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综述

生物防治综述
生物防治综述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

专业年级:10级生物信息学

姓名:佘忠

学号:102254010038

时间:2012.12.1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学院2010级姓名:佘忠

摘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和方法,该文主要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如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等,概括了生物防治微生物的种类,细菌、真菌、放线菌、酵母菌;以及结合生物防治的原理和应用现状,讲述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时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前景展望。关键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作用机理,应用现状,微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1)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和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与方法。它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种内关系,调节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即生物群防治生物群【1】。生物防治无毒、无害、无污染、高效,不仅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且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2】。

化学防治是利用各种化学物质及其加工产品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防治方法。我国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量都非常大,这些年来农药产量都在100万t以上。由于长期依赖于农药的使用,许多重要的病虫害都产生了抗药性【3】。此外化学农药虽然具有防效高、速度快、杀虫抗菌谱广、使用简单等特点,成为防治病虫害夺取农业生产丰收的一个主要手段。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使土质退化、环境污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产生3R问题,即三害(3R,Resistance,Residue,Resurgence)。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其他动物安全、防治作用持久、产品无残留、对病虫的杀伤特异性强,易于同其他植物保护措施协调配合并能节约能源等优点。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热点。

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

自然界有益生物对植物病原物可以发生各种作用, 影响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 从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对病原物有害的这些生物,一般统称为颉抗生物。颉抗生物的主要作用有抗菌作用,溶菌作用,重寄生作用,竞争作用,交互保护作用,捕食作用。

抗菌作用( antibiosis) , 颉抗生物通过其代谢产物来影响病原物的生存活动, 这种代谢产物称为抗菌物质或抗菌素。绿色木霉(T richodermaviride) 对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的撷颃作用, 产生胶霉毒素( gliotoxin) 和绿胶菌素( viridin) 两种抗菌素。如K84 产生细菌素A84, 井冈霉素是吸水放线菌井冈变种产生的有毒的葡萄糖苷化合物。

溶菌作用( lysis) ,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溶菌现象是普遍的, 溶菌的发生有自溶性和非自溶性, 生物防治中涉及的溶菌现象属于后一种, 是另一种不同生物所产生的酶的作用而引起的溶菌。

重寄生作用( hyperparasitism) ,是指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非病原物寄生。一些寄生性种子植物本身也可以发生病害,这些寄生性种子植物上的病原物也是

重寄生物。菟丝子的炭疽病菌: 鲁保1号,防治菟丝子有很好的效果。

竞争作用( competition) ,有拮抗作用的生物可以在氧气、水、营养和空间各方面和病原菌发生竞争, 但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最主要的是空间竞争。不同生防菌对植物表面的定殖能力不同, 生态上同源的生防菌的适应性一般比异源的生防菌要强, 大多数具有竞争作用的微生物都是生长很快的。

交互保护作用( cross-protection),是用接种一种微生物的方法,保护植物不受或少受后接种的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同种真菌或细菌的不同菌株之间, 同种病毒的不同株系之间,不同种甚至不同类的病毒之间均可发生交互保护作用。当植物病毒的两个有亲缘关系的株系感染植物时,植物在感染一个株系后就不再感染另一个株系。

捕食作用( predation) ,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捕食作用主要是指在土壤中的一些原生动物和线虫可以捕食真菌菌丝和孢子以及细菌等,从而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种群密度。如一种食线虫真菌, 通过其菌丝体束缚线虫虫体并使其逐步降解或真菌寄生在线虫虫体内使虫体瓦解, 从而起到防病作用【4】。

2 生物防治微生物的种类

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很多生物种群,但应用于植物真菌病害的常用生防微生物主要有酵母菌、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2.1 真菌

目前已报道的生防真菌有腐生真菌、寄生真菌和植物致病菌中的低致病菌系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 木霉菌

目前对生防真菌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木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表面,可从植物病残体、种子、球茎表面分离到,主要用于防治土传真菌病害【5】。木霉菌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具有广谱性,据资料显示,至少对l8个属29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6】,木霉菌对许多植物病原菌具有寄生或拮抗作用,如哈茨木霉、绿色木霉、钩状木霉、长枝木霉、康氏木霉以及新近归为粘帚霉属的绿粘帚霉等。田连声等【7】利用木霉菌5 菌株的培养物防治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可与常用的化学农药多菌灵相媲美,其防效均在80%以上。赵国其等【8】用绿色木霉处理西瓜幼苗,能有效增强瓜苗长势,促使根系生长旺盛,抑制西瓜枯萎病菌生长。唐家斌等【9】研究表明黄绿木霉的乃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很高的抑菌率。宋晓妍等【10】发现木霉菌株SMF5 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黎起秦等【11】研究表明康氏木霉、哈茨木霉、拟康氏木霉及粘帚霉对西瓜枯萎病菌、生菜菌核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1.2 毛壳菌

毛壳菌通常存在于土壤和有机肥中,如植物残体、草食和杂食动物及鸟类的粪便中,它可以有效降解纤维素和有机物,并对土壤中的其它微生物产生拮抗作用。因此,毛壳菌成为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菌并被广泛应用。

早在1954 年Martin 和Moore【12】发现,巴西的各品种燕麦的种子被球毛壳和螺卷毛壳侵染后,会对维多利亚长蠕孢毒素的作用产生抵抗力。毛壳菌有300 多

个种,可预防谷物秧苗的枯萎病、甘蔗猝倒病、降低番茄枯萎病、苹果斑点病的发病率,对立枯丝核菌、拟茎点霉属、甘蓝格链孢属、葡萄孢属、毛盘孢属及其交链孢属的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3】。

2.1.3 淡紫拟青霉菌及厚壁孢子轮枝菌

淡紫拟青霉菌及厚壁孢子轮枝菌主要是在控制植物病原线虫方面有很好的功效。刘杏忠等【14】用淡紫拟青霉的培养料施入土壤对大豆孢囊线虫可持续2~3 年的防效,造成大量的空孢囊。林茂松等【15】用厚壁孢子轮枝菌防治南方根结线虫卵寄生率达90.8%。

2.1.4 菌根真菌

菌根真菌主要是促进植物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尤其在逆境条件下,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对菌根真菌的接种显示:接种株叶片光合速率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量有所增加,或者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有所增加,根区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下一代作物生长积累了养分。

2.2 细菌

在生防细菌中研究较多的是芽孢杆菌,此外还有放射性农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和某些病原细菌的无毒性突变体等。

2.2.1 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的抑菌范围很广,包括根部病害,枝干病害、叶花部病害和收获后果品病害。如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小麦赤霉病、番茄青枯病、苹果红腐病及其他一些土传和地上部病害。由于其具内生芽孢,抗逆性强,营养要求简单,繁殖速度快并在植物根圈易于定殖,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目前应用于生防的芽孢杆菌种类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等。国外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丝核菌、腐霉菌、镰刀霉等引起的病害,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2.2.2 假单胞菌

假单孢菌属细菌大量存在于植物的根围,许多菌株对植物有抑制病害、促进生长的作用,其中荧光假单孢杆菌是报道最多、在防治土传病害方面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类生防菌,对马铃薯、黄瓜、甜菜、豌豆、胡萝卜、小麦等常见土传病害如猝倒病、枯萎病、软腐病、小麦全蚀病等皆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且该菌附着在植物根际,兼有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对其根际主要微生物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综合效果【16】。

2.2.3 土壤放射杆菌

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Kerr等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土壤放射杆菌,该菌可以产生含核苷类物质的细菌素Agrocin 84,在生产中利用活体菌剂或该菌的次生代谢物Agroein 84 均可有效地防治由根瘤土壤杆菌引起的桃、樱桃、葡萄、玫瑰等植物的根癌病。近年来,我国分离出对葡萄根癌病有显著防效的土壤放射杆菌HLB2,E26 和M115,经大田试验防效为85%~100%。

2.3 放线菌

用在植物病害生防中的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属及其相关类群,目前已有许多的成型制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医学领域。如我国研制开发的井冈霉素、农用链霉素和多效霉素等生物农药已被大量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井冈霉素只对病菌有抑菌作用,而无杀菌作用,因此无法

根治纹枯病。所以,又相继开发了梧宁霉素、内疗素、768、S-921、农抗120 等,近年来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农用链霉素可以有效控制杨树腐烂病、十字花科软腐病、黄瓜黑星病、辣椒疫病、棉花枯萎病、番茄早疫病、灰霉病及番茄溃疡病菌等多种植物细菌性病害【17】。

2.4 酵母菌

酵母菌常用于果蔬生物防治,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在较干燥的果蔬表面生存,能迅速利用营养进行繁殖,且受杀虫剂的影响小;不产生抗菌素,可以避免病菌对抗菌素产生抗性而降低生防效果。近几年来筛选了大量的酵母菌,如防治苹果灰霉病的Kloeckera apiculata 和Candida tenuis 等;防治柑橘绿霉病的Candida famata;还有防治苹果、梨、草莓、猕猴桃、葡萄灰霉病、青霉病、软腐病和黑斑病等多种病害的Rhodotorula glutinis 和Cryptococcus laurentii;防治桃褐腐病的Pesudomonas syingae 等。

3 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1 生防微生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3.1.1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生防微生物定殖能力差

由于大多数生防微生物是在试验条件下筛选鉴定的,实验条件与田间自然条件区别较大,所以这些生防微生物在田间施用后往往因定殖能力弱,形不成足够的生物群体而降低防效,影响防治效果。

3.1.2 生防微生物的抗药能力差

实验室条件下筛选的生防微生物,在田间由于残留的农药或施用农药的影响,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影响其生防效果。

3.1.3 菌株稳定性问题

目前生防微生物制剂多为活菌制剂,田间施用时常受到温度、湿度、土壤pH 值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防治效果也不稳定。

3.2 解决生防微生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解决生防微生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主要有:1)向土壤中添加刺激生防微生物产生抗菌素或诱导生防微生物种群增加的物质,如壳聚糖等;2)进行菌株改良。利用诱变育种、转化技术及原生质融合进行菌株改良;3)培育抗性转基因植物,经多代选择,获得稳定的抗病植物; 4)研发新型生物农药;将菌株的抗性基因应用于农药生产,生产出新一代生物农药。

4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前景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日新月异, 为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契机,为生防微生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原生质体融合等基因改良方法筛选耐化学农药、耐低温干燥及高效表达水解酶活性的生防工程菌株。同时不仅要注意到生物农药的开发,还要注意到改变生态环境。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强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环境保护,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长远利益将会愈来愈引起人们

的重视,是符合我国农业生产持久稳定发展要求的长期策略。

目前,我国微生物防治虽已位于世界先进行列,但是基础研究欠缺,深入的理论研究常受条件限制,尤其是在较活跃的领域,开展的工作较少,与国外相比,在生防微生物研究及应用的技术手段多样性方面差距较大。生防微生物对农药的反应敏感、种类比较单一,抗菌谱较窄、生防菌在植株上定殖较难、生防效果不稳定,对有益基因的克隆仅限于一些抗虫基因、拮抗和促生的结合比较困难、微生物防治措施不够完善、可利用的拮抗微生物资源太少,还需进一步挖掘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万能等, 关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J] . 重庆工业学院学报, 2004, 18( 2) : 49- 52.

[2] 王玉霞, 李晶, 张淑梅, 等.芽孢杆茵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J].生物技术, 2004, 14( 3) : 57.

[3]高希武.我国害虫化学防治现状与发展策略[J].植物保护,2010,36(4):19—22.

[4] 宗兆锋, 康振生. 普通植物病理学原理[ M] . 北京:中国农大出版社, 2002.

[5]田连生,张根伟. 木霉菌剂防治番茄枯萎病效果[J]. 现代化农业, 2002, 10:14.

[6]乔宏萍,宗兆锋. 用重寄生菌防治植物病害[J]. 中国生物防治, 2002, 18 (4):176-179.

[7]田连声,王伟华. 利用木霉防治大棚草莓灰霉病[J]. 植物保护, 2000, 26 (2):47-48.

[8]赵国其,林福呈,陈卫良,等. 绿色木霉对西瓜枯萎病苗期的控制作用[J]. 浙江农业学报, 1998, 10 (4):206-209.

[9]唐家斌,马炳田,王玲霞,等. 用木霉、类木霉对水稻纹枯病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2002, 16 (3): 63-66.

[10]宋晓妍,陈秀兰. 棉花黄萎病菌拮抗木霉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的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 40(6): 98-102.

[11]黎起秦,林纬. 植物土传病害拮抗真菌的筛选[J].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12 (3):81-84.

[12]Tveit M,Moore M B. Isolate of chaetomium that protestoats from Helminthosporium Victorae [J].Phytopathology,1954,44:686-689.

[13]玉杰,杨谦. 毛壳菌对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及存在的问题[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18(3): 215-218.

[14]刘杏忠,刘文敏,张东升.定殖大豆胞囊线虫的淡紫拟青霉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1995, 11(2): 70-74.

[15]林茂松,沈索云. 厚壁孢子轮枝菌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研究初报[J]. 生物防治通讯, 1994, 10 (1): 7-l0.

[16]许长蔼,岳东霞,陈融,等. 荧光假单孢菌的生防遗传改良[J]. 天津农业科学, 2001, 7 (3): 4-7.

[17]杨文博,冯波,佟树敏. 链霉菌S01 菌株几丁质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J]. 微生物学通报,1997, 24 (4): 224-227.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化学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具有见效快、杀菌谱广、成本低、使用简便等优点[1],但化学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一些化学杀菌剂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被严格限制使用[2]。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对人类和环境无害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新的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生物防治高效且无毒、无害、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不仅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且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及作用机理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 术与方法[3], 其实质就是利用微生物种间或种内的抗生、竞争、重寄生、溶菌作用,或者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物诱导植物抗病性等,来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动。我国植物病理学家陈延熙根据多年实践和国际上生物防治的方向,提出了比较符合自然情况的生防概念[4]。他指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调节寄主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或者使其对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发生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这些生防微生物控制植物病害的机制主要有:(1)通过占领病原菌在植物上的侵染位点,与病原物竞争水分、营养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2)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和代谢;(3)通过寄生在病原菌上,利用病原菌获得营养,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4)诱导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李 凯,袁鹤 (山西舜天农业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山西阳泉045000) 摘 要:使用化学杀菌剂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但化学杀菌剂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药物残 留等问题,因此,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简要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作用机制,概述了生防细菌、生防真菌、生防放线菌的种类以及开发利用情况,并且介绍了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开发应用;探讨了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内生菌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2)07-0807-04 Review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LI Kai ,YUAN He (Shanxi Shunt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M icrobiology ,Yangquan 045000,China ) Abstract :Though chemical bactericide/fungici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in chemical bacterial and fungicidal agent application there exist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ecological balance deseruction and chemical residues,and biology control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e paper,it introduced principles of plant disease biological control,func-tion mechanism,varieties of biocontrol bacterial,fungus,and actinomyces,and biocontrol application of plant endophytes.Besides,existing problems of biocontrol microbe in plant disease control were discussed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proposed. Key words :plant disease;biological control;bacteria;fungus;actinomyces;endophyte 收稿日期:2012-03-16作者简介:李 凯(1983-),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利用研究工作。袁鹤为通讯作者。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2.07.30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807-810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807 ··植物病毒检测仪https://www.360docs.net/doc/158295090.html,/product/954.html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我县分布的主要病虫害有:糖槭蚧、大球蚧、吐伦球坚蚧、堆粉蚧、春尺蠖、沙枣跳甲、鼠害等,寄主有:枣、桃、杏、酸梅、苹果、梨、沙枣、柳、杨、榆、槐、葡萄等林木及其苗木。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思路: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是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前提,要广泛开展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3、采取实际步骤,大力推进以营林为主的治本措施。 (1)、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对抗病优良树种的引进工作。 (2)、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相应的营造混交林的标准。 (3)、加强低产林改造,有计划的将病虫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 (4)、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保持树木通风透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以而减轻病虫危害。 一、蚧类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

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果树落叶(11月中旬)后,用清园剂(融杀蚧螨)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雾,这是压低蚧类害虫虫口基数的关键措施。 2、人工防治 (1)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2)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用毛刷刷除枝条上的蚧类害虫; (3)刮除老树皮,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 3、化学防治 对防效差的果园,可采取春季补防和若虫期防治的办法。 (1)杏、桃、巴旦木等树在3月5日至3月20日前,红枣在4月5日至20日,核桃在3月25日至4月5日,葡萄、石榴在开墩时,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孵若虫期采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 二、春尺蠖防治技术方案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

病媒生物的防治宣传资料

病媒生物防治宣传资料 病媒生物密度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三倍。那么病媒生物密度必须达到:鼠密度达到外环境2功力长的距离发现鼠迹不得超过5处;在15平米的房间内布粉块一夜后有鼠迹粉块不得超过3%;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得超过2%。苍蝇密度:重点单位有蝇房间不超过1%,一般单位不超过3%,平均每有蝇房间不超过3只苍蝇;重点单位防蝇设施不合格房间不超过5%(安装纱窗、门帘等);加工和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凉菜间、水果间、糕点房操作间内);蝇类孽生的蛆和蛹检出率不超过3%。蚊密度:在居民住宅、单位内处环境的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蚊幼及蛹的检出率不超过3%;特殊场所白天人诱蚊30分钟,平均每人次诱蚊不超过1只(在公园、废品收购市场、水塘边等处)。蟑螂密度:发现有活蟑螂的房间不超过3%,平均每间房成虫不超过5只,幼虫不超过4只;有蟑螂粪便、蜕皮、卵鞘壳等蟑迹的房间不超过5%。 老鼠的危害及防制 一、老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危害? 工业、交通、通讯方面,由于老鼠咬坏电缆防线,造成精密仪器损坏、交通瘫痪、通讯中断、引发火灾。农业方面,每年生产的粮食约有5%被老鼠夺去,全世界每年损耗的粮食有5000万吨,损失上亿美元。老鼠携带多种病原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史以来死于鼠传染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二、老鼠传播哪些疾病老鼠传播哪些疾病?

老鼠能携带细菌、病毒、立克氏体、寄生虫等200余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有57种,对人类危害大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森林脑炎、蜱回归热、地方性斑疹伤寒、野兔热等。 三、防鼠的方法有哪些? 搞好防鼠设施,封堵一切老鼠可能进出的通道、孔洞。控制好食物的存放,断绝老鼠的食源和水源,让老鼠无食物可吃。收藏好中各类食物存放,尤其是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 四、常用的灭鼠方法有哪些? 除搞好环境治理和设置防鼠设施外,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灭鼠: 物理灭鼠法:它包括使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电鼠器等。②药物灭鼠法:使用抗凝血剂类慢性鼠药,如溴敌隆、大隆等。严禁使用急性鼠药。 蟑螂的危害及防制 蟑螂,俗称偷油婆、灶蚂子。目前全世界已定名的蟑螂种类约5000种。最常见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日本大蠊、褐斑大蠊等种类。目前一些市民所说的“外国蟑螂”,其实就是我国最常见的“德国小蠊”。 一、蟑螂的习性有哪些特点 蟑螂是夜行性和喜温性的爬行昆虫,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阴暗、不受惊扰、接近水源和食源的地方。其主要特点:见缝就钻、昼伏夜出、耐饥不耐渴、边吃边拉边吐、繁殖速度快等。蟑螂无所不吃。能吃各类

生物防治综述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 专业年级:10级生物信息学 姓名:佘忠 学号:102254010038 时间:2012.12.1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学院2010级姓名:佘忠 摘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和方法,该文主要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如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等,概括了生物防治微生物的种类,细菌、真菌、放线菌、酵母菌;以及结合生物防治的原理和应用现状,讲述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时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前景展望。关键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作用机理,应用现状,微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1)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和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与方法。它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种内关系,调节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即生物群防治生物群【1】。生物防治无毒、无害、无污染、高效,不仅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且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2】。 化学防治是利用各种化学物质及其加工产品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防治方法。我国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量都非常大,这些年来农药产量都在100万t以上。由于长期依赖于农药的使用,许多重要的病虫害都产生了抗药性【3】。此外化学农药虽然具有防效高、速度快、杀虫抗菌谱广、使用简单等特点,成为防治病虫害夺取农业生产丰收的一个主要手段。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使土质退化、环境污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产生3R问题,即三害(3R,Resistance,Residue,Resurgence)。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其他动物安全、防治作用持久、产品无残留、对病虫的杀伤特异性强,易于同其他植物保护措施协调配合并能节约能源等优点。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热点。 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 自然界有益生物对植物病原物可以发生各种作用, 影响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 从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对病原物有害的这些生物,一般统称为颉抗生物。颉抗生物的主要作用有抗菌作用,溶菌作用,重寄生作用,竞争作用,交互保护作用,捕食作用。 抗菌作用( antibiosis) , 颉抗生物通过其代谢产物来影响病原物的生存活动, 这种代谢产物称为抗菌物质或抗菌素。绿色木霉(T richodermaviride) 对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的撷颃作用, 产生胶霉毒素( gliotoxin) 和绿胶菌素( viridin) 两种抗菌素。如K84 产生细菌素A84, 井冈霉素是吸水放线菌井冈变种产生的有毒的葡萄糖苷化合物。 溶菌作用( lysis) ,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溶菌现象是普遍的, 溶菌的发生有自溶性和非自溶性, 生物防治中涉及的溶菌现象属于后一种, 是另一种不同生物所产生的酶的作用而引起的溶菌。 重寄生作用( hyperparasitism) ,是指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非病原物寄生。一些寄生性种子植物本身也可以发生病害,这些寄生性种子植物上的病原物也是

植物病害概述案例

《植物病害概述》教学案例 一、概述 1.课程及教材分析 《植物保护技术》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让学生科学地开展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本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精神。 在《植物保护技术》教材中所讲述的生物灾害最主要是病害和虫害,所以《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是《植物保护技术》教材中最重要的一章内容之一。而《植物病害概述》是本教材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中的第一节内容,对本章的后两节内容起总领和启下作用。只有学会了本节知识,掌握了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学习本章第二节《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的知识,进而有利于学会本章第三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的内容,才能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所以对于农职专种植专业学生来说,学好《植物病害概述》本节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情分析 首先,本班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好观察,热爱实践,对学习《植物保护技术》兴趣浓厚。其次,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之后开设的,由于学生对学习昆虫学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和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基本和昆虫学相似,都是多实践、多观察、多识记、多巩固,这些都给学习《植物病害概述》本节内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学完本节内容后,为以后的实验实训和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不利的一方面是:本节课的概念多、概念的定义长、概念容易混淆,再加上“病状和病征的类型”这部分内容讲得比较细致,举例较多,由于学生基础差,识记起来就比较困难,必须在教学中加以注意。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植物病害、病理程序、症状等概念。②会区分病状和病征及掌握其类型。③掌握病原、病原类型及其引起病害类型。 (2 )能力目标①通过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境,结合展示清晰的多媒体图片和实物标本观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增强学习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_许彦君

■ No.5.2011 摘要:细菌作为重要的生防因子在植物病害防治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生防细菌研究进展,包括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细菌对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生防细菌定殖、生防细菌鉴定、影响生防细菌效果的环境因素、重要的生防细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应用研究及生防细菌菌剂开发,并对未来生防细菌的遗传改造等生物工程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细菌;生物防治;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鉴定Abstract:Bacteria plays a important action as biological control factor on plant diseases.Advance in the bacteria biological con ?trol for plant diseas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with particu ?lar reference to the advantage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s,mecha ?nism,colonization,identification,environment factors,applica ?tion of Pseudomonas spp.and Bacillus spp.and development of bacterial agent,with expectation in the future studies on the gene engineering of bacteria.Key words:Bacterial;Biological control;Pseudomonas spp.; Bacillus spp.;Identification 利用生防细菌来防治植物病害成为国内外在生物防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利用生防细菌或其代谢产物调控寄主植物根际周围益害微生物的平衡从而达到控病保产的目的,这也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途径(郭荣君等,1998)。大量的研究表明,生防细菌不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多种拮抗性或竞争性的代谢产物,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达到阻碍或杀死病原菌的效果,而且 细菌大多对植物具有较好的亲合性,易于定殖(R.Grosch,1999)。 1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 生防细菌主要优势有:(1)生防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众多,在植物根际和地上部大量存在;(2)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较广,可以通过竞争、拮抗和寄生、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方式对病原菌产生影响;(3)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4)多数生防细菌可从植物根际和叶部分离得到,接种后易于在植物上定植,生防效果持久稳定;(5)细菌大多可以人工培养,便于控制,在实践中易于操作(程亮等,2003);(6)其遗传和生化分析简单,容易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物;(7)有些细菌不仅能防治病害而且可以增加作物产量。2生防细菌作用机制 目前认为生防细菌主要是通过对营养和位点的竞争以及产生抗生素的拮抗作用来达到生防效果。主要的作用模式包括:抗生物质的产生;通过产生噬铁素对铁原子的竞争(L.Cindy 等,2002);对位点和营养的竞争(O.G.G.Knox 等,2000);诱导植物抗性机制的表达(L.C.Van Loon 等,1998;杨海莲等,2000);降解病原菌产生的致病物质,如毒素等;分泌细胞壁降解酶,如几丁质酶和?-1,3葡聚糖酶等(J.M.Whipps,2001)。有的拮抗菌株以一种机制为主,有的同时依赖多种机制,但是对不同的病害又可能表现出不同的 收稿日期:2011-10-0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GA06B101-1-5);黑龙江省“十一五”重点项目(GB06B105) **通讯作者:许艳丽,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线虫病害、作物病虫害生物生态控制。E-mail:xyll@https://www.360docs.net/doc/158295090.html,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许彦君1,刘海龙2,刘新晶3,许艳丽4** (1.黑龙江省双城市朝阳乡农业服务中心,黑龙江双城150134;2.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20; 3.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中图分类号:S47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47(2011)05-0018-06 病虫防治 18

生物防治复习资料

生物防治:指利用天敌或某些生物的代谢物来控制有害生物(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害虫生物防治 狭义: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理论和实践。 广义: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代谢产物控制害虫的科学 本课程内容上侧重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动物)控制害虫。 生物防治在综合治理(IPM)中的地位 森林害虫综合治理是指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体,因地制宜的配合其他有效措施,把害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 生物防治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和出发点 生防范围: 1、天敌昆虫的利用 2、微生物防治 3、捕食性鸟类的利用 4、昆虫不育和遗传防治 5、动物源生物杀虫剂 6、植物源性生物杀虫剂 7、杂草的生物防治:主要针对农田、河、塘的杂草 8、病害的生物防治 9、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防性质: 利用天敌调节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态学的范畴,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相容性”。对害虫的影响是永远存在的,具有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性”。 生防优点: 它能有效的控制害虫; 不杀伤天敌,不破坏生态平衡,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污染环境,无残毒 不引起害虫再猖獗或次要害虫大发生; 可降低防治成本,提高收入。 森林具有较长而稳定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合于开展生物防治。 生防缺点: 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不如化学药剂快; 使用、效果不如化学农药简便和稳定; 不易成批生产,产品质量不及化学农药较易控制。

1.为什么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生物防治: 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生活周期长的多层生态系 物质循环自我完结。 树木生活力强,忍受害虫的能力大,恢复力强,补偿功能大,因此,允许受害的经济域值高。 2.害虫种群数量变动原因: 内因: 是它的生命力及种和种群的遗传特性。产卵之前表现为生殖潜能,包括一年世代数、雌雄性比、交配率和产卵量等。产卵之后表现为生存潜能,如对环境的适应性、对极端温度和湿度的耐性、对天敌或疾病的抗性、种群内部的数量的调节能力等。 外因: 环境:是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群体生长的一切事物(生物的、非生物的)的总和。 气侯因子:温度、湿度、风、光等 土壤因子:土壤气侯、理化性状、土壤生物 生物因子:食物、天敌 3.物种间的关系: 中性作用竞争作用互利作用偏害作用偏利作用利己害彼作用 4.天敌跟随现象: 天敌的种群消长总是跟随在寄主害虫之后: 从发生时期看,天敌侵入森林,是在害虫建立群落之后,如皆伐迹地经人工造林后,害虫侵入人工林建立群落后,天敌方能侵入人工林。 就发生的数量来看,在天敌与害虫发生联系的初期,天敌的种群数量很少。随着害虫种群数量的逐渐增加,天敌增长的速度加快,害虫的种群数量也下降。在天敌种群数量减少之后,害虫的种群数量又有机会上升。 由于这样的关系,害虫的种群数量不至于无限地增长,也不至于无限地减少以至灭亡。这就是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5.效果评价: 1、寄生率或捕食率高低 2、防治前后种群数量之比 3、是否是寄主种群变异的主导因子。 4、是否能把害虫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一、蓖麻叶。将干蓖麻叶碾成细粉,按一定比例拌入土杂肥撒施到地里,可防治蛴螬、蝼蛄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危害。按1公斤蓖麻叶粉加水16-20公斤浸泡,用水壶灌注,可防治葱、韭菜、大蒜、萝卜、白菜的地蛆、菜青虫、食叶甲等。还可将蓖麻叶干粉制成浸出液,撒到厕所、粪坑等处,对于死蚊子幼虫及蝇蛆均有明显效果。 二、桃叶液。取桃叶5公斤,石灰100克,放入3倍清水中浸泡5小时后,把桃叶榨干去渣,即为原液,每公斤原液加清水10公斤,进行喷雾,可防治棉蚜、玉米螟、稻苞虫。也可用桃叶加水煮后过滤,取原液喷洒,能防治稻叶蝉、稻飞虱 三、桑叶合剂。鲜桑叶1公斤,加水5公斤煮沸1小时,过滤即成。加4倍量水喷雾,可防治红蜘蛛。 四、马尾松液。用5公斤马尾松针加开水5公斤,密闭浸泡2小时过滤喷洒,可防治稻叶蝉、稻飞虱。 五、松针加30倍水浸液,可抑制马铃薯发芽。 六、臭椿叶浸出液。臭椿鲜叶1公斤,加水3公斤,浸

泡2天后的浸出液,可直接喷雾防治蔬菜蚜虫、菜青虫等害虫;或将此液加5倍的水,喷雾防治小麦锈病。 七、烟草粉。将烟草磨成细粉,每千克加入3-6公斤草木灰或高陵土混合均匀,在清晨露水未干前喷散,可防治品蚜虫、叶、蟑、潜叶蛾、茶毛虫。 八、艾蒿鲜草液。将其切碎加10倍水煮半小时,冷却后喷洒,可防治棉蚜、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 九、茶枯液。每亩用2.5-3公斤茶籽饼加水5-7.5公斤浸泡24-36小时,取过滤液加水50-70公斤,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十、蔬菜液。用辣椒丝(或辣椒面)35克,加水1公斤,煮沸,用冷却滤清液喷雾,防治蚜虫等害虫的效果极佳。将洋葱头捣烂取汁,加一半水稀释喷2-3次,可防治蚜虫。把韭菜捣烂,加6倍水搅拌均匀,用滤液每天喷洒一次,亦可防治蚜虫。 十一、枫杨液。枫杨叶0.5公斤捣烂,加水50公斤,取滤液,防治蚜虫,叶蝉、飞虱、地下害虫等。或采集80-100公斤枫杨鲜叶,捣烂后给菜地或苗圃深施,能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 十二、可用柏树、臭椿树叶防治高粱蚜、麦蚜、菜青虫。可取0.5公斤柏树叶或臭椿树叶,加水1.5公斤,浸泡一天,然后加热煮沸30~40分钟,过滤弃渣得原液。原液存放3

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19-11-25T14:10:18.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姜彩英 [导读] 摘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分为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化学防治技术,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技术,在采取措施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力求科学合理,不破坏生态平衡,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这样才符合当下的绿色环保理念。 南乐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河南南乐 457400 摘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分为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化学防治技术,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技术,在采取措施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力求科学合理,不破坏生态平衡,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这样才符合当下的绿色环保理念。并且虫害对园艺植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产生的后果包括植物生长缓慢、植物死亡、植物生态功能减弱等。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中,生物防治技术是一项重要方法,能够针对不同虫害类型,做出有效生物处理,加强虫害的防治效果,从而减少对植物及生态环境破坏。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园艺植物虫害现状以及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的优势特征,对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园艺植物;虫害;现状;生物防治;优势;应用 目前园艺建设体系不断健全,而且在环境优化、空气净化、生活环境改善方面,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过程中,能够按照全新思路来完成,促使自然界内的生物应用得到更好效果。因此为了促使园艺植物得到更好生长以及推动园艺行业向前发展,以下就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园艺植物虫害现状的分析 我国常见的园林虫害有:红蜘蛛、蚧虫、蚜虫等刺吸害虫;杨毒蛾、枯叶蛾、舟蛾刺蛾等食叶害虫;木蠢蛾、天牛等蛀干害虫;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园林环境条件是形成虫害的主要因素,会对不同生态的虫害起到抑制或促进作用。气温异常会引起刺蛾、杨毒蛾大量繁殖,造成杨树枝干溃疡病。发生虫害是由于病原、环境、寄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复杂关系。虫害是制约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园林植物害虫会侵害植物的叶、茎、根、花、果,严重的还会导致植物枯萎死亡。 二、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的优势特征 1.成本较低。与一般的虫害处置模式不同,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的开展成本相对较低。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物防治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区域本身就存在虫害的天敌。因此,在具体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过程中,可以对该区域进行有效的调研,包括观察时间阶段内虫害与天敌的具体数量分布情况、存在区域情况等,通过适当更改天敌数量等生物防治措施,减少虫害对植物的不利影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农药的使用,节约一定的成本,而且这种方式更高可靠,不污染环境,能够达到良好的园艺植物防治效果。第二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不需要增加大量的基础设施,可以在原有的自然基础以及人文建设进行开展,所以也节约了相应的成本。由此可知,生物防治措施不仅可以达到较高的防治效果,在节省成本方面也比较突出。 2、对人体无害。既往的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可能会对人体或者造成一定的伤害。例如,有些农药的投放过程中,自身具备挥发性特点,对于空气质量严重破坏。而且农药容易溶于水,针对水源地所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但是在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方面,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首先生物防治能够对虫害发生原因进行调查,根据虫害的具体类型、虫害出现范围、虫害出现生物环境等,做出有效掌握并开展科学干预,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生物防治措施,确保解决虫害的同时,不会对人体或者环境造成上海。其次,生物防治过程中,针对各类植物本身不会造成新的破坏現象。原有的虫害问题,导致植物的损伤力度较大,无论是根茎损伤,还是土壤性质改变,都表现的非常突出。生物防治的运用,会针对虫害本身进行有效的打击处理,但是在防治工作开展之前,针对人体的相关抵抗机制,或者是基因试验等,做出分析,观察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生物防治目的在于加强虫害的专业处理,对于人体造成危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或者是药剂等,都是严格禁止使用的。为此,任何生物防治药剂,都会经过国家的严格检验,确保对人体无毒无害。 三、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分析 1、天敌昆虫防治技术的应用。就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本身而言,自然条件的影响下,所有的生物都存在天敌,虫害本身也没有例外。天敌昆虫投放过程中,主要划分为两种。一种类型表现出对虫害进行捕食;另一种表现为与虫害进行寄生,从内部对虫害进行防治。捕食性天敌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包括蜻蜓、螳螂、瓢虫等等,这类天敌的存在,会针对虫害本身进行直接捕食,但是本身不会对植物造成任何的伤害。寄生性天敌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寄生蜂类、寄生蝇等等来实施。寄生性天敌的应用模式,表现出“以虫治虫”的特点,对于果树虫害方面,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天敌昆虫利用,在近几年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可是有一点需要高度注意,那就是天敌昆虫本身也需要得到良好的把控。例如,天敌昆虫与虫害表现出相互对立的特点,天敌昆虫在没有任何对立虫害的作用下,有可能导致自身的大量繁殖,而且造成的植物生存压力不断提升,这就会衍生出新的虫害问题,需要在日后的数量把控上更好提升。 2、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病原微生物的运用是从虫害根源出发,通过微生物技术的作用,对虫害进行更好的处理,不会对植物本身的生长、功能等造成伤害。病原微生物的实施,具有定点投放的特点。例如,在农业植物的虫害防治过程中,结合季节因素、环境因素、气候因素等,针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定点投放,这样可以在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效果上更好巩固,提前完成工作任务。病原真菌也是园艺虫害生物防治中常见的防治手段,其主要利用了白僵菌、绿僵菌和虫瘟霉等主要真菌。研究表明,在病原微生物致死的害虫中,60% 以上是由病原真菌造成的,这也证明了病原真菌具有理想的园艺植物虫害防治效果。病原真菌能在害虫体内产生孢子,孢子产生的菌丝能将寄主杀死。值得注意的是,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到病原真菌的致病力,病原微生物利用同样不宜用于室内园艺植物虫害防治。病原微生物农药不同于传统的化学农药,对人类、牲畜不会造成化学危害,同时药效持久、应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3、植物源杀虫剂防治技术的应用。目前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必须不断从更高水平来开展,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落实,告别了传统防治时代的漏洞,无论是在防治效率上,还是在防治质量上,都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即便是在突如其来的虫害灾难上,都可以取得优秀防治效果。植物源杀虫剂操作,主要是针对植物体内的特殊物质,在虫害处置过程中,产生拒食、引诱、毒杀等效果。植物源杀虫剂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对人体无害的特点,主要是含有生物碱、精油、毒性蛋白等等,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化合物。生物碱的应用过程中,表现为含氮的有机物,具有胃毒作用,可以针对蚜虫、叶螨等,产生显著的毒杀作用。精油的应用层面上,表现出中性物质或者是酸性物质,主要是存在于植物的果皮当中,通过熏蒸效果,引起害虫本身反应机制的改变,促使害虫不会对植物开展捕食,减少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结束语 虫害现象会对园艺植物造成严重破坏,不仅会降低园艺植物所创造出的观赏效果,还会增加园艺植物种植的经济成本。所以应注重对

最新病媒生物防制资料资料

病媒生物防制资料 工程名称: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目录 一、工程基本情况 二、本单位平面图及放毒饵平面图 三、病媒生物防治领导小组文件 四、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网络图 五、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专职人员名单 六、病媒生物防治管理规定 七、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人员分工及任务 八、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计划 九、灭鼠通知 十、灭鼠毒饵投放记录 十一、灭鼠小结 十二、消杀前通知 十三、灭蚊蝇喷药记录 十四、消杀小结 十五、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检查表 十六、卫生检查表 十七、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及治理 十八、除四害工作总结 十九、综合防治

二十、购药票据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澄城县新城国际半岛小区中的一栋住宅楼,由两个单元组成,为十八层高住宅楼,建筑工程等级二级,主楼为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6度,框架抗震等级一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使用年限50年。 二、本单位平面图及投放平面图 三、病媒生物防治领导小组文件 根据质监站、市卫办相关要求,为确保省级卫生城市复查顺利,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考核达标,经院创卫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成立医院病媒生物防制

领导小组,通知如下: (一)病媒生物防制领导小组 组长:杨小军 成员: 杨雄伟、袁都喜、张兴海、党甲录、张威 负责病媒生物防制日常工作 (二)基本职责 本着“消灭四害、保障健康”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杜绝病媒传染病的传播。切实保护医护人员、病人身体健康,有效控制鼠类传染病的发生及灭蚊灭蝇工作。并负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软资料的搜集、整理、归卷工作。 四、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网络图 五、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专职人员名单 组长:杨小军 副组长:袁都喜、杨雄伟、 组员:张兴海、张威、党甲录、王云、何汝霖、权根林

《生物防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生物防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培养具有生物防治技能的综合型植保人才是农林院校植保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生物防治教研室在《生物防治》课程教材选择、授课方式、双语教学、课程实践、综合考查等多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期对《生物防治》课程教学提供启示,并为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防治课程实践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的生物技术,是害虫治理中成功、有效、安全的防治方法之一,它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近年来,化学农药的滥用造成了害虫抗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农药残留(residue)的“3R”问题严重,导致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1]。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农药替代防治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防治在我国现代化绿色农业中的地位也更加凸显[2]。有效地利用生物防治手段进行害虫防控,对防治者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高。因而《生物防治》课程成为农林类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门课程的开展正是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然而最初的《生物防治》课程讲授方式过于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强。因此为培養具有一定生物防治技术能力,具有良好病虫害防治专业技能的植物保护人才,结合当今社会的生产需求,需要对《生物防治》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两年时间,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生物防治教研室通过对教材筛选、授课模式、教学模式和考核形式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措施 1 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是园林植物病虫害最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也是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多、最广的方法,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2大类。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和捕食螨[2]等,可直接杀死蚜虫、叶螨、介壳虫、鳞翅目幼虫等害虫[3]。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它们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寄生在害虫体内,导致害虫逐渐死亡,广泛应用的有赤眼蜂、姬小蜂、蚜小蜂等,使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4]和刺蛾[5],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6]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已经可以工厂化生产瓢虫、草蛉、赤眼蜂、蚜茧蜂等天敌昆虫[7]。 2 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防治法是指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具有对人畜安全、选择性强、不伤害天敌等优点,可用于微生物防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病毒等。 (1)病原微生物杀虫。昆虫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虫体内,导致败血症或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使昆虫死亡[8]。具有杀虫作用的昆虫病原细菌主要来自芽孢杆菌科、假单孢杆菌科和肠杆菌科,其中应用最普遍的为芽孢杆菌科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其制剂可防治松毛虫、枯叶蛾、尺蛾、刺蛾、毒蛾、卷叶蛾、天社蛾、蓑蛾、巢蛾、灯蛾等鳞翅目园林植物害虫[9]。昆虫病原真菌是昆虫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大类群[10],病原菌以其孢子或菌丝自体壁侵入害虫体内,消耗虫体各种组织和体液最终杀死害虫[8]。目前我国用于防治园林植物害虫的病原真菌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属真菌和虫霉属真菌等[11],尤以白僵菌和绿僵菌应用最广,可有效控制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害虫[12]。昆虫病毒具有极强的专一性,一般一种病毒只感染一种昆虫。昆虫病毒杀虫剂对环境的干扰最小,这也是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最大优点。昆虫幼虫感染病毒后,病毒会急剧吞噬消耗虫体组织,导致昆虫消化系统紊乱,食欲丧失,行动迟缓等,最终虫体组织液化死亡[1]。昆虫病毒应用较广的为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颗粒体病毒(GV),主要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害虫幼虫。由于昆虫病毒是专性寄生物,需要通过活体培养,给大规模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通过多年的协同攻关,破解了我国昆虫群养和病毒提取等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分离得到高品质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杀虫剂原药。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4种昆虫病毒原药都是国际含量最高的昆虫病毒 [13-14]。 (2)病原微生物杀菌。很多放线菌、真菌和细菌能够通过竞争、拮抗、寄生、溶菌、诱导植物抗性[15]等多种方式控制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常用的生防细菌有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16,17]等,生防真菌主要有哈茨木霉、绿色木霉等木霉菌[18],而放线菌则主要是通过生成抗生素的方式达到快速抑制病原菌的目的,抗生素种类主要有春雷霉素、多效霉素、中生霉素、庆丰霉素[19]等。 3 昆虫病原线虫 昆虫病原线虫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潜能的生物防治因子。昆虫病原线虫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对多种地下害虫和园林植物钻蛀性等隐蔽性害虫具有特定的防治效果,能够主动搜寻寄主害虫,通过释放其体内携带的共生细菌,使寄主害虫患败血症死亡。昆虫病原线虫能够持续侵染和杀死害虫[20],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且能与多种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混用。园林上常用于防治蛴螬[21]和天牛[22]等地下害虫和蛀干害虫。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河南省郑州市和济源市公园,使用河南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奈玛”昆虫病原线虫制剂防治为害白蜡树的光肩星天牛、地下害虫蛴螬和国槐上的光肩星天牛,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 4 杀虫抗生素

【生物科技公司】病媒生物防治资料

(生物科技行业)病媒生物 防治资料

病媒生物防治资料(蚊虫防治) 蚊虫防治 (一)蚊虫的危害 1、传病:蚊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如中华按蚊传播疟疾,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传播乙脑,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嗜人按蚊传播丝虫病,对人类危害极大。 2、骚扰:蚊虫夜间吸血,影响睡眼妨碍人们的休息;蚊虫白天吸血干扰正常工作;在旅游景点可影响游人的兴趣。因此,城市灭蚊不仅是保护居民健康的需要,也是提高投资环境质量的需要,具有间接经济效益。 (二)蚊虫种类各多少 据调查,目前世界上已知蚊虫约3000种,我国报导有300多种,淮安地区有10多种,其中,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等是淮安地区的优势蚊种。 (三)蚊虫从哪里来 1、积水生蚊:蚊虫与积水密切相关,有水则有蚊,无水则无蚊。 2、什么叫蚊虫孳生地? 蚊虫的孳生地就是有积水的地方,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积水,如沟渠、河流、池塘等;另一类是非自然积水,如缸、罐、桶、盒、盆等容器、防空洞、洼地、暖气地沟积水等。 3、淮安地区四种蚊的孳生地:蚊虫虽然都生活在水中,但不同蚊种孳生类型亦不相同。 ①淡色库蚊 A.污水型:沙井、污水坑、旱厕积水等。 B.清水型:地下室积水、喷水池、缸、盆、灌、桶等。家庭中易拉灌、浇花水、浇水壶、盆景、花瓶、冰箱的接水盘等。

②白纹伊蚊 孳生在人为小型积水中、特别是容器积水,如废旧轮胎、缸、盆、罐、桶、易拉罐、塑料盒、大型机械设备凹槽等积水。 其孳生特点:所产的卵可分批孵化,这是白纹伊蚊对小容器积水经常干枯的一种反应。滞育卵可在再次或几次重新积水时孵化幼虫,以保证其繁衍。 ③三带喙库蚊 ④中华按蚊 (四)蚊虫的生活史 蚊虫的一生属于完全变态。生活史中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当温度在25℃左右,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约需14天,而卵、幼虫、蛹在水中发育则需11-12天。 提示:蚊虫一生四个时期,而有三个时期在水中,生活在水中是它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防制蚊虫的最佳时机,所以清除孳生地是治本措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蚊虫的栖息习性 蚊虫活动后,必须寻找栖息场所,吸血后更是如此。蚊虫喜欢在阴暗清凉、潮湿、避风的地方,如防空洞、地下室、人的居室、贮藏室、草丛等处。了解蚊虫的栖息习性,是有效控制和杀灭蚊虫的必要条件。 (六)蚊虫吸血习性 1、蚊虫都能吸血吗? 一般说:雄蚊不吸血,只有雌蚊吸血,这是由于蚊虫性生理的不同需要。雌蚊路遥知马力不是为了维持生命,而是繁衍后代的需要(吸血→发育卵巢→产卵→再吸血,繁衍后代)。雄蚊主要以花蜜、植物液汁等为食。 2.不同蚊种的路遥知马力习性

微生物在生物防治的研究应用

微生物在生物防治的研究应用 摘要:从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机理,竞争作用、抗生作用、重寄生作用、促生作用、诱导抗性等方面综述了生防微生物中的真菌、细菌生防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其在微生物制剂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生防机制;微生物;化学防治;生物农药 前言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环境污染。在防治植物病害的同时,也杀死了环境中的有益微生物,同时也提高了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而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生物防治,作为IPM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拮抗微生物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也备受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经发现许多微生物具有生防作用。中国开展生物防治最早,远在公元304年已有我国南方应用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防治柑橘害虫的记载,其后的一些成果也可以在古籍中查到。生物防治的内容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日趋完善,不断有所改进,充实和创新,并建立了生物防治理论。生物防治已形成一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科学技术。1971年建立了生物防治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 IOBC),并在世界各大区设立地区分部。近十年来,在分子生物学理论的启迪下,应用生物技术作出了新的成绩[1]。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基因产品等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农田害虫的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及其他有益动物的利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有益的微生物,通过生物间的竞争作用、抗菌作用、重寄生作用、交叉保护作用及诱发抗病性等,来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动。广义的生物防治概念还包括昆虫激素如保幼激素等,微生物农药如BT乳油等和抗菌物质,井冈霉素、农霉素等的应用,以及提高寄主植物对病虫的抗性等方面[2]。 1生物防治机制 1.1拮抗作用(antagonism) 拮抗微生物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分泌抗菌物质直接对病原物产生抑制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众多拮抗微生物应用的主要作用方式。拮抗微生物产生的抗菌物质主要有两类:一是小分子的多糖物质,即抗生素;二是大分子的抗菌蛋白或细胞壁降解酶类。近年来,生防微生物产生的抗菌蛋白及胞外裂解酶类研究较多。例如木霉在抗生和菌寄生中,可产生几丁质酶、β-1, 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来分解植物病原菌真菌的细胞壁或分泌葡萄糖苷酶等胞外酶来降解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如立枯丝核菌毒素RS-toxin)。荧光假单孢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rotrophom onasmaltophilia)和普利茅斯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除产生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