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教学设计

参赛类别:文史

作品名称:抗战胜利,是谁之力?所属学科:法学

所属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所属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必修)

适用对象:普通高校本科生

主讲:张健所在学校:南开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专题讲授:抗战胜利,是谁之力?

一、教学目标

1.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军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认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对打败侵略者的重大意义,从而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使大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新起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针对长期以来“抗战胜利,是谁之力”的争论,引导同学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把握中国抗战与国际援助、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一是要从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出发,辩证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既要看到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更要看到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二是要全面发展地看待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战分工及地位变化,既要充分肯定正面战场发挥的作用,更要突出强调敌后战场的重大历史功绩;

三是要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认清抗日战争是中国各阶级各党派反对共同敌人的整体战争,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两个战场,都是神圣的全民族抗战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教学要求

通过对“抗战胜利,是谁之力”的分析讲授,使同学们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必须凝聚起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四、教学重点

1.如何辩证看待中国抗战与国际援助的关系;

2.如何客观评价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我们提倡爱国主义,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区分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

2.抗日战争中,包括南开学子在内的热血青年们,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掀起了民族自救的巨浪,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教学总结

“抗战胜利,是谁之力”的问题,是人们在谈到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比较关注而且争论比较大的一个话题。正是由于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国共两党都忽视了对方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得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

地位没有得到彰显,甚至被西方人所忽略或遗忘。

2005年5月9日,英国《卫报》发表一篇题为《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在二战中是如何获胜的》文章,指出:“正如苏联武装部队拖住了德军一样,效率不高但人员众多的中国武装部队也使日军在亚洲无法脱身。这是一段几乎不为西方所知的历史。”“当我们庆祝胜利时,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为遏制德国和日本的侵略而牺牲的近5000万苏联人和中国人。”

本专题针对长期以来“抗战胜利,是谁之力”的争论,引导同学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中国抗战与国际援助、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从而增强团结奋斗实现“中国梦”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