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合集下载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 八国联军-课件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 八国联军-课件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
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 切关注
原因
直接原因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为进一步征服和控制中国
方法技巧 利用歌谣记忆《辛丑条约》。 一九零一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四亿五,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使馆界,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1.《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从经济上看,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当时中国人
口约为4.5亿,列强用意为要每个中国人都向他们交一两白 银的“罚金”。同时,赔款又以海关等税收作为担保,从 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 中国人居住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 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 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此图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签订 《辛丑条约》时的场景。通过《辛丑 条约》,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 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 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控 制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清政府方面:中国国势衰微;封建制度腐朽;清政
府不是真正支持义和团,而是对其既利用又削弱,最终出卖 并剿杀了义和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 教材分析《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的一课,主要讲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进一步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具体史实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会对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过程产生好奇心,但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影响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交流自己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共26张PPT)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 的反帝活动; 危害:清政府已经完全听命于列强, 对强俯首称臣,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工具。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 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危害: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 国防安全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 许各国驻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5.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义和团和 清军共同与八国联军作战的地点有 ()
①廊坊②大沽③杨村④北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下列条约中,
赔款最多的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问题思考:
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 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 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清政 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 下。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 人民的反帝斗争。
• 3、影响:
• (1)《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 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 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令是英国人西摩尔。 • 3)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侵华路线图
经过:
过程: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天津失陷-----侵占 北京(英法联军也曾攻克北京) 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北京城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燃烧
• 材料一: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 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北京居民物 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 不易调查。皇宫大部分可移动之贵 重物件,皆被抢去。
2.率八国联军经天津向北京进犯的英国海 军司令是( )
A.瓦德西 C.克林德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外敌入侵面前,不畏强暴,英勇抵抗的精神风貌。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已学的知识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史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学生的能力仍需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后果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掌握相关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后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

2.运用史料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史实。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过程。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后果。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历史人物,总结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共25张)(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共25张)(2024版新教材)
“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 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 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 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二、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司令、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1840-1929)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 海军中将。经八国联军及 列强驻天津领事授权,西 摩尔于1900年6月10日凌 晨,率2000兵力自塘沽下 舰,兵锋直指北京,对中 国不宣而战。
B.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2.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是( B )
A.1899年
B.1900年
C.1901年
D.1902年
3.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
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D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教学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 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 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得出结论:自鸦片战争以 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 渊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3.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初步树立 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继 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 传统。
一批不平等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 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内容、危害、影响: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内容
赔款白银4.5亿两 严禁人民反帝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划定使馆界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精品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精品教学课件

二、抗击八国联军 5.经过:___1_9_0__0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 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在廊坊、_西__什__库__教__堂__、 老龙头车站等地区抗击八国联军。 6.结果:义和团在____中__外____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7.作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____瓜__分__中__国____的野心。
A.我哥哥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做工 B.我在菜市口见到许多外国兵
10.《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共同点是( D ) ①都有清政府赔款 ②都有清政府割地 ③都有开放通商口岸 ④都对中 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8.签订各方: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比、荷、西11国,签订___《__辛__丑__条__约__》_____。 9.内容: (1)赔偿白银____4_.5_亿______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__各__种__形__式__的__反__帝_____活动;
7.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 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 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 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D )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1)背景不同:前者是在中国主权被置于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之下划定的;后 者是在中国主权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设立的。 (2)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清政府和更方便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后者是为了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更好地友好交往。 (3)地位不同:前者是“国中之国”;后者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主要内容是抗击八国联军。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以及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教材中插图、文献资料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反抗外来侵略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相关历史事件。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发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引导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7 抗击八国联军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7 抗击八国联军 (共26张PPT)
”清 政 府 成 为 “ 洋 人 的 朝 廷
三大不平等条约对比简表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签订 国家
赔款 土地
《辛丑条约》
中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等国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 9.8亿两 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 区
中英
2100万银元 割香港岛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中日
2亿两白银 割台、澎、辽
其它
通商;设厂
守军与侵略军激战
战死沙场的中国守军
天津保卫战 天津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 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
聂士成
攻陷北京
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
法军抢来的耕牛
美军抢劫的白银
攻陷北京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的乾清宫。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 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赔偿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 【赔】 本息共 9.8 亿两,以海关税、盐 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税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 《辛丑条约》是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 【禁】 形式的反帝活动 统治中国的工具 。 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 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 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 【拆】 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 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之下 。
4.影响 (1)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
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
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辛丑条约》的哪一项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 B ) A. 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允许各国驻兵保 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C.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1. 1899年,美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若山东
巡抚不能统制暴徒,保护传教士和外国人的话,应该
撤换。” 这句话表明( A )
A. 美国政府向清政府施压 B. 义和团运动保护美国人 C. 美国人要出兵攻打北京 D. 清政府全力支持义和团
12.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2年的东交民巷》
的导演,在拍摄当时东交民巷的场景时,下列哪一画
义和团揭帖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战士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团旗、兵器
廊坊大捷一役,从11日开始到18日结
束,义和团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击伤
C. 资产阶级
D. 汉族地主阶级
3.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
这主要与( C ) A.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
B.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有关 C. 民族矛盾的激化有关 D. 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有关
4.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
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
抗的精神也是你们青年人应有的精神,也是应有的责
任。”“这一事件”是指( C )
A.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B. 维新变法
D. 洋务运动
2. 《辛丑条约》签订后,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
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
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

( D ) A. 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 帝国主义列强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 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A. 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 支持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 C. 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 镇压、剿灭义和团
C )
5. 1900年,英、美、俄、日等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 的直接目的是( D ) A. 保护和扩大其在华利益 B. 瓜分中国 C. 控制腐败的清政府 D. 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6. 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 为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 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下列侵华战争中,英国参加的有( A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32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
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的话,那么,我率
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没。”
联军统帅瓦德西(德国)坐在乾清宫龙椅上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不
得不承认,中国人民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论欧美、日本各国, 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 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 之一”,“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面你不会采取?( C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在举行舞会
C.当地居住着大量的北京居民
D.当地驻扎着外国军队
13. 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该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下列哪项条款最能体现这一点?( B ) A.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 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 不准中国人居住
第7课 3个问题 1.义和团运动性质、抗击对象 2.八国联军有哪些?侵华时间
3.《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为了解除国家危难,宁愿献身国家, 把死亡看做归家一样平常。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揭帖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7. 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 实的是( C )
8.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有一情节:慈禧太后
携光绪帝仓皇西逃。与该情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D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
D. 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在从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

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
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个局面最早有可能出
现在( C )
A. 1840年 B. 1895年
C. 1901年
D. 1911年
10.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深渊?( D ) A.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B. 中俄《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4. “中国人口约为4亿5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亿5
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纳1两
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
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D )
A. 《南京条约》
B.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5. 下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
1.义和团运动性质、抗击对象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抗击对象:八国联军
2.八国联军有哪些?侵华时间
八国:英、法、美、德、俄、日、意、奥 时间:1900年
3.《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
内容:课本35页5条 影响:课本35页2条
2. “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反映出 义和团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B ) A. 清政府 B.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油》。漫画反映了( D )
A. 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 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C. 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强化训练
1. 容闳于1901年评论某一次重大事件的时候,对自己 的学生说道:“这一事件虽然愚昧与残暴,但显示了 我民族的反抗精神。我们民族有这样的精神,就会走 出死亡的边缘,就会可免被列强瓜分的危险。这种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