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z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学习内容:《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2. 理请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3.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优美特点。

教学重点:能从文中筛选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1.圈点勾画法;2.讨论法;3.概括归纳法一.自主学习(速读课文,用原文回答)1.什么叫物候?2.什么叫物候学?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5.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二.探究学习(小组讨论解决)6.文章7—10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7.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赏析)提示:对句子的赏析要从词语入手,从修辞手法和准确生动性来分析。

8.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为什么?三.展示反馈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1.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 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说明方法。

3.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4.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5. 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主备:李国强时间:2013年12月3日四.能力提升宣纸①宣纸的原产地——安徽泾(jīng)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宣纸因而得名。

②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纸的制法是利用造纸机把纸浆平铺在网上而形成薄薄的纸页,再经过烘干而卷成纸卷。

宣纸却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

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

③那么,宣纸有哪些特性呢?④宣纸有润墨性。

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涸”的效果。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一、预习指导(一)背景知识本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对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

(二)整体感知本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由现象到本质依次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物候学的作用。

并补充说明物候学的作用,使文章符合逻辑,避免误解,并增强文章的说明力。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段)引出话题: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的工具。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五部分(13段)说明物候学的作用。

(四)写作特点1、条理清晰,科普性强。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符合人们的认知过程。

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就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说明天时、地利等因素对物候现象的影响程度。

有条不紊,言之有序。

2、通俗易懂,科学性强。

作者在介绍物候学的相关知识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如“大地解冻”、“草木萌动”、“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等句子,生动、形象、有趣。

再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两两说明,条理清晰。

二、研讨与拓展1、文章为什么拟题为“大自然的语言”而不拟“物候现象”或“物候学”等其他标题?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报纸刊登这篇文章想向读者传达哪些方面的信息?2、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根据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分析说明准确性、形象性的表现及作用。

再从文章中找出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3、本文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试分析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答案:1、文章拟题为“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课文最后两小节的内容,主题为提示人们要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教学方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教学方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教学方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教学方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但并不是说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其实大自然的万物也同样有它们各自奇妙的语言。

今天就让我们和叶圣陶先生一道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板书题目、作者)【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孕( )育农谚()翩()然草长()莺飞....销声匿()迹.2、解释下列词语(写于课本)次第周而复始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探究问题。

提问:(1)说明文分为哪两类?明确: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本文属于哪一类呀?明确:属于事理说明文1、请同学们先给课文文段标上序号,再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找一、两个学生提问。

然后归纳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和作用。

2、全班同学齐声朗诵第1-3自然段,然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它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说明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描写;这样写使语言生动形象,将抽象的概念通俗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2)在科学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还具有生动性。

找出文段中的一组反义词以及描写四季景象的语句。

春季:“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季:“植物孕育果实”;秋季:“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地落下”;冬季: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老师寄语:老师的眼睛将始终深情地凝视着你成长的脚印,老师将为时刻你加油助威。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洁的物候学问。

2.理清文章的说明挨次,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同学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特点,增加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同学对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爱好,鼓舞同学自己动手搞物候观测。

【教学方法】:同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老师适点引导【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重点:说明挨次的合理运用一:预习导航1、激趣导入: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沟通思想的工具"。

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大自然怎么也有语言呢?原来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今日我们就来看看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告知了我们什么。

2、简介3、给生字注音萌发()孕育()载途()翩然()三年五载()草长莺飞()销声匿迹()4、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4)载途:(5)销声匿迹:(6)周而复始:(7)草木荣枯:(8)年年如是:二:自主探究1、整体感知(同学们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快速精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最好四分钟完成阅读。

找出下面的问题的答案,预备抢答。

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打算因素有哪些?(4)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2、依据上面问题的疏理,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挨次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三:研读提升1、品读其次段,揣摩语言(1).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示我们要干什么事了?(2).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精读6--10自然段。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识记词语。

2.复习说明文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预习了解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

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初读课文—正音、正义连翘()衰草连天()观测()风雪载()途翘起()鬓毛衰()玄观()记载()落叶()丢三落四()落枕()差异()差遣()差错()参差()萌()发:萌芽、发芽。

农谚()衰()草连天次第:一个接一个。

翩(piān)然:孕(yùn)育:簌簌(sù):销声匿(nì)迹:销:匿:周而复始:周:草长莺飞:草木荣枯:花香鸟语:语:风雪载(zài)途:载:年年如是:是:此,。

再读课文:1、要求: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结构。

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再合并成几个意义段。

2、把段义写在每一段的空白处3、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第二部分(4—5):第三部分(6—10):第四部分(11—12):细读课文:第一部分(1至3自然段)。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列问题: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3、本段的结构是:4、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根据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力量。

2.了解物候学问的把握和物候学的讨论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看大自然的爱好。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特点,增加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同学筛选信息,初步概况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挨次,探究这样支配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萌发()连翘()风雪载途()销声匿迹()3、词语解释。

【翩然】【簌簌】【载途】【孕育】【萌发】【荣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课内探究案]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找一找初读课文,然后依据要求,快速精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6、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7、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想一想8、再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找出上面所选学问对应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品一品9、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品尝本文生动美丽的语言。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挨次来说明的?标出有关的时间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认真揣摩、品尝。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知识链接】说明文的基本知识1、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

2、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

3、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4、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一、课前预习(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字注音孕.( )育农谚.()翩.()然草长.()莺飞销声匿.()迹2、解释下列词语次第周而复始(二)整体感知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3、读了《大自然的语言》后,我们知道了预示天气变化,预示季节交替,鱼鳞上的圆圈可以推测鱼儿的。

【家长签字】(温馨提示:请家长写清楚孩子预习时读了几遍课文,请签上姓名)二、课堂研讨1、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标划于课本并交流。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小组合作做交流展示本课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在科学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还具有生动性。

2023年《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23年《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023年《大天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收拾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班级姓名
2、学习本文确切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学习本文的思路概括本文要点--理清本文的结构、说明顺序--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课文研讨与交流
1、给加点词注音:
连翘()销声匿迹()翩然()阻挠()忌讳()
悄然无声()风雪载途()草长莺飞()
2、读课文,迅速确切地筛选信息,整体控制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1页/共3页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3、小组合作商议交流:将课文1、2段文字与其他语段的文字作比较,结合详细语句说说1、2段文字好在哪里?
三、自测自评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顺序、顺序、顺序。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精读课文6~10段,思索: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节?为什么?
3、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主意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划出句子,举两例说说它们的作用。

徐秀形
[《大天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页/共3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盛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语文教学八年级导学案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大雪,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备课人:姓名:
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理解什么是物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会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4、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求知精神。

第一板块:课前备战
1.题目解读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

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扫清字词障碍(8分)
萌发()翩然()孕育()
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区域()纬度()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28分)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
A.光荣又充满形态
B.茂盛又充满形体
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

(8分)
(1)人或物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声无息。

()
(2)远望衰败的草与天空相接。

()
(3)绕完一圈,再从头开始。

()
(4)春天草木茂盛,小鸟试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
7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

(3分)
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___得多。

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_是_________的。

A.观测灵验观察必需B.观测灵敏观测必要
C.观察灵活观望必然
8、题目: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3分)
9、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10分)
10、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5分)
1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5分)
12、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分)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展示
一、合作互查
检查课前备战完成情况。

对子对我课前备战总评分
评语:
二、合作、交流、展示一、阅读课文,合作探究,筛选出以下信息: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物候现象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5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根据以上问题,给文章划分结构。

三、课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四、课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五、精度精炼
(一)精读第1、2、3段,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段写作顺序是什么?标准性的词语有哪些?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2、第1-3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3第一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加以赏析。

4第一段中“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能否删掉,为什么?
6第3 段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找出标志性的词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加以分析。

第三板块:课后拓展
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他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中第2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