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生物防治的研究与探讨

合集下载

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概述生物灾害是指由于各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危害,例如寄生虫、细菌、真菌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因此,防治生物灾害已成为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生物灾害防治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生物灾害的防治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建议。

第二章生物灾害的分类生物灾害可以分为植物生物灾害和动物生物灾害两类。

2.1 植物生物灾害植物生物灾害主要针对各种植物病毒、真菌、昆虫、有害草等。

这些灾害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从而使农民的收入减少。

目前,对于植物生物灾害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2.1.1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喷洒或注射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品来杀灭或控制有害生物。

但是,长期以来大量的化学农药滥用已经导致了农产品中的残留物增多,并且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化学防治并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手段。

2.1.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益生物来控制或减轻人畜植物遭受生物灾害的损失。

生物防治技术将生物对生物灾害的控制力量转化为有效的防治手段,同时也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

例如,利用昆虫、寄生菌等天敌防治多种病虫害已经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

2.1.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采用物理方法,例如高温、低温、辐射、电击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杀灭和控制。

由于其安全、环保、卫生和效果稳定等特点,物理防治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2.2 动物生物灾害动物生物灾害包括对人和动物的威胁,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病原真菌以及昆虫、蜱等寄生虫。

近年来,传染病防治重视疫苗的广泛普及,人们对动物疫情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对于动物生物灾害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2.1 疫苗研发疫苗是控制疾病爆发的重要工具。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背景十分重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各种病虫害、有害植物和动物不断威胁着森林的生长和发展,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成为了当前林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投入的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

各种先进的防治技术应运而生,为林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研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对于维护森林生态平衡,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解决林业生产中面临的害虫、病害等问题,保护林木健康生长。

通过研究不同的防治技术及其应用案例,为林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通过总结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提升,推动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升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整体水平,推动林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实现林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现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现状涉及到对森林害虫、病害等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治,是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的日益紧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

2. 化学防治技术:农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研制出了针对不同有害生物的高效农药。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因此生物防治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昆虫、植物等生物因素,抑制或控制病害、虫害、杂草的发生、繁殖和传播的技术。

本文将从生物防治技术的背景和意义、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防治技术的背景和意义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来治理病虫害,长时间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农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土壤生态系统恶化等,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防治技术的出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它具有能防治一些传统农药难以防治的病虫害、能够提高生产环境的卫生水平,减少对农产品的残留,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保持土壤和水质的健康状态,为生态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在微生物领域,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如拟青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在昆虫领域,人们开始利用昆虫之间的捕食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进行昆虫控制,如宣传虫可以用来控制毛虫的发生。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新的抗虫、抗病品种,从而实现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控制病虫害。

三、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现状生物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应用范围已经逐渐扩大,但我国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我国现在的生物防治技术在桑蚕、茶树等行业的应用比较广泛,在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中还未能得到广泛的普及。

四、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前景生物防治技术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其一,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未来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

其二,研究机构和行业都会不断注重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最终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

生物防治害虫的研究

生物防治害虫的研究

生物防治害虫的研究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范围内害虫的威胁也在不断加剧。

传统的化学防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因此,生物防治害虫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一种主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目前生物防治害虫研究的现状和挑战。

一、什么是生物防治害虫?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它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现在作为一种人工、可控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生物防治的根本思路是通过鼓励或引入天敌、天生病原体和寄生物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害虫数量和保护作物。

二、生物防治害虫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害虫具有以下优势:1. 生物防治害虫不会影响环境。

传统的农药使用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对土壤、水源、空气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而生物防治害虫是一种天然的控制方法,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2. 生物防治害虫是一种可持续的方法。

常规农药会对作物和土地造成长期的损害。

生物防治害虫是一种可以长期持续使用的方法,对土地和作物的损害也非常小。

3. 生物防治害虫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随着农药的使用量增加,成本也随之增加。

有些害虫也逐渐变得对传统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更难以使用。

生物防治害虫不需要农药,因此在减少农药成本方面有很大优势。

三、生物防治害虫的实践生物防治害虫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践方法:1. 天敌控制:天敌是指能够攻击害虫的昆虫、蜘蛛和小型哺乳动物等。

通过引入适宜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防治害虫方法。

2. 建设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建设生态系统的方法包括提高土壤质量、增加植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等。

3. 使用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虫剂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而对大型生物的影响非常小。

四、生物防治害虫的挑战尽管生物防治害虫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挑战:1. 落实rigorous的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为了实现生态保护和精确防控,生态效益评价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评估指标。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农业上的比较研究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农业上的比较研究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农业上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粮食生产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在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防治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众所周知,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生物防治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了一种新的防治思路。

本文将对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农业上的比较研究进行探讨。

一、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概念及应用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生物或其产物对病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在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一般采用昆虫、细菌、真菌、病毒等自然微生物,与病害生物进行生理上或化学上的制约,从而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生物防治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等诸多优点,在欧美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常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盐、草酸盐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的好处是破坏病虫害的同时具有速效性和广谱性,但是环境污染、残留问题和对人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比较研究1. 防治效果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化学防治一般具有速效性和广谱性,但是易出现抗药性、残留和药害等副作用。

而生物防治虽然起效较慢,但是其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同时也不存在毒性和残留问题。

2. 环境与生态问题生物防治是一种低风险、低影响的防治方法,不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化学防治存在药物的残留、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对水体、土壤和空气有一定的污染作用。

3.非靶标作用生物防治是通过生态作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具有非靶标作用。

即生物防治除了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作用,还对其它有利或有害的昆虫或生物有调节作用。

而化学防治只能对一些目标害虫具有作用,其杀灭作用是单向的。

4. 经济效益化学防治的成本相对较低,农民容易接受,而且能够迅速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状况,但是其后期维护成本和破坏现有生态系统的恢复成本仍需加强。

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研究

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研究

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研究害虫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问题,它们会给庄稼带来很多危害,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

传统的害虫控制方法很多都有缺陷,例如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生物防治害虫技术。

生物防治害虫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饲养的天敌、寄生蜂、病原菌等生物,对农作物上的害虫进行控制。

这种技术可以避免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因此备受农业生产者的关注。

下面,我们将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

1. 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的优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有许多显著优点。

首先,这种技术不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友好。

其次,它可以帮助农民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民的成本支出。

同时,有时候化学农药会导致害虫数量的增加,这也就意味着生物防治害虫技术可以帮助有效地降低害虫数量。

最后,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食品。

2. 生物防治害虫技术与化学农药的比较化学农药已成为传统的害虫控制方法。

但是,传统的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因此,现在许多人已经转向使用生物防治害虫技术。

在效果方面,生物防治害虫技术具有很高的效率,可以控制许多害虫,甚至是那些已经对化学农药有抵抗力的害虫。

然而,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的效果有一定的时间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出效果。

此外,生物防治害虫技术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和害虫的生物学,需要针对不同的害虫采取不同的措施,这也加大了投入和操作难度。

而化学农药只需要在适当的时间使用,就可以一次性解决很多问题,但长期使用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的研究进展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天敌引入、病原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多种方法。

其中,引入天敌和寄生蜂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这些天敌和寄生蜂可以通过自然传播或人工生产后释放来控制害虫。

同时,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菌可以用于害虫的杀虫,具有安全、环保和高效的特点。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物学防治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Βιβλιοθήκη 02CHAPTER
生物学防治技术概述
生物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来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
主要包括天敌昆虫利用、病原微生物利用、农用抗生素、植物性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
分类
定义
优势
对环境友好,不污染环境,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可以长期控制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
局限性
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防治效果不稳定等。
03
CHAPTER
常见生物学防治技术及应用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危害。
定义
如瓢虫、草蛉、蜘蛛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赤眼蜂、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可被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治。
应用
长期效果显著,对环境友好。
优势
可能存在与害虫竞争食物和栖息地的问题。
局限
定义
应用
优势
基因工程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为生物防治微生物的改良提供了更高效、精确的方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生防菌的基因组,提高其抗逆性、繁殖能力和生防效果。同时,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生防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促进有益基因的转移和扩散。
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作用
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06
CHAPTER
结论
环境友好性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学防治技术具有更高的环境友好性,减少了化学物质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控方法探究

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控方法探究

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控方法探究病虫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地防治,会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但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和科研人员开始探索生物防控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生物防控方法的探究。

一、概述生物防控的定义和意义- 生物防控是指利用其他生物如昆虫、细菌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控的方法。

- 生物防控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常用的生物防控方法1. 天敌引进法- 通过引进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来控制病虫害。

-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害虫的大量繁殖,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2. 发放诱杀剂- 利用气味或化学物质吸引病虫害,然后通过发放诱杀剂进行杀灭。

-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广谱杀虫剂的使用,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

3. 细菌防控- 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或人工繁育的一些细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 这种方法具有非常好的生物安全性,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 植物生理调控- 通过植物自身分泌的抗虫物质,或人工喷洒植物提取物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自身抗病虫能力。

5. 遗传改良- 通过选育抗病虫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 这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培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三、生物防控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 对环境友好:生物防控方法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提高农产品质量:生物防控方法不会在作物上残留有害物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 长期效果好:生物防控方法以达到生态平衡为目标,可以长期控制病虫害。

2. 局限性- 控制效果不稳定:生物防控方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控制效果不如化学农药稳定。

- 技术要求高:生物防控方法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生物防治的研究与探讨
一、生物防治的理解
总所周知,化学农药对植物、蔬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在某种程度上给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生物防治是一种通过根据生态关系,以生物之间的习性和联系为特点,将一种或一类生物来控制或抑制另一种或者另一类有害生物的防治手段。

生物防治技术由于具有无毒、无害、不产生抗药性、防治效率高等特点,在植物养护和蔬菜种植中的到了广泛的使用。

生物防治具有广义上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广义上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态关系链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所有方法和技术手段,它把在植物、蔬菜养护种植中用来抑制有害生物的动植物统一理解生物防治的主体。

例如,在植物防害性、昆虫的不育性、抗生素的利用性等等,都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方法。

狭义的生物防治,也是我们在生产防护中常用的生态防治手段,如,利用生态链关系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利用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性进行防治的方法以及常见的菌类生物对虫害的防治等等。

二、生物防治的手段
1.通过生态关系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进行防治
利用生态关系链通过有害生物的天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态防治手段。

根据生态关系,任何一种害虫都有其对应的天敌。

在植物养护和蔬菜种植中,我们可以通过害虫的天敌,有效的控制害虫的大量繁殖。

常见的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猎杀性天敌生物防治,例如:蜘蛛、步行虫、青蛙(蟾蜍)、食蚊鱼、益鸟等;第二种寄生性生物防治,例如,甲寄蝇(ceromasia sphenophori)、马来亚寄蝇(ptychomyia remota)等,第三种:微生物病原体生物防治,例如,木霉菌、白僵菌、昆虫病毒等。

总之,利用有益生物对害虫的生长和繁殖进行防治和控制就是天敌生物防治手段,这种方法可以简单理解为:益虫吃虫、以虫治虫。

例如,在对种作物或者蔬菜的养殖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控制鼠害,我们可以采用散养猫头鹰、黄鼬的方法,通过利用鼠类的天敌,对鼠类进行有效的捕食。

在稻谷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治蝗灾,我们可以采用螳螂、灰喜鹊、山雀等益鸟,这些益虫可以对蝗虫进行捕食,降低蝗虫的数量,这些通过生态关系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进行防治的手段,可以完全脱离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农作物、蔬菜实现绿色无公害的效果。

在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时,要注意保护益虫(害虫的天敌)的生活环境,改善益虫生存的条件,为了提高益虫捕食的能力,有关种植部门要定期给益虫提供补充性的营养。

此外,在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混合使用的过程中,切记在对作物进行药物的撒播
过程中,要选择对益虫(害虫的天敌)无任何伤害或伤害性较小的农药,如,利用生物制剂、利用植物杀虫剂等,都不会对益虫(害虫的天敌)产生杀伤性,同时也很难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类身体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性和污染性较小。

2.寄生性生物对作物或者植物进行生物防治
在植物养护及作物种植过程中,采用寄生性生物对其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生物防治技术新型的手段之一。

常见的方法有通过培育,在作物中使用寄生蝇。

寄生蝇是一种从外观看酷似普通苍蝇的一种昆虫。

一般寄生蝇体长在2至20公釐(0.1~0.8寸),这种昆虫喜欢以作物中的蚜虫、介壳虫作为食物进行捕食,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有近500种寄生蝇科昆虫。

这些寄生蝇在农业作物、林业养护、果蔬种植中能够有效的将害虫杀死,起到了有效的生物防治作用。

但在另一方面,寄生蝇由于本身具有寄生的特点,常常造成某些益虫的死亡,例如有些寄蝇寄生于家蚕中,造成大量家蚕死亡,严重的影响到我国蚕丝业的发展速度。

寄生蜂也是一种寄生性的昆虫,分为外寄生和内寄生两种形式,外寄生是指将寄生蜂的卵缠在了寄生体的外部,而内寄生是将卵寄生在生物体的内部。

寄生蜂的种类项目繁多,常见的有:赤眼蜂、黑青小蜂等等。

一般寄生蜂的体长为1.0~3公分左右,最长的寄生蜂体长可以达到5~6公分左右,如:生长在北美洲的长针姬蜂。

寄生蜂也是植物、作物养护种植过程中进行生物防治不杀害虫的天敌。

例如,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防治棉红铃虫的繁殖和对棉花作物的危害,可以散养寄生
蜂,他可以有效的对棉红铃虫进行捕杀,达到十分显著的防治效果。

3.微生物病原体对作物或者植物进行生物防治
在植物或作物的种植养护中,采用微生物原体对害虫进行抑制和控制,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作用,常见方法有菌类生物对虫害的防治,例如,医学上常见到的抗生菌类的药物,例如青霉素、洁霉素等多种真菌类物质。

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一种微生物病原体—木霉菌,它一般存在于土壤之中,属于植物根基产生的一种腐生性菌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形状呈现棉絮状,以绿色为主,生长环境一般在温度5摄氏度至30摄氏度左右为好,也是一种喜温性菌类。

木霉菌可以有效的对多种植物病症的治疗起到拮抗的作用,产生抗菌物质阻止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并且木霉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够对植物的病原体进行分解,起到很好的生物防治功能。

三、结语
总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环境以及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对农作物、果蔬、林业进行种植与养护,与化学农药相比,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等优点,能够有效的实现全天然的养护,可以有效的使植物、蔬菜培育成绿色无公害作物,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人类身体的危害和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高艳卫.蔬菜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
技,2009(5):136. [2]胡久义,樊春艳,蒋兴华.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
的无害化生物防治对策[j].种业导刊,2007(2):34-35.
[3]张力.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性生物防治技术概述[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6):20-23.
[4]张玉红,周丹.林业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及主要特点内容的探讨[j].河南农业,2008(22):46.
作者简介:连继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植物保护专业。

1989 年 06 月 15日在读本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