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
太空授课观后感7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7篇最新太空授课观后感1今日,老师让我们看了王亚平阿姨在神舟十号在太空中给我们太空授课,授课重点是让我们了解太空。
专家给我们演示了在地球上,小球来回转动,王亚平阿姨在太空上却不能转动小球,小球只能往上飞。
在太空上陀螺飘在空中转,而在地球上只能在地上转动。
在地球上给气泡充气会爆炸,而在太空上汽泡充气不会爆。
王亚平阿姨说:“要是始终站在飞船上不动很长时间,就不能飘着走了。
”有的网友提了建议:人在太空中会不会长高,在太空中大小便怎样处理……一些问题。
我们陈老师说:“你们也可以提一些问题写在博客上。
”我提一个问题:太空中会有蚊子吗?盼望大家能过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今我们宏大的祖国,实现了这个愿望,科学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真是一次有意义的课程。
最新太空授课观后感2自3名航天员于6月13日进驻天宫一号后,多项空间科学试验和技术试验间续开展。
其中,即将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受到广泛关注。
神舟十号放射胜利了,这次,神舟十号依旧带了一名女宇航员上天,还首次进行了一次太空授课。
我们看到奇妙的外表张力,好玩的水膜,剔透的水球。
太空,制造特别妙的现象,真让人耳目一新。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摇摆;小陀螺会翻着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跟头自然停止翻滚,地球就是这样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状态,太空像个大大的荷叶,可以接住露珠。
失重的试验,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见着改变,那种奇异感便更加直观。
太空照片观察了,太空对话实现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见,天地间太空讲课沟通竟然也实现了!赞叹!我们都用心的看着神舟十号的航天员王亚平在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最终还与地面师生双向互动沟通。
我觉得这是我上过最好玩的的课,这次太空授课让我学习到了特别多的学问,我觉得特别的快乐。
最新太空授课观后感3今日慕名看了太空授课视频。
说实话原来对物理很感爱好的,常常幻想可以在一个灰暗的大教室里,拉上窗帘,点一盏灯,做一些稀奇奇怪的试验。
太空授课观后感600字

太空授课观后感600字2021年6月20日10时,一个兴奋人心的时刻。
我国首次在太空中为中小学生授课。
主讲为“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特地预备了太空授课观后感600字,欢迎借鉴学习!太空授课观后感600字16月20日这一天中午我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观演。
本想着学校今日上午会让我们观演,可等待了一上午,却落了一场空。
开始了,开始了。
亚平老师的讲台是用太空自行车改造而成,而在她的脚下,用两个东西在固定着她的脚,使她可以站着为我们讲课,否则她可能就得飘在船舱里为我们讲课了!身为“神十”指令长的聂海胜,在刚开始就为我们表演了“空中打坐”。
只见聂海胜同志正享受大家的掌声时,亚平老师轻轻一推,聂叔叔就从这一头飘到了那一头,姿态滑稽得很,令人忍俊不禁。
讲课正式开始了,第一个试验就是怎样在空中测质量?亚平老师首先提问了,在地球上我们是如何测质量的呢?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是可以用天平测量,有的说是可以用电子称来测量,还有的说是可以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测量……可这些在失重太空中,统统都不行行。
在太空中假如宇航员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要怎么办呢?接着亚平老师就演示了在太空中测聂叔叔的质量。
只见聂叔叔牢牢地握住了一个仪器,亚平老师把他和仪器用力往后拉了一下,接着聂叔叔就重重地撞了一下,仪器显示出聂叔叔的体重——74公斤。
这其实主要是利用了太空专用质量测量仪和一个能测出物体加速度的系统。
然后根据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这个原理,从而算出聂叔叔的体重来。
亚平老师接下来还为我们演示:单摆运动、陀螺,以及与水等液体有关的演示。
在这几个演示中,我最宠爱的就是单摆运动了。
只见聂叔叔递给了亚平老师一个小支架,亚平老师将支架上用线连接柱的一个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转动轴,慢慢松手,结果小球不仅没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确定高度就静止不动。
若挪动小球的位置到确定高度再松手,小黄球就会左右摇摆了,但速度很慢。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7篇)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7篇)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篇1同学们可苦学习,为中国梦增加颜色带着航天员的美妙祝福,我们完毕了今日这堂特别的科学试验课,我也信任我们能够为中国梦增加颜色,能够为中国梦添砖加瓦,一幕幕令人震撼的科学试验结果实在令人感慨。
科学在转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在我们得瑟还能干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来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我们去努力,还需要我们去用科学的力气建立我们的祖国。
今日宇航员叔叔阿姨给我们上的这堂特殊的科学试验课,将会是我以后的动力,是我为中国梦增加颜色的动力,竟会是我开启科学世界大门的钥匙,加油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力气为我们宏大的中国增加颜色!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篇2神舟十号航天员20日上午在天宫一号进展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向民众普及科学学问、激发科学精神,同样是中国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任务。
神十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太空授课生动表达了“应用性”特色,表达了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效劳的功能。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篇3本周星期五,我们怀着感动而期盼的心情,在班主任陈教师的指引下观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的视频。
视频里的内容是王亚平姐姐在太空里做试验的过程。
王亚平姐姐做了很多试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做水膜。
在失重的状况下,王亚平姐姐先弄好一个水膜后,再往水膜里加水,在加水的过程中,水膜里的水不会像在地球上加水时会漏出来,而似乎是用磁石吸住一样。
加完水后水膜已经变成了一个晶莹透亮的水球。
王亚平姐姐再往水球里加一种红色的液体,使晶莹透亮的水球变成了一个红彤彤的水球,像一颗巨大的水晶玛瑙,漂亮极了。
我心动了,这实在是太好玩了!要是我能亲拘束失重的`太空中做这个试验该多好啊!从今以后,我更要好好的学习学问,加强体育锻练,为着登上太空的目标而努力,去探究在太空上更多的未解之谜!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篇42023年6月20号上午10时,中国首位“太空教师”女航员王亚平在神十的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太空授课。
初中生聆听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后的心得感想

初中生聆听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后的心得
感想
参加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我感受到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有机会亲眼见证了神舟十号的壮丽发射,以及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英勇表现,这给了
我很大的鼓舞和启发。
在航天员的授课中,他们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太空中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历。
他
们从宇宙的起源、太空的特点、太阳系的构成等方面进行讲解,让我们对太空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看他们在太空中进行实验和体能训练的视频,我深切体会到了航
天员们为了探索未知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他们的坚毅和奉献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他们还谈到了科学探索和创新的重要性。
航天员告诉我们,科学是推动人类进步和发
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人类才能够在各个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为
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对于我们作为中学生来说,极具启发意义。
我们要保持
对知识和科学的好奇心,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为了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航天员们平易近人的态度和真诚的笑容。
他们向我们传递了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持不懈,勇敢面对。
他们的言
行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动力,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对太空和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有
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探索未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奋斗。
我
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取得成就,为祖国的
繁荣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今天,我终于有幸观看了神十太空授课。
本次授课是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的,直播间内同时有来自国内外的数百万观众在线观看,瞬间感受到了神舟太空科技的强大。
第一部分:简介神十太空授课是中国官方主办的一项重大科普活动。
它以太空科学为主导,全方位展示中国太空科技的现状和前沿,弘扬国家的科技精神。
在这个独特的教学环境里,中国的天空实际变成了课堂,它不仅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的太空实力,而且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本次授课由张又侠专家进行,主题为“梦想启航,勇立长空”。
第二部分:内容及理解在授课当中,张又侠专家从宇宙、星球、月球,一步步为我们阐述了太空科技的前沿成果,向我们逐一介绍了我们周围的宇宙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强大和人类探索未知的壮举。
此外,在授课中张又侠专家还介绍了中国太空科技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完美地展现了神舟十号的功绩。
让我们对中国的太空事业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懂得了我们国家在太空科技方面所拥有的力量。
除此之外,张又侠专家还介绍了太空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科学规律,让我们学习到了数学、物理等相关知识。
通过授课,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能够为解决人类问题,破解人类难题所发挥出的伟大作用。
第三部分:引用台词、画面和音乐等元素在授课中,张又侠专家通过生动的语言、图像与声音元素,完整的呈现出了各种科技设备。
在台词方面,他准确地使用了严密的科学语言;在画面方面,他让照片甚至是卫星影像与叙述相结合,在打造一个鲜活的闪亮的太空探索世界。
特别是在结束前,播放的神十十二人回家过年的短片,不仅仅为授课增色不少,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神十探索团队的凛然正气与国家使命感。
第四部分:评价本次授课内容极其丰富,可谓几乎涵盖了太空科技的方方面面。
张又侠专家通俗易懂、内容丰富,非常生动有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对太空科技的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另一方面,本次授课作为一项太空科学公益性质的活动,更是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发展科技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广大中小学生探索太空科学,激发科技创新热情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精选6篇)

1 新建文件夹1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文件夹的概念和作用,初步理解文件路径的概念。
2.学会新建文件夹的方法以及重命名文件夹的方法。
3.培养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识,养成对自己文件进行合理分类的习惯,逐步形成科学分类和存放的良好品质。
2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文件和文件夹,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也能输入一些汉字。
本节课就是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达到掌握创建文件夹的技能操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重点难点对文件夹功能的理解和文件的合理分类。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文件夹的概念和作用,初步理解文件路径的概念。
2.学会新建文件夹的方法以及重命名文件夹的方法。
3.培养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识,养成对自己文件进行合理分类的习惯,逐步形成科学分类和存放的良好品质。
4.1.2学时重点对文件夹功能的理解和文件的合理分类。
4.1.3学时难点对文件夹功能的理解和文件的合理分类。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阳阳他家的计算机里的文件纷繁复杂、杂乱无章。
不知道怎么办?请大家看看,这就是阳阳家计算机的“E”盘。
(展示图片)你有什么感受?(2、我们再看看丽丽家的计算机的“E”盘是怎样的呢?(展示图片)通过对比,你有哪些想法呢?3、看来同学们都想学丽丽做一个有条理的人,把计算机里的文件分类存放好,对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新建文件夹”用它来分类存放和管理文件资料。
(揭示课题:《新建文件夹》(设计意图:以“阳阳”和“丽丽”家电脑E盘的文件存放进行对比,引入课题,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用文件夹分类存放文件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活动2【讲授】二、新课文件夹的概念同学自己思考问价是什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在计算机中像这种黄色的“箱子”,就是文件夹。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2023年3篇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20233篇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顶尖科技的结晶,近日,神舟十号飞船已经升空了。
王亚平,这是唯一乘坐神舟十号上太空的女宇航员,搭载神舟十号上太空的宇航员还有聂海胜、张晓光这两名男宇航员。
我为神舟十号的升空感到傲慢的同时,我们得到了一个兴奋人心的消息,那就是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将在6月20日的早上10点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进展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这是我们以前的一个幻想,现在,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就要和我们一齐来实现这个宏大的幻想了!6月20日的早上,我们和教师感动地围坐在教室里,等待着太空授课的正式开头。
10点左右,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正式开头。
王亚平姐姐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位太空教师,首先王亚平向我们讲解了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外表张力的作用。
三名宇航员细心地为我们讲解一些好玩的物理现象,同学们既奇怪又艳羡。
在失重的条件下,宇航员们可以轻松地漂移在半空中,我们感觉太奇妙了,这些好玩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无尽的遐想!这次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我们欣赏后,都有特别大的收获。
我们不仅仅收获了专业的学问,这堂生动好玩的太空授课也引起了我心中的感想。
我要奋勉学习,将太空的相关学问学好,熬炼好身体,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精彩的宇航员。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篇二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空间试验室,这次,神舟十号将会与天宫一号进展对接。
作为学生,我感觉到我们特别幸福,由于这次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将会在天宫一号为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开展一堂特别有意义的太空授课,我们都在翘首以盼太空授课的到来,太空授课的时间为2023年的6月20号。
20号早上10点许,中国的第一次太空授课正式开头。
首先,王亚平、聂海胜两名宇航员为我们展现了在太空中“打坐”。
在失重的状况下,宇航员可以轻易地在空中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同学们都看得很入神。
随后,三位宇航员进展了五个试验,分别是:翻开“箱子”测质量、奇妙单摆做圆周运动、陀螺轴向不变向前飞、“水膜”内嵌入中国结、一般水变身“魔法水球”。
2023年观太空授课有感

2023年观太空授课有感2023年观太空授课有感1观看了《神州十号太空授课》后,我就心理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航天员!驾驶着航天飞机飞向太空。
因为只有在太空才能在做一些平时我们生活中做不到的动作,譬如:航天员可以在船舱里飘来飘去,如果我们想在房间里飘起来,是不可能的;在航天飞机上可以看到我们美丽地球的全貌;一望无际的宇宙和数不清的行星、彗星、还有会飞得流星.......同时,我也很佩服我们的航天员,他们能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给在失重环境下给航天员量体重,再进过负责的组装,做出了太空体重器。
在佩服我们敬爱的航天员的同时,我还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的水,也会浮动起来。
航天员给我们展示了把金属圈放在水里拿出来,圈里的水像被黏住了,把金属圈轻轻摆动,圈里的水居然都没有掉落下来。
我还知道了“单摆”在太空是不会左右摆动的,而且只要用一点点力来推这个用来做实验的“小球”,“小球”就会做旋转运动。
在视频里航天员问我们:“可以用其他什么方法可以测质量?”我想:只要先知道航天员在地球上,相等条件下的转动频率,然后再测得在太空中的转动频率,相对比,就可以知道航天员比以前胖了,还是瘦了。
2023年观太空授课有感2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间为:6月20日上午10时。
届时将进行首次太空授课。
按照计划,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从而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届时,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学将组织收看,天宫一号也将成为中国“最高”讲台。
太空授课观后感资料:太空授课小实验1、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
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牛二定律,就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了。
2、小球单摆实验:用一个支架固定,在摆轴前端用一根细线拴住一个小球,然后将小球拉高到一定位置松开手,结果小球悬浮在当前位置静止不动,并没有跟地面上一样做往复摆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
今天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更是中华人民值得骄傲的一天。
因为我们即将会上一节非比寻常的课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
在清晰的电脑画面上,我们能看到三位伟大的航天员正准备给我们上一节生动有趣的太空课程。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
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
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
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