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现状与分析
煤矿辅助运输的现状和发展

煤矿辅助运输的现状和发展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经济生产活动中,人们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往往都是较为巨大的,尤其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煤炭的需求量更大。
此时,要想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煤矿企业就需要对煤矿辅助运输工作的开展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优化辅助运输设备、技术和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我国煤炭市场的发展要求。
鉴于此,文章对煤矿辅助运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生产;辅助运输;发展方向1煤矿辅助运输的特点和要求煤矿生产过程中,受到生产地点、环境变化的影响,相关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和更换相关线路,这样才能保证铁路运输质量,但是辅助线路运输长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同时,煤矿辅助运输开展过程中,为了保证矿井生产正常开展,一般需要几个地点同时开展辅助运输工作,这就会增加运输线路的复杂程度,同时还会出现线路交错和倾斜等现象,导致线路正常运行受到影响。
此外,在煤矿辅助运输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环节运输的物体质量存在差异,形态和体积等也会有所差异,受到瓦斯和空气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井下空间的限制,煤炭辅助运输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其它问题,影响煤矿运输质量。
为了保证煤炭运输质量,相关人员在设计煤炭辅助运输线路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设备巷道辅助运输能力的重视,尽可能减少转载等要求,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当对其运输距离和安全性等进行把控,使得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可以满足多种材料和设备的运输需求,避免与主要运输产生冲突。
综合所方面因素开展辅助线路设计和设备,保证其整体工作质量。
2煤矿辅助运输现状2.1对辅助运输管理不够重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管理以及事故的预防、处理,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往往会导致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
在实际生产运输过程中,过于重视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但是对于安全的作用和重要性不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工作人员难以做到对制度的良好遵守,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煤矿辅助运输个人总结

煤矿辅助运输个人总结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也日益增大。
煤矿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承担着巨大的能源供应任务。
而煤矿辅助运输作为煤矿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提高煤炭的运输效率、减少成本、增强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煤矿辅助运输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寻求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的思路。
二、运输方式及现状目前,煤矿辅助运输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公路运输:通过卡车等陆路交通工具将煤炭从矿山运输到目的地。
这种方式运输能力大,但对道路成本高、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需进一步改进。
2. 铁路运输:煤炭可通过火车等铁路工具进行运输。
铁路运输能力大,效率高,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但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资金投入不足,铁路线路布局不够合理,交通运输效率还有待提高。
3. 水路运输:利用船舶等水路工具进行煤炭的长途运输。
水路运输成本较低,污染少,但运力受限于水路条件和水深等因素。
4. 输送带运输:煤炭可通过输送带等方式进行内部运输。
这种运输方式简单方便,但运输距离受限,效率低下。
三、问题与挑战在煤矿辅助运输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1. 运输效率低:由于运输工具的老化以及交通状况不理想,运输效率低下导致运输成本高昂。
2. 安全风险:运输过程中存在着矿车侧翻、卡车事故等安全风险,给人员和财产造成极大威胁。
3. 环境污染:公路运输和燃煤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和灰尘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四、改进与创新为了提高煤矿辅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1. 推广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如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辆等,降低运输过程中的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2. 引入自动化技术:如自动驾驶技术、物联网等,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风险。
3. 优化运输路线和距离:通过运输数据分析,合理规划煤矿辅助运输路线,选择最短路径和最佳交通工具,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
4. 加强运输管理和监控:建立即时监控系统,对运输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减少安全隐患。
浅谈我国煤矿辅助运输现状

浅谈我国煤矿辅助运输现状现阶段煤炭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约占70%的比重。
煤炭年产量从1949年的3240万吨到1989年一举突破10亿吨,此后逐年递增,2003年我国年产原煤达到16.7亿吨。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煤矿的开采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采掘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今天无论在矿井总产和工作面单产方面,都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并创造了一批世界煤炭生产新纪录。
回采面效率与英国、德国高产综采工作面相比也已基本相当,但如果加上从事辅助运输的人员,差距就大了。
我国掘进队中一般有30%~50%的人员从事辅助运输,比国外高出1~2倍,而且仍然不能保证掘进机正常工作,经常停工待料。
据统计,我国煤矿辅助运输人员约占井下职工总数的1/3以上,有些矿甚至达50%,与国外先进采煤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综采工作面搬家,国外一般仅需1~2周即可完成,用工200~500个;而我国煤矿传统方式需要25~45天,用工5000个以上。
综采矿井每采百万吨煤辅助运输用工为800~1200人班,是先进国家的7~10倍。
随着井型和开拓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煤矿采掘设备的重型化和生产集中化,这个矛盾会更加突出。
目前,我国除主要运输大巷有专用乘人列车运送人员外,进入采区后就难以实现机械化运人。
工人把大量体力和时间消耗在路途中,这种损失是无形的。
而在某些先进的采煤国家,工人却可以在煤矿井下乘坐“豪华”舒适的人车上下班。
总之,近年来我国除了少数几个煤矿采用了一些新型高效的辅助运输设备以外,大多数煤矿的辅助运输系统仍然是小绞车、小蓄电池机车等多段分散落后的传统方式,与综采综掘等现代化系统很不相称。
它严重影响了矿井全员效率的提高和煤矿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发展的薄弱环节。
当前国外煤矿使用的高效辅助运输设备主要有单轨吊、卡轨车、齿轨车和无轨胶轮车等四大类。
这些设备具有运行安全可靠性高、爬坡能力强、牵引力大、运行速度快、可实现远距离连续运输等优点,是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发展的趋势。
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6220119******4816安徽省淮南市232000摘要:矿井辅助运输是指对除去煤炭的各种材料及设备进行的运输,涉及各种设备,内部运输路径跟随煤矿开采工作面推进变化,运输品种类较多,形状各有不同。
同时,矿井辅助运输路径同时存在水平与倾斜的两种路面,矿井巷道内部空间有限可能会带来煤尘爆炸安全事故,工作面分布位置较为分散且所需运输环节数量较多。
因此,煤矿是否可以科学合理应用矿井辅助运输系统,会直接影响煤矿生产效率,更直接决定煤矿生产安全性,国内各个煤矿必须引起重视。
基于此,文章对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井下辅助运输;现状分析;发展趋势1煤矿生产矿井井下辅助运输系统优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煤矿生产矿井井下辅助运输系统的科学合理运行,可以确保后期煤炭生产工作处于正常状态,为整个煤炭生产企业提供更高的生产效益,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这样环境背景的要求下,煤炭生产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率性有着更高的标准,这就需要煤炭管理人员做好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对矿井结构进行及时的更新认知,才能够真正的确保后期的开采工作不会受到影响。
而在现阶段的矿井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环境逐渐复杂化,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整体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传统的、单一的、落后的矿井辅助运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矿井生产的实际需求,还存在许多弊端。
为了有效满足矿井生产运输需求,在煤矿生产活动中,要综合自身运输条件辅助运输设备,构建更加完善的辅助运输方案,有效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2矿井辅助运输系统发展现状分析当下,国内很多规模较小的煤矿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矿井辅助运输方式,借助电动机车在运输巷道运输一定的距离后,在开采区使用绞车。
这种矿井辅助运输方式不仅需要大量耗费人力与时间,也给煤矿生产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为求实现更加理想的矿井辅助运输效率,国内部分大型煤矿逐渐开始引入矿井辅助运输系统,但是分段运输的形式仍为相对主流的运输方式。
矿井辅助运输现状及展望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e r a o f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h i n a S e c o n o my , t h e mi n i n g i n d u s t r y p r o d u c t i o n h a s b e e n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s  ̄p p e d u p . Mi n e a u x i l i a r y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c a n b e d wi d e d i n t o t wo c a t e g o ie r s :t ra c k a n d t r a c k l e s s a u x i l i a r y t r a n s p o t.Au r x i l i a y r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o f c o a l mi n e s t a r t e d r e l a t i v e l y l a t e , 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w o r k o n hi t s a s p e c t b e g a n f r o m l a t e 1 9 7 0 s . At p r e s e n t , C h i n a h a s a n u mb e r o f s u c c e s s f u l r e s e a r c h e s
Va l u e En g i n e e r i ng ・1 1 3・ 源自矿 井辅助运输现状及展 望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P r o s p e c t s o f Mi n e Au x i l i a r y T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我国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现状和发展方向

我国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现状和发展方向文章对我国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的技术现状和安全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煤矿辅助运输系统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并阐述了技术改造实现的途径。
标签:辅助运输系统;技术现状;安全现状;技术改造随着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高层指示,我国煤矿建设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必须实行矿井建设的绿色运行、高产高效。
而煤矿辅助运输系统是矿井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煤矿建设的高产高效离开不开辅助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行。
目前国内大部分煤矿暴露的安全隐患都是由于煤矿开采所需的材料、设备以及劳务人員需要进行多次中转才能顺利的从井底车场运输至回采工作面造成的,现用的辅助运输系统与目前现代化采掘系统格格不入,无论是对开采的高效性还是对开采人员的安全性都具有严重的制约性。
所以煤矿辅助运输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要走技术改造升级路线,只有进行技术改造才能实现矿井的现代化建设。
1 我国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的技术和安全现状(1)技术现状。
首先我国煤矿运输系统的技术运用能力是十分不均衡的,个别新建设的大型煤矿矿井的运输辅助系统是从国外直接采购的,无论是从可行性研究还是专家安全技术论证方面都进行了严密的科学性分析,保证了煤矿的高效运行。
国内走在辅助运输系统技术前沿的煤矿比较少,如大柳塔煤矿就是其中之一。
在建设大柳塔煤矿初期就进行了比较严密的辅助运输系统方案可行性专家论证,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了全矿井无轨胶轮车方案。
为了确保综采随时搬家的高效全套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支架搬运车,其优良的性能和大功率等特点为搬家的机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大柳塔煤矿先进的辅助运输系统相比,传统辅助运输方式仍然是大部分煤矿选用的运输方式。
大巷道运输采用电机车,回采区运输用绞车,这几乎是传统辅助运输系统的标配。
与此同时,我国还存有大量的小规模煤矿,业内人士都知道,小规模煤矿采用的辅助运输系统主要是小型电机车和绞车,造成了运输环节多且设备简单落后,有些小型煤矿甚至靠人力推车,这样的小型煤矿因为设备落后,机械现代化不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属于劳动密集型作坊,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这些小型煤矿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制约了小型煤矿的发展和规模扩大化,而且由于井下工作人员数量较多,加上煤矿运输设备过于简陋,造成了较大安全隐患。
国内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现状和发展

国内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现状和发展国内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现状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煤矿井下回采工效提高很快,但矿井全员效率提高不多,原因之一就是井下辅助运输效率太低,影响了采掘设备有效发挥。
目前辅助运输机械化水平与采掘辅助运输是个薄弱环节。
为了建设现代化矿井,迅速提高矿井生产的全员效率,充分发挥采掘设备的作用,我国自50年代初开始着手研制和引进辅助运输设备。
首先在1979年由开滦矿务局从西德引进了钢丝绳牵引单轨吊车,拟用于综掘巷道内的物料运输。
因巷道的断面小,支架加固问题不能解决而没能投入使用。
1982年河北省煤研所、井阻矿务局机修厂共同研制了FND一40型防爆内燃机单轨吊,在开深荆各庄矿的采区内进行材料、设备运输,于当年通过了煤炭部技术鉴定,由于防爆元件问题未能解决而推广搁浅。
1986年河南省煤研所、温县黄河煤机厂联合研制了一0型钢丝绳牵引单轨帛,在平顶矿务局十二矿的综据巷道内进行支护材料运输,于1987年通过了煤炭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并先后推广应用了3台。
l,87年河南省煤炭科研所、济源煤炭高压开关厂研制了XTD一7防爆特殊型蓄电牵引单轨吊,在平顶山矿务局七矿的综掘巷道内进行支护材料、设备运输,于1,89年通过了煤炭部组织的技米鉴定,因其使用效果比较理想,在不同省区的据进巷道内推广应用了二十多台。
1988年由河北煤研所,石家庄煤机机厂研制出KCY一6/,00型钢丝绳牵引卡轨车,在开滦矿务局唐山矿用于未区巷道内的材料、设备运输和综采橄迁,于1989年通过了煤炭部组织的鉴定。
正在研制和试验中的新开发产品类型有卡轨齿轨车、无轨胶轮车和普轨胶套轮车以及架线、蓄电池复用机车。
国际上各种类型的辅动运输设备,国产化后品种和型号比较齐全,基本上可以满足运输大巷、采区巷道内的设备、材料和人员辅动运输要求。
我国助动运输设备起步晚,时间短,许多产品还不兑全符合生产现场的实际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应该进一步努力,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特别是应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现有生产矿井的辅动运输设备,并在元部件上加强研究提高其可靠性.减少故障率,使其能真正为生产第一线高效服务。
探讨我国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现状和技术改造途径

探讨我国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现状和技术改造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煤矿使用的开采设备的生产力越来越高,可靠性也有所提高,使用寿命也有所延长,这就有效的提高了我国煤矿的开采速度。
但是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我们的技术还是稍微落后的,其原因就是辅助运输系统较为落后,这对于矿井的发展是不利的。
标签: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现状;技术改造;途径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采设备的生产力越来越高,可靠性也有所提高,使用寿命也日益增长,研发出了很多的开采设备,尤其是综合的开采设备,大倾角、大高采的开采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有效的提高了我国煤矿的开采速度,但是相较于先进国家还是较为落后的。
1、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含义1.1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意义现阶段,我国煤矿井下的主要运输大巷,假如使用机车来运输煤矿资源,那也可以使用机车来运输开采设备、材料、开采人员与矸石等;而假如使用带式的输送机来运输煤矿资源,就需要使用辅助运输设备来运输开采设备、材料开采人员与矸石等。
而综采工作面,需要使用的开采设备比较重,体积也比较大,这就需要使用辅助运输的方法来运输开采设备。
因而,煤矿井下辅助运输技术对于煤矿的生产与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很重要的。
1.2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特征第一,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线路不是固定的,是可以依据工作地点来更换的,辅助运输的长度也会改变;第二,煤矿辅助运输是需要完成很多的运输任务的,其工作地点也比较多,并且也较为分散,辅助运输工作也可能会同时进行,因此辅助运输的线路是很复杂的,水平方向与倾斜方面是相互交错的;第三,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系统运输的物体是不同的,可以运输开采设备、开采人员、材料等,运输的种类是比较多的,质量、数量与体积等都是不同的;第四,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工作环境比较差,井下的空间也比较小,空气中掺杂了煤尘、瓦斯等,是有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的。
1.3煤矿井下辅助运输对设备的要求依据上文所述的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特征,对于辅助运输设备有以下几点的要求:第一,要求运输的安全性较高,可靠性也要较高;第二,可以实现水平、倾斜、玩到等的巷道运输,是不需要进行转载的;第三,运输的距离要随着工作地点的改变而改变,安装与拆卸应该是便捷的;第四,成件的开采设备是不需要进行阶梯输送的;第五,可以运输多种的材料、开采设备、开采人员;第六,不能影响主要的运输;第七,辅助运输是需要有防爆功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现状与分析张天一武来建(焦作煤业团体公司河南焦作)摘要:本文先容了煤矿辅助运输方式及特点,提出了推广应用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煤矿井下辅助运输1、引言煤矿辅助运输是指煤矿井下的运输除煤炭运输以外,职员、材料、设备和矸石等各种运输。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可分为轨道辅助运输和无轨辅助运输两种。
轨道辅助运输以展设双轨或悬吊单轨为主要特征,采用架线电力、防爆柴油机、蓄电池和钢丝绳为牵引动力;而无轨辅助运输则以胶轮或履带为行走机构,采用防爆柴油机、蓄电池等为牵引动力。
2、进步矿井辅助运输装备水平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煤矿的辅助运输系统除少数几个煤矿采用了柴油机胶套轮齿轨卡轨车和无轨胶轮车等新型高效的辅助运输设备以外,大部分矿井的辅助运输系统仍然相当落后,基本上仍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水平,还在延用无极绳、小绞车等多段分散落后的传统辅助运输方式,运输环节多,系统复杂。
由井底车场至采区工作面,需经多次中转编列。
一条顺槽就需设置多台调度绞车,占用大量设备和劳力。
占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煤矿辅助运输职员约占井下职工总数的1/3以上,有些矿甚至达到50%。
综采工作面搬荚冬国外一般仅需l-2周即可完成,用工200—500个,而我国煤矿传统方式需要25-45 d,用工5000个以上。
综采矿井每采百万吨煤辅助运输用I500-1200人班,是先进国家的7-10倍。
不仅如此,其事故率约占工伤事故总数的30%以上,仅次于顶板事故,而且呈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安全。
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煤矿辅助运输系统落后,效率太低,且不安全。
近年来除了少数几个矿采用了一些新型高效的辅助运输设备以外,大多数煤矿的辅助运输系统仍然是小绞车、小蓄电池机车等多段分散落后的传统方式,与综采综掘等现代化系统很不相当。
它严重影响矿井全员效率的进步和煤矿安全生产,与发展煤矿生产综采综掘等现代化很不适应,已经成为制约煤炭生产发展的薄弱环节。
随着当前大中型矿井的建设,矿井辅助运输设计与选型是矿井建设的重要课题内容之一,选择公道的矿井辅助运输方式,进步矿井辅助运输的装备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矿井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对确保矿井煤炭生产产量进步,生产公道经济运行,矿井辅助运输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3、矿井辅助运输现状我国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化起步较晚,直至七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这方面的研制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先后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了一些新型高效的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如柴油机单轨吊、绳牵引卡轨车、柴油机胶套轮齿轨卡轨车、无轨胶轮车以及新近研制成功的无极绳巷道连续牵引车等。
有些设备如柴油机胶套轮齿轨卡轨车、无轨胶轮车和巷道连续牵引车,在我国很多煤矿生产实践中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部分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也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
但总的来看,设备种类还未几,未形成系列产品,产品质量也不稳定,某些技术性能尤其是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进步。
目前除少数几个矿井外,尽大多数煤矿尚未实现从地面或从井底车场直至采区工作面端头不经转载的直达运输,而是分阶段运输。
从井下材料、设备供给点到井下工作面使用地点,要经过多次转载。
运输效率低,事故多,占用设备和用工人数也多。
特别是采区的辅助运输机械化程度还相当低,这种状况长期未得到改变。
另外,有些关键元部件如防爆低污染柴油机还不过关,油泵、油马达等也还需要从国外进口,进步了设备的制造本钱、销售价格偏高,从而妨碍了辅助运输设备的推广应用。
4、几种矿井辅助运输的设备性能特点4.1卡轨车。
包括绳牵引和柴油机牵引卡轨车,其特点是全部载重都落在巷道底板的的双轨上。
与巷道支护条件无关,但对底板有一定要求。
底鼓明显,积水较多的巷道不适合使用。
因具有防掉道的卡轨轮及可靠的制动系统,能以较高的速度安全可靠的在轨道上运行。
卡轨车的突出优点,是承载能力大,爬坡能力强,运行速度快,安全性好。
在失控等危险情况下也能自动紧急制动停车,特别适合于采区运输。
近年来国外在综采设备搬家、材料和职员运输等方面都在大力发展卡轨车。
在我国煤矿开采深度较较浅,矿压较小,底鼓现象少,巷道断面小,支护条件差,液压支架等综采设备的重量较大,生产集中的矿井,更适于卡轨车的发展。
绳牵引卡轨车的牵引能力大,爬坡能力强。
可适用于较大的倾角,常用于坡度较大,弯道较少的运输系统。
其主要缺点是,只适用于固定段的运输,进进多条分支巷道时必须经过车场或转载站,因而形成多段运输。
占用设备多,运输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设备利用率不高。
另外,运输间隔受限,一般不超过2 km,而且钢丝绳磨损严重,消耗量大,更换也不方便。
4.2单轨吊。
包括柴油机、蓄电池和绳牵引单轨吊。
使用最多的是柴油机单轨吊,其特点足体积小,机动灵活,适应性强,不怕水,不怕煤,不受底板状况的影响,过道岔方便。
连续运输间隔长,用于掘进巷道时能迅速延伸轨道,既安全可靠,经济性也好。
可以实现从井底车场甚至从地面(斜井或平巷开拓时)至采区工作面的直达运输。
根据国外经验,采用单轨吊系统可以基本解决整个矿井的辅助运输机械化题目。
当前我国还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矿井。
矿井的井筒及巷道断面也都较小,巷道系统比较复杂。
井型及巷道系统又不易改造。
假如这些矿的巷道顶板比较稳定,支护条件较好,单件重量不太大(不超过14 t),特别那些有底鼓的矿井,选用单轨吊运输系统还是比较合适的。
4.3无轨胶轮车。
在国外矿井用得较多。
在我国仅少数几个煤矿在使用。
这种车一般采用铰接车身,运行机动灵活,装卸方便,运行速度快,载重能力大,爬坡能力强(最大可达140)。
可以整体运输液压支架。
可实现从地面直至采区工作面不经转载的直达运输。
但要求巷道断面有效大的宽度(一般不能小于3.6m),对巷道底板的硬度、不平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垂直转弯半径也较大(R>50 m),现有生产矿井仅有少数矿井适合无轨运输系统。
4.4齿轨机车。
一般指的是带钢轮和齿轨轮的机车。
在平道上靠钢轮与轨道的粘着力高速运行。
在斜巷上(小于100)靠齿轨轮与齿轨的啮合低速牵引。
因此这种机车能直接进进上下山斜巷和起伏不平的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
缺点是自重和转弯半径较大,不大适合在采区运行。
假如变坡较多,则展设齿轨较长,影响本钱和车速,只宜用于水平大巷及与其相连的坡度不大的主要上下山巷道使用。
4.5胶套轮机车。
是在使用普通轨的基础上,在机车的驱动轮上加一层胶质轮套作轮缘踏面,从而增大了驱动轮与钢轨表面的粘着系数,同时,在机车的制动系统中加装新型制动闸,使机车的爬坡力大大进步。
可以用到5.70的坡道上。
可用作采区的材料、设备和职员运输。
4.6蓄电池机车。
因受蓄电池容量限制,多用于巷道平缓,载荷较小,作业不频繁的短途运输。
对于巷道坡度大,运输间隔长,作业频繁、载荷较大的运输,最好采用柴油机车,随着防爆低污染柴油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柴油机的质量性能和可靠性均有很大进步。
废气排放量指标已大大降低。
维护工作量也逐步降低。
由于蓄电池的充放电治理较复杂,所以蓄电池机车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5、高效辅助运输设备明显的优点5.1运行安全可靠,不跑车、不掉道。
设有工作、停车安全和超速及随车紧急制动等三套安全制动系统,并有防掉道装置。
适于在井下大巷和采区运行。
5.2爬坡能力强,能在起伏坡度较大和弯道道岔较多情况下行驶。
5.3牵引力大。
能实现重型物料如重型液压支架的整体搬运,对散料长材能进行集装运输,载重量大。
5.4运行速度快。
因具有防掉道等安全设施及安全监控与通讯等装置,可以较高的速度在采区运行。
5.5能实现远间隔连续运输。
5.6有比较完整的配套设备和运输车辆。
能够满足职员和多种材料设备的运输需要,可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
,6、影响矿井辅助运输制约因素6.1前些年,我国煤炭行业不景气,煤矿长期低位运行,煤炭市场持续疲软,不少煤矿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严重亏损,资金十分困难。
有限的资金只能用于采掘支护和煤炭运输设备,以维持生产。
辅助运输设备投进较少,严重影响了矿井辅助运输发展进步。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以为劳动力资源充足,价格低廉,所以宁可多用人也不发展机械化。
受各种因素影响,科研和制造单位也因资金不足,人才流失,设备老化,资金和技术投进较少。
6.2辅助运输设备本身还不大完善。
国产设备产品质量不稳定,故障率高,且价格偏高,也不成系列,设计不便选用。
某些产品的技术性能还有待进步。
引进产品价格高昂,备件短缺,维修服务困难,一般煤矿无力承受,某些进口产品技术性能也不完全适合我国矿井实际情况。
另外,很多煤矿辅助运输设备的技术含量较高,如柴油机胶套轮齿轨卡车集内燃机、机械、电气和液压技术为一体,技术难度较大。
煤矿运输队伍的工人文化素质较低,一时难以把握。
影响设备的使用、维修和推广。
6.3一些生产矿井,巷道断面小,底板起伏多,转弯半径小,支护强度低,上下山坡度大等等,限制了大型现代化辅助运输设备的应用,形成了转载多,运输环节多,系统复杂,效率低的局面。
有些新建或经过技术改造的矿井,固然巷道断面加大了,支护情况也有所改善,但受地质条件如底鼓严重,断层多等的限制,以及巷道支护强度或建井投资的影响,仍然不能采用新型高效的辅助运输系统。
7、需要留意的几个题目7.1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化是个很复杂的题目。
它与矿井的具体地质条件及井巷开拓方式密切相关,个矿井煤层地质条件不一,井型各异,机械化程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辅助运输形式不能单一,要多样化,单轨吊、卡轨车、齿轨车和无轨胶轮车等应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发展。
各种设备都有自己的性能特点和使用范围。
要从本矿的实际条件出发,充分了解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因地制宜地选用自已需要的设备。
由于煤矿井下实际工况复杂,对设备的能力和使用范围,留意留有余地,为了节省投资,应尽量利用现有的系统和设备,如轨道系统和车辆等。
在经过认真细致的技术经济比较以后,力求用最少的初期投资和运行用度达到高效、安全、经济、公道的目标。
采用最适合于自己的辅助运输系统和设备。
7.2矿井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化题目,必须通盘问虑,全面规划,然后逐步实施。
重点应放在采区的辅助运输上,留意设备的配套性。
大中型生产矿井,既有综采综掘,也有日常的职员、材料和矸石等的运输,还有采面综采设备的搬荚冬因此要有多台大、中、小机型配套的设备,以及整个系统的配套设备。
从转载到轨道、道岔、信号以及其他配套设备,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输系统。
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以及井型和开拓方式的各异,—个大中型矿井的辅助运输系统,可能是单一的单轨吊、卡轨车或无轨胶轮车系统,也可能是电机车-卡轨车、单轨吊-卡轨车等几种设备的混合系统。
这更需要各种设备间很好地统筹考虑配套。
否则,难以发挥新型设备的作用。
7.3矿井的设计和开拓部署,要充分考虑选用的辅助运输设备的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为辅运设备安全高效地运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