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夹具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齿轮泵盖夹具设计方案

齿轮泵盖夹具设计方案

齿轮泵盖夹具设计方案
齿轮泵盖夹具是用于固定齿轮泵盖的一种装配工具。

齿轮泵盖夹具的设计方案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夹具形状设计:夹具设计应尽可能简洁明了,以确保装卸速度和操作便利性。

夹具应具备一定的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夹紧力的均匀分布。

2. 材料选择:选择耐磨耐腐蚀的材料,如优质钢材或耐酸碱材料,以确保夹具长时间使用不受损。

3. 夹紧方式:夹具的夹紧方式可以选择机械夹紧或液压夹紧。

液压夹紧方式可以实现更大的夹紧力且操作更方便,但相对复杂度和成本较高。

4. 安全设计:夹具设计应考虑操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夹具在装卸过程中不会滑动或松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夹具上应设置安全装置,防止误操作造成伤害。

5. 尺寸调整:夹具的结构应具备一定的尺寸调整功能,以适应不同型号和规格的齿轮泵盖。

6. 维护和保养:夹具应易于拆卸和清洁,以确保长时间使用不会积累灰尘和杂物。

7. 成本控制:夹具的设计应尽量简化工艺流程,降低制造成本。

在材料和结构设计上要权衡性能和成本,选择合适的方案。

在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进行样机制作和测试,优化设计细节,确保夹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夹具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部件,以确保夹具的长时间稳定使用。

CA6140拨叉831005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全套图纸)

CA6140拨叉831005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全套图纸)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图纸) QQ 36396305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大学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辅助环节。

它是我们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加工工艺及夹具结构设计的一次重要实践,对于培养我们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设计的能力,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和去工厂从事工艺与夹具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让我们初步具备设计保证加工质量的高效、省力、经济合理的专用夹具的能力。

掌握从事工艺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今后进行毕业设计和去工厂从事工艺与夹具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有许多不足之处,恳求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一 零件的分析(一) 零件的作用众所周知,现在的机床有许多半自动控制的,这类机床能实现有级调速,靠的是拨叉拨动从动装置而实现。

本工艺学课程就是针对CA6140车床的拨叉而设计的,此零件的结构如图所示。

它安装在机床齿条的末端,调速时扇形齿由人工拨动,使齿条左右移动,此时拨叉拨动从动装置末端的轴套也作左右移动,从而使得转换齿轮的啮合,达到调速的目的。

零件有花键,可以保证零件使用时不发生转动。

零件工作时所受的载荷主要是两槽在花键孔方向上的载荷。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的拨叉共有两组加工表面,现分述如下:1. 以右端面为基准的加工表面这组加工表面包括:mm 012.0018+宽槽内外表面至该基准面的距离,槽mm03.008+内表面至基准面的距离。

2. 以mm 25φ花键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组加工表面包括:mm 28.0022+φ孔,mm 023.0025+φ六齿方齿花键孔,以及2×15°倒角。

偏心齿轮轴专用夹具设计

偏心齿轮轴专用夹具设计
wi t h t ec h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Ke y wo r ds:e c c e n t r i c s ha f t ;t u r n i n g;f i xt u r e
1 引 言
在机械传动 中, 回转运动变为往复直线运动或往
很 好 的效果 , 在 实测偏 心距 时 , 百 分 表最 高侧 母 线 与
2 通用夹具车偏心轴 工艺分析
根据偏 心 轴 的特点 , 在 车床 上用 通用 夹具 车削 偏
心轴 的方法 有 以下 几种 。
2 . 1 在 三 爪 卡盘上 车偏 心轴 对 于数 量少 、 精 度不 高 、 偏 心 距小 、 长 度较 短 的偏 心工 件 宜 采 用 三 爪 自 定 心 卡 盘 加 垫 片 的 方 式 车
复 直线 运动 变 为 回转 运动 , 一般 是 利用偏 心 零件来 完 成 。例 如车床 床 头箱 用偏 心工 件带 动 的润滑 泵 , 汽车 发 动机 中的曲轴 等 。偏 心 工 件 就 是零 件 的外 圆和 外 圆或 外 圆与 内孔 的轴线 平 行而 不相 重合 , 偏 一个距 离 的工 件 。这 两 条 平 行 轴 线 之 间 的距 离 称 为 偏 心距 。 外 圆与外 圆偏 心 的零件 叫做偏 心轴 或偏 心盘 ; 外 圆与 内孔 偏 心 的零 件 叫偏 心套 。 车 床加 工 零 件 时 , 工 件绕 某 一 固定轴 线 回转 , 各 表 面具有 同一 的 回转轴 线 , 故易 于保 证加 工 面 间同轴 度 的要求 。偏 心轴 类 的零 件 由于具 有 不 同 的 回转 轴 线, 加工 的过 程 中 , 由于偏 心 的存 在 , 就要 绕各 自的 回 转 中心 车 削 J 。 就 车 床 的传 动 原 理 和 使 用 范 围 而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77齿轮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说明书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77齿轮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说明书

毕业设计设计题目:齿轮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姓名:起讫日期:指导老师:目录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1)二设计任务 (1)三对零件工作图的分析 (2)四选择毛坯 (3)五确定表面加工方案 (4)六选择定位基准 (6)七拟订加工工艺路线 (6)八确定加工余量 (8)九选择工艺装备 (9)十夹具设计要求 (11)十一夹紧力的计算 (11)十二夹具零件的选择 (12)十三选择切削用量及切削力 (14)十四确定工时定额 (15)十五小结 (15)十六参考书 (17)一设计目的及要求1、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以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设备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科学,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此在完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设计的实际训练,使学生通过工艺设计获得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全部相关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及技术测量,金属学与热处理学)进行零件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初步具备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并能保证加工质量的专用夹具的能力,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2、要求:○1掌握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方法,能正确解决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在加工中的工艺问题。

○2根据已学的知识,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根据被加工零件要求,设计出能保证加工技术要求,经济、高效的工艺装备。

○3认真复习设计有关的知识,并查阅有关的资料,手册让学生会使用与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有关的手册及图纸资料。

二设计任务:设计题目:设计齿轮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生产纲领:一般为500-5000件(中批)具体设计工作内容:1、抄绘,分析零件的工作图,图幅为A3。

ca6140车床齿轮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齿轮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齿轮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进展专业知识解决时刻生产问题的依次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设计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中能逐步把握查阅手册,查阅有关书籍的能力。

在设计中逐步培养了我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我们今后参加工作有极大的关心。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1.零件加工工艺设计1.11 审查零件的工艺性齿轮零件的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但基准孔φ68K7mm要求Ra0.8μm有些偏高。

本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

关于4个φ5mm的小孔,其位置是在外圆柱面上6mmX1.5mm的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距离为3mm。

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为定位基准,故要较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比较困难。

分析该小孔是做油孔之用,位置精度不需要太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即能使油路畅通,因此4个φ5mm的孔加工亦不成问题。

1.12 要紧技术要求零件图上的要紧技术要求为:精度:7—6—6FL JB179—83热处理:齿部G52 4槽内侧G48 淬硬2mm1.13 加工表面的尺寸及要求Φ90mm外圆面:表面粗糙度Ra3.2μmΦ106.5mm外圆面:表面粗糙度Ra6.3μm齿圈外圆面:表面粗糙度Ra3.2μmΦ68K7mm内孔:表面粗糙度Ra0.8μmΦ94mm内孔:表面粗糙度Ra6.3μm端面:表面粗糙度Ra3.2μm及Ra6.3μm齿面:表面粗糙度Ra1.6μm 精度7—6—6FL槽:表面粗糙度Ra3.2μm和Ra6.3μmΦ5mm小孔:表面粗糙度Ra2.5μm1.14 零件的材料零件的材料为45钢1.2 选择毛坯的形状、尺寸、公差齿轮是最常用的传动件,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

该零件的材料为45钢,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亦不复杂,又属成批生产,做毛坯可采纳模锻成型。

齿轮加工工艺说明书

齿轮加工工艺说明书

第一章 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汽车行驶时,齿轮始终在重载荷、高转速中工作。

在换挡时,还承受冲击载荷,所以要求齿轮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在齿轮加工中,为保证齿轮能满足以上要求,应对齿轮在滚齿之后采取磨齿,对齿轮的热处理应采用渗碳淬火,在最终加工中还应采取磷化处理以提高齿轮的防腐性能。

第五速齿轮从结构上来分析属于多联齿轮,由结合齿和传动齿组成。

为使润滑用能充分的起到润滑作用,在齿轮钻出3个油孔。

换挡时为减少齿轮的冲击,在齿轮大端加工出四个止口。

1.2零件的技术条件分析齿轮加工分为齿坯和齿轮轮齿加工。

齿轮的加工部位有轮缘、轮辐、轮毂和内孔。

齿坯的加工精度对齿轮的加工、检验和装配精度影响很大,所以其加工精度应满足GB10095-88的要求。

齿轮轮齿的加工部位有齿形和倒角,同时还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热处理后还要进行内孔、内孔端面的磨削加工和齿形的精整加工。

综上所述,零件的技术条件主要分以下两种: 1.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如零件图所示:齿面的粗糙度Ra 0.8,加工精度IT5~IT6; 齿轮内孔尺寸ø025.0030+,由于齿轮与第二轴上的轴承有配合要求,故其不仅加工经济公差等级比较高而且其表面粗糙度为Ra 0.4。

一般载货汽车变速器和拖拉机变速箱齿轮的精度一般是6到7级精度,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 3.2. 2.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如零件图所示,零件的D 、E 、F 面三处具有形位公差要求;D 面对于定位基面φ029.001.070++的定位基准垂直度为0.015,平面度为0.01;E 面对于内孔的定位基准的垂直度为0.05,端面的平面度为0.01;F 面对于内孔的定位基准的垂直度为0.03;1.3零件的其它技术要求1.未注明倒角1X45○2.应除去加工时产生的毛刺,夹角平滑。

3.强力喷丸处理(磨齿后)。

4.热处理:渗碳淬火表面硬度650~800HV;以大端齿根部为准,渗碳层厚度为0.4~1.0mm;心部硬度513HV。

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进行滚齿加工用的夹具设计方案

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进行滚齿加工用的夹具设计方案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进行滚齿加工用的夹具设计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重庆学习中心批次层次专业09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号学生指导教师起止日期20180909-201810242018年10月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进行滚齿加工用的夹具设计摘要齿轮作为机械设备中的传动、控速、换向、变向的必要构件和设备,其设计和加工制作工艺决定着整个机械行业的发展进度。

机床夹具是在金属切削过程中,用以准确的确定工件位置,并将其牢固的夹紧,以接受加工的工艺装备。

为了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充分发挥和扩大机床的工艺性能。

因此,本次我们针对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和流程提出了该设计理念。

本文针对齿轮在切机床上的加工工艺要求和具体流程,从定基、装夹、加工到设备的选用,均有深入研究。

其次,针对滚齿加工时使用的夹具和滚齿液压波形胀紧夹具设计采用的夹紧原理,通过不断实践深入分析,并对生产模型进行模拟。

并配合CAD、Pro/Engineer等辅助设计软件来实现整个设计过程。

完成了齿轮机械加工工艺的全部过程分析和与其配套的机床夹具研究,包括定基、加工、设备的选用分析和原理分析等,本文设计的齿轮生产方式,基本可以满足工程需要,本文使用的设计方法,也可为同类夹具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齿轮;加工工艺;夹紧原理;夹具设计目录1 绪论41.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41.2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51.3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情况61.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2 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72.1定位基准的选择72.1.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72.1.2精基准的选额原则82.1.3辅助基准的应用102.2装夹方法102.2.1压板、螺丝、V 型架、垫块组合102.2.2 采用502胶水粘合112.2.3 磁性吸盘吸附122.3加工工艺问题162.3.1基准修正162.3.2齿轮加工方案162.3.3热处理的安排182.3.4制定工艺路线192.3.5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具202.3.6加工工序设计253 滚齿加工用的夹具设计273.1夹紧原理简介273.2夹具设计284 滚齿液压波形胀紧夹具设计314.1夹紧原理简介314.2夹具设计321 绪论1.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双联齿轮磨孔夹具设计及应用

双联齿轮磨孔夹具设计及应用
的火 花 间隙 。
4 电极 编程 加 工 的几 点 经 验
( ) 加工 薄 片 电极时 , 防止 变 形 , 下 刀量 不 1在 为 层
宜太大, 走刀 速 度 不 可 过 快 ; 切 削顺 序 中采 用 层 优 在 先 , 以保证 薄 片 四周 受 力平衡 。 可 () 2 注意构 建加 工模 型 。在 编程 时 不 能 局 限于 现
注 意此类 电极 的加工 顺 序 : 加工 顶 部 曲面再 加 ( 大刀走 ” 。 种 方法 多用 在等 高类 的加工 刀路 中 , 先 即“ )这
. mm的火花 间隙 。 工侧 壁 。即先在 薄片 被加 强 的状 近似 01
形状 , 加工 侧 壁 , 防 加工 顶 面时 因 薄 片强 度 不 够 再 以
本 文从 一 个 在实 际 中得 到 验证 的实例 出发 , 讨 探
编程 时 , 需设 置负余 量 , 而在软 件 的参 数设 置 中不 允许 了薄 片 电极 的数控 编 程 加工 方法 和过 程 , 以及 电极 加 负余 量大 于刀角半 径 , 因此 当用 到平底 刀加 工 曲面时 , 工 的经 验 , 数控 编程 加工 人员 提 供 了薄 片 电极 的加 为
种 作法 太耗 时 间 , 用 价值 不高 。 实
工 , 解决 残屑 缠刀 问题 , 可 更能 保 证加 工 效 果 , 以及避
免在边 上 出现 毛刺 。
蕊 利材具品限司代 — 奏明钢模制5 结 束 语 有公 铀 蛙
铜 .

( ) 电极 需 要放 电 间隙 , 4因 在使 用 C /A 软件 ADC M
w r i g ef in y o k n f ce c . i
Ke r s up ia e g a ; rn n o e ca y wo d :d lc t e g i dig h l l mp; e in a d a pl ai n; l mp n e r;n e a r d sg n p i to c a i g g a i tr l c n gidn c ie rn i g ma h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EJIANG WATER CONSERV 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机床夹具设计实训
题目:插22mm宽键槽的夹具设计
系(部):机械电子工程系
专业班级:数控11-2
**:***
学号:*********
指导教师:陈仙明王铁流
2013年7月2日
目录
1.零件与工艺分析 (1)
2.机夹类型的选择 (1)
3.定位装置的设计 (2)
3.1 定位方案的确定 (2)
3.2 定位误差分析 (2)
4 .夹紧装置设计 (3)
4.1 夹紧机构................................... . (3)
4.2 夹紧力的计算 (3)
5 .夹具体设计 (4)
6 .夹具精度分析 (5)
一、零件与工艺分析
零件图
1 、齿轮加工工艺程的内容和要求
齿轮的加工工艺程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齿轮毛坯加工、齿面加工、热处理工艺及齿面的的精加工。

在编制工艺过程中,常因齿轮结构、精度等级、生产批量和生产环境的不同,而采取各种不同的工艺方案。

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如下几个阶段:
1)齿轮毛坯的形成:锻件、棒料或铸件;
2)粗加工:切除较多的余量;
3)半精加工:车、滚、插齿;
4)热处理:调质、渗碳淬火、齿面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等
5)精加工:精修基准、精加工齿形
2、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为了减少定位误差,提高齿轮加工精度,在加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选择基准重合、统一的定位方式;
2)内孔定位时,配合间隙应近可能减少;
3)定位端面与定位孔或外圆应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来,以保证垂直度要求。

本工序在齿轮Φ85mm内圆处插22mm宽的键槽,工序图如图1-1所示。

在进行本工序前,定位基准Φ227.5mm的外圆表面未加工,其他端面及外圆都已经加工,达到图纸的要求。

该工序所用的设备为插床,刀具选择标准键槽插刀,本工序选用Φ22键槽插刀。

键槽的宽为22mm,键槽的深度要求为90.4mm,表面粗糙度为12.5mm。

二、机床夹具的类型的选择
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装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

在金属切削机床上使用的夹具统称为机床夹具。

在现代生产中,机床夹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它直接影响着工件加工的精度、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制造成本等。

机床夹具的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机床夹具进行分类。

按夹具的使用特点分类属于组合夹具,按使用机床分为插床夹具,按夹紧的动力源分为手动夹具。

三、定位装置的设计
3.1 定位方案的确定
因为此工件是大批量的生产,可以在插床上安装夹具,以便加工。

方案一:以φ110的外圆表面自定心三爪卡盘与活动顶尖定位,限制X Y Z Z 四个自由度。

这种定位方案保证轴向尺寸精度,再由于夹紧力方向与切削力方向不一致,切削力远离定位支撑面,加紧不稳定。

方案二:工件以φ110外圆和端面在v形块上的定位销定位,限制X Y Y Z Z 五个自由度,由于v形块定位精度高,工件轴向位置用止动定位销定位,能保证加工精度。

另外,夹紧力方向与切入方向一致,且夹紧力在主要定位支撑面内,定位夹紧可靠。

由此分析,选择第二方案。

3.2 定位误差分析
夹具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保证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

影响位置精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工件在夹具中的安装误差,包括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

2)夹具在机床上对定误差,指夹具相对于刀具或相对于机床成形运动的位置误差。

3)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包括机床的几何精度、运动精度,机床、刀具、工件和夹具组成的工艺系统加工时的受力变形、受热变形、磨损,调整、测量中的误差,以及加工成形原理上的误差等。

第三项一般不易估算,夹具精度验算是指前两项,其和不大于工件允许误差的2/3为算合格。

选用标准v 形块定位,不计其制造误差,所以工件采用φ110外圆表面定位时,只有定位基准面的制造误差,造成工件定位中心偏移,产生基准位移误差,而且方向不定,由此可
知:Y方向:△Y=A m ax-A m in=0.057-(-0.035)-0=0.092mm

B
=0
于是定位误差△
D =△
Y
+△
B
=0.092mm
X方向:△
Y =A
m ax
-A
m in
=0.057-(-0.035)-0=0.092mm

B =A
m ax
-A
m in
=0.022mm
于是定位误差△
D =△
Y
+△
B
=0.114mm
四、夹紧装置设计
4.1 夹紧机构
(1) 夹紧力的方向要有利于工件的定位,并注意工件的刚性方向,不能使工件有脱离定位表面的趋势,防止工件在夹紧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

(2)夹紧力的作用点应选择在定位元件支承点的作用范围内,以及工作刚度高的位置,确保工件定位准确、不变形。

(3)在确定夹紧力的方向、作用点的同时,要确定相应的夹紧机构。

确定夹紧机构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机构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安全性。

夹紧机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夹紧力,以防止损坏工件及伤害到夹具操作人员。

②手动夹具的夹紧机构的操作力不应过大,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③夹紧机构的行程不宜过长,以提高夹具的工作效率。

④手动夹紧机构应操作灵活、方便。

确定夹紧力的方向、作用点,以及夹紧元件或夹紧机构,估算夹紧力大小。

夹紧方案也需反复分析比较,确定后,正式设计时也可能在具体结构上作一些修改。

4.2 夹紧力的计算
夹紧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套筒在切削力矩M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和轴向力FY的作用下发生轴向移动。

为简化计算,近似将三爪受力视为一样大,因此在每个夹紧点上使套筒转动的力为M/(3R),使套筒移动的力为FY/3,夹紧力FJ产生的摩擦力为μFJ。

在开口环上取与卡盘爪子相接触的一点A作为静力平衡点,在XOY平面内(见图3),根据静力平衡原理,摩擦力μFJ在X和Y方向产生的分力应分别与套筒转动的力M/(3R)和移动的力FY/3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假设摩擦力与Y轴形成的夹角为α,则
μFJcosα=-FY/3 (1)
μFJsinα=-M/(3R) (2)
将(1)、(2)两式分别二次方后再相加,得
(μFJ)2=(FY/3)2+M2/(3R)2
故夹紧力为
FJ=[FY2+(M/R)2]1/2/(3μ)
实际夹紧力为
FJO=KFJ=K[FY2+(M/R)2]1/2/(3μ)
式中 FJ———理论夹紧力(N)
FJO———实际夹紧力(N)
K———安全因数
μ———摩擦因数
R———工件半径(mm)FY———轴向切削力(N)
M———切削力矩(N.mm),可按最大值M=
FCR进行计算,FC为主切削力。

FC、FY可按切削力的相关经验公式(指数公式或单位切削力计算公式)求得。

五.夹具体设计
六、夹具精度分析
工序中键槽两侧面对φ110轴线的对称度和平行度要求较高,应进行精度分析,其他加工要求未标注公差或公差很大,可不进行精度分析。

尺寸1100035.0-mm △D =△Y +△B =0.092mm
2.键槽宽度分析
因为键槽为110026.0026.0- mm ,即工件的尺寸公差为0.052
3.Φ85mm 孔对基准轴的径向圆跳动误差0.025mm ,Φ227.5mm 外圆对基准轴
的径向圆跳动误差0.025mm
上述加工要求由于误差环节不多,易于保证,可不进行验算。

七、心得体会
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通过这次实训,不断得使用Auto CAD绘图软件进行绘图,我对Auto CAD绘图软件的应用更加纯熟。

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的绘图能力不是很好,而且自己也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设计和计算过程中我和同学们都会出现一些细节的遗落和错误,在同学的探讨和老师的帮助下也都一一改正,虽然可能还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继续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不断地反映出来,第一次进行这样的课程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在同学们的帮助和老师的指点下,我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成功的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来,这对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很有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