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居建筑
家乡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与设计理念

家乡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与设计理念古老的村庄,是记忆中那段传统与历史的延续。
在这些古村落里,可以看到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
这些民居富有个性,既承载了人们生活的需求,也反映了家乡独特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
本文将探讨我家乡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与设计理念。
一、建筑特点1. 结构稳固且耐久:我家乡的传统民居多采用坚固的木材和石材结构,墙壁厚实牢固,屋顶用瓦片覆盖,能够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确保居民的安全。
2. 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庭院中常种有绿树花草,以及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观物品,如池塘、假山等,使居民能够享受到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
3. 建筑形式独特:我家乡的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即由四边围合而成的庭院式住宅。
这种形式在我家乡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不仅利于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而且能够提供更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二、设计理念1. 注重功能性:传统民居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房屋布局合理,生活区域与功能区域划分明确。
起居室、卧室和厨房等功能区域的设计相对独立,以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
2. 尊重传统文化: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建筑构造、雕刻装饰和家具摆设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当地的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让居民在家中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3. 重视生活品质:设计追求居室内外的和谐与美感。
无论是房屋的色彩搭配、装饰品的布置还是庭院的设计,都注重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现代传承与创新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但我家乡的传统民居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为了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许多当地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尝试将传统民居的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
现代传承与创新的设计理念,旨在保留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同时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
例如,传统四合院的布局形式被引入到高层公寓的设计中,同时加入现代化的设备与服务,以满足当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民居:
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其基本特点是四面房屋围合成一个院子,院子的入口设在南面或东南面。
北京的四合院是四合院的典型代表,分为单进或多进式,布局规整,中轴对称。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以圆形、方形等形状的土楼建筑为代表,一般由多户人家聚居而成,其建筑风格独特,防风、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功能非常出色。
3. 窑洞: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窑洞主要建在黄土高原的崖壁上,有靠崖窑和地坑窑两种形式。
窑洞内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4.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悬于山腰或坡地,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5. 江南水乡民居:江南水乡民居是中国南方水乡地区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沿水而建,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给人以清新、幽静的感觉。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些主要类型,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述中国民居的建筑特色

中国民居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布局合理:中国民居的布局通常遵循“前堂后室,左右厢房”的原则,即前面是公共活动区域,后面是居住区域,左右两侧是附属设施。
这种布局既保证了居民的生活便利,又体现了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2. 结构稳定:中国民居的结构多为木构架结构,采用榫卯连接,既节省了材料,又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此外,屋顶采用悬山、硬山、歇山等形式,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3. 装饰丰富:中国民居的装饰手法多样,如雕刻、彩绘、砖雕、石雕等,既有精美的图案,又有寓意深刻的吉祥物。
这些装饰既美化了建筑,又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4. 节能环保:中国民居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的要求。
例如,窗户采用木窗棂,既能采光通风,又能防止蚊虫进入;屋顶设有天窗,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墙体采用土坯、砖石等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5. 地域特色: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地形、资源等因素不同,因此民居的建筑风格也各具特色。
如南方地区的水乡民居以船屋、吊脚楼为代表,具有独特的水上生活气息;北方地区的四合院则以厚重的墙体、宽阔的院落为特点,适应了严寒的气候条件。
6. 人文精神:中国民居的建筑风格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如园林式民居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书院式民居则注重文化传承,体现了对知识和教育的尊重。
.简述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类型

简述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类型
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古代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式之一,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中间有庭院。
四合院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是中国古代住宅的代表之一。
2. 窑洞:窑洞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主要分布在黄土地区。
窑洞利用黄土的特殊地质结构和气候条件,采用洞穴式建筑形式,具有冬暖夏凉、防震防盗等特点。
3. 竹楼:竹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区。
竹楼采用竹子和木材建造,具有通风凉爽、防潮防虫等特点。
4.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区。
吊脚楼采用木材和砖石建造,建筑形式为悬山顶,具有通风干燥、防晒防雨等特点。
5. 土楼:土楼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等地区。
土楼采用土、木、砖等材料建造,建筑形式为圆形或方形,具有防御性强、居住舒适等特点。
6. 园林住宅:园林住宅是中国古代园林式住宅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
园林住宅内部布局精美,有花园、假山、水池等园林元素,是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然和谐居住环境的体现。
这些民居类型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建
筑风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乡村民居建筑心得体会

论乡村民居建筑心得体会乡村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乡村民居建筑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乡村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给人一种亲切和舒适的感觉。
通过对乡村民居建筑的研究和观察,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乡村民居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乡村民居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土坯房、木质结构房屋和青砖砌筑的房屋等。
其中,土坯房是最为典型的乡村民居建筑之一,它采用当地土壤和稻草等原材料建造,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
与此同时,乡村民居的建筑通常会考虑周围自然风景的保护和利用,如在房屋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打造一个生态友好的环境。
其次,乡村民居建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乡村民居多为多家族共同居住的大院落,屋内的布局和空间设计都充分考虑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
比如,厅堂作为一种公共空间,是家人们聚会、交流和娱乐的场所,它承载着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和社交活动。
此外,乡村民居还经常设置天井和过廊等空间,使得不同房间之间和房内外之间形成联系,方便人们的互动和交流。
再次,乡村民居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由于乡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乡村民居的建筑需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乡村民居通常会设置粮仓、饲料库等辅助设施,方便人们的生产和储存。
此外,房屋的布局通常也很注重功能性,比如厨房与厅堂相连,方便烹饪和用餐;以及卧室与厕所、浴室相对独立,保护了人们的隐私。
最后,乡村民居建筑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乡村民居大都历经百年沧桑,是一种积淀了丰富历史文化的建筑形式。
它们不仅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还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瑰宝。
比如,许多乡村民居的门楼上常常会刻制一些神话故事和祖先的图像,寓意着家族的传承和祝福。
这些细节反映出乡村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求。
总之,乡村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通过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设计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美丽、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一、传统民居类型及特点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
四合院以四边围合的庭院为中心,四面有房屋围绕,形成四合院的格局。
四合院的特点是布局合理,四通八达,适应北方地区的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
同时,四合院的庭院空间也是家庭生活与社交互动的场所。
2. 木屋:木屋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湖区。
木屋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简单,适应山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木屋的特点是环保、耐久、保温性好,同时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 土楼:土楼是中国福建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土楼群。
土楼是用土和石块建造的多层建筑,外形宏伟壮观。
土楼的特点是坚固耐用,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福建地区的民族文化。
4.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苏浙沪地区。
马踏飞燕的特点是建筑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屋顶呈马踏飞燕状,能够有效抵御风雨。
二、现代民居类型及特点1. 花园洋房:花园洋房是一种现代化的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
花园洋房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周围有私人花园或院落,居住环境优美,居住者可以享受到独立的私密空间。
2. 高层公寓:高层公寓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高层公寓的特点是层高较高,居住面积相对较小,但可以通过共享设施(如游泳池、健身房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
3. 别墅:别墅是一种高档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的高尚住宅区或郊区。
别墅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通常有多层,有较大的居住面积和私人花园,居住者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4. 老公寓:老公寓是指建于上世纪初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式公寓楼,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老公寓的特点是结构老旧,居住面积较小,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三、不同民居类型的特点比较1. 建筑结构:传统民居多采用砖木结构,现代民居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耐久和坚固。
中国民居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详解

中国民居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详解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民居建筑是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北方的坚实厚重到南方的精致秀美,中国的民居建筑风格丰富多彩。
本文将详细解析中国民居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一、北方民居建筑北方地区紧邻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寒冷,所以北方民居建筑多数为厚重、牢固的结构。
在周围环境所限,北方民居往往没有太多的装饰,而是以墙为主体,砖瓦为材料,屋顶一般为四坡或者平顶,以抵御风沙和雨雪。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四合院”,它最初是中国古代臣子专门居住的建筑形式,具有浓郁的汉族传统文化色彩。
“四合院”是中央大院连通四个小院子所组成的一种居所,常见于北京、天津等地。
清朝皇家后宫中的“慈宁宫”也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被誉为“坐拥地利而不失风度的建筑之宝”。
二、南方民居建筑南方地区较为广阔,气候温暖多雨,因此南方民居建筑常常具有砖瓦木构等轻巧的结构,装饰精致、别致,雕梁画栋,充满了繁荣、富足和艺术气息。
江南水乡是中国南方民居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从苏州的玲珑剔透的古典园林到杭州的曲水流觞的西湖小筑,都体现了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又以苏州园林建筑最为突出,其建筑特点是小巧玲珑,造型活泼生动,装饰华丽细腻,且常将诗词、书籍与建筑、园林紧密相融合。
三、西南民居建筑西南地区气候多雨,常年云雾缭绕,使西南的建筑充满了神秘与厚重之感。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建筑以彩色的木板、竹木、土石为材料,结合雕刻、绣花的图案和色彩,营造出非常独特的建筑风格。
四、东北民居建筑东北地区由于地域上的特殊之处,使得东北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东北三省多数居民是汉族人,此地的民居多数采用青砖灰瓦的结构。
东北的严寒条件使得民居建筑需要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因此,东北的民居建筑大多为方正有致,四角底座宽厚,屋顶陡峭,防风保暖。
总体而言,中国的民居建筑风格曲高启众,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风格有所不同。
但无论何时何地,中国民居建筑都展现了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历史中走过的同时也在今天带着清新的魅力和古朴的气息,香飘百里。
传统民居特色分析论文

传统民居特色分析论文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色和价值。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传统民居的特色进行分析。
首先,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民居以座向为主,一般以南方向为正面,这是因为南方气候温暖,阳光充足。
民居通常由中堂、前厅和后院组成,形成了“三合院”的格局。
中堂是家庭活动的中心,前厅是客人接待的地方,后院则是家庭的私人空间。
传统民居注重通风和采光,建有天井、硗窗等结构,使得整个居室空气流通,明亮舒适。
此外,传统民居常采用木质结构,不仅环保耐用,还具有艺术性和文化价值。
其次,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十分精美。
传统民居以简约为美,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协调。
门窗、檐口等处常常精雕细刻,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传统民居的雕刻常常以花鸟、山水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寓意吉祥和美好。
此外,传统民居还常用彩画进行装饰,用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形式表达了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审美观。
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不仅体现了匠心独运的技艺,还反映了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传统民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民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关系。
传统民居注重家庭的凝聚力和亲情,强调了家族观念和家训传承。
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艺术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庙宇建筑中常见的龙、凤等神兽图案,寓意着对神圣的崇拜和美好的祝福。
同时,传统民居还反映了社会的等级和阶层差异,比如官宦人家常常有府门、抬梁等特殊的建筑结构,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地位和荣耀。
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多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文化内涵。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艺术,还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传统民居的特色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对于我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 龙 屋
永定县客 家土楼
序,布局规整(如图)。主体
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这 种大型集团住宅建筑的防御性 很强,其平面有圆有方,造型 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 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 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如图)
为代表。
抬梁式(图)——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 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 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 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
原始干栏式建筑
化的延续。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
一体的自然观、阴阳有序的环境观、社 会文化观的影响下形成汉之古拙、唐之 雄大、宋之规范、元之自由、明清建筑
形制化的特点,也形成了北国的淳厚、
江南的秀丽、蜀中的朴雅、塞外的雄浑、 云贵高原的绚丽多彩(如图)等这些地 域性的特点。
秦 汉 建 筑 形 式
一、中国民居建筑的形式与分布
卢 浮 宫
藕 园
四、在现代化背景下中国民居建筑的现状
中国传统建筑是比较适于封建统治社会的, 但当一种社会制度发展到坚不可催的程度,
就成了进一步进程的很难逾越的障碍,所
谓物极必反,他的缺陷便是严格遵循封建 法则。中国传统建筑精髓是“天人合一” 的建筑思想。这么完美建筑思想在中国却 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如同中文曾经缺乏 系统语法一样,还需要时间和专门的人才 去诠释我们独特的建筑特性。那有没有发 展继承呢,我认为世博会中国馆便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如图)。再如中式装饰也是 一种建筑文化现象(如图)。这样看来, 中国的民居建筑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的。
云南的“一颗印”:在昆明、 大理、丽江等少数民族的民 居建筑多为四方形,即所谓 “一颗印”(如图)。建筑
是由正房与厢房组成,对称
平稳,方方正正,瓦顶土墙。 从空中往下看,整个布局如 同一枚印章,自成一统,也 是一种封闭式民居。
6、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建筑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建 筑也多种多样,如西北部新 疆维吾尔族住宅多为平顶房;
出合理化的建议,更好的提醒人们对它们进行有效的保
护。
平遥古城
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其建筑
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平遥是研究中 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 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还有始建于南 宋的丽江古城是融合纳西民族传统建筑及 外来建筑特色的惟一城镇。由于政治相对 独立,丽江古城未受中原城市建筑礼制的 影响,城中道路网不规则,没有森严的城 墙。
3、窑洞式住宅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 பைடு நூலகம்窑洞式住宅较多,在
陕西、甘肃、山西等黄
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 然土壁内开凿窑洞作为 住房。由于自然环境、
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
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 样的形式(如图)。窑 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 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 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 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
陕北的窑洞艺术。
由于中国各地区 的自然环境和人 文情况不同,各 地民居也显现出 多样化的面貌。
围龙屋与北京四
合院、陕西的窑 洞、广西的“杆 栏式”、云南的 “一颗印”(如 图)一起被称为 中国五大特色民 居建筑。
1、围龙屋
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 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
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
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 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 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
丽 江 古 城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性和特点
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和 等级严格的封建权制,中国古典 故 宫
建筑体系必然成为一个深受农耕
意识影响并与宗法社会相和谐的 完整系统。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在
文化层面上表现在注重审美性与
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如图, 故宫),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 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 展现,是一种在多样变化中注重 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如图, 网师园)。 网 师 园
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
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 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如图)处处 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 们对幸福、富裕、吉祥的追求。南方小 桥流水之乡,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 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 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 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
4、广西的“杆栏式”民居建筑
广西的“杆栏式”, (在木(竹)柱底架上
建筑的高出地面的
房屋。防潮防虫蚁, 南方多这种建筑形 式,由于广西地处 亚热带,高温多雨, 地方潮湿。民间多 用竹木建居,一般 都是一楼一底的木 结构楼房。屋面覆 盖小青瓦,四周安 装木板壁,或者垒
砌土坯墙。
5、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建筑
3、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 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 飞檐的柔美曲线(如图),使屋顶成 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
4、室内空间处理灵活多变,常用板壁、
槅扇、帐幔、屏风、博古架隔为大小 不一、富有变化的空间,产生迂回、 含蓄的空间意象。
黄 鹤 楼
5、注重建筑构件的色彩和装饰彩绘的
穿 斗 式
中国古代建筑多用这两种榫卯结构建筑 房屋,然,故宫却是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获取更大进深。
2、北京四合院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 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 四合院(如图)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 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 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
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
徽派民居建筑
建筑审美属性的最高标准在于建筑的地域性、文化 性、时代性的三者统一。 了解中国古建筑艺术,与此同时,传承它们,让它 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并且复合我们现代生活的审美要
求,是我们进行古城古村落考察研究一个重要目的。
其次,考察能够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古城和古村落 的现状,了解它们的价值和重要性,尽自己的力量,提
古城镇古村落考察
——中国民居我们的艺术宝库
民居和高楼大厦比那个更有家的概念?那个更具 美感,那个更适合居住? 北京地区的经典民居是什么?
喜欢吗?为什么?
请大家寻找下列建筑中的中国原素??
新中式建筑
新中式建筑
这个是否属于中式建筑,依据是什么?
中国民居建筑思考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 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 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从原始人群居住 洞穴、构木为巢发展到商周干栏式木构 建筑和夯土建筑的出现,再到后来秦汉 木构建筑的发展,唐宋成熟,明清程式
藏族典型民居“碉(diao)
房;蒙古族通常居住于可移 动的蒙古包内;而西南各少 数民族常依山面水建造木结
吊 脚 楼
构干栏式楼房,楼下空敞,
楼上住人,其中傣族的竹楼 (如图),苗族、土家族的 吊脚楼(如图)最具特色。
竹 楼
中国还有保存较完好的古城,这些古城内 均有大量的古代民居。其中,山西平遥古 城(如图)、云南丽江古城(如)图均在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古 城是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县城,是中国 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迄今 为止,这座城市的城墙、街道、民居、店
抬 梁 式
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
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优点是 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 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穿斗式(图)——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
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lin,小梁,俗 称檩子。)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 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 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 向贯穿起来的构架,两排柱之间用枋连 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
表现性,并以此标示等级与功能的差 异。
6、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
退 思 园
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
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 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 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
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如图)。
三、我认为中国民居区别于西方建筑最 独特的两处
1、木制建构叠加组合体:世界上大多数建筑 都强调建筑单体的体量、造型与空间追求与 世长存的纪念性(如图);而中国建筑追求 以单体建筑组合成的复杂院落,以深宅大院、 琼楼玉宇的大组群,创造宏大的建筑空间气 势,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无论中轴对称 的严谨还是自由式组合都十分重视对中和、 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 2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长期在儒家与 道家主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发展,因 此不会形成像古罗马斗兽场一样的狂野气息, 也不会形成古希腊神庙那种令人崇拜、另人 畏惧的宏伟形象,而是在其对基址选择的讲 究、其整治环境的目的和起到一定心理补偿 的作用下形成了建筑、自然、人组成的三者 和谐统一。重视山林风水,即中国建筑中不 仅有住、还有观、有游,就算是平原地也要 搬进假山造湖植林,并十分讲究色彩、装饰 与山水环境的融合(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