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膜玻璃常见质量问题
低辐射镀膜玻璃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低辐射镀膜玻璃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中图分类号:j5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离线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 coated glass)是利用真空磁控溅射工艺,在玻璃表面镀由多层银或锡等金属或其化合物组成的薄膜系,产品对波长范围4.5μm~25μm的远红外线有很高的反射率,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主要应用于建筑行业。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艺控制的失误,会导致最终产品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缺陷,如放电纹、颜色不均匀、氧化、针孔、斑点(脱膜、漏镀)、斑纹、划伤、暗道或亮道等。
本文将系统分析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以改进工艺控制方法,提高low-e玻璃产品质量。
一、放电纹;low玻璃膜层出现放电纹的原因是阴极放电和基片表面放电,基片表面放电是等离子体中的大量电子游离到基片表面聚集放电,而造成大量电子游离到基片表面的原因则是“阳极消失”,这种现象主要是平面阴极溅射时经常发生,旋转阴极很少发生这种现象。
阴极放电和阳极消失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平面磁控溅射这种工艺固有的缺陷,这种工艺要求靶和阳极都要有较好的导电性,而在进行反应性溅射时,绝缘的氧化物会在靶和阳极的表面形成电绝缘层,一方面覆盖着电绝缘层的阴极靶面电势会受到很大影响,在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正离子会改变表面上覆盖膜层的电势,甚至可能将表面的电势降为0v,溅射电压ua就会在这个非常薄的覆盖层(厚度为d)上下降,结果电场ua/d就会非常强,甚至会产生电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放电,这种电弧会对靶和玻璃上沉积的膜层造成破坏,导致放电纹;另一方面阳极覆盖了电绝缘层,电路中的电阻就会增大,溅射过程中的电势也会发生变化,造成阳极悬浮电势较高,从而降低溅射效率和影响膜层的均匀性,同时降低了阳极吸收电子的效率,使得大量电子游离到基片表面聚集放电导致基片表面产生放电纹,这种现象就是“阳极消失”效应。
由此可见,导致放电纹的原因是阴极放电和阳极消失,要杜绝放电纹就必须把他们表面的氧化物厚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从减少阴极放电和控制电子游离两方面解决,可采用阳极悬浮、加装辅助阳极结合定期清靶的工艺以清洁靶面和阳极表面。
LOW-E镀膜玻璃针孔现象分析及解决方法

LOW-E镀膜玻璃针孔现象分析及解决方法针孔,是一种最直观的缺陷。
它是没有沉积上膜层的地方,通常线度较小,从微米到毫米,故称为针孔。
针孔的透过率显然与基片相同,如在基片的一侧放置光源,在另一侧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到针孔,并可确定数量和尺寸。
一:针孔产生的原因是(1)在待镀的基片上存在粉尘颗粒,颗粒的存在阻挡了膜材的沉积,也就是在膜层和基片之间产生了一种隔离,在沉积之后,当出片时气流冲去粉尘后,便出现了针孔。
粉尘颗粒的大小决定了针孔的大小。
(2)在基片上存在油渍,或其他的严重影响膜层与基片结合力的污渍,这一诱因往往并不能直接形成针孔,也就是在基片离开真空室后并不能直接观察到,而是通过覆盖带一定粘性的保护膜后,经过一次粘揭即可出现,而这种覆膜往往是必须的。
所以,应该把这后一类的针孔称之为伪针孔,它是有别于前一类的显性针孔的。
二:基片进行前处理阶段出现针孔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原片一般应选用离开浮法线一个月内的新鲜玻璃,原片玻璃存放过久会产生霉变;另外,玻璃之间的隔离纸张由于并非严格中性,会与玻璃产生反应形成波浪形条纹,这些都无法清除而最终对膜层产生严重危害。
(2)去离子水去离子水冲洗是为了使玻璃表面不留存活性离子,否则将会影响沉积膜层的长期稳定性。
水的纯度是通过电阻率来衡量的,理想的应该达到15兆欧以上。
(3)风机冷热风吹干是除去清洗过的基片上残留的水膜,所用的压缩气体必须是严格净化的,否则即使是洗净的基片,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染上粉尘。
三:在镀膜过程中产生的针孔及解决方法即使是完全清洁的基片还是有可能出现针孔和类似的缺陷。
如基片运行过程中,从真空室内落下的粒屑滞留在基片上,那么在后续的沉积中必然出现缺陷。
靶材的溅射物不可避免地要沉积在周边的壁面上,当达到一定厚度时,由于应力会引起脱落。
除了定期对真空室进行清扫外,特别是在沉积区的两侧,因为这一区域的影响最为严重。
四:针对沉积的具体膜层,配置合理的清洗设施,一般都能把针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真空玻璃镀膜常见问题

玻璃镀膜常见问题主要有掉膜、斑点或斑纹、划伤或擦伤、破裂等,具体分析如下:一、掉膜:镀膜玻璃膜层表面出现的局部掉膜或脱膜现象。
主要表现为局部的透光率增强或膜层完全脱落,脱膜形态一般是指点状、团状和片状的。
对掉膜现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我们都有严格的标准控制,一般来说,掉膜部位的直径大于2.5mm是不允许的。
产生原因:引起掉膜的原因较多,往往也较难界定,其主要原因有:1、生产方面:因镀膜工艺的原因,在生产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针状的掉膜,也叫针眼,是溅射镀膜工艺本身无法避免的。
另外,因镀膜原片本身或设备清洗的原因,也有可能造成掉膜。
2、运输掉膜:因玻璃开箱搬运后或切割完后,没有按要求在玻璃片与片之间垫任何衬垫物或垫得不满不平,致使玻璃之间直接接触,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造成玻璃与玻璃膜面直接的相对摩擦而导致掉膜。
这种掉膜一般为点状或团状的掉膜,可用手或检验设备感觉或检查到摩擦的痕迹。
3、腐蚀性掉膜:因玻璃膜面在切割堆放、施工使用或清洗中,因交叉施工或使用了不正确的方法,使得玻璃膜面接触到了酸碱或氧化性物质等,致使玻璃膜面被污染腐蚀而掉膜。
这种掉膜一般能在掉膜面或现场找到腐蚀性物质残留的痕迹。
二、划伤或擦伤:镀膜玻璃表面和其它较硬的物质相对滑动或磨擦造成的线状或带状的伤痕为划伤或擦伤,主要表现为划伤或擦伤部位的玻璃透光率增高,或膜面脱落透亮。
其形态多为不规则的弧形细条状或带状。
产生原因:划伤或擦伤往往是在施工安装使用中产生的,主要有:1、生产方面:由于设备或后清洗的原因,在生产中是存在玻璃划伤可能性的,但这种划伤一般为规则的和直线型的,是能控制和检验出来的。
另外,生产过程中对镀膜玻璃的搬运、装箱也是有可能造成划伤的,原片本身也可能存在划伤。
但客观的说,大片镀膜玻璃因是直接在线用装片机装片,一般是不可能造成划伤的,而强化镀膜玻璃因也是直接贴膜后装箱,膜面一般不会接触其它硬物,所以通常也是不会出现划伤或擦伤的。
镀膜玻璃常见缺陷说明

镀膜玻璃使用过程中常见缺陷的说明在镀膜玻璃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生产或安装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使得上墙上窗后的镀膜玻璃产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质量缺陷,比如出现色差、划伤、掉膜、破裂等现象。
为了能更好的区分和界定这类缺陷,分析和鉴定缺陷产生的原因,在此我们对镀膜玻璃产品在安装使用后,常见的一些缺陷进行分类定义,并说明它可能产生的环节和原因,以便客户能更好的使用我们的产品。
一、玻璃的色差定义和说明:用人眼目测观察某些镀膜玻璃的反射颜色同标准样片或整批其它玻璃比较,有较明显的颜色或亮度方面的差异即为色差。
严格的说,玻璃片与片之间或同一片的不同部位都是存在色差的,也就是说它的反射和颜色是肯定存在差异的,但关键是这种差异的大小。
为了能定量的说明这种差异的大小,在国际上一般是用采用CIE1976L*a*b*色度空间值的D E值来判断,国家标准是允许D E£ 3为合格。
但通常来说,伟光镀膜玻璃产品的D E值一般远远小于标准的允许值,这也正是伟光产品的长处和高质量的保证。
因为我们知道,对一些人眼较敏感的颜色,如金色和紫红色等,其D E值在较小范围内,人眼也能很明显观察出来色差的。
产生原因:产生片与片之间或批与批之间的产品色差,其常见原因有:1、生产方面:由于生产工艺调试没有达到稳定状态,或镀膜室真空状态产生波动而引起的。
另外,由于靶材短路、断路以及传送线出现故障等引起靶材跳闸也有可能产生色差。
这些产生色差的原因都是在生产中可以控制和及时发现的,所以出现色差的产品一般是会检验出来的,是不会出厂。
2、原片原因:由于浮法玻璃原片批与批之间本身的颜色或透过率有变化,或混用了不同原片生产厂家的原片。
3、客户在使用中混用了同一型号但厚度不同的镀膜玻璃,或混用了不同生产厂家的镀膜玻璃产品。
4、玻璃受到了污染:比如幕墙部分的开启窗部分,由于长期开启等原因,或某些玻璃局部受污染或灰尘较多而造成色差。
二、划伤或擦伤定义和说明:镀膜玻璃表面和其它较硬的物质相对滑动或磨擦造成的线状或带状的伤痕为划伤或擦伤,主要表现为划伤或擦伤部位的玻璃透光率增高,或膜面脱落透亮。
LOW-E镀膜玻璃的钢化及常见质量缺陷的分析

关键 词 :0 _ 钢 化 LwE 对 流
对于低辐射镀膜玻璃 的钢化工艺 ,主要包括玻 璃的加热 、 冷却 , 以及低辐射镀膜玻璃等较为常见的
脱 膜缺 陷 。
1 低 辐射镀 膜玻璃 的 加热
议采用相对较低的加热温度。炉温的设置相对于普8 c左右为宜 , C 以确保对膜层的保护。 镀膜玻璃在炉内进行加热时,
膜 面 向上 , 射上 部 的热 量 , 反 只能 通 过 对 流 、 子 接 辊
由于低辐射镀膜玻璃 自 身具有较高的低辐射 、 远红外 、 高反射 的特性 , 而玻璃加热炉 内的加热主要 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 , 分别是辐射 、 对流 、 传递 , 在对 低辐射镀膜玻璃进行加热时,由于其具有抗红外辐 射的特性 , 辐射加热的效率将大大地降低。 为了提高 加热效率 , 使玻璃快速达到钢化点温度 , 就要考虑增 加对流与传递的加热形式。而传递加热主要是通过 加热炉内的陶瓷辊与玻璃体 自身通过热交换的方式 实现 , 过大的传递加热会导致玻璃出现波形变形 、 麻
秒。
1 玻璃 的冷却 . 2
对于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冷却工艺 ,可 以参考普 通玻璃 的冷却工艺。依据玻璃的厚度 、 颜色 、 形状样 式及大小来进行工艺设定。在普通玻璃冷却工艺的 基 础 之上 ,低 辐射镀 膜 玻璃 的钢 化风 压要 比钢化 普
通透 明玻璃 时 的风压值 大 3 一5 % %。 2 低 辐射镀 膜 玻璃 钢 化工 艺常见 的质量缺 陷的原 因
度差 、 麻点 、 雾状等 的控制可以参考普通玻璃钢化工 艺的控制方法 ,下面将 主要针对玻璃的脱膜缺陷进 行探讨。 脱膜现象是低辐射镀膜钢化玻璃较为常见的质
镀膜产品常见不良分析、改善对策(文章虽长,值得品味)

镀膜产品常见不良分析、改善对策(文章虽长,值得品味)镀膜产品的不良,部分是镀膜工序的本身造成的,部分是前工程遗留的不良,镀膜最终的品质是整个光学零件加工的(特别是抛光、清洗)的综合反映,对策镀膜不良时必须综合考虑,才能真正找到不良产生的原因,对策改善才能取得成效。
一、膜强度膜强度是镜片镀膜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镀膜工序最常见的不良项。
膜强度的不良(膜弱)主要表现为:① 擦拭或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成片脱落;② 擦拭或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点状脱落;③ 水煮15分钟后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点状或片状脱落;④ 用专用橡皮头、1Kg力摩擦40次,有道子产生;⑤ 膜层擦拭或未擦拭出现龟裂纹、网状细道子。
改善思路:基片与膜层的结合是首要考虑的,其次是膜表面硬度光滑度以及膜应力。
膜强度不良的产生原因及对策:① 基片与膜层的结合。
一般情况,在减反膜中,这是膜弱的主要原因。
由于基片表面在光学冷加工及清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有害杂质附着在表面上,而基片的表面由于光学冷加工的作用,总有一些破坏层,深入在破坏层的杂质(如水汽、油汽、清洗液、擦拭液、抛光粉等,其中水汽为主要),很难以用一般的方法去除干净,特别对于亲水性好,吸附力强的基片尤其如此。
当膜料分子堆积在这些杂质上时,就影响了膜层的附着,也就影响了膜强度。
此外,如果基片的亲水性差、吸附力差,对膜层的吸附也差,同样会影响膜强度。
硝材化学稳定性差,基片在前加工过程中流转过程中,表面已经受到腐蚀,形成了腐蚀层或水解层(也许是局部的、极薄的)。
膜层镀在腐蚀层或水解层上其吸附就差,膜牢固度不良。
基片表面有脏污、油斑、灰点、口水点等,局部膜层附着不良,造成局部膜牢固度不良。
改善对策:㈠加强去油去污处理,如果是超声波清洗,应重点考虑去油功能,并保证去油溶液的有效性;如若是手擦,可考虑先用碳酸钙粉擦拭后再清擦。
㈡加强镀前烘烤,条件许可,基片温度能达到300℃以上更好,恒温20分钟以上,尽可能使基片表面的水汽、油汽挥发。
光伏玻璃镀膜常见问题及分析

光伏玻璃镀膜常见问题及分析摘要: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减少和污染的加重,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光伏发电。
光伏玻璃作为光伏组件的主要材料之一,其性能对光伏组件发电功率有着较大影响。
SiO减反射膜层主要为纳米SiO颗粒构成的多孔膜层,是硅源经过一系列的溶胶-凝胶化学反应和热处理过程后所形成的光学功能膜层。
采用辊涂镀膜方法,将减反射膜层施镀于超白压延玻璃上,可以将超白压延玻璃对太阳光的透过率由91.5%提升至93.5%以上。
相应的,晶硅电池组件输出功率也会有2%~4%的提升。
关键词:光伏玻璃;镀膜;问题;分析引言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应用广泛。
目前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之一的是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板表面需要面板玻璃进行保护,因此,提升光伏玻璃面板的透光率能有效提高玻璃的发电功率。
沈军等研究了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镀制一层减反射(AR)薄膜,可以将入射光强度提高5%以上。
但其复杂的工艺以及机械强度的缺陷,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
2010年以来,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大规模工业化减反射镀膜技术确立起来。
中建材、福莱特、信义、安彩高科等企业均已经建立成熟的减反射镀膜生产线。
根据安彩高科内部以及客户数据,单层减反射镀膜能提高组件发电功率2.5%以上,是光伏组件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1透过率性能光伏减反射镀膜玻璃的透过率性能对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具有直接影响,决定了光能到达电池片表面的多少,所以透过率性能是衡量其质量标准的核心指标之一。
根据GB/T30984.1—2015《太阳能用玻璃第1部分:超白压花玻璃》标准要求,在晶硅光伏电池响应区间380~1100nm波段内,光伏减反射镀膜玻璃的透过率要求≥93%。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光伏组件厂商对透过率的要求高于国家标准。
随着减反射镀膜玻璃技术的进步,减反射镀膜玻璃产品的透过率性能得到提升,基本能够满足组件厂商的透过率技术要求。
光伏减反射镀膜玻璃的透过率性能受基片透过率、减反射膜层增透性能及基片花纹等因素影响。
镀膜玻璃热炸裂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随着现代建筑采用玻璃幕墙的兴起,由于镀膜玻璃的点缀使建筑物绚丽多彩、明亮大方,并具有节能降耗作用,这些优点得到广泛公认,但引来幕墙玻璃“光污染”、安全性等系列问题,其中安全性备受瞩目!不合格的幕墙的安全性主要集中于玻璃的脱落、玻璃破裂后的掉落。
玻璃脱落主要原因在于胶、双面贴等材料质量不过关、固化时间不够长、胶与玻璃不相容、打胶质量不过关、施工不规范、风和地震作用等,所以需在设计、采购、施工、监督这些方面进行把关,预防、杜绝玻璃的脱落。
但幕墙使用的玻璃,特别是镀膜玻璃使用过程中,出现破裂或出现裂纹的现象更为普遍,人们对此现象并不清楚,往往单纯地归罪于玻璃质量不好,并称之所谓"空中定时炸弹”,所以有必要对此现象的特征、成因和预防进行分析、探索,让公众对幕墙镀膜玻璃更为了解,使用更安心。
镀膜玻璃正常使用下不存在破裂,镀膜玻璃的破裂绝大部分属于热应力破裂。
阳光的强烈照射下,玻璃吸收阳光中辐射能,在玻璃体内转化为热能,使玻璃被照射部分温度相对升高而处于热膨胀状态,而处于铝框结构内部的玻璃边区却不能受到相同的太阳辐射或者阴影作用,散热不均,因此导致玻璃整体温度分布不均,产生内部热应力,玻璃中区的热膨胀对玻璃边区产生张应力,此张应力超过边区抗张强度,就会导致玻璃破裂,这种现象叫玻璃的热应力破裂。
由于镀膜玻璃吸热更为显著,吸收太阳辐射能的差异造成玻璃温差更大,热应力破裂现象较多。
相比之下,用于窗、明框幕墙的镀膜玻璃发生此现象比用于隐框幕墙更多。
下面针对镀膜玻璃热应力破裂的特征、原因和预防作进一步的论述。
1、热应力破裂的特征:破裂线与玻璃边缘成直角,从玻璃边缘或角部开始发生,并在距离玻璃或角部约50mm处分裂为两条或多条,形状为不规则曲折单线,向中间延伸,并通常在玻璃中区形成弧形线。
2、镀膜玻璃的本体吸收:玻璃经镀膜加工后,其化学性能基本无改变,但其物理性能却大大改变,尤其是光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镀膜玻璃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率远大于普通透明玻璃和本体着色玻璃,一般镀膜玻璃太阳能辐射能吸收率是普通透明玻璃、本体着色玻璃的数倍,所以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镀膜玻璃的吸热比普通玻璃多得多,温度高得多,也就是说玻璃不同部分的温差相对大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划伤或擦伤
定义和说明:镀膜玻璃表面和其它较硬的物质相对滑动或磨擦造成的线状或带状的伤痕为划伤或擦伤,主要表现为划伤或擦伤部位的玻璃透光率增高,或膜面脱落透亮。
其形态多为不规则的弧形细条状或带状。
产生原因:划伤或擦伤往往是在施工安装使用中产生的,主要有:
1、生产方面:由于设备或后清洗的原因,在生产中是存在玻璃划伤可能性的,但这种划伤一般为规则的和直线型的,是能控制和检验出来的。
另外,生产过程中对镀膜玻璃的搬运、装箱也是有可能造成划伤的,原片本身也可能存在划伤。
但客观的说,大片镀膜玻璃因是直接在线用装片机装片,一般是不可能造成划伤的,而强化镀膜玻璃因也是直接贴膜后装箱,膜面一般不会接触其它硬物,所以通常也是不会出现划伤或擦伤的。
2、切割原因:比如切割尺或卷尺在玻璃膜面的拖动;因玻璃膜面上有砂粒或玻璃屑等,擦拭过程中造成的玻璃膜面的擦伤;镀膜面朝下切割或没注意到每箱的最后一片是反方向放置等原因,致使玻璃膜面与它物摩擦而造成划伤。
3、堆放和存放:开箱后或切割后的玻璃没有按要求堆放,片于片之间没有垫任何衬垫物,致使玻璃之间直接接触,由于砂粒或玻璃屑等的原因,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造成划伤或擦伤。
4、安装和清洗:在打胶或安装中,人为原因造成的因硬物的划伤或擦伤;在清洗中使用了不干净或较硬的擦拭物,或是在玻璃膜面有水泥砂浆等污染物,而使用了不正确的清洁方法。
二、掉膜
定义和说明:镀膜玻璃膜层表面出现的局部掉膜或脱膜现象。
主要表现为局部的透光率增强或膜层完全脱落,脱膜形态一般是指点状、团状和片状的。
对掉膜现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我们都有严格的标准控制,一般来说,掉膜部位的直径大于是不允许的。
产生原因:引起掉膜的原因较多,往往也较难界定,其主要原因有:
1、生产方面:因镀膜工艺的原因,在生产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针状的掉膜,也叫针眼,是溅射镀膜工艺本身无法避免的。
另外,因镀膜原片本身或设备清洗的原因,也有可能造成掉膜,对此国家标准有相应的要求和规定,我们出厂的产品都是严格按此规定检验,合格后才出厂的。
2、运输掉膜:因玻璃开箱搬运后或切割完后,没有按要求在玻璃片与片之间垫任何衬垫物或垫得不满不平,致使玻璃之间直接接触,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造成玻璃与玻璃膜面直接的相对摩擦而导致掉膜。
这种掉膜一般为点状或团状的掉膜,可用手或检验设备感觉或检查到摩擦的痕迹。
3、腐蚀性掉膜:因玻璃膜面在切割堆放、施工使用或清洗中,因交叉施工或使用了不正确的方法,使得玻璃膜面接触到了酸碱或氧化性物质等,致使玻璃膜面被污染腐蚀而掉膜。
这种掉膜一般能在掉膜面或现场找到腐蚀性物质残留的痕迹。
三、斑点或斑纹
定义和说明:从非镀膜面观看,在镀膜玻璃上存在不规则的黑色斑点状或斑纹状的表面缺陷。
一般有发霉、纸纹、吸盘印、原片沾锡和水印等现象。
产生原因:出现斑点或斑纹的情况较多,其中主要是镀膜前原片就有缺陷,或镀膜后由于储存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
1、生产方面:一般来说,镀膜玻璃生产工艺本身是不会产生这些缺陷的,主要在原片质量上。
比如原片不新鲜出现的发霉和纸纹印等;原片本身带来的吸盘引和沾锡等;钢化或半钢化玻璃清洗不好造成的水印等;以及原片本身受到了污染,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镀膜玻璃产品的斑点或斑纹缺陷。
2、储存和施工安装:由于玻璃长期放置于潮湿和不通风的环境下,或置于室外受到日晒雨淋,玻璃也有可能发霉或变质而出现斑点或斑纹。
3、膜层污染:由于安装施工和清洁时的不当,也有可能造成对玻璃的局部污染而使得玻璃出现斑点或斑纹。
另外,由于玻璃得不到及时的清洁,造成灰尘和油烟等赃物长期附着在玻璃表面,最终因清洗不掉而出现斑点或斑纹状的污染。
四、破裂
定义或说明:这里所指的破裂主要是指因切割或安装使用等原因,致使玻璃上窗上墙后出现的破裂现象。
除安装使用中人为撞击等原因造成的破裂外,我们一般把这种镀膜玻璃安装使用之后的破裂叫镀膜玻璃的热应力破裂。
产生原因:因镀膜玻璃与普通透明玻璃有些光学上的差异,所以在安装使用上就有更严格的要求,其有可能产生热应力破裂的主要原因有:
1、在设计方面:镀膜玻璃的防热炸裂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一个重要因素。
除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室内和室外遮蔽效应,气候条件,所选玻璃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大小等因素外,所选用什么玻璃,如强化镀膜玻璃还是普通镀膜玻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在玻璃安装方面:比如玻璃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与金属框或其它金属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严禁玻璃边角在任何方向直接接触金属框体或保留的空隙过小,更不能象安装普通白玻一样,直接把玻璃放在金属框体上,这样,因镀膜玻璃的吸热作用而膨胀,就必然会导致玻璃的破裂。
另外,玻璃窗或幕墙的安装不平整也是导致玻璃破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由于玻璃在安装中不平,会产生弯曲变形,虽然还不一定马上会导致弯曲破裂,但因各种热应力因素的
影响,就大大增加了玻璃发生热应力破裂的几率,这就对镀膜玻璃的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玻璃的切割质量:玻璃边缘的切割质量至关重要,它是影响玻璃破裂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任何边部的缺陷都会导致边缘的抗张强度降低十几倍,因此,如果因切割质量不好,在玻璃的边缘存在边界凹凸不平整、甭边甭角的情况或有暗伤,玻璃在受热膨胀时,由于内部应力的作用,就极易在边缘有切割缺陷的点开始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