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实验目录(冀教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实验目录(冀教版)

单元章节实验名称类别指定分组实验第一单元第一章 1.观察月季枝条观察*2.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实验*3.练习测量实验* 第二章 1.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2.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3.观察不同生长阶段洋葱鳞片叶细胞4.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5.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实验*实验观察探究第三章 1.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观察*2.观察藻类植物观察3.观察苔藓植物实验*4.观察蕨类植物观察5.观察裸子植物观察6.观察双子叶植物观察7.观察菜豆种子实验*8.观察单子叶植物观察第四章 1.观察水螅观察2.观察涡虫观察3.观察蛔虫观察4.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实验5.观察河蚌实验6.观察蝗虫观察7.观察沼虾观察8.观察鲫鱼的外形观察*9探究.鲫鱼的吞水实验实验10.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实验11.观察蜥蜴的标本观察12.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实验13.观察鸟类和哺乳类骨骼放入饱和食盐水中的现象观察14.观察哺乳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实验单元章节实验名称类别指定分组实验第二单元第一章 1.食物中维生素C的检测探究2.食物中能量的检测实验3.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探究*4.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实验*5.观察小肠皱襞和绒毛实验*6.食品安全鉴定实验* 第二章 1.观察人血图片2.判断动脉、静脉及血流方向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4.观察心脏的结构5测量心率观察*实验实验*实验实验第三章 1.体会胸廓的变化与吸气、呼气的关系实验2.探究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实验*3.观察肾脏实验第四章 1.观察显微镜下的神经细胞观察2.膝跳反射实验3.条件反射的形成探究第五章 1.青春期男女体型比较观察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实验目录(冀教版)单元章节实验名称类别指定分组实验第三单元第一章 1.探究种子萌发过程实验2.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3.区分芽的类型并观察芽的结构实验* 第二章 1.观察根毛及根尖结构2.观察根的伸长部位实验3.探究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5.探究必需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观察*实验探究实验观察第三章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放氧实验实验3.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4.制作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 第四章 1.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2.观察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实验3.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4.观察叶下表皮细胞观察第四单元第一章 1.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观察2.观察哺乳动物的关节观察3.观察鸡翅观察4.观察自己的屈肘和伸臂动作观察第二章 1.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探究第五单元第一章 1.观察细菌的形态观察* 第二章 1.观察酵母菌实验*2.观察青霉和曲霉实验*3.观察蘑菇的形态结构和孢子实验* 第三章 1.酸奶的简易制作实验2.利用水排法排出袋内的空气实验第四章 1.腐生微生物的作用实验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实验目录(冀教版)单元章节实验名称类别指定分组实验第六单元第一章 1.观察花的基本结构观察2.练习扦插实验3.饲养家蚕实验4.饲养蝌蚪实验5.观察鸡卵观察第二章 1.观察身体一些性状观察第七单元第一章 1.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2.测量不同植被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实验第二章 1.模拟温室效应的形成模拟实验。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布置作业
• 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蚂蚁的其它行为。 (如蚂蚁的繁殖行为、攻击行为等)
• 探究蚂蚁与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
• 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六、表达交流:
每小组与其它组交流探讨自己所得到的实 验结论。

• 实验结论摘要
根据取食食盐 和白糖蚂蚁
数量
根据取食白 糖和红糖蚂 蚁数 量
根据取食小 昆虫和馒头 块蚂蚁数量
蚂蚁的取食 与食物的味
道有关
蚂蚁的取食 与食物的颜色
无关
蚂蚁的取食 与食物的大小
无关
小结
• 通过本次实验,可得如下结论: • 蚂蚁的食性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喜欢
知识拓展
• 2.杂食偏肉食 杂食偏肉食的蚂蚁在比例上偏多, 它们亦可吃素亦可吃荤,不过,通常以荤食会更 容易吸引它们,而它们对昆虫几乎不挑食,一般 来说是来者不拒。在喂养时除了可以昆虫为食物 之外亦可以动物性蛋白质的食物来喂养。可用食 物举例如下: 肉食性以及死去的昆虫为主,加 上水果、蜜露为食。喂食时可以喂昆虫、鱼(可生 食)、熟的猪肉、熟的鸡肉……等等。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蚂 蚁 找 食
蚂蚁的互助行为
蚂蚁爬满了盛牛奶的袋子
想一想
通过观察以上几张图片,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蚂蚁在干什么? 2、蚂蚁是如何寻找食物的? 3、蚂蚁喜欢什么食物? 4、蚂蚁觅食时喜欢互助吗?
身边事
• 蚂蚁是地球上的爬行小动物,是社会性 生活的群体,无处不在,到处可见,整 天忙碌的爬个不停,蚂蚁虽小,但蚂蚁 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干活都隐藏 着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今天我们只 选取一点,让我们共同探究蚂蚁觅食的 奥秘吧!
知识拓展
• 3.杂食偏素食 杂食偏素食的蚂蚁种类与杂食篇 肉食蚂蚁种类有许多重迭处,唯一的差别是:当 昆虫尸体与甜食同时出现时,杂食偏素食的蚂蚁 较容易被甜食所吸引。

蚂蚁取食物实验报告(3篇)

蚂蚁取食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蚂蚁取食物的行为,了解蚂蚁的觅食方式。

2. 探究蚂蚁对食物的识别和选择能力。

3. 分析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的社会行为。

二、实验材料1. 实验组:蚂蚁、食物(如面包屑、饼干碎等)、透明塑料瓶、细沙、白纸、尺子、秒表。

2.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同的实验材料,但去除食物。

三、实验方法1. 将实验场地划分为若干区域,用白纸作为标记。

2. 在每个区域放置相同数量的蚂蚁,并记录蚂蚁的数量。

3. 在每个区域放置相同数量的食物,确保食物距离蚂蚁有一定的距离。

4. 观察并记录蚂蚁取食物的行为,包括取食时间、取食距离、取食数量等。

5. 分析蚂蚁对食物的识别和选择能力,以及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的社会行为。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分工合作行为。

一部分蚂蚁负责寻找食物,一部分蚂蚁负责搬运食物,还有一部分蚂蚁负责清理食物残留物。

2. 蚂蚁对食物的识别和选择能力较强。

在多种食物中,蚂蚁更倾向于选择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如饼干碎。

3. 蚂蚁取食物的时间与距离成正比。

距离越远,取食物的时间越长。

4. 实验组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部分蚂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秩序。

五、实验分析1. 蚂蚁取食物的行为体现了蚂蚁的社会性。

在取食物过程中,蚂蚁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 蚂蚁对食物的识别和选择能力表明蚂蚁具有一定的智能。

在多种食物中,蚂蚁能根据食物的营养价值进行选择。

3. 蚂蚁取食物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说明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意识。

距离越远,风险越大,蚂蚁取食物的时间也越长。

六、实验结论1. 蚂蚁取食物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分工合作、识别和选择食物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风险意识。

2. 蚂蚁的社会行为和智能水平在取食物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七、实验建议1. 进一步研究蚂蚁在取食物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

2. 探究蚂蚁对食物的偏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深入研究蚂蚁的社会行为和智能水平,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探究蚂蚁的行为实验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探究蚂蚁的行为实验教案
处理方式:取4个洁净的塑料瓶,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并向每个瓶中放入脱脂棉,并在脱脂棉上均匀地放上10粒种子,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拧紧瓶盖
倒入少量的清水,使脱脂棉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
倒入少量的清水,使脱脂棉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三、教学过程
1.利用观察法研究蚂蚁的行为
(1)在校园或其他便利的地方寻找一个蚂蚁窝。
(2)不要干扰蚂蚁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连续观察1星期,每天可以观察2~3次,
2.利用实验法探究蚂蚁的行为
(1)剪去可乐瓶的上半段,装入一些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覆盖在上面。捕捉10只蚂蚁及其蚁卵和幼虫(最好有蚁后),放置在上述的装置中,盖上两层纱布或玻璃板,置于暗处饲养。注意保持土壤合适的湿度。
日期:2017年9月2日
授课教师:周烨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探究知道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能力: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体验一个探究知识
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态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
乐趣。学会尊重科学的事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镊子、滴管、碘液、吸水纸、洋葱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2、出示实验器材
(二)实验探究
1、老师介绍临时装片和永久装片,讲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边讲边演示制作基本步骤:
“擦”先用清水将载玻片和盖玻片进行冲洗,在用干净的纱布将其擦拭干净

蚂蚁的生活实验报告(3篇)

蚂蚁的生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了解蚂蚁的社会结构、行为特点和生存方式,从而认识蚂蚁这一生物的独特之处。

二、实验方法1. 观察法:观察蚂蚁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记录其生活习性。

2. 实验法:设置实验环境,观察蚂蚁的行为变化,探究蚂蚁的生存策略。

三、实验材料1. 蚂蚁窝:在校园或其他自然环境中寻找蚂蚁窝。

2. 实验器具:放大镜、透明容器、土壤、食物(如面包屑、糖等)。

3. 记录工具:笔记本、笔。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蚂蚁窝:找到蚂蚁窝后,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出入情况,记录蚂蚁的数量、体型、颜色等特征。

2. 观察蚂蚁活动:在蚂蚁窝附近放置食物,观察蚂蚁如何发现、取食食物,记录蚂蚁的行为特点。

3. 实验一:设置实验环境,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

(1)在透明容器中放入适量土壤,再覆盖一层细沙。

(2)将蚂蚁窝附近的土壤挖取一些放入容器中,使蚂蚁能找到食物。

(3)在土壤中放置食物,观察蚂蚁如何取食,记录其行为。

4. 实验二:探究蚂蚁的生存策略。

(1)在透明容器中放入适量土壤,再覆盖一层细沙。

(2)将蚂蚁窝附近的土壤挖取一些放入容器中,使蚂蚁能找到食物。

(3)观察蚂蚁如何应对外界威胁,如鸟类、昆虫等,记录其生存策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蚂蚁体型较小,呈黑色或棕色,有触角、足和腹部。

蚂蚁善于挖掘地道,构建巢穴,以适应地下生活。

2. 实验一结果:蚂蚁能迅速发现食物,并利用触角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取食。

3. 实验二结果:蚂蚁在遇到外界威胁时,会迅速撤退,躲避危险。

在巢穴附近,蚂蚁会相互合作,共同防御入侵者。

六、实验结论1. 蚂蚁具有高度的社会结构,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协作。

2. 蚂蚁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触觉,能迅速发现食物和危险。

3. 蚂蚁善于挖掘地道,构建巢穴,适应地下生活。

4. 蚂蚁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繁衍。

七、实验拓展1. 观察不同种类蚂蚁的生活习性,比较其差异。

2. 研究蚂蚁的繁殖和生长发育过程。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蚂蚁的行为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蚂蚁的行为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设计背景说明:本节课是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里面的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蚂蚁的其他行为”。

“列举动物的行为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动物的取食、迁徙、繁殖等等,学生都不陌生。

教材首先根据各种行为对动物的作用,简单介绍了动物的觅食行为、繁殖行为等,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本身的意义。

学习本节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探究的一般步骤,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体验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2)设计“蚂蚁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方案,体验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1)体验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亲身体验观察法和实验法,比较这两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强化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体会合作与集体的作用,体验到了小组的协作与乐趣。

教学重点:使用观察法观察蚂蚁的行为教学难点:“探究蚂蚁取食行为”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教法:探究、启发、讲授学法:讨论、交流课前准备:糖或面包、盐、放大镜、玻璃瓶、蚂蚁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巧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蚂蚁行为有关的视频短片,激发学生兴趣,从中了解到像蚂蚁这么小的动物,力量确如此之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

二、教学环节与步骤(一)复习提问1.回顾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并比较说明这两种行为的异同,举例加深理解。

2.提出课前布置的探究实验:“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说明在探究过程中要进行的内容以及采用的形式,说明评价的意义。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教学设计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
板书设计:
课题
一、蚂蚁的分类
二、蚂蚁的生活习性
三、蚂蚁的群体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实验
5、讨论交流
6、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1、不足之处:
经过这次实验,我觉得: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设计,完全是在教
师的意图下安排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而且场面很乱,问题不明确,学生的活动并不实在、
有效。

同学们学习兴趣仅仅停留在对实验的好奇上。

在老师“权威”的“引导”
下,孩子们进行的是机械地完成任务式的实验,并没有真正走进实验,思维并没
有融入整个实验的过程。

2、成功之处:
通过探究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团体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通
过探究实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探究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将
蚂蚁放回大自然,培养了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意识;认同动物各种各样的行为都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且适应环境的结果。

参考:
百度网
《农业昆虫学》《中学生物学》。

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方案的表格

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方案的表格

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方案的表格篇一:实验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实验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实验目标1.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体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体会小组的协同分工的受益, 观察其他同学的长处,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

实验准备一、知识回顾动物的的行为多种多样,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观察。

很多动物行为的研究问题都于对动物的长期观察,因此说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是同等重要的。

根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蚂蚁喜欢甜的食物,这属于观察法,运用实验法可进一步证明观察法得到的结果。

二、注意事项1.饲养蚂蚁的容器应大一点,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2.捕捉30只蚂蚁(或更多)饲养于玻璃槽内,盖上两层纱布。

将上述装置放在暗处,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进行饥饿处理1 ~ 2 d。

3.蚂蚁个头小,善于爬行,必须非常注意玻璃槽的密闭性,否则蚂蚁很容易出来。

三、实验器材玻璃槽、干湿适中的土壤、蚁穴土壤、蚂蚁、消过毒的棉花团、浓糖水、清水、辣椒汁、苦瓜汁、纯白醋、浓食盐水、尺子、滴管、计时秒表、纸、笔。

探究过程一、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蚂蚁喜欢吃什么味道的食物?2.作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

3.制定并实施计划:①在蚁窝外20厘米处相同方向等距离设置6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图1)。

②准备6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

③每隔5 min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种棉花团上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 ~ 10次。

蚁窝加苦瓜汁棉花团加清水棉花团加食盐水棉花团三、实验结论归纳总结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

颜色有黑、褐、黄、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实验目标
1.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体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体会小组的协同分工的受益, 观察其他同学的长处,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

实验准备
一、知识回顾
动物的的行为多种多样,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观察。

很多动物行为的研究问题都来源于对动物的长期观察,因此说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是同等重要的。

根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蚂蚁喜欢甜的食物,这属于观察法,运用实验法可进一步证明观察法得到的结果。

二、注意事项
1.饲养蚂蚁的容器应大一点,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2.捕捉30只蚂蚁(或更多)饲养于玻璃槽内,盖上两层纱布。

将上述装置放在暗处,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进行饥饿处理1 ~ 2 d。

3.蚂蚁个头小,善于爬行,必须非常注意玻璃槽的密闭性(同时又要保证透气性),否则蚂蚁很容易出来。

三、实验器材
玻璃槽、干湿适中的土壤、蚁穴土壤、蚂蚁、消过毒的棉花团、浓糖水、清水、辣椒汁、苦瓜汁、纯白醋、浓食盐水、尺子、滴管、计时秒表、纸、笔。

探究过程
一、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蚂蚁喜欢吃什么味道的食物
2.作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

3.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在蚁窝外20厘米处相同方向等距离设置6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图1)。

②准备6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

③每隔5 min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种棉花团上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 ~ 10次。

归纳总结
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

颜色有黑、褐、黄、红等。

所有的蚁科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

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雄蚁、工蚁、兵蚁。

蚁后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雄蚁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蚂蚁在洞穴里缺少糖份,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很不好,为了能够找到充分的糖份,所以蚂蚁一旦发现甜的东西,触角就会自主的硬起来,这是蚂蚁的一个天性。

讨论
1通过探究,你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
2.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什么
3.蚂蚁的取食行为是简单的个体行为还是集体行为
4.说说蚂蚁和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
实验练习
1.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

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A.学习行为 B.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
D.领域行为
2.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猫头鹰昼伏夜出
B.雁南飞
C.野兔的心脏跳动
D.两鸡争斗
3.“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白居易诗中描绘的是母燕的()A攻击行为 B.贮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4.“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描述的是动物的()。

A.领域行为B.取食行为C.繁殖行为D.节律行为
5.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也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逸椿象间的联系方式是()A.椿象发出的气味 B.椿象发出的光
C.椿象发出的声音
D.椿象的挣扎动作
6.工蜂找到蜜源后,告知伙伴方位的“语言”是( )
A.发出声音
B.分泌气味
C.跳舞
D.触角接触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8.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上。

生殖行为防御行为
觅食行为迁徒行为
○1海龟产卵○2鸭孵卵○3蝙蝠利用超声波分辨是否是可吃食物
○4尺蠖的外形和颜色酷似树枝
○5拟态-刚果地衣螳螂○6雌性蛾类会放出一种激素吸引雄性。

○7金龟子遇敌假死
○8雌鸟衔虫子喂养雏鸟○9孔雀开屏○10燕子带着幼鸟南飞○11乌贼释放墨汁○12大雁南飞
9.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

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E.经过几次重复试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上述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A、B、C、D、E、F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个过程:、、、、、。

(2)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放上少许盐一组起作用。

(3)小明设计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4)小明在F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