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5《白鹅》导学案设计

【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5《白鹅》导学案设计
【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5《白鹅》导学案设计

15白鹅导学案设计

------------------------------------------------------ ------------------------------------------------------

我的老师

我最喜欢教我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学英语毫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在一节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课老师在做飞机模型试航。同学们都希望去阳台上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再认真听讲了,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飞机模型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说:“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

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了。‖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叫人喜欢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首先自读课文,感知这封信的内容,思考: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然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感情朗读、思考、交流等手段感受作者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①、课下搜集关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充分自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①、我能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并组词。 zh k k w m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 11

x zh 威胁.驻.军●对()个,错()个 ②、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xīshēng) (kǎi xuán)(zhēng fú) (ā yí) (jīng jì (gòng xiàn) (shén shèng)(zuìè)(jiàn kāng) (yǒng zhù rén jiān) (zhí xíng) ③、我理解并批注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如:“蓝盔、征衣、军事观察员……”这些词我通过上网查找理解的,有 ;向老师请教的,有;查字典的,有 2、我会听写“牺牲、罪恶、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经济、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健康、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3、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的一封信。信的正文首先写了,接着写了 ,最后呼吁 。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我还知道了是在呼吁,他发出呼吁,他因为 呼吁。 4、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 5、我要记住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22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观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 知识连接: 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 日在海宁县所见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令人难忘。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的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那些时段的景象? 蒙薄号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2)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3)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朝来之前,江面上----------,潮来之时,只见---------------------------------,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 ----------------------,潮过之后,江面上------------------------------------,看看堤下---------------------------------------------,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我们为之----------------------,为之-------------------------------。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江潮的名诗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Word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 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法提示: 1、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机 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 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骗()饿()绳()

蝙()蛾()蝇() 2、通过预习,我要 4、我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二)、学习探究 1、读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①通过默读四、五、六自然段,我能填写下表。 ②读七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我能说一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2、我要做好准备在小组中交流或表演。 3、这篇课文真有意思,我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 “响尾蛇”导弹 响尾蛇是一种蛇的名字。然而,导弹怎么会和响尾蛇连在一起了呢? 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用布蒙上它的双眼,响尾蛇照样能捕到食物。原来,在响尾蛇两只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个漏斗状的小窝。这个小窝是一个极强的“热感受器”,科学家称它为“热眼”。这种“热眼”能看见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热的,看不见的光线,很多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表格式

课题:《1、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目标展示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三、自学探究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四、点拨释疑(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五、课后处理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mēng()薄:bō()号:háo() méng()bāo()hào() měng()bò()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潮来之时,只见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__ __。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__。看看堤下,__________。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__,我们为之_______,为之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九课 一、生字预习: 幼Y yòu 幺 2 左右幼儿|幼苗 滩T tān 氵10 左右沙滩|海滩 侦Z zhēn 亻 6 左右侦查|侦察 嘲 C cháo 口12 左右嘲笑|嘲讽 啄Z zhuó口8 左右啄食|啄木鸟 企Q qǐ人 4 上下企鹅|企图| 愚Y yú心9 上下愚笨|愚蠢 蠢 C chǔn 虫15 上下愚蠢|蠢人 返 F fǎn 辶 4 半包围往返|返回 拦L lán 扌 5 左右拦路|拦击 鸥O ōu 鸟 4 左右海鸥|银鸥 帽M mào 巾 6 左右礼帽|草帽 吁Y yù口 3 左右长吁短叹|气喘吁吁彻 C chè彳 4 左右彻底|彻夜 二、生词。 lǚyóu yòu guīshātān zhēn cháqǐtú

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qíng yuàn chǔn shìfǎn huíhǎi ōu bǔjiù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zhēng xiān kǒng hòu ruòwúqíshìjiàn sǐbùjiù 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yúguàn ér chūyúbùkějíqìchuǎn xūxū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 xiǎng chèyún xiāo 响彻云霄 三、形近字比较。 幼(幼龟)滩(沙滩)侦(侦查)嘲(嘲笑)啄(啄食) 幻(幻想)摊(摊子)贞(忠贞)潮(潮水)琢(琢磨) 企(企图)愚(愚蠢)蠢(蠢人)返(返回)拦(拦住) 肯(肯定)偶(偶然)椿(椿树)版(出版)栏(栏杆) 欧(欧洲)帽(帽子)宇(宇宙) 砌(砌墙) 鸥(海鸥)冒(冒出)吁(呼吁)彻(彻底) 四、背诵内容; (一)多音字。

zhāo (朝阳) yù(呼吁) 朝吁 cháo(朝下)xū(气喘吁吁) (二)、词语理解。 自然之道:自然的规律。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像游鱼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出去。 愚不可及:形容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了坏事。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二)、《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课文预习; 1、读了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3、愚不可及的做法及原因。 4、你知道幼龟入海的规律了吗?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我们”由焦急变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5、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6、我能说出用上带点词语好在哪里,并把这几个句子抄下来。

语文四年级上册3《秋晚的江上》-导学案-部编版

《秋晚的江上》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导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西下,倒映江面,江水一半碧绿一半殷红。让我们一起到“秋晚的江上”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学习难点:学会抓住主要景物描绘画面。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充满诗意的画面: 【欣赏美丽画面】 向晚的清江之上,斜阳夕照,倦鸟回巢。而一个“驮”字,让我们看到了本就疲倦的归鸟的沉重。 这是一幅看似静态的图画,但是突然,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抖落夕阳的鸟儿轻盈自由地展翅远飞,我们仿佛听到了斜阳落入江水的扑通之

声。一“翻”一“掉”两个动词,让我们欣赏了鸟儿展翅、夕阳渐落的动态美。 此时,夕阳入江,余晖斜照江面,头白的芦苇也被“妆”成了红颜,此时的斜阳倒成了一位化妆师,让落日余晖下的芦苇展现出了瑰丽的色彩。 果然如《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多美的画面啊,请你展开想象,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吧。 【学习习作技巧】 这首诗,7行,49个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夕照图景。 标题:秋晚的江上——季节(秋)、时间(晚)、地点(江上)。告诉了我们整个优美景致的大背景。 选择的景物:符合季节和时间特点、动静结合、绘形绘色。 秋季,正是江上芦苇盛开的季节,芦苇的花是白色的,故曰头白。 晚上,正是太阳西落时,所以是斜阳,而鸟儿忙碌一天,归巢时更显倦意。 首节三句,虽有动词“驮”,但感觉是一幅静态图;直到第二节的一翻一掉,整个画面动起来了。可谓动静结合。 此时,头白的芦苇也被夕阳妆上了红颜。一白一红,色彩明艳。 由此,作者选取了典型的景物(芦苇、斜阳、倦鸟),自上而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斜阳夕照、倦鸟归巢图。 鸟儿(倦)上(静态)驮翻(动态) 太阳(斜) 妆 (红)芦苇(白)掉(动态) 江下 小朋友,你欣赏了优美的诗歌意境,是不是又收获了描写景物的技巧了呢? 那就是:写景要抓住典型的景物,写景要动静结合,写景要绘形绘色。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2020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预习试题卡 1 古诗词三首 学生预学案设计 1.借助工具书给加点字补全音节,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l ū á wài篱.笆稀疏.杂.草老翁.亡赖.2.根据书写提示,正确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ùxiùxiǔ 昨天,同学们在宿.( )舍里讨论了关于星宿.( )的问题。

2 乡下人家 学生预学案设计 1.把词语中的加点字的音节补全。 p h ié f ǎng 朴.素绘.成和谐.附.近倘.若2.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照例装饰时令天高地阔 上面的词语中,有“按照惯例,按照常情”的意思的词语是 ,有“季节”的意思的词语是。

3 天窗 学生预学案设计 1.借助工具书给加点字补全音节,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r t uò àng b 锐.利河滩.闪烁.帐.子霸.气2.工整地抄写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慰藉蝙蝠鹰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慰藉唯一掠过阔达 锐利(1)小燕子时而( )水面,时而 飞上天空。 (2)永不放弃是梦想实现的( )秘诀。

4* 三月桃花水 学生预学案设计 1.根据本课生字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绮”的读音是qí,可以组词为“绮丽”。( ) (2)“谈”是左右结构的字,读音是tán。( ) (3)“和”是多音字,在“应和”中读hè。( ) 2.选一选,在能组成词语的字后面的括号里画“√”。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口头造句。纤细: 沉醉: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卡罗纳》是篇略读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教学是通过让学生阅读这感人的故事,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给予是快乐的》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白桦》导学案

11 白桦 导学案设计 课题白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白桦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查阅白桦的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欣赏音乐,质疑引趣(用时:4分钟) 1.欣赏:《白桦林好地方》 你在歌曲中有什么发现? 如果,你的窗前有一棵白桦树,你 会有哪些发现? 2.出示诗歌,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白桦》,引导学生针对 题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学生欣赏歌曲《白桦林好 地方》。 2.结合歌曲谈自己的发现或 感受。 3.学生齐读课题,质疑:白 桦有什么特点?发生了什么 有意义的事? 欣赏音乐,唤起美的享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 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用时:16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 边朗读一边圈画生字,巩固课前预 习成果。 2.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集 中识记本课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 准的生字圈出来,借助识字 表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轮读课文。 3.展开小组互学生字活动: 1.认读生字是重点,教师要引 导学生细心观察,运用多种方 法反复朗读。 2.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人公 地位,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基

(1)指名认读生字。 (2)针对难读的字展开集体认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 (3)引导学生展开识字方法的交流活动。 3.检查词语、句子的朗读,巩固字音。(1)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 法。[来源:学。科。网] (2)交流:利用形声字的特点 识记“桦、涂、茸、绣、潇、 穗、朦、胧、霞”,作动作 学习“抹”,图示法学习 “茸”,组词法学习“寂”, 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 “穗”。 (3)开火车读词语,读通每一 个句子。 础,让学生自己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 听的能力,倾听中巩固字音。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全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围绕“白桦给你留下了 怎样的印象”展开交流,并尝试着 概括全文。 1.小组合作轮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对 诗歌中白桦的印象。 结合课后习题的提示,引 导学生进行描述、概括。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生字,找 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组织学生针对容易写错的笔画进 行书空练写,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 交流。 3.利用课件逐一展示“桦、涂、茸、 绣、潇、穗、朦、胧、寂、霞、抹” 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 4.组织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 个别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 果,集体评议。 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 写错的笔画。 2.注意书写“潇”时右部要 紧凑。 “朦”右部的“冖”下有一 短横。 “穗”书写时,右部注意多 横等距。 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 格中的位置。 4.逐一练写。[来源:学|科|网] 5.学生互评,看一看哪些笔 1.学生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潇”的书写,右部观察课件 展示的笔顺,正确书写。 2.学生在书写“穗”时,可以 结合字理图来记忆字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学习准备: 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我能正确地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1、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jìng tíng shān dòng tíng hútán miàn qīng luójiùcéng ’ān ( ) ( ) ( ) ( ) ( ) 2、我能辨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谙()镜()孤()厌() 暗()境()狐()压()3、我能正确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并结合注释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知道这三首古诗词分 别是诗人___、____和____所写,他们都是__朝的著名诗人。 4、我会给多音字组词。xiàng ()huó( ) 相和 xiāng ()hè()he ( )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探究。 阅读提示:反复地诵读古诗词,结合注释和句子,展开想象,边读边想,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跟我学阅读批注: (1)、读《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把诗中描写的事物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吧。 (2)、把对这首诗的理解、感受、体会的理由批注在这首诗的空白处,注意言通字顺,字迹美观。例如:“众鸟 ..独去闲.。”可批注你对带点词的理解,以及整句话意思的..高飞尽.,孤云 感受。 (3)、诗人笔下的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用喜欢的线条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诗句,批注上你体会到的诗人的心情,想象批注此时如果你就是李白你要对敬亭山怎么说。(4)、自己试着阅读批注《望洞庭》、《忆江南》两首古诗。 (5)、别忘了和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补充批注。 (三)、和同学挑战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三、拓展训练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出示荷叶的画面。这是什么? 资料:荷花:又名莲花、水芝、水芙蓉、莲。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你看到荷叶,你会想起什么?有什么感受?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想起自己的祖母。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xuán玄chuānɡ疮zhǒu肘 4.结合生活实际、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欣喜:欢喜快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5.分节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6.组词语: 斑()玄()疮()啸()潇() 班()弦()创()萧()箫() 三、质疑解难 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指导重点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藕:草字头,左下“耒”,右下“禺”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 设计人丁玲 1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学习准备: 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解决生字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3)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1)指名读(2)汇报 四、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去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猫》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15.猫》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 教师寄语:动物的可爱、可敬,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作品,掌握本课13个生字及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圈画应掌握的生字新词,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 理清课文层次,明白作者从几个方面描述猫的性格古怪,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4.限时15分钟完成。 【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舍作品甚多,有16卷《老舍文集》问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资料链接】 有趣的猫 猫的身上有不少学问。如果你把猫抛到空中,无论你怎么扔它,它最后总是平稳地落到地面。原来,猫是靠尾巴来保持身体平衡的。 有趣的不光是猫尾巴,猫眼也有一种奇异的功能。猫眼睛的瞳孔能调节外来光线的强度,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黑夜就变得圆圆的,看得见极微弱的光。猫眼在夜间还能放出可见光,蓝莹莹的眼睛,活像两只小灯笼,这是人眼望尘莫及的。这种光的释放,为猫捕捉老鼠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使是漆黑的夜晚,它也能清晰地看到鼠的踪影。 猫须也特别有趣。猫的胡须是和它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猫须除了能显耀出那种“虎威”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衡量能否进出鼠洞的一把尺子。如果猫在探鼠洞时,胡须左右撞不着洞口,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自由入洞,直捣鼠窝;若胡子与洞口两边碰撞,它就索性不进,守洞待鼠。 猫的爪子也非常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猫爪的伸缩,往往是根据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来使用。猫对人的态度,更多的是温顺。只要你不迁怒于它,它是不会挠你的。 随着仿生科学的发展,人们根据猫的优点制造了一些新的仪器,微光夜视仪就是其中一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古诗三首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学习重难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学习时间:3课时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写生字,自学多音字。曾{ 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和古诗的大意,勾画文中重要的字词和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3、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4、划分好古诗的节奏,熟读古诗。 二、导学流程 (一)导入。 (二)预习交流、检测。

1、一锤定音。(给正确的音节涂上美丽的颜色)亭(tíng tín )庭(tín tíng )潭(qín tán )螺(lóu luó)谙(ān yīn)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谙()庭()潭()停()记()暗()挺()覃()亭()忆() 3、朗读三首古诗,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写在田字格中。 4、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5、小组内向你的学习小伙伴介绍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三)、学习新课。学习《独坐敬亭山》 1、自由朗读这首古诗并在小组内互读。 2、小组内思考、讨论交流下列问题。①、读诗句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这首诗中既写景又抒发诗人孤独之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从哪些字体会到诗人的孤寂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班展示。

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 导 学 案 武功县代家学区南留小学张育冲2014年九月

小学语文第七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1观潮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张育冲使用人张育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知识链接: 1、浙江省杭洲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 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钱塘江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 观的景象终生难忘。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 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 mēng()薄: bō()号: háo() m?ng() bāo()hào() měng() b?()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潮来之时,只见________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__。看看堤下,____________。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__,我们为之_______,为之__________。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四年级语文(上)第7课[一次特殊的实验]导学案:!2020年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第7课[一次特殊的实验]导学案|!2020年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导学案(编号4Y-07-1) 导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联系上下文或 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一次以生命为 代价的特殊实验的内容。 导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特殊实验的内容。 导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试着自己解决哦。) 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两遍,读第一遍要边读边拼生字,勾出生词,难读的 词和句子要多读几遍,同 时在不理解的词语旁边加上问号,读第二遍要尽量读正确读通顺。 2、给课后方格生字上面注上拼音并在生字下面组词2-3个,拼 记数遍直到会认会写为止。 3、这些生字中,我发现难读或者容易读错的字有(),标上 音节再读一读;难写的字有(),请你用红笔把这些

生字易写错的笔画标出来,然后闭上眼睛边空书边记一记。 4、我认为不好理解的词语有(),自己结合上下文 和生活实际理解,还有不明白的词语,请和组员共同探讨,探讨不明白的词语做上记 号,师生交流时提出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全文一共()个自然段,是按()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 ②课文第()自然段先概括写卡尔施密特博士为了造福后代,以() 为代价,完成了一次(); ③课文()自然段具体写卡尔·施密特博士在(),忍着被毒蛇 1 ④根据上面提示我会概括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⑤当卡尔·施密特博士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给南美洲毒蛇取血,不幸() 时,却拼尽全力()。从中我体会到卡尔·施密特博士()的精神。 ⑥当伤口疼痛难忍,求救无效,性命难保时,卡尔·施密特博士决定(),他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地写下来,像往常一样()。 从中我体会到了卡尔·施密特博士()。 ⑦学到这里,我知道“特殊的实验”就是指()。 ⑧这次实验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或书上的原文回答) 三、小组交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导学案

5、中彩那天 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课后生字表里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表里生字所带课文里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 诚信,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 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 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1、理解“道德难题”的含义。 2、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学法提示:反复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一 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文最后 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各题: 1、我要把下列词语多读几遍,还能写好,难写的字在练习本上多写几遍。 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 橡皮拮据奔驰馈赠闷闷不乐迷惑不解梦寐以求 2、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财()牌()题()飘()捎() 村()碑()提()漂()梢() 盘点·反思 学习生字和词语,我已经养成的习惯有:

□预习课文时自主地抄写词语和理解词语。□对多音字格外注意。 □写字的时候,常常联想跟这个字同音或形近的字,通过这样的方法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3、课文中有许多如:“拮据”、“境况窘迫”一类的词语,我能联系上下文在课文边做批注 3、我在课文的标题上方批注课文的主要内容,在1、2自然段边上批注两段的意思,在文尾批注最后一个自然段意,批注开头与结尾之间的关系。 4、我有几点疑问批注在书上准备与同学交流,是关于: ◇词语的。()◇句子的。()◇表达方式的。() 二、学习探究 阅读提示:反复细读全文,体会父亲的神情、动作,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1、我猜测父亲中奖前会想:;中奖时会想: ;中奖后会想:; 拿起电话的那一刻会想:。 2、文中的“我”在父亲中奖时想:;发现父亲神情严肃时是这样想的: ;看到两张彩票“我”又这样想。 3、我要在课文中批注 4、我还要批注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5、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在日记本里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阅读 生命的呵护 有个人去山里打猎,整整一天,一无所获。傍晚时分,他发现了一对正在相互嬉戏的山鸡。那是两个稚嫩的山鸡,对保护自身安全还一无所知,对他响亮的脚步声竟充耳不闻,继续在山岩上嬉闹。他大喜过望,取下肩上的猎枪,瞄准其中的一只。就在他扣下扳机的一刹那,一只雌山鸡像一道闪电从草丛里腾起,落在两只小家伙的身前。“嘣”!枪响了,雌山鸡应声栽倒在岩石下,只发出半声凄叫。 两只山鸡被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呆了,它们挤在一起,傻傻地看着满身鲜血一动不动的母亲。他也怔住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像巨锤砸在他的心头,猎枪从颤

2018-2019年春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内容概要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次语文活动。《走进大自然》这首诗歌,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激发了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我们的大花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自然美景,这里既有色彩斑斓的植物,又有自由快乐的动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了儿童的一种天真烂漫心理。《故乡的风景》通过记叙小曦陪双目失明的爷爷回故乡,小曦善意隐瞒故乡景色这件事,写出了小曦美好的心灵。《短文两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其中《放飞一只蝴蝶》教会了我们善待生命、关爱弱者的情感;《听》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生动画面。口语交际是通过阅读一组材料进行口语交流,增强环保意识。习作是由“花产生联想”,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既有大自然的美景,又有人物的美好心灵。学生乐于朗读,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本单元的习作则是注重学生由实景产生合理想象。学生通过习作训练,一定可以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想象能力。 三、目标导向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4、能按要求完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语文活动。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为主,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优势,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词句进行反复朗读、品味。从而读懂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和积累,教师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点拨。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建议用13~15个课时。其中精读课文每课2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习作3课时,语文活动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