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的启发与省思

合集下载

芬兰教育改革心得体会(3篇)

芬兰教育改革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芬兰教育改革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芬兰教育以其高质量、公平性、创新性等特点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典范。

作为一名关注教育改革的研究者,我有幸对芬兰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以下是我对芬兰教育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芬兰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重视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芬兰教育体系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强调为学生提供全面、均衡的教育。

以下是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特点:1. 小班教学:芬兰学校普遍实行小班教学,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

小班教学有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提高教学效果。

2. 课程设置:芬兰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

课程内容丰富,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评价体系:芬兰教育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而非单纯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多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4. 教师培训:芬兰高度重视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和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公平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机会芬兰教育改革强调公平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机会。

以下是芬兰实现教育公平的几个方面:1. 资源分配:芬兰政府注重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确保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均衡。

同时,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额外的教育支持。

2. 义务教育:芬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每个孩子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政府提供特殊教育支持。

3. 支持弱势群体:芬兰政府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为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残障儿童等提供特殊教育支持。

4. 教育公平政策:芬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公平政策,如免费午餐、交通补贴等,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芬兰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是其创新教育的几个特点:1. 教学方法:芬兰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思考。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芬兰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系之一。

我有幸深入了解芬兰的教育观,并从中受益匪浅。

本文将分享我对芬兰教育观的观察和感悟。

首先,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在芬兰,教育被视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发内在动力。

这种教育观念与传统的以应试为导向、死记硬背的评估方式截然不同。

在芬兰的学校中,学生更多地参与项目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他们有机会扩展自己的知识,并通过实践应用所学。

其次,芬兰的教育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在芬兰被视为社会的精英和专业人士,他们享有高度的社会地位和自主权。

芬兰的教育体系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专业判断,而不是政府的干预。

教师在芬兰接受长期的教育培训,并且最终获得硕士学位。

他们有权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

正是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自主性,才使得芬兰的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学生的需求。

另外,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福祉。

芬兰教育系统致力于给予学生全面的关注和照顾,以确保他们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学习。

学校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交支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社交技能。

学校提倡平等,不论学生的身份背景如何,都会接受公平的对待。

通过关注学生的福祉,芬兰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最后,芬兰的教育注重终身学习。

教育不仅局限于在校学习,还包括社会和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芬兰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成年人、职业人士。

他们提供各类继续教育的机会,以确保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起来,芬兰的教育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发展;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主权;关注学生的福祉;提倡终身学习。

这些特点使得芬兰的教育系统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希望将来更多的国家能够借鉴芬兰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更有创造力和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精选6篇)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精选6篇)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芬兰教育的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芬兰教育的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1芬兰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拉拔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从不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超人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性,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

如此而已。

我最羡慕芬兰老师的,不是他们优渥的待遇,不是他们全球最少的课时,最长的假期,不是他们几乎不用批改作业,更没有一些形式的官方文件要上交。

而是整个社会给予老师的充分尊重和信任。

他们的学校从不给老师做无谓的评比和评分,教育机构的官员们的回答是:“我们的老师,都是一样好!”芬兰人还会反问:“请问,对老师作评比的意义何在?”当然,我们也讲信任和尊重,但是似乎停留在举旗帜,喊口号阶段。

而中国的怪现象是,口号喊得越响亮的,问题就越严重。

于是,社会不信任教育部门,教育局不信任校长,校长不信任老师,老师不信任学生,反过来,学生也不信任老师。

所以,一级一级下来,设计了无数的条条框框,来进行管理。

然后,揪住一点小错,就无限放大,喋喋不休。

比如现在的安全问题,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学生如果假期游泳,出现了人身危险,班主任要为此负责。

外来人员闯入校园,和班上学生发生冲突,班主任要为此负责。

这些规定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为了安全问题,我们已经取消了春游,秋游,取消了大部分的校外活动,那再接下去,是不是要把我们的高中生放到保温箱里才觉得安全?同样的,芬兰的教育也给了孩子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这种尊重,不是浮于言语上的,而是扎扎实实的落实于行动中的。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一直以来,对于教育,我总有许多的好奇和思考。

最近,我深入了解了芬兰的教育,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说起芬兰教育,最先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于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重视。

在芬兰的学校里,没有所谓的“标准学生”模板,每个孩子都被视为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学习和成长。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在一堂小学的手工课上,孩子们正在制作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园模型。

有个小男孩,他的模型看起来有些“另类”,没有整齐的房屋布局,道路也是歪歪扭扭的。

老师走过去,没有批评他的“不规范”,而是蹲下身子,饶有兴趣地问他:“能和我讲讲你的设计想法吗?”小男孩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兴奋地说:“这是我想象中的魔法家园,道路会自己移动,房子能飞起来!”老师微笑着点头,鼓励他继续完善这个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在芬兰的课堂上,没有填鸭式的教学,更多的是引导和启发。

老师们会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探索答案。

就像在一节自然科学课上,老师带来了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孩子们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有的说这个种子像小石子,那个种子像毛毛虫。

老师并不会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这种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充满了主动性和好奇心,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追求真理。

芬兰的教育还特别注重实践。

有一次,我了解到一个初中班级组织了一次户外探险活动,学生们要在森林里度过三天两夜。

他们需要自己搭建帐篷、寻找食物、辨别方向。

这可不像我们平常的春游秋游,只是去玩玩闹闹。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

有个女孩在日记里写道:“第一天,我觉得好难啊,我都想放弃了。

但是看着大家都在努力,我也鼓起了勇气。

到最后,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好多。

”而且,芬兰的学校不会给孩子过多的考试压力。

他们相信,真正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生活。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前段时间,我偶然了解到了芬兰的教育,这一了解可不得了,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说起芬兰的教育,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对于孩子天性的尊重和保护。

在芬兰,孩子们上学没有过多的课业压力,没有频繁的考试,更没有那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排名竞争。

这让我想起了咱们国内大多数孩子的学习状态,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早出晚归,周末还被各种补习班填满。

在芬兰的学校里,老师不会站在讲台上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更像一个引导者,带着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

比如说,上自然科学课,老师可能会直接带着孩子们走进森林,让他们亲自去触摸树木的纹理,感受土地的松软,观察小动物的活动。

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比起我们在教室里对着书本死记硬背,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视频,是关于芬兰一堂小学美术课的。

老师没有规定孩子们必须画什么,而是在教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有画笔、颜料、彩纸、黏土等等。

然后告诉孩子们,今天的主题是“梦想”,让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梦想表达出来。

有的孩子拿起画笔,在纸上画出了自己未来想成为的科学家,穿着白色的大褂,在实验室里忙碌;有的孩子用黏土捏出了一个大大的城堡,说这是自己梦想中的家;还有的孩子把彩纸剪成了各种形状,拼贴成了一艘宇宙飞船,想要去探索外太空。

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都是那么独特,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再看看我们的美术课,很多时候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一个样板,然后让孩子们照着画。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作品虽然看起来整齐划一,但却失去了个性和灵魂。

芬兰的教育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在中学阶段,学校就会开设各种手工课和技术课,让孩子们学习木工、电工、烹饪等技能。

我记得有个报道说,一个芬兰的中学生自己动手在家里搭建了一个小木屋,从设计到施工,全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这要是在咱们这儿,家长估计得担心孩子会不会受伤,会不会耽误学习,根本不可能让孩子去做这样的事情。

还有他们的阅读教育,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前阵子,我偶然接触到了关于芬兰教育的一些资料,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说起芬兰,以前我对这个国家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它是一个北欧国家,有美丽的极光和寒冷的冬天。

但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教育之后,我才发现,这个国家在教育方面简直有着让人惊叹的“魔法”。

在芬兰的教育体系中,我最先注意到的就是他们对孩子个体的尊重。

不像咱们这儿,孩子从小就被塞进各种培训班,为了考试成绩拼命。

在芬兰,孩子们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去成长。

老师不会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孩子,而是会关注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

比如说,有个孩子数学不太好,但画画特别有天赋,老师不会逼着他一定要在数学上取得多高的分数,而是会鼓励他发挥画画的特长,并且还会想办法把画画和数学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感兴趣的事情中不知不觉地提高数学能力。

这要是在咱们这儿,估计早就被贴上“偏科生”的标签了。

还有他们的课堂,那简直就像是孩子们的乐园。

我看到的视频里,孩子们可以坐在地上,可以随意走动,只要他们在思考,在学习,老师都不会去干涉。

而且课堂上也不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

更多的时候,是孩子们自己讨论,自己动手实践。

老师就像一个引导者,在旁边默默地观察,适时地给予帮助。

这让我想起了咱们小时候的课堂,大家都正襟危坐,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谁敢乱动一下,那可就惨了。

芬兰的学校也特别注重实践。

他们经常会带孩子走出教室,去大自然中学习。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例子,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去森林里上课。

孩子们在森林里观察各种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还学习如何辨别方向,如何根据天气判断时间。

回来之后,孩子们还要写一篇关于这次森林之旅的作文。

这多有意思啊!咱们这儿的孩子,大多数时候都被困在教室里,对着书本死记硬背。

能有几次去郊外春游秋游的机会,都觉得像是过年一样开心。

再说说他们的考试制度。

在芬兰,很少有那种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

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平时的表现和学习过程。

芬兰小学教育心得体会

芬兰小学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全球化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和借鉴芬兰的教育模式。

近年来,我国也掀起了学习芬兰教育的高潮。

我有幸在芬兰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学习,亲身体验了芬兰小学教育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芬兰小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芬兰小学教育的核心理念1.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芬兰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体育、音乐、美术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强调自主学习芬兰小学教育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芬兰小学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4. 强调团队合作芬兰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团队活动,如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和协作。

二、芬兰小学教育的教学特点1. 小班化教学芬兰小学班级人数较少,一般为20人左右。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启发式教学芬兰小学教师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实践教学芬兰小学教育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

学校设有各种实验室、工作室等,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个性化教学芬兰小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芬兰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芬兰小学的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特色课程芬兰小学的特色课程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戏剧等。

外国教育启发案例(3篇)

外国教育启发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近年来,芬兰教育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从芬兰教育模式的背景、特点、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芬兰教育模式背景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是一个人口仅有550万的国家。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芬兰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教育进展报告》,芬兰在基础教育领域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芬兰独特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三、芬兰教育模式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芬兰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思考的引导者。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注重综合素质教育芬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

学校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 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芬兰教育认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因此,芬兰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芬兰教师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专业性,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4. 灵活的教育体制芬兰教育体制相对灵活,允许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

学校有权自主设置课程、制定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四、芬兰教育模式启示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国教育改革应借鉴芬兰教育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我国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的啟發與省思
陳傳貴完稿於99/5/3
古亭國中所揭櫫的願景是:「帶好每一位學生」,這是絶對正確的一個方向。

這裏面應該包括「適性教育」與「機會均等」,更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性化教育。

最近在拜讀陳之華小姐「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這本書之後,給我相當多的啟發,相信「芬蘭能,我們一定也能」。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獨一無二的,只要我們能不斷地給予啟發、引導,並適時給予表現的機會,他們都會是自己生命中的第一名。

「第一名」不是跟別人比較來的,而是不斷自我超越、自我肯定的結果。

時下一般人對於第一名的觀念的確有些偏頗,他們認為在功課的競爭上不斷地贏過他人,才是第一名,但這是偏狹的,並有可能是抹殺其他人「自我肯定」與造成個人挫折感的元凶之一。

觀念可以經過不斷地宣導及時間的醞釀而逐漸改變,只要有心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芬蘭教育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也希望古亭的孩子們在「自我肯定」及「自我超越」下,每一個人都是第一名。


芬蘭教育強調「公平正義」,徹底落實「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的普世價值。

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特殊性及多元智慧,是古亭國中一直以來教育方針之一,學業成就只是學習過程中一部份而已,其他如身心的發展、人際關係的開拓、自我探索與合作學習等面向上更不忽略。

總希望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下能够終身學習、身心發展良好、品德端正,成為真正有「競爭力」的現代公民。

我們平實地以孩子未來想從事的志趣,做為長期教育的基礎,真摯地以孩子們的材質、個性為出發點,設計、執行整體良善的教學內容和教育制度,希望孩子們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教育應以人為本」,義務教育應以全體學生最大的福址為依歸的基礎教育,臺灣學生很痛苦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對分數的觀念一直改不過來。

分數是評量的一種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

評量的目的有二,一是瞭解學生學會了多少?二是讓老師瞭解學生還有那些不會,而做為補救教學的依據。

從「因材施教」的觀點來看評量應該更重視第二個目的才對。

老師應該從評量中進一步思索,我要用什麼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指導這些不會的同學,展現我真正教育的專業,把全體的學生帶上來。

當然,這也是我對老師們的期許。

「以孩子為中心,是教育的根本」。

芬蘭教育認真考慮到每個孩子的特質,經過適切的啟發和引導,找到自己最好的出路,能有「適才適所」的發展,這也是教育的本質。

「讚美」是友善校園最好的良方,孩子在讚美中成長,心中才會充滿感激,每一個人都有值得肯定之處,找出孩子的優點不斷地給予讚美鼓勵,這是為人師、為人父母很重要的功課,也是建立孩子自信心不二之途。

我也要讓孩子們知道,你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絕對是至理名言。

找到自己的優勢能力、興趣,不斷地學習、壯大,不怕挫折,積極的自我肯定、自我超越,第一名不算什麼,我們要向最近獲選「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的陳樹菊女士一樣受到別人的尊敬,那才是第一名真正的涵
意呀!同學們,你說是嗎!
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美麗與哀愁,而生命的成長與開花結果,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育更是百年大計,以上是我從芬蘭的教育經驗中所得到的啟示。

或許有人會說:「國情不同,無法套用」。

的確,如果不能從價值觀與教育的本質去探索與改變,教改只是在自我設定的框架裏打轉,那就應驗了所謂「狗吠火車」與「水中撈月」這二句成語,教育不應該成為戕害身心的劊子手,應該是創造「共好」與「成人之美」的美好體驗。

各位親愛的家長,「樂觀」才有希望,「相信」才會有未來。

教育本來就是一種希望工程,任何階段的教育都不能失衡。

目前小學教育尚屬正常,國中教育已明顯被升學主義扭曲,孩子從國中階段開始就活在升學考試的夢魘中,我們何其忍心讓他們過的那麼痛苦,為何不能落實「適性適才」教育,讚美、肯定孩子,教孩子自我肯定與超越,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的,也都是父母心目中的第一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