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近年来,汉语水平考试(HSK)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习者的重视,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作为HSK考试的重要支撑,对于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颜色词的偏误,导致写作的表达不够准确和规范。

本文将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基础,对颜色词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颜色词的用法。

一、颜色词的偏误分析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颜色词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混淆用词。

有些学习者容易混淆一些颜色词,如“紫色”和“灰色”、“粉红色”和“桃红色”等,在写作中容易使用错误的颜色词,导致表达不准确。

2. 用词不当。

一些学习者在使用颜色词时,会选择不当的词语,或者使用一些过于普通的颜色词,造成写作的表达单调乏味。

3. 搭配错误。

有些学习者在搭配颜色词时,经常出现搭配错误的情况,如“白色的天空”、“红色的草地”等,这些搭配错误也会影响写作的表达质量。

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学习者在写作中对于颜色词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偏误现象,而这些偏误不仅会影响到写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会影响到文章的表达鲜活性和生动性。

有必要对颜色词的偏误问题加以重视,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教学建议针对颜色词的偏误问题,可以提出以下的教学建议:1. 强化词汇记忆。

学习者在学习颜色词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词汇的记忆和分类,将颜色词进行归纳和记忆,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颜色词的用法。

2. 强化词语辨析。

对于易混淆的颜色词,学习者需要进行词语的辨析训练,通过大量的语境训练,加深对颜色词的理解和掌握,避免在写作中出现混淆用词的偏误。

3. 提供丰富的范例。

在教学中,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范例,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颜色词的用法和搭配,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 强化写作训练。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者的写作训练,让他们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逐渐提高对颜色词的使用准确性和规范性。

韩国学生“把”字句偏误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全球中介语语料库

韩国学生“把”字句偏误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全球中介语语料库

四、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后,我们发现采用同伴评价的班级在作文成绩上有了 显著的提高。这表明同伴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具体 来说,同伴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作文,发现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之处,
进而进行改进。此外,同伴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 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体系中。本次演示将针对这一评价方式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初中语文作文教 学提供新的启示。
二、同伴评价的理论基础
同伴评价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这 一过程中,学习者不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还需要对别人 的学习过程进行评
汉语学习效果,还可能影响他们与中国人的交流。因此,本次演示旨在深入分 析这些偏误的成因和影响,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引言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有”字句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结构。然而,许 多学习者,尤其是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常常在使用“有”字句时出现 偏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偏误,本次演示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研究基础, 对韩国留学生的“有”字句使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六、展望与建议
尽管同伴评价在初中语文作文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要教师在实 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未来,我们 建议进一步深化对同伴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七、结语
通过对初中语文作文同伴评价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这一评价方式具有显著的 优势和应用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动机。因此,我们建议在初中语 文作文教学中广泛推广和应用同伴评价方式。

最新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繁体字偏误分析-精品

最新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繁体字偏误分析-精品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繁体字偏误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的飞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华寻找工作机会或慕名来学习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形成了学汉语热潮。

本文以动态作文语料库为材料,采用对外汉语教学中偏误分析理论,研究汉字书写时繁体字现象,并对此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繁体字;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分析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47-01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非常有趣的现象:外国人在经过三四个月的系统学习之后,能够及其流畅的进行交流,但是在书写能力往往较差。

我们依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错误信息汇总字错误汇总,将错误分为11类,分别是错字、别字、漏字、多字、繁体字、异体字、拼音字、无法识别的字、错误标点、空缺标点、多余标点。

从以上截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F类繁体字的错误频次53903,错误频率达12.7。

在八类汉字错误中频次最高,频率也最高。

可见繁体字是在作文书写中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外国留学生都存在着繁体字的问题呢?在语料库中随机抽取9句,找错误规律。

例:从以上例子中我得出以下几条结论:1.繁体字不仅出现在汉字圈的亚洲地区国家,也出现在非汉字圈欧美等地,在以往的繁体字错误偏误分析中,我们往往以为只是母语知识的负迁移才会导致乱用繁体字现象。

可是在这里英国、俄罗斯母语中均为拉丁字母,所以欧洲地区国家并不存在母语知识负迁移。

2.出现繁体字错误的文章大多数还是以亚洲地区为主,例如:韩国,日本,中国香港。

我们可以看到选中的九个例子中,母语中有汉字字符或字体的具有书写繁体字错误的占60%,可见由于部分汉语词汇在其他国家的运用,部分学生误以为所有的与中文对应的词汇均可以在中文中替换。

3.在同一篇HSK考试的作文的连续几个句子甚至同一个句子中,有的字词书写正确,有的有书写错误,如例(6),在第一句写的明明是正确的简体字“笔划”,然后紧接着第二句就错写成了“提筆忘字”。

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

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把”字句是汉语特有的句式,在世界七千种语言中少有与其对应的句式。

因其是母语使用者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地要使用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且其本身在结构上多变、所表达的语义与句式内部语义关系也很复杂。

因此,相应的它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重难点。

“把”字句中动词的选择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把”字句的可用不可用条件也是一条极易被二语者忽略却尤为重要的问题。

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以日、韩,东南亚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英语国家二语学习者的HSK作文为语料主要探讨留学生“把”字句中动词选用造成的光杆动词式、把字句使用中的滥用与回避三个问题,归纳其形式、简略分析造成偏误的原因,粗略地提出些个人教学上的陋见。

一、“把”字句光杆动词式偏误及原因分析观察发现,在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存在着大量的光杆动词式“把”字句,无论这个动词是单音节的还是双音节的,总是难免偏误。

因单音节光杆动词式在汉语某些民歌或者文学作品或者口语特殊表达情境下是可以使用的(例:把家还、把歌唱、把饭吃、把觉睡),所以本文探讨的前提是常见的通用“把”字句格式。

关于“把”字句前后有了别的成分以后动词的选择,黄廖本《现代汉语》认为“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至少也要用动词重叠式”因此它后面必须得有别的成分。

构成动体式、动结式、动趋式、动介式、动宾式、动得式、动量式、动程式、状动式等。

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动词都能进入“把”字句,同一个动词并非能进入所有“把”字句构式。

光杆动词式是指“把”字句式中谓语只是简单的动词形式。

而二语学习者的这种光杆动词式的使用方式必然会造成偏误的。

我们必须要把火熄灭。

我们必须要把字写好。

我们必须要把敌人给消灭。

以上三个例句是光杆动词在“把”字句中的正确使用范例之一,从例句中可以看出在“把”字句中要使用光杆动词,这些动词也必须是“及物的二价动词。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

m m 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8。

7&学教育“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王舒曼内容摘要:“把”字句是汉语的特殊句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学界对“把”字句的本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把”字句的偏误分析研究还比较少,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本文基于H S 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实例/有针对性地划分出“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在此基础上探寻形成这些偏误的成因,并对“把”字关键词:“把”字句偏误分析—■引言“把”字句是指谓语部分带有 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 语的动词谓语句。

“把”字句的教 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 重点和难点。

本文结合对外汉语 教学实际,对留学生习得“把”字 句经常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分类,分析出现偏误的原因,并对 “把”字句的教学提出了设想与建 议。

二■“把”字句的偏误类型2.1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把”字句的 偏误类型及偏误成因。

本论文中 的所有语料均来源于HSK动态作 文语料库。

检索方法采取“错句检 索”,错句类型“把”字句,•检索出585错句,取20 取5句的方法,了100句偏误 ,并对所 句按 照t”、t”、“其他偏误”三 种偏误类型进行了划分。

数据显示,“、”类型的偏 误例句34 ,错误 34-;“泛”类型的偏误句40 ,错误 40-;“其他偏误”类型的偏 误句为26 ,错误 26-。

2.2 的类型2010 t把”字句的 t”“把”字句、母语者一 把”字句的语 t把”字句的中 介语现象。

教学对本文 类型划分 t”与“误”类。

其中 类偏误例句28例,占281,是主要的偏误类型;误类偏误句 6,占6-,其中本 t E”字误其他词类占4-,该用“把”字句误其他句2-。

2.2.12.2.1.1 t把”或缺“把”及其语指句中本 t把”却没有“把”,“把”字句 类,共有28句,错误率占28-。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分析思路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分析思路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分析思路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作文,希望符合您的需求:说起学语言,那可真是一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儿。

就拿汉语水平考试(HSK)来说吧,考生们在作文里犯的那些错误,真是五花八门,让人哭笑不得。

我之前接触过一个外国朋友,叫杰克。

他为了准备 HSK 考试,可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有一次,我去他家玩,一进门就看到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汉语学习资料,有教材、练习册,还有厚厚的笔记本。

杰克一脸苦恼地跟我说:“哎呀,这汉语太难啦!”原来,他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出现一些偏误。

比如说,他经常搞不清楚量词的用法。

有一次,他写“我买了一个裤子”,这可把我逗乐了。

我告诉他,裤子不能用“个”,得用“条”,应该是“我买了一条裤子”。

他听了之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赶紧在笔记本上记下。

还有一次,杰克想表达“昨天我和朋友一起吃饭很开心”,结果写成了“昨天我和朋友一起吃饭很快乐”。

他不明白为啥这就不对了。

我跟他解释说,“开心”更侧重于心情上的愉悦,“快乐”呢,更强调一种整体的、比较持久的状态。

在这种描述短暂的一起吃饭的情境中,用“开心”更合适。

杰克听得直挠头,嘴里嘟囔着:“这汉语也太复杂了!”杰克在语序上也常常出错。

他写“我去超市买东西,然后回家吃饭了先”。

正确的应该是“我去超市买东西,然后先回家吃饭了”。

我给他指出这个错误的时候,他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说:“这顺序有那么重要吗?”我耐心地跟他说,在汉语里,语序不对,意思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啦。

除了这些语法上的错误,杰克的错别字也是让人忍俊不禁。

他会把“已经”写成“以经”,“再见”写成“在见”。

每次看到他这些可爱的错误,我都能感受到他学习汉语的认真和努力,同时也为他因为这些小错误而感到着急。

杰克的经历让我对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些偏误反映出学习者在词汇、语法、语序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偏误的分析,我们能发现很多规律和共性。

比如说,很多学习者都会在量词的使用上犯错,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母语中没有类似的语法概念。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汉语言文学研究中的偏误标注方法有一百多种,对汉语来说,对应关系是主要标注形式,它对单字的标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一些特殊偏误进行细化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

本论文以“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例进行偏误分析,以增加偏误分析的真实性。

首先介绍偏误标注的原则,然后对偏误标注的方法、原则和过程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在选择“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时,因为该语料库包含中英文各类话题和体裁,数量大且覆盖面广,语料信息全面。

作为对汉语的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文对一篇“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中文部分进行了偏误标注,并将它们分为8个大类,详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从标注的效果看,每一类都包含5条偏误,由此可见,对其他的类也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在选词方面,这篇作文包括了对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大部分词语的标注,这对于今后汉语中词汇量的扩充和语言文字规范的实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选词原则(1)词汇要真实可靠。

在标注时,我们所收集到的都是各种规范书籍中出现的、真实存在的词汇,这样既保证了汉语的规范,又减少了对语料的依赖。

(2)词语所反映的意义要准确,这是偏误标注的根本。

(3)词语的搭配关系要合理。

这种合理不仅仅是对某一语句或者整个语段的合理,而是指整个语段内的合理。

(4)在使用新词汇时要考虑到其接受度,如果新词汇在理解上比较困难,那么它在使用上就会受到限制。

2.切词原则( 1)切词要符合汉语习惯。

切词主要是指对词语在各种语境下使用时的差异进行分析。

( 2)在对不同语境下的词语进行切词时,要结合相应的语境,尤其是对成语进行切词时,要考虑到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切词正确。

(3)切词还需要考虑到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只有把词语和短语的搭配情况弄清楚了,才能保证词语选择得恰当。

(4)在对词语的切词时,要考虑到词语的级别。

如果词语属于常用词汇,那么就要选择常用的词语;如果词语属于比较罕见的词汇,那么就要选择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

题目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题目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题目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字书写偏误分析作者姓名马静指导教师茹钢二级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专业对外汉语学号1B0941132013年5月20日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字书写偏误分析摘要汉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和书写方式的独特性使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对外汉字教学理论落后和汉字复杂多变的结构特点,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瓶颈.汉语学习者普遍感到汉字学习具有多种困难,在书写及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本篇论文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收录的高频错别字,对错别字现象如因音致错、因形致错等进行了分析,认为汉字偏误现象产生的原因有认知思维方式的不同、脑机制的不同、汉字自身结构和理论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和学习策略,以期对对外汉字教学提出一定的参考依据.关键词:动态作文语料库;汉字书写偏误;对外汉字教学,.。

,a ,a. 。

. 。

:;;;目录1.2留学生书写中别字现象分析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1。

2.1由形致误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1.2.2由音致误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2产生偏误现象的原因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2。

1认知思维方式的不同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2。

2文字处理的脑机制不同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2.3汉字字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庞大的信息量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2。

4汉字研究理论的落后及教学方法的不当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应对留学生书写偏误的策略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建立“字感"与强化笔画部件意识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

1。

1建立“字感”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

1。

2强化笔画部件意识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

2坚持“字本位”,建立汉字信息库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3 坚持“语文分开、语文并进”和“写认分流、多认少写"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4汉字书写偏误现象的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4.1加强汉语本体理论研究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4。

2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
作者:王舒曼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7期
内容摘要:“把”字句是汉语的特殊句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学界对“把”字句的本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把”字句的偏误分析研究还比较少,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实例,有针对性地划分出“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在此基础上探寻形成这些偏误的成因,并对“把”字句的教学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把”字句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一.引言
“把”字句是指谓语部分带有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

“把”字句的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对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经常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分类,分析出现偏误的原因,并对“把”字句的教学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二.“把”字句的偏误类型
2.1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研究“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及偏误成因。

本论文中的所有语料均来源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检索方法采取“错句检索”,选定错句类型“把”字句,共检索出585例错句,按照随机选取20页每页抽取5句的方法,选定了100句偏误案例,并对所选例句按照“回避”、“泛化”、“其他偏误”三种偏误类型进行了划分。

数据显示,“回避”类型的偏误例句为34例,错误率占34%;“泛化”类型的偏误例句高达40例,错误率占40%;“其他偏误”类型的偏误例句为26例,错误率占26%。

2.2回避的类型
张宝林(2010)将“把”字句的“回避”界定为:在该用“把”字句、母语者一般会使用“把”字句的情况下而二语者未用“把”字句的中介语现象。

本文将回避类型划分为“残缺”与“误用”两大类。

其中残缺类偏误例句28 例,占28%,是主要的偏误类型;误用类偏误例句6例,占6%,其中本该用“把”字而误用其他词类占4%,该用“把”字句而误用其他句式占2%。

2.2.1残缺
2.2.1.1缺“把”或缺“把”及其宾语
指句中本该用“把”却没有用“把”,“把”字句使用不足。

这类情况特别多,共有28句,错误率占28%。

例如:
*1.父亲对我管教得特别严格,我一做什么事就管,有时狠狠地骂我,打我,仿佛()当作敌人。

*2.我有自信()导游的工作做得很好。

2.2.2误用
2.2.2.1本该用“把”字而误用其他词
指该用“把”的时候而误用其他词(包括其他介词或者动词)。

该偏误实例有2句,错误率为2%。

例如:*1.直到我在大学上了汉语课,我才认真地学习,(使)我以前只会写不会说的汉语全都搞明白了。

2.2.2.2该用“把”字句而误用其他句式
该偏误例句有4句,占4%。

例如:*1.我父亲气得不得了,打我真厉害。

我母亲边让我对父亲道歉边不让父亲打我。

2.3 泛化的类型
指在不该用“把”字句、母语者一般不会使用“把”字句的情况下而二语者使用了“把”字句的中介语现象。

本文将泛化类型划分为“多余”与“误用”两大类。

其中多余类偏误例句16 例,占16%,误用类偏误例句24例,占24%,是主要的偏误类型。

误用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该用其他词而误用“把”(偏误率14%)和该用其他句式而误用“把”字句(偏误率10%)两类。

2.3.1多余
指不该用“把”却用了“把”的现象,“把”字句使用过度。

该类偏误例句有16句,占16%。

例如:
*1.我叫×××,今年把大学毕业了。

*2.当把高三教师的爸爸更了解那激烈的竞争。

2.3.2误用
2.3.2.1该用其他词而误用“把”
指本该用其他词(包括介词、动词等)却误用了“把”。

这类偏误实例有14句,占14%,括号内为正确用法。

例如:
*1.我从小时到现在受到他的影响也不少,而且把我这样成长起来的。

(让)
*2.人的大脑死了,但是,用人工吸气器可以把人体活下去。

(使)
2.3.2.2该用其他句式而误用“把”字句
“把”字句虽然运用广泛,但是在语义结构上有诸多限制,这类偏误指的是该用其他句式时误用了“把”字句,该类偏误实例有10例,占10%。

例如:
*1.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因崇拜母亲而把姓用她的鲁姓。

*2.我们要理解他们的把死选择的原因。

2.4其他偏误类型
其他偏误类型包括“缺补语”、“缺谓语动词”和“否定词错置”三类。

其中“缺补语”的偏误现在最为严重,偏误例句高达18例,占18%,缺谓语动词的偏误例句4例,占4%,否定词错置的偏误例句4例,占4%。

2.4.1缺补语
指使用“把”字句时遗漏了补语,括号里为遗漏的补语。

例如:
*1.一个最亲的最爱的人在他身旁十分痛苦地喊叫或要求把他杀(死)。

*2.我先把我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后,再说明我自己的想法。

2.4.2 缺谓语动词
这类偏误类型出现次数少,括号里为正确的遗漏的谓语动词。

例如:
*1.后来一个人搞了一个小小的摊位,把这个企业慢慢(搞)大,现在开了一个很大的商场了。

2.4.3 否定词错置
该偏误类型是指“把”字句里否定词错放在动词之前,而没有放在“把”之前。

例如:*1.他把苹果没吃掉。

*2.他把钱不借给我。

三.“把”字句的偏误成因
3.1回避产生的原因
3.1.1母语的干扰
留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时候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如果影响是负面的,就会形成干扰。

例如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放书包在桌子上(put the schoolbag on the desk),这是因为留学生受到母语的影响,按照语序凭空构造出了“放书包在桌子上”这种句子,而忽略了汉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回避了“把”字句的用法。

另外,“把”字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又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式,留学生无法在母语中找到可借鉴之处,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吃力,从而选择了回避某些与母语不同的语言形式。

3.1.2学生自身的原因
例如“把字典递给我”这句话,留学生害怕出错就说成“给我一本字典”,两句话实则在语义上有细微的差异:当说话人用“把”字句时,“把”后面的宾语所指的事物大多是已知的;而第二句话中,“给”的宾语并不一定是确定的事物,“字典”有可能是任何一部字典。

留学生没有察觉两者的区别。

长此以往,不仅“回避”现象愈演愈烈,留学生也没有真正学好汉语。

3.2泛化产生的原因
3.2.1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把”字句是汉语中最常见的句型之一,“把”字句数量多,语义表达范围广。

课堂上,对外汉语教师也会根据“把”字句的重要性着重介绍和讲解该句型。

但是“把”字句语义结构复杂,留学生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把”字句的正确用法,因此留学生有时会套用自己头脑中的某个目的语规则过度使用“把”字句,把那些不能用“把”字句的句子说成“把”字句。

四.教学对策
4.1注重“把”字句的语用学习
留学生在学习“把”字句时,不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应该使用“把”字句,用与不用在表达上究竟有什么区别。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把”字句的语用学习,让留学生辨别使用“把”字句和不用“把”字句在语义上的差异,同时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把”字句,什么情况必须使用“把”字句。

4.2注重“把”与其他介词的对比学习
在“把”字句的泛化偏误中,“该用其他词而误用‘把’”这一类型的偏误率达到14%(泛化类偏误率总计40%);而在“把”字句的回避偏误中,“该用‘把’而误用其他词”这一类型的偏误率为2%,由此可见,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混淆“把”与其他介词(被、让、用等),将汉语“把”字句的规则进行不适当的类推,在该用其他介词的情况下误用介词“把”,出现泛化的偏误现象
4.3注重“把”字句的教学阶段设定
根据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教师应设置“把”字句的不同教学阶段。

靳洪刚(1993)提出的“把”字句的五种表层语序结构中,“主语—把—宾语—动词”是最基础的“把”字句结构,句法及结构简单的“把”字句比较适用于零起点的留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深入“把”字句的教学;而“主语+把+地点名词+动词+直接宾语”这类较复杂的语序结构,可用于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的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程相文.“把”字句的课堂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2,(4).
[2]靳洪刚.从汉语的“把”字句看语言分类规律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J].语言研
究.1993,11.
[3]张宝林.回避与泛化——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习得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10,4.
(作者介绍:王舒曼,四川传媒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