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脏缺血所致的。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冠心病的治疗,传统的中医和现代的西医治疗手段各有优势,所以很多患者开始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
那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如何?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为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依据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气血不足”和“心脏失养”。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于气血不足导致心脏失养,进而出现心绞痛、心悸等症状。
所以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点是调理气血并修复心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扶正祛邪”和“标本兼治”。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冠心病时各有所长,中医擅长调理气血、修复心脏功能,西医擅长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目的。
1.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点是调理气血、补益心脏功能。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当归、黄芪、人参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的作用,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针灸、推拿等方法也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缓心脏压力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
2.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冠心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植入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来增加心肌的供血。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通过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或进行搭桥手术来扩张冠状动脉。
植入治疗主要是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或人工心脏等设备来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是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比如可以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的中药调理,或者在西医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的针灸、推拿等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来达到综合调理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致。
冠心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已成为一种新的疗法。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
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包括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调理气血等方面的药物。
针灸治疗主要采用穴位刺激和经络调理的方法。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优点是疗效温和,不易出现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对心脏、肝肾等脏器无损害。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缺点是疗效较慢,需要长期坚持治疗。
西医治疗冠心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扩血管药物、调节血脂药物等。
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搭桥手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方法。
西医治疗冠心病的优点是疗效快速,可以迅速改善症状,减少心肌缺血的程度。
西医治疗冠心病的缺点是药物副作用较大,介入治疗和手术风险高,容易导致并发症和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是指将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相结合,综合治疗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优点是能够综合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心肌缺血的程度,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缺点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周期长,需要耐心和毅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包括疗效评估和疗效观察两个方面。
疗效评估是指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来评价患者的疗效。
疗效观察是指对治疗过程的观察和总结,包括疗效的持续时间、疗效的稳定性、疗效的复发情况等。
疗效评估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重要内容。
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和病情变化。
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胸痛的部位和放射部位、伴随的症状等可以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血脂水平、炎症指标等,为评价患者的疗效提供客观数据。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系列心脏病变。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是将中医药学和西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中医药的综合治疗,能够起到强化西医药物治疗的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与观察结果。
从西医治疗角度来看,冠心病主要采用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改善心肌营养供应等药物治疗方法。
然后结合中医药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中医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方法,通过丰富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心脏的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扩张力,减少心脏健康问题的发生。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可以调整血液循环。
中医药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气血不畅所引起的,通过中药的调理和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等问题,保证心脏及其他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药学注重防治兼顾,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中医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可以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许多西药在治疗冠心病时会有一些副作用,如消化不良、头晕等。
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与西药的配合,减少西药的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达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药的方法,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整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观察结果是显著的,通过临床实践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坏死所致,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目前,传统的中医治疗和现代西医治疗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一种热门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观察。
一、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作用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气、活血、和中、补虚”,以保护心脏功能、改善血流、减轻心绞痛等为主要目标。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人参、丹参、天麻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调节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脏功能等作用。
中医还注重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采用针灸、推拿等辅助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西医治疗冠心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心脏搭桥手术。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心绞痛药物、降脂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轻心绞痛、防止血栓形成等。
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来扩张狭窄的冠脉,恢复心肌供血。
心脏搭桥手术则是通过搭建新的血管来改善心肌供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优势在于综合运用中医与西医的优势,充分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作用,达到协同治疗的效果。
中医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体质来辅助西药治疗,减轻药物副作用。
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辅助疗法,可以有效舒缓心绞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肌供血。
西医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并明确病变的程度和位置。
结合中医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同时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少量病例的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确实十分显著。
一方面,中医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调整体质,提高心脏功能。
西医能迅速缓解症状,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减轻病情。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扩大样本量,收集更多的数据,通过更为严密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我们也将探索更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传统的冠心病治疗主要侧重于西医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然而,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日益被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开始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观察结果。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意义冠心病治疗中的中西医结合将传统的西医疗法与中医药的优点相结合,旨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且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调整疗效观察结果。
中医药具有辨证施治的特点,可以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此,中医药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结果1. 药物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方案通常包括西医药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西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以及抗心绞痛药物等。
中医药治疗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方剂的选用,如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等方剂。
疗效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相较于单独使用西医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2. 介入手术治疗方案冠心病的介入手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支架植入术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适时的介入手术可以改善冠脉狭窄,增加血液供应,减少心肌缺血发作的概率。
疗效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下的介入手术疗效较好,同时能够减少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1. 药物协同作用中药药物中的活性成分与西药药物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能够增强药物的疗效。
例如,中药川芎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与西药阿司匹林共同使用,具有更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2. 调理人体整体状况中医强调调理人体整体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心脏病病变,缓解心肌缺血。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心脏神经功能紊乱。
3. 病因治疗中医药以辨证施治为核心,不同的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斑块形成和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和病理基础的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现代医学发展到了一个漫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无法根治的阶段,这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采用“化瘀通络、活血化瘀”的方法,通过中药治疗和针灸等手段,改善微循环障碍,消除血栓和动脉硬化的斑块,使冠状动脉通畅。
西医治疗冠心病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扩血管药物、诱导血管新生药物等,通过降低血容量,减少脂类沉积,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针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病情不同,同时使用中、西医药物,辅以中医理疗和西医手术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既能改善患者的病情,又能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显著,对改善病人的症状和减轻疾病的程度都有很好的作用。
一方面,中医药物通过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方法,可以改善毛细血管循环和心肌微循环障碍,消除血栓和动脉硬化的斑块,使冠状动脉通畅,从而改善心绞痛的症状,并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
另一方面,西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控制血压、降低血糖等,减少疾病的危害,同时还能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心脏供血量和改善心脏功能等方式,加强中医药物的功效。
同时,中医理疗和西医手术治疗也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服务。
中医理疗能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缓解心绞痛、心悸、胸闷等症状,有利于恢复心脏功能。
西医手术治疗则可以解除严重的冠脉狭窄和血栓形成,恢复心脏 blood供给,从而改善心脏机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具有显著的疗效。
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从多个层面治疗冠心病,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以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3例疗效观察

酶谱 , 肾功 能 等 。 肝
治 疗 结 果
管, 改善 微循 环 , 加血 流 量 , 增 抑制 和解 除 血小 板 聚集 现
象, 拮抗 和溶 解 血栓 形 成 的作 用 , 而 提 高 了 血液 的 流 从
疗 程评 价 标 准 : 效 : 闷 、 显 胸 心前 区疼 痛 症状 完全 消 失 , 电 图见 下 移 的 S 心 T段 恢 复 基 线 ; 效 : 闷 、 前 有 胸 心 区疼痛 症状 减 轻 , 作 次 数 减 少 , 电 图 下 移 的 S 段 发 心 T 有 一定 程度 的恢 复 ; 效 : 状 无 改善 , 电 图无变 化 。 无 症 心 两组 治 疗冠 心病 心 绞痛 疗 效 观察 : 治疗 组 3 例 , 6 显 效 2 例 , 效 1 例 , 效 4例 , 有 效率 8 . % ; 照 1 有 1 无 总 89 对
6 例 冠 心 病 心 绞 痛 病 例 均 符 合 W HO 2 0 3 0 0年 修 订后 的诊 断标准 , 都有 心 绞 痛 的症 状 和 ( ) 电 图示 且 或 心
心肌 缺 血 的表现 。6 3例 病 例 随 机 分 成 两 组 。 治 疗 组 3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观察引言:冠心病是一种临床以缺血性心脏病症状为主的疾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已经成为临床的一项重要治疗方式,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现状中医治疗冠心病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而西医治疗冠心病主要是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针对症状缓解效果较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意义在于通过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微观治疗手段,结合西医的先进技术,更好地治疗冠心病。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2.1 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中药外用。
内服中药常用的方剂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消心痹等。
中药能够改善冠脉供血,减轻心绞痛等症状。
西医药物治疗主要使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结果显示,中药与西药的联用可以减轻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改善心功能指标。
2.2 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中,一部分病人在经过药物治疗后仍然出现严重的心绞痛等症状,此时介入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和腔内旋切手术等。
中医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结合针灸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和程度。
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优点3.1 综合治疗效果好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能够从整体上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指标。
西医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通过降低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等方面发挥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2 减少药物副作用中医药以其天然、温和的特性,有效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过程中,中药可以减少西药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降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冠心病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而发生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病变,其基本问题是心肌供血不足。
近十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增加了近3倍,尤其是中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心血管病因,占病死原因的首位。
冠心病患者多有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因中医理论中有这样气与血的特殊关系,故益气活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方法,但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及中年妇女患者,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效果不明显,对这部分患者跟踪随访深入了解病史后,发现(她)他们发病原因中有明显的精神因素。
平时忧心忡忡,疑病心重,每遇精神紧张,情志不遂时都会引发或加重。
笔者从2005年3月~2009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颇有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98例,女25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2。
稳定型心绞痛6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
12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检查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及分型标准。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中,男51例,女12例;年龄42~70岁,平均61岁;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
对照组60例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41~72岁,平均62岁;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两组在性别、
年龄、病情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对照组:急性发作期给予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
缓解期给予硝酸民山梨醇酯5-10mg,3次/日。
同时给予吸氧、抗凝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
急性发作期行24小时心电监护。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温胆汤加减治疗:法半夏、茯苓、枳壳、陈皮各15g,党参30g,竹茹、丹参各15g,甘草6g。
加减: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心痛明显者加失笑散或田七粉冲服;脾气虚弱者合用四君子汤;兼阴虚者合用生脉散;高血压者加草决明、珍珠母;高血脂者加山楂、首乌、麦芽;肾虚者加淫羊藿、桑寄生。
每日1剂,水煎服。
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2结果
2.1疗效标准:显效:心绞痛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基本不用硝酸甘油,心电图ST段下移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1/2以上,伴随症状和心电图较前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2.2比较:治疗组63例中,显效31例,有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2%。
对照组60例中,显效31例,有效3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
3.3%。
3讨论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对它的认识和防治源远流长,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今天应很好的汲取和发扬。
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曾以“阳微阴弦”概括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所谓“本虚”,主要为气虚、阳虚;所谓“标实”,包括痰阻、血瘀、气滞、寒凝等。
虽其病位在心,但病机却关乎五脏。
冠心病的“本虚”,其根实在肾。
因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
《寿世保元•补益》云:“夫人之生,以肾为主;人之病,多由肾虚所致。
”人到50岁以后,常是冠心病的高发期,这种现象与人体肾气盛衰的规律极为密切。
中西医各自的理论是鲜明的,似乎也是永远难以融合的,近几十年的中西医结合结果似可说明这个问题。
但中西医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也必然有其可跨越、可借鉴、可融合的地方。
冠心病的病理共性是:不管什么原因,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痉挛导致供血不足,或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需要血加大而原来狭窄的动脉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最终的结果就是心脏供血不足。
所以,冠状动脉的“不通”准确地说是“欠通”、“欠畅”,致使心脏的“不荣”、“欠荣”-----心脏缺血缺氧。
这就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讲了很多痛的病机,这里不做赘述。
但“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似乎是对痛的病机的最好、最基本的解释。
这也是每一个中医和中医爱好者都知道的常识或定律。
不荣或欠荣是冠心病的果,而痛等症状则是冠心病的产床或外在表现和反应。
进一步探究,造成不荣或欠荣是“寒邪”,因为“寒性收
引
”!冠心病冬季好发也佐证了这一点。
其次,是痰浊、淤血。
再次,是情志刺激,导致气机逆乱,闭塞血脉。
再次,是劳累。
劳则伤气、耗气。
气不足则鼓血无力、运血无劲,形如不通。
再就是,不荣或欠荣。
不荣或欠荣的是气、血、津、液、阴精、阳气而已。
在不通或欠通不荣或欠荣之间,二者中显而易见,是后者更为重要。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领域里研究的热门话题。
特别是近十年来,西医在冠心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众多的先进治疗方法接踵而生,举世瞩目。
但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部分顽固性心律失常和慢性心衰常难以发送和纠正,一些西药的毒副作用和治疗费用的昂贵让病人难以承受,生活保健方面更是一大弱项,而这些恰恰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
所以在冠心病的防治中,中西医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
加减温胆汤中,党参补气扶正,健脾益肺;丹参活血通瘀,改善微循环;温胆汤除利气,条达气机。
枳实化痰散痞,破气消积。
枳壳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方中改枳实为力缓之枳可避免枳实过分耗气破结之弊。
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扶正、化痰通瘀之功。
本方药性平和,久服无副作用。
随证灵活化裁,配合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
4冠心病的身心维护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用,都可引起发病,但主要是生气恼怒或忧思气结。
气与血的关系是相互为用的。
气为血帅,血
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已有心脉瘀滞之冠心病者,由于某种原因生气恼怒,气机逆乱,忧思气结,气机郁滞,于是形成气血循行不畅。
若出现心脉瘀滞不通,则发生卒然心痛。
严重者心脉痹阻不通而发生心肌梗塞,危机生命。
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
应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能及过喜;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以怡情养性,调节自己的情绪;在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乐观的态度,使精神放松,情绪稳定,遇事不要急躁,以减少冠心病的发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