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

合集下载

【考古】东汉青铜镜贺“中国人民”

【考古】东汉青铜镜贺“中国人民”

【考古】东汉青铜镜贺“中国人民”
中文名称中国人民青铜镜
外文名称 Bronze mirror of the Chinese people
所属年代东汉
规格直径18cm,缘厚0.6㎝
馆藏地点湖北武汉博物馆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青年路373号)
铭文
青盖作镜四夷服
多贺中国人民富
云雨时节五谷熟
东汉中国人民青铜镜
描述
东汉“中国人民”青铜镜纹饰华美,典雅高贵,其造型为圆形,半球形钮,四只猛虎绕钮相对。

内区五枚乳钉等距间隔,其间浮雕双虎、双鹿、神人戏龙,独角兽、双角兽。

外区一周有工丽的隶书铭文:
青盖作镜四夷服
多贺中国人民富
云雨时节五谷熟
东汉中国人民青铜镜
注释
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五谷:一说稻、黍、稷、麦、菽;一说麻、黍、稷、麦、菽。

顶级馆藏铜镜鉴赏系列(五)

顶级馆藏铜镜鉴赏系列(五)

顶级馆藏铜镜鉴赏系列(五)绿漆古重列式神人神兽镜古镜歌唐·周匡物轩辕铸镜谁将去,曾被良工泻金取。

明月中心桂不生,轻冰面上菱初吐。

蛟龙久无雷雨声,鸾凤空踏莓苔舞。

欲向高台对晓开,不知谁是孤光主。

“硕人姬姬”铭重列式神兽镜“硕人姬姬”铭重列式神兽镜武汉博物馆藏极精美重列式神人神兽纹镜,古代铜镜艺术的超然之作,亦是高浮雕表现技法的巅峰呈现,铸造精美,工艺精湛,版工力度极佳,头版状态。

镜圆形,圆钮,圆钮座,镜背空间自上而下分为五层重列式布局,首层中央一主神端坐于龙虎台座,仙气缭绕,气韵超凡,主神两侧侧身端坐两位仙侍;二层主神端坐,两侧饰仙人与羽人;三层置四蜼主神端坐;四层主神端坐,羽人侍奉,两侧饰浮雕龙虎纹饰;五层与首层呈对峙之势,主神左侧造型怪异的神兽,右侧羽人侍奉,下方饰以浮雕玄武。

镜背空间的两侧侧饰有躯体磅礴大气的龙虎纹饰,内容丰富,构图紧密。

此镜大名鼎鼎,为国国家一级文物,精彩之处在于外区的汉隶书体铭文,内容罕见,为《诗经·卫风·硕人》的部分章节,为目前仅见的铭文:碩人姬姬/衣綿緞衣/夷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刑侯之夷/登公惟私/手如濡淒/膚如□脂/頷如狩夷/齒如會師/縝首娥麋/□咲□兮/美目矉兮/碩人嗷嗷/稅(說)於農郊/四牡有橋/洙□猋猋/翟□以朝/大夫宿退/毋使君勞/河水洋洋/北流鎏金神兽镜鎏金神兽镜武汉博物馆藏经典半圆方枚神人神兽镜,古代铜镜艺术中的奇珍,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技法,铸造精美,工艺精湛,版工力度漂亮,浮雕高凸。

镜圆形,圆钮,圆钮座,外环一周浮雕几何纹饰带。

主区四正方位铸饰四组神仙形象,头戴三山冠者为东王公,戴胜者为西王母,端坐抚琴者为伯牙,另一主神为黄帝,皆呈静坐之姿,气韵超凡,仙气环绕,主神之间铸饰四只躯体饱满强劲的神兽纹饰,刻画精细,瞠目张口,须髯飘扬,外环一周半圆为方枚,方枚铸铭“吾作明竟,位至三公。

”,镜缘亦为此镜丰富之所在,铸饰一组宽宏博大的“东皇太一出行图”,六龙拉车,众仙随行,极富巧思,同期铜镜铭文有“边则太一”的铭文既是佐证,此镜镜背通体鎏金,工艺繁复,等级颇高,殊为难得。

汉代镜铭之长寿吉语

汉代镜铭之长寿吉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4,8(2):97-101http://xb ynau edu cn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sk@ynau edu cn 收稿日期:2013-09-04 修回日期:2013-12-04 网络出版时间:2014-3-17 16:51 作者简介:邱龙升(1977-),男,江西南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字学、文献学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i net/kcms/detail/53 1044 S 20140317 1651 018 htmlDOI:10 3969/j issn 1004-390X(s) 2014 02 018汉代镜铭之长寿吉语邱龙升1,2(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2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海南海口571100)摘要:汉代镜铭中的长寿吉语内容丰富,就文辞而言,既有“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等常见内容,也有“上有仙人不知老”、“寿敝金石西王母”等罕见吉语。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镜铭长寿吉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汉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既表现了人类祈福长寿与长生的朴素幸福观,同时又反映了汉代社会特殊的民间信仰和早期道教文化。

关键词:汉代;镜铭;长寿吉语;道教文化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4)02-0097-05LongevityAuspiciousWordsoftheMirrorInscriptionattheHanPeriodQIULongsheng1,2(1 DepartmentofChinese,BeijngNormalUniversity,Beijng100875,China;2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QiongtaiHigherNormalCollege,Haikou571100,China)Abstract:LongevityauspiciouswordsofthemirrorinscriptionattheHanperiodarerich.Asalinguisticphenomenon,longevityauspiciouswordsofthemirrorinscriptionhaverichculturalcontentandrefractcol orfulculturetypeofHanethnicgroup.Thesewordsarenotonlyexpressionsofhumansimpleviewofhappi ness,suchaslongevity,immortallife,butalsoreflectspecificfolkbeliefsandearlyTaoismculture.Keywords:theHanPeriod;themirrorinscription;auspiciouswords;Taoismculture 长寿吉语就是祈福长寿与长生的吉祥辞语,表现形式多为词或短语。

汉代七言镜铭的时代精神

汉代七言镜铭的时代精神
[ 中图分 类号 ]1 7 2 [ I0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 编号 ]6 1— 4 2 2 1 )5— 0 8— 3 17 7 2 (0 0 0 0 2 0
Th p rt o h m e n S v n — c a a t r— t — —l e P e s e S ii ft e Ti s i e e — h r c e — o— a - i o m n I s rb d i h o z i r r o h i Dy a t n c i e n t e Br n e M r o ft e Ha l n sy
[ ywod ]nc p o eboz r r fh nD nsy Svn— hrc r t —a l e om ; h it Ke r s i r t ni t rnemio eHa y at; ee c a t — o —i e s tes r si i n h r ot ae np pi
H hfn U S uag, 2
( . om l c ol H a gh Istt o eh ooy H a gh u e 4 5 0 ; 1 N r a S ho , un si ntue f c n l , u n si b i 3 0 3 i T g H
2 Lt a r C l g Hue N r l nv r t H a gh H b i 3 0 2 . i rt y o ee, b i oma U i sy, u ns i u e 4 5 0 ) e u l ei
ist e c a a tr t f Ha u ia d Ha a d i s B s d o h m ,w t mp o r a h a c n l so s:t e e h ce s c o n W d n n Xu n it h r ii me . a e n t e e at e tt e c o c u in h C ie e a ce tS v n—c a a tr o—a~l e p e a e n s a i g u n te Xi a y a t . h n s n in e e h r ce —t i o ms h d b e h p n p i —h n D n s n h y

有关铜镜拓片的诗句

有关铜镜拓片的诗句

有关铜镜拓片的诗句
1.寄我匣中青铜镜,倩人为君除白发。

2.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3.扬州青铜作明镜,暗中持照不见影。

4.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

5.欲将珠匣青铜镜,换取金尊白玉卮。

6.忆昔逢君新纳娉,青铜铸出千年镜。

7.灯前再揽青铜镜,枉插金钗十二行。

8.拂云朱槛捧昭回,静对铜浑水镜开。

9.霜髭晓几临铜镜,雪鬓寒疏落剃刀。

10.望春楼外沧波,旧年照眼青铜镜。

11.无情却是青铜镜,刚照书生两鬓丝。

12.江面一峰何所似,青铜镜裹绿云鬓。

13.一顾平湖山尽处,碧铜镜外走青蛇。

14.勤向竹庐温手脚,嫩寻铜镜正衣冠。

铜镜里的故事——小窥汉代舞乐车马出行铜镜

铜镜里的故事——小窥汉代舞乐车马出行铜镜
图 2:盘鼓舞
6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AppreciatION 鉴赏·青铜
无论射中与否,都能加深对易象的思考理解和启 发,是练习占测能力和自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东方朔与侏儒 东方朔与侏儒讲的是“待诏金马门”的故事。 东方朔曾在公车令任职,当时他不仅俸禄微薄, 还得不到重用,但是给汉武帝养马的侏儒不种田、 不打仗,也没有治国安邦的才华,却可以拿到很 高的俸禄,这让东方朔很是不满。因此为了尽快 得到汉武帝的召见,东方朔故意吓唬这些侏儒, 说汉武帝要杀掉他们,吓得他们向汉武帝求饶。 汉武帝问明原委之后问责东方朔,东方朔坚持认 为汉武帝厚待养马的侏儒,轻视人才,不如直接
辎车出行图 汉代盛行车马出行,尤其是在统治阶级和贵 族阶层。依靠车骑出行来炫耀身份是当时流行的 风尚,车骑场面的大小不仅说明高低等级的差别, 也反映了人们对逝后的一种追求。 辎车又称軿车。刘熙的《释名·释车》记载: “軿车:軿,屏蔽也,四面屏蔽,妇人所乘牛车 也。辎軿之形同,有邸曰辎,无邸曰軿。”这种 车辆一般有帷幔遮掩,私密性比较好,多为汉代 女性乘坐。关于车马的配置,汉代也有严格的车 马出行制度。就辎车使用来讲,皇太后及其后宫 人员可乘坐三马辎车。因此一车一马的辎车出行 图出现在铜镜上,也从侧面展现出汉代女性使用 的交通工具以及这面铜镜主人的身份地位。 将辎车出行图案雕刻在画像砖石(图 3)、 铜镜上,流行于东汉时期。东汉末期,之前流行 的祥禽瑞兽、升仙等题材被渐渐淡去,人们的关 注点转为对现世奢靡生活的享受。尤其是东汉末 年庄园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的厚葬观念盛行, 车马出行题材也伴随着现实题材的丰富逐渐壮 大。 2. 铜镜铭文 铜镜里的铭文是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艺术的直接记载,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 会的重要实物资料。汉代铜镜铭文在古代铜镜铭

辽宁省博物馆-净月澄华—中国古代铜镜展

辽宁省博物馆-净月澄华—中国古代铜镜展

辽宁省博物馆-净月澄华—中国古代铜镜展净月澄华——中国古代铜镜展前言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

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

月生无有桂,花开不逐春。

试挂淮南竹,堪能见四邻。

人类自从有了美的观念,对自身容貌举止就越发地重视。

由最早的止水照容到铸鉴盛水,直至齐家文化出现铜镜,在长达四千多年的时间里,铜镜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

清代中期,随着西方玻璃镜大量传入中国,铜镜的历史使命宣告完成。

今天,只有铜镜背面精美的纹饰依然向我们讲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传递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中国早期铜镜图铜镜各部位名称图示铜镜一般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最早在商朝是作为祭祀的礼器出现,春秋战国至秦朝年间,一般只有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了西汉末期,铜镜慢慢走向民间,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其正面常用作照容,背面图纹、铭文才作为鉴赏之用。

第一单元、轻灵奇巧战国镜铜镜制作发展到战国形成了第一次高峰。

纹饰由单纯素面或几何纹样发展到蟠虺纹、云雷纹、山字纹等多种式样。

纹饰构建上也由纯地纹发展到有主纹与地纹之别的多层纹饰构成。

同时,透雕合铸、错金银、镶金嵌玉工艺在铜镜上的应用是这一高峰期形成的标志。

羽状地文镜羽状地文镜蟠虺地纹镜春秋斜线三角纹镜直径10.6厘米,圆形,近顶端三分之一处有二半环钮,二钮间及左右两边各有贯穿镜背的素宽带一条,素宽带间及素宽带与镜缘之间填饰三角纹,三角形内填平行短线。

镜缘窄而微卷,稍向镜钮倾斜。

该镜纹饰风格与沈阳郑家洼子、本溪高台子梁家、建平县孤山子等地出土的多钮镜相似,古拙质朴,多钮的造型以及纹饰构成方式都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菱纹地龙纹镜菱纹地花叶纹镜菱纹地龙纹镜、菱纹地花叶纹镜的X光照片云雷地纹镜云雷纹地连弧纹镜变形蟠虺纹镜。

蟠虺纹是中国古代常用青铜器纹饰,纹形为相互交错、盘旋勾连的蛇形动物,即传说中虺的形象。

蟠螭菱纹镜。

蟠螭纹是中国古代常用青铜器纹饰,螭是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其形为张口、卷尾、蟠屈蟠螭纹镜。

略论汉代镜铭的语言艺术特征

略论汉代镜铭的语言艺术特征

第 4期

瑞: 略论 汉代 镜铭 的语 言艺 术 特征
11 3
官 位” “ 、长毋 相忘 ” 。偶 有 五言句 单独 成文 , : 等 如
“ 王 日月 吉” 天 。六 言句 、 言 句独立 成 文亦 较少 , 七
途 的渴望 , 与汉 代 希 望 建 功 立业 的大 气 象是 一 这
致 的 。“ 长宜 子孙 ” “ 子保 孙 ” “ 吉宜子 ” “ 、宜 、大 、长 生子 孙 ” 等在 《 录》 集 中亦 俯 拾 即是 。古 人历 来 重
[ 键 词 ] 铜 镜 ; 代 镜 铭 集 录 ; 文பைடு நூலகம் 关 汉 铭
[ 图分 类 号 ] I6 . 中 296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编号] 10 文 0 2—52 (0 10 —0 3 2 7 2 1 )4 10—0 4
台 湾 中央 研究 院历史 语 言研究 所通过 对 出土 的汉 代古 镜 的整理 , 得镜 铭近 两千 五百篇 , 编为 汇 《 汉代 镜铭 集 录》 下 文简 称《 录》 … 。书 中将 古 ( 集 )
中 : 宜孙 子。 长
男 子所 作 , 者 和作者 的群体 迥异 , 与大 多数 的 读 这 文学作 品是不 同 的 , 也 使 得 汉代 镜 铭 有 着 独特 这
的艺术 特 色 。


整 齐 简 短 的句 式
受 镜 子空 间所 限 , 镜铭 均为 短篇 , 铭文 最少 为

在形 式上 , 铭文 与古镜 即是 如此 结合 。 镜 铭 的句式 有 整 齐 、 短 的 特 点 。最 短 的 铭 简 文仅 一 “ ” , 德 字 亦有 二言 、 三言 、 四言句独立 成 文 , 诸 如“ 金” “ 生 ” “ 五 、长 、 子丑 已” “ 三 公 ” “ 宜 、至 、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
【内容提要】
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不少七言诗。

这些诗歌,不仅宋代以后的考古学着作时加收录,而且,明人已经将其编入汉代文集中。

考察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可以发现,不少诗歌句句押韵,其结构形式已相对固定,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东汉以前七言诗已基本
形成。

【文摘】:先秦至六朝文学
汉代铜镜铭文保存着大量的文史资料,深入研究这些资料,可以认识、澄清一些历来颇有争议的问题,比如七言诗的起源形成问题。

关于七言诗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学界说法很多,至今尚无定论。

[1],,, 从争论的情况来看,涉及汉代的资料并不丰富,学者们多提及的是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言诗句,以及张衡《思玄赋》系词和《四愁诗》。

那么,除了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言诗句、
张衡《思玄赋》系词及《四愁诗》外,汉代还有没有七言诗留存于世呢?
答案是肯定的。

实际上,汉代有许多句句押韵的七言诗作品流传下来,它们多保存在汉代的铜镜铭文中。

关于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在明代以前,只是作为古董文物记载的附庸,收入前人的相关着作中。

直到明代以后,它们才被文人有意识地收入古代文集中的汉代作品序列中。

深入研究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七言诗的发展过程。

一、文物着作保存的汉代七言诗
最早注意到汉代铜镜铭文中含有诗歌
存在的是北宋时期王黼编撰的《宣和博古图》,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四库全书《重修宣和博古图》,在卷二十八,它专列有“诗辞门”,收录汉代铜镜12面,根据后世资料记载,其中具有七言诗镜铭的大致有:尚方鉴一,尚方鉴二,长生鉴,仙人不老鉴,青盖鉴,服羌鉴等。

不过,《宣和博古图》只有图录和简介,并未录出具体铭文。

在“鉴总说”中,王黼只是提到:“至于铭其
背,则又有作国史语而为四字,有效柏梁体而为七言”者。

通过王氏图录析出铭文,则是后人的工作。

较早记录汉代铜镜铭文中七言诗具体
诗句的是宋代姚寛。

他的《西溪丛语》收载了不少古代文物,其卷上有云:“李晦之一镜,背有八柱十二兽,面微凸,蒂有铭云:尚方佳贡大毋伤,左龙右虎辟牛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


明代杨慎在《丹铅余录》《丹铅续录》《丹铅摘录》中,搜罗了为数不少的汉代铜镜所载的诗体铭文,其中多首属于七言体。

《钦定西清古鉴》卷三十九,收录“汉尚方鉴”两面,除了介绍铜镜的文饰、形制外,还记录了其铭文:七言诗各一首。

并且,将它们与《博古图》、《西溪丛语》、《丹铅总录》中所收内容基本相同的汉镜铭文诗进行比较,指出异同。

钱唐倪涛《六艺之一录续编》卷一“金器题跋·汉尚方鉴铭跋”也载有一首七言
诗镜铭。

还有从书法文字角度收录汉代铜镜铭
文中的七言诗者。

如:长洲顾蔼吉撰《隶辨》卷八载“驺氏二镜铭”和“李氏镜铭”。

当代文物着作亦有收录汉代铜镜七言
诗铭文者。

如朱剑心先生的《金石学》,采
录了五首汉代七言诗,其中有两首不见于其他记载:
许氏作竟自有纪,青龙白虎居左右。

圣人周公鲁孔子,作吏高迁车生耳。

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乃悔。

吉。

(P161) 角王巨虚曰有熹,照此明镜成快意。

上有龙虎四时置,长保二亲乐毋事。

子孙相息家富就,玄天毋极受大福。

(P162)
朱先生按语云:角王巨虚,言匈奴部落之大也。

《后汉书·南匈奴传》云:“其大
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

”汉印有“四角羌王”、“四角胡王”。

这两首诗,前一首反映汉代选官推举制,诗风没有其他作品古朴,好像是顺口而歌。

后一首反映汉朝与匈奴关系和睦。

这应该是汉代七言诗相对晚出的作品。

而孔祥星、刘一曼两位先生的《中国古代铜镜》一书,收录汉代铜镜铭文十分详备,诗歌方面包括三言、四言、骚体和七言体等。

十分重要的是,这些汉代的七言诗作品,并非仅仅见于文物着作,而是有大量的文物实物——汉代铜镜保存至今,这似乎可以证明七言诗体在汉代已经比较成熟。

汉代铜镜,全国各大博物馆几乎都有收藏。

而今天我们确切可知的具有七言诗铭文的汉代铜镜,中国历史博物馆就有不少藏品,仅仅根据杨桂荣先生《馆藏铜镜选辑》、介绍,就有七面以上,仅举三例。

其一,“王氏博局四神镜”,铭文篆书49字:
王氏昭镜四夷服,交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子孙力,传告后世乐母极。

(P215)
其二,“尚方博局四神纹镜”,铭文篆书30字:
上方作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由天下敖四海佳兮。

(P215) 其三,“新有善铜博局四神纹镜”,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