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课件 (共23张PPT)

合集下载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作则,鞠躬尽瘁
•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 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 明确:“写话”
•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 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 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
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
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
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
矩矩作文。
布置作业
• 1、表现于本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是平淡的 还是浓烈的?试加以分析。
• 2、通过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了解叶圣陶与 张中行的文学作品。
SUCCESS
分析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 选择了哪些材料?
• 明确: •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
念文。 •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
于高文典册的。
•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 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2)第四自然段:送客 • (3)第五自然段:复信 •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
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
标点。

——治学严谨
•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 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
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
路才转身回去。

——待人宽厚

2024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精品课件

2024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精品课件

初识叶圣陶
对其严谨治学、平易近人 的形象产生初步好感。
2024/1/28
深入了解
通过叶圣陶的作品及时代 背景等元素,进一步感受 其爱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情感升华
在理解叶圣陶教育思想的 基础上,对其产生深厚的 敬意和感激之情。
16
情感表达方式探讨
叙述手法
运用生动的叙述手法,展现叶圣陶的 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让读者在细节 中感受其人格魅力。
图像辅助
通过插入叶圣陶的照片、手稿等图像 资料,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其形象和 精神风貌。
语言运用
使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叶圣陶谦 逊、务实的品质,同时运用恰当的修 辞手法增强情感表达。
2024/1/28
17
读者情感共鸣点挖掘
教育情怀
叶圣陶作为教育家,其关注教育、 献身教育的精神容易引起读者的
共鸣。
人文关怀
8
关键语句解读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
这句话表达了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强调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
这句话阐述了叶圣陶先生对于能力培养的看法,认为只有将能力内化为习惯,才能真正 具备那种能力。
2024/1/28
文章中透露出叶圣陶先生对教育事 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情感真 挚动人。
启迪思想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追求 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具有重 要的启迪意义,引导人们思考教育 的本质和目的。
10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2024/1/28
11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叶圣陶先生
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叶圣陶先生被塑造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严谨治学态 度和坚定信仰的学者形象。他的形象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 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2张PPT)
用本文的写话风格,以小见大、叙
议结合的方法写一写。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 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 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 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悲伤和怀念
叶先生去世已经让人很悲痛,偏偏又碰上除夕这 样热闹、喜庆的日子离去。“我”的一位挚友离 去,教育界深刻的人。
文革十年,张中行在凄凉中告别了妻女,一个 人回到了乡下,快要倒塌的老房子里,一住很多年。 最惨痛的是没有北京户口每次去北京探望妻女,都 遭受几番羞辱。
文革十年,叶老也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 ”语文课本没有了,建立的语言规范崩塌了。叶老 还要承受长期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内心的孤独和焦 虑,一直萦绕心头。
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略读方法: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 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 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 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待人厚 (3-5)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 (6-8)
作文如话 文风简洁 用语规范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突出“我”的悲痛之情。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写叶圣陶先生在文字工作和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9)感悟叶圣陶先生的良苦用心,并提出希望。
访谈过程
问:您和叶老怎么认识的呢? 答: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 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问:这次合作之前,您知道他吗? 答: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 作品的时候。 问:那你觉得认识之后和之前有不同吗? 答: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 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
课程导入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 家”, 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 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叶圣陶,他的作品有散文 《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 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 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张中行 第一课时
走进作者
这样的主张对你写作有何启发?
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文风的“简洁”。关 于繁简和修改,他“只说字”,偏重用语, 强调“可简就绝不该繁”。这启示我们在 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也应该重视字的 删改,使语言更加简洁。
课堂总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叶先生的宽 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表现了叶先生 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 一丝不苟的态度,阐述叶先生“写话”主 张,表达了对先生的悼念之情。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 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 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6.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 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 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 身回去。
细节描写。从他送人一定要送得很远,还拱手,不断说 谢谢,可见他和蔼可亲,待人真诚。
4.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
生活上随和,易于相处
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
工作认真严谨
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为学谦虚,一丝不苟
5.“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 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9.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 德的思考; 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 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 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共31张PPT)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共31张PPT)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整体感知
常出现于段首、段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略读课文(快速阅读,用波浪线标出过渡句),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叶老逝世“我”深感悲哀。
第二部分:(2-8)叶老品行:待人宽待己严。
1.总写叶老品行(2) 2.叶老待人宽厚 ① 修改文章(3)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C )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i)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课堂检测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 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悲伤、怀念之情。
总结全文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 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 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规规矩矩作文。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细节探究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 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坚持写话的风格,为读者着想。
细节探究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 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善于反思,低调谦虚,对自己写作要求严格,同时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有这样一个人,12岁时立志爱国强国,所以央 求其师为他取字以表明心迹,其师取“秉臣”二字,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要先爱乡。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 他又找到老师说:“清廷覆灭,不能再为臣,请先 生改一个字”,先生笑道:“你名绍钧,有诗曰 ‘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叶圣陶ppt优秀课件

叶圣陶ppt优秀课件

语文教育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实 用性,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紧密 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所学能够
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整体性原则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的整体性,认 为听说读写应该相互配合,协调发 展,而不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
循序渐进原则
叶圣陶主张语文教育应该循序渐进 ,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 学习规律进行,从易到难,从简单 到复杂。
提倡全面教育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叶圣陶认为,教育应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主 张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多元化,除了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 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素养
叶圣陶强调情感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应该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使 学生成为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叶圣陶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技 巧,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有力。他的作品不仅传达了深刻的主题和真挚的情感,同 响
在苏州中学的教育实践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叶圣陶在苏州中学任教期间,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 还注重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倡的全 面教育理念仍具有现实意义,有 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叶圣陶强调因材施教,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和特长,这一思想对 当前的教育改革仍有启示作用。
强调教师的责任与
使命
叶圣陶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 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这一思想激励着后来的教师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贡 献力量。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4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4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中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基础任务:略读课文,思考:
略读方法指导: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以了解内容大意。 (1)要根据问题确定阅读重点(2)抓每段的中心词句(3)注意段首、断 尾和过渡句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迹?主要 表现了他哪两个方面的品德?
2挑.文战章性可任分务为:几个部分?怎样分?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是西郊 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作者写拜访叶圣陶先生,如话家常,平易自然,简洁流畅, 毫无拖沓累赘之感。
写作特点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 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 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 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结构上,照应开头; •内容上,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 深的怀念之情。
•本文入选七年级课本时,因篇幅过长,被编 者删去了一些段落,请你阅读下面的段落, 看看它们分别 适合放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并
写出自己的理由。
文段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是在 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之 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 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 来,可是 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 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 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 力量会比 “力”大,因为 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
三、读文章,景仰先生
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或者直接表达 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感的语句,感受作 者对叶老的深情的赞美和深切的怀念。
读出赞美 读出怀念

10牛郎织女一课件(共23张PPT)

10牛郎织女一课件(共23张PPT)
故事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拓展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最后,可以进一步加强 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播放音乐和视频等方式,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主题和意义,并帮助他们掌握了一 些新的字词和拼音知识。同时,也需要注意加强对故事背景的介绍,增加文化知识和 拓展内容,以及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辅导等方面进行改进。
词语解释
一五一十:五、十,计数单位。五个十个地将 数目点清。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 漏。也形容查点数目。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过活,谁也离不开谁。
再读课文,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
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 过的?
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 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织女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 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也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 了爱慕之心。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 王母娘娘只让她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 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郎爹 嫂辆
歹罕 惯纱
妻托 泳婚
辈挨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 度过的?
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 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 棚……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度过的。
2.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 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1)牛郎和老牛相处的情景,让你想到哪些四字词语? 相依为命,亲密无间。 (2)从牛郎对那头牛照看得很周到,你体会到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下列句子是病句的一项是( D )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绕着熊熊 篝火歌舞狂欢的场景。 B. 六环路全线贯通,标志着北京高速公路网基本 建成。 C.得益于卫生部门所采取的积极防疫措施,甲型 H1N1流感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D.诚信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 更体现出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自学指导三 根据文章内容回 答问题 8分钟
1读文章第一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A“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句 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对叶先生的去世深感悲哀,也暗示 了他与叶先生的关系非比寻常。
B“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
之太浅”。这句话中“过去的印象”指什么? “失之太浅”指什么? “过去的印象”指:上学时期,大量读新 文学作品时候的印象。 “失之太浅”指:评价自己只看到了作品 这一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品格。
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律己严的?
是从三方面来表现的。写文章方面要求自己言文 如一,文风方面要求简洁,重视语文求完美。
当堂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 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 cǎo shuài( 草率 ) 了 事。 (2)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 一些shāng zhuó(商酌 )性的意见。 ( 3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 diān pèi liú lí( 颠沛流离 ),是想到十年 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 来越少了。
叶圣陶(1894-1988),
名绍钧,字圣陶,江苏 苏州人,著名作家、著 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 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后,积 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 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 等著名的短片小说。叶 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 创作的拓荒者。
自学指导一 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给下列红字 注音。4分钟
自学指导二 快速浏览课文, 正确划分课文层次,并用自己的话 总结段意。(5分钟)
第一部分(1):交待叶圣陶先生离世一事,点明写文缘 由。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 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怀念叶圣陶先生,提出要向叶圣陶先生 学习的主张。
送别,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 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 才转身回去。晚年,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了, 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 是不断地说谢谢。 我去拜访,他因与朋友有约不在家而他非常悔恨, 以为朋友住旅店而悲伤。
3读文章第四第五部分答问题.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
2读文章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
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第三 自然段从哪些方面表现叶先生待人厚 的? 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 先生帮助修润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 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 意不同意恢复。
B“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 人”,文章4、5段举了哪些事例来说叶先生 在日常生活方面宽以待人的?
累赘 zhui 简明扼 商酌

huì 人不倦
要 è
méng 朦胧 rǒng 自顾不暇 xiá 冗长 颠沛 pèi 流离 鞠躬尽瘁 cuì zhuó
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自顾不暇: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鞠躬尽瘁: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力 量。
叶 圣 陶 张先 中 行生 二 三 事
学习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 2.会正确划分文章段落,并 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 3.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话回 答相关问题。
张中行,原名张
璇,著名学者、哲 学家、散文家。主 要从事语文、古代 文学及思想史的研 究。1980年代开始 散文创作,出版散 文集《负暄琐话》 等。
2.下列各句红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多年不来往,我们的关系生疏了。 B.妈妈出门前,总要把奶奶安排妥帖。 C.一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去请教老师,真是不耻下问。 D.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 毕生精力。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 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对老师不能用“不耻下问”, 可用“虚心求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