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判定标准.共28页
中国脑死亡标准的判定

中国脑死亡标准的判定
一、意识丧失
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呼叫、光照等均不能引起其任何反应。
二、运动和反射完全消失
患者肌肉松弛,肌张力消失,呈尸僵状态。
去皮质强直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去皮质反射阳性。
三、呼吸和循环功能停止
患者呼吸停止,无自主呼吸,呈深昏迷状态,仅靠呼吸机维持呼吸。
心跳停止,呈室性停搏,血压为0。
四、脑干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或缩小,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吞咽反射消失;瞬目反射消失;跟腱反射消失。
五、脑电图呈静息电位
呈水平线,电静息状态,无脑电波活动。
六、阿托品试验阴性
阿托品注射后,心率无变化。
七、脑血流量停止或明显减少
脑血管造影检查无脑血流量,提示脑死亡。
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脑血流完全停滞。
此时患者的脑血管系统与血液循环完全隔绝。
如果血流毫无恢复的希望,且已明确导致患者脑死亡的原因不可逆转(例如:脑肿瘤晚期),则此时即可诊断为脑死亡。
但如果病因可逆转(例如:脑梗塞),则需要等待病因治愈之后重新评价是否脑死亡。
对于未满10周岁的儿童,脑死亡的判定需要特别慎重,并需请相关学科专家共同评价。
此外,植物人状态并不等同于脑死亡。
部分植物人是可以恢复的,这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后确定。
脑死亡判断五个标准

脑死亡判断五个标准
一、什么是脑死亡
脑死亡是指脑干和大脑两侧半球全部的、不可逆的损害或全部的脑功能停止,包括意识、呼吸、循环和自主神经系统等,表示大脑无法恢复功能。
二、脑死亡判断的标准
脑死亡的判断需要基于严格的医学标准,通常以下五个标准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1. 临床表现:患者必须完全昏迷,无反应,包括无意识、无眼球运动、无瞳孔对光反射等。
2. 原发原则:排除可逆性原因,如镇静剂或麻醉剂的效应、低体温、中毒等,确保患者的病因是脑血管原因。
3. 无脑干功能反应:患者无自主呼吸,不受刺激时无反应,包括无咳嗽、无眼球运动、无吞咽等脑干反射。
4. 电生理检查:至少要进行两次电脑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间隔时间应大于或等于24小时,证实脑干没有血流和功能。
5. 排除性检查:排除药物中毒、低温、代谢性疾病等可逆性原因,确保脑死亡是不可逆的。
脑死亡的确诊通常由至少两名具有特殊资格的医生独立进行,他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脑死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脑死亡的6条判断标准

脑死亡的6条判断标准
1.不可逆昏迷: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对外界刺激及内部需求
均无任何反应。
2.自主呼吸停止:患者不能自主呼吸,必须依赖呼吸机或其他人
工通气设备维持呼吸功能。
3.脑干反射消失:包括但不限于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
反射、吞咽反射、眼心反射等所有脑干水平的反射消失。
4.固定且无反应的脑电图(EEG):进行脑电图检查时,显示全
脑电静息或平坦线,意味着大脑皮层和脑干均无生物电活动。
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或脑血流成像(CBF) 检查异常:证明
没有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即脑内血液循环停止。
6.临床和实验室评估确认不可逆性: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例如
美国某些地区要求至少两次间隔一定时间的独立检查),确保上述状态是持续且不可逆转的。
1。
脑死亡5个标准

脑死亡5个标准
脑死亡是指大脑活动完全停止,损伤无法恢复,并且没有任何表现出生命活动的迹象。
脑死亡不是一个瞬间的现象,而是一个经过一系列评估后才能得出的结论。
脑死亡的诊断必须满足以下5个标准: 1. 完全停止脑活动:脑电图检查显示没有脑电活动,经过24小时的持续检测,确认脑电图检查没有脑电活动。
2. 损伤不可逆:对脑死亡患者进行脑部CT或MRI扫描,显示大脑组织损伤,且不可逆。
3. 没有生命活动的迹象: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没有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包括心跳、呼吸和肌肉反射。
4. 死亡病历:确认脑死亡的病历,包括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病史、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等。
5. 专家确认:多个专家进行讨论,确认脑死亡的诊断结果。
脑死亡是一种重大的结果,其诊断必须根据上述5个标准严格的进行,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脑死亡意味着患者的生命活动完全停止,给家属带来巨大的伤痛。
因此,脑死亡诊断应当仔细地确定,以免给家属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脑死亡判定

2009年卫生部发布了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 修订稿
脑死亡标准 1.判定的先决条件
昏迷原因明确 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低温、中毒、电解质酸碱失衡、肌松、内分
泌危象等)
脑死亡标准 2.临床判定
深昏迷 脑干反射消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主呼吸
以上三项必须同时具备
脑死亡标准 3.确认试验 体感诱发电位:P14、N18和N20消失 脑电图:静息电位 TCD:震荡波、丁字波、血流信号消失 以上三项中至少有两项阳性
脑死亡判定
脑死亡的概念 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机能丧
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
概况
1959年法国学者Mollaret和Goulon首次提出 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提出一系列临床和实 验室标准
迄今100多个国家承认脑死亡标准,89个国
家正式立法
我国
2000年大众和医学界逐步接受和推行脑死亡 概念
脑死亡标准 4.判定时间
首次判定12小时后再次评估,结果仍符合脑
死亡标准者,方能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注意 医院必须配备相应仪器设备,医师必须具备 相关资质
意义
脑死亡即死亡
可以结束生命支持 器官捐献的供体
谢
谢
脑死亡法医鉴定标准

脑死亡法医鉴定标准
脑死亡是指脑干、脑组织、脑干及大脑半球发生功能不可逆性损伤或灭活,失去维持振荡电位的能力,丧失大脑整体功能的状态。
脑死亡的确诊是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评估与检查来判断的,其中包括法医鉴定。
脑死亡法医鉴定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法律、医学和伦理规定而有所差异,但一般遵循以下的原则:
1. 确切致死原因:排除所有可能引起临床脑死亡的可逆原因,如躯体低温、麻醉药物中毒等,证实脑死亡的主因是不可逆性的脑损伤。
2. 脑功能丧失:根据相关临床指标来评估脑死亡患者的意识、反射和自主呼吸等生理功能是否完全丧失,例如无意识状态、无瞳孔对光反应、无自主呼吸等。
3. 排除可能干扰的因素:确保在评估过程中没有可能干扰或误判的因素存在,比如镇静药物的影响、低温等。
4. 严格检查程序: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检查,可能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查、脑血流灌注检查等。
这些标准通常由相关组织、学术机构和法律规定来规范,具体的脑死亡法医鉴定标准可以根据当地司法体系和医学界的要求而有所差异。
脑死亡法医鉴定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患者的生命是否已经完全丧失,为医学决策和法律处理提供参考。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及考核评分标准[1]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及考核评分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4e8332c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1.png)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脑死亡定义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即死亡.脑死亡判定一、先决条件(一)明确昏迷原因原发性脑损伤包括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继发性脑损伤主要指缺氧性脑病,如心跳骤停、溺水、窒息等.昏迷原因不明确者不能实施脑死亡判定。
(二)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如急性中毒(一氧化碳、镇定安眠药、麻醉药、精神药物、肌肉松弛剂等)、低温(肛温≤32℃)、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代谢及内分泌障碍(如肝性脑病、尿毒症脑病、非酮性高血糖高渗透压昏迷)等.二、临床判定(一)深昏迷1、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用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针刺面部,不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
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测定昏迷评分为3分。
2、注意事项(1)任何刺激必须局限于头面部。
(2)在颈部以下刺激时可引起脊髓反射。
脑死亡时枕大孔以下的脊髓可能存活,仍有脊髓反射及脊髓自动反射。
脊髓反射包括各种深反射及病理反射。
脊髓自动反射大多与刺激部位相关,刺激颈部可引起头部旋转运动;刺激上肢可引起上肢屈曲、伸展、上举、旋前、旋后;刺激腹部可引起腹壁肌肉收缩;刺激下肢可引起下肢屈曲、伸展;进行自主呼吸激发试验时偶可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
(3)脊髓自动反射必须与自发运动相区别,自发运动通常在无刺激时发生,多数为一侧性,而脊髓自动反射固定出现于特定刺激相关部位。
(二)脑干反射消失1、瞳孔对光反射(1)检查方法用强光照射瞳孔,观察有无缩瞳反应。
光线从侧面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同侧瞳孔有无缩小(直接对光反射),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光线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有无缩小(间接对光反射),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
上述检查应重复进行。
(2)结果判定对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均无缩瞳反应即可判定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3)注意事项①脑死亡者多数伴有双侧瞳孔散大(>4mm),但少数瞳孔可缩小或不等大.因此,不应将瞳孔大小作为脑死亡判定的必要条件。
②眼部外伤可影响对光反射的观察。
脑死亡具体标准范文

脑死亡具体标准范文脑死亡是指脑干和脑功能完全丧失,无法恢复的一种状态。
这是一种临床诊断,其具体标准是为了确定一个人是否已失去脑干功能和意识活动。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确定脑死亡是判断确定器官移植捐赠是否可行的关键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死亡的具体标准。
一、神经学检查:1.意识状态:患者应该处于昏迷状态,没有任何反应。
2.大脑机能:包括无意识、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如不能听到刺激声音或无各种视觉刺激反应等。
3.大脑干反射消失:患者应该表现出消失的瞳孔反射(如电光反射和散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运动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以及对面部温度刺激的反应等。
4.神经肌肉功能:患者应有完全的不能两侧剧烈远端神经的抽搐反应以及不能负荷或对疼痛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5.脊髓反射:脑死亡患者不能表现出性反应和直性蜷缩反射。
二、确定性检查:1.确定神经病学病史:脑死亡患者的检查应成为肺心鉴定的主要标准,应对受体器捐献者的病史进行充分的搜集和显示。
2.排除可能的中毒和药物效应:消除中毒的可能,以确定其并非由于药物或药物的影响或视网膜缺血或灌注困难引起。
3.规定的时间间隔:根据规定的时间间隔,如观察期是6小时(对成年人)。
这个时间范围内,进行一般测量和观察,以确定无可逆的原因。
三、特殊检查:1. 脑电图:脑死亡病例需要多次记录III椎间引水的脑电图发现,如果其中一时期, III椎间引水 b 波和幕裂 b 波纷纷出现三次, 每秒间隔少于 1hz 或脊髓脑电图无损害者, 则本次病例符合脑死亡病的诊断要求。
2.确定的核素扫描:患者接受的平子扫描和放射性核素扫描(例如,脑活量扫描、脑灌注灌注扫描)可以帮助确认脑死亡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