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考情分析表(记叙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题库(记叙文15篇 答案)

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题库(记叙文15篇   答案)

记叙文阅读一、1.(4分)(1)“忙不迭”是十分匆忙的意思,这里指“我”看到有酸枣卖时急忙买下与朋友分享的心情,表现了“我”对酸枣的喜爱之情。

(2)“馈赠”指赠送(礼品)。

句中指酸枣是大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饥馑的岁月里赠送给人们的礼品,表现了酸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饥馑的岁月里对人们的重要性。

2.(2分)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家乡酸枣的清新珍贵,抒发了对酸枣的喜爱之情。

3.(3分)内容上写出了家乡酸枣树的数量之多,从侧面表现了酸枣树的生命力顽强。

结构上承上启下,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楚。

4.(2分)它不需要人们施肥、浇水,栽植和管护;生命力强:耐生长,耐贫瘠、耐干旱、能适应多种土质;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绿化荒山。

5.(3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酸枣树和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怀抱里的父老乡亲的赞颂和热爱。

二、1.(2分)“银杏留香”指的是记忆中的银杏留给“我”白果肉的香、白果壳带给孩子们快乐、枝叶的优美迷人教会“我”洒脱自如、内敛淡定、充满期望、无怨无悔、从容不迫的精神品质。

2.(3分)运用拟人修辞,“瘦高”一词突出银杏树的孱弱单薄,“躲”“极不自信”“怯怯”三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银杏树的自惭形秽、自卑羞赧的情态,“默默”“奔”两个词语突出了银杏的内敛、执着、坚定不移。

3.(3分)欲扬先抑。

文章第②段通过描写银杏的很不起眼——极不自信,怯怯默默,突出了银杏的卑微渺小,不受人重视。

但后文却极赞银杏历经磨难,终成大业——果美景美品性美,备受仰慕之至。

4.(3分)文章围绕“银杏留香”写了初识银杏不起眼——怯怯默默;继写银杏果实——白果带给我们的快乐生活,然后描写银杏枝叶由夏而秋、由秋而冬每一阶段的美丽景色,最后借景抒情,突出银杏洒脱自如、内敛淡定、充满期望、无怨无悔、从容不迫的精神。

表达了对银杏的忆念与赞美之情。

5.(3分)示例:我们做人当如银杏一般,哪怕历经了无数风雨,也要永远无怨无悔。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一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一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考点/考向 年份
具体设问
10.文章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
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
11.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之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
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
答案 2023河南(《老兵和军马》9题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
开放 有哪些)、安徽(《中国地图》8题探究文章标题意蕴)等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命题趋势·新考法分析
综合性
考点 综合 读写
2023浙江金华(《瓜子和灯花》9题与字音结合)等 2023广东省卷(《桂圆》21题写推荐语)、浙江温州[《鲲鹏记》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一)选材分析
年份 篇目 作者 出处 阅读量 主题
《成都
感物
2022 桂湖 肖复兴
1124字
三湖》
抒怀
书笺
《唐朝的
生活
2021
夏坚勇
1319字
小祭
驿站》
感悟
成都的
《蓉城
人性
2020
何满子
1243字
卖水人
忆往》
光辉
巴山
感物
2019
钱歌川 — 1292字
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鉴赏散 理解及
10.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 文语言 赏析 2018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10年 (10年
→溯源教材(八上《列夫·托尔斯泰》教参“问题探究”) 7考) 7考)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综合分析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综合分析
段落的作用
0
0
0
2分
0
写作手法
0
0
0
0
5分
思想感情
0
3分
0分
5分
0
拓展评价
3分
4分
4分
0分
0
第三部分作文
06年为话题作文“财富”
07年为话题作文“反省”
08年为选题作文(1)那一刻,我们
(2)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09年为全命题的选题作文:“说墙”或“墙的故事”
2010年为半命题作文:“来了”
5分
11分
6分
3分
5分
文言文
知识点分布
2006年
(共16分)
2007年
(共13分)
2008年
(共13分)
2009年
(共14分)
2010年
(共19分)
文学常识
1分
0分
0分
0分
2分
背诵
0分
0分
0分
0分
0分
划分停顿
2分
0分
0分
0分
1分
字词、成语释义
0分
4分
3分
3分4分
4分
思想感情
2分
0分
0分
3分
2分
语言品析
3分
0分
0分
0分
0分
内容理解
0分
0分
4分
2分
2分
拓展探究
4分
6分
3分
2分
3分
诗词赏析
0分
0分
0分
0分
共5分
说明文
阅读
知识点
2006年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学科)试卷质量评价与分析报告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学科)试卷质量评价与分析报告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学科)试卷质量评价与分析报告陈彦含方仁艳xx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继承了往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在稳定中又有一定的改变。

现就整体分析及解剖记叙文阅读与改进建议做如下分析。

一、整体分析(一)基本情况与分析由此表可以看出,全卷试题板块及试题分数与去年相同,但“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首次设立了5分卷面书写分”。

因为网上阅卷的原因,卷面分只能依据写作来评分,所以表中写作板块设为45分(试卷上为50分,阅卷时拿5分作为卷面分)。

5分卷面分“是在中考备考时就已经提前通知到学生的”,所以“卷面书写情况比往年有明显提高”,得分也高。

观察此表,今年语文卷满分120分,平均分69.97分,难度值0.58,符合中考命题的预期。

观察此表,A等级大于全省考生10%,分数为105.5分以上,这个分数令人满意,说明这部分考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得非常好。

但38分以下的考生有20407人(含807人缺考),比例高达全省考生的19.8%。

这部分考生平时几乎没有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初中阶段没有具备基本的语文能力。

39—68分的考生高达20469人,占19.9%,仍然是不及格的分数。

全省语文教育现状堪忧!这与全省教育水平一直与全国比相对偏低有关。

纵观此表,全省语文中考,优等生表现极为突出,“差生”面很大。

(二)试卷内容与特点观察表三,客观题比例占22.9%,适当的客观题有利于准确评价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它均为主观题,这体现了“课标”的“评价建议”中强调的“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的观点。

由此表可看出今年中考卷强化基础,注重积累与运用。

其中“基础知识与运用”部分第1-3小题关于字音和词语,考查学生书写、辨识的能力。

第5题是文学常识题,考查理解、记忆的能力。

第4、6、7题,分别是语病、仿写和应用文写作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能力。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的7道小题大部分是关于积累的,当然其中有4小题涉及理解。

2019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中考趋势预测语文.doc

2019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中考趋势预测语文.doc

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剖析及2019 年中考趋向展望纵观 2019 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表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改革意识。

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天性鲜明,同时地区性特点不停增强。

试题既着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增强了考察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一、 2019 年各地中考试题特点今年各地中考试题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做出了大批有利的研究,能够说是百花齐放,奇光异彩。

同时,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又形成了以下特点:1.依照课标,淡化教材,能力立意,地区性特点鲜明中考试题命题时都努力表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视对基本能力的考察。

跟着新课程的实施,各地中考试题的地方地区特点也更为鲜明。

试题的题源和题料也更拥有较浓的地方文化特点,许多试题取材于当地的人文资料或文学作品。

比如,广东卷的第 5 题,请学生为广州举办的第16 届亚运会拟写助威口号以及应聘拉拉队员的讲话稿 ;南京卷现代文阅读选文,介绍了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南京传统工艺——织物云锦等。

这对培育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意识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着重知识的覆盖面,突出骨干知识考察,试卷构造合理各地试题考察的知识覆盖面宽,试题量渐渐减少,给学生足够的思虑时间,便于学生发挥创建性能力。

试卷构造出现相对平定,大概分为“累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或“表达与社交”)应“用与写作”四大板块。

试题难度适合,梯度设计科学,简略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基本保持在7∶2∶1。

题型相对平定,以主观题为主,纯正的客观选择题所占比率渐渐减少,大凡在 10%以下,留神考察学生语言文化的累积和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

以惯例题型为主,同时新题型也不停浮现,新题型题量与分值设置适合。

“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新题型的实验田,也是落实新课程要求的新中考的鲜明特点。

3.着重累积,落实基础,重申语感,突出考察语言运用能力试题对语文知识累积的着重主要表此刻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的考察,包含识记常用字的读1 / 5音、识记常用汉字(词语)的字形、古诗文的默写、文学文化知识的累积等。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二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考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二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考

返回目录
7.文中的贝尔纳先生既是老师,也是雅克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请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他的人物形象。【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答案】①满怀爱心、懂得为学生着想。贝尔纳先生想让雅克等学生能 到中学学习,因为中学会为他们打开所有的大门;②善良耐心、乐于奉 献。他耐心安慰雅克要理解外祖母,跟外祖母及母亲谈话时让雅克去外 面等,并决定无偿为雅克补课。
考点1 梳理和分析小说情节
返回目录
2.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小说第⑤段画横线句中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环境与场景】 【答案】(4分)①交代了雅克活动的时间和社会背景;②烘托出雅克的茫 然与不知所措;③为后文写外祖母不同意雅克进入中学做铺垫;④体现 了当时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景气,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考点1 梳理和分析小说情节
返回目录
教材创新设问 2.(九上《智取生辰纲》“思考探究”)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 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这篇小说存在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 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 纲,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 智取。明、暗双线交织点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两条线索交 织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人物性格塑造 和发展服务,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考点1 梳理和分析小说情节
返回目录
3.(对接教材·教材设问)文章围绕着贝尔纳先生的“劝学”,采取了明暗 结合的双线结构。本文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分)(溯源:九上《智取生辰纲》“思考探究”)【线索】
【答案】(4分)明线是贝尔纳先生劝说雅克上学的过程,暗线是外祖母对 雅克上中学态度的转变。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情节,为人物性格塑造和发 展服务,既写出外祖母在家计艰难的情况下做出决定的勇敢,也更好地 表现出贝尔纳先生的伟大无私。

近五年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9年中考备战策略

近五年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9年中考备战策略

近五年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9年中考备战策略近年来,市中考语文试卷始终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秉承着“稳定中谋求发展,变化中力求创新”的原则,试卷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所设试题选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难易比例搭配具有良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一、近五年中考试题分析(一)试卷结构从上面表格可以明显看出,中考语文试卷总分和板块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总分150分不变,五大板块(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作文)不变。

(二)近五年市语文中考试卷考点综述1.积累运用和综合性学习,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侧重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1)字音字形(必考知识点)市中考语文对字音字形的考查,每年必有。

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形式呈多样化,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情景设置综合题为主。

考查范围为3500个常用汉字,特别应该注意容易读错、写错的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考查形式更贴近生活,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

(2)名句默写(必考知识点)考试范围包括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难度不大,都是一些名句,考查形式多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

(3)词语(成语)(高频考点)词语考查为近义词辨析,成语考查多为理解运用。

考查范围多为课下有注释的成语及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另外还要注意古诗文中的成语。

(4)标点符号(高频考点)考查的句子为课本中重点篇目中的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还会选取课外精彩语段。

涉及的标点有:逗号、句号、问号、引号、顿号、冒号、分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括号。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辅以直接标注标点。

2015年后,《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放在写作要求中,这预示着对标点的考查既可放在第一部分“积累运用”中,也可放在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或第三部分“写作”中。

(5)病句辨析与修改(高频考点)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病句修改为主。

考生要注意语段的病句修改并能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020年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分析报告

2020年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分析报告

天水市语文中考试题研究报告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时代发展的深刻变化以及我县目前的教育形势和教育现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结合2020年中考试题的特点以及对2018年、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的仔细研读、对比分析对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将我对天水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研究和命题趋势分析如下:2018——2020年天水市中考语文命题范围及试卷结构一、考试范围2020年天水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确定升学考试的范围为: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全六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适当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与天水地域文化等内容。

阅读等内容重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下册(部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试卷分为A、B两卷。

A卷按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考试要求命题,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要求为准,满分100分,其中基础知识30分,阅读理解30分(现代文15分,文言文15分),写作能力40分;B卷以选拔考试要求命题,要求有较好的区分度,满分50分,其中古诗词欣赏10分,阅读理解15分,语言运用15分,微写作或应用写作10分。

3.试题题型为选择题、积累运用题、阅读简答题、写作题。

4.试题中A卷不出难题,基础题与中档题的比例为8∶2;B卷不出易题,中档题与难题的比例为2∶3。

毕业只计A卷成绩,升学按A、B两卷成绩之和计算,试卷总分150分。

2018——2020试题分值分布统计表2018——2020试题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一、基础知识考查包括:汉字书写及选择、名著导读、古诗文填空三块。

第1小题是汉字书写或按拼音书写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几乎没有难度,只要学生能规范、工整书写,都能得满分;第2、3、4小题是词语的音、形、义题,着重考查学生常见、重点字词的拼音、字形、词语意思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博览,2009年第6期
读者,2008年第8期
题量分值
5题14分
5题14分
5题14分
5题14分
5题14分
5题14分
5题14分
5题14分
5题14分
内容理解与概括
18.(3分)理解
17.(3分)理解
17.(3分)概括
16.(2分)方格填空
13.(2分)理解
10.(3分)理解12.(2分)概括
8.(2分)理解
9.(2分)理解
词语赏析
16.(4分)
吞吞吐吐、一反常态
16.(4分)得意、紧紧
17.(4分)晕头涨脑、费尽心机
11.(4分)强作笑脸、情不自禁地叹息
11.(4分)阳光、专门
句子理解与赏析
17.(3分)人物描写或修辞
18.(3分)人物描写或修辞
19.(3分)修辞角度
18.(3分)理解
19.(2分)人物描写或修辞角度
11.(2分)尾段
人物形象
19.(3分)人物分析与评价
10.(3分)性格特征
文章主旨
16.(2分)选择·主旨理解
7.(3分)主旨句
标题含义
15.(2分)
15.(3分)
10.(2分)含义
描写方法
18.(3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0.(4分)神态描写
拓展感悟
20.(3分)最想说的话及理由
20.(3分)谈启示
③从字数、作者、出处上看:材料多为1000字左右,作者也不乏莫言这样的大家,出处以《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为主,也有《读者》《教师博览》《中学生博览》上面的。
④从考点上看:涉及的考点有内容理解与概括、词语赏析、句子理解与赏析、写作技巧、句段作用、人物形象、文章主旨、标题含义、描写方法、拓展感悟。其中内容理解与概括、句子理解与赏析、句段作用、拓展感悟为高频考点,词语赏析、写作技巧、人物形象、文章主旨、标题含义、描写方法为低频考点。
成长教育
段标
有段标,○
有段标,○
有段标,○
有段标,○
有段标,○
有段标,○
有段标,○
有段标,○
有段标,○
字数
1180字
1017字
1084字
1021字
1110字
1202字
844字
1122字
1009字
作者
钱海燕
赛珍珠
黑王辉
莫言
感动
余显斌

方冠晴
刘继荣
出处
中学生
青年文摘
教师博览·原创版,2010年第6期
12.(3分)人物描写角度
8.(4分)修辞、词语锤炼、描写手法、感情色彩
9.(3分)理解
写作技巧
13.(3分)段落是否多余,理由
9.(2分)画线句子能否删去,理由
8.(3分)画线句子能否删去,理由
句段作用
19.(2分)最后一段的作用
14.(3分)结构和内容·尾段
14.(2分)尾段
10.(2分)结构和内容·中间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考情分析表(记叙文阅读)
年份
考查
情况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题目
那年花开
特殊的圣诞礼物
回家
童年读书
隐形的翅膀
爱吃野菜的庄老师
蝴蝶的金翅膀
高贵的捐赠
中等生
主题
成长教育
挚爱亲情
挚爱亲情
别样情怀
成长教育
人性光辉
成长教育
人性光辉
11.(3分)观点表达
12.(3分)联想
11.(3分)揣摩人物心理12.(3分)理解
总结
①从题型、题量、分值上看:以简答为主(除2013填空+2014选择外),均为5题14分。
②从主题上看:所选阅读材料均来自课外,包含成长教育(4次),挚爱亲情(2次),人性光辉(2次),别样情怀(1次),。文章具有可读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感、人文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