻在画像砖石(图 3)、 铜镜上,流行于东汉时期。东汉末期,之前流行 的祥禽瑞兽、升仙等题材被渐渐淡去,人们的关 注点转为对现世奢靡生活的享受。尤其是东汉末 年庄园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的厚葬观念盛行, 车马出行题材也伴随着现实题材的丰富逐渐壮 大。 2. 铜镜铭文 铜镜里的铭文是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艺术的直接记载,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 会的重要实物资料。汉代铜镜铭文在古代铜镜铭
汉代铜镜生产工艺特点

汉代铜镜生产工艺特点
汉代铜镜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的珍宝,其生产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汉代铜镜的生产材料主要是青铜和黄铜。
青铜由铜和锡的合金制成,其色泽青绿,质地坚硬。
黄铜由铜和锌的合金制成,其色泽金黄,质地柔软。
青铜和黄铜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铸性,适合制作镜面和镜身。
其次,汉代铜镜的制作采用了“铸造”和“鎏金”两种工艺。
首先,制作者要先设计好铸模,然后在模具中倒入熔化的铜或黄铜,经过冷却和固化后取出,即得到了铜镜的模样。
接下来,制作者对铜镜进行打磨和镜面处理,使其表面光滑均匀。
最后,将镜面上的图案或文字进行“鎏金”,使其产生金属光泽,增加铜
镜的装饰效果。
再次,汉代铜镜的制作工艺非常注重设计和装饰。
铜镜的边缘常常饰以图案和纹饰,如花纹、凤鸟、神兽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神面纹”。
这些装饰图案不仅增加了铜镜的艺术价值,还赋
予镜子一种神秘和神圣的象征意义。
此外,汉代铜镜还经常在镜面上镶嵌宝石或玉石,增加了铜镜的珍贵感和华丽感。
最后,汉代铜镜的制作需要艺人具备高超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铜镜的制作需要精确的铸造和打磨技术,保证整个制作过程的精细和完美。
同时,镜面的“鎏金”操作也需要熟练的技艺,以确保金属光泽的效果,并增强装饰效果。
因此,汉代铜镜的制作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匠人来完成。
总而言之,汉代铜镜的生产工艺具有材料选取广泛、制作工艺复杂、装饰丰富多样、技艺高超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汉代铜镜成为了中国古代工艺品中的瑰宝,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汉唐宋铜镜选介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汉唐宋铜镜选介汉唐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这些时期的文化遗产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汉唐宋铜镜中,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工艺技术的精湛掌握。
本文将选介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汉唐宋铜镜,让读者对这些珍贵文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汉代铜镜1. 浑厚大气的汉代铜镜汉代铜镜在工艺上主要以镂空纹饰为主,造型古朴大方,雕工平整,采用的多为质地厚重的青铜。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面镜子上所镌刻的山水图案。
这面铜镜直径约有15厘米,整体呈圆形,边缘沿有浑厚的凸起,一侧雕有山水纹饰,立体感强烈,给人一种风景在眼前的感觉。
山水图案中的山峰、树木、溪流等细节处理得非常精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 神秘的神兽纹饰除了山水图案,汉代铜镜上还常常刻有神兽、龙凤等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纹饰。
这些纹饰形态奇特,神秘而又富有魅力,展现了古代工匠的丰富想象力和精湛工艺。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一面汉代铜镜上,就镌刻有一只神兽,形态独特,线条流畅,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这面铜镜不仅在工艺上精湛,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1. 线条简洁的唐代铜镜唐代铜镜的特点是纹饰线条简洁流畅,造型端庄大气,工艺精湛细腻。
在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中,有一面直径约有20厘米的铜镜,其设计十分独特。
镜面中央镶嵌了一颗宝石,镜面周围则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线条简洁而富有动感。
镜子背面的纹饰同样精美,神秘而又端庄,反映了唐代工匠在工艺和审美上的高度成就。
唐代铜镜上常常出现的纹饰是云纹,这是唐代铜镜的经典之一。
在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一面唐代铜镜上,就镌刻有细腻精美的云纹,线条优美,层次分明,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审美愉悦。
这种云纹纹饰在唐代铜镜上广泛应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1. 细密的人物纹饰宋代铜镜上常常刻有人物纹饰,这些纹饰细密娴熟,形态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
汉代家常富贵铜镜读法

汉代家常富贵铜镜读法铜镜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物品,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汉代,铜镜被视为家常之物,也是富贵的象征。
那么,汉代家常富贵铜镜的读法是怎样的呢?我们需要了解汉代铜镜的制作工艺。
汉代的铜镜多为圆形,有些还带有镶嵌的宝石或珠子。
镜面上通常有各种图案和纹饰,如云纹、龙纹、凤纹等。
这些图案和纹饰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吉祥和富贵的寓意。
我们需要了解汉代铜镜的读法。
在古代,读法有时与字面意义不完全一致,需要根据上下文和文化背景进行理解。
对于汉代家常富贵铜镜来说,其读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家常和富贵。
家常,指的是铜镜在汉代家庭中的日常使用。
汉代的铜镜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家人们在镜前打扮、整理发型,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
因此,家常的读法体现了铜镜作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富贵,指的是铜镜作为一种奢华的装饰品。
汉代的铜镜多采用精细的工艺制作,表面装饰华丽,寓意着富贵和吉祥。
在富裕的家庭中,铜镜被视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人们常常将铜镜摆放在富丽堂皇的居室中,以展示家庭的富足与荣耀。
除了家常和富贵,汉代铜镜还有其他读法。
比如,铜镜作为一种古代文化遗产,也可以从文化角度进行解读。
汉代的铜镜上的图案和纹饰,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传说有关。
通过解读这些图案和纹饰,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向往。
汉代家常富贵铜镜的读法是多样的,可以从家常、富贵和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铜镜作为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物品,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通过学习和了解汉代铜镜的读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传承和发扬这一瑰丽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纹 铜
山 王 刘
镜
胜 墓
出
土
西汉中 期
星 云 纹 镜
西汉中期
星 云 纹 镜
西汉中期
家 常 富 贵 铭 文 镜
西汉晚期
日光镜
西汉晚期
日 光 镜
西 汉 晚 期 日 光 镜
日光镜之透光镜
西汉晚期
昭 明 镜
西汉晚期
昭 明 镜
西汉晚期
四 乳 四 螭 镜
西汉晚期
四 乳 四 虎 镜
王莽前后
西 汉 早 期 蟠 螭 纹 镜
蟠西 螭汉 纹早 镜期
博西 局汉 纹早 镜期
西汉早期
蟠 螭 纹 镜
铭文: 大乐富贵宜酒食
汉 式 镜
西 汉 中 期 草 叶 纹 镜
草西 叶汉 纹中 镜期
铭文: 见日之光 长母相忘
西汉中期
草 叶 纹 镜
铭文: 日有喜 宜酒食 长贵富 乐母事
草 叶
满 城 中
东 汉 吴 子 胥 画 像 镜
东 汉 仙 人 骑 马 画 像
镜
博 局 纹 四 神 镜
新莽前后
博 局 鸟 兽 纹 带 镜
纪年镜铭文: 始建国二年
王莽前后
博 局 兽 鸟 局 博
鸟 兽 纹 带 镜
纪年铭文: 天凰二年
新莽前后
七 乳 禽 兽 纹 带 镜
王莽至 东汉早期
龙 虎 纹 镜
新 莽 至 东 汉 早 期 博 局 鸟 兽 纹 镜
新 莽 至 东 汉 早 期 博 局 鸟 兽 纹 镜
东 汉 早 期 简 化 博 局
纹 镜
东 汉 中 晚 期 铜 镜
东 汉 熹 平 二 年 兽 首
纹 镜
东 汉 连 弧 纹 镜
东 汉 变 形 四 叶 纹 镜
西 晋 八 凤 佛 像 镜
►东汉中期至三国时期中国古代铜镜的铸造中 心迁移至南方长江流域,并形成鲜明的地域 风格。其中以浮雕状的神兽镜和画像镜最具 特色,并且一直延续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期间,私营铸镜业发达,铜镜铭文内容十 分丰富,纪年铭文铜镜盛行。
镜
战 国 四 兽 纹 镜
战 国 羽 状 地 纹 菱 纹
镜
战 国 透 雕 龙 凤 纹 镜
战 国 云 雷 地 纹 连 弧 纹 镜
战 国 透 雕 镜
洛阳金村出土
战 国 三 纽 云 纹 镜
西汉早期铜镜
战 国 晚 至 西 汉 早 期 云 雷 地 纹 蟠 螭 纹 镜
东 汉 永 康 元 年 神 兽
镜
东 汉 中 平 四 年 神 兽 镜
东 汉 建 安 七 年 重 列 神 兽 镜
东 汉 建 安 十 年 重 列 神 兽 镜
三 国 吴 永 安 五 年 神 兽 镜
日 本 三 角 缘 神 兽 镜
东 汉 神 人 车 马 画 像
镜
东 汉 车 马 画 像 镜
东 汉 吴 子 胥 画 像 镜
汉代文物:铜镜
中国早期铜镜
齐 家 文 化 七 角 星 镜
齐 家 文 化 三 角 斜 线
纹 镜
商 代 叶 脉 纹 镜
商 代 重 圈 脉 纹 镜
商 代 四 分 直 线 纹 镜
殷墟妇好墓出土
春 秋 早 期 鸟 兽 纹 镜
战国铜镜
战 国 四 山 镜
战 国 五 山 纹 镜
战 国 羽 状 地 纹 四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