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血气分析

合集下载

血气分析与动脉血标本采集

血气分析与动脉血标本采集
的直接反应。
血气指标正常值及含义
氧分压PO2
是指血液中的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 映了肺部氧的摄入情况,正常参考值为80100mmHg
氧分压降低当 <10.6kPa(80mmHg)为轻度缺氧; <7.9kPa(60mmHg)为中度缺氧; <(40mmHg)为重度缺氧。 <(2OmmHg)以下,脑细胞不能再从血液中摄 取氧,有氧代谢停止,生命难以维持。
血气指标正常值及含义
动脉血氧总浓度即氧含量Cto2 (a)是指血液中氧的总 浓度,是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与物理溶解的氧的总和。
正常值: 男性;女性 Cto2 (a)表示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Cto2 (a)低氧运输
到组织减少,组织有缺氧的危险。
血气指标正常值及含义
P50 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正常值25-29mmHg P50反映了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是否得当的一种方法。 为失代偿酸中毒:肺泡通气不足、代谢率增加;
>为失代偿碱中毒:肺通气过度; 血气分析与动脉血标本采集 低CtHb(a)意味着动脉血氧含量低有造成缺氧的风险。 P50 –氧的释放标志
正常值:。 我们临床上常选用桡动脉 、股动脉。
血气分析因其检验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及各科危重病人救治提供了及时准确依据而被 各科医师采用。 7、活动后喘憋明显患者应先休息半小时后在采血气,吸痰后20分钟方可采血气,这是体内血气和酸碱值达平衡状态
静脉血由于氧合血红蛋白把氧释放到组织,而成 了还原血红蛋白,同时组织代谢产物回收收入血 液,使静脉血呈暗红色,而且压力低,搏动不明显 不易触及。
此,乳酸可作为组织氧需和氧供临界失衡的 血气分析与动脉血标本采集
压延法:消毒后用食、中指将采血处向下压并向旁边舒伸,使脂肪层展开压紧,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垂直刺人针头2/3,见鲜红色回

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报告分析

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报告分析

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报告分析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机体的酸碱平衡和氧代谢状态。

本文将对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报告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动脉采血是通过穿刺动脉,获取动脉血液样本进行检查。

动脉血液样本相对于静脉血液样本来说,更能反映机体的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平衡状态。

因此,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常用于监测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参数:1. pH值:pH值是血液酸碱平衡的指标,正常范围为7.35-7.45。

低于7.35为酸血症,高于7.45为碱血症。

pH值的异常可以反映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失衡。

2. 二氧化碳分压(pCO2):pCO2是动脉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分压,正常范围为35-45mmHg。

pCO2的增高表示呼吸性酸血症,pCO2的降低表示呼吸性碱血症。

pCO2的异常可以反映呼吸功能的异常。

3. 氧分压(pO2):pO2是动脉血液中氧的分压,正常范围为80-100mmHg。

pO2的降低表示低氧血症,可能与肺功能异常或组织氧供应不足有关。

4. 标准碳酸氢盐(HCO3-):HCO3-是动脉血液中的碱性物质,正常范围为22-28mmol/L。

HCO3-的增高表示代谢性碱血症,HCO3-的降低表示代谢性酸血症。

HCO3-的异常可以反映代谢功能的异常。

5. 氧饱和度(SaO2):SaO2是血液中的氧饱和度,正常范围为95%以上。

SaO2的降低表示低氧血症,可能与肺功能异常或血液循环障碍有关。

根据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报告中各项参数的异常情况,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

例如,如果pH值和HCO3-均降低,而pCO2正常,可能提示代谢性酸血症;如果pCO2增高,pH值降低,可能提示呼吸性酸血症;如果pO2降低,SaO2降低,可能提示低氧血症等。

此外,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报告也可以评估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监测动脉血气参数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和氧合状态。

ICU动脉采血血气分析

ICU动脉采血血气分析
无绝对禁忌征 有出血倾向者; 穿刺部位皮肤有炎症等;
动脉炎或血栓形成者。
操作前准备用物
碘伏消毒棉签、 无菌干棉签、弯盘、 砂轮、2ml或5ml注 射器、橡皮塞、肝
素抗凝剂,或使用
一次性血气针。
动脉采血常用的部位
理论上讲全身任何部位动脉均可,理想的部位应 是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 远离静脉和神经的动脉

股动脉穿刺
穿刺点:在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间隙触摸 足背动脉,操作者左手握着患者穿刺侧的脚, 当脚向足底稍弯曲时最易刺入。
进针点 进针点
足背动脉穿刺
采集血气注意事项(一)
吸痰后20min、氧浓度改变15min、呼吸机参 数调节30min后采血 用2.5ml注射器抽取肝素钠O.2ml,转动针栓使整个注射 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注射器内残 留气泡。 采血量1-1.5ml 采血后不可回抽注射器以免空气进入,如果有气泡应立即 将针头向上竖直排出.迅速将针尖斜面全部插入橡皮塞内, 以达到密封状态,立即混匀,用手搓动1分钟,使血液肝 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
采集血气注意事项(二)
标本立即送检,一般从采集到检测不能超过30min 填写血气化验单时注明吸氧方式(氧流量、氧浓度、)体 温、血红蛋白量 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观念。 拔针后按压5~10min至无出血,注意观察局部情况,防止 出血和发生血肿。
血气分析正常值
项目 参考值 临床意义
动脉血氧分压
PO2
80~100mmHg
操作前准备用物碘伏消毒棉签无菌干棉签5ml注射器橡皮塞肝素抗凝剂或使用一次性血动脉采血常用的部位理论上讲全身任何部位动脉均可理想的部位应是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远离静脉和神经的动脉通常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婴幼儿也可选择头皮动脉首选桡动脉

动脉采血与血气分析

动脉采血与血气分析

动脉采血与血气分析1、各种创伤、手术、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者。

2、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理论上讲全身任何部位动脉均可,理想的部位应是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远离静脉和神经的动脉桡动脉较为理想,但较为敏感,对循环衰竭病人不宜成功。

股动脉粗大,对循环衰竭的病人及儿童适用。

通常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用物:治疗盘,弯盘,棉签,安尔碘,血气针,体温表,无菌巾。

采血前准备:测体温计算氧浓度=21+4*氧流量病人体位:桡动脉,病人舒适即可,肱股动,股动脉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面积要大,直径在5cm以上。

打开血气针外包装,先把针栓拉到所需样本量刻度处,成人1ml,儿童0.5ml。

(一)桡动脉优势:位于体表暴露部位,易扪及、易定位,周围无重要组织,深面为桡骨,易于压迫止血,前臂及手部侧支血流丰富,有利于避免桡动脉穿刺后并发栓塞而引起手部缺血性坏死。

检查尺动脉侧枝循环情况:ALLen试验1、受检测手指握拳,然后将手高举在至心脏水平以上2、紧压该手腕部桡、尺二动脉后可见手掌变白3、松开尺动脉5秒内手掌转红,为阴性4、松开尺动脉5秒内手掌不能转红,为阳性结果:阴性者说明尺动脉侧枝循环正常可行桡动脉穿刺或置管,阳性者尺动脉侧枝循环障碍不宜在桡动脉处穿刺或置管,以免一旦发生血栓栓塞时由于侧支循环不完善造成手部发生却血性损伤。

桡动脉穿刺定位法将腕部伸直或外展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放在毛巾卷上并保持过伸位,穿刺点位于腕横纹上(1-2cm)搏动点明显部位为准,已消毒的手触桡动脉搏动明显处以逆动脉血流方向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45-60℃(桡动脉在该部位的分支较少走行较直且相对表浅)。

(二)肱动脉肱动脉的解剖位置:是臂部的动脉主干,在臂上部肘窝处。

病人平卧或半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病人舒适伸直,穿刺点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斜刺进针。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操作流程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操作流程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操作流程目录1.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操作流程总纲 (3)1.1 目的与重要性 (4)1.2 适用范围 (5)1.3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5)2. 操作前的准备 (6)2.1 材料准备 (7)2.1.1 器械准备 (7)2.1.2 耗材准备 (8)2.1.3 其他物料准备 (9)2.2 环境准备 (10)2.2.1 清洁与消毒 (11)2.2.2 环境的安全要求 (11)2.3 患者准备 (13)2.3.2 患者的心理准备 (14)3. 采集前的评估与核对 (15)3.1 生命体征评估 (16)3.2 患者信息核对 (16)3.2.1 患者身份核对 (17)3.2.2 既往病史与用药史询问 (17)4. 采集技术操作步骤 (18)4.1 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19)4.1.1 穿刺部位选择 (20)4.1.2 穿刺点标记 (21)4.1.3 局部皮肤准备 (21)4.2 穿刺技术 (22)4.2.1 穿刺方式选择 (22)4.2.2 穿刺操作 (23)4.3 采血技术 (25)4.3.1 采血器具准备 (26)4.3.2 采血量要求 (27)4.3.3 采血过程管理 (27)4.4 样品保存与处理 (29)4.4.1 样品收集 (29)4.4.2 保存条件 (30)4.4.3 处理与上传结果 (31)5. 注意事项及风险评估 (32)5.1 常见问题与处理 (34)5.2 并发症风险及预防措施 (34)5.3 紧急情况处理 (35)6. 采集后的记录与报告 (35)6.1 记录内容要求 (36)6.2 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37)6.3 结果反馈与患者沟通 (38)7. 法律法规与质量控制 (39)7.1 相关法律法规遵循 (40)7.2 质量控制标准 (41)7.2.1 采血前质量控制 (43)7.2.2 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4)7.2.3 结果出具的质量控制 (44)8. 培训与持续改进 (46)8.1 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47)8.2 质量改进措施 (48)8.3 持续质量评估与改进 (49)1.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操作流程总纲在临床诊断中,动脉血气分析是评估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关键工具,它能精确反映患者的氧合状态、酸碱平衡和呼吸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目录一、概述 (3)1. 动脉血气分析的目的 (3)2. 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3)二、动脉血气分析采集前的准备 (4)1. 患者准备 (5)2. 仪器与设备准备 (5)3. 标本采集前准备 (6)三、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 (6)1. 采血部位选择 (8)1.1 肱动脉 (8)1.2 股动脉 (9)1.3 颈动脉 (10)2. 采血针与注射器的选择 (11)3. 采血步骤 (12)3.1 患者体位 (13)3.2 局部消毒与麻醉 (14)3.3 针头穿刺 (15)3.4 血液抽取 (16)4. 采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7)4.1 患者舒适度 (18)4.2 血管选择 (19)4.3 避免空气进入 (20)四、血气分析标本的处理与保存 (21)1. 标本处理 (22)2. 标本保存 (23)3. 标本运送 (24)五、动脉血气分析的参考值及意义 (25)1. 动脉血氧分压(PaO2) (26)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28)六、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29)1. 诊断呼吸衰竭与呼吸衰竭的类型 (30)2. 判断酸碱平衡及代谢紊乱 (32)3. 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 (33)七、注意事项 (34)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5)2. 采血部位的局部护理 (36)3. 标本的质量控制 (37)4. 动态监测与对比分析 (38)八、常见问题与解答 (39)1. 采血过程中患者出现不适的处理方法 (40)2. 血气分析结果的正常范围 (41)3. 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42)九、总结与展望 (42)1.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的重要性 (43)2.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44)一、概述动脉血气分析是一种通过测定血液中气体的分压和含量,来判断机体酸碱平衡及呼吸、循环功能的重要检查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动脉血气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患者体内氧合及二氧化碳排出情况的实时信息,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患者的预后。

成人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2023版)全文

成人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2023版)全文
标本采集
标本处理 稀释血液处理
冲洗导管
戴手套,消毒采血处的三通, 连通注射器与患者动脉端,抽出 导管死腔体积3倍(或按说明书 要求)的混合血液,将三通转动 至三不通状态 移除注射器,连接动脉采血器与 三通连接头,打开三通,待血液 自动充盈到预设位置,关闭三通, 分离动脉采血器
同桡动脉穿刺采血
一般建议废弃混合血液
出血/血肿
动脉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肱动脉及股动脉穿刺后。 诱因:患者年龄(老年人动脉壁弹性组织减少,穿刺孔不易闭合)、穿刺针头直径、是否在正在接
受抗凝治疗、有无严重凝血障碍、重复穿刺、按压不充分
01
血肿较小时,应密切观察肿胀范围有无
增大。
若肿胀程度加剧,应立即按压
穿刺点。局部按压无效时,应
戴医用手套,乳胶过敏者可选用非乳胶 材料制成的手套。
穿刺时如需再次触摸穿刺点及动脉置 管时,戴无菌手套。
消毒
患者穿刺区域皮肤消毒时,应以穿刺点 为中心,以圆形方式自内向外进行消毒。
消毒范围≥8cm,消毒2次。消毒剂 需与皮肤保持接触至少30秒,待自然干燥 后方可穿刺。
消毒操作者食指及中指, 范围 为第1、2指节掌面及双侧面。
注意事项
穿刺后压迫止血相对 较困难,形成血肿的 几率高于桡动脉穿刺
采血穿刺部位的选择-股动脉
血管特点
穿刺点
1. 股动脉管径粗,血流量大,搏动 强,易于穿刺。
2. 股动脉缺乏腿部侧支循环,股动 脉损伤可累及下肢远端的血供
3. 股动脉压力较大,按压止血较困 难。
4. 股动脉穿刺点靠近温暖、潮湿的 腹股沟及会阴,若消毒不彻底, 容易引起感染。
按压止血
1.拔针后立即用棉球或纱布按压,至少按压3-5分钟,直至出 血停止 2.高血压、凝血时间延长或应用抗凝药物,应延长按压时间 3.如未能止血或开始形成血肿,应重新按压直至完全止血 4.不可使用加压包扎替代按压止血

动脉采血与血气分析报告

动脉采血与血气分析报告

挠动脉穿刺:
直刺:持针头朝 向动脉的流向, 以90度的角度刺 入皮肤;动作要 轻缓,以免用力 过猛,穿透动脉。
11
部位选择(二)
第2:足背动脉 优点:位置表浅功率低 疼痛
不适用于低血压,休克,末梢 循环差的病人。
足背动脉穿刺点 45度 在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间隙触摸足背动脉,操作者 左手握着患者穿刺侧的脚,当脚向足底稍弯曲时以45 度角刺入。
穿刺点定位
根据病情取平卧位 或半卧位,将腕部 伸直或外展掌心向 上,手自然放松, 操作者左手食指、 中指,定点距腕横 纹1-2cm、以搏动 点明显部位为穿刺 点。
穿刺方法
斜刺:逆动脉血流方 向穿刺,角度与皮肤 表面呈 30-45℃; 用以消毒的手指触 桡动脉搏动的准确 位置,使动脉恰在手 指的下方,在食指下 的动脉搏动处进针
PO2(A-a) :5~15mmHg 反映肺泡的弥散功能
AG (阴离子间隙): 8~16mmol/L 诊断代谢性酸中毒的一个重要指标
血气分析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K+ : 3.5~5.5mmol/L 高钾、低钾均可造成肌无力及心律紊
乱,重者可使心脏骤停
Na+ : 135~145mmol/L 高钠、低钠可导致恶心、头疼、乏力,
血气分析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BE(剩余碱): ±3mmol/L ↑代碱 ↓代酸 反映体内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
的重 要指标
SB(标准碳酸氢盐):21~26mmol/L T38℃;SO2100%;CO240mmHg平衡
后 测得的HCO3-
AB(实际碳酸氢盐):21~26mmol/L ↑代碱 ↓代酸 反映肾的功能及肾的调节功能
部位选择(四)
第3:肱动脉 优点:表浅易触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2+
2.25-2.75mmol/L
桡动脉最适宜于动脉抽血
1.易于触及; 2.部位表浅,易于压迫止血
缺点:1.脉管较细,失败率高; 2.较疼痛,且病人可见,影响抽血。
注意侧支循环的检查:
☆Allen试验。
谢谢聆听
21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征 有出血倾向者; 穿刺部位皮肤有炎症等;
动脉炎或血栓形成者。
操作前准备用物
碘伏消毒棉签、 无菌干棉签、弯盘、 砂轮、2ml或5ml注 射器、橡皮塞、肝
素抗凝剂,或使用
一次性血气针。
动脉采血常用的部位
理论上讲全身任何部位动脉均可,理想的部位应 是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 远离静脉和神经的动脉
采集血气注意事项(二)
标本立即送检,一般从采集到检测不能超过30min 填写血气化验单时注明吸氧方式(氧流量、氧浓度、)体 温、血红蛋白量 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观念。 拔针后按压5~10min至无出血,注意观察局部情况,防止 出血和发生血肿。
血气分析正常值
项目 参考值 临床意义
动脉血氧分压
PO2
80~100mmHg
SO2
血液酸碱度
pH
7.35~7.45
<7.35: 失代谢酸中毒(酸血症) >7.45:失代谢碱中毒(碱血症)
项目
实际碳 酸氢根
参考值
临床意义
AB
22~27 mmol∕L
碳酸氢根 (HCO3-)Leabharlann 标准碳 酸氢根SB
呼吸性酸中毒:HCO3-↑,AB>SB 呼吸性碱中毒:HCO3-↓,AB<SB 代谢性酸中毒:HCO3-↓,AB=SB<正常值 是动脉血在38℃、 代谢性碱中毒:HCO3-↑,AB=SB>正常值 PCO2 45mmhg SO2 100℅条件下, 所测的HCO3- 含量。AB=SB

股动脉穿刺
穿刺点:在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间隙触摸 足背动脉,操作者左手握着患者穿刺侧的脚, 当脚向足底稍弯曲时最易刺入。
进针点 进针点
足背动脉穿刺
采集血气注意事项(一)
吸痰后20min、氧浓度改变15min、呼吸机参 数调节30min后采血 用2.5ml注射器抽取肝素钠O.2ml,转动针栓使整个注射 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注射器内残 留气泡。 采血量1-1.5ml 采血后不可回抽注射器以免空气进入,如果有气泡应立即 将针头向上竖直排出.迅速将针尖斜面全部插入橡皮塞内, 以达到密封状态,立即混匀,用手搓动1分钟,使血液肝 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
通常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婴幼儿也可选择头皮动脉,
☆首选桡动脉。
Allen试验。
ALLEN试验:
清醒患者可嘱其握拳,观察两手指尖,同时压迫桡、尺动脉,然后在放松压迫尺 动脉的同时,让病人松拳,观察手指的颜色。如5s内手掌由苍白变红,则表明挠 动脉侧支循环良好,Allen试验阴性;5s~10s/15s期间为可疑,如果长于以上时 间则禁忌穿刺置管。
动脉采血
急诊病房
王小静
1
内容提要
1
动脉血标本采集 采集注意事项 血气分析正常值
2
3
目的
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是客观反映呼吸衰竭 的性质和程度,判断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 最好方法
对呼吸功能不全和酸碱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 据;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整
适应症
各种创伤、手术、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 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者 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CO2
35~45mmHg
项目
TEXT
动脉血氧饱和度
参考值
TEXT
95℅~98℅
临床意义
TEXT TEXT
轻度低氧血症:50mmHg≤pO2<60mmHg,80%≤SO2 <90%; 中度低氧血症:40mmHg≤pO2<50mmHg,60%≤SO2 <80%; 重度低氧血症:pO2<40mmHg,SO2<60%。
项目
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CP
参考值
22~31 mmol∕L ±2.3mmol∕L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剩余碱
BE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 ↑ 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
(1)Hct(红细胞压积): 男42~49%,女37~43%。 (2)ctHb(est)(血红蛋白总量): 男12~16g/dl,女11~15g/dl。 (3) Na+(钠离子)、K+(钾离子) Ca2+(钙离子) Na+ K+ 135~145 mmol/L 3.5~5.5 mmol/L
桡动脉穿刺定位
• 根据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腕部伸直或外展 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保持过伸位,操作者左 手食指、中指,定点距腕横纹1-2cm、以搏动点明 显部位为穿刺点。
• 斜刺:逆动脉血流方向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45-60 °;用以消毒的手指触桡动脉搏动的准确位置,使动脉恰在 手指的下方,在食指下的动脉搏动处进针.
判断肌体是否缺氧及程度 <80mmHg缺氧 <60 mmHg:呼吸衰竭 <40 mmHg:重度缺氧 <20 mmHg:生命难以维持
项目
参考值
临床意义
1.结合PO2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 PO2<60 mmHg,PCO2<35 mmHg:Ⅰ型呼吸 衰竭 PO2<60 mmHg,PCO2>50 mmHg:Ⅱ型呼吸 衰竭 2. 判断有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PCO2>50 mmHg:呼吸性酸中毒 PCO2<35 mmHg:呼吸性碱中毒 3. 判断有否有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PCO2↓,可减至10 mmHg 代谢性碱中毒:PCO2↑,可升至55mmHg 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 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不变 PCO2↑肺泡通气不足 PCO2↓肺泡通气过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